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高考 试卷 中考

木心的诗

发布时间:2021-07-07   来源:教育合作    点击:   
字号:

木心的诗6篇

木心的诗6篇

木心的诗(1)

木心(我之为我,只在异人处)

一.

人物简介:

生于代表中国传统意象的乌镇,从小接受正规私塾教育,却对西洋文化和绘画情有独钟;在他的同龄人享受含饴弄孙之乐时,55岁的他自费到纽约留学;他的作品2006年才在祖国大陆公开出版,一面世就给读者“惊艳”之感。

喜欢他的人视他为上街民国文学传统,下续当代汉语的传奇文化人物,不喜欢他的人则坚称他被谬赞,而更多地人听到他的名字后,知识 :“木心是谁?”他在中国文学史上始终如同一个隐世高手,被认识得太晚,但无论世人如何看待他,他始终坚持走自己的路,不管这路多么崎岖,这事多么不合时宜。

他只用一句话就概括了自己:“我之为我,只在异人处”

百科简介:

木心,生于浙江乌镇,毕业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1971年,木心被捕入狱,被囚禁18个月,其所有作品皆被烧毁,3根手指惨遭折断。平反后,他承认杭州绘画研究社社长、上海市工艺美术中心总设计师,是参与主修北京人民大会堂的“十大设计师”之一。自1982年起,木心长居在美国纽约,并盘桓南北欧,游历甚广,从事美术及文学创作。1983年,在林肯艺术中心举行木心水墨画展。1984年,于哈佛大学举行彩墨画展及收藏仪式。2002年,“木心的艺术”大型博物馆全美巡回展成功举办。他出版了16本小说、散文和诗集,但仍有大量遗稿、片段和俳句未及出版。

二.人物经历:

写作

角度:苦行憎精神、自我完善、发现与改正

陈丹青曾在采访中如此说木心对写作的态度:

他一生写作,等到79岁才在这儿出版。但是你们没有看到先生的另外一面,就像鲁迅一样,大家说鲁迅是一个硬骨头、冷静的人、愤怒的人,但是像这样的大人物一定有另外慈悲的一面。他是写给大家看的,写给人看的,他当然渴望读者,渴望读书的人会认知。但是这种渴望是有条件的,他的条件是要他写得非常好,他把读者看得非常高。这不是一个世俗的条件,而是我要写得足够好,那他就相信芸芸众生中会有人读懂他。这不是畅销书的立场,也不是一个文学家要扬名天下的立场,就是对文学有敬意,对文学有敬意的人一定会对读者有敬意。

事实上,木心甚至是抱着殉道者的心态来创作的,殉道未必得道,或者是恐怕正是因为得不到道,只好一殉了之。木心之所以选择艺术作为终身大事,是因为他认为这世界很不公平,白痴可以是亿万富翁,疯子可以是一国君主,而文学是字组成的,掺不得半点假。

木心工作的时候很用功,他出去买东西的时候也写字,带个小本子,走到哪里写到哪里,有时候写东西、画画,就像疯了一样。他说:“我要告诉大家一个写作心得,文章是靠改的。我的文章通常要改六七次,看上去像一气呵成,其实花费很多精力。你看《战争与和平》都要修改9次,巴尔扎克写东西要改上11次,好文章都是修改出来的,我管这种修改方法叫“冷处理”——写完了,一边放着,修改另一篇。我经常是这边刚拿出来,这边就放进去,几篇文章同时进行。所以我常说,文章写出来,第一遍是耻辱,第七遍就是光荣了。”

点评:作为一个具有深厚的国学底蕴和丰富的西学知识的学界大师,木心对待写作的态度令人惊叹。木心堪称成熟而沉静的写作者,论才华,现代文学史上,不乏可成大器者,可惜由于个人命运与历史的诡谲,最终能“自我完成”者寥若晨星。而木心的写作之路恰似一场“自我完成”,他以才华续接生命力,以悲剧精神步向庄严。

成就

角度:真正的大师、生活的烟火气、淡泊名利

上世纪80年代,木心 西方文学界拥有了自己的地位。作为第二代去国外奋斗的华人,木心是被西方主流社会承认的为数不多的华人作家之一。美国文学评论家罗伯特坎图读完其小说《温莎墓园日记》后,给译者童明写信说:“现在是星期六深夜,实际上已是星期日清晨,不过这个世界必须停下来,让我讲几句对木心表示钦佩的话。”

而木心在中国国内逐渐为人所知是在2006年其作品《哥伦比亚的倒影》在国内出版后,这一年,这位姗姗来迟的大师,终于走进了中国大众的视野。文艺圈开始匆忙阅读这位被遗忘了几十年的“文学鲁滨逊”的散文集。陈丹青尊称其为“吾师”,陈村阅其文“如遭雷击”,何立伟感慨这是汉语的一个“标高”。

那时,对于国内绝大多数读者来说,木心还是一个突然出现的陌生人。而那时现实里的木心,一个人住在纽约,自己买了房子,他住楼上,楼下是他的一对学生夫妇。除早饭自己做外,平时他和学生一起吃。他说自己什么都爱吃,偏爱地中海风味——白肉和蔬菜,再放点橄榄油。拜访过他寓所的上海季风书园的老板严博非说:“木心有化腐朽为神奇的力量,平平常常的一个钟、一个碗、一个勺子,放到客厅,都特别漂亮。”

散步、会友、写作,这就是木心平日的生活,而他写作起来几乎是疯狂地,每天几乎都要写1万字。

那时,当记者问及有关他在国内的种种传闻时,他道:“有人说我是什么什么的,其实哪里是啊。我也不是什么国学大师。我回国后会一一证实的。”

点评:抛开其种种成就不说,木心就是一位和蔼的老人,面庞温润,目光如星。他会对爱的事物无比痴狂,回到生活中,却也将柴米油盐的日子过得花样百出。对于成就和突如其来的声誉,他更是一笑而过,好像一切真的与自己无关。

少时经历

角度:内心、苦难、时代

木心本名孙璞,孙家是望族。小时候,家里的佣人清洁厅堂,换下了条案上的宋瓷,临时摆上明代的官窑瓷器,女主人看了,呵斥道,明代的东西都拿出来了,快给收回去。

1937年末,乌镇沦陷。

锦衣玉食的生活并不能让这位少年满足,尤其在那个动荡的年代,安逸仿佛是原罪。在木心眼里,“人家出洋留学,法兰西、美利坚、红海地中海、大西洋太平洋,我只见过平静的湖。人家打过仗、流过浪、做过苦工、坐过监狱,我从小娇生惯养、锦衣玉食,长到十多岁尚无上街买东西的经验。”

1947年,一腔热血的木心参加了反饥饿反内战的学生运动。他走上街头,演讲,发传单,从大卡车上跳上跳下。他说那时他的状态是“白天闹革命,晚上点上一根蜡烛谈肖邦”,他为此还创作了一首俳句:我白天使奴隶,晚上是王子。

一路经历到“**”,他对上帝说:够了!他先是到原单位监督劳作、扫地、扫厕所。他的家被抄查了三次,数箱画作、藏书、手抄精装本全部被抄走。红卫兵,造反派轮番搜查抄家,手段之蛮横泼辣,方法之刁钻精到,史无前例。他家的墙壁被凿破,地板被撬开,连桌上的一盆菜也被倒出来用筷子扒拨。全家人被日夜监视,姐姐被批斗身亡,姐夫被关在学校的“牛棚”里,一个侄子被五花大绑着进行批斗。木心被囚禁18个月,折断3个手指。某夜他趁看守不备,从木栅栏里钻出,逃出后茫然四顾,发现竟没有可以去的地方,只得又从刚钻出的木栅栏里钻回。

这种戏剧人生,他讲起来笑嘻嘻的。“我不喜欢哭哭啼啼,像小女儿一样,要么就天地间放声大哭,要么就闷声不响……小时候,家里几代传下来的,是一种精致的生活,后来那么苦,可是你看曹雪芹笔下的史湘云,后来要饭了,贾宝玉,敲更了。真正的贵族是不怕苦不怕累的,一个意大利作家写过,贵族到没落的时候愈发显得贵。”

评价:时代面前,个人就是一颗草。当世界都反对你的时候,你可能会成为思想家和诗人,也可能会成为囚徒和懦夫。木心得到的是诗性的释怀,而不是世界对他的宽厚。所以,他拒绝诉苦,拒绝伤感主义,他相信个人的悲剧和时代的悲剧比起来微不足道,所以,他说他不喜欢哭哭啼啼。人之贵,贵在内心。谈起木心,顾文豪说:“先生是有贵族气质的,把自我也当成艺术品在雕刻”木心的贵族气质,是从内而外的,丰富的内心,良好的修养,坎坷的经历都凸显了他的贵族气息。正是这样的气质让他一生处于尊位而不骄,置于苦难而不倒。

三.语录

木心语录:

1.岁月不饶人,我亦未曾绕过岁月

2.我追索人心的深度,却看到了人心的浅薄

3.生命好在无意义,才容得下各自赋予意义。假如生命是有意义的,这个意义不符合我的志趣,那才尴尬狼狈。

4.人自有了镜子才慢慢像样子起来

5.所谓无底深渊,下去,也是前程万里

6.悲观主义是一种态度,一个勇敢的人的态度。

7.看清世界荒谬,是一个智者的基本水准,看清了,不是感到恶心,而是会心一笑

名人评价:

1.先生是有贵族气质的,把自我也当作艺术品在雕刻。——顾文豪

2.我们全都对不起他,都对不起他。——刘瑞琳(理想国缔造者)

3.我可以不到美国学习,但我不可以想象没有遇见木心。——陈丹青

4.木心有化腐朽为神奇的力量,平平常常的一个钟、一个碗、一个勺子,放到客厅,都特别漂亮。——严博非

5.现在是星期六深夜,实际上已是星期日清晨,不过这个世界必须停下来,让我讲几句对木心表示钦佩的话。——罗伯特坎图

木心的诗(2)

再谈木心:木心作品及其问题

题记:原来,喜欢一个作家,讨厌一个作家,谈论一个作家,是三桩不同的事情。

(注意是不同,没有高下)目录

※ 木心作品的分类

※ 分类简评

※ 木心文字的特点

※ 木心的思想谱系

※ 木心与周氏兄弟

※ 木心现象

※ 整体评价:木心作品的意义与问题※ 木心作品的分类木心的作品,(参考大陆目前已出版的书),大体可归类为几块:【小说散文】,主要收录在《温莎墓园日记》(纯小说集)、《哥伦比亚的倒影》(小说散文集)、《爱默生家的恶客》(小说散文集)。

【随笔评论】,单指议论性散文以及短的随笔。集中在《即兴判断》、《素履之往》、《琼美卡随想录》,《鱼丽之宴》中的访谈和自述也可归于此类,还有《哥伦比亚的倒影》和《爱默生家的恶客》中的若干篇。

