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葛店高中2016届高三上学期八月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自秦汉到明清,中央和地方官制演变的特点是

①削弱地方,加强中央 ②削弱相权,加强君权

③中央对地方的监察与控制不断加强 ④选官与考试始终紧密结合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古代专制集权制度的综合运用

A

从秦汉到明清,我国实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加强中央集权,削弱地方分权故①正确;从秦朝的三公九卿制到隋唐的三省六部制,及至明朝废丞相,设内阁,清朝设军机处,体现了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故②正确;为加强中央集权,中央对地方不断加强监察和控制,设立刺史、通判等机构,故③正确;选官与考试始终紧密结合开始于隋唐科举制,与题目时间不符,故④错误,选择A项符合题意。

     

以下属于秦开创的大一统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特点的是

①君主大权独揽 ②由行政区划取代封国

③官僚由中央任免 ④严格实行宗法制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A

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建立起高度集中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君主集行政权、司法权和军事指挥权一身,故①正确;统一六国后在全国废分封行县制,地方完全听命于中央,故②正确;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中央政府享有官员任免权,故③正确;统一六国后在全国废分封行县制,打破了以血缘关系的亲疏享有政治权利的格局,故④错误,选择A项符合题意。

     

宋代是中华文明史上的一座高峰,下列表述符合宋代特征的有

①军事强大得以立国三百多年 ②儒学应对挑战获得重要发展

③城市经济繁荣,市民文化兴起 ④制度创新推动了各民族的交融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文学

C

宋朝时期由于加强中央集权,导致地方上积贫积弱,故①错误;宋朝时期儒学面对佛教和道教的挑战,有了重大发展,宋明理学出现,故②正确;宋朝时期城市经济繁荣,市民文化兴起,如宋词等,故③正确;宋朝时期没有明显的政治制度创新以推动各民族交融,元代的行省制有此作用,故④错误,选择C项符合题意。

     

以下各项可以说明唐宋时期社会发展变化的是

①君主专制日益加强 ②商品经济不断发展

③世俗文化方兴未艾 ④贵族阶层力量壮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A

唐的三省六部制,宋的集权措施都体现君主专制日益加强,故①正确;唐宋时期商品经济不断发展,唐代后期出现夜市,宋代商业突破时空限制,故②正确;宋词兴起表明世俗文化方兴未艾,故③正确;唐宋时期商品经济不断发展,市民阶层力量不断壮大,故④错误,选择A项符合题意。

     

清朝前期君主专制不断强化,甚至严重“异化”。最能体现“异化”的表现是

A.军机大臣参与决策       B.推行密折制度

C.内阁负责行政事物        D.增加行省数量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B

军机大臣只能“跪受笔录,上传下达,秉承皇帝旨意办事”,并不能参与决策,故A项错误;雍正帝在通常的奏章之外,命令地方大员密折奏事,以加强皇帝对地方行政的控制,故B项正确;内阁是皇帝位加强专制而建立的政治机构,始终不是中央一级的正式的行政机构,主要职能是咨询,故C项错误;增加行省数量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与君主专制的强化关系不大,故D项错误。

     

“烧生铁精,以重柔铤,数宿则成钢”。材料描述的我国古代冶炼工艺技术产生于

A.夏商周        B.春秋战国        C.魏晋南北朝      D.宋元时期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古代手工业

C

夏商周冶炼青铜,故A项错误;春秋战国时期冶炼铁和钢,但材料反映的是“灌钢法”,故B项错误;魏晋南北朝掌握灌钢法,即将生铁和熟铁按一定比例配合,加热后再锻造,材料意思为,把生铁精继续煅烧,用重物打锤,用几个晚上的时间炼成钢,故C项正确;宋元时期用焦炭冶铁,故D项错误。

     

下列史料能反映商周时期青铜器铸造水平的是

A.《周礼》提到的“妇功”           B.司母戊大方鼎

C.《农书》中的水排冶铁图           D.采用灌钢法制作的兵器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古代手工业

B

《周礼》提到的“妇功”属于纺织技术,故A项错误;司母戊大方鼎是商朝时期著名青铜器代表,故B项正确;水排冶铁图属于灌溉工具,属于冶铁业技术反映,故C项错误;灌钢法是南北朝时期出现炼钢技术,故D项错误。

     

《诗经》上说“氓之蚩蚩, 抱布贸丝”,此处的“布”不可能是

A.麻布     B.葛布      C.棉布      D.苎布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古代手工业

C

《诗经》收入的是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麻、葛、苎出现在新石器时代,棉布出现是在宋时期,成为民众衣料是在明代,选择C项符合题意。

     

西方新航路开辟与中国开通的“海上丝绸之路”两者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改变了世界贸易的格局       B.刺激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C.促进了区域文明的交流       D.加速了殖民扩张的进程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开辟新航路

