热门搜索: 高考 试卷 中考

2015安徽省百校论坛高三第二次联考_2015安徽省百校论坛高三第二次联考数学

发布时间:2019-06-24   来源:教育合作    点击:   
字号:

2015安徽省百校论坛高三第二次联考_2015安徽省百校论坛高三第二次联考数学

下面是www.39394.com惠好考试网小编整理的2015安徽省百校论坛高三第二次联考数学,供大家参考!

  2015安徽省百校论坛高三第二次联考数学

  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2016 届高三年级第一次联考

  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50 分,考试时间150 分钟。)

  第Ⅰ卷 阅读题(共70 分)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 题。(9 分,毎小题 3 分)

  涵养我们的“精神道统”

  一位诗人说过,“当灵魂失去庙宇,雨水就会滴在心上”。诚然,物质财富可以满足生存,但是

  精神庙宇才能安放心灵。一个国家,要有共同捍卫的信念天空;一个社会,要有一起坚守的核心价

  值。每一个人,在满足口腹之欲后,也深沉呼唤更加富足而充实的人生。

  “一个民族必须要有信仰,否则社会上什么‘恶性肿瘤’都会长出来”,有志之士的呼吁,折射

  出我们时代的精神需求。如车轮围绕中轴才能转动,苍鹰振动双翼才能飞翔,社会拥有核心价值观,

  才能产生具有凝聚力的强大磁场。作为“时代精神的精华”,一个社会的核心价值观是明辨是非、评

  判美丑、权衡得失的基本标准,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心理习性和行为操守。每个时代都需要

  这样的“精神道统”,人们得以从中寻求生命意义,寄托终极关怀。

  中华文化向来崇德尚义,孔子选择“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孟子追求“舍生取义,杀身

  成仁”。5000 年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历史敬畏,也有

  “为天下人谋永福也”的理想情怀。正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精神道统”,孕育出中华儿女穷不

  失义、达不离道的价值取向,己达达人、兼善天下的行为方式。

  时至今日,当代中国已经跻身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然而,经济发展高歌猛进的同时,拜金主义在

  一些人那里颇有市场,一些传统道德价值受到挑战,一些价值底线被弃守。“宁愿坐在宝马车里哭,

  也不愿坐在自行车上笑”的物欲追求,毒奶粉、地沟油带来的良心失守……如果利益的巨浪吞噬价值

  关怀,那么物欲横流、唯利是图的尽头,必然是良知的出局和信任的崩塌。

  在哲人看来,没有良知的快乐、没有是非的知识、没有道德的商业、没有原则的政治,这是现代

  社会的最大危机。一些经济学家更看重市场经济中的道德力量,认为“没有诚信、同情心这些最基本

  的道德观念,市场经济就会引发灾难”。的确,缺少自由平等,市场经济就可能异化为巧取豪夺的原

  始丛林;没有公正法治,现代社会也可能堕落为你死我活的零和游戏。

  今天,随着物质财富不断累积,富裕起来之后的价值追问,更加峻切地摆在国人面前;涵养我们

  时代的“精神道统”,同样需要每个人的努力。出国旅游,能否用自己的行为,展示一个大国的文

  明?汽车时代,能否遵守规则,让社会多一份法治意识?网络普及,能否尊重隐私,向他人释放出诚

  信和友爱?从这些点滴努力中,一个人能够获得自我升华,一个国家何尝不能实现从物质现代化向精

  神现代化的飞跃?

  总有一种情怀,能够让人超越争名逐利;总有一种追求,能够让人舍弃一时得失;总有一种感

  动,能够让人不禁潸然泪下。物质匮乏的时代,精神的力量可以弥补物质的不足。物质丰裕的时代,

  精神的星光则能照耀我们走得更高更远,去拥抱一个更加丰盈的人生,收获一个更加强大的中国。

  (选自2014 年4 月9 日《人民日报》)

  1.下列关于“精神道统”的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 分)

  A.精神道统以明辨是非、评判美丑、权衡得失为基本标准,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心理

  习性、行为操守。

  B.一个社会的核心价值观,它是时代精神的精华,属于精神道统这个范畴。

  C.涵养我们时代的精神道统,只有人人去努力,讲文明,遵守规则,尊重隐私等,方能获得自

  我升华。

  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2016 届高三年级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 第 2 页 共 8 页

  D.悠久的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精神道统影响下,孕育中华儿女崇德尚

  义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

  2.下列各项中,其性质属.于.原文所说“精神的星光能照耀人们走得更高更远”的一项是( )

  A.近日,中国“首善”陈光标在云南盈江地震灾区行善时,和受灾群众一起手举200 元捐款合

  影,这高调行善,甚至“暴力慈善”的行为显得格外的耀眼,甚至显得另类。

  B.苏州公交上一男子吃瓜子乱丢,旁边的西装男进行劝告,争执中西装男捏了小伙的脖子,瓜

  子男情绪激动,语言轰炸连续七分钟并扯衣服不让西装男下车,公交司机和乘客劝架无果,最终西装

  男忍无可忍暴打瓜子男。

  C.12 月19 日,沈阳大爷王福顺在人行道上被一名骑电动车的男子撞倒。男子停车询问大爷是

  否需要就医,大爷称“没事,我有医保,你赶紧走吧”,然后一瘸一拐离开了现场。

  D.四川成都49 路公交车上,一名63 岁老人为抢座位,坐到一穿短裙的青年女子的腿上,并在

  该女子让座后因言语不和扇其耳光。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中华文化向来崇德尚义,孔子选择“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孟子追求“舍生取义,杀

