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高二历史知能综合提升:第三单元第2课《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人教版选修1)

为了增加政府财政收入,北魏采取的措施有(  )

①推行均田制 ②推行新的租调制 ③实行宗主督护制④设立三长制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改革历史专题

B

解析:均田制保证了农民对小块土地的使用权,调动了其生产积极性;受田农民向政府交纳一定的谷物、纳绢或布作租调,并承担徭役和兵役;设立三长制以配合均田制的推行。是北魏要废除的制度。

     

下列属于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有(  )

①规定俸禄由国家筹集、发放给官吏、严禁贪污 

②改善同西南少数民族的关系 

③政府把土地分给农民 

④迁都洛阳,实行汉化政策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改革历史专题

B

解析:可用排除法。从地理位置上看,北魏是个北方政权,因此不可能改善同西南少数民族的关系。

     

移风易俗是孝文帝改革后期的侧重点,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其目的在于促使鲜卑族积极接受汉族文化

B.其内容涉及服装、语言、婚姻等众多方面

C.其结果有利于鲜卑贵族巩固对中原的统治

D.其影响是鲜卑族因丧失自身特色而走向衰落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历史

D

解析:本题属于否定式选择题,考查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解题关键是对移风易俗的改革措施细加分析,孝文帝移风易俗的改革促进了鲜卑族的进步和发展,而不是导致其衰落。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魏初,民多荫附;荫附者皆无官役,而豪强征敛倍于公赋。给事中李安世上言:“岁饥民流,田业多为豪右所占夺;虽桑井难复,宜更均量,使力业相称。又,所争之田,宜限年断,事久难明,悉归今主,以绝诈妄。”魏主善之,由是始议均田。

——《资治通鉴》卷一三六《齐纪二》

材料二 对于孝文帝改革的意义,学术界有不同的声音。499年孝文帝去世后,北魏进入动乱不一的多事之秋,二十余年以后爆发了六镇起义,再过十余年,北魏即分裂为东魏和西魏二国,实权分别落入高欢、宇文泰等人之手。因此,有学者认为造成北魏后来动乱局面的根源,实际上可追溯到孝文帝改革。因为孝文帝舍平城迁都洛阳,改鲜卑武勇之风为汉人文弱之风,进一步削弱了北魏军事力量,孝文帝的改革不但没有振兴北魏,反而加速了北魏国家和拓跋民族的灭亡。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孝文帝改革前怎样的现实问题?(4分)

(2)为解决这些问题,孝文帝采取了哪一改革措施?(4分)

(3)材料二中的观点是否正确?为什么?(8分)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改革历史专题

(1)问题:豪强兼并土地,百姓贫饥流亡,政府赋税没有保障。

(2)措施:推行均田制。

(3)不正确。北魏衰落是封建统治阶级与农民阶级矛盾发展的结果,而非改革本身所致。改革促进了北魏的发展和北方的繁荣,加快了北方各族融合的进程,为中华各民族共同发展作出了贡献。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北魏孝文帝改革。第(1)问从材料中“田业多为豪右所占夺”等信息可以判断出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土地兼并。第(2)问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回答解决的具体措施。第(3)问要透过现象看本质,认识到北魏灭亡的根本原因在于后来统治者的腐败而不是改革本身,充分肯定孝文帝改革对于历史发展所作出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