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河南省洛阳一中高考生物一模试卷

下列关于组成细胞化合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糖原、DNA、RNA不是内环境成分             

B.蔗糖和乳糖水解的产物都有葡萄糖             

C.ATP脱去2个磷酸基团后是RNA的基本组成单位之一             

D.蛋白质肽链的盘曲和折叠被解开时,其特定功能并未发生改变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生物

D

【考点】蛋白质变性的主要因素;糖类的种类及其分布和功能.

【专题】正推法;蛋白质 核酸的结构与功能;糖类 脂质的种类和作用.

【分析】1、细胞外液即细胞的生存环境,它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等,也称为内环境.

2、蔗糖是由葡萄糖和果糖形成的二糖,乳糖是由葡萄糖和半乳糖形成的二糖.

3ATP的结构简式是APPP,其中A代表腺苷,T是三的意思,P代表磷酸基团,~代表高能磷酸键.

4、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的结构多样,在细胞中承担的功能也多样.

【解答】解:A、糖原、DNARNA均属于细胞内的物质,不是内环境成分,A正确;

B、蔗糖的水解产物是葡萄糖和果糖,乳糖的水解产物是葡萄糖和半乳糖,B正确;

CATP脱去2个磷酸基团后是腺嘌呤核糖核苷酸,腺嘌呤核糖核苷酸是RNA的基本组成单位之一,C正确;

D、蛋白质肽链的盘曲和折叠被解开时,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会发生变化,其特定功能也将发生改变,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的知识,考生识记糖类的种类和组成、ATP的结构,明确内环境的组成,掌握蛋白质多样性的原因是解题的关键.

     

下列关于人体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有的核糖体附着高尔基体上,是分泌蛋白的合成场所             

B.细胞中能产生[H]和ATP的细胞器有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C.可能发生碱基配对的场所有线粒体、核糖体、细胞核等             

D.细胞以主动运输的方式吸收葡萄糖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生物

C

【考点】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

【专题】正推法;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

【分析】1、蛋白质的合成场所是核糖体.

2、正常细胞的生命活动中,碱基互补配发生在DNA分子复制、转录和翻译过程中,真核细胞中DNA分子存在于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中,细胞核、线粒体和叶绿体中能进行DNA分子的复制和转录过程,核糖体是翻译的场所,因此真核细胞中发生碱基互补配的是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核糖体.

3、人体内成熟红细胞、肾小管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分别为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二者都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

【解答】解:A、分泌蛋白是在细胞内合成分泌到细胞外起作用的蛋白质,分泌蛋白的合成场所是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A错误;

B、细胞质基质不属于细胞器,B错误;

C、人体细胞的线粒体中可进行DNA的复制和转录、核糖体中可进行翻译过程、细胞核中可进行DNA的复制和转录,DNA分子的复制、转录和反应过程均可发生碱基互补配对行为,C正确;

D、人体成熟红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是协助扩散,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细胞结构和功能的知识,考生识记各种细胞器的结构特点和功能,明确碱基互补配对发生的过程和物质运输方式和特点是解题的关键.

     

采集大量的土壤动物跳虫用于实验室培养,采集大量的甲螨作为标本保存,最好分别选择吸虫器(  )             

A.吸虫器A和吸虫器B              B.吸虫器A和吸虫器D

C.吸虫器B和吸虫器D              D.吸虫器C和吸虫器B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生物

C

【考点】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专题】实验分析题;种群和群落.

【分析】分析题图:吸取器AB的区别是棉花的干、湿,其中湿棉花模拟土壤湿润环境,利于跳虫存活;吸取器CD的区别是试管中的液体,即水和酒精,其中酒精可固定细胞(生物),同时还能防止腐烂.

【解答】解:跳虫多栖息于潮湿隐蔽的场所,属于好氧型,湿棉花模拟土壤湿润环境,利于跳虫存活,所以采集大量的跳虫用于实验室培养时,最好选择图中吸虫器B70%酒精可渗透进入使细胞死亡,但基本不破坏细胞结构,从而固定细胞(生物),同时酒精有消毒作用,能杀死大部分生活状态的细菌,防止腐烂,因此要采集大量的甲螨作为标本保存,最好选择吸虫器D

故选:C

【点评】本题结合吸取器示意图,考查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要求考生掌握跳虫和甲螨等土壤小动物的特征,能结合图中信息选取合理的吸取器,难度适中.

