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高二历史模拟学考各地试题之江苏省2013-2014学年高二第二学期学业水平测试模拟试卷(九)(镇江)(历史)

“三月清明日,男女扫墓。……拜者、爵者、哭者、为墓除草添土者,焚楮(chǔ)锭次,以纸钱置坟头。”该材料中的习俗

A、起源于明朝中期 

B、仅流传于中国北方  

C、受外来文化影响  

D、受宗法制的影响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D

     

宋朝形成了“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的局面,这说明

A、宰相职权范围扩大   

B、专制皇权达到顶峰

C、君权对相权的制约   

D、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C

     

1283年1月9日,南宋抗元名将文天祥杀身取义,壮烈殉节。史学家分析文天祥就义有着深厚的社会心理基础。这里的“社会心理基础”指

A、法家思想  

B、程朱理学   

C、王阳明心学   

D、明末清初早期启蒙思想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宋明理学

B

     

右图是连环画《水浒传》中的一幅,花和尚鲁智深要求铁匠帮他打制兵器,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铁匠铺中的工匠来自于官营手工业作坊

B、当时的私营手工业已经占据了主导地位

C、“计日受值”的雇佣劳动关系已经出现

D、私营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商品经济繁荣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古代手工业

D

     

“明末的农起义,清初的天地会,清中期的‘教乱’,清末的老哥会、义和团等,起事者不仅在思想上借助小说的号召与发起民众,而且其组织形式,斗争策略及行为方式等无不受到小说的深刻影响。”下列作品不对民众产生上述影响的是

A、《红楼梦》B、《三国演义》   

C、《西游记》D、《水浒传》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文学

A

     

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起来向壁不停手,一行数字大如斗。恍恍如闻神鬼惊,时时只见龙蛇走,左盘右蹙如惊电,状同楚汉相攻战。湖南七郡凡几家,家家屏障书题遍。”李白的这首诗赞颂的是

A、王羲之:兰亭序     B、秦:峄山刻石    C、怀素:《食鱼》   D、柳公权:玄秘塔碑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艺术

C

     

20世纪初,居住在北京东交民巷的某外国公使说:“现任的山东巡抚人很好,不像他的前任府台,老是同我们敝国人作对。自从现任接手之后,我们的铁路已经放长了好几百里,还肯把潍县城外一块地方借给我们的军队做操场。”这段谈话的背景最可能是

A、1842年,中英签订《南京条约》后  

B、1860年,《北京条约》签订后

C、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后       

D、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后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

     

下列所示两幅形势图反映了近代前期中国人民反抗斗争的变化趋势是

A.从侧重反帝到侧重反封建       

B.从长江流域到黄河流域

C.从农民运动到资产阶级革命      

D.从局部抵抗到全民族抗争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辛亥革命

C

     

有一位历史学家在一篇研究近代中国史的论文中写道:“最重要的就是爱国主义运动——反帝国主义运动。……争回我国在青岛的主权;另一方面是促使青年人的自我觉醒。”这位历史学家论述的历史事件是

A、辛亥革命   

B、五四运动  

C、卢沟桥事变   

D、文化大革命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五四运动

B

     

孙中山先生曾说:“三民主义是为人民而设的,是为人民求幸福的。……革命的目的就是为众生谋幸福。”最能体现上述思想的是

A、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

C、民生主义 D、民主共和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三民主义

C

     

1917年《新青年》每期发行量达到一万六千多份。读者称它为青年界的“良师益友”,说“青年得此,如清夜闻钟,如当头一棒。”此时能引起读者如此反响的思想最有可能是

A、民主与科学   

B、实业救国   

C、自由平等   

D、马克思主义思想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

A

     

1927—1937年间,南京国民政府实施《国民教育发展纲要》,大幅度提高大中小学教师工资待遇,教育有了很大发展。该纲要实施的物质基础是

A、国内政治稳定    

B、民族工业显著发展

C、国共两党密切合作   

D、基本实现了工业化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B

     

“夜半三更哟盼天明,寒冬腊月哟盼春风。若要盼得哟红军来,岭上开遍哟映山红”《映山红》是影片《闪闪的红星》的插曲,那优美的旋律,伴随着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长。该歌曲反映了广大人民渴望

