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河北省石家庄市高考生物二模试卷

下列有关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分离各种细胞器常用的方法是差速离心法                                         

B.核仁是一种与核糖体形成有关的细胞器                                         

C.细胞呼吸过程中产生和消耗水均在线粒体基质                                         

D.生物膜系统是由各种细胞器膜、核膜共同构成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生物

A

【考点】细胞器中其他器官的主要功能;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细胞的生物膜系统.

【专题】正推法;生物膜系统;细胞器.

【分析】1、科学家用差速离心法能够分离各种细胞结构.其基本过程是:首先破坏细胞膜,形成各种细胞器和细胞中其他物质的匀浆;然后将匀浆放入离心管中,用高速离心机在不同的转速下进行离心,利用不同的离心速度所产生的不同离心力,就能将各种细胞器分离开.

2、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

3、有氧呼吸的第一、二、三阶段的场所依次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有氧呼吸第一阶段是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和[H],释放少量能量;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H],释放少量能量;第三阶段是氧气和[H]反应生成水,释放大量能量.

4、生物膜系统由细胞膜、细胞器膜和核膜组成,生物膜系统在组成成分和结构上相似,在结构和功能上联系,生物膜系统使细胞内的各种生物膜既各司其职,又相互协作,共同完成细胞的生理功能.

【解答】解:A、分离各种细胞器常用的方法是差速离心法,A正确;

B、核仁不是细胞器,B错误;

C、细胞呼吸过程中产生水在线粒体内膜,消耗水在线粒体基质,C错误;

D、细胞器膜和细胞膜、核膜共同构成生物膜系统,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细胞器的功能,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细胞的生物膜系统,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如图为内环境稳态的概念图,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                                         

             

A.A、B分别是体液调节、免疫调节                                         

B.C可表示体温,其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                                         

C.血浆pH的稳定与HC03﹣、HP042﹣等离子有关                                         

D.内环境稳态就是指它的理化性质保持动态平衡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生物

D

【考点】内环境的组成;内环境的理化特性.

【专题】概念图;内环境与稳态.

【分析】1、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温度、pH和渗透压:

1)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左右;

2)正常人的血浆接近中性,pH7.357.45.血浆的pH之所以能够保持稳定,与它含有的缓冲物质有关;

3)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在组成细胞外液的各种无机盐离子中,含量上占有明显优势的是Na+Cl,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来源于Na+Cl

2、分析题图: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因此AB为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内环境的主要理化特性包括温度、pH、渗透压,因此CD可以为温度和渗透压.

【解答】解:A、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因此AB为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A正确;

B、内环境的主要理化特性包括温度、pH、渗透压,因此CD可以为温度和渗透压.体温平衡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B正确;

C、血浆pH的稳定与HC03HP042等缓冲物质有关,C正确;

D、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状态,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结合图解,考查内环境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内环境稳态的概念及调节机制;识记内环境的理化特性,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下列对实验材料的处理,错误的是(  )             

A.观察细胞中的线粒体可用健那绿染液染色                           

B.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需用盐酸处理细胞                                         

C.蔗糖溶液中加入斐林试剂摇匀后生成砖红色沉淀                                         

D.低温诱导细胞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可用卡诺氏液固定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生物

C

【考点】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实验;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检测还原糖的实验;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

【专题】实验分析题;糖类 脂质的种类和作用.

【分析】1、那绿是专一性染线粒体的活细胞染料,能将线粒体染成蓝绿色,而细胞质接近无色.

2、在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中:(1)用质量分数为0.9%NaCl溶液保持细胞原有的形态;(2)用质量分数为8%的盐酸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将染色体上的DNA和蛋白质分离,便于染色剂与DNA结合;(3)用吡罗红甲基绿染色剂对DNARNA进行染色.

3、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实验(1)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实验的原理:低温能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使子染色体不能移向细胞两极,从而引起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2)该实验的步骤为选材固定解离漂洗染色制片.(3)该实验采用的试剂有卡诺氏液(固定)、改良苯酚品红染液(染色),体积分数为15%的盐酸溶液和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溶液(解离).4、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溶液的颜色变化为砖红色(沉淀).斐林试剂只能检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如葡萄糖、麦芽糖、果糖)存在与否,而不能鉴定非还原性糖(如淀粉、蔗糖).

