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昆明一中2013届高三新课程第一次摸底测试理综物理部分

A、B两物体都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已知加速度aA>aB,则在某一段时间内              (    )

              A.A的位移一定比B的大              B.A的平均速度一定比B的大

              C.A的速度变化量一定比B的大              D.A受到的合外力一定比B的大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牛顿第二定律

C

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加速度的正负表示加速度的方向加速度是反映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加速度是矢量,有正负之分,它的正负表示加速度的方向,所以物体A的加速度大于物体B的加速度只是说明物体B的速度变化比物体A速度变化快,在某一段时间内A的速度变化量一定比B的大但无法比较AB位移、平均速度以及受到的合外力的大小关系,只有选项C正确。

     

如图所示,物体A放在水平桌面上,用一轻绳通过光滑的定滑轮连接物体B,又用一轻质弹簧连接B、C两物体,C放在水平地面上,三个物体均处于静止状态。已知B、C的重力均为4N,弹簧的弹力也为4N。则A受到的摩擦力F1,细线受到的拉力FT和地面受到的压力FN的大小可能是                            (    )

              A.F1=0 ,FT=0,FN=8N              B.F1=0 ,FT=4N,FN=4N

              C.F1=8N ,FT=8N,FN=0N              D.F1=4N ,FT=0,FN=8N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摩擦力

AC

三个物体均处于静止状态,对物体A受力分析可知,水平方向上F1 =FT,将物体BC看做一整体分析可知,竖直方向上,对比四个选项可知AC正确,BD错误。

     

2012年6月16日18时37分,我国利用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将“神舟9号”载人飞船送上了太空,刘洋成为了我国第一个进入太空的女宇航员。宇航员在火箭发射与飞船回收的过程中均要经受超重与失重的考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火箭加速上升时,宇航员处于失重状态

              B.飞船加速下落时,宇航员处于失重状态

              C.飞船落地前减速,宇航员对座椅的压力大于其重力

              D.火箭加速上升的加速度逐渐减小时,宇航员对座椅的压力小于其重力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物体的超重与失重

BC

火箭加速上升时,加速度方向向上,宇航员处于超重状态.故A错误.飞船加速下落时,加速度方向向下,宇航员处于失重状态B正确。飞船在落地前减速,加速度方向向上,宇航员处于超重状态对座椅的压力大于其重力C正确。火箭加速上升的加速度逐渐减小时,加速度的方向依然向上,宇航员处于超重状态,对座椅的压力于其重力D错误。

     

火车轨道在转弯处外轨高于内轨,行驶速度也有限定,若在某转弯处规定行驶的为v,有关火车向心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当以速度v通过此弯路时,火车重力与轨道面支持力的合力提供向心力

              B.当以速度v通过此弯路时,火车重力,轨道面支持力与外轨对轮缘弹力的合力提供向心力

              C.当速度大于v时,轮缘挤压外轨

              D.当速度小于v时,轮缘挤压外轨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牛顿第二定律

AC

当火车以v的速度通过此弯路时,火车重力与轨道面支持力的合力恰好提供向心力,内外轨都压力.故A正确,B错误.若速度大于规定速度,重力和支持力的合力不够提供,此时外轨对火车有侧压力,轮缘挤压外轨.故C正确.若速度小于规定速度,重力和支持力的合力提供偏大,此时内轨对火车有侧压力,轮缘挤压内轨.故D错误.故选AC

     

某同学乘电梯从10楼下到1楼,在此过程中经历了先加速,后匀速、再减速的运动过程,则电梯支持力对人做功情况是              (    )

              A.加速时做负功,匀速时不做功,减速时做正功

              B.加速时做正功,匀速和减速时做负功

              C.加速和匀速时做正功,减速时做负功

              D.始终做负功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功

D

根据力对物体做功的定义W=FScosθ(其中公式中θ是力F与位移S间的夹角),可知若0°≤θ90°,则力F做正功;若θ=90°,则力F不做功;若90°θ≤180°,则力F做负功(或者说物体克服力F做了功).人乘电梯从101楼,在此过程中,他虽然经历了先加速,后匀速,再减速的运动过程,但是支持力的方向始终向上,与位移方向相反,即θ=180°,所以支持力始终做功.故选D