【诗】,收录于《我纷纷的情欲》、《西班牙三棵树》、《云雀叫了一整天》、《伪所罗门书》、《巴珑》,其中主要是西式现代诗,间或杂有若干中式古体诗。

【俳句】,或说是木心称之为“俳句”的短句,集中在《琼美卡随想录》的「俳句」一节、《素履之往》的「一饮一啄」、《云雀叫了一整天》的「乙辑」。

【诗经演】,指《诗经演》(台版名为《会吾中》),是借诗经和先秦散文的意象,以四言十四行体写现代的感悟,因体裁特殊,单列。

【上海赋】,收录于《哥伦比亚的倒影》下辑,是结合了赋体的一些特征的现代散文,因篇幅和风格特殊,也单列。

【古文】,收录在《西班牙三棵树》的「三辑」。

【画】,《木心画集》。(以上皆文学作品,这条是画作,凑数)这样的分类只是依文体笼统、大略的划分。比如有些叙议夹杂的散文,归入【小说散文】【随笔评论】似乎都可;有些零散的【随笔评论】,短至单句,与【俳句】并无截然的界限;而归入同一类中的作品,风格也可能迥异。

比如台版的《同情中斷錄》《馬拉格計畫》,收录文章的编次与大陆版全然不同,印证着小说和散文的没有界限。(同时还印证着“出文集就像出专辑”的一点个人想法)

另外,即便这样划分,如果各类中的作品都读过,会发现其中是彼此关联相互映照的。但是(哪怕笼统、大略的)分类也是必要的。尝试阅读木心,或许可以参考从哪一类感兴趣的入手;更重要的是,彼此谈论木心,也好明确谈的是哪一块,若仅依某一部某一类作品的印象来做出对木心作品的整体评价,可能会武断。※ 分类简评木心【小说散文】最直接的特点是风格多变。读木心小说和散文集,从来无法预测下一篇作品会是什么主题什么文风。「夏明珠」「寿衣」「童年随之而去」是江南旧式家族的往事,「竹秀」「空房」「第一个美国朋友」「战后嘉年华」「此岸的克利斯朵夫」「完美的女友」「芳芳NO.4」「两个小人在打架」是求学工作人生成长中的记忆,「七日之粮」「五更转曲」「韦思明」是以现代思维书写的拟古小说(可与《故事新编》对照),「大宋母仪」「诛枭记」是重写“二拍”的故事,「月亮出来了」「静静下午茶」是欧洲(英国?)的童话寓言,「温莎墓园日记」「吉雨」是美国的爱情故事,「你还在这里」「街头三女人」「大西洋赌城之夜」「林肯中心的鼓声」「哥伦比亚的倒影」是身居纽约(或游及大西洋城)的见闻札记……《温莎墓园日记》的自序是木心小说观的最直接反映:“借小说满足‘分身’‘化身’的欲望”(访谈中也有提及),“……便得拈动三个名词:梦、生活、艺术,……其根本性质——不自主、半自主、全自主——我偏爱以‘第一人称’营造小说(也通用于散文和诗),就在乎对待那些‘我’,能全然由我做主”,“……袋子是假的,袋子里的东西是真的。当袋子是真的时,袋子里的东西是假的了。”

小说(fiction)的虚拟性是众所周知的,小说反映作家的经历见闻、原型取材于生活也是众所周知的。“分身”“化身”的说法,有趣在一种未必新却不见人提及的思路——原来写小说可以作为体验另一种人生的方法;至于“袋子”和“袋子里的东西”像是在比拟曹雪芹的真真假假,欲盖弥彰(或说是“心欲彰而借盖以彰”)——其小说大量反映作者自己的生活经历,这几乎是确定的,只是细节上未必完全恪守真实。

(说到小说观,这篇《橄榄香》自序可看作是董桥的小说观,可与对照。对照,不是分高下,我还是忍不住啰嗦最后一句。)「哥伦比亚的倒影」「明天不散步了」,以及「温莎墓园日记」「大西洋赌城之夜」,还有《琼美卡随想录》的后记,还有「普林斯顿的夏天」等现代诗,可以单独列为一种“散步文学”,大约可追溯松尾芭蕉、永井荷风等人的日本纪行散文,或者牵强地比附一下卢梭的《一个孤独的散步者的梦》。特点是:借散步中的随目所见,发散脑中的思绪、感慨,往往散步是一条线索,思绪是一条线索,两条线索交织步进,最终文字整体所表呈的是人生的历史的思考和关怀。陈丹青在追思会上讲过两则佚事:

其一:木心最后在病床上的时间,时昏时醒,“他虚弱地说:上帝弄错了,我写的不是《红楼梦》那一路东西。那些天我跟他讲话就像对小孩,很凶的,我大声说,那你写的是什么?!他说,我写的,就是已经写出来的东西。我说你记不记得你写的东西。他说我记得。我说你记得什么?!他又开始昏了,眼睛看来看去 —— 你们没见到最后在病床上的先生,完全就是小孩儿,满头白发的小孩儿 —— 我大声说:「明天不散步了」,记不记得?「哥伦比亚的倒影」,记不记得?他眼睛闪烁了,他说:记得,写得好,伟大。”

其二:“先生一辈子喜欢讲笑话。我听他讲了29年的笑话。这两年我伤感,是瞧着他没力气说笑了。11月我第一次去医院探视,他不认得我了。清醒后,问他吃点啥?他像小孩一样想了想,我知道他又要开什么玩笑了,只见他害羞地,但是清楚地讲:鱼翅。我一听,又想笑又想哭,记起往事了。90年代初有天我跟他通电话,为个什么事由,忘记了,大约是关于在一个低的、需要帮助的情况下,是做高的选择,还是将就。他是不肯将就的人。我听出他调整喉咙,知道他又要讲笑话了。我们说的是上海话,他说:比方我是一只饿鬼,刚刚监牢里放出来,问你烧点什么吃吃,我说,要么佛跳墙。我破口大笑,知道他肯定还没讲完,果然,他接着说:再比方我是个老光棍,没有女人,说是现在给你娶个老婆,你要谁,他说,我想想 —— 那么:玛莉莲·梦露。我想起这段,看他呆呆躺在那里,就对他吼:你记得吗,你记得跟我开了多少玩笑吗?!他喃喃的说,记得。但接下来的三句话,我完全没料到:他看着别的什么地方,一口气说:文学在于玩笑,文学在于胡闹……喘了一喘,他说:文学在于悲伤。”

这两则佚事印象深刻。我认为都是在讲他的这几篇“散步文学”。

而我个人的看法,木心文学的最高成就(如果非要排最高的话),或者说是可以视为代表作的东西,也是在他的这几篇“散步文学”,当得起他自己所说的“伟大”二字。木心【随笔评论】(议论性散文以及短的随笔)主要是艺术观、艺术评论,以及对人生经历见闻各种事的评论。除「爱默生家的恶客」「圆光」「7克」「九月初九」「带根的流浪人」「圣安东尼再诱惑」等较长篇幅的完整散文(其实这几篇与上面的「哥伦比亚的倒影」等篇的文体很接近),其它大多为简短、零散、片刻的随笔评论。《琼美卡随想录》还好,各篇虽短,都有独立标题;像《即兴判断》《素履之往》中的许多靠“一、二、三……”连辍成篇的随笔,看过之后,已经不记得每个标题之下在讲什么,有时想到一段论述,也记不起是哪一篇中的文字。《素履之往》的自序可视为作者对这种零散随笔的写作观,不长,摘录如下:

  总觉得诗意和哲理之类,是零碎的、断续的、明灭的。多有两万七千行的诗剧,峰峦重叠的逻辑著作,歌德、黑格尔写完了也不言累,予一念及此已累得茫无头绪。

  蒙田勿事体系,尼采戟指架构体系是不诚实——此二说令人莞尔。虽然,诚实亦大难,盖玩世各有玩法,唯恭,恭甚,庶几为玩家。吾从恭,澹荡追琢以至今日,否则又何必要文学。

(既然有“玩世各有玩法”一说,确实没什么好辩驳的,而且木心的随笔看得出“恭”和“热诚”。但作为读者,只读零碎不读体系,或是相反,都是阅读的限制。)这些评论随笔,有些深刻,深刻而精辟,读时为其言简意赅而拍桌狂笑;有些流于尖刻,“毒舌”甚或近乎刻薄,终归让人觉得有点不厚道;有些因为经历见闻不同,不知其所指。这样的零散文字,组合成篇,便出成了书,若是打散了排在时间线(timeline)上,就像是广播里的感悟、吐槽和简短评论。所以木心的这一类文字可能会比较让人吐槽,觉得啰嗦、矫情、不过如此云云。(其实我一直觉得把豆友的精彩广播收集起来,按主题梳理排列,也会是精彩的随笔评论集)但是,木心的随笔评论的看点,一是其艺术观、艺术评论、人生评论中的见识,其世界性、超脱的视角,可以带来许多启发;二是即便其尖刻的批评吐槽,也可以作为一个旁观者(“中国文学的不明飞行物”云云)的见解,兼听则明。

(我一向认为吐槽是重复平庸乏味的预防针,可以避免心陷窠臼坐井观天而不自知)另外,木心的随笔评论虽然零散,诸篇看下来,会发现其中彼此的呼应,背后的艺术观浑然一体。如果要把这种浑然一体成体系地表达出来,(纵然康德、哥德尔和维特根斯坦等人不来插嘴),那也确确实实是一件很困难很累人的事情。木心的【诗】《我纷纷的情欲》,一辑为自由体短诗,长短不一,但总体多不超过三页纸;二辑为缅怀诗,缅怀中古波斯、但丁、兰波;三辑也有与一辑相仿的短诗,不过其中集中了一大批统一的十四行体,蔚为一观。

这一本约略切题在“爱”字上。

一个自然的追问是:写成十四行就叫十四行诗了吗?这个需要对sonnet有了解,再与木心的十四行体(我一直称之为“十四行体”)相对照,才能见其所取、所弃、所得、所失。(限与学力,暂搁置与此)《伪所罗门书》,书中七辑都是现代体诗,诗中组合的意象从环地中海比至北欧、俄罗斯和东南亚,显示了其选题的世界性。

诗集副标题为“不期然而然的个人成长史”,似乎暗示着什么。后记却写到J.S.Bach,再次切入木心始终关注的“行过”与“完成”的问题。

又,木心自云这本是偏爱的诗集,旅行时常带着手稿。《巴珑》,取名于西班牙酒器,不分辑,与上一本相似的是同样编织了世界性的意象,笔涉马德里、罗马、东京、伦敦、圣彼得堡、波斯湾、波尔多、西西里、洛阳、托斯卡纳等等,仿佛信笔游走世界。《云雀叫了一整天》,甲辑依然是中式西式各种自由体诗,主题、诗体都比较随意,从古今的点滴见闻中将感想连辍成诗,也有对知堂、尼采、纪德、托尔斯泰、永井荷风、卢梭等人的追思。乙辑归入【俳句】类,不述。《西班牙三棵树》,一辑与上一本相似,各种自由体,二辑是几组长诗,三辑归入【古文】类。