【解答】解:A、健那绿是专一性染线粒体的活细胞染料,能将线粒体染成蓝绿色,A正确;

B、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需用盐酸处理细胞,以增大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将染色体上的DNA和蛋白质分离,便于染色剂与DNA结合,B正确;

C、蔗糖属于非还原糖,不能与斐林试剂发生颜色反应,C错误;

D、低温诱导细胞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可用卡诺氏液固定,D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检测还原糖实验、观察DNARNA在细胞中分布实验、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实验、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实验等,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采用的试剂及试剂的作用、实验现象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

     

图A、B、C是动物细胞分裂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A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此时细胞中含有2个染色体组                                         

B.B细胞可能为次级精母细胞,其体细胞中染色体数为8                                         

C.染色体①上同时出现基因B、b的原因一定是交叉互换                                         

D.在同一个生物体的睾丸内,可观察到A、B、C三种细胞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生物

B

【考点】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细胞的减数分裂.

【专题】正推法;有丝分裂;减数分裂.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A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B细胞不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C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形成四分体,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

【解答】解:AA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此时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暂时加倍,含有4个染色体组,A错误;

B、图B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质均等分裂,可能为次级精母细胞,所以其体细胞中染色体数为8条,B正确;

C、由于图中染色体上的基因为bb,所以染色体上同时出现基因Bb的原因一定是基因突变,C错误;

D、由于图A说明体细胞中染色体数为4条,而图B说明体细胞中染色体数为8条,所以在同一个生物体的睾丸内,不可能同时观察到ABC三种细胞,D错误.

故选:B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细胞分裂图象的识别,这就要求学生掌握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能正确区分两者,准确辨别图示细胞的分裂方式及所处时期.细胞分裂图象辨别的重要依据是同源染色体,要求学生能正确识别同源染色体,判断同源染色体的有无,若有同源染色体,还需判断同源染色体有无特殊行为.

     

囊性纤维病的致病原因是由于基因中缺失三个相邻碱基,使控制合成的跨膜蛋白CFTR缺少一个苯丙氨酸.CFTR改变后,其转运Cl﹣的功能发生异常,导致肺部黏液增多、细菌繁殖.下列关于该病的说法正确的是(  )                                         

A.CFTR蛋白转运Cl﹣体现了细胞膜的信息交流功能                                         

B.该致病基因中缺失的3个碱基构成了一个密码子                                         

C.合成CFTR蛋白经历了氨基酸的脱水缩合、肽链的盘曲、折叠过程                                         

D.该病例说明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性状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生物

C

【考点】基因与性状的关系.

【专题】正推法;基因与性状关系.

【分析】1、基因与性状的关系:基因型是表现型的内在因素,而表现型则是基因型的表现形式.

2、基因通过中心法则控制性状,包括两种方式:

1)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代谢过程,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2)可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

【解答】解:ACFTR蛋白转运Cl体现了细胞膜的控制物质跨膜运输的功能,A错误;

B、密码子是mRNA上能决定一个氨基酸的连续3个碱基,B错误;

C、氨基酸经过脱水缩合形成肽链,之后经过肽链盘曲、折叠形成具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C正确;

D、该病例说明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性状,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基因和性状的关系的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基因突变的特点;识记基因控制性状的方式;能结合题中信息答题.

     

如图是某种单基因遗传病的系谱图,图中8号个体是杂合子的概率是(  )                           

A.11/18     B.4/9     C.5/6      D.3/5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生物

D

【考点】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专题】遗传系谱图;遗传基本规律计算;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分析】根据遗传系谱图推测,无中生有是隐性,指的是父母均不患病,指的是子代中有患病个体;隐性遗传看女病,后代女儿患病而父亲正常则为常染色体遗传.因此,该单基因遗传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解答】解:根据系谱图,5号为患病女孩,其父母都正常,所以该单基因遗传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6号个体为AAAa7号个体为Aa.由于8号个体是正常个体,其为AA的概率是,为Aa的概率是,因此,8号个体杂合子的概率是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遗传系谱图的判断及概率的计算,根据遗传系谱图及题干中的条件,准确的判别患病类型是解题的关键.

     

将某植物置于密闭玻璃罩内,在25℃恒温条件下,测定该植物对某气体的吸收或释放量随光照强度的变化,实验结果如图所示.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所测的气体应为    .                                         

(2)b点时罩内该气体量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其叶肉细胞中该气体的产生量    (大于/等于/小于)消耗量.                                         

(3)植物的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最适温度分别为25℃和30℃,若将温度从25℃提高到30℃时,a点将   移.                                         

(4)若其他条件不变,对该植物追施适量氮肥,光合作用增强,原因是N元素是参与光合作用中的许多重要物质如              (至少一例)的组成成分.