     

HIV能通过细胞表面的CD4(﹣种受体蛋白)识别T细胞,如果给AIDS患者大量注射用CD4修饰过的红细胞,红细胞也会被HIV识别、入侵,因HlV在红细胞内无法增殖,红细胞成为HIV的“陷阱细胞”,这为治疗AIDS提供了新的思路.据材料分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CD4与双缩脲试剂反应呈紫色             

B.T细胞与红细胞发育成熟的场所相同             

C.红细胞可作为“陷阱细胞”与其结构有关             

D.人侵到红细胞的HIV随红细胞凋亡后可被免疫系统清除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生物

B

【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分析】分析题干信息:HIV病毒能识别T细胞表面的CD4,从而实现入侵T细胞;给AIDS患者大量注射用CD4修饰过的人成熟红细胞,红细胞也会被HIV识别、入侵,但人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器和细胞核,HIV在红细胞内无法增殖,这为治疗AIDS提供了新的思路.据此答题.

【解答】解:ACD4是一种受体蛋白,与与双缩脲试剂反应呈紫色,A正确;

B、红细胞和T细胞成熟的场所不同,红细胞在骨髓中成熟,T细胞转移到胸腺中成熟,B错误;

CHIV在人成熟的红细胞中无法增殖的原因是人成熟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和各种细胞器,可见,红细胞可作为陷阱细胞与其结构有关,C正确;

D、红细胞中的HIV随红细胞凋亡后,可被体液免疫清除,D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以艾滋病的治疗为背景,考查检测蛋白质的实验、病毒、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要求考生掌握检测蛋白质实验的原理及双缩脲试剂的使用方法;识记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掌握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具体过程,能结合题中信息准确判断各选项.

     

经调查,某生态系统中Y、X、Z分别为第一、第二和第三营养级,每个营养级不同物种的个体数量如图甲所示(图中每一柱条代表一个物种).一段时间后个体数量发生变化,结果如图乙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Y营养级中有新物种的形成             

B.Z营养级生物个体数量的增加是由捕食对象专一引起的             

C.X到Y的能量传递效率一般在10%﹣20%             

D.X营养级的生物被捕食的压力明显增加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生物

ACD

【考点】生态系统的功能.

【专题】模式图;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分析】据题意可知,YXZ可形成食物链YXZ.假设每一营养级从左到右的柱条依次为12345,由图解可知,一段时间后,Z2数量增多,X2数量减少,Y1Y2数量减少,Y5数量增多,其他的物种数量变动不大.

【解答】解:A、据柱形图可知,Y营养级中有新物种的形成,A正确;

BZ营养级个体数量增加收多种因素的影响,捕食对象是其中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唯一因素,B错误;

CXY的能量传递效率一般在10%20%C正确;

D、比较题图甲和题图乙可知,与题图甲相比,题图乙中Y(第一营养级)个体数量增加,Z(第三营养级)个体数量也增加,X(第二营养级)个体数量减少,说明X营养级生物被Z捕食的压力大,该营养级数目减少,D正确.

故选:ACD

【点评】本题结合柱形图,考查群落、生态系统的结构,意在考查考生分析题图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能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对生物学问题作出准确的判断的能力.

     

某植物性别由1组复等位基因控制,含A基因为雌株,不含A含A+为两性植株,只含a基因为雄株.错误的是(  )             

A.该植物种群中共有5种基因型             

B.雌株与雄株杂交,理论上,后代中雌株占50%             

C.A+a连续自交,F2代中,雄株占1/4             

D.种群的雌株中没有纯合体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生物

C

【考点】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专题】信息转化法;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分析】分析题意可知,含A基因为雌株,不含AA+为两性植株,只含a基因为雄株,即雌株的基因型有AA+Aa;两性植株基因型有A+A+A+a;雄株基因型为aa

【解答】解:A、由于该性状由AA+a三个复等位基因控制,又由于不存在A这种雄配子,因此基因型有AA+AaA+A+A+aaa,共5种,A正确;

B、雌株(AA+Aa)与雄株(aa)杂交,理论上,后代中雌株分别占50%50%B正确;

CA+a自交,产生的子一代有A+A+A+aaa,由于雄株自交不能产生后代,因此F2代中,雄株(aa)占C错误;

D、由于不存在A这种雄配子,因此种群的雌株中没有纯合体,D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复等位基因和基因分离定律的有关知识,要求考生能够根据题意判断各种性别个体的基因型,然后利用基因的分离定律进行相关的计算,具有一定的难度.