C

汉朝开通“海上丝绸之路”,政府主持下的朝贡贸易,主要是出于政治目的,没有改变了世界贸易的格局,故A项错误;中国忽视开拓海外市场与资本原始积累,没有刺激国内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故B项错误;新航路的开辟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开通,加强世界不同地区的联系,促进了区域文明的交洗,故C项正确;中国开通“海上丝绸之路”,与其他地区和平交流,并非进行殖民扩张,故D项错误。

     

有学者将孔子视为平等主义者,这是因为孔子主张

A.克己复礼       B.为政以德        C.民贵君轻       D.有教无类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百家争鸣

D

孔子希望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主张“克己复礼”,使每个人的行为符合礼的要求,体现等级,与“平等主义”不符,故A项错误;孔子强调统治者要以德治民,爱惜民力,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但与“平等主义”不符,故B项错误;孟子提出“民贵君轻”,故C项错误;孔子强调“有教无类”,认为不分贫富贵贱,人人都有受教育的资格,打破了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体现了“平等主义”,故D项正确。

     

东西方先哲在对道德的认识上存在很大的差异。其中高度重视道德的有

①孟子 ②董仲舒 ③智者学派 ④苏格拉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

C

孟子提倡“先义后利”,重视道德,故①正确;董仲舒提倡三纲五常,重视道德,故②正确;智者学派主张“人是万物的尺度”,忽视道德,故③错误;苏格拉底提出“知识即美德”,重视道德,故④正确,选择C项符合题意。

     

自战国至西汉时期,两种思潮历经盛衰方向相反的变化。这两种思潮是指

A.法家与道家        B.法家与儒家         C.墨家与兵家        D.黄老与儒家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汉代儒学

B

汉武帝执政后,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学术建议,道家的发展暂时受到压制,不符合材料要求,故A项错误;法家主张运用法治加强中央集权,被秦采纳深受推崇,汉武帝执政后,一改前朝无为而治的治国思路,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学术建议,儒家成为封建官方正统思想,故B项正确;墨家主张“兼爱”“非攻”等思想主张难以被统治阶级认可,故C项错误;黄老学说在西汉前期作为政府执政指导思想而盛极一时,不符合材料时间限定,故D项错误。

     

下列文学作品中,能体现“中华民族追求国家统一、向往安定太平”天下观的是

A.《红楼梦》     B.《西游记》       C.《三国演义》      D.《水浒传》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文学

C

《红楼梦》是一部人情小说作品,以婚姻爱情故事为主线揭示封建末世危机,不符合题意,故A项错误;《西游记》是古代中国第一部浪漫主义的神魔小说,不符合题意,故B项错误;《三国演义》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中国由分裂走向统一的历史风云,符合题意,故C项正确;《水浒传》全书描写北宋末年以宋江为首的108位好汉在梁山起义,以及聚义之后接受招安、四处征战的故事,不符合题意,故D项错误。

     

下列史实中对中国统一起促进作用的有

①秦朝以小篆为文字标准 ②1684年设立台湾府

③1943年发表开罗宣言 ④1984年中英发表联合声明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④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祖国统一大业

A

秦朝以小篆为文字标准,文字的统一对于中国的统一起到了巩固作用,故①正确;1684年设立台湾府,将台湾纳入中国的政治版图,有利于中国统一,故②正确;1943你那开罗宣言涉及到了日本归还中国的台湾等,有利于中国统一,故③正确;1984年中英发表联合声明,就香港回归问题达成一致意见,有利于中国统一,故④正确,选择A项符合题意。

     

目前史学界对于雅典是否为民主政治存在争议,其中反对者最主要的理由是雅典

A.享有公民权利的人数较少           B.将军等重要职位未完全开放

C.存在所谓的“多数暴政”            D.一些功勋卓著的公民被流放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古代希腊民主政治

A

雅典民主政治将占绝大多数人口的奴隶排除在外,所以其民主只是少数人的民主,不是真正的民主,故A项正确;雅典民主政治下除十将军委员会以外各级官职向所有公民开放,说明其民主性较强,故B项错误;“多数暴政”说明雅典民主政治是多数人决定国家大事的政治制度,符合民主要求,故C项错误;一些功勋卓著的公民被流放说明雅典政治可以避免强权独裁出现,符合民主要求,故D项错误。

     

以下各项对雅典民主制度的特征表述不正确的是

A.实行少数服从多数原则      B.贵族阶层政治权利被剥夺

C.公民大会实行集体治权       D.公务人员大多由抽签产生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古代希腊民主政治

B

古希腊雅典民主政治实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比如说在“陶片放逐法”,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雅典的民主政治是少数成年男性公民的民主,实质是奴隶主贵族的民主,故B项错误,符合题意;公民大会是雅典的最高权力机关,重大事件都有公民大会做出决定,实行集体决策,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公务人员大多由抽签产生,体现了一种公民内部相对平等,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雅典直接民主制形成的条件是

A.商品经济的发展                     B.希腊的民主氛围

C.小国寡民的现实                      D.海洋文明的熏陶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古代希腊民主政治

