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高考 试卷 中考

小猴子下山

发布时间:2021-06-17   来源:热点资讯    点击:   
字号:

小猴子下山15篇

小猴子下山15篇

小猴子下山(1)

18 小猴子下山

【教学目标】

1.认识“猴、结”等12个生字;会写“块、非等七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结、只、空”的字音。

2. 朗读课文,并能结合插图,想象说话。

3.借助插图,图文对照,读懂故事内容,并仿照“小猴子走到(哪里),看见(什么),就(怎么做)”这个句式,说说故事主要情节。

4.初步明白做事情要目标 明确,有始有终。

【教学重点】

1. 识字、写字,了解表示动作的词的不同含义,并学习运用;

2.积累“又( )又( )”的词语。

【教学难点】

懂得做事要目标 明确,有始有终。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本课的生字、新词。

2.理清文脉,并读通课文。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 (课件出示2)出示猴子图片,小朋友看,这是谁啊?喊喊它的名字吧。(猴子、小猴子)

2.今天,讲一个有趣的故事,看老师补充题目:小猴子下山。(板书:18小猴子下山)

3.自己把课题读一读。想去看一看吗?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一

1.认真读课题,注意轻声,读准字音,自学生字,想想可以找哪些朋友。

2.朗读课文:(课件出示3:预习要求)

(1)给课文标好自然段;

(2)圈出文中的生字,并给生字找几个朋友;

(3)把课文读正确、读连贯。

3.想想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自己能不能提出一些有价值的问题?

三.检查预习

出示生字词(课件出示4)

yí kuài fēi chánɡ wǎnɡ qián xī ɡuā kōnɡ shǒu pǎo jìn

一 块 非 常 往 前 西 瓜 空 手 跑 进

xiǎo hóu jiē yù mǐ bāi yù mǐ kánɡ zhe mǎn shù

小 猴 结 玉 米 掰 玉 米 扛 着 满 树

rēnɡ yù mǐ zhāi táo zi pěnɡ zhe xī ɡuā bào zhe

扔 玉 米 摘 桃 子 捧 着 西 瓜 抱 着

bènɡ bènɡ tiào tiào zhuī tù zi

蹦 蹦 跳 跳 追 兔 子

1.指名领读,正音。注意轻声的读法。

“前、进、满”是前鼻音,“常、往、空、扛、扔、捧、蹦”是后鼻音。“常、摘”是翘舌音。

另外,在这些字词中,读好三个多音字:

“空”多音字,本文读“kōng”,组词“空手”,还有一个读音“kòng”,组词“空闲”。

“结”本文读“jiē”,组词“结玉米”,还有一个读音“jié”,组词“冻结”。

“只”本文就有两个读音,一个是“zhī”,组词“一只”,另一个读音为“zhǐ”,组词“只好”。

2.自由练读。开火车读。

3.去掉拼音谁能读好它们,试试看。指名读。齐读。

四.理清文脉

1. 小猴子下山,它先后走过了哪些地方?(板画:路线)咱们请几位小朋友来接读这个故事吧。接读课文,正音)

2.读完故事,你能把这些图片按小猴子下山的先后顺序排一排吗?(课件出示5)

3.(课件出示6)

练说:小猴子下山,先来到了一( )玉米地,再走到一( )桃树下,接着走过一( )西瓜地,最后看见了一( )小兔子。

4.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指导读好句子。

5.齐读课文。

五.识记生字,写字指导

1.(课件出示7、8)出示生字:“块、非、常 往、瓜 空、进”。(板书:块、非、常 往、瓜 空、进)

2.仔细观察,分析字形,说说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怎样才能把这个字写好?