  身成仁”。 儒家思想关于“义”的观点态度可以证明这一点。

  B. 现代社会的最大危机是没有良知的快乐、没有是非的知识、没有道德的商业、没有原则的政

  治。

  C.中国今天的社会出现了很多问题,这与缺少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精神息息相关。

  D.涵养我们时代的“精神道统”,一个人能够获得自我升华,一个国家也能实现从物质现代化

  向精神现代化的飞跃。

  二.古诗文阅读(36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 题。(19 分)

  黄庭坚传

  黄庭坚字鲁直,洪州分宁人。幼警悟,读书数过辄诵。舅李常过其家,取架上书问之,无不通,

  常惊,以为一日千里。举进士,调叶县尉。熙宁初,举四京学官,第文为优,教授北京国子监,留守

  文彦博才之,留再任。苏轼尝见其诗文,以为妙绝当世,独立万物之表,世久无此作,由是声名始

  震。知太和县,以平易为治。时课颁盐(征收分摊盐税),诸县争占多数,太和独否,吏不悦,而民

  安之。

  哲宗立,召为校书郎、《神宗实录》检讨官。逾年,迁著作佐郎,加集贤校理。《实录》成。擢起

  居舍人。丁母艰。庭坚性笃孝,母病弥年,昼夜视颜色,衣不解带,及亡,庐墓下,哀毁得疾几殆。

  服除,为秘书丞,提点明道宫,兼国史编修官。绍圣初,出知宣州,改鄂州。章敦、蔡卞与其党论

  《实录》多诬,俾前史官分居畿邑以待问,摘千余条示之,谓为无验证。既而院吏考阅,悉有据依,

  所余才三十二事。庭坚书“用铁龙爪治河,有同儿戏”。至是首问焉。对曰:“庭坚时官北都,尝亲见

  之,真儿戏耳。”凡有问,皆直辞以对,闻者壮之。贬涪州别驾、黔州安置 ,言者犹以处善地为骫

  (歪曲,枉曲)法。以亲嫌,遂移戍州,庭坚泊然,不以迁谪介意。蜀士慕从之游,讲学不倦,凡经

  指授,下笔皆可观。

  徽宗即位起监鄂州税签书宁国军判官知舒州以吏部员外郎召皆辞不行。丐郡,得知太平州,至之

  九日罢,主管玉龙观。庭坚在河北与赵挺之有微隙,挺之执政,转运判官陈举承风旨,上其所作《荆

  南承天院记》,指为幸灾,复除名,羁管宜州。三年,徙永州,未闻命而卒,年六十一。

  庭坚学问文章,天成性得,陈师道谓其诗得法杜甫,学甫而不为者。善行、草书,楷法亦自成一

  家。与张耒、晁补之、秦观俱游苏轼门下,天下称为苏门四学士,而庭坚于文章尤长于诗,蜀、江西

  君子以庭坚配轼,故称“苏、黄”。轼为侍从时,举以自代,其词有“瑰伟之文,妙绝当世,孝友之

  行,追配古人”之语,其重之也如此。初,游灊皖山谷寺、石牛洞,乐其林泉之胜,因自号山谷道人

  云。

  (《宋史•黄庭坚传》)

  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2016 届高三年级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 第 3 页 共 8 页

  4. 文中划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徽宗即位起\监鄂州税\签书宁国军判官知舒州\以吏部\员外郎召\皆辞不行。

  B. 徽宗即位\起监鄂州税\签书宁国军判官知舒州\以吏部员外郎召\皆辞不行。

  C. 徽宗即位\起监鄂州税\签书宁国军判官\知舒州\以吏部员外郎召\皆辞不行。

  D. 徽宗即位起\监鄂州税签书宁国军判官\知舒州\以吏部员外郎召\皆辞不行。

  5.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一项的是 ( )

  A.“迁谪”谓官吏因罪降职并流放,其中“迁”指官员的调动,有升有降,但“左迁”必是升

  职。

  B.“母艰”,就是“母忧”,指母亲的丧事。

  C.“河北”在古代指的是黄河以北,这是一个古今异义词,与现代汉语中的行政区划是不同的。

  D.“自号”,旧时给自己取的号,大都是士大夫和文人墨客,因均属通晓翰墨之人,无不别出匠

  心,各有所爱所好。

  6. 下列对原文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黄庭坚在河北时与赵挺之有些不和,赵挺之掌权后,挟嫌报复,指使心腹抓住黄庭坚《荆南承

  天院记》的问题大做文章,乘机将他除名管制。

  B.黄庭坚奉命修订《神宗实录》,他据实直书,却被章敦、蔡卞及其党羽诬陷并盘问。面对盘

  问,他照实回答,毫无顾忌,因此被一再贬官。

  C.黄庭坚的学问文章,天性生成,人们的评价很高,说他诗比杜甫,文配苏轼,其人其文深受苏

  轼推重。

  D.该传记按时间的顺序介绍人物的生平、性格和文学成就,材料翔实,结构清晰,全面真实地展

  示了一代名人的风貌。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苏轼尝见其诗文,以为妙绝当世,独立万物之表,世久无此作,由是声名始震。

  (2)庭坚学问文章,天成性得,陈师道谓其诗得法杜甫,学甫而不为者。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 题。(11 分)