 

     

图1表示鳄梨果实成熟时,乙烯引起纤维素酶的形成过程;图2为鳄梨某枝条去掉顶芽前后,侧芽部位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浓度变化及侧芽长度变化曲线坐标图.请据图分析回答(在“[]”内填入图中数字,在“横线”上填入恰当文字):             

(1)图1中,①的基本组成单位是     ;②进入细胞质需要通过的结构是    .

(2)纤维素酶在[   ]    上合成,参与对其进行加工的细胞器有[   ]    和[   ]                  

(3)图2中,激素甲代表的是     ,判断的依据是        .             

(4)分析图中曲线可知,高浓度的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对侧芽萌动所起的作用分别是                     .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生物

1)脱氧核苷酸 核孔

2核糖体 内质网 高尔基体

3)生长素 去掉顶芽,侧芽的生长素来源减少,浓度降低

4)生长素起抑制作用,细胞分裂素起促进作用

【考点】植物激素的作用.

【专题】图文信息类简答题;植物激素调节.

【分析】分析题图1:图示表示乙烯在细胞中引起的生理过程,据图甲分析,表示双链的DNA表示单链的mRNA是核糖体,是内质网,是高尔基体.图中乙烯作用于①→②,调节DNA转录形成RNA过程,再经过一系列过程形成活性纤维素酶.

分析图2可知:植株存在顶端优势现象,去除顶芽后,侧芽附近的生长素来源暂时受阻,浓度降低,于是抑制就被解除,侧芽萌动,加快生长顶端优势解除.故根据图解变化,可推知激素甲为生长素,激素乙为细胞分裂素,图示过程去顶芽前,顶芽产生生长素逐渐向下运输,枝条上部的侧芽附近生长素浓度较高,由于顶芽对生长素浓度比较敏感,因此它的生长受到抑制而顶芽生长素浓度较低优先生长,植株表现出顶端优势现象,体现了生长素的两重性,而细胞分裂素一直在增加,促进植物生长,两种激素是拮抗关系.

【解答】解:(1)图中是双链DNA,其基本组成单位是4种脱氧核苷酸.mRNA,在细胞核经过转录形成后,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并指导翻译过程.

2)纤维素酶是蛋白质,核糖体中合成,随后在内质网加工,最后又经高尔基体再加工和包装,最后排出细胞.

3)由图可知,去掉顶芽,侧芽的生长素来源减少,浓度降低,所以甲是生长素.

4)高浓度生长素具有抑制生长的作用,细胞分裂素一直在增加,促进植物生长,所以高浓度的细胞分裂起促进作用.

【点评】本题考查生态环境保护和植物激素的作用,意在考查考生能从课外材料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

     

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是植物体的两项重要的生理活动,图甲表示玉米植株的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两者之间的关系.图乙表示在光照充足、CO2浓度适宜的条件下,温度对某植物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的影响,图中实线表示实际光合速率,虚线表示呼吸速率.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在玉米植株的叶肉细胞中,图甲中的①~⑤过程(仅考虑有氧条件)中能使ADP含量减少的过程是         (写序号),②过程中发生的能量变化是              ,过程③④分别发生在植物细胞的        中.             

(2)长期水淹,玉米植株会烂根,此时玉米植株根尖细胞中会发生图甲①~⑤过程中的   (写序号),发生在细胞的     中.             

(3)分析图乙可知,光合作用、细胞呼吸都受温度的影响,其中      对温度更敏感.温度是通过影响      来影响光合作用、细胞呼吸的.             

(4)若昼夜不停地光照,图乙植物生长的最适温度约是    ;若温度保持在25℃的条件下,长时间每天交替进行12h光照、12h黑暗,该植物     (填“能”或“不能”)正常生长.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生物

1①③④⑤ ATP中活跃的化学能转变成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 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

2 细胞质基质

3)光合作用 酶的活性

430

【考点】细胞呼吸的过程和意义;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

【专题】图文信息类简答题;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

【分析】图甲中,表示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表示暗反应中二氧化碳的固定,表示暗反应中三碳化合物的还原,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X物质表示光合作用中的三碳化合物,Y表示丙酮酸.