     

如图所示,甲图为船在静水中的v—t图象,乙图为河水的流速与到河岸距离的关系图象,则                                          (    )

              A.船渡河的最短距离等于河宽300m             

              B.船渡河的最短时间等于100s

              C.若船头始终与河岸垂直,则船在河水中航行的轨迹是一条直线

              D.若船头始终与河岸垂直,则船在河水中作匀变速曲线运动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运动的合成和分解

B

船头与河岸垂直时,渡河时间最短,由乙图可知河宽为300mt= = s=100s,故B正确;若船头始终与河岸垂直,由于随水流方向的分速度不断变化,故合速度的大小和方向也不断变化,船做“S”曲线运动,故CD错误;由于船速小于水流的最大速度,所以船不可能沿直线垂直到达河岸,即船渡河的最短距离不可能等于河宽A错误.

     

如图所示,b点位于斜面底端P点的正上方,并与斜面顶端a点等高且高度为h,今在a、b两点分别以速度va和vb沿水平方向抛出两个小球A、B(可视为质点)。若A球恰好落到P点的同时。B球也恰好落到斜面的中点q,不计空所阻力,则              (    )

              A.va=vb                            B.

              C.A、B两球同时抛出              D.A球提前秒先抛出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抛体运动

B

做平抛运动的物体运动时间由竖直方向的高度决定 ,即t= a物体下落的高度是b2倍,所以有ta= tbAB两球同时落地,所以A球提前秒先抛出D正确;水平方向的距离由高度和初速度决定,即 x=v0,由题意得a的水平位移是b2倍,可知va=vb,所以B正确.

     

某同学在看书时看到甲、乙两辆汽车在紧急刹车过程中的刹车距离与刹车前的车速v的关系曲线分别如图中1、2图线,若紧急刹车过程中车与地面间是滑动摩擦。根据此图可看出(    )

             

              A.甲车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较大,甲车的刹车性能好

              B.乙车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较大,乙车的刹车性能好

              C.以相同的车速开始刹车,甲车先停下来,甲车的刹车性能好

              D.甲车的刹车距离随刹车前的车速v变化快,甲车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较大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牛顿第二定律

B

汽车刹车后做减速运动,根据运动学公式可知,故v的图象是抛物线,根据抛物线特点可知a1a2,即甲车刹车时加速度小于乙车的,故乙车刹车性能好,乙车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较大,故ACD错误,B正确.

     

在“探究求合力的方法”的实验中,橡皮绳一端固定在水平纸面上的G点,另一端拴上两个细线套,但在校验弹簧时发现,无论如何调节,将提供的两弹簧秤互相勾着拉时两只弹簧秤的读数都无法完全一致。于是某同学决定用两只完全相同的轻弹簧(遵守胡克定律。劲度系数未知)来替代弹簧秤做实验。

              (1)为了达到实验目的,如下操作中必需的有:              (    )

A.分别测出连接橡皮绳与两弹簧的细线的长度

B.测出弹簧的原长

C.测出两弹簧A、B共同拉细线使结点到达O时两弹簧的长度和拉力方向

D.记录O点位置

              (2)要完成整个实验,至少还应进行的操作是              (    )

A.用量角器测出两弹簧秤拉力方向间的夹角

B.测出拉长后橡皮绳的长度

C.只用一支轻弹簧通过一个细绳套将橡皮绳与细线套的结点拉到同一位置O点,并测出此时弹簧的长度,并记录弹力方向

D.通过另一个实验测出轻弹簧的劲度系数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互成角度的两个共点力的合成

