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百校联盟》全国著名重点中学领航高考冲刺试卷第六模拟理科综合生物(新课标2)

下列与细胞核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核孔使核质之间的物质自由交换

B.高尔基体膜与细胞核的外膜直接相连

C.克隆羊的诞生证明了动物细胞核具有全能性

D.蓝藻细胞核中发生的转录过程有RNA聚合酶的参与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

C

选项A错误,核孔对物质的运输具有选择性,核质之间的物质不能自由交换。选项B错误,内质网内连细胞核的外膜,外连细胞膜。选项C正确,克隆羊的诞生说明动物细胞的细胞核具有全能性。选项D错误,蓝藻为原核生物,没有细胞核。

【备注】本题考查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细胞器之间的协调与配合、细胞的全能性和转录等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

     

如图表示果蝇(2N=8)体内细胞在分裂过程中某比值H(H=)的变化曲线,F时细胞分裂刚好结束。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EF段细胞内可能有8对同源染色体              B.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可发生在CD段

C.BC段细胞内发生需要模板的半保留复制              D.CD段时,H与的值相等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基因在染色体上

D

选项A正确,EF段可以表示有丝分裂后期,此时细胞内含有8对同源染色体。选项B正确,CD段可以表示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到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而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选项C正确,BC段表示核DNA含量加倍,说明此阶段正在进行DNA复制,该过程需要DNA双链作为模板。选项D错误,由于细胞中的DNA不仅存在于细胞核中,还存在于细胞质中,所以CD段时的值小于H

【备注】本题考查细胞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信息转换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

     

如图表示中心法则的内容,结合题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T2噬菌体进行过程③需要逆转录酶参与

B.核苷酸序列不同的基因可表达出相同的蛋白质

C.⑤中多个核糖体共同完成一条多肽链的合成

D.①②③发生在细胞核中,④发生在某些病毒内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蛋白质

B

选项A错误,过程是逆转录,需要逆转录酶参与,发生在某些逆转录病毒增殖过程中,T2噬菌体为DNA病毒,不能进行逆转录。选项B正确,由于一种氨基酸可对应多种密码子,所以核苷酸序列不同的基因可表达出相同的蛋白质。选项C错误,过程是翻译,一条mRNA可结合多个核糖体,在每个核糖体上均可合成一条多肽链,且氨基酸序列相同。选项D错误,①②③④分别表示DNA复制、转录、逆转录和RNA复制,①②可发生在细胞质中,③④可发生在某些病毒寄生的细胞内。

【备注】本题以中心法则为切入点考查复制、转录、翻译、逆转录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和信息转换能力。

     

雄性蓝孔雀尾屏很大,使其逃避天敌的能力下降,但这一特性对雌孔雀具有吸引力,使大尾屏个体的交配机会增加,并使该特性代代保留。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雌孔雀对配偶的选择影响种群基因频率

B.雄性蓝孔雀大尾屏的有害和有利不是绝对的

C.生物进化过程的实质在于有利变异的逐代积累

D.异性孔雀间传递的行为信息有利于种群的繁衍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生物的变异

C

选项A正确,雌孔雀选择大尾屏个体交配,会使后代中大尾屏基因频率增加,而小尾屏个体由于交配机会少,小尾屏基因向后代传递的概率低,进而使后代小尾屏基因频率降低。选项B正确,由题干信息可知,雄性蓝孔雀大尾屏的有害和有利不是绝对的。选项C错误,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选项D正确,异性孔雀间传递的行为信息有利于种群的繁衍。

【备注】本题考查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的作用等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

     

下列有关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的图解或曲线中,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人和高等动物的神经调节

A

选项A正确,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能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能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而当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时,会抑制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选项B错误,突触小泡只存在于轴突末梢的突触小体内,而树突或细胞体中不存在突触小泡。选项C错误,C是体液免疫的过程模型,T细胞分泌的淋巴因子可促进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细胞,浆细胞产生抗体。选项D错误,人是恒温动物,其体内的酶活性不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备注】本题考查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突触的结构、免疫调节和酶活性等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模型构建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某被污染的湖泊中,存在一条由4种生物(a、b、c、d)构成的食物链,各生物体内2种有害物质的含量如图所示,已知有害物质在食物链中随着营养级别的升高含量逐渐升高,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

A.a种群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之后不再发生波动

B.b处于第三营养级,受到的有害物质危害最大

C.c粪便中含有的能量是d同化量的一部分

D.图中缺乏的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是分解者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种群和群落