  除夜有怀

  崔涂

  迢递三巴路,羁危万里身。

  乱山残雪夜,孤烛异乡人。

  渐与骨肉远,转于僮仆亲。

  那堪正漂泊,明日岁华新。

  8.试从炼字的角度赏析“乱山残雪夜”这句诗。(6 分)

  9.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5 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的部分。(6 分)

  (1)音乐是中国诗词里的常见内容,苏轼《赤壁赋》中侧面表现客吹洞箫的音乐效果的两句

  是 , 。

  (2)荀子在《劝学》中以 “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为喻,引出“ , ”的

  结论,强调学习能够改变人的秉性。

  (3)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是抒写离情别绪的名作,词中写道:“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

  堪冷落清秋节! ? 。”

  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2016 届高三年级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 第 4 页 共 8 页

  选.考.题.(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时必须用2B 铅笔在答題卡上把

  所选大题题号后的方框涂黑。只能做所选定大題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

  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題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 分)

  时间之旅

  林清玄

  在李维的大学毕业典礼上,一名神秘的老妇人送给李维一只金表,并对他说:“我在等着你。”

  便自人群中消失,经过多方查访,李维找到该老妇的住处,老妇却已在他毕业典礼当晚逝世。

  八年后(一九七九年),李维成为剧作家,有一天他前往一座老式的旅馆度假,在大厅里,他看

  到一张摄于一九一二年的女明星肖像。李维查询之下,才知道这位六十年前如花似玉的美女,竟然是

  八年前送他金表的神秘老妇人。

  为了实践八年前“我在等着你”的誓约,李维用自我的意志催眠,终于回到一九一二年与年轻时

  代的珍西摩儿发生一段缠绵悱恻的爱情,超越了六十年的时空,爱情随着时空的转换散发出震慑人的

  光芒。

  结局是,李维无意间从衣袋中掏出一枚一九七九年的银币,时光即刻向前飞驰六十年,风流云

  散,一场以真爱来超越时空的悲剧终于落幕。

  这一段故事是电影《似曾相识》(SomewhereinTime)的本事,情节单纯动人,但是其中却有一

  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就是“爱情”与“时间”的问题,故事一开始几乎是肯定“真爱”可以超越“时

  间”的限制,让观众产生了期待;结局却是,真爱终于敌不过时间的流逝,留下了一个动人心魄的悲

  剧。

  “爱情是可以突破时间而不朽的吗?”这是千古以来哲学家和文学家的大疑问,可是在历史中却

  没有留下确切的解答。我们每个人顺手拈来,几乎都可以找到超越时空之流的爱情故事,莎士比亚笔

  下的罗密欧与朱丽叶,曹雪芹笔下的贾宝玉与林黛玉,小仲马笔下的亚芒与玛格丽特,沈三白笔下的

  芸娘,歌德笔下的夏绿蒂,甚至民间传说里的白娘娘和许仙、梁山伯与祝英台……可以说是熙熙攘

  攘,俯拾即是。

  问题是,这些从古破空而来的不朽情爱,几乎展现了两种面目,一种是悲剧的面目,是迷人的,

  也是悲凄的;一种是想像的面目,是空幻的,也是绝俗的。人世间的爱情是不是这样?答案自然是否

  定的,我们假设人间有“美满”与“破碎”两种情爱,显然,美满的爱情往往在时空的洗涤下消失无

  形,而能一代一代留传下来动人热泪的情爱则常常是悲剧收场。这真应了中国一句古老的名言“恩爱

  夫妻不久长”。

  留传后世的爱情故事都是瞬间闪现,瞬间又熄灭了,惟其如此,他们才能“化百年悲笑于一

  瞬”,让我们觉得那一瞬是珍贵的,是永恒的。事实上“一瞬”是否真等于“永恒”呢?千古以来多

  少缠谴的爱侣,而今安在哉?那些永世不移的情爱,是不是文学家和艺术家用来说骗向往爱情的世人

  呢?

  夏夜里风檐展书读,读到清朝诗人贺双卿的《凤凰台上忆吹箫》,对于情爱有如此的注脚:

  紫陌春情,漫额裹春纱,

  自饷春耕,小梅春瘦,细草春明。

  春日步步春生。

  记那年春好,向春莺说破春情。

  到于今,想春笺春泪,都化春冰。

  怜春痛春春几?

  被一片春烟,锁住春莺。

  赠与春依,递将春你,是依是你春灵。

  算春头春尾,也难算春梦春醒。

  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2016 届高三年级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 第 5 页 共 8 页

  甚春魔,做一场春梦,春误双卿!

  这一阕充满了春天的词,读起来竟是娥眉婉转,千肠百结。贺双卿用春天做了两个层次的象征,

  第一个层次是用春天来象征爱情的瑰丽与爱情的不可把捉。第二个层次是象征爱情的时序,纵使记得

  那年春好,一转眼便已化成春冰,消失无踪。

  每个人在情爱初起时都像孟郊的诗一样,希望“心心复心心,结爱务在深”“坐结行亦结,结尽

  百年月”;到终结之际则是“还卿一钵无情泪”,“他年重检石榴裙”(苏曼殊)。种种空间的变迁

  和时间的考验都使我深自惕记,如果说情爱是一朵花,试问哪里有永不凋谢的花朵?如果情爱是绚丽

  的彩虹,人世哪有永不褪色的虹彩?如果情爱是一首歌,世界上哪有永远唱着的一首歌?

