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东城区2017届高三5月综合练习(二模)文综历史试卷解析版

有史学家将春秋战国时期视作中中国的“化成时代”,意为经此时期古代制度、文化等基本定型。下列史实可以印证这一观点的是(    )
①王位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
②分封制确定了中央对地方的分级管理模式
③官僚制取代了世卿世碌制
④诸子百家构造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B
考点: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制度、文化。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王位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是在夏朝而非本题的春秋战国时期,分封制是层层分封,不存在中央这个概念,即分封制不能确定了中央对地方的分级管理模式,含①或者②均是错误的,春秋战国时期的确是官僚制取代了世卿世碌制,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也的确构造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A含①、②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C含①,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D含②,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

     

中国古代注重设立管理环境及自然资源的机构。隋唐时期设虞部负责专门管理山林事务,其政令执行的程序是(    )       

A、中书省-礼部-虞部
B、门下省-刑部-虞部
C、枢密院-户部-虞部
D、尚书省-工部-虞部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D
考点: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政治制度。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书省负责定旨出命,门下省掌封驳审议,尚书省职责才为执行,尚书交给工部,工部再交给负责专门管理山林事务的虞部,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A错在中书省不负责执行,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B错在门下省不负责执行,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C错在枢密院和隋唐时期政令执行的程序无关,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

     

观察下图,下列选项中符合本时期的史实是(    )
 

A、汉字书法艺术进入自觉阶段
B、中医临床学的理论基础已奠定
C、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已经完成
D、汲取西方科技成果的农书出版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古代农业

C
考点: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经济。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图中的大都、会通河等字眼可以看出此图是反映元朝的历史,而在此时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已经完成,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汉字书法艺术进入自觉阶段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而非此题的元朝,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东汉末年的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奠定了后世中医临床学的理论基础,选项B在时间上不符合题意,排除;汲取西方科技成果的农书出版是在明清时期而非元朝,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
【点评】读图选择题也是材料型选择题的一种,此题型的特点是命题者结合一定的历史事实,给出相应的历史地图或者图片,要求考生在读懂地图、图片基础上,充分挖掘图片材料的有效信息,发现其背后的历史事实。做题时一定要紧扣本身。

     

对于“格物致知”一说,王阳明解择为:“格物者,格其心之物也,格其意之物也。”“是去其心之不正,以全其本体之正。”这说明了心学(    )       

A、奠定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基础
B、强调人的历史贵任和使命感
C、对程朱理学既有继承又有创新
D、是带有早期启蒙性质的进步思潮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宋明理学

C
考点:宋明理学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宋明理学。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陆王心学和程朱理学是继承和发展的关系,材料的主旨也是强调心学对程朱理学既有继承又有创新,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奠定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基础的是儒家思想而非仅仅心学,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心学不涉及人的历史贵任和使命感,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带有早期启蒙性质的进步思潮是明清的时期的黄宗羲等人的思想而非心学,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
【点评】此题难度中等,主要考查学生的比较鉴别能力,解答此类选择题的关键是要有准确巩固的基础知识,同时由于该题型的逻辑性较强,所以同学们还要具备一定的材料分析能力和史学理论水平。解答此类题的方法主要是逐个排除法,一个一个的仔细分析。

     

有学者认为,1840年以来中国对西方的反应,依次经历了“技术的反应”“制度的反应”、“观念的反应”和“组织的反应”四个阶段。按此观点,下列组合时应正确的是(    )       

A、发昌机器厂-农工商总局-《新开年》-中国共产党建立
B、京师同文馆-轮船招商局-《新学伪经考》-同盟会成立
C、金田起义-总理衡门-《钦定宪法大纲》-国民党一大召开
D、大生纱厂-京张铁路局-《新民主主义论》-一届人大召开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师夷长技”