(5)光照条件下若玻璃罩内低氧高二氧化碳时,细胞内的Rubisco酶催化C5与CO2反应,完成光合作用;当高氧低二氧化碳情况下,该酶却催化C5与O2反应,经一系列变化后生成CO2,这种植物在光下吸收O2产生CO2的现象称为光呼吸.

①在低氧高二氧化碳条件下,Rubisco酶所催化反应的具体场所是     .             

②在北方夏季晴朗的中午,细胞内O2/CO2值     (升高/降低),此时有利于    (光呼吸/光合作用)过程.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生物

1O2

2)大于

3)上

4)叶绿素、酶、膜蛋白、磷脂、NADPH

5叶绿体基质

升高 光呼吸

 

【考点】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

【专题】图像坐标类简答题;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

【分析】据图分析: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强,光合强度不断变强直到d点及以后,d点对应的光照强度为光饱和点,a点时无光照,只进行细胞呼吸,b点光合强度等于呼吸强度,为光补偿点.据此分析作答.

【解答】解:(1)据图分析,该实验的自变量为光照强度,因变量应该是氧气的变化量,所以实验所测的气体应为氧气.

2b点时罩内该气体量保持不变的情况下,整个植株的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此时还有许多细胞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而要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所以叶肉细胞中该气体的产生量大于消耗量.

3a点时无光照,只进行细胞呼吸,将温度从25提高到30时,呼吸酶的活性增强,a点上移.

4N元素是参与光合作用中的许多重要物质如叶绿素、酶、膜蛋白、磷脂、NADPH的组成成分,所以对该植物追施适量氮肥,光合作用增强.

5在低氧高二氧化碳条件下,光合作用的暗反应能够顺利进行,Rubisco酶所催化反应的具体场所是叶绿体基质.

北方夏季晴朗的中午,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导致细胞内O2/CO2值升高,此时有利于光呼吸过程.

【点评】本题结合图示主要考查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意在强化学生对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的相关知识点理解与运用.

     

图甲为人体膝跳反射示意图,图乙为b中某结构的放大.请据图回答下列相关问题.(示例:[②]突触前膜)             

             

(1)在图中的膝跳反射弧中,感受器在     (伸肌/屈肌)中.c处施加刺激引起伸肌收缩,该过程      (属于/不属于)反射活动.                                         

(2)敲击a处时,肌肉中的感受器产生兴奋,兴奋以        形式沿传入神经传到神经中枢,兴奋再由传出神经传至肌肉,引起收缩.反射活动总是从感受器接受刺激开始到效应器产生反应结束,这一方向性是由     (结构名称)决定的.                                         

(3)研究表明,神经递质有很多种,它存在于图乙的[  ]      中,不同的神经递质作用效果不同.抑制性神经元能释放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Cl﹣   (内流/外流),抑制突触后膜的兴奋.                                         

(4)如果某同学的腿被针扎到,该同学会对其他人说“我被扎到了,有点疼.”该过程一定有言语区的             区参与.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生物

1)伸肌 不属于

2)电信号(或局部电流、神经冲动) 突触

3突触小泡 内流

4S(运动性语言中枢也给分)

 

【考点】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专题】图文信息类简答题;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

【分析】分析图甲,反射弧结构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是反射活动完成的结构基础.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a是传入神经纤维上的实验位点,b是突触,c是传出神经纤维上的实验位点.

分析图乙,表示突触的放大示意图,表示突触小泡,表示突触前膜,表示突触后膜上的受体,表示突触后膜.

【解答】解:(1)在图中的膝跳反射弧中,感受器在伸肌中.反射离不开完整的反射弧,c传出神经纤维的某处施加刺激引起伸肌收缩,该过程不属于反射活动.

2)敲击a传入神经某处时,肌肉中的感受器产生兴奋,兴奋以电信号形式沿传入神经传到神经中枢,兴奋再由传出神经传至肌肉,引起收缩.反射活动总是从感受器接受刺激开始到效应器产生反应结束,这一方向性是由突触决定的.

3)神经递质有很多种,它存在于图乙的突触小泡中,不同的神经递质作用效果不同.抑制性神经元能释放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Cl内流,抑制突触后膜的兴奋.

4)如果某同学的腿被针扎到,该同学会对其他人说我被扎到了,有点疼.该过程一定有言语区的S区参与.

【点评】本题结合反射弧和突触的结构示意图,考查反射弧及神经冲动的产生与传导,要求考生识记反射弧的组成,识记神经冲动的产生过程,掌握神经冲动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能根据图中信息准确答题.