  在渺远的时间过往里,“情爱”竟仿佛一条河,从我们自己的身上流过,从我们的周遭流过,有

  时候我们觉得已经双手将它握实,稍一疏忽,它已纵身入海,无迹可循。

  这是每一个人都有过的凄怆经验,即使我们能旋乾转坤,让时光倒流,重返到河流的起点,它还

  是要向前奔泻,不可始终。

  对于人世的情爱我几乎是悲观的,这种悲观乃是和“时间”永久流变的素质抗衡而得来。由于时

  时存着悲观的底子,使我在冲击里能保持平静的心灵——既然“情爱”和“时间”不能并存,我们有

  两个方法可以对付:一是乐天安命,不以爱喜,不为情悲;二是就在当时当刻努力把握,不计未来。

  “会心当处即是;泉水在山乃清”。①只要保有当处的会心,保有在山的心情,回到六十年前,或者

  只是在时序推演中往前行去,又有什么区别呢?“时间之旅”只是人类痴心的一个幻梦吧!

  ——一九八一年九月十九日

  注①弘一法师赠会泉法师联语,刻在厦门会泉墓地

  (1)下面对文章的理解正确的两项是( )(5 分)

  A.电影《似曾相识》的本事以单纯动人的情节,揭示了“爱情”与“时间”的问题,肯定“真

  爱”可以超越“时间”的限制,让观众产生了期待。

  B.中国古老的名言“恩爱夫妻不久长”显示爱情就是一出悲剧,古今中外的无数爱情故事证明

  了这个结论。

  C.贺双卿的《凤凰台上忆吹箫》借春天为爱情注脚:爱情是无法超越时序的。

  D.这篇散文以时间为经,情爱为纬,阐述了时间之旅的虚无,带有明显的消极情绪。

  E.“情爱”和“时间”不能并存,我们有两个方法可以对付:一是乐天安命,不以爱喜,不为情

  悲。二是就在当时当刻努力把握,不计未来。作者认为要保持平静之心,活在当下是根本,时光倒流

  也无济于事。

  (2)作者说“对于人世的情爱我几乎是悲观的”,“时间之旅只是人类痴心的一个幻梦吧!”

  为什么?(6 分)

  (3)作者运用哪些手法来表达自己对“时间与爱情”的解读?请简要分析。(6 分)

  (4)“爱情是可以突破时间而不朽的吗?”读了本文你有什么看法,请结合具体事例谈谈你的

  认识。(8 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 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 分)

  一辈子和诗词谈恋爱

  赵小兰

  “新知识、旧道德”的启蒙教育

  叶嘉莹出生在北京的一个大家族,本姓叶赫那拉,祖上是蒙古裔的满族人。叶嘉莹的父母对她

  采取的是“新知识、旧道德”的家庭教育,虽然准许她去学校读书,但生活上对她约束极严。她被关

  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2016 届高三年级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 第 6 页 共 8 页

  在四合院里长大,甚少与外界接触。父亲教叶嘉莹认字读书,开蒙的第一本教材就是《论语》。当她

  读到“朝闻道,夕死可矣”,幼小的心灵极受震撼:“道”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东西,为了它竟可以

  舍弃生命?对于圣贤之书,叶嘉莹强调必须真正用心去读,并且贯彻到行动中去。

  1941 年,叶嘉莹才17 岁,父亲远在后方,失去音讯,母亲忧思成疾去世,身为家中长女,她还

  要照顾两个年幼的弟弟。幸而当时有伯父伯母的关照,她的学业并没有中断,还如愿考上了辅仁大

  学。精于古典文学的伯父十分欣赏她的天分,并引导她走上诗词创作、研究的道路。

  另一个对她产生一辈子影响的人,是她在辅仁大学的恩师顾随先生。叶嘉莹至今保存着老师当

  年写给她的信。老师希望叶嘉莹能够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别有开发,能自建树”。信是用漂亮的繁

  体行草书写,叶嘉莹保存至今。

  风雨逼人一世来

  叶嘉莹曾说,她的一生都不是自己的选择,从来都是命运把她推往何处就是何处。“让念书,

  也就念了。毕业后让教中学,也就教了。一位老师欣赏我,把他弟弟介绍给我,后来也就结了婚。”

  叶嘉莹的丈夫是国民党海军教官,婚后不久,她就跟着丈夫去了南方,1948 年又随国民党撤退

  到台湾。1949 年年末,他们的大女儿才4 个月,台湾的白色恐怖弥漫开来,丈夫因被怀疑是“匪

  谍”而被抓。3 年后丈夫出狱,性情却大变,经常不可理喻地暴怒,妻子成了他首当其冲的发泄对

  象。本来,生活的重担已把叶嘉莹压得透不过气,丈夫又加重了她的身心负担。她经常噩梦连连,近

  乎窒息,甚至有过轻生的念头。

  后来,王安石的一首诗,给了叶嘉莹一抹精神的灵光。她记得诗是这样写的:“风吹瓦堕屋,

  正打破我头。瓦亦自破碎,匪独我血流。众生造众业,各有一机抽,世莫嗔此瓦,此瓦不自由。”后

  来她发现,自己的记诵与原诗并不完全相合,但她默默要求自己:不要怨天尤人,对待郁郁不得志的

  丈夫,也要宽容忍让。而这一忍,就是一辈子。这位情感丰富的女诗人,尽管深谙诗词中的儿女情

  长,自己却从未真正恋爱过。她的小女儿说,母亲一辈子都在和诗词谈恋爱。

  以悲观之心情过乐观之生活

  1966 年,叶嘉莹受邀赴美国密歇根大学及哈佛大学讲学,后又接受了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