这一本更显随意,集前的「引」中也自陈是在酒吧“写长短句,消磨掉像零碎钱一样的零碎韶华”。

这里想追问的是:把句子断成行就叫诗了吗?以「托尔斯泰的奢侈品」「啊 米沙」「再访帕斯卡尔」几篇为甚。可以实验的是,把这几篇的断句连成文,然后对比怎么的效果更好。我还没有结论。值得一说:开篇第一节谈到木心各种文字的彼此关联相互映照,在诗这一方面尤其明显。很多单看不知所云的诗,联系其它随笔评论中的论述,联系其生平遭遇,突然豁然开朗,妙趣尽显。木心的【俳句】俳句(Haiku、俳句)是日本文学的发明,后也有英俳、汉俳等等。但是木心所写的俳句,并没有遵循汉俳的字数和格律的要求,(就像他写的十四行体也没有遵循sonnet的韵脚格式),这点是遭人抨击的。《琼美卡随想录》中的「某些」一篇,或可视为木心对此的看法(辩护):

  中国的诗呢,不扣脚韵以后,就在于统体运韵了。

  ……自由诗而用脚韵,勿知为什么,特别傻里八气,大概反而惊扰了统体的每个字的韵的生态位置的缘故吧。

  而从前的格律诗中之最上乘者,又倒是特别率性逾格越律的那些作品。严谨的工整的句子、篇章,只见其严谨非凡工整到家——佩服,总不及感动好;感动中已有了佩服,佩服中有感动吗,常常是没有的。单说俳句。俳句的特征,像575的17音节、句末的切れ字(kireji),这是跟日语的特性密切相关的,很难照搬到别的语言中;而音韵简短(一般不超过17个音节)、寄物陈思(但忌情感夸张外露),这些是不限于语言差异而具有普遍性的。

(就好比英译格律诗,音节、平仄、韵脚,不可能完全跟汉语一样。)木心的俳句,有些是寄物陈思,是借俳句的写作手法,有些已经属于私货,纯发表个人感慨(微博?),跟俳句距离远了,跟他的那些零散随笔更接近。若问这些句子是什么意思,其实没什么特别的意思,寄物陈思借意象抒情而已。可看之处,在于简短清淡的词句编织出的意象,是否能让自己设身体会;若是没有共鸣的句子,自然是不知所云或者是觉得矫情了。试析几例:蜜蜂撞玻璃 读罗马史 春日午后图书馆

——有过阳光明媚的下午坐在窗前读书经历的人,看此句,应该会如闻如见。蝉声止息 远山伐木丁丁 蝉又鸣起来

——这种忽静忽响,经历过山村夏日的人,会很亲切。此句写法又很有复调音乐的感觉。桃花汛来青山夹峙中乘流而下竹筏上的美少年

——脑中浮现的是湘桂的奇秀峰丛还有当地的山歌。山村夤夜 急急叩门声 虽然是邻家的

——仿佛重现被敲门喊话声惊醒,凝神发现无事,翻身再睡,静夜里或远或近的零星犬吠,那种场景。

(夤夜,通指寅时的黑夜,为凌晨3点至5点。据说是人心最脆弱的时候。以及黎明前的最黑最静的时刻。

关于生僻字,如果可以替换却故意用,那是拽文装逼;不过这里确实没想到有哪个词可以同样简短而涵盖上述含义。况且《三国》《水浒》《西厢》的人也不觉得这是生僻字。)粼粼在雪地中的深碧池塘

红裤绿衫的非洲少年倚在黄墙前露着白齿向我笑

——这两则是油画。木心的【诗经演】本集以四言(间有二三五杂言)十四行体重演《诗经》和《老子》《庄子》《孟子》《论语》,与诗经体和sonnet三相对照,更可见其体裁上的取舍和拟古述新的写作手法。木心的【上海赋】最醒目的特点是:视觉形象、声音、气味、触感、人物的动作神情语气,都写得活灵活现如闻如见。所借自赋体的浩荡铺陈便在于此。然而此文的出发点是对上海和从前的上海人带着嘲讽和批评的,所以难免招人嫌。虽然在我看来文章其实是嘲讽中带着赞许,批评后藏着悲悯,是至今所看到的写上海的最深刻的文字。大约也有我不是上海人,终归不能设身处地的缘故。

但是说嘲讽和批评的是从前的上海人,容易招引误解,因为明明在“繁华巅峰期”时“上海周围许多城市……及外省……纷纷举家投奔租界”,所以准确说此文讨论的是那一段特定历史时期在上海租界这块“孤岛”上的人和事,“从前的上海人”不过是一个粗略的标签而已。

文末,“海派是大的,是上海的都市性格,先地灵而人杰,后人杰而地灵;上海是暴起的,早熟的,英气勃勃的,其俊爽豪迈可与世界各大都会格争雄长;但上海所缺的是一无文化渊源,二无上流社会,故在诱胁之下,嗒然面颜尽失,再回头,历史契机骎骎而过。”惋惜慨叹之情溢于言表。只要想想当年的上海号称“远东第一大都市”,东京、香港都是小儿科,再比至如今,自然明了所谓“诱胁”、“面颜尽失”、“历史契机骎骎而过”所指为何。而文中所说上海所缺的一二,与伦敦、巴黎相比似是,但纽约、东京、香港又怎么说?这个问题说来大了,目前也没想清楚,还是留个话头,就此打住。另外,木心难得写篇长篇文字,居然“原定九章,既就六,尚欠三”,“因故搁笔”“兴意阑珊”“不了了之”;再结合他的随笔的零散、“不事体系”,不得不说木心在写作上少一些耐心——纵然是因经历、观念而事出有因——然而就作品来说,终归显得少一些耐心。木心的【古文】这一辑十九篇古文,注明“因文體需要,本輯使用繁體字”(台湾版大概是不注的吧?),并且不加标点。与真正的古书古文唯一的区别只在于未使用竖排印刷。(但其手稿是繁体竖排的)读这些文字,便能体会韩愈的“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所指是什么,而且读者从文中自行断句,也像是一种考验,需要一点阅读感作为基础。这种排印方法,从效率上讲绝对不如有标点的排版,但木心拎回这种旧体,用于少量文字,却也是一种阅读体验:自己辨识断句便需要细心慢读,于是反效率促进的是阅读的深度(一向觉得竖排印刷的古文书笺有同样的效果)。木心的【画】画作不好评论,只说两点:

一个是,在十年大火的牢狱之灾中,木心靠画这些画把自己救了出来。

另一个是,木心的画,也可与他的文字相互映照。※ 木心文字的特点其一:精确和生动不久前在豆瓣上陆续看到若干文章,有一个一致的观点:“语言的最高标准在于其精确性”,即写作者(包括讲话者,如果口语也算在内)能够精准、明确地把自己想要表达的意思表达出来。生动是可以涵盖在精确之中的,这里所想要表达的意思便是真实真切的意象、情绪、心理活动,能够让读者生动地感受到,自然要求文字是精确的传递,跟Hi-Fi一个道理。文字的精确,首先一个要求是词汇量(以英语为例可参考GRE的词汇要求),心中有足够多的词汇可供选择,才能在诸多意思只有细微差别的词汇中选择最精准的一个。爱斯基摩人有几十种词汇来形容雪的各种白,海南原住民的方言中有上百种表示各种不同鱼类的名称。从大的意义上说,语言的丰富程度是与一个群体的心灵的广阔度是相关的。(相关的例子和讨论,可参看张大春所说的「台湾人已经不会说话了」和韩少功的《马桥词典》的后记。)

固然文学的优美并不等于词藻的华丽、古奥、艰涩,外文中大量使用学术词汇的文学作品不能说就比通俗作品好,李商隐与白居易的诗孰优显然也不能简单定论。但是,在文字的广度上选择平实的表达,与因词汇量的限制而无法进行更多的选择,这是两回事情。

从这个意义上说,木心的文字,大量地从古文字中捞取词汇,成败得失且不论,至少是一种扩展汉语文学词汇量的尝试。(其实拉丁语系从上古的词源中发掘、创造新词汇是很常见的事情,到了汉语却让人莫名惊诧了,奇怪。)精确生动的表达,另一个要求则是心灵的敏感,包括对生活的细致观察和丰富的想象力联想力。如果心灵是麻木、僵化的,不能体会到细微的差别,不能启发出奇妙的联想,精确表达也是不可能的,跟Hi-Fi中所说的“木耳”一个道理。木心文字的精确和生动,随便举几例:

“啤酒装在臃肿的木桶里滚来滚去”

“骑士挺枪而过,盔铠缝里汗水涔涔如小溪”

“在清新空气里散步的游泳感”

“西瓜是瓜中圣君,黄瓜是忠仆,桃子是美妇人,冬瓜是大管家,丝瓜是好厨娘,樱桃一辈子孩儿气,郁李是紧肉的少年郎,菠萝是戎装的武士,石榴脸难看,笑好看,梅子沉默,杨桃谦逊得像树叶,枇杷依偎着,却是玲珑自私——”

(爱情)“一阵针刺般的喜悦”

(沉船)“海水墙一样倒进来”

(收音机里的吴侬小调)“收音机十足嘹亮,‘一马离了西凉啊界唉……青嗯的山唉,绿的水欧欧……’另一只收音机认为‘桃噢花江是美唉人窝,桃噢花啊千哎万唉万朵喔喔喔,比不上美唉人嗯嗯嗯多’”

(狭窄的弄堂)“脚下是坎坷湿漉的一条地,头上是支离破碎的一缕天”

(搓澡,前番各种动作结束后,最终)“结论性地挽起一桶热水整个浇下来”

……

以上各例,有视觉效果,有声音,有体感,有心理活动,有的难以归类……却都是生动得让人赞叹。值得一提,同样是进行写作,一个人的专业背景会对文字产生微妙的影响,比如木心是画家,他笔下的意象常常有生动的画面感;本哈德·施林克是律师,他的《朗读者》则是另一种风格;(别的例子一时想不出那么多,待补充)其二:文体的创新木心笔下,各种文体运用自如,小说、散文、随笔、诗没有界线;小说是情节稍多的散文,散文是思绪延绵的随笔,随笔是连辍成行的诗,诗无处不在。在注重表意的精确生动的同时,也追求文字的韵律感,木心作品中的标点常常用得出奇。文体的创新,首先是古今中外各种文体皆拿来所用,赋体、古文、俳句、现代诗,各有借鉴,不拘一格。「SOS」「温莎墓园日记」「空房」「哥伦比亚的倒影」这几篇的写法前所未见。「法兰西备忘录」,几则只写“景”“物”脱离“人”“事”的写作实验,借的是绘画中的风景静物画的理念。创新未必都是成功,但对于写作的方式和视野是有开拓性的。其三:世界性、现代性以我业余的理解,所谓“世界性”“现代性”,是指文学(乃至艺术、历史、人生)中那些不依着于某一地域某一时代的、具有普遍意义和当下价值的思想观念。木心文字,文体上的不拘古今中外上一条已经说了,其世界性现代性更体现在文字中思考的主题,同样不拘古今中外,其中虽有许多因素源起于自身的经历见闻,但最终的落脚点却不局限于一时一地,而是普遍的当下的反思和关怀。若列举代表篇目,主要是上述“散步文学”和那几篇较长篇幅的完整散文,不再重复列出。另外,许多人认为木心属于旧式文人、老牌绅士,从文体、思想渊源、文学的关注点这几方面来说,这样的看法终归是片面和武断了。※ 木心的思想谱系木心的文字遍涉古今中外,思想谱系这个说法难免武断,暂且把其风格中比较明显的痕迹罗列与此。先引一段他的自述:

  问:古今中外的文学大家中,谁对您的影响最大?

