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百校联盟》全国著名重点中学领航高考冲刺试卷第一模拟理科综合生物(四川)

下列关于生物大分子结构与功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组成淀粉与淀粉酶的化学元素种类相同

B.胰岛素不参与胰岛B细胞的结构组成

C.核酸的特异性只取决于所含碱基的种类和数目

D.在细胞间进行信息传递的物质都是生物大分子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蛋白质

B

淀粉属于糖类,组成元素为CHO;淀粉酶为蛋白质,主要的组成元素为CHON,因此组成淀粉和淀粉酶的化学元素种类不同,A错误。激素不参与组成细胞的结构,它的作用是在细胞间传递信息,B正确。核酸的特异性取决于所含碱基的种类、数目和排列顺序,C错误。在细胞间进行信息传递的物质不一定是生物大分子,如某些神经递质、激素等,D错误。

     

下列有关细胞结构及功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溶酶体内合成的多种水解酶可水解多种大分子化合物

B.糖蛋白普遍存在于各种生物膜表面,在信息传递中发挥重要作用

C.核糖体在细胞的增殖、分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D.19世纪末,欧文顿提出细胞膜是由蛋白质和脂质组成的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蛋白质

C

水解酶的化学本质为蛋白质,在核糖体上合成,储存于溶酶体内,A错误;糖蛋白主要存在于细胞膜表面,细胞器膜和核膜表面不含糖蛋白,B错误;细胞的增殖、分化过程中均有大量蛋白质合成,核糖体在合成蛋白质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C正确;19世纪末,欧文顿提出细胞膜是由脂质组成的,D错误。

     

用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W)和内表皮细胞(N)为实验材料进行实验,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W、N均可作为观察质壁分离的实验材料,但N的视野亮度要小于W

B.W、N均可用于观察线粒体的分布情况,但需要用健那绿染色

C.若用来观察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N可用W不可用

D.若用来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W可用N不可用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基因分离定律

A

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W)中的液泡为紫色,便于观察质壁分离情况;内表皮细胞(N)的液泡中没有色素,需将视野调暗才能观察到质壁分离情况,A正确。W中紫色的液泡严重影响对染色后线粒体的观察,B错误。WN均为高度分化的细胞,不再进行细胞分裂,故均不能用于观察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C错误。若用来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N可用W不可用,D错误。

     

某种海葵的荧光蛋白基因G由5 170对核苷酸构成,基因G中含腺嘌呤a个。g为G的等位基因。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基因G中含有4个游离的磷酸基团

B.基因g中含有的碱基数为10 340个

C.基因G与双缩脲试剂混合,可产生紫色反应

D.基因G连续复制三次,第三次复制过程中消耗胞嘧啶(20 680-4a)个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蛋白质

D

基因G由两条单链构成,每条单链上只有一个游离的磷酸基团,A错误。gG的等位基因,可能是通过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造成的,因此基因g所含碱基数与基因G中碱基数不一定相等,B错误。基因GDNA而非蛋白质,因此其不会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C错误。基因G连续复制三次,第三次复制时新增4DNA分子,一个DNA分子中胞嘧啶个数为5 170-a,则第三次复制过程中消耗胞嘧啶(20 680-4a),D正确。

     

已知花生含油量的高低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人们根据自己的需要,对花生种群中的低含油量花生品种进行淘汰,保留高含油量花生品种用以繁殖后代,从而使花生种群的含油量随着选择世代数的增加而增加。据此分析,该人工选育过程对花生种群所起的作用是

A.诱导产生了控制高含油量的基因

B.使控制高含油量的基因频率增大

C.导致高含油量花生这一新物种的形成

D.使控制花生含油量高低的这一对等位基因的基因频率之和变大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基因分离定律

B

花生种群的含油量随着选择世代数的增加而增加是由于人工对含油量高的表现型进行选择,使控制高含油量的基因频率增大。该人工选育过程没有诱导产生控制高含油量的基因;高含油量花生不是一个新物种;控制花生含油量高低的这一对等位基因的基因频率之和始终为1

     

科研人员以黄瓜幼苗为实验材料进行相关实验,实验数据如图1所示;赤霉素可通过提高IAA含量来促进植株高度增加,这两种激素之间的关系如图2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图1                        图2

A.图1涉及实验的自变量是光质,图2中的X、Y分别表示促进、抑制

B.由图1可以看出,蓝光通过抑制IAA氧化酶活性来降低IAA含量,进而影响植株的高度

C.由图2可以看出,酶1的活性和酶2的活性都能够影响IAA的含量

D.生长素类似物对植物发挥作用的时效长于IAA,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IAA氧化酶具有专一性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植物激素调节