C

选项A错误,某生物种群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后保持相对稳定,其种群数量会发生一定的波动。选项B错误,根据有害物质在群落中有生物富集的特点,即有害物质在食物链中随着营养级别的升高含量逐渐升高,可判断出这4种生物构成的食物链为:b→d→c→a,b为生产者,为第一营养级,受到的危害最小。选项C正确,由于dc捕食,因此c粪便中含有的能量是d同化量的一部分。选项D错误,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和消费者参与食物链的组成,因此图中缺乏的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是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备注】本题考查考生对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某些有害物质沿食物链积累等知识的理解,并考查考生识图分析的能力。

     

植物的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之间的关系如图甲所示;将一长势良好的大豆植株置于密闭玻璃罩内培养,并将装置置于室外,用CO2测定仪测定玻璃罩内CO2浓度一天的变化情况,其结果如图乙所示。请回答下列

问题:

(1)图甲中Y物质是指    ,④过程发生的具体部位是      。

(2)CO2进入叶绿体后,与    结合而被固定,固定产物的还原需要光反应提供的          。

(3)若在适宜光照条件下,增加CO2供应,则短时间内中间产物X物质的含量将     。

(4)由图乙可知,光合作用速率大于呼吸速率的时间段是      ,18时,叶肉细胞中光合作用强度    (填“>”、“=”或“<”)呼吸作用强度。一天中植物体内的有机物的积累量     (填“增加”、“降低”或“不变”)。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光合作用

(1)丙酮酸 细胞质基质或线粒体基质

(2)C5(或五碳化合物) [H](NADPH)ATP

(3)增加

(4)6~18 > 增加

解析:(1)图甲中是水光解产生[H]和氧气,②是三碳化合物的还原,③是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④是丙酮酸分解产生二氧化碳,⑤是二氧化碳的固定。过程在叶绿体基粒的类囊体薄膜上进行,②⑤过程在叶绿体基质中进行,③过程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④过程在细胞质基质或线粒体基质中进行。(2)二氧化碳与结合生成 C3的过程是CO2的固定,C3的还原需要光反应提供的[H]ATP(3)分析图甲可知,X物质是C3。若增加CO2的供应,CO2的固定速率增加,导致短时间内中间产物X物质的含量增加。(4)根据图乙分析可知:0~6小时内玻璃罩内的CO2浓度逐渐增加,其原因是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或呼吸速率大于光合速率,使 C浓度增高;6~18,由于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CO2被吸收,使CO2浓度降低;18~24 ,由于呼吸作用大于光合作用或只进行呼吸作用,使CO2浓度增高。18,叶肉细胞中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整个大豆植株光合作用强度与呼吸作用强度相等。由题图可知最终玻璃罩内二氧化碳浓度减少,说明一天中植物体内有有机物的积累。

【备注】本题考查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过程及其影响因素一直是高考命题热点。预测2016年高考中,相关试题的信息将以柱形图、表格、曲线图等形式呈现,命题集中在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过程的理解以及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原理在生产实际中的应用,考生在备考过程中要予以重视。

     

请回答下列与植物激素调节及应用有关的问题:

(1)植物激素是由植物体的特定部位产生,再被运输到    部位,对生长发育有调节作用的一类信息分子。

(2)下面4幅图用玉米胚芽鞘中段和含生长素的琼脂小块进行不同处理,检测受体琼脂块,其中含有生长素的是      (填序号),通过①②的实验结果证明生长素在胚芽鞘内极性运输是指         。通过③④实验还可证明生长素的极性运输与       无关。

(3)实验表明,乙烯能抑制根系生长。低浓度的生长素可促进根系生长,稍高浓度的生长素则抑制根系生长。请分析原因:       。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植物激素调节

(1)作用

(2)①④ 生长素只能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不能反过来运输 重力

(3)高浓度的生长素可能诱导乙烯的合成

解析:(1)植物激素是由植物体的特定部位产生,运输到作用部位发挥调节作用的微量有机物。(2)①②两组的实验结果说明生长素只能从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运输,不能反过来运输。③④两组实验说明生长素的极性运输与重力无关。(3)由题干信息可知,生长素浓度升高可能促进乙烯的合成,而乙烯能够抑制根系生长,故稍高浓度的生长素会抑制根系生长。