A
考点: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初步发展,新文化运动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共产党建立等。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技术的反应是学习西方的技术,发昌机器厂就是学习西方技术,制度的反应是戊戌变法,农工商总局是戊戌变法的内容,观念的反应是以《新青年》为代表的新文化运动,组织的反应是指共产党这个组织的建立,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B错在轮船招商局不是制度的反应,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C错在金田起义不是技术的反应,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D错在一届人大召开不是组织的反应,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
【点评】回答本题时要具有高度的发散思维能力,全面准确的把握材料内容,然后再结合教材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整理。本题对学生的能力考查层次较高,突破了以往试题的考查方式,这就要求我们考生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要思维活跃,灵活而机动的利用知识。

     

下列选项中对表l的正确解读是(    )
表l透代中国因内市场商昌情况
 

A、市场商品总值增长主要是由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持续发展
B、洋货所占比重上升是因为上海等东南沿海通商口岸的开放
C、市场商品总值增长最快时期主要由于清政府放宽设厂限制
D、洋货所占比重下降是因为抵制日货、使用国货运动的开展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D
考点:民国初期和国民政府前十年民族工业的发展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民族工业发展。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做此题时需要注意1908年到1920年洋货所占比重是下降的,结合1908年到1920年这个时间段来看这是由于抵制日货、使用国货运动的开展而造成的,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1890年到1920年这一时间段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并不是持续发展而是曲折发展,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上海等东南沿海通商口岸的开放不是在1890年到1920年,选项B在时间上不符合题意,排除;市场商品总值增长最快时期主要由于辛亥革命的推动而非清政府放宽设厂限制,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
【点评】在做此类的试题时一定要对被选项要三思:一思考每一个被选项是否符合历史史实,排除不符合材料反映的史实的选项;二思考是否符合题干要求,排除不符合题干要求的;三思考是否与题干有必然的逻辑联系,排除与题干无关紧要的。

     

民国初年上海流行单页公历“月份牌”,其绘画主题多为女性。下图是一张“月份牌”,它可以用来研究近代(    )

①服饰变革
②交通变化
③女性地位
④礼仪革新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C
考点: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和交通通讯的变化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社会习俗。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绘画主题多为女性意在强调女性地位的提高,从图片的服饰来看服饰也发生了变革,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A错在图片未反映交通的变化,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B错在未反映礼仪革新,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D错在既未反映交通变化又未反映礼仪革新,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

     

1937年9月,国民党公布了由共产党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主要内容是提出抗日的三项主张;争取中华民族之独立自由与解放;实现民权政治,召开国民大会,以制定宪法与规定救国方针;实现中国人民之幸福与愉快的生活。该材料表明(    )       

A、反对帝国主义的国民革命运动开始
B、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
C、中华民族自草心、自信心极大提高
D、“和平民主团结”建国方针实现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抗日战争

B
考点:抗日战争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抗日战争。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79月,国民党公布了由共产党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的标志,所以该材料表明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材料的主旨也是强调这一点,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国民革命运动开始于1926年,选项A在时间上不符合题意,排除;中华民族自尊心、自信心极大提高是抗战胜利的意义,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和平民主团结建国方针实现是抗战胜利之后的重庆谈判,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
【点评】纵观当今历史试题的命题动向不难发现,考题虽然仍旧依托教材知识点,但所要表达的内容未必与教材一致,这就要求学生在分析题干时切忌想当然,而是要研读题干、材料,用题干检验选项,用选项检验知识点,做到首尾兼顾,一定要做到一切从题干出发才可以。

     

1694年,威廉和玛丽从荷兰引进银行制度,批准成立英格兰银行并带头认股,该银行为社会集资和私人剩余资金找到了一个去处,在伦敦商人中大受欢迎,这说明当时英国(    )       

A、工业革命的经济雄础已经形成
B、伦教成为国际金融中心和证券中心
C、已确立了海上霸权和殖民霸权
D、光荣革命为经济发展提供政治保障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英国君主立宪制