  答:一个人,受另一个人的影响,影响到了可以称为“最大”——这是病态的,至少是误解了那个影响他的人了。或者是受影响的那个,相当没出息。

  受“影响”是分时期的,如果终身受一个人的“影响”——那是误解,至少是病态。

  说回来,古今中外确实有一位大家,较长期地“影响”我——《新约》的作者(非述者),主要在文体上、语气上,他好。

《鱼丽之宴·雪夕酬酢》

这一段是木心对自己“思想谱系”的自白。也谨献给将木心惊为天人的读者,包括我。木心十三四岁时将郑振铎的《文学大纲》通读了几遍。“后来在纽约开讲《世界文学史》,几乎全凭当年记忆”。翻开西谛先生这本书的序言:“……我们研究文学、欣赏文学,不应该有古今中外之观念,如有了空间的或时间的隔限,那末我们将自绝于最弘富的文学的宝库了。……文学是属于人类全体的,文学的园囿是一座绝大的园囿;园隅一朵花落了,一朵花开了,都是与全个园囿的风光有关系的。”有理由相信,这是木心的世界性文学观的一个重要起源。木心欣赏《圣经》的文学,在纽约的世界文学史课上用连续三节来讲;文字中的反叛和悲伤直追尼采;不谋而合于蒙田的“不事体系”;欣赏兰波、纪德、李商隐的诗;领会过日本的和歌和俳句;……这几点是比较明显的痕迹。其他在文字中缅怀追慕的人难以尽数。至于自《诗经》经六朝绵延至《红楼梦》的中国文学史,以及自希腊、罗马经中世纪、文艺复兴直至现代的欧洲文学史艺术史,这是基本的背景底色,已经不需要详细说明了。※ 木心与周氏兄弟(这一节超出目前学力,暂无力深入讨论,简说两句)周氏兄弟是中国现代文学绕不开的两个人物(推荐一下东风大哥的这篇「叛徒与隐士」),而木心只是近几年吵吵闹闹浮浮沉沉的一段文学现象,这样的类比,大约会让许多人不屑。(对照,不是分高下,再啰嗦一句。)木心与周氏兄弟的相似之处:江南旧式富庶家族,而后各种原因凋敝败落;都有古文旧学的功底,兼有西学和留洋的经历。但木心生活的年代毕竟比周氏兄弟晚了一个时代,错过了一个运动,遇上了另一个运动,出国和写作的人生阶段也大不相同。

这样的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都反映了在作品中。生活年代较晚,于是木心也受周氏兄弟的影响,文字中时有追慕之情显现。之所以从木心联想到周氏兄弟,因为就现代汉语说,文字写得好,往往是深厚古文功底和西方现代理念的结合。这样的结合特征,在这几位的身上表现最为突出。风格上,木心有鲁迅先生的冷眼与热忱,也有知堂先生的闲情与平和。但写作态度上的明显不同,则是木心少了两位对文学对时代的抱负,更多地带着旁观、嘲讽、失望的态度,隐隐有点“不相为谋”“没什么好说的”的意思,可是他却又在写,犹犹豫豫,欲言又止,零零散散,自娱自乐;态度的不同,又导致在结果上,木心的作品不像周氏兄弟两位的作品集那么厚重。所以,尽管木心的文字没有像鲁迅先生那种猛烈的抨击,却比鲁迅更不招人待见,原因大约在此。

(这样的写作态度,也因经历所致)※ 木心现象木心现象有两个。其一,是指自2006年起,乌镇邀木心还乡定居、陈丹青等人在国内高调引荐、木心文集出版,直到如今,木心也形成了一个小范围的“粉丝团”,喜欢的人感动而感激,奉为神文,不喜欢的人斥为炒作,觉其矫情——整个的这个国内出版阅读界的现象。我个人理解陈丹青对木心的推崇,主要出于生活相处交流学习中的感染而生成的敬重,有点类似于曹雪芹手稿保存者对石头记的心情,知其好,想要其传世以及让更多人看到,不见或不愿见或不愿谈其差。(虽然现今出版传播兴盛,陈自己也画也出书,与石头记当年差别很大)

其他人,因喜欢而感动,或因场面需要而附和,或因身边朋友的机缘而接触,这都正常。我的观点是这样:喜欢某人某物,不喜欢某人某物,都好;我也喜欢某人某物,我也不喜欢某人某物,甚或是我偏喜欢某人某物,我偏不喜欢某人某物,这样不好。本着自己的判断就好了,何必因别人的推崇或抨击而影响自己的好恶?木心现象其二更有趣,是这样一个人,有着这样的经历,其文字于1980年代在台湾风行一阵,时隔近二十年才被大陆正式(戴着正反两种脸谱)认识,像是“中国文学的不明飞行物”。最初在陈丹青的「我的师尊木心先生」一文中听闻木心,不由想:“竟有这样一个神奇的人吗?怎么此前从来没有听说过?”(其实一个人从来没有听说过的事物何其多)。而既然阅读了木心,尝试分析木心作品的文学意义,这个问题就更不容回避——如果木心的作品对现代汉语文学有开创性的意义的话,又怎么理解木心这样的现象?至此,两个现象合而为一了。※ 整体评价:木心作品的意义与问题(其实每一个读者在读了某位作家的作品之后,都会有一个整体评价。这样说来,但愿能使这个小标题不至于显得过于大言不惭。)木心的文字长在精确生动,简约洗练。文章中,意象的联想和铺陈,文字的节奏,句眼和标点,都运用得出神而不失自然。文体和主题不拘古今中外,对文学和艺术的关注着眼于世界性、现代性、“飞散”的普世特征。回首灾难,并不耿耿于特定的人事或政权,而是基于更长远的时空和世界的维度反思人性和文化。

木心在周氏兄弟之后再度表现了,现代汉语的优美需要古文功底和现代理念的结合。“古文今文焊接得好,那焊疤尤美”。

——这些或可作为对现代汉语文学和写作的启发。木心的文字包含了对文学对艺术的广博见识(知识不等于见识),可视为饱含洞见的一家之言。阅读木心的美妙之处,甚至不在他的书本身,而是当自己在阅读文学史、艺术史或欣赏文艺作品的过程中,常常会有“(叮~)啊!原来木心当时说的是这个意思。”的奇妙体验。

——这些或可作为对个人阅读和审美的启发。木心的经历和文字提供了一个有别于以往常见的“以死殉道”或“被迫同流”或“无辜反思”的“十年”幸存者,让人发现历史在人的层面上的一种新的可能。需要注意的是,关注木心,是因为木心的文字为人所知,并不表示这样的幸存是唯一的;这种新的可能恰恰是表明了历史并非表面看上去的那样刻板。

至于上面所总结的木心现象,想到张爱玲、周作人、胡兰成等同样在大陆以外“不明飞行”之后才被大陆所识,想到梵高在身故之后方才声名雀起……(但所识、雀起并不意味着所有人都应该喜欢)——木心现象此类的艺术现象,在历史上不计其数。所以不必在意一时的得失浮沉。对于艺术,自有时光来检验;对于个人,随缘就好。但是,木心的写作态度带有浓浓的“玩笑性”(我找不到合适的词来形容),比如他的小说观谈“袋子和袋子里的东西”(假作真时真亦假),动辄在随笔或访谈中运用反讽和嘲弄,对世界带着旁观式的冷眼,写作中常常是自娱的随性而为。所以他的文字,零散随意居多,少有“认真”的大部头作品。木心曾提到过构思长篇作品,目前还不见出版,不知实际如何。

木心自称对世界是“热过了的一点点情”,悲伤和关怀藏在冷漠旁观之后。可堪类比的是当下的说法:不爱便不会受伤、不抱希望便不会失望;真真假假、玩笑嘲讽,这样的姿态才好在无法回避的某种时代潮流(只是某种)之下立于不败。我相信这样的写作态度是一个人的经历和见闻的产物,或者说,一种局限?

略略辩解一下:一个人为什么写作,可能有很多种理由:因为约稿(各种例子),因为一种时代的使命(如鲁迅的小说),因为讲课的需要(如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因为自己的情感想要寄托(如《红楼梦》)……在这其中,写作以自娱,虔诚于自己所理解的文学,也是一种并不应该受到指责的写作理由。况且,把自己的风格做到极致,才有望于“完成”。综上,我的一点个人看法:

如果没有读过木心(别人怎样说终归是别人说),那值得尝试一二;

如果读过之后不喜欢,也很正常;

如果读了木心之后非常喜欢、惊为天人,请记得木心先生说过的话(关于“受一个人的影响”)。(完)分享到微信

标签: 木心

木心的诗(3)

木心

木心生平

木心,“木心”是他的笔名,本名孙璞,字仰中,号牧心,1927年2月14日生于浙江乌镇东栅。木心先生的大甥婿郑儒针是香港银行前行长——郑铁如先生的长子,民国著名社会活动家谢仁冰先生的外甥,与钱钟书先生交好,其母与鲁迅先生相识。[3] 

著名画家陈丹青解释木心的名字起源于“木铎之心”,是佛语说法;木心先生却自道“名字其实是累赘,起名木心,是取‘木’字笔画集,‘心’字笔画发散之意。”(据童明教授介绍,“木”字亦有“‘十’字架上的那个‘人’”之意)[3] 

1946年,进入由刘海粟创办的“上海美专”学习油画,但随后又转到与他的美术理念更为接近的林风眠门下,入“杭州国立艺专”继续探讨中西绘画。1940年代末任教于杭高,鼓励学生在音乐、美术上努力追求。(据《同情中断录》)1971年,木心先生在“**”期间被捕入狱,囚禁18个月,所有作品皆被烧毁,三根手指惨遭折断。狱中,木心先生用写“坦白书”的纸笔写出了洋洋65万言的《The Prison Notes》,手绘钢琴的黑白琴键无声地“弹奏”莫扎特与巴赫。

**结束后平反,曾任杭州绘画研究社社长,上海工艺美术家协会秘书长,上海市工艺美术中心总设计师,《美化生活》期刊主编,以及交通大学美学理论教授。木心先生也是曾参与主修北京人民大会堂的“十大设计师”之一。[4] 

在1977年——1979年间,遭遇软禁,这也是木心先生二十年间第三次被限制人身自由。自1982年起,木心先生即长居美国纽约,并盘桓南北欧,游历甚广,从事美术及文学创作。

*1983年,“林肯中心”举行木心水墨画展。

1984年,哈佛大学举行彩墨画展、收藏仪式。

2002年,举办“木心的艺术”大型博物馆级全美巡回展。[3] 

出版了16本小说、散文和诗集。散文集《琼美卡随想录》《散文一集》《即兴判断》《素履之往》《马拉格计画》《鱼丽之宴》《同情中断录》;诗集《西班牙三棵树》《巴珑》《我纷纷的情欲》《云雀叫了一整天》《会吾中》《伪所罗门书》等;小说集《温莎墓园日记》等。但仍有大量遗稿、片段和俳句未及出版。[3] 

木心先生的画作被大英博物馆收藏,是20世纪的中国画家中第一位有作品被该馆收藏的。木心先生的散文与福克纳、海明威的作品一道被收入《美国文学史教程》。

木心先生在台湾和纽约华人圈中被视为深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英人物和传奇式大师。[4] 