     

桑基鱼塘分布在我国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一带的水乡,是一种典型的水陆物质和能量交换型生态工程(如图);表格数据表示有机物从桑树传到蚕的能量流动情况,试分析桑基鱼塘的物质和能量流动途径,回答下列问题.

项目

能量(kJ)

蚕吃掉的桑叶所含能量

419

蚕沙(粪便)含有的能量

219

蚕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

146

54

(1)图中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简单,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它的     能力较弱,其    稳定性也相应较低.                                         

(2)将蚕沙(粪便)投入鱼塘供给鱼食用,蚕沙中所含的能星属于第     营养级所含的能量,蚕沙中的碳元素以    形式流向鱼,鱼体内的碳元素以     形式流向桑树.

(3)根据表格数据可知,蚕同化的总能量为    kJ,表中①部分的能量用于蚕的             ,储存在蚕的有机物中.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生物

1)自我调节 抵抗力

2)一 有机物 CO2

3200 (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

 

【考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系统的功能.

【专题】图文信息类简答题;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分析】1、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大,反之,调节能力就越小.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越大.

2、碳在无机环境中主要以CO2和碳酸盐形式存在;碳在生物群落的各类生物体中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存在,并通过生物链在生物群落中传递;碳的循环形式是CO2

3、每个营养级固定的能量有四个去向:流向下一营养级(最高营养级除外)、分解者分解利用、呼吸作用、未被利用,所以能量流动的特点是逐级递减.能量的传递效率在10%20%之间.

【解答】解:(1)图中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简单,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它的自我调节能力较弱,其抵抗力稳定性也相应较低.

2)将蚕沙(粪便)投入鱼塘供给鱼食用,蚕沙中所含的能星属于第一营养级所含的能量,蚕沙中的碳元素以有机物形式流向鱼,鱼体内的碳元素通过呼吸作用以CO2形式流向桑树.

3)根据表格数据可知,蚕同化的总能量为419219=200kJ,表中部分的能量用于蚕的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储存在蚕的有机物中.

【点评】本题考查了生态系统的功能和稳定性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生物学问题的能力和从题目所给的图形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宽叶和狭叶是荠菜的一对相对性状,用纯合的宽叶与狭叶荠菜做亲本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表.请回答:                                         

             

 

母本

父本

子一代

子二代

杂交组合一

宽叶

狭叶

宽叶

宽叶:狭叶=3:1

杂交组合二

宽叶

狭叶

宽叶

宽叶:狭叶=15:1

杂交组合三

宽叶

狭叶

宽叶

宽叶:狭叶=63:1

 

(1)由表中数据可推知,该性状至少受   对等位基因控制,遵循     定律.

(2)杂交组合三的子一代基因型为      .(显性基因分别用A、B、C、D﹣﹣表示),其子二代中宽叶植株的基因型有     种.                                         

(3)若将杂交组合二的子二代中宽叶个体收获后,每株的所有种子单独种植在一起得到一个株系.所有株系中,子代表现出宽叶:狭叶=15:1的株系比例为  .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生物

13 自由组合

2AaBbCc 26

34/15

 

【考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专题】数据表格;正推反推并用法;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分析】由表格信息可知,宽叶与狭叶杂交,子一代都是宽叶,说明宽叶对狭叶是显性性状;杂交组合一,子二代狭叶的比例是1/4,说明符合一对杂合子自交实验结果,杂交组合二,子二代的狭叶的比例是1/16,说明符合两对杂合子自交实验结果,杂交组合三,子二代的狭叶的比例是1/64,说明符合3对杂合子自交实验结果,因此荠菜的宽叶和狭叶性状至少由3对等位基因控制,且三对等位基因在遗传过程中遵循自由组合定律,且隐性纯合子表现为狭叶,其他都表现为宽叶.

【解答】解:(1)由分析可知,荠菜的宽叶和狭叶性状至少由3对等位基因控制,且三对等位基因在遗传过程中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2)杂交组合三子一代的基因型是AaBbCc,子二代的基因型有3×3×3=27种,其中aabbcc为狭叶,因此宽叶的基因型是26种.

3)杂交组合二子一代的基因型是AaBb,子二代的基因型及比例是A_B_A_bbaaB_aabb=9331,其中A_B_A_bbaaB_表现为宽叶,宽叶植株进行自交,后代现出宽叶:狭叶=151的株系的基因型是AaBb,占4/15

【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要求考生熟练掌握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杂交实验,理解分离定律与自由组合定律的关系,学会通过逆推法、应用分离定律解决自由组合问题.