【备注】本题主要考查植物激素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

分析近几年的高考题可以发现,高考注重对实验数据的处理分析能力的考查。关于植物激素调节的有关实验分析和数据处理类试题是高考命题的热点,预测2016年高考最可能以某实验为切入点考查生长素的生理作用、运输及其他植物激素的作用,在备考过程中要予以关注。

     

科研人员建构了捕食者与猎物之间模型,图1中箭头所指方向代表曲线变化趋势;图2是猎物的数量变化曲线;图3为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简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1显示:猎物种群数量增加→捕食者种群数量增加→猎物种群数量减少→捕食者种群数量减少→猎物种群数量增加→再次循环,能够维持猎物与捕食者相对稳定,曲线变化趋势反映了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着   调节。

(2)图1中最可能代表猎物种群和捕食者种群的K值的数据分别为    、    。请在图2中绘出捕食者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

(3)图3中若鸟类从草中直接获得的能量占其获得总能量的20%,则鸟类的同化量增加10 J时,至少需要草的同化量增加    J。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种群和群落

(1)负反馈

(2)N2 P2 如图

(3)210

解析:(1)猎物种群数量增加捕食者种群数量增加猎物种群数量减少捕食者种群数量减少猎物种群数量增加再次循环,能够维持猎物与捕食者相对稳定,曲线变化趋势反映了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着负反馈调节。(2)捕食者数量在P2处上下波动,猎物数量在N2处上下波动,所以猎物的K值为N2,捕食者的K值为P2。捕食者与猎物在数量上呈现出先增加者先减少,后增加者后减少的不同步性变化,从变化趋势看,先达到波峰的为猎物,后达到波峰的为捕食者,即猎物变化在先,捕食者变化在后。(3)若鸟类从草处直接获得的能量占其获得总能量的20%,则鸟类的同化量增加10 J,至少需要草的同化量增加2÷20%+8÷20%÷20%=210(J)

【备注】本题考查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生物的种间关系、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的计算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种群的数量增长曲线及应用、生物种间关系的判断、群落结构和演替以及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等一直是命题者的最爱,常以文字信息、表格信息以及流程图等形式呈现,因此在复习过程中注重对比归纳和规律总结是获胜之法宝。

     

某雌雄异株植物的紫花与白花(设基因为A、a)、宽叶与窄叶(设基因为B、b)是两对相对性状。将紫花宽叶雌株与白花窄叶雄株杂交,F1无论雌雄全部为紫花宽叶,F1雌雄植株相互杂交后得到F2(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宽叶与窄叶这对相对性状中,    是显性性状,控制紫花和白花的A、a基因位于    (填“常”、“X”或“Y”)染色体上。

(2)F2中紫花宽叶雌株的基因型有     种,其中杂合子占    。

(3)F2中白花宽叶雌株与紫花窄叶雄株随机受粉,则F3中紫花窄叶雌株占    ,F3群体中B基因的频率为      。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基因在染色体上

(1)宽叶 常

(2)4 5/6

(3)1/12 50%

解析:(1)根据题干信息分析可知,F1全为宽叶,F2中发生性状分离,则宽叶是显性性状,F2雄株中宽叶窄叶=1∶1,雌株都为宽叶,说明控制宽叶和窄叶这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紫花与白花的比例在雌株和雄株中都为3∶1,与性别无关,说明控制这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2)根据紫花宽叶雌株与白花窄叶雄株杂交,F1无论雌雄全部为紫花宽叶,可推知亲本的基因型为AAXBXBaaXbY,F1的基因型为AaXBXbAaXBY,F1雌雄植株相互杂交后,F2中紫花宽叶雌株的基因型为A_XBXBA_XBXb,因此F2中紫花宽叶雌株的基因型有4,其中纯合子(AAXBXB)所占比例为1/3×1/2=1/6,杂合子所占比例为1-1/6=5/6(3)F1的基因型为AaXBXbAaXBY,F1雌雄植株相互杂交后,F2中白花宽叶雌株的基因型为1/2aaXBXB1/2aaXBXb,紫花窄叶雄株的基因型为1/3AAXbY2/3AaXbY,F2白花宽叶雌株与紫花窄叶雄株随机受粉后,F3中紫花窄叶雌株(A_XbXb)2/3×1/2×1/4=1/121/2XBXb×XbY→1/2(1/4XBXb1/4XbXb1/4XBY1/4XbY);1/2XBXB×XbY→1/2(1/2XBXb1/2XBY),因此F3,XBXb3/8XbXb1/8XBY3/8XbY1/8,因此F3群体中B基因频率为50%