(1)加一加:“土”加“夬”是块。“⺌”加“冖”加“吊”是常。“穴”加“工”是“空”,“爪”加“提”加“丶”是“瓜”。

(2)换一换:“连”字的“车”换成“井”就是“进”。“住”字的“亻”换成“彳”,就变成“往”。

3.师重点指导“空、瓜、常”。

“空”上下宽窄、长短较一致。第一笔点与第七笔竖都位于竖中线,使整个字中心对正。

“瓜”字,第一、二笔均为撇,两撇方向不相同。竖提的收笔高于撇的收笔,一捺起笔在竖提的下方,不与撇相连。

“常”字,小字头要收紧,秃宝盖要舒展,“口”字形体小又扁,位于横中线上方。“巾”字略宽于“口”。上下重心要对正。

4.学生在《习字册》上描红、仿影、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5.(课件出示9)读读写写:一块地、土块、石块、方块、非常、常常、正常、来往、以往、过往、瓜地、西瓜、冬瓜、瓜果、进去、进入、进行、天空、空手、空心、空气、晴空、高空。

六.反馈检查。

1.师生合作,老师抽读生字卡片,学生比赛读,看谁读的又对又快。

2.小组合作,给生字找朋友,看哪个组找的多。

3.同位合作,一人读课文,另一人听,指出读的好的地方或是不太好的地方。

课外作业新设计

1.把本课所学的生字认真的在四线田字格里写三遍,看谁写得最漂亮!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小猴子下山,先来到了一( )玉米地,再走到一( )桃树下,接着走过一( )西瓜地,最后看见了一( )小兔子。

3.认真朗读课文两遍。

答案:2.小猴子下山,先来到了一(块)玉米地,再走到一(棵)桃树下,接着走过一(片)西瓜地,最后看见了一(只)小兔子。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 朗读课文,并能结合插图,想象说话。

2. 从小猴子下山一事无成的故事里,懂得做事必须一心一意。

3.积累“又( )又( )”的词语。

教具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读,齐读。

2.指名分段读课文。

二、初读感知,学习重点动词

1.本课中,小猴子做了很多事情,请圈画出描写小猴子动作的词。

根据学生回答,出示:掰、扛、扔、摘、捧、抱、追

2.小游戏:你来做我来猜。

3.看着图画选以上几个动词各说一句话。

预设1:小猴子掰了一个玉米扛着往前走。

预设2:小猴看到又大又红的桃子,就扔了玉米去摘桃子。

……

三、朗读感悟。

小猴子下山以后先后来到什么地方,看到什么,心情怎样,做了什么?

1.学习第一自然段。(课件出示11) 

(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

(2)小猴来到什么地方,看到什么?

(小猴子来到了一片玉米地里,看到了又大又多的玉米)

我们还可以说什么也是“又大又多”的?

①我们看到架上的黄瓜又大又多。

②我们看到地上的西瓜又大又多。

(2)指名读,小猴子看见又大又多的玉米,怎么做的?高兴吗?

  指导朗读,练读,读出小猴看到又大又多的玉米高兴的心情。

齐读第一自然段。

2.学习二至五自然段。

(1)(课件出示12:第2自然段)自己读读看,你又看见了什么?

(2)能不能看图用上“小猴子扛着玉米,走到( ),看见( ),就( )。”

(3)(课件出示13第三幅图)谁能编故事?(出示:小猴子捧着桃子,走到( ),看见( ),就( )。

(4)(课件出示14第三自然段),看看你们填的对不对呢?学生读。

(5)(课件出示15)(出示第四自然段),小猴子抱着个大西瓜往回走,大西瓜能抱回到山上吗? 它的什么老毛病又犯了?(三心二意的老毛病)结果?(课件出示16)(出示句子,学生读:兔子跑进森林里,不见了,小猴子空着手回家去了。)(板书:三心二意)

三、积累 “又( )又( )”的词语。

1.读课文,找出课文中“又( )又( )”的词语。

(课件出示17)(又大又多、又大又红、又大又圆)

类似的词语,你还能说出几个吗?

(又细又软、又长又细、又白又胖、又香又甜、又香又脆、又白又嫩、又尖又细、又高又大、又高又壮)

2.练读词语。

3.拓展运用。(课件出示18)

(1)你能像故事中那样,用“又( )又( )”来说一些词语吗?这蹦蹦跳跳的小兔子你也能用这样的“又( )又( )”方式来说一说它吗?