     

[生物二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             

运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可以实现优良品种的快速繁殖,培育出大量不含病毒的幼苗,实现花卉的连续生产,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进行组织培养时,常用      培养基,该培养基与微生物培养基的不同点在于成分更多为无机盐,在应用时常常添加    .             

(2)愈伤组织细胞的特点:排列疏松无规则,高度     化的呈    状态的薄壁细胞.                                         

(3)培育被子植物花粉植株一般有两种途径:脱分化成     或愈伤组织,再经过诱导分化出      和根,进而发育成幼苗.                                         

(4)确定花粉的发育时期,常用的染色方法有     法和      法.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生物

1MS 植物激素(或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

2)液泡 无定形

3)胚状体 丛芽

4)醋酸洋红 焙花青铬矾

【考点】植物培养的条件及过程.

【专题】科技 生活 环保类简答题;克隆技术.

【分析】1、植物组织培养的原理是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其过程为:离体的植物组织,器官或细胞经过脱分化过程形成愈伤组织(高度液泡化,无定形状态薄壁细胞组成的排列疏松、无规则的组织),愈伤组织经过再分化过程形成胚状体,进一步发育成为植株.

2、一般来说,在单核时期细胞核由中央移向细胞一侧的时期,花药培养成功率最高.一般要通过镜检来确定其中的花粉是否处于适宜的发育期.确定花粉发育时期的方法有醋酸洋红法和焙花青铬矾法.

【解答】解:(1)进行组织培养时,常用MS培养基,该培养基与微生物培养基的不同点在于成分更多为无机盐.培养过程中在培养基中需要添加植物激素,最常用到的植物激素是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

2)愈伤组织细胞的特点:排列疏松无规则,高度液泡化的呈无定形状态的薄壁细胞.

3)培育被子植物花粉植株一般有两种途径:脱分化成胚状体或愈伤组织,再经过诱导分化出丛芽和根,进而发育成幼苗.

4)确定花粉的发育时期,常用的染色方法有醋酸洋红法和焙花青铬矾法.

【点评】本题考查植物组织培养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

     

[生物一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                                         

细胞工程技术研究,特别是不对称细胞杂交等技术是当前研究的热点.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植物组织培养的原理是            .将离体的器官或组织,首先经过脱分化培养形成      ,然后再分化最终形成完整植株.                                         

(2)细胞的不对称杂交是指将不对等的细胞进行融合,如将二倍体甘蓝体细胞与其配子细胞进行的融合:首先经           .酶的作用去除细胞壁,形成      .

再经物理或化学方法,促使二者融合,其中常用的化学诱导剂为      ,融合后符合育种条件的植物细胞中有   个染色体组.

(3)动物细胞培养液为合成培养基,但该培养基中往往要加入一些        等天然成分.动物细胞培养所需气体主要有O2和CO2,CO2的主要作用是            .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生物

1)细胞的全能性 愈伤组织

2)纤维素酶和果胶(写出其中一个就给分) 原生质体 聚乙二醇(或PEG3

3)血清/血浆(写一个就给分) 维持(培养液的)pH

 

【考点】植物培养的条件及过程;植物体细胞杂交的过程.

【专题】实验性简答题;克隆技术

【分析】1、植物组织培养过程是: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或细胞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然后再分化生成根、芽,最终形成植物体.植物组织培养依据的原理是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2、植物的体细胞杂交是将不同植物的细胞通过细胞融合技术形成杂种细胞,进而利用植物的组织培养将杂种细胞培育成多倍体的杂种植株.植物体细胞杂交依据的原理是细胞膜的流动性和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3、动物细胞培养需要满足以下条件:无菌、无毒的环境;营养;温度和pH气体环境:95%空气+5%CO2

【解答】解:(1)植物组织培养的原理是细胞的全能性.将离体的器官或组织,首先经过脱分化培养形成愈伤组织,然后再分化最终形成完整植株.

2)细胞的不对称杂交是指将不对等的细胞进行融合,如将二倍体甘蓝体细胞与其配子细胞进行的融合:首先经纤维素酶和果胶.酶的作用去除细胞壁,形成原生质体.再经物理或化学方法,促使二者融合,其中常用的化学诱导剂为聚乙二醇(或PEG),融合后符合育种条件的植物细胞中有3个染色体组.

3)动物细胞培养液为合成培养基,但该培养基中往往要加入一些血清等天然成分.动物细胞培养所需气体主要有O2CO2CO2的主要作用是维持培养液的pH

【点评】本题考查植物组织培养、植物体细胞杂交和动物细胞培养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