【备注】本题主要考查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与伴性遗传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和计算能力。遗传定律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以及生物变异与育种在高考命题中出现的频率最高,在理科综合试卷中的命题难度有所降低。因此在复习过程中,要注意掌握遗传题的解题技巧,并学会运用技巧去解决实际问题,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

利用紫外线诱变选育高产β-胡萝卜素的三孢布拉霉负菌,未突变菌不能在含有一定浓度的β-紫罗酮的培养基上生长,菌体随β-胡萝卜素含量增加从黄色加深至橙红色。图甲为选育及提取获得β-胡萝卜素流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用紫外线照射三孢布拉霉负菌的目的是       。为选出高产突变菌种,还应在培养基中添加        ,在接入菌种前,应对培养基进行    ,以避免杂菌污染。

(2)某同学进行正确的接种操作后,平板经培养后的菌落分布如图乙所示。该同学的接种方法是        (填“稀释涂布平板法”或“平板划线法”);由于                ,所以培养基上只有少数菌能生长形成菌落。

(3)进行③过程时,应选取       色的菌落接种至液体培养基。过程⑥是    ,用纸层析法鉴定提取的胡萝卜素粗品。

(4)将萃取的胡萝卜素样品与β-胡萝卜素标样层析后进行比对,结果如图,从图中分析可知,色带    为β-胡萝卜素。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遗传的基本规律

(1)诱导其发生基因突变 一定浓度的β-紫罗酮 高压蒸汽灭菌 (2)稀释涂布平板法 基因突变频率低,只有少数基因突变的菌才能生长、繁殖

(3)橙红 浓缩

(4)Ⅰ

解析:(1)利用紫外线处理三孢布拉霉负菌的目的是使其发生基因突变。由于未突变菌不能在含有一定浓度的β-紫罗酮的培养基上生长,所以为选出高产突变菌种,还应在培养基中添加一定浓度的β-紫罗酮。在接入菌种前,应对培养基进行高压蒸汽灭菌,以避免杂菌污染。(2)使用稀释涂布平板法经过程接种培养后的菌落分布符合题图;由于基因突变频率低和不定向,只有少数基因突变的菌才能生长、繁殖,所以只有少数菌能生长形成菌落。(3)菌体随β-胡萝卜素含量增加从黄色加深至橙红色,所以进行过程时,应选取橙红色的菌落接种至液体培养基。分析题图可知,过程为浓缩。(4)分析图示可知,通过与标准样品层析结果对比可判断色带β-胡萝卜素。

【备注】本题考查分离、纯化菌种的方法和扩大培养的方法、诱发基因突变的因素、从生物材料中提取某些特定成分等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理解能力和实验分析与判断能力。

     

[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请回答下列有关胚胎工程和基因工程方面的问题:

(1)在“试管牛”的培育过程中,要使精子和卵母细胞在体外成功结合,需要对精子进行      处理。卵子受精的重要标志是        。

(2)若要使获得的转基因牛分泌的乳汁中含有人干扰素,要将干扰素基因与       连接在一起构建基因表达载体,并将基因表达载体导入牛的         (填“受精卵”或“乳腺细胞”)。

(3)通常奶牛每次排出一枚卵母细胞,采用         激素处理可使其超数排卵。在核移植过程中,作为受体的成熟卵母细胞在核移植前需要进行     处理。

(4)在胚胎移植前,通过     技术可获得较多胚胎,进行该项技术时,应选用发育良好的、形态正常的    。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基因工程、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

(1)获能 在卵黄膜和透明带之间观察到两个极体

(2)乳腺蛋白基因的启动子 受精卵

(3)促性腺 去核

(4)胚胎分割 桑椹胚或囊胚

解析:(1)获能后的精子才具有受精能力,卵子受精的重要标志是卵黄膜和透明带之间观察到两个极体。(2)要构建乳腺生物反应器,将人的干扰素基因与牛的乳腺蛋白基因的启动子相连,构建基因表达载体。培育转基因动物时,将基因表达载体导入的受体细胞是受精卵。(3)通常奶牛每次排出一枚卵母细胞,采用促性腺激素处理可使其超数排卵。在核移植过程中,作为受体的成熟卵母细胞在核移植前需要进行去核处理。(4)通过胚胎分割技术可获得较多胚胎,进行胚胎分割时应选用发育良好的、形态正常的桑椹胚或囊胚。

【备注】本题考查细胞工程、胚胎移植、基因工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