(1)BCD  (2)C

本题考查了力学中的基础实验,平时注意进行实际实验操作,正确理解实验原理,同时加强基本规律在实验中的应用.正确解答本题要掌握:正确理解和应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明确合力和分力的大小关系,理解等效法在该实验中的应用.
1)实验中我们需要记录的是两个分力的大小和方向,以及实际合力的大小和方向,利用平行四边形画出合力的理论值再和实际的合力进行比较.结合四选项分析易得BCD正确。2)该实验中采用了等效替换方法,具体实验中是通过两次拉橡皮条到同一位置来体现等效的.故还应进行的操作是C

     

实验课上,同学们利用如图a所示的实验装置“验证牛顿第二定律”。实验中认为细绳对小车拉力F等于钩码的重力,小运动加速度a可用纸带上点求得:

              (1)图b为某次实验得到的纸带,其中每两个计数点之间有四个打点没有画出,已知打点计时器的打点周期是0.02s。根据纸带可求出小车的加速度大小为        m/s2(保留二位有效数字)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本实验小车质量应远大于钩码的质量

B.每次改变小车质量时,应重新平衡摩擦力

C.实验时应先释放小车后再接通电源

D.在用图象探究加速度与质量关系时,应作出a—M图象才好判断(M为小车总质量)

   (3)实验时,某同学由于疏忽,遗漏了平衡摩擦力这一步骤,他测量得到的a—F图象,可能是图C中的图线      。(选填“甲”、“乙”、“丙”)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牛顿第二定律

10.60 23)丙

1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得:a= ,代入数据可得答案。(2当小车质量远大于钩码的质量时,才可以认为绳对小车的拉力大小等于码的重力A正确;每次改变小车的质量时,小车的重力沿斜面分力和摩擦力仍能抵消,不需要重新平衡摩擦力B错误;实验时,由于小车运动较快,可能会使打出来的点很少,不利于数据的采集和处理,故应先接通打点计时器电源,再放开小车C错误;在用图象探究加速度与质量关系时,应作出a—1/M图象才好判断D错误。(3)若遗漏了平衡摩擦力这一步骤,则当有了一定的拉力F时,小车的加速度仍然是零,图线丙符合实际。

     

北京时间2012年9月7日11时19分,在云南省昭通市彝良县发生5.7级地震,抗震救灾运输机在某场地卸放物资时,通过倾角为37°的固定斜轨道面进行。物块与此斜轨道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有一件质量为m=80.0kg的包装盒,由静止开始从斜轨道的顶端A滑至底端B,然后又在水平面上滑行一段距离后停下。若A点距离水平面的高度h=2.4m,重力加速度g取10m/s2,求:

   (1)包装盒由A滑到B所经历的时间:(sin37°=0.6,cos37°=0.6)

   (2)若地面的动摩擦因数为0.4,包装盒在水平地面上还能滑行多远?(不计斜面和地面接触处的能量损耗)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牛顿第二定律

见解析

     

人造卫星是发射数量最多,用途最广,发展最快的航天器。其中赤道轨道卫星的特点是轨道平面和赤道平面重合,近似浇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若某赤道轨道卫星离地球表面高度为h,飞行方向与地球的自转方向相同,地球的自转角速度为地球半径为R,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为g,某时刻卫星正通过赤道上一建筑物的上方,求:

   (1)卫星的角速度,线速度;

   (2)卫星下次通过该建筑物上方所需的时间。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万有引力定律

见解析

     

如图所示,某小同学作滑板表演。该同学连同滑板质量为m=30kg(可视为质点),从倾角为37°的斜坡上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在B点沿圆弧切线进入竖直光滑圆弧轨道。并从C点离开圆轨道腾空飞出,恰好在腾空后运动轨迹的最高点登上右侧平台。B、C为圆弧轨道的两端点,其连线水平。已知平台高h=0.8m,圆弧轨道半径为R=1.0m,斜坡与滑板间的动擦因数是0.25。不计空气阻力(g=10m/s2, sin37°=0.6,cos37°=0.8),试求:

   (1)小同学登上平台时的速度;

   (2)滑板在圆弧轨道最低点受到轨道的作用力大小;

   (3)A、B两点间的距离。(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动能和动能定理

见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