B

1涉及实验的自变量是光质,2中的XY分别表示促进、抑制,A正确。从图1中的数据可以看出,蓝光可提高IAA氧化酶的活性,促进IAA的氧化,从而降低IAA含量,B错误。由图2可以看出,1能催化IAA的合成,2能催化IAA的氧化分解,故酶1的活性和酶2的活性都能够影响IAA的含量,C正确。生长素类似物对植物发挥作用的时效长于IAA,说明IAA氧化酶能催化IAA的分解,不能催化生长素类似物的分解,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IAA氧化酶具有专一性,D正确。

     

图1中的a、b、c和图2中的甲、乙、丙、丁为两个长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的生态系统中除分解者外的生物成分,生态系统Ⅰ中a、b、c三个种群之间数量变化关系如图1所示,生态系统Ⅱ中甲、乙、丙、丁四个种群同化量所占比例如图2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图1               图2

A.生态系统Ⅰ中,能量流动方向为a→b→c

B.根据能量流动的特点分析,丙属于第四营养级

C.若c、丁为植物,常用样方法调查两者的种群密度

D.甲、乙、丙、丁四个种群构成了一个群落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种群和群落

C

按图1中曲线峰值出现的先后顺序来看,能量流动方向为c→a→b,A错误。甲、乙两个种群的同化量之比约为1∶1,不符合10%~20%的能量传递效率,故它们应属于同一个营养级,因此丙属于第三营养级,B错误。常用样方法调查植物的种群密度,C正确。图2中的生物不包括分解者,甲、乙、丙、丁四个种群不能构成一个生物群落,D错误。

     

三种不同植物a、b、c在不同光照强度下(温度适宜、大气CO2浓度)的光合作用速率如图所示,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本实验的自变量为       。绿色植物吸收光能的光合色素分布在        。植物体内的光合色素吸收的光能有两个用途:一是将水分解成        ;二是在有关酶的催化作用下合成    。

(2)在光照强度为3 klx的情况下,a、b、c三种植物的总光合速率分别为             。

(3)对于a植物来说,光照强度为3 klx时a植物的光合速率并不比光照强度为2 klx时大,从外界因素来看,原因是             。

(4)为了改良a植物的抗虫性, 通常将外源抗虫基因与运载体先用合适的       酶分别切割,然后用      酶连接以构建重组DNA分子,再将重组DNA分子转移到a植物细胞中,经培养获得转基因抗虫植株。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细胞呼吸

(1)光照强度、植物种类 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 氧气和[H] ATP

(2)2.5 mg/h3.5 mg/h2.5 mg/h

(3)光照强度已达到饱和(或二氧化碳浓度限制了其光合作用速率的提高)

(4)限制 DNA连接

解析:(1)分析题图可知,本实验的自变量为光照强度和植物种类。植物体内的光合色素分布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2)总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与净光合速率之和。ac两植物的呼吸速率均为1 mg/h,b植物的呼吸速率为2 mg/h,在光照强度为3 klx的情况下三种植物的净光合速率均为1.5 mg/h,故在此条件下abc三种植物的总光合速率分别为2.5 mg/h3.5 mg/h2.5 mg/h(3)从坐标曲线的变化趋势可以看出,光照强度为2 klx3 klxa植物的光合作用速率相等,说明此时光照强度不再是限制因素。

 

     

流感病毒属于RNA病毒,侵入人体后可引起上呼吸道黏膜损伤,导致患者出现咳嗽及发热等症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青霉素可有效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形成,从而抑制细菌的大量繁殖。某医生给流感患者输入大量的青霉素制剂进行治疗,你认为该方法能不能消灭流感病毒?为什么?              。如果某患者在进行青霉素皮试时出现了过敏症状,说明该患者至少是第        次接受青霉素的刺激。

(2)某流感患者在一段时间内体温持续保持在38.5 ℃,说明其机体此时的散热量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正常体温时的散热量。

(3)某流感患者体内失水过多,会导致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致使   产生兴奋,一方面引起下丘脑合成与分泌抗利尿激素的活动      (填“增强”或“减弱”),另一方面兴奋传至             ,从而产生渴觉。

(4)侵入人体的流感病毒会引起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机体的这种免疫方式称为    免疫。抗体可以与相应的病原体结合,从而抑制               。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1)不能,因为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或不具有细胞壁) 2

(2)大于

(3)(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 增强 大脑皮层

(4)体液 病原体的繁殖或对人体细胞的黏附

解析:(1)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因此青霉素对病毒不具有杀伤力。根据过敏反应的定义可知,出现过敏症状的患者至少是第2次接受过敏原的刺激。(2)该患者的体温保持稳定,所以其机体的产热量等于散热量;又由于该患者体温高于正常人,所以其机体此时的产热量大于正常体温时的产热量,同时其机体此时的散热量大于正常体温时的散热量。(3)机体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致使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产生兴奋,从而引起下丘脑合成与分泌抗利尿激素的活动增强;渴觉是大脑皮层产生的。(4)抗体可以与相应的病原体结合,从而抑制病原体的繁殖或对人体细胞的黏附。

     