由乙图可知,在高温时,真正光合作用速率曲线比呼吸作用速率曲线下降的快,说明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对高温更为敏感;并且在温度为30条件下,真正光合作用速率与呼吸作用速率的差值最大;当环境温度为40时,真正光合作用速率等于呼吸作用速率.净光合作用速率=真正光合作用速率呼吸作用速率,只有净光合作用速率大于零时,植物才能生长.

【解答】解:(1)甲图中,暗反应中三碳化合物的还原消耗ATP,能使ADP含量增多.光反应、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有氧呼吸的第二、三两个阶段和暗反应中二氧化碳的固定都要合成ATP,能使ADP含量减少.暗反应中三碳化合物的还原发生的能量变化是ATP中活跃的化学能转变成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过程有氧呼吸的第二、三两个阶段可发生线粒体中.

2)长期水淹,玉米植株根尖细胞只能进行无氧呼吸,因此只会发生图甲过程中的(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第一阶段完全相同),发生在细胞的细胞质基质中.

3)图中可以看出,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为30,超过该温度后,光合作用强度开始下降,而呼吸作用在42是最强,因此光合作用有关的酶对髙温更为敏感.在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过程中,温度通过影响酶的活性进而影响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4)分析图乙实线与虚线的差距,在30时两曲线的相对量的差值最大,说明此时净光合速率(=实际光合速率呼吸作用速率)最大,即有机物积累量最多,最有利于植物生长. 若温度保持在25的条件下,图中可以看出,光合作用强度为6单位,呼吸作用强度为2单位左右,因此每天交替进行12h光照、12h黑暗,净光合作用量=6×122×24=240,因此植物能生长.

【点评】本题属于中档题,属于考纲中识记、理解层次的要求,考查了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过程及能量变化、影响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环境因素,要求考生具有一定的识图能力和分析能力,在解题过程中明确净光合作用、真正光合作用速率和呼吸作用速率三者的之间的关系.

     

下丘脑在人体内环境的稳态与生理调节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如图所示为神经系统对内分泌功能的三种调节方式.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下丘脑参与的生理调节方式有                       .             

(2)内环境中对垂体分泌相应激素的含量有调节作用的激素是        .             

(3)激素甲、乙、丙中,      是抗利尿激素.导致机体释放该激素的主要原因是                .             

(4)人体内需要源源不断产生激素,以维持激素含量的动态平衡,这是因为                     .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生物

1)神经调节、体液(或激素)调节

2)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甲状腺激素

3)乙 细胞外液(或内环境)渗透压升高

4)激素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被灭活了

 

【考点】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专题】图文信息类简答题;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

【分析】分析图解:甲途径:下丘脑垂体内分泌腺激素;乙途径:下丘脑合成,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丙途径:神经系统内分泌腺激素.A表示突触,兴奋在突触上传递的方向只能是单向的,原因是神经递质只能有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解答】解:(1)图中下丘脑参与的生理调节方式有神经调节、体液(或激素)调节.

2)内环境中对垂体分泌相应激素的含量有调节作用的激素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甲状腺激素,它们分别是促进和抑制.

3)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合成并分泌,由垂体释放,则最可能是激素乙,导致机体释放该激素的主要原因是细胞外液(或内环境)渗透压升高.

4)人体内需要源源不断地产生激素,以维持激素含量的动态平衡,这是因为激素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被灭活了.

【点评】本题考查体温调节、体液调节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雄鸟的性染色体组成是ZZ,雌鸟的性染色体组成是ZW.某种鸟羽毛的颜色由常染色体基因(A、a)和性染色体基因(ZB、Zb)共同决定,其基因型与表现型的对应关系见下表.请回答下列问题:             

基因组合

A不存在,不管B存在与否(aa Z﹣Z﹣或aa Z﹣W)

A存在,B不存在

(A_ZbZb或A_ZbW)

A和B同时存在

(A_ZBZ﹣或A_ZBW)

羽毛颜色

白色

灰色

黑色

(1)黑鸟的基因型有   种,灰鸟的基因型有  种,白鸟基因型有   种.             

(2)基因型纯合的灰雄鸟与杂合的黑雌鸟交配,子代中雄鸟的羽色是    ,雌鸟的羽色是    .             