其学生陈丹青推崇:“木心先生自身的气质、禀赋,落在任何时代都会出类拔萃。”一批当代著名的画家、文学家深受其艺术影响。[4] 

2011年12月21日,凌晨3时,乌镇还未醒来。没有等到一天后的冬至,诗人、文学家、画家木心先生,因病在故乡与人间匆匆而别,享年84岁。

木心一生,堪称传奇——从乌镇到上海,从上海到纽约,再从纽约重回故乡。84年,始终孑然一身,惟有文学与艺术相伴。

名言警句

1、往过去看,一代比一代多情,往未来看,一代比一代无情。多情可以多到没际涯,无情则有限,无情而已。

2、因为喜欢朴素所以喜欢华丽。

3、伟大的艺术常是裸体的,雕塑如此,文学何尝不如此。
4、文学是什么,文学家是什么。文学是对文学家这个人的一番终身教育。
5、有人说:其他的我全懂,就只不懂幽默。我安慰道:不要紧,其他的全不懂也不要紧。

6、天性是惟一重要的——单凭天性是不行的。
7、才能,心肠,头脑,缺一不可,三者难平均;也好,也就此滋生风格。
8、迷路于大道上的人嗤笑迷路于小径上的人,后者可怜,前者可怜且可耻。9、那口唇美得已是一个吻。

10、汉家多礼,称愚人曰笨伯。
11、石洗蓝布多口袋的马甲,又入世,又出世。
12、要恭维残障人士的长寿真为难啊。
13、寂寞无过呆看凯撒大帝在儿童公园骑木马。
14、炎阳下的芭蕉的绿是故意绿的。
15、又来一个羞答答的厚颜无耻者。
16、那脸,淡漠如休假日的一角厂房。
17、修改文句的过程是个欲仙欲死的过程。
18、决战于帷幄之中运筹于千里之外的年轻人哪。
19、有知之为有知,在其知无知之所以无知。
20、当仁不让,就是当不仁不让,不让其不仁。
21、安徒生初到中国时,大家叫他英国安徒生。
22、寂寞,多半是假寂寞。
23、桃树不说我是创作桃子的,也没参加桃子协会
24、汤显祖的简札可读性颇高,你说呢?

25、看在莫扎特的面上,善待这个世界吧。
26、手忙脚乱地爱过一夜,从此没见面。
27、精神世界是不是也有统一场呢。
28、人自有了镜子才慢慢象样子起来。
29、全世界选定的健美先生,一枪立毙。
30、实在不惯于地上走,鹰说。
31、王实甫比关汉卿更懂事些。
32、女人最喜欢那种笑起来不知有多坏的笑。
33、好看的人,咬指甲时尤其好看。
34、穷得晚餐后饮苦艾酒吸摩洛城堡牌雪茄。
35、西方早已文明,尚留下舔食指姆指的小野蛮。
36、微雨夜,树丛间传来波兰的心悸。
37、公园石栏上伏着两个男人,毫无作为的容光焕发。
38、你煽情,我煽智。
39、昨夜有人送我归来,前面的持火把,后面的吹笛。
40、秋天的风都是从往年的秋天吹来的。
41、一个酒鬼哼着莫扎特踉跄而过,我觉得自己蠢极了。
42、红裤绿衫的非洲少年倚在黄墙前露者白齿向我笑。
43、木心说:智者无非是善于找借口使自身平安消失的那个顽童。
44、木心提出厚黑学新解一则:专制使人皮厚,开放使人心黑。
45、无为是一种为,不是一种无。
46、傲慢是天生的,谦虚只在人工。
47、人,徒劳于自己赌自己,自己狎弄自己。
48、不时瞥见中国的画家作家,提着大大小小的竹篮,到欧洲打水去了。
49、最佳景观:难得有一位渺小的伟人,在肮脏的世界上,干净的活了几十年。
50、每有俗子挟洁癖以凌人,外厉内脏也。

木心的诗(4)

生命是什么呢,生命是时时刻刻不知如何是好。

  ——木心《哥伦比亚的倒影》

  我明知生命是什么,是时时刻刻不知如何是好,所以听凭风里飘来花香泛滥的街,习惯于眺望命题模糊的塔,在一顶小伞下大声讽评雨中的战场——任何事物,当它是去第一重意义时,便有第二层意义显出来,时常觉得是第二重意义更容易由我靠近,与我适合,犹如墓碑上倚着一辆童车,热面包压着三页遗嘱,以致晴美的下午也就此散步在第二重意义中而俨然迷路了,我别无逸乐,每当稍有逸乐,哀愁争先而起,哀愁是什么呢,要知道哀愁是什么,就不哀愁了——生活是什么呢,生活是这样的,有些事情还没有做,一定要做的……另有些事做了,没有做好。明天不散步了。

  ——木心《哥伦比亚的倒影》

  是我的谬见,常以为人是一个容器,盛着快乐,盛着悲哀。但人不是容器,人是导管,快乐流过,悲哀流过,导管只是导管。各种快乐悲哀流过流过,一直到死了,导管才空了。疯子,就是导管的淤塞和破裂。 …… 容易悲哀的人容易快乐,也就容易存活。管壁增厚的人,快乐也慢,悲哀也慢。淤塞的导管会破裂。真正构成世界的是像蓝衣黑伞人那样的许许多多畅通无阻的导管。

  ——木心《哥伦比亚的倒影》

  美貌是一种表情。别的表情等待反应,唯美貌无为,无目的,使人没有特定的反应义务的挂念,就不由自主被吸引,其实是被感动…人老去,美貌衰败,就是这种表情终于疲惫了。老人化妆、整容,是“强迫”坚持不疲惫,有时反显得疲惫不堪…美貌的废墟不及石头的废墟,罗马夕照供人凭吊,美貌的残局不忍卒睹…唯有极度高超的智慧,才足以取代美貌。也因此报偿了年轻时期不怎么样的哲学家科学家艺术家,老了,像样起来了,风格起来了,可以说好看起来了--到底是一件痛苦的事。

  ——木心《哥伦比亚的倒影》

  从前一直有人认为痴心者见悦于痴心者,以后会有人认知痴心者见悦于明哲者,明哲,是痴心已去的意思,这种失却是被褫夺的被割绝的,痴心与生俱来,明哲当然是后天的事。明哲仅仅是亮度较高的忧郁。

  ——木心《哥伦比亚的倒影》

  野果成全了果园,大河肥沃了大地,牛羊入栏,五粮丰登,然后群莺乱飞,而且幽阶一夜苔生——历史短促的国族,即使是由衷的欢哀,总嫌浮佻庸肤,毕竟没有经识过多少盛世凶年,多少钧天齐乐的庆典、薄海同悲的殇礼,尤其不是朝朝暮暮在无数细节上甘苦与共休戚相关,即使那里天有时地有利人也和合,而山川草木总嫌寡情乏灵,那里的人是人,自然是自然,彼此尚未涵融尚未钟毓…… 海外有春风、芳草,深宵的犬吠,秋的丹枫,随之绵衍到煎鱼的油香,邻家婴儿的夜啼,广式苏式月饼。大家都自言自语:不是这样,不是这样的。心里的感喟:那些都是错了似的。因为不能说“错了的春风,错了的芳草”,所以只能说不尽然、不完全……

  ——木心《哥伦比亚的倒影》

  古老的国族,街头巷尾亭角桥堍,无不可见一闪一烁的人文剧情,名城宿迹,更是重重叠叠的往事尘梦,郁积得憋不过来了,幸亏总有春花秋月等闲度地在那里抚恤纾解,透一口气,透一口气,已是历史的喘息。

  ——木心《哥伦比亚的倒影》

  另外(难免有一些另外),中国人既温暾又酷烈,有不可思议的耐性,能与任何祸福作无尽之周旋。在心上,不在话下,十年如此,百年不过是十个十年,忽然已是千年了。

——木心《哥伦比亚的倒影》

很多人的失落,是违背了自己少年时的立志。自认为成熟、自认为练达、自认为精明,从前多幼稚,总算看透了、想穿了。于是,我们就此变成自己年少时最憎恶的那种人。

——木心《鱼丽之宴》

我曾见过的生命,都只是行过,无所谓完成。

——木心《鱼丽之宴》

年轻,真像是一个理由,一个实际上毫无用处的理由。

——木心《鱼丽之宴》

浅浅的知识比无知更使人栗六不安,深深的知识使人安定,我们无非是落在这样的一片浅浅深深之中。

——木心《鱼丽之宴》

中国的历史是和人文交织浸润的长卷大幅,西方的智者乘船过长江三峡,为那里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饱涵人文精神而惊叹不止。中国文化发源于西北,物换星移地往东南流,流到江浙就停滞了,我的童年少年是在中国的沉淀物中苦苦折腾过来的,而能够用中国古文化给予我的双眼去看世界是快乐的,因为一只是辩士的眼,另一只是情郎的眼——艺术到底是什么呢,艺术是光明磊落的隐私。

——木心《鱼丽之宴》

西方人善舞蹈,中国人精书法,中国的「书法」之道,是所有的艺术表现手段中,最彰显天才和功力的一种灵智行为。

——木心《鱼丽之宴》

当听到纪德说“爱爱,不爱单个的人“——我已吃了一惊。以为他窃听了我内心的自白。当歌德说”假如我爱你,与你何涉。”——我太息,以为能做到的只有这一步,而这一步又是极难做到的......

——木心《鱼丽之宴》

我走过的路,不是信仰的路程,沿途所见的是一代代宗教家都背离起始祖意旨,虚伪敷衍,曲解夸大,甚而作恶多端。

——木心《鱼丽之宴》

海峡一岸是自绝于传统文化,曲解了世界文化,海峡另一岸是曲解了传统文化,自绝于世界文化——文化断层必然是连带风俗习惯人情世故一起断掉的,所以万劫不复。这一征象倒真是中国特色,别的文化古国不致断得如此厉毒酷烈,肇因是海峡两岸各有其意识形态,而相同的一点是价值判断的混乱,混乱的结果是价值判断之死亡,无所谓价值,不需要判断,浑浑噩噩的咬牙切齿,捕风捉影的顺我者昌逆我者亡。

——木心《鱼丽之宴》

“在绝望中求永生。”常见人驱使自己的“少年”“青年”归化于自己的“老年”。我的“老年”“青年”却听命于我的“少年”。顺理可以成章,那么逆理更可以成章——少年时自己说过的一句话,足够我受用终生。

——木心《鱼丽之宴》

这是一种舛戾的风气,怎么都顺手牵羊般地借一句唐诗来作文章文集的题名,古人是绝不会这样没自尊的,"五四"时期未见有无聊如此者,弄雅成俗何其酸腐惫赖,诚不知谁是始作俑者。