紫草素是一种结晶性粉末,不溶于水,溶于有机溶剂,易溶于碱水,遇酸有沉淀析出。紫草素具有抗癌、抗炎、抗菌等作用,临床用于治疗急、慢性肝炎和肝硬化。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紫草素不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可采用萃取法提取。萃取的效率主要取决于      ,同时还受到原料颗粒的大小、紧密程度、含水量等条件的影响。萃取加热时需安装冷凝回流装置,其目的是       。萃取过程应避免明火加热,采用    加热,原因是         。

(2)进行紫草的组织培养时,所依据的原理是             。用于植物组织培养的紫草材料被称为             。若由于操作失误,用于植物组织培养的培养基上感染了微生物,某同学为了确定其中是否含有分解尿素的细菌,其做法是:把微生物培养在以     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中,并加入      指示剂,培养后,若培养基中指示剂变红,表明其中含有分解尿素的细菌。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植物激素调节

(1)萃取剂的性质和使用量 防止有机溶剂挥发 水浴 有机溶剂都是易燃物,直接使用明火加热容易引起燃烧、爆炸

(2)细胞的全能性 外植体 尿素 酚红

解析:(1)萃取的效率主要取决于萃取剂的性质和使用量,同时还受到原料颗粒的大小、紧密程度、含水量等条件的影响。萃取加热时,安装冷凝回流装置可以防止有机溶剂挥发。由于有机溶剂都是易燃物,直接使用明火加热容易引起燃烧、爆炸,故萃取过程应避免明火加热,采用水浴加热。(2)植物组织培养利用的原理是细胞的全能性。人们把用于离体培养的植物材料称为外植体。在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中加入酚红指示剂,培养某种细菌后,若培养基中的指示剂变红,说明该种细菌能够分解尿素。

     

Ⅰ.豌豆的高茎(D)对矮茎(d)为显性,其控制性状的基因在染色体上。研究人员让两株高茎豌豆作亲本进行严格杂交,得到的F1植株均为高茎。F1植株在自然状态下开花结果,得到的F2植株中高茎与矮茎之比约为7:1。请回答下列问题:

(1)F2中矮茎的出现不可能是基因突变的结果,其理由是       。

(2)根据F2植株中高茎:矮茎≈7:1可以推断,亲本的基因型为      。

(3)若让所有的F1植株自由传粉,应该在开花前怎样处理?       。F1自由传粉后,F2中矮茎植株占             。

Ⅱ.某育种工作者在一次重复孟德尔的杂交实验时,偶然发现了一个罕见现象:选取的高茎(DD)豌豆植株与矮茎(dd)豌豆植株杂交,得到的F1全为高茎;其中有一棵F1植株自交得到的F2出现了高茎:矮茎=35:1的性状分离比。请分析回答以下相关问题。

(1)对题干中“分离现象”的解释:

①由于环境骤变如降温的影响,该F1植株可能发生了      变异,幼苗发育成为基因型是         的植株。

②该发生变异的F1植株产生的含显性基因的配子所占比例为     。

③该发生变异的F1自交,产生的F2的基因型及其比例为    。

(2)对上述解释的验证:

为验证以上的解释,理论上需要通过         实验来测定F1的基因型,即选择表现型为         的豌豆对其进行异花授粉。预期子代表现型及其比例为         。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基因在染色体上

Ⅰ.(1)基因突变的频率很低

(2)DDDd

(3)除去花瓣 1/16

Ⅱ.(1) ①染色体(数目) DDdd ②5/6 ③DDDD:DDDd:DDdd:Dddd:dddd=1:8:18:8:1

(2)测交 矮茎 高茎:矮茎=5:1

解析:Ⅰ.(1)由于基因突变的频率很低,因此F2中矮茎的出现不可能是基因突变的结果。(2)由于F1植株全为高茎,说明亲本中有显性纯合子,又由于F2植株中出现矮茎,说明亲本中有杂合子,因此双亲的基因型为DDDd(3)由于豌豆为闭花传粉植物,要想让它们进行自由传粉,需要将其花瓣除去,以便借助风力或昆虫传粉。DD×Dd→F1:1/2DD1/2Dd;F1自由传粉的情况下,F2中矮茎(dd)出现的概率为1/2×1/2×1/4=1/16

Ⅱ.(1)由低温可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及F2的性状分离比,推知F1植株可能发生了染色体数目变异,DDdd杂交,F1植株的基因型为Dd,幼苗染色体加倍后植株的基因型为DDdd。发生变异的F1植株(DDdd)进行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及比例为DD:Dd:dd=1:4:1,其中含有显性基因的配子占5/6。发生变异的F1植株自交,产生的F2的基因型及其比例为DDDD:DDDd:DDdd:Dddd:dddd=(1/6×1/6):(2×1/6×4/6):(4/6×4/6+2×1/6×1/6):(2×4/6×1/6):(1/6×1/6)=1:8:18:8:1(2)测定F1的基因型,应选择矮茎植株与其进行测交,预期子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高茎:矮茎=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