A、推翻国民党黑暗统治   

B、推翻北洋军阀黑暗统治

C、推翻封建君主专制     

D、赶走残暴的日本侵略者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国共的十年对峙

A

     

上世纪50年代初,吉林省在进行建筑施工时,发现了一大批埋在地下的日军档案。从2012年开始,吉林省档案馆集中组织人力资源对这些档案进行系统翻译、解读,专门成立了南京大屠杀、慰安妇、“731”部队以及强征劳工等课题组。这些课题主要研究

A、侵华日军滔天的罪行   

B、抗战胜利深远的意义

C、抗战胜利的根本原因   

D、日本侵华的国际背景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抗日战争

A

     

1956年全国高考作文题是“我生活在幸福的年代里”。考生可能选择的素材有

①大跃进运动的开展

②三大改造的即将完成

③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④“一五”计划的实行

A、①②③   

B、②④   

C、①③   

D、①②④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经济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B

     

尼克松在1972年访华时说:“多年来我对人民共和国的态度是主席和总理全然不能同意的。把我们带到一起来的,是认识到世界上出现了新形势。”这里的“新形势”包括

①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②第三世界崛起

③美国丧失了霸主地位

④中苏关系不断恶化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④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D

     

1912年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1954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对二者的解读,正确的是

A、都体现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原则          

B、都规定了相同的国体和政体

C、都是中国法制史上重要的里程碑        

D、都在实践中极大地推动了民主化进程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C

     

1977年万里在安徽金寨调研时被老区的贫困所震惊,带领安徽省委起草了《六条》:强调生产队(注:数量不定的农民组成的小集体)的农民必须有自己的自主权,甚至允许生产队下面组织作业组,并鼓励农民可以经营少量的自留地。该文件的积极意义在于

A、最早开始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揭开了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

C、为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奠定了基础   

D、为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作了有益探索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经济体制改革

D

     

右图是《市场》杂志1981年刊出的新中国第一张征婚广告,短期内引来270多名应征者,吉林某校任教的28岁姑娘最后与征婚者丁乃钧结为伉俪。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

A、婚姻自主的社会风尚深入人心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C、改革开放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  

D、西方婚姻恋爱观念的影响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C

     

2013年是中国科技取得重大发展的一年。嫦娥三号成功登月,蛟龙号成功下潜深海,以上成就的取得主要得益于

A、可持续发展战略   

B、科教兴国战略

C、“双百方针”的贯彻  

D、“二为”方针的提出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建国以来的科技成就

B

     

学者杨小凯在《中国政治随想录》中指出:“英国‘光荣革命’大概是我心目中最完美的一镒政治设计。这大概是改造专制制度以进行制度创新、摆脱专制的革命循环、走向长治久安的最完美的例子。”材料中的制度创新主要指

A、君主立宪制

B、两党制   

C、“责任内阁制”   

D、议会制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A

     

16世纪末,西班牙的物价平均上涨了四倍多,这种现象被称为“价格革命”。出现“价格革命”的原因是

A、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B、新航路的开辟  

C、工业革命的推动 

D、世界市场的成熟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开辟新航路

B

     

18世纪时,英国的纺织业靠着差不多100%关税的保护,避免了廉价的印度纺织品的进口冲击。直到成为全世界生产效率最高的国家,英国才拆掉些壁垒。导致英国成为全世界生产效率最高国家的主要原因是

A、光荣革命 B、责任内阁制确立  

C、工业革命 D、第二次工业革命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第一次工业革命

C

     

右边方框内是启蒙运动时期一部著作的主要内容,该著作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建设起了重要的作用。该著作的作者是

A、伏尔泰 B、马丁路德 C、卢梭 D、孟德斯鸠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启蒙运动

D

     

“冷战”期间,美苏双方将争夺限制在除直接战争之外的领域,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维持了较长时间的和平局面。该现象出现的原因不包括

A、美苏两国都是核大国   

B、美苏两国势均力敌

C、美苏两国社会制度不同  

D、两次世界大战的沉痛教训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两极世界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