(3)两只黑鸟交配,子代羽毛只有黑色和白色,则母体的基因型为 AaZBW ,父本的基因型为      .             

(4)一只黑雄鸟与一只灰雌鸟交配,子代羽毛有黑色、灰色和白色,则母本的基因型为       ,父本的基因型为      ,黑色、灰色和白色子代的理论分离比为      .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生物

16 4 5

2)黑色 灰色

3AaZBW AaZBZB

4AaZbW AaZBZb 332

 

【考点】伴性遗传.

【分析】据表分析:

1)基因AB同时存在(A_ZBZA_ZBW)表现为黑鸟,先看第一对基因为2种基因型,第二对的基因型有ZBZBZBZbZBW3种,故黑鸟的基因型为2×3=6种;

2)灰鸟的基因型有4种,即AAZbZbAaZbZbAAZbWAaZbW

3)白鸟的基因型有5种,即aaZBZBaaZBZbaaZbZbaaZBWaaZbW

【解答】解:(1)黑鸟的基因型为A_ZBZA_ZBW,共有6种.灰鸟的基因型为A_ZbZbA_ZbW,共4种.白鸟的基因型为aa ZZaa ZW,共5种.

2)纯合的灰雄鸟的基因型为AAZbZb,杂合的黑雌鸟的基因型为AaZBW,子代基因型有4种,即AAZbWAaZbWAAZBZbAaZBZb,根据表格所示,雄鸟羽色应为黑色.雌鸟的羽色是 灰色.

3)两只黑鸟交配,即A_ZBZ×A_ZBW,子代羽毛只有黑色和白色(aaZZaaZW),由此可以判断出亲本的中不含b基因,所以母本的基因型为AaZBW,父本的基因型为AaZBZB

4)一只黑雄鸟(A_ZBZ_)与一只灰雌鸟(A_ZbW)交配,子代羽毛有黑色、灰色和白色三种,即出现性状分离,说明亲代雄性两对基因都杂合(AaZBZb),亲本雌性杂合(AaZbW),子代黑色A_ZBZA_ZBW概率为,灰色A_ZbZbA_ZbW,白色aaZZaaZW,即后代性状分离比为黑、灰、白=332

【点评】本题结合图表,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及应用、伴性遗传,首先要求考生认真分析表格,明确各种表现型所对应的基因型;其次根据亲代和子代的表现型判断亲本的基因型及子代表现型的比例.

     

研究发现柚皮精油和乳酸菌素(蛋白质)均有抑菌作用,两者的提取及应用如图所示.

             

(1)为了提高出油率,也因为柚皮易焦糊,宜采用      法提取柚皮精油,该过程得到的糊状液体可通过     除去其中的固体杂质.             

(2)为了分离出优良的乳酸菌A,需要制备     培养基;若需长期保存菌种,可采取的方法是       .             

(3)抑菌实验时,在长满致病菌的平板上,会出现以抑菌物质为中心的透明圈.可通过测定透明圈的                来比较柚皮精油和乳酸菌素的抑菌效果.

(4)某橘农发现自家一橘树具有抗虫性状,欲利用组织培养技术大量繁殖.若用花药离体培养,则应选择       期的花药成功率最高.确定花粉发育期最常用的方法是    法,若花粉不易着色,需采用       法.产生花粉的植株有两个途径:一是花粉通过  阶段发育为植株;另一种是花粉在   培养基上,先形成愈伤组织,再分化成植株.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生物

1)压榨 过滤

2)选择 甘油管藏

3)直径(或半径、大小、面积等)

4)单核(单核靠边) 醋酸洋红 焙花青﹣﹣铬矾 胚状体 诱导

【考点】提取芳香油.

【分析】本题是对植物有效成分的提取方法、保藏菌种常用的方法、利用选择培养基分离和纯化菌种的方法、花药离体培养时材料的选择和确定花粉发育期最常用的方法、产生花粉的植株有两个途径的综合性考查,回忆物有效成分的提取方法、保藏菌种常用的方法、利用选择培养基分离和纯化菌种的方法、花药离体培养时材料的选择和确定花粉发育期最常用的方法、产生花粉的植株有两个途径,然后分析解答.

【解答】解:(1)柚皮精油主要存在于柚皮,柚皮容易焦糊,因此为了提高出油率,取柚皮精油常用压榨法;压榨过程得到的糊状物液体通过过滤除去其中的固体杂质.