C

商品经济的发展、希腊的民主氛围和海洋文明的熏陶分别是雅典民主政治形成的经济条件、社会条件和地理条件;小国寡民的现实,公民人数少,有利于直接民主制形成,选择C项符合题意。

     

罗马法的范围由公民法发展到万民法,体现了罗马法

A.不断调节社会矛盾的过程         B.规范的体系至此最终确立

C.主张维护广大平民的利益         D.已完全摒弃了习惯法痕迹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罗马法

A

从公民法到万民法,罗马法调节了罗马人与外邦人的矛盾,故A项正确;查士丁尼《民法大全》标志着罗马法规范的体系至此最终确立,故B项错误;罗马法的发展,最终维护的是统治者的利益,故C项错误;罗马法没有完全摒弃了习惯法痕迹,故D项错误。

     

历史学中史料与结论的关系必须严谨,符合逻辑。下列各项史实与结论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李大钊将马克思主义引入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由此发端

B.1956年新中国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在中国基本建立

C.启蒙运动宣传了资产阶级政治主张——推动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到来

D.普罗塔戈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西方人文精神的滥觞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

D

五四运动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故A项错误;1956年新中国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建立,故B项错误;启蒙运动宣传了资产阶级政治主张,推动了法国大革命的到来,故C项错误;普罗塔戈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标志着西方人文精神的滥觞,故D项正确。

     

下列对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思想主张共同点的表述正确的是

A.都具有自由探索的理性精神                B.都强调超自然对社会人生的作用

C.都重视人的作用而忽视道德                D.都是雅典民主制鼎盛时期的产物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A

苏格拉底强调“认识你自己”、“美德即知识”,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把对人文精神的追求引向理性的道路,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都强调理性的认识,他们都具有自由探索的理性精神,故A项正确;古希腊神学强调超自然对社会人生的作用,故B项错误;智者学派重视人的作用而忽视道德,故C项错误;苏格拉底生活在雅典民主制鼎盛时期,而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生活在雅典民主政治衰落时期,故D项错误。

     

“信仰以外无救赎”,马丁·路德这句话

A.否定了因信称义            B.否定了教皇和教会权威

C.肯定了科学理性            D.肯定了教皇和教会权威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B

因信称义是马丁路德的主张,故A项错误;马丁路德主张信仰即可得救,不用借助于教皇和教会,故B项正确;“信仰以外无救赎”是宗教思想,体现不出科学理性,故C项错误;马丁路德否定教皇和教会权威,故D项错误。

     

开始于16世纪的欧洲宗教改革的意义在于

A.涌现出大量新教教派               B.确立了无神论思想体系

C.确立了信仰自由原则               D.坚持国家权力高于教会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C

宗教改革中出现的新教教派如路德教、加尔文教派、英国国教等,数量称不上“大量”,这也不是最重要的意义,不是最佳选项,故A项错误;新教依然承认有神论,故B项错误;宗教改革主张因信称义,反对天主教会的独尊,信徒可以自由选择教派,确立了信仰自由的原则,故C项正确;马丁路德主张国家权力高于教会,有利于民族国家的形成,但这不是最重要的意义,故D项错误。

     

18世纪俄国沙皇叶卡捷琳娜二世常说“君主应为其人民服务”。这反映了她

A.坚信君权神授                       B.受社会契约论影响

C.主张君主立宪                      D.信奉人民主权学说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启蒙运动

B

材料信息未涉及君权神授思想,故A项错误;据材料“君主应为其人民服务”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受社会契约论影响,故B项正确;材料信息无法体现主君主立宪,故C项错误;材料信息中叶卡捷琳娜二世是沙皇,为维护专制统治,不可能信奉人民主权学说,故D项错误。

     

新航路的开辟引发了一场“商业革命”,下列现象不属于欧洲“商业革命”范畴的是

A.新兴资产阶级因物价上涨而谋利     B.欧洲与其他地区间商品交流加强

C.欧洲贸易中心发生转移             D.出现一批特权贸易公司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

A

新航路的开辟引起了“价格革命”,贵金属贬值,物价上涨,新兴资产阶级因物价上涨而谋利,属于欧洲“价格革命”的范畴,故A项错误,符合题意;欧洲与其他地区间商品交流加强,属于欧洲“商业革命”范畴,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欧洲贸易中心由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属于欧洲“商业革命”范畴,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为控制国内贸易,建立一批特权贸易公司,属于欧洲“商业革命”范畴,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17世纪中期,英国颁布了《航海条例》,以后该法案不断修改完善。下列选项与该法案无关的是

A.打击了荷兰的海上贸易               B.体现了自由贸易理论思想

C.19世纪中期该法案被废止            D.促进了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

B

1651年,英国议会颁布《航海条例》,矛头直指荷兰,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自由贸易理论出现在工业革命时期,与材料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符合题意;随着英国工业革命的完成,英国开始实行自由贸易政策,1854年,外国的商船被准许从事英国沿海的贸易,航海条例所规定的限制完全取消,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航海条例》鼓励发展英国的航海事业和海外贸易,对英国的航海事业和海外贸易实行保护,促进了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