  学的聘请,在温哥华定居下来。在拿到学校的终身聘书后,叶嘉莹以为自此就能安稳度日了,不料却

  再生变故。1976 年,她的大女儿和女婿遭遇车祸,双双亡故。她强忍着悲痛为女儿女婿料理完后

  事,把自己关在家里,拒绝接触外面的一切。在这期间,她写下了10 首《哭女诗》。

  诗词不仅帮助叶嘉莹排解悲痛,更给予她走出这种生死劫难的力量。1977 年,她终于有机会回

  到阔别已久的祖国大陆。在火车上看到有年轻人捧读《唐诗三百首》,她觉得,尽管这个民族历经劫

  难,但诗歌的灵魂未死。叶嘉莹重新燃起了内心的激情,决心回国。

  从1979 年开始,叶嘉莹每年自费回国,在各地高校讲授诗词。当时“**”刚结束,传统文化

  断层严重,学生们内心对于学习古典诗歌有着极大的渴求。很多教授还在用陈旧的阶级分析法解释诗

  歌,叶嘉莹却讲解诗歌的“兴发感动”,并旁征博引,令学生们激动万分。

  诗歌使人心不死

  2013 年之前,叶嘉莹几乎每年都要在北美和中国之间来回奔波,不过,南开大学已然成为她从

  事古典诗词研究和推广的重要基地。早在11 年前,叶嘉莹就受邀担任南开大学中华古典文化研究所

  所长。不久前,有热爱中国诗词的友人听说她今后将定居南开,决定捐资,与南开合作为她兴建了一

  栋集科研、办公、教学、生活于一体的小楼,定名为“迦陵学舍”。

  晚年的叶嘉莹将传承古典文化作为自己的责任。在她看来,“人生总有一天会像燃烧的火柴一

  样化为灰烬,如果让这有限的生命之火为点燃其他木柴而继续燃烧,这火种就会长久地流传下去,所

  以古人常说‘薪尽火传’。有人曾劝我,年纪慢慢大了,该多写点书,少教些课。这话也有道理,可

  是当面的传达才更富有感发的生命力。如果到了那么一天,我愿意我的生命结束在讲台上……”

  叶嘉莹说人生最大的困难,是找到意义和价值。这难题,她早已解开。

  (选文有删改)

  【相关资料】

  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2016 届高三年级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 第 7 页 共 8 页

  ①叶嘉莹接受采访时说:“古典诗词里蕴含的,是我国文化的精华,是当年古人的修养、学问和

  品格。现在的青年一般都不喜欢读古典诗词,因为它的语言是古典的,里面又有很多典故,有很多历

  史背景,他们自己看是很难看到里面的好处的,难免对它们冷淡隔膜,这是很大的损失。所以我要把

  这些好处讲出来,希望能够传达给他们,让他们能够理解。只要有人愿意听,只要我的能力还可以

  讲,我都愿意一直讲下去。”

  ②叶嘉莹是中国古典文化的传灯人,站在通往诗词王国的道路上,诲人不倦度人无数。诗词给叶

  嘉莹力量,作为一个承习“旧道德,新知识”家教的女子,叶嘉莹借它度过忧患,获得疗愈。在诗词

  这样一种古老而含蓄的文学形式中,叶嘉莹有所躲藏又有所释放。

  (1)下面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最恰当的两项是( )(5 分)

  A.叶嘉莹从小接受的是“新知识,旧道德”的家庭教育,她认为对于圣贤之书,必须真正用心

  去读,并且贯彻到行动中去。

  B.叶嘉莹这位情感丰富的女诗人,尽管深谙诗词中的儿女情长,可生活中却缺乏自主选择权,

  从未真正恋爱过,完全听从命运的安排。

  C.叶嘉莹在国内各地高校讲授诗词,没有采用陈旧的阶级分析法解释诗歌,而是讲解诗歌的

  “兴发感动”,并旁征博引,令学生们激动万分。

  D.在叶嘉莹的生活中,诗词不仅帮助他排解悲痛,而且给予她走出生死劫难的力量,更使她想

  到要将古典诗词推广给每一个青年。

  E.现在的青年都不喜欢读古典诗词,叶嘉莹认为是古典诗词里面有很多典故、很多历史背景,

  使得青年们很难看到里面的好处。

  (2)叶嘉莹为什么能够走向古典文学研究之路?请结合文本加以回答。(6 分)

  (3)叶嘉莹借诗歌度过忧患,获得疗愈,请结合文本分析叶嘉莹借诗歌度过哪些忧患。(6

  分)

  (4)作为一位古典文学专家,叶嘉莹有哪些突出表现?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理解。(8 分)

  第II 卷 表达题(共80 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13.下列词语中,读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馄饨(dùn) 睥睨(nì) 奋不顾身 慢不经心

  B. 洞穴(xuè) 跬(kuǐ)步 唉声叹气 死皮赖脸

  C. 哂笑(shěn) 横槛(jiàn) 莞尔而笑 不悱不发

  D. 央浼(měi) 辖制(xiá) 金壁辉煌 殒身不恤

  14.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钱塘江大潮号称“天下第一潮”,在钱塘江边,滔天巨浪,迎面扑来,瓦.釜.雷.鸣.般的巨响,让

  岸边观潮的游客惊骇不已。

  B.这次军事演习,蓝军一度处于劣势,他们在关键时刻反.戈.一.击.,才夺回了战场上的主动权。

  C.为了不让下一代输在起跑线上,年轻的父母纷纷送孩子去练钢琴,学围棋,上英语兴趣班,真

  是费尽心思,无.所.不.为.。

  D.最近单位组织员工去鲅鱼圈旅游,这个季节正是海鲜收获的时候,大家都期待着,因为这趟

  旅行不仅有优美壮阔的海景相伴,还可以大.快.朵.颐.,岂不美哉!