——木心《鱼丽之宴》

以前的中国也是如此,少小的我已感知传统的文化,在都市在乡村在我家男仆的白壁题诗中缓缓地流,外婆精通《周易》,祖母为我讲《大乘五蕴论》,这里,那里,总会遇到真心爱读书的人,谈起来,卓有见地,品味纯贞,但不烦写作,了无理想,何必计划,一味清雄雅健,顾盼晔然,晏如也。你若约他一同去买书,步行二十里不出怨言。读到了杰作,谈一个通宵略无倦容--这类文学的信徒、文学的知音,代代辈出,到处都有,所以爱默生也会觉察到这个伟大的"潜流"之存在,他说说又没说下去,爱默生总是这样,其实还可以说下去:如果有一时期,降生了几个文学天才,很大很大的,"潜流"冒上来扈拥着"天才",那成了什么呢,那便是"文艺复兴",或称文学的"盛世","黄金时代"。

——木心《鱼丽之宴》

史学使人清醒。哲学使人坚定。

——木心《鱼丽之宴》

我的画已经全部毁灭,也预知今后画出来的东西很难幸存。画之前、画之中、画之后,三重快乐是分内的。塞尚他们所烦恼的是要取得第四重母爱的快乐。延种本能在精神上竟也这样亢强,以致使那些才智过人的艺术家偏执到如此焦躁的地步。为了免于这第四重快乐,我曾一度成为文化形态学的赞赏者。

——木心《鱼丽之宴》

失落,是忘却了,违背了自己年少时的立志,自以为练达,自以为精明,从前多幼稚,总算看透了,想穿了——就此变成自己少年时最憎恶的那种人。

——木心《鱼丽之宴》

悲伤有很多种,能加以抑制的悲伤,未必称得上悲伤。

——木心《即兴判断》

中国文化精神的最高境界是欲辩已忘言。

欧陆文化精神的整体表现是忘言犹欲辩。

——木心《即兴判断》

爱情,亦三种境界耳。少年出乎好奇,青年在与审美,中年归向求知。老之将至,义无反顾。

——木心《即兴判断》

倔强是最难改的脾气。

假如要改,也要倔强地去改。

不用改,只有倔强的人才温柔。

怎见得呢?

譬如说,穿着讲究,就是对自己的温柔。

——木心《即兴判断》

你的美意是多重的,我的信念只一重,邮程再长,也会到达。

——木心《即兴判断》

懦弱会变成卑劣。懦弱,如果独处,就没有什么。如果与外界接触,乃至剧烈周旋,就卑劣起来,因为懦弱多半是无能,懦弱使不出别的手段,就只有一种:卑劣。而,妙了,懦弱自称温柔敦厚,懦弱者彼此以温柔敦厚相许相推举,结果,又归于那个性质,卑劣。

——木心《即兴判断》

从未见有一只鹰飞下来蹲在地上看蚂蚁搬家。

——木心《即兴判断》

为什么我们遇见一个畸形怪状的身体是不激动的,而遇见一个思路不清的头脑就难以忍受,不能不愤慨起来了呢?----因为,一个跛脚的人,承认我们走得正常,而一个跛脚的精神,却说我们是跛脚的。

——木心《即兴判断》

我的悲伤往往是由于那些与我无关的事件迫使我思考。思考的结果,我与那些时间仍然无关。唯此悲伤,算是和那些时间有过接触了。

——木心《即兴判断》

有教养的上流人士,对车夫、浴室侍应生、任何传递物品的人,从来不会敷衍搪塞。

——木心《即兴判断》

轻轻判断是一种快乐,隐隐预见是一种快乐。如果不能歆享这两种快乐,只是便是愁苦。然而只宜轻轻,隐隐,逾度就滑于武断流于偏见。

——木心《即兴判断》

用音乐来发脾气当然最惬意。

——木心《即兴判断》

轻轻判断是一种快乐,隐隐预见是一种快乐,如果不能歆享这两种快乐,知识便是愁苦。

——木心《即兴判断》

倔强是最难改的脾气。假如要改,也会倔强地去改。不用改,只有倔强的人才温柔。

——木心《即兴判断》

只有机智透顶的人才可望重显憨厚。

——木心《即兴判断》

当或人说:“这太高深,我看不懂!”

别以为彼有所逊,或有所憾。彼说这句话时,是居高临下的。

——木心《即兴判断》

到了壮年中年,想一想,少年青年时期非常羡慕的那个壮年中年人,是否就是目前的自己——是,那很好。否,那恐怕是来不及了。

到了老年残年,“否”了者不必想,“是”的者再想一想,壮年中年时期非常羡慕的那个老年人残年人,是否就是目前的自己——是,那很好。否,那就怎么也来不及了。

而对于两度“是”者,还得谨防死前的一刻丧失节操。

——木心《即兴判断》

持平常心,不做平常语。

——木心《即兴判断》

这样一种人,很不容易道破。试道而破之——只有正义感,没有正义。

——木心《即兴判断》

凡是认定一物,赋之、咏之、铭之、讽之、颂之,便逐渐自愚,卒致愚不可及 。

——木心《即兴判断》

真理,是人人都同意的寓言。

——木心《即兴判断》

写不出情诗是日日相伴夜夜共眠的缘故——文学家与世界切忌如此而每每如此。

——木心《即兴判断》

政治路、宗教路、哲学路、艺术路……我目睹不断有人出于强烈的上进心而笔直地向下坡走去……

——木心《即兴判断》

昨夜睡不着,与李通电话:就问这个,他答:“因为女人的头发里面是头发。”我追问:“再里面呢?”答:“还是头发。”

李真狡黠,看来史前史外史后的事,他并非全盘无知。

——木心《即兴判断》

他不属于家,不属于法国,不属于世界,这都不悲哀,悲哀的有:他不属于自己。

——木心《即兴判断》

许多事,如果是杜撰的,就立刻索然无味。

——木心《即兴判断》

在致别人的信上想念你,是不够的。

——木心《即兴判断》

亟欲达到精致而弄成了粗陋的东西最难看。

——木心《即兴判断》

真诚无所谓多无所谓少,无所谓足无所谓乏。除非没有真诚,才会茫然于真诚。

——木心《即兴判断》

生活是琐碎的,是琐碎方显得是生、是活——小慷慨、小吝啬、小小盟誓,小小负约,太大了非人性所能挡得起,小街两旁的屋里偶有悬梁或吞金服毒者,但小街上没有悲观主义,人们兴奋忙碌营利繁殖,小街才是上帝心目中的人间。

——木心《即兴判断》

无知的人总是薄情的。无知的本质,就是薄情。

——木心《文学回忆录》

一个爱我的人,如果爱得讲话结结巴巴,语无伦次,我就知道他爱我。

——木心《文学回忆录》

爱,原来是一场自我教育。

——木心《文学回忆录》

做生活的导演,不成。次之,做演员。再次之,做观众。

——木心《文学回忆录》

我自得恶果,所以不必悲伤;我不抱希望,所以不绝望,我自寻路,一个人走,所以不反激。我也有脾气要发,但说说俏皮话。

——木心《文学回忆录》

凡永恒伟大的爱,都要绝望一次,消失一次,一度死,才会重获爱,重新知道生命的价值。

——木心《文学回忆录》

对生命,对人类,过分的悲观,过分的乐观,都是不诚实的。看轻世界荒谬,是一个智者的基本水准。看清了,不是感到恶心,而是会心一笑。

——木心《文学回忆录》

托尔斯泰说:“忧来无方,窗外下雨,坐沙发,吃巧克力,读狄更斯,心情又会好起来,和世界妥协。”

——托尔斯泰《文学回忆录》

善,因是无报偿的,才可爱;恶,因是无恶报的,才可恶。

——木心《文学回忆录》

一个人要从远处回,从高处下,从深处出。

——木心《文学回忆录》

中国古代的智者是悲观而快乐的。

——木心《文学回忆录》

奉劝各位:除了灾难、病痛,时时刻刻要快乐。

——木心《文学回忆录》

天才有两条规律:一是把事情弄大。一是把悲哀弄永恒。

——木心《文学回忆录》

宇宙观决定世界观,世界观决定人生观。——不从宇宙观而来的世界观,你的世界在哪里?不从世界观而来的人生观,你不活在世界上吗?所以,你认为你有人生观,没有、也不需要世界观,更没有、也更不需要宇宙观——你就什么也没有。

——木心《文学回忆录》

为人之道,第一念,就是明白:人是要死的。生活是什么?生活是死前的一段过程。凭这个,凭这样一念,就产生了宗教、哲学、文化、艺术。可是宗教、哲学、文化、艺术,又是要死的……教堂、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煞有介事,庄严肃穆,昔在今在永在的样子,其实都是毁灭前的景观。我是怀着悲伤的眼光,看着不知悲伤的事物。

——木心《文学回忆录》

所有伟大的文艺,记录的都不是幸福,而是不安与骚乱。

——木心《文学回忆录》

西谚曰:人人知道荷马,谁读过荷马?这层象征很有意义:人所崇拜的东西,常是他们不知道的东西。

——木心《文学回忆录》

有起誓,就有背誓。

——木心《文学回忆录》

讲开去:一个人到世上来,来做什么?爱最可爱的、最好听的、最好看的、最好吃的。无奈找不到那么多可爱、好听、好看的,那么,我知道什么是好的。我在“**”中不死,活下来,就靠这最后一念——我看过、听过、吃过、爱过了。

”**“中他们要枪毙我,我不怕,我没有遗憾,都爱过了。但还要做点事。我深受艺术的教养,我无以报答艺术。

连情感、爱,也不在乎了。爱也好,不爱也好,对我好也好,不好也好,这一点,代价付过了。唯有这样,才能快乐起来,把世界当一个球,可以玩。

如果你以艺术决定一生,你就不能像普通人那样生活。

——木心《文学回忆录》

上帝的作品:将最伟大的诗人弄瞎,使最伟大的音乐家耳聋。

——木心《文学回忆录》

读天才的作品,自己也好像是天才一样。

——木心《文学回忆录》

荒诞派这些作家,矫揉造作。自己要假装自杀,要世界作陪葬。这些批评家,观者都是假装要殉葬。他们在舞台上把世界写得一片黑暗,他们自己生活的很好。

——木心《文学回忆录》

我是日本文艺的知音,知音,但不知心----他们没有多大的心。日本对中国文化是一种误解。但这一误解,误解得好。

——木心《文学回忆录》

勉强地吃饭,散步,勉强地有个月亮照着。

——木心《文学回忆录》

文学的最高意义和最低意义,都是人想了解自己。这仅仅是人的癖好,不是什么崇高的事,是人的自觉、自识、自评。

——木心《文学回忆录》

神话,是大人说小孩的话,说给大人听的。

——木心《文学回忆录》

我为古人难受,他们遍体鳞伤,然后微笑着劝道:“可要小心,不要再吃亏。”

——木心《文学回忆录》

少年人一定要好的长辈指导。光是游历,没有用的。少年人大多心猿意马,华而不实,忽而兴奋,忽而消沉。我从十四岁到廿岁出头,稀里糊涂,干的件件都是傻事。现在回忆,好机会错过了,没错过的也被自己浪费了。