(2)选一个词语进行说话训练。

四、总结延伸

1.小猴子下山,本来是想干什么?(找吃的)结果呢?(两手空空)是吃的没有吗?(不是)

为什么会空手而回?(小猴子做事不专心,三心二意,想一出是一出。)(板书:两手空空)

2.(课件出示19)经过了这次,小猴子一定得到了教训。过了几天,它又准备下山。下山之前,你想对小猴子说些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板书设计

玉米地 玉米又大又多 掰玉米

小猴子下山  桃树下 桃子又大又红 扔玉米——摘桃子 三心二意

瓜地里 西瓜又大又圆 扔桃子——摘西瓜 一无所获

往回走 兔子蹦蹦跳跳 扔西瓜——追兔子

课外作业新设计

1.填空。

又( )又( ) 又( )又( ) 又( )又( )

2.为什么小猴子最后两手空空?你想对小猴子说些什么?

3.你想用哪些词语形容小猴?

答案:

1.又大又圆 又大又红 又白又胖 又黑又瘦

2.因为小猴子总是见了这个,就丢了那个。我想说:“小猴子你做事太不专心,三心二意,想一出是一出了。”

3.三心二意 见异思迁 

【教学反思】

优点:

《小猴子下山》是一年级下册课文中的一篇文章。这是一篇童话故事,主要讲了一只猴子下山,先掰了一个玉米,看见桃子就扔掉玉米,看见西瓜就扔掉桃子,看见兔子就扔掉西瓜,最后一无所获。对于这样一篇课文,面对一年级上学期的孩子,我觉得目标应该稍低一些。我最担心的就是孩子的识字,这样一篇课文,孩子们能在短短的时间里读下来吗?如果我这节课只完成识字、读通课文这个目标行吗?左思右想,又加上初步感受小猴子见新扔旧是不好的,做什么事都要专一的道理。

  对于生字的认读,主要有分散识字和集中识字两种方式,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比较合适?思忖良久,我决定还是用集中识字的方式,在学生自读课文以后,以检查的形式来认读。其中的“掰、扛、扔、摘、抱”都是动词,可以用做动作的方式来帮助学生认读。

不足之处:

课堂组织教学还要加强,特别是低年级学生。 

学生对于一些表示动作的词语非常感兴趣,有的孩子都走到过道上表演了。不过,这又牵扯到一个课堂纪律的问题,孩子们一动起来,纪律就显得有点乱了。

资源包

精彩片段

《小猴子下山》精彩课堂片段

师:同学们,请看,(出示猴子图片)这是谁啊?喊喊它的名字吧。

生:猴子,小猴子。

师:听过有关猴子的故事吗?谁能看图,猜出这个故事名。

生:猴子捞月。

生:狐狸和猴子。

……

师:看老师补充题目:小猴子下山。自己把课题读一读。

生:自由读课题。

师:齐读课题。

生:齐读课题。

师:小猴子下山,去干什么,发生了什么事? 请打开课本第94页,借助拼音朗读课文,注意字音,读通句子,开始吧。

生自由读课文。

师:(出示生字)你能读准确吗?

指名读,齐读。

师:去掉拼音,还会读吗?

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生交流。

师:请大家再次读读课文,看看小猴子下山,它先后走过了哪些地方?

指名分段读课文。

师:听完故事,你能把这些图片按小猴子下山的先后顺序排一排吗?

找学生排列。

师:小猴子下山的时候,它来到了( ),来到了( ),来到( )最后回到山上去了。

生齐说。

师:能不能知道小猴子下山去干什么啦?读读的1自然段。

生读第1自然段。 师:谁来读读第一自然段?

指名读。

师:小猴子看见了什么?

生:小猴子看见玉米结得又大又多。

师;他高兴吗?它怎么做的?

生:小猴子心里很高兴,就掰了一个,扛着往前走。

师生合作读:刚才我们看见了小猴子下山来,走到(一块玉米地里),看见(玉米结得又大又多,心里十分高兴,) 就(掰了一个),(扛着往前走)。

师:小猴子扛着玉米,走到了一块桃树下。(出示第2自然段)自己读读看,小猴子又看见了什么?一起读读吧。

生:齐读第2自然段。

师:小猴子又是怎么做的?

生:小猴子就扔了玉米,去摘桃子。

师:能不能看图用上“小猴子扛着玉米,走到( ),看见( ),就( )。”

生:小猴子扛着玉米,走到桃树下,看见又大又红的桃子,就扔了玉米,去摘桃子。

师:说得不错,谁再来说说?