  1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2016 届高三年级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 第 8 页 共 8 页

  A.由于建造车间的彩钢板没有加用阻燃材料,该公司火灾突发时,不但厂房没有起到阻火作

  用,反而成为火灾中的燃料库。

  B.日前,极地考察船“雪龙”号在江南造船厂完成了为期5 个多月的维修改造任务,并顺利通

  过了各种调试,各项指标均达到远航要求。

  C.国际社会认为,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是人类走出当前人口剧增、资源枯竭,环境恶化的困境

  和未来发展的重要途径。

  D.近日,英国广播公司(BBC)专门为“土豪”这个来自中国的热词作了一期电视节目,《牛津英

  语词典》编著者也很关注。

  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

  不超过12 个字。(6 分)

  一个人总是上网,不读书,我认为他是没有文化的。① ?文化就是进入到人类精神生

  活的传统中去进行思考,而这个传统主要就存在于书籍之中。网络的长处是迅速传递当下的信息,它

  不让人思考。当然如果你素质好,你上网的时候也会思考,② ?我相信不是从网

  络上得来的,③ ,有了这个底蕴。这样的人上网不怕,他不会被网络上铺天盖地

  的信息所左右,所淹没,他有自己的独立思考。但是如果你没有这个底蕴,没有这个积累,你就很容

  易被网上那些信息的潮流裹着走,失去了你自己。

  17.北京再次申奥成功,群心振奋。下面是北京申办冬奥会标识“墨舞冬奥”,请仔细观察并写出该

  标识的构图要素及寓意,要求语言简明通畅,不超过80 字。(5 分)

  六、写作(60 分)

  18.阅渎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 字的文章。 (60 分)

  一种只生长在中国最东边的竹子“毛竹”,那里的农民到处播种,每天精心培养。种子萌芽后,

  即使农民们几年来一直精心照顾,毛竹四年也只不过长了3cm。别的地方的人看到这种情景,摇着头

  表示完全不能理解。但是,竹子五年后以每天足足30cm 的速度生长着。这样只用六周就可以长到15

  米,这里瞬间就可以变成郁郁葱葱的竹林。虽然四年间只长了3cm,但从第五年开始了暴风成长。或

  许看起来六周间好像发生了不可思议的变化,但之前的四年间,毛竹将根在土壤里延伸了数百平米。

  要求:①全面理解材料,选准角度,明确立意;②自拟标题,自选文体(诗歌除外),不少于800 字;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 2016 届高三年级第一次联考

  语文参考答案

  (1—6 题,每题 3 分)

  1.A.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理解文中概念的含义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可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 从文中找到与“精神道统”相关的语段,然后代入原文进行比较分析,做出判断取舍,A 项,偷换对象, 应是“社会的核心价值观”;另外,“以……为标准”的表述错,应为“是……的标准”。

  2.C.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可根据对文意的理解,将选项分别代入原文进行 比较分析,A 项陈光标的事迹有为争名逐利而行善之嫌。B 项西装男本是追求良好社会道德,结果却暴 力解决与瓜子男的纷争。D 项青年女子遵行“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但老人却“倚老卖老”。

  3.B.扩大范围,前提是“在哲人看来”。

  4. C.

  5.A.左迁是降职的意思。

  6.B(A 项中“指使心腹抓住《荆南承天院记》的问题”表述不当,一是《荆》文并非真有问题,二是陈举 所为完全是出于迎合,谋在自己,并非赵挺之所指使;C 项中“诗比杜甫”错,黄庭坚只是作诗向杜甫学习,并不是诗歌成就可与杜甫相提并论了;D 项中“按时间的顺序”错,前三段按时间的顺序记叙其生平 经历,第四段概述其文学成就。) 7(10 分)(1)苏轼有一次看到他的诗文,以为他的诗文超凡绝尘,屹然独立于千万诗文之中,世上好

  久已没有这样的佳作。由此他的名声开始震动四方。(2)黄庭坚的学问文章,是天性生成的,陈师道说他的诗得法于杜甫,学杜甫而又不模仿杜甫的诗。 (注意“尝”“以为”“由是”“发”“为”等词的翻译。) 8.(6分)①“乱”既指在一片乱山之中,也指作者心绪烦乱;“残”既扣住时令,又写出残冬余寒未消,

  借此表现心境凄冷。③“乱山”“残雪”写出了诗人旅居的环境,也是在烘托作者旅居之夜的纷乱凄凉 的心情。

  9.(5 分)尾联通过写除夕之夜诗人正在漂泊之中,把叹羁旅、思故乡、念骨肉、感孤独诸多纷杂的思 绪归结为“那堪”二字,强烈地表达了诗人不堪忍受异乡漂泊,希望早日结束羁旅生涯的愿望。 (或“ 尾联起点题、点睛的作用。表达了岭夜除夕,诗人正在飘泊之中;明日新年,家家喜庆团圆,而自己又那堪如此飘泊,这就把因飘泊而引发出乡思之苦更推进了一层。”) 10.(6 分)(1)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2)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3) 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