D
考点: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意在强调威廉和玛丽从荷兰引进银行制度等措施是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这是由于光荣革命为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提供了政治保障,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不涉及工业革命的经济雄础已经形成方面的信息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没有明确的信息表明伦敦成为国际金融中心和证券中心,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已确立了海上霸权和殖民霸权是在18世纪而非1694年,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
【点评】在历史选择题中,命题者常常有意设置一些说法正确、但和题干无关的题肢做干扰,考生如果不对照题干仔细辨析,就会误选,经常出现答非所问的错误,即回答的并非所问的问题,所以在解答这类问题时只能选择那些与题干之间存在联系、且意思一致的题肢,对那些和题干无关、即使本身说法再正确的选项也是不能选的。

     

下列各项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

 

史实

结论

A

梭伦按助产多寡将全体雅典公民划分为四个等级并享有相应权利

标志着雅典民主制最终确立

B

亚历山大二世鉴署“法令”,规定农民有人身自由和一般公民权

为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自由劳动力

C

凯末尔下令废除苏丹·哈里发制度,实行政教分离

标志着土耳其的社会生活走向了世俗化

D

甘地主张恢复以手纺车为标志的农村工业,来对抗西方工业文明

促进了印度的经济发展,特合时代发展潮流

A、A   
B、B   
C、C   
D、D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改革历史专题

B
考点:俄国农奴制改革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农奴制改革等。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农民有人身自由的确为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自由劳动力,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雅典民主制最终确立是伯利克里改革而非梭伦改革,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在社会生活方面的改革成就促使奥斯曼帝国社会日益走向世俗化而非废除苏丹·哈里发制度,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甘地主张恢复以手纺车为标志的农村工业不符合时代发展潮流,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
【点评】在历史选择题中,命题者一般以相关、相似、相近或者是相反知识组成干扰题肢,主要考查考生们的理解和辨析能力,在解答这类题目时一定要根据所学知识和题干的特定性,对相关的题肢逐一辨析,谨防被似是而非的题肢所干扰,避免出现好像对而实际上并不对的现象。

     

美国“自1930年以来,单单联邦官僚机构就扩大了5倍;1933年以后的10年内,仅总统发布的行政命令就达3556项,与此相对应,立法部门和司法部门的权力受到削弱”。这说明(    )       

A、各州的自主权被剥夺
B、三权分立原則被破坏
C、自由放任政策被放弃
D、总统行政权力被扩大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美国联邦政府

D
考点:美国共和制的确立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罗斯福新政。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的仅总统发布的行政命令就达3556项等字眼强调了在经济危机这个特殊的历史时期总统行政权力的确是被扩大的,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各州的自主权仍然存在而未被剥夺,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三权分立原則仍然不变未被破坏,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C错在在材料中无从体现自由放任政策被放弃的信息,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

     

“马歌尔计划”在欧洲自由贸易和经济结构调整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它通过强化欧洲经济合作组织、欧洲内部贸易和欧洲货币体系来引导欧洲合作的新形式出现。这表明“马歇尔计划”(    )       

A、推动欧洲经济一体化进程
B、建立了欧美平等伙伴关系
C、形成了战后世界经济秩序
D、主导了战后世界政治格局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两极世界

A
考点: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马歌尔计划。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引导欧洲合作的新形式出现意在强调马歇尔计划在客观上起到了推动欧洲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作用,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马歇尔计划是要控制西欧而非建立了欧美平等伙伴关系,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布雷顿森林体系而非马歇尔计划形成了战后世界经济秩序,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主导了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是杜鲁门主义而非马歇尔计划,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

     

交流和交往推动文明的发展。
材料一:在古代中西交往的商路上,不断有中外古币重见天日。图12为出土的两枚钱币:宋朝“崇宁通宝”铜钱(崇宁:宋徽宗年号,钱文为宋徽宗亲笔)和大食国(中国古代对阿拉伯帝国的称呼)金币,金币中心钱文为:“安拉之外别无他神”。