——木心《文学回忆录》

自然是徒劳的,生命是虚空的,物质存在是骗局——凡政治、文化都是骗局,因为都是人的意志制造的。都不要入这种骗局。

——木心《文学回忆录》

人没有长牙利爪,没有翅膀,入水会淹死。奥运会要是给动物看,动物哈哈大笑。奔走不如动物,游弋不如鱼,但人主宰世界,把动物关起来欣赏。

——木心《文学回忆录》

美学是我的流亡

——木心《文学回忆录》

见名人,要见其人,不见其名……大多数人是只见其名,不见其人。

——木心《文学回忆录》

像样一点的思想,是有毒的。

——木心《文学回忆录》

有人一看书就卖弄。

多看几遍再卖弄吧——多看几遍就不卖弄了。

——木心《文学回忆录》

《红楼梦》中的诗,如水草。取出水,即不好。放在水中,好看。

——木心《文学回忆录》

诗意上来时,文字不要破坏它。

——木心《文学回忆录》

人类的快乐,不靠理性、电脑、物质,而来自感情、直觉、本能、快乐行动。

——木心《文学回忆录》

日本旗很有象征性,很倔强。有魔性,有恶意。很刻苦,也很享乐。日本人很会做自己的奴隶。

——木心《文学回忆录》

鉴于大家都忙,且要忙到老。

——木心《文学回忆录》

爱情上,柳暗花明,却无一村。

——木心《文学回忆录》

不死而殉道,比死而殉道,难得多。

——木心《文学回忆录》

现代人类文化的悲哀,是流俗的易传,高雅的失传。

——木心《文学回忆录》

英雄和伟人是不同的。

用在历史人物上试试看,很灵的。

嵇康是英雄,孔子是伟人。

——木心《文学回忆录》

天才必经修炼、涵养,才有味。

——木心《文学回忆录》

方法论,只是手段,不是目的。

——木心《文学回忆录》

分享到微信

人类爱自己,想要了解自己。

动物对镜子不感兴趣,只有人感兴趣。

——木心《文学回忆录》

人类的悲剧,是对自身的误解。

——木心《文学回忆录》

无知的爱,不是爱。

——木心《文学回忆录》

群众是没有眼睛的,群众还是没有记忆的。

——木心《文学回忆录》

世界乱,书桌不乱。

——木心《文学回忆录》

一种主义和一个人一样,靠排他,总是寿命不长。所谓创作,是自我的完美、升华,要完美、升华,总要汲收,哪里能靠排斥别人。

——木心《文学回忆录》

真正的***只有一个,即耶稣。

天才的命运都是被利用的,被各人各取所需。

——木心《文学回忆录》

一个人衷心赞美别人、欣赏别人,幸福最多———他是在调整自己,发现自己。

——木心《文学回忆录》

可惜他刚刚开始怀疑,就找到了信仰。

——木心《文学回忆录》

先知,到头来都是狼狈不堪。

——木心《文学回忆录

我是个拙劣的、于心不忍的无神论者。

——木心《文学回忆录》

读书,要读进去,还要读出来。

——木心《文学回忆录》

艺术不是情绪的活动,而是认知的活动。

——木心《文学回忆录》

人总是要爱人的,否则是没有希望可言的。

——木心《文学回忆录》

天堂人间不能共存,世俗和理想难以沟通。

——木心《文学回忆录》

要不求甚解地去解,不求甚解就是一种解。

——木心《文学回忆录》

宗教总是从情理开始,弄到不合情理。

——木心《文学回忆录》

如果甘于二流三流,就已经居于下流。

——木心《文学回忆录》

历史学家要的是“当然”,艺术家要的是“想当然”。

美术史,是几个艺术家的传记;文学史,是几个文学家的作品。

——木心《文学回忆录》

春去夏来,一学期过完,我也本能地「觉醒」:必须离开杭州。

西湖风光好,浙江食品合口味,但我会沉沦在平和的朝朝暮暮中,没有人会认为平和就是沉沦,所以更可怕。

——木心《同情中断录》

人情之凉薄往往缘于世俗生活的浑噩,「生活」就是这样地无远见、无预谋,「生活」是不知伏笔的,是宿命的随波逐流,前之因不知有后果,后之果早忘了前因。

——木心《同情中断录》

人的青春期,与其说是容易感受美术,不如说是容易感受音乐,或者索性说,「青春是音乐性的」。

——木心《同情中断录》

莫干山离杭州也有两小时车程,传说干将莫邪在此炼剑,有「剑池」遗迹。夏季清凉,成了避暑胜地,西式别墅红红白白,坐落在茂林秀竹之间,而老旧的石级岪道犹可供上下,那又是松涛浩浩巉岩森森,别有亘古如斯的逸趣幽色。

峰峦是前后相距的,刚才我在等候时,望见他们出现了,人影小小,远著哩,我爬上大石之顶,挥臂呼叫,那边的小影子也都挥臂了,山气日夕佳,轻云飘迻,鸟雀啁啾,望著那串小影子时隐时现地绕道而来,心中一片欣欣然的空白。

——木心《同情中断录》

我们在山路边斫了一枝硕大的剑蔴,置于客厅中央,每片浓绿的阔叶上,各竖一枝蜡烛,花柱上耸,开满白朵朵,烛光围照著,纯洁温雅清香不绝。

他们走后,我整理房间,觉察卧房墙上的纸条有异:

「艺术广大已极,足可占有一个人又一个人。」

添了四个字,揣摩笔迹,是齐弘。

是齐弘,我不以为忤,憨娈可人,而且这是何等大事呵。

——木心《同情中断录》

河海小楼,窗下芦苇萧萧,友谊的长谭,艺术的小弥撒,几年后就被座中一人检举——「反动小集团」,为首者当然是我,抄家,拘留审查,说来说去不过是托尔斯泰、莎士比亚……爱艺术是要代价的,第一次我是这样付了。

——木心《同情中断录》

浙江省立杭州高级中学,当地简称「杭高」,校风严正克实,师资都是大学教授水准,校舍是科举时代的「贡院」,昔者试士之所以曰贡院,府州县学生员之学行俱优者,有副贡拔贡优贡岁贡等名,经贡院试乃升入太学。而我在这里任教,纯为生计所迫,不意莘莘学子间,颇有矢志追随者,我想,艺术的道路需要有同行的伙伴,与其敳等「朋友」的出现,不如亲手来制造「朋友」。

——木心《同情中断录》

我们年轻时所遇上的朝代是平凡而诡谲的,成名成家理应是高尚志向,却被指斥为「往上爬」思想,是错误的、反动的,好像是犯法的,但天天有人成名天天有人成家,又不知是怎么个爬的。

——木心《同情中断录》

不以成败论英雄,必以艺术品论艺术家,但成不了艺术家还可以是可亲可爱的朋友,一定要住五星级旅馆才算够格,那我宁愿独守老公寓写我的怀旧十四行。

——木心《同情中断录》

五十年后自己回顾前尘,也代人回顾,清楚看到,人生事业的成败,第一因就在于「择场」,选择适合你发展的场地,但当时年纪轻轻,何能远瞩高瞻,那得靠与生俱来的本能,小海龟脱出蛋壳即往海水爬去。

法国则巴黎,英国则伦敦,中国,我唯一的去处是上海。

——木心《同情中断录》

从前的日色变得慢

  车,马,邮件都慢

  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从前的锁也好看

  钥匙精美有样子

木心的诗(5)

授课题目

木心的诗

教材选用

教学对象

四、五年级学生

教学时间

第三课时(40分钟)

任课教师

郭玉蓉

教学日期

教授内容

教授新知识:《从前慢》《借我》两首诗

学情分析

1.拥有基本的阅读理解能力。

2.字词量达一定程度,阅读能力较差

3.拥有基本的现代诗理解能力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现代诗赏析能力

2.对于讲解的现代诗有基本的认知

3.锻炼学生的诗歌朗诵能力

教学难点

1.对于诗歌的理解能力不足

2.可能存在一些生词

教学重点

诗歌以及所表达的思想

教学环境说明

教学场景:教室

教学工具:提前准备的资料

一、课前准备阶段

二、课堂教学阶段

教学阶段

(时间分配)

教学活动设计(师生活动详细步骤)

教学方法、

教学意图

热身游戏(5min)

1.黑板上写出几个木心和陈丹青的个人简介填空题,让学生回答。(4个问题)

问题:木心和陈丹青是什么关系?(师徒)

木心本名:孙璞

木心字:仰中,号牧心

木心身份:中国当代文学大师,画家。

2.讲讲你眼中的木心(三到四个学生回答)

教学方法:游戏回答问题的方法

教学意图:1.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回顾上节课的内容。

2.吸引学生注意力,从而引出接下来的课程。

从前慢(15min)

从前慢

记得早先少年时

大家诚诚恳恳
  说一句 是一句
  
  清早上火车站
  长街黑暗无行人
  卖豆浆的小店冒着热气
  
  从前的日色变得慢
  车,马,邮件都慢
  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从前的锁也好看
  钥匙精美有样子
  你锁了 人家就懂了

1.文学评论家、杭州师范大学教授夏烈说,木心先生最擅小诗或汉俳类诗体,语言浸着“五四”新文学的滋味,意象透着“从前”词与物的美,以及奇妙的隐喻。这首《从前慢》,便是他小诗中的精彩之作。
“这首第一好在意象,比如钥匙和锁、日色和车马邮件;第二好在意思,与一个愈来愈快的对世界的感受相比,从前的慢直接转化成一种美、一种好、一种朴素的精致、一种生命的哲学。”夏烈说。
至于为什么这首小诗特别能吸引当代人,夏烈认为,是木心概括了我们普遍的感受,即对于快节奏下慢生活的向往,尤其是这慢里透着的人性朴素、浪漫、耐性、果决,而且是让人看得懂却深觉文学的魅力。
“他的诗能改编成歌曲,是一种很好的创意和传播方法,也为我们认识木心开辟了新渠道,一定会让文艺男女心生欢喜。”夏烈期待,让文学可以随“唱”而“读”,成为一种“读的歌曲”[1]。

2.听《从前慢》翻唱成音乐版本(4min)

3.邀请学生朗诵(2~3位学生)

4.解读这首诗的意思和所传达的思想。

教学方法:根据材料讲解。

教学意图:

1.通过学生朗读锻炼学生的朗诵能力和表达能力。

2.用材料来讲解木心,有具体的事例,更有趣更生动。

3.通过每个事例讲解锻炼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借我

(15min)

借我一个暮年,

  借我碎片,

  借我瞻前与顾后,

  借我执拗如少年。

  借我后天长成的先天,

  借我变如不曾改变。

  借我素淡的世故和明白的愚,

  借我可预知的脸。

  借我悲怆的磊落,

  借我温软的鲁莽和玩笑的庄严。

  借我最初与最终的不敢,借我不言而喻的不见。

借我一场秋啊,可你说这已是冬天。

解析:这是樊小纯写给木心的一首诗、我写一下评价、

借我、是指自己还做不到、或者做的到却没有勇气去做的事情、

借我一个暮年————我想暮年可以看透生命所有的风景、而且、到了暮年可以更好的省视自己、

借我碎片————这里的碎片指的是回忆里面美好的东西、或者是不美好的东西、都希望经历一遍、再去感受一下年少的不懂的感觉

借我瞻前顾后———现在的自己对生活有了经验、再也不会对未知的事情横冲直撞、或者是犹豫不决、因为实在看了太多的风景、对很多现象都已经烂熟于心、却喑哑无言

借我执拗如少年———就以我自己来说、还是少年吗?很喜欢这句话、我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如我少年时一样执拗、但是我想年老之人都无法再为一些无意义的事坚持到底、因为那时候经历了太多生活的苦楚、放弃了太多东西、少年的相信是最坚定的相信、甚至去相信和一个不可能的人一起、甚至相信一生一世一双人的甜美实验、不过人活着、总要有点相信吧.