  11.(1)(5 分)选 E 得 3 分,C 得 2 分,D 得 1 分。A“肯定‘真爱’可以超越‘时间’的限制”错;B项“爱情就是一出悲剧”不正确。D 项“明显的消极情绪”不准确。

  (2)(6 分)①从电影《似曾相识》结局来看,真爱终于敌不过时间的流逝,留下了一个动人心魄的悲 剧。②从古破空而来的不朽情爱往往在时空的洗涤下消失无形,常常是悲剧收场。每个人在情爱初起时到终结之际都伴随着种种空间的变迁和时间的考验,情爱是会凋谢褪色的。③“时间”永久流变的,在 冲击里能保持平静的心灵,乐天安命,努力把握当下,生命才会充实有意义。

  (3)(6 分)①引用。作者为了阐明观点,大量引用了古代的诗词,既有利于阐明道理,又使语言优美, 缠绵感人。②排比、反问和比喻等修辞手法。“如果说情爱是一朵花,世问哪里有永不凋谢的花朵?如 果情爱是绚丽的彩虹,人世哪有永不褪色的虹彩?如果情爱是一首歌,世界上哪有永远唱着的一首歌?” 比喻贴切,句式优美,生动形象。③对比。《似曾相识》故事开头和结尾的反差,情爱故事美满与破碎 的对比,普通人情爱幸福开始悲剧收场的矛盾,在对比中得出时间之旅的不可逆性。

  (4)(8 分)观点开放,学生答案必须要言之有理,持之有据。

  12.(1)(5 分)选 C 得 3 分,答 A 的 2 分,答 B 得 1 分。

  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 2016 届高三年级第一次联考(语文参考答案) 第 1 页共 3 页

  B 项“完全听从命运的安排”不准确;D 项“更使她想到要将古典诗词推广给每一个青年”错。E 项“现 在的青年都不喜欢读古典诗词”错。

  (2)(6 分)①从小深受家庭的熏陶:父亲教叶嘉莹认字读书,开蒙的第一本教材就是《论语》;②伯父 的引导:伯父十分欣赏她的天分,并引导她走上诗词创作、研究的道路。③恩师的鼓励:老师希望叶嘉莹能够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别有开发,能自建树”。

  (3)(6 分)①17 岁,父亲失去音讯,母亲去世,要照顾两个年幼的弟弟,叶嘉莹正是凭借诗歌才度过 忧患。②婚后生活的重担和性情大变的丈夫使得叶嘉莹经常噩梦连连,甚至想要轻生,正是诗歌教会她宽容忍让并度过忧患。③大女儿和女婿双双遭遇车祸亡故,她强忍着悲痛为他们料理后事,正是诗歌给 予她走出这种生死劫难的力量。

  (4)(8 分)①叶嘉莹是中国古典文化的传灯人,站在通往诗词王国的道路上,诲人不倦度人无数。 ②从1979 年开始,叶嘉莹每年自费回国,在各地高校讲解诗歌的“兴发感动”,并旁征博引,令学生们 激动万分。③叶嘉莹担任南开大学中国古典文化研究所所长,并定居南开,专门从事古典诗词研究和推广。④叶嘉莹将传承古典文化作为自己的责任,希望能够把古典文化传达给青年,让他们能够理解。 13.(3 分)C 。A项,“饨”应读作 tun, 慢-漫;B 项,洞穴(xué)D. 金壁辉煌——金碧辉煌

  14. (3 分)D。 “大朵颐”指大饱口福. A 项,瓦釜雷鸣:比喻无德无才的人占据高位,煊赫一时。这里 是望文生义。B 项,反戈一击:比喻掉转头反对自己原来所属的或拥护的一方。不合语境。C 项“无所不 为”意为没有什么不干的,指什么坏事都干,贬义词。

  15.(3 分)B 。A 语序不当,应将关联词“不但”移至主语“厂房”之后。C 项成分残缺,在“未来发展的重 要途径”前加一个词“促进”。 D.语意不明:“《牛津英语词典》编著者也很关注”不明确是关注电视节目 还是关注‘土豪’这个热词;同时,“关注” 缺宾语。

  16.(6 分)①什么叫文化?②但一个人的好素质从何而来?③而是他自己真正读过一点书

  17. (5 分)标识以中国书法“冬”字为主体,将抽象的滑道、冰雪运动形态与书法巧妙结合,人书一体,天人合一;冬字下方两点顺势融为 2022。标识既展现了冬季运动的活力与激情,更传递出中国文化的独 特魅力。

  18. (60 分)简析:我们身边也有这样的人,即使拼了命去努力也看不到成果,或者即使不被人知道也 坚持到底。当我们看到他们的时候,也许会认为他们很不幸或认为他们是傻子,但他们并不是不成长,而是在扎根,很深很深很结实的根。等到时机成熟,他们会登上别人遥不可及的巅峰。也许你现在做的 事情看不到成果,但不要害怕--你并不是没有成长,而是在扎根。可从毛竹、农民和别人三角度立意,可论述厚积薄发,蓄势,量变引起质变,根底深厚才能枝繁叶茂以及积淀、积累的重要性等。