材料二:
表2近代中国留学热潮简表

出现时间

留学国家

概况

1872年~1875年

美国

多数从事工矿、铁路、教育、电报事业,如詹天佑、唐国安(清华大学首任校长)等

1896年~1911年

日本

多数学习政法、军事、师范教育等专业,如宋教仁、陈独秀、李四光等

1922年~1934年

苏联

培养了邓小平、刘伯承等一批共产党人

1944年~1949年

美国

著名的有邓稼先、杨振宁等一批科学家

材料三:16世纪,全球范围内的国家交往开始。西班牙在美洲开拓殖民地,进行殖民掠夺。17世纪,荷兰采取占领沿海据点进行贸易交流的方式与亚非国家交往。
18世纪法国掀起启蒙运动,北美、欧洲一些国家受其影响建立起新的政治制度。英国开展工业革命,扩大了欧美国家在世界范围内的优势,使其在跟亚非国家交往时方式转变为全面侵略。
    19世纪英、法等国进一步利用不平等条约取得的特权,进行商品和资本输出。1869年日本提出修约要求,至1910年收回全部主权。一战后中国提出废除部分不平等条约要求被拒绝,二战期间中国与列强所签订的不平等条约皆告废止。
    1945年美、苏、中、土等国签署《联合国宪章》,宣告联合国成立。1962年亚、非、拉美主要产油国成立石油输出国组织.采取共同行动反对西方国家对产油国的剥削和掠夺。1989年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成立,1991年中国加入,使亚太地区在世界经济和政治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提高。   

(1)阅读图文材料,概括两种货币的不同点。   

(2)分別说明四次留学热潮出现的国内背景,并总述留学生在中国近现代史上的贡献。   

(3)依据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史实,对该观点进行论述。
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充分,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古代商业

1)材质:宋朝货币为铜质铸币,大食货币为贵金属货币;
形制:宋朝货币为圆形方孔钱,大食货币为圆形无孔;
钱文:宋朝货币以年号为主,大食货币以宗教语言为主;
文化:中国钱币反映皇权至上和世俗性的特点,大食钱币体现阿拉伯民族的文化特色和宗教特色。
2)国内背景:19世纪70年代,清政府开展洋务运动,急需科技等方面的人才。19世纪90年代,甲午战争中国战败,向日本学习以挽救,民族危机;中国共产党成立后,走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向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学习。抗战胜利前后,中美两国关系密切,向美国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
贡献:学习了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政治理念、文化教育思想等,推动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3)略
考点:商业的发展,西欧列强的殖民扩张,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两种货币的不同点是多方面的,例如,可以从中国的是铜钱而大食的是金币得知二者的材质是不同的,再例如,从形状来看宋朝货币为圆形方孔钱,大食货币为圆形无孔可以得知二者的形制又是不同的,从前上的具体的文字来看二者的钱文又是不同的。(2)首先一定要明确从表格中的具体的时间来看四次留学热潮分别是指洋务运动时期、甲午战争之后、中共成立后以及抗战胜利前后,洋务运动时期是因为急需培养洋务人才所以出现留学热潮。甲午战后是因为向日本学习才出现留学热潮,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向苏联学习革命才出现了留学热潮,抗战胜利前后因为学习美国的技术才出现留学热潮,留学生在中国近现代史上的贡献主要突出积极作用,强调在政治领域、经济领域以及思想文化领域都做出了贡献,最后还要强调贡献体现为推动了中国的近现代化进程。(3)本问是一道开放性命题,所以可以进行开放式回答。例如,可以从材料的第一段提炼观点——新航路是殖民掠夺之路,然后结合新航路开辟的过程和新航路开辟引发的三角贸易的事实来论证新航路就是殖民掠夺之路。再例如,还可以从材料的第一段提炼另外一个观点——新航路是经济交往之路,然后结合新航路开辟引发的商业革命加强了国家之间的贸易往来从而得出新航路是经济交往之路的结论。
【点评】材料题是考试中学生最头疼失分最多的题型,解答此类材料题时,第一,先粗读材料,然后看问题,带着问题有目的、有针对性的读材料,第二,找准题眼,找材料与题干问题相关的部分,第三,联系教材中的有效信息,在教材中印证材料观点且符合问题的知识点,最后,总结答案。