借我后天长成的先天———这句话我个人的理解是、后天培养下的气质、后天读的书、后天走的路、能不能、直接在我出生的时候就给我、就让我不用去体验人生的悲苦、

借我变如不曾改变————我变了、我变得不再去相信、成长就是改变、甚至我变得世故、变得不再去执拗、去相信、去倔、希望我变了的所有美好品质、美好故事、都好像没有改变一样、我改变的是外在、不变的是本心

借我素淡的世故和明白的愚————年少时的世故很明显、掩藏不下来、谁美就去接近谁、年老了世故也明显、去接近有利于己的人、多希望去淡化世故、去谈真正的感情.明白的愚是年老时看透了所有、却甘心被骗、骗感情什么都好、那时的愚是明白的、是甘心的、是看透的

借我可预知的脸————我想这张脸、是魂牵梦萦的、是一世追求的、是诗人最想和她在一起的人的脸、诗人希望这张脸是定的、是从前慢里面一生只爱一个人的那张脸、多希望我的未来也是可预知的脸、从春风里走到夏景、让秋风为我写信、白雪为我纪念

借我悲悯的磊落————磊落是悲悯的、这是环境下的产物、我不懂、为什么磊落是悲悯的、作者希望或是想得到的磊落是悲悯的

借我温软的鲁莽和玩笑的庄严———生硬的莽撞变成了温软的了、少年变成了会在意他人情绪的人、虽然也会莽撞、但是那莽撞与鲁莽变成了温软的、玩笑的庄严、让我想到了、《请回答1998》里面狗焕的表白一样、玩笑的庄严、只是为换来还能做朋友的余地、有太多的真话、十分庄严的事情需要用玩笑的方式说出来、

借我最初和最终的不敢————最初的不敢、是对未来迷茫、对未来无法把握的无奈、所以不敢许下誓言、不敢说出喜欢、不敢靠近、最终的不敢就是经历世事变迁、我不敢确定我能不能成为能够陪伴你的、能够给你幸福的人、我考虑的是现实、我变得世故、我不敢为你去扛下未来

借我不言而喻的不见————这句话我很喜欢、借我、不言而喻、不见、!作者不希望见到那张脸、只需要将那张脸留在岁月里面、一切都会美丽、如果再见到那张脸、什么已经改变了!那些年坚信的美瞬间崩塌、又有什么意义、在重要的人、无处不在、却不要见到、

借我一场秋啊、可你说这已是冬天了————这句话、很感动、作者借的是秋、不是春夏、是秋、已经走了下坡路了、可是却还是耐不住岁月、已经是冬了!无限的悲楚

纵观全文没一处悲伤的地方、却总笼上了无奈的氛围!

1.两位学生朗诵,然后全班朗诵。

2.解析,使学生理解诗歌的感情。

总结

(5min)

(包括课程总结、对学生的评价方式)

课程总结:

1.分别总结概括两首诗的思想感情。

2.全班再次分别朗诵这两首诗。

三、课后学习阶段

作业布置:1.背会《从前慢》

教学效果

教学反思

(包括课程改进)

木心的诗(6)

木心的诗

导读:     木心的诗
    1、《我纷纷的情欲》
    尤其静夜
  我的情欲大
  纷纷飘下
  缀满树枝窗棂
  唇涡,胸埠,股壑
  平原远山,路和路
  都覆盖着我的情欲
  因为第二天
  又纷纷飘下
  更静,更大
  我的情欲
    2、《大卫》
    莫倚偎我
  我习于冷
  志于成冰
  莫倚偎我
  别走近我
  我正升焰
  万木俱焚
  别走近我
  来拥抱我
  我自温馨
  自全清凉
  来拥抱我
  请扶持我
  我已衰老
  已如病兽
  请扶持我
  你等待我
  我逝彼临
  彼一如我
  彼一如我
    3、《恋史》
    木屋
  夜而爱
  而狂
  风
  涛声
  酣眠
  早茶
  午餐
  晚酒
  鸥鸣不已
  云飘移
  呵欠
  某翌晨
  悄悄
  一个走了
  傍晚
  另一个
  随浪而去
  几年后
  背包
  沙滩徘徊
  没木屋
  这里
  是的
  海风冷
  无益
  回
  纤月
  夜复夜
  圆月
    4、《肉体是一部圣经》
    你是,啊,一架
  稀世珍贵的金琴
  无数美妙的乐曲
  弹奏过,我曾
  你如花的青春
  我似水的柔情
  我俩合而为神
  生活是一种飞行
  四季是爱的衬景
  肉体是一部圣经
  二十年后我回来了
  仍然是一见倾心
  往昔的乐曲又起清音
  曲罢你踏上归家的路程
  你又成了饭桌
  成了床铺,成了矮凳
  谁也不知那倚着的
  躺着的,坐着的
  是一架稀世珍贵的金琴
  全家时时抱怨还不如四邻
  久等你再度光临
  这是你从前爱喝的酒
  爱吃的鱼,爱对的灯
  这是波斯的鞋,希腊的枕
  这是你贪得无厌的姿式
  灵魂的雪崩,乐极的吞声
  圣经虽已蔫黄
  随处有我的钤印
  切齿痛恨而
  切肤痛惜的才是情人
    5、《论物》
    迟暮襟怀
  亦唯将对人的爱
  转移为接物待物
  日久愈明物之怡情
  尤胜于人之恣欲
  噫,诸物诚悫
  除非它遭劫毁灭
  毁灭的前一瞬间
  它犹不动声色地扈从我
  给它一个适当的位置
  它便神采焕发
  把它换到更恰如其分处
  它越显得雍雍穆穆
  仿佛要顿首再拜了
  拂拭护恤我周围之诸物
  是我迟暮的情爱生涯
  园中树木扶疏花卉烂漫
  乃区区之婚外艳史耳
  谥曰:“婚外多情人”
  须知室内的家具、饰物
  皆若有缔约盟誓然
  举家皆恪守清贞烈操
  但凡伧俗狼抗的阿物儿
  驱之务尽而后快
  嗟夫,盗有道兮物有心
  秉盗道以入物心,已矣
  物寿恒长乎人寿
  予遗慈悲于物而不复及于人
    6、《金色仳离》
    我喜欢
  没有意义的事物
  我的情人
  就这样
  不许有什么名称
  来妨碍我俩的爱
  明净仳离
  就这样
  记忆中的情人
  仍然没有意义
  和那些不具意义的
  骄艳的事物在一起
    7、《爱情是棵树》
    我是
  锯子
  上行
  你是
  锯子
  下行
  合把那树锯断
  两边都可
  见年轮
  一堆清香的屑
  锯断了才知
  爱情是棵树
  树已很大了
    8、《金色仳离》
    我喜欢
  没有意义的事物
  我的情人
  就这样
  不许有什么名称
  来妨碍我俩的爱
  明净仳离
  就这样
  记忆中的情人
  仍然没有意义
  和那些不具意义的
  娇艳的事物在一起
    9、《旷野一棵树》
    渐老
  渐如枯枝
  晴空下
  杈桠纤繁成晕
  后面蓝天
  其实就是死
  晴着
  蓝着
  枯枝才清晰
  远望迷迷蒙蒙
  灰而起紫晕
  一棵
  冬之树
  别的树上有鸟巢
  黄丝带,断线风筝
  我
  没有
    10、《佐治亚州小镇之秋》
    那年秋天
  一段欢乐时光
  周围农村收成好
  烟草价格
  市场上坚挺不坠
  炎炎长夏过后
  最初的凉爽
  使人松快得
  直想去做件大事
  路面尘土飞扬
  路边菊花金黄
  甘蔗熟了
  透出尊严紫红
  每天清早客车来
  带小孩去学校
  假日在松林里
  他们合伙猎狐狸
  家院的绳索上
  晾满被褥冬衣
  白薯摊了一地
  干草堆得高又高
  暮色苍茫
  屋舍间炊烟袅袅
  橘色的月亮扁而大
  头几个寒意夜
  静得不能更静
  以前的秋天
  好像没有这样静的
  春寒
  商略频频
  昨我
  已共今我商略
  一下午一黄昏
  且休憩
  且饮恒同室温的红葡萄酒
  独自并坐在壁炉前
  凝眸火的歌剧
  明日之我
  将不速而至共参商略
  那件事
  那个人
  那是前天定夺了的
  爱或不爱
    11、《上帝》
    从早晨到此刻我吃过一只蛋一杯奶
  你的鸡的蛋
  你的牛的奶
  多么快乐呀
  就要下午七点钟了
  上帝之德无处不是历历可指
  从银行里取出一些钱
  够买香肠和威士忌
  下午八点钟了
  我在路上走
  狼狗到哪里去了呢
  松鼠到哪里去了呢
  鸽子到哪里去了呢
  凡·高在博物馆里
  我在路上走
    12、《十八夜晴》
    十二月
  十八夜晴
  归途步行
  望及整片天空
  无数脉脉的星恍若
  迢遥童年所识乃一度
  今夕始见二度
  想起爱情
  亦岁阑灯影并步
  于明衢于暗巷于市河长桥
  相偎仰对繁星
  惊悦嗫
  唯赤诚之恋
  燃烧而飞行
  能与杳无神灵的宇宙作睥睨的是
  吻
  而消殒
  而凡消殒
  皆独自隳灭
    13、《从前慢》
    记得早先少年时
  大家诚诚恳恳
  说一句是一句
  清早上火车站
  长街黑暗无行人
  卖豆浆的小店冒着热气
  从前的日色变得慢
  车,马,邮件都慢
  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从前的锁也好看
  钥匙精美有样子

本文来源:https://www.czhuihao.cn/gaokao/157349/

《木心的诗6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推荐阅读

父亲在新人婚宴的发言致辞范文三篇

父亲在新人婚宴的发言致辞范文三篇

发言(fā yán),动词,释义:评论,讲话。一般表示会议、晚会上领导或特殊人物的讲话。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父亲在新人婚宴的发言致辞范文三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2024-04-24
故乡读后感【汇编十篇】

故乡读后感【汇编十篇】

读后感是指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话,几句名言,一段音乐,然后将得到的感受和启示写成的文章叫做读后感。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故乡读后感【汇编十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2024-04-24
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总结报告(合集四篇)

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总结报告(合集四篇)

就其内容而言,工作总结就是把一个时间段的工作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总检查、总评价、总分析、总研究,并分析成绩的不足,从而得出引以为戒的经验。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总结报告(合集四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2024-04-24
年度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工作总结报告五篇

年度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工作总结报告五篇

安全生产是指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为了避免造成人员伤害和财产损失的事故而采取相应的事故预防和控制措施,保证生产经营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相关活动。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年度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工作总结报告五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2024-04-24
党员信教排查工作总结报告三篇

党员信教排查工作总结报告三篇

报告是一种公文格式,专指陈述调查本身或由调查得出的结论,反映工作中的基本情况、取得的经验教训、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工作设想等。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党员信教排查工作总结报告三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2024-04-24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惠好考试网 京ICP备166058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