  【参考译文】 黄庭坚字鲁直,洪州分宁人。幼年即机警聪明,读书数遍就能背诵。他舅舅李常到他家,取架上的

  书问他,他没有不知道的。李常非常奇怪,以为他是一日千里之才。后黄庭坚考中了进士,任叶县县尉。熙宁初参加四京学官的考试。由于应试的文章最优秀,担任了北京国子监教授,留守文彦博看中了他的 诗文。留他再任教。苏轼有一次看到他的诗文,以为他的诗文超凡绝尘,屹然独立于千万诗文之中,世上好久已没有这样的佳作。由此他的名声开始震动四方。黄庭坚担任太和县知县,以平易治理该县。当 时课颁盐税,其他县都争着占多数,太和县独不这样,县吏们不高兴,可是该县的老百姓都喜欢。

  哲宗即位后,召黄庭坚为校书郎、《神宗实录》检讨官。过了一年,迁著作佐郎,加集贤校理。《实录》修成后,提拔为起居舍人。遭母丧。黄庭坚性情至孝,母亲病了一年,他日夜察看脸色,衣不解带, 等到死了,筑室于墓旁守孝,哀伤成疾几乎丧命。丧服解除后,任秘书丞,提点明道宫,兼国史编修官。绍圣初,黄庭坚出任宣州知州,改知鄂州。章敦、蔡卞与其党羽认为《实灵》多诬陷不实之辞,使前修 史官都分别居于京城附近各处以备盘问,摘录了千余条内容宣示他们,说这些没有验证。不久,经院吏考察审阅,却都有事实根据,所剩下的只有三十二件事。黄庭坚在《实灵》中写有“用铁龙爪治河,有 同儿戏”的话,于是首先盘问他。黄庭坚回答道:“庭坚当时在北都做官,曾亲眼看到这件事,当时的确 如同儿戏。”凡是有所查问,他都照实回答,毫无顾忌,听到的人都称赞他胆气豪壮。黄庭坚因此被贬

  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 2016 届高三年级第一次联考(语文参考答案) 第 2 页共 3 页

  为涪州别驾、黔州安置,攻击他的人还认为他去的是好地方,诬他枉法。后因为亲属之嫌,于是移至戍州,黄庭坚对此像没事一样,毫不因为贬谪介意。四川的士子都仰幕他,乐意和他亲近。他向他们讲学 不倦,凡经他指点的文章都有可观之处。

  徽宗即位,起任黄庭坚为监鄂州税,签书宁国军判官、舒州知州,又以吏部员外郎召用,他都推辞不就,请求为郡官,得任太平州知州,上任九天就被罢免,主管玉龙观。黄庭坚在河北时与赵挺之有些 不和,赵挺之执政,转运判官陈举秉承他的意向,呈上黄庭坚写的《荆南承天院记》,指斥他对灾祸庆幸,黄庭坚再一次被除名,送到宣州管制。三年后转到永州,黄庭坚未听到宣布命令就死了,终年六十 一岁。

  黄庭坚的学问文章,是天性生成的,陈师道说他的诗得法于杜甫,学杜甫而又不模仿杜甫的诗。他擅长行书、草书,楷书也自成一家。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天下称为四学士。而黄 庭坚对于文章尤长于诗,四川和江西的有德君子都以黄庭坚配享苏轼,并称“苏黄”。苏轼做侍从官时, 曾举荐黄庭坚代替自己,推荐词中有“瑰伟之文,妙绝当世;孝友之行,追配古人”的话,他看重黄庭坚 竟到了这种地步。起初,黄庭坚游灊皖的山谷寺、石牛洞,喜欢该地方林泉优美,因而自号为山谷道人。

本文来源:https://www.czhuihao.cn/gaokao/67937/

《2015安徽省百校论坛高三第二次联考_2015安徽省百校论坛高三第二次联考数学.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推荐阅读

关于区2022年度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工作总结报告【八篇】

关于区2022年度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工作总结报告【八篇】

安全生产是指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为了避免造成人员伤害和财产损失的事故而采取相应的事故预防和控制措施,保证生产经营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相关活动。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区2022年度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工作总结报告【八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2024-04-23
2022年度县委宣传部工作总结报告范文(精选四篇)

2022年度县委宣传部工作总结报告范文(精选四篇)

宣传是一种专门为了服务特定议题(议事日程,agenda)的信息表现手法。在西方,宣传原本的含意是“散播哲学的论点或见解”,但现在最常被放在政治脉络(环境)中使用,特别是指政府或政治团体支持的运作。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度县委宣传部工作总结报告范文(精选四篇),欢迎品鉴!
2024-04-23
开展防范和惩戒统计造假、弄虚作假自查自纠工作总结报告(合集4篇)

开展防范和惩戒统计造假、弄虚作假自查自纠工作总结报告(合集4篇)

自查报告是一个单位或部门在一定的时间段内对执行某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的一种自我检查方式的报告文体。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开展防范和惩戒统计造假、弄虚作假自查自纠工作总结报告(合集4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2024-04-23
三年支部换届总结报告【4篇】

三年支部换届总结报告【4篇】

换届选举指某组织依照民主程序和自身章程,更新领导层的组织行为。换届选举指本届人民代表大会及其选举的国家机关领导人员、组成人员的任期已经届满。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三年支部换届总结报告【4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2024-04-23
医院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总结报告范文汇总五篇

医院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总结报告范文汇总五篇

“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是中国全党共同的重大政治任务,必须全党动手一起抓。其中的要害,就在于各级党委(党组)的主体责任是否落实到位。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医院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总结报告范文汇总五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2024-04-23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惠好考试网 京ICP备166058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