2)分离和选择特定的菌种,应该用选择培养基进行选择培养;长期保藏菌种常用的方法是甘油管藏法.

3)抑菌实验时,在长满致病菌的平板上,会出现以抑菌物质为中心的透明圈,抑菌效果越好,透明圈越大,因此可以用测定透明圈的直径(或半径、大小、面积)大小比较柚皮精油和乳酸菌素的抑菌效果.

4)采用花药进行离体培养,选择单核靠边期的花药进行离体培养成功率最高;确定花粉发育期最常用的方法是醋酸洋红法,如果花粉不易着色,需要采用焙花青﹣﹣铬矾法.产生花粉的植株有两个途径:一是花粉通过胚状体阶段发育成植株,另一条途径是花粉在诱导培养基上,先形成愈伤组织,再诱导分化成植株.

【点评】对于植物有效成分的提取和应用、保藏菌种常用的方法、利用选择培养基分离和纯化菌种的方法、花药离体培养方法各过程的理解并把握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是解题的关键.

     

草甘膦是一种广谱除草剂,其除草机制是抑制植物体内EPSPS酶的合成,最终导致植物死亡.但是,它的使用有时也会影响到植物的正常生长.目前,已发现可以从一种抗草甘膦的大肠杆菌突变株中分离出EPSPS基因,若将该基因转入植物细胞内,从而获得的转基因植物就能耐受高浓度的草甘膦.             

取6株植物,其中,植物A和D对草甘膦敏感,B和E对草甘膦天然具有抗性,C和F则经过了转基因处理,但是否成功还未知.图1为4种限制酶的识别序列和酶切位点,图2为含有目的基因的DNA片段及其具有的限制酶切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限制酶

MspⅠ

BamHⅠ

MboⅠ

SmpⅠ

酶切位点

C↓CGG

GGC↑C

G↓GATCC

CCTAG↑G

↓GATC

CTAG↑

CCC↓GGG

GGG↑CCC

(1)若A﹣C浇清水,D﹣F浇的水中含有草甘膦,上述植物中,肯定能健康成长的是    .             

(2)若要从大肠杆菌中筛选出含EPSPS基因的突变菌株甲,在大肠杆菌培养基中还必须加入     .             

(3)一个完整的基因表达载体除了具备复制原点、启动子和终止子外,还应包括 和     .             

(4)若需利用酶切法获得目的基因,最应选择的限制酶是     和     .             

(5)通常用      法将EPSPS基因导入植物体内.假设EPSPS基因已被成功转移到植物F中,但植物F仍没有表现出抗性,分析可能的原因              .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生物

1ABCE

2)草甘膦

3)标记基因 目的基因

4MspSma

5)农杆菌转化法 目的基因没有成功表达或表达的产物失活

 

【考点】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

【专题】表格数据类简答题;基因工程.

【分析】分析表格:表中是四种限制酶的识别序列和切割位点,其中BamH的识别序列也能被Mbo识别和切割.

分析图2:用BamH切割会破坏目的基因,用Mbo切割也会破坏目的基因,因此要用酶切法获得目的基因,最应选择的限制酶是MspSma

【解答】解:(1)植物AD对草甘膦敏感,BE对草甘膦天然具有抗性,CF则经过了转基因处理,所以AC浇清水,都能健康成长;F虽经过了转基因处理,但是否成功还未知,所以DF浇的水中含有草甘膦,D肯定不能健康成长,E肯定能健康成长,F未知.因此,肯定能健康成长的是ABCE

2)要从大肠杆菌中筛选出含EPSPS基因的突变菌株,则必须要用含草甘膦的选择培养基培养大肠杆菌.

3)基因表达载体的组成包括复制原点、启动子、终止子、标记基因和目的基因.

4)用BamH切割会破坏目的基因,用Mbo切割也会破坏目的基因,因此要用酶切法获得目的基因,最应选择的限制酶是MspSma,这样既可获得目的基因,也可以防止目的基因与运载体反向链接.

5)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常用农杆菌转化法.若EPSPS基因已被成功转移到植物F中,但植物F仍没有表现出抗性,可能的原因目的基因没有成功表达或表达的产物失活.

【点评】本题结合图表,考查基因工程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基因工程的原理、操作工具及操作步骤,掌握各步骤中的相关细节问题,能结合图中和表中信息准确答题,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