指名说。

师:你觉得这是一只什么样的小猴子+

生:这是一只做事不专心的小猴子。

师:是专心还会专一?

生:小猴子做事不专一,三心二意。

师:(出示第三幅图)谁能按刚才的样子来编故事?

指名编故事。

师:课文是怎样写的?男生读。

男生读。

师:男生声音洪亮,女生也一定能读好。

女生读。

师:(出示第三自然段),看看你们填的对不对呢?

学生读。

师:(出示第四自然段),小猴子抱着个大西瓜往回走,大西瓜能回到山上吗?它的什么老毛病又犯了?

生:三心二意的老毛病。

师:结果呢?(出示句子:兔子跑进森林不见了,小猴子空着手回家去了。)齐读。

生:齐读。

师:小猴子下山,本来是想干什么?

生:找吃的。

师:结果呢?

生:什么也没捞到。

师:是真得找不到吃的吗?

生:不是。

师:为什么小猴子会空手而回?

生:因为小猴子做事不专心,三心二意,想一出是一出。

师:经过了这次下山,小猴子一定得到了教训。过了几天,它又准备下山。下山之前,你想跟它说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

师:今天把这个故事讲给家长听,好吗?

备课资料

猴子

猴子是三种类人猿灵长目动物的成员,灵长目是动物界的种群。猴子一般大脑发达,眼眶朝向前方,眶间距窄,手和脚的趾(指)分开,大拇指灵活,多数能与其他趾(指)对握。

练习

一、谁写得漂亮可以得到礼物哟!(用所给生字组词)

常 块

瓜 空 非 往

二、选字组词语。

长 常

经( ) 很( ) ( )度

座 坐

( )下 ( )位 让( )

三、给词语排排队,并加上合适的标点。

只好 小猴子 回家去 空着手

跑进 小兔子 树林 里

四、重点段落品析。

有一天,小猴子下山来,走到一块玉米地里。他看见玉米结得又大又多,非常高兴,就掰了一个,扛着往前走。

1.多音字填空。

看:kān( ) kàn( )

2.小猴子走到玉米地里,他看见了什么?

五、想一想,如果你是这只小猴子,你会怎样做?

参考答案

一、西瓜 常常 一块 有空 非常 来往 二、常 长 长 坐 座 座 三、小猴子只好空着手回家去。 小兔子跑进树林里。 四、1.看守 看见 2.他看见玉米结得又大又多,非常高兴,就掰了一个,扛着往前走。 五、示例:只拿自己能拿得了的东西。

小猴子下山(2)

18.小猴子下山

【教材简析】

《小猴子下山》写的是小猴子下山看见许多可爱的东西,它扔了这个要那个,结果什么也没有得到故事。这是一篇饶有情趣,发人深省的童话。告诉了学生如果做事没有明确的目的,三心二意,将一事无成的道理。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让学生打好扎实的语文基础。由此,本课设计力争突出随文识字策略,采用多种手段创建语言训练平台。借助本文内容,组织学生展开识字与阅读的语言训练,引导学生自主理清故事顺序,在有趣的故事情节的推动下,习得识字方法,丰富语言积累,感悟文章说明的道理,即:做事情要一心一意。从而实现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字,会写7个生字、词。

2.能熟练朗读课文、理解句子。

3.懂得做事情要有恒心、有始有终、而不应这山望着那山高。

【重点难点】

重点:能读、写,并在适当的语言环境中运用8个生字、词。

难点:能概括小猴子为什么一无所获。激发学生主动识字、写字的兴趣;培养学生正确阅读的兴趣。

【素材选择】

【月】这个偏旁部首叫做“肉月旁”,本意就不是“月”,而是“肉”。它所构成的字多是与身体各部位有关的,指的是肉体。在古代文字中,它们本是两个字,后因其小篆字体很相近,合并为一个偏旁,统称“肉月旁”。以肉月旁为偏旁的字,字义大致在两个范畴中,或和月相关,或和肉相关。

《寻隐者不遇》是唐代诗僧贾岛的作品。此诗首句写寻者问童子,后三句都是童子的答话,诗人采用了寓问于答的手法,把寻访不遇的焦急心