     

社会在不断发展。无论是历史还是现在,都需要用辩证、综合视角去审视。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馬可•波罗行记》(简称《行记》向西方较为全面地介绍了中国。但关于马可•波罗是否到过中国,中外史学界争论已久。
表:两派争论情况

 

怀疑论者

肯定论者

争论1

《行记》没有记载中国代表性事物如:印刷术、汉字、长城、茶、筷子,缠足等

关于当时宫廷的奢华、南方城市的繁荣、市场的活跃,《行记》比任何汉文史料和外文作品更为详细、生动

争论2

在中国古代史籍中,没有找到任何可供考证的关于记载马可•波罗的史枓

馬可•波罗当时只是一个管理盐务的小官,不会被记入籍。同时期罗马教皇派往中国的特使团,也从未出现在中国历史文献中

争论3

《行记》记载马可•波罗襄阳献炮,与《元史》所载之史实不符

《行记》对当时中国的货币,食盐生产与税收体制的大量准确而详尽的描述,当时的欧洲,阿拉伯或波斯文献中无书能及

争论4

各种印刷本的《行记》采用的人名和地名是波斯文或阿拉伯文,他可能只到过波斯,可能从波斯史料抄来

《行记》原稿已经遗失,由人代笔流传下来,加上翻译和多次转抄,抄本近200个

共识

西方世界对中国较为全面的了解始于《行记》,并引发海外探险,推动中西交流

概括两派学者的分析角度,任选一组争论进行说明。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开辟新航路

争论1

《行记》没有记载中国代表性社会风貌,所以马可·波罗可能施没有到过中国。《行记》中描写的宫廷和都市生活详细生动,无其他史料可及,所以马可·波罗到过中国。
争论2

个人经历没有被记录在中国史书中;作为一个传教士和商人来到中国,是普通老百姓,不会被记入中国史书。不能因史书没有记录就认为他没有叫过中国。
争论3

《行记》中所描述的史实与中国史实不符;所记录的中国当时的经济生活准确详尽,无其他外文文献可及,无书可抄。
争论4

没有采用中国文字写作。《行记》记录的内容可能是从其他与中国有交往的国家史料中摘抄而来,所以,马可·波罗可能没到过中国,流传下来的《行记》并非原稿,版本众多。只有亲身经历者才能写出这样的行记,所以,马可·波罗到过中国。
考点: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商业的发展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本题又是一个开放的命题,回答的角度也就非常多了,按照表格可以从四个角度中的任何一个角度分析两派学者的争论。例如,从争论一的角度主要突出由于没有记载中国代表性的事物,所以说馬可波罗并没有到过中国,但是由于记载了当时宫廷的奢华、南方城市的繁荣、市场的活跃又可以证明馬可波罗并没有到过中国,需要注意的是此类问题找到相关信息进行分别论证即可。

     

1995年,时任美国財政部长萨默斯认为,“将来,当历史学家回顾我们这个时代的时候,他们视为突出的事件也许不是两个集团之间斗争的结束。这么多的国家转向以市场为基础的经济,也许是更震动更大的变化。这是一场把亚洲、东欧、拉美和非洲几十亿人送上通往繁荣的快速电梯的运动。”
结合材料和所学,指出“这场运动”出现的历史背景。并用相关史实说明中国是如何主动融入这场运动的。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经济全球化的世界

背景:两级格局瓦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经济全球化速度加快.
史实:中国逐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新格局;200l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主动融入世界大市场。
考点: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首先一定要明确材料中所说的运动指的是经济全球化,然后再回答中国为了融入经济全球化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即可,例如,200l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再例如,中国建立起市场经济体制、中国的深化改革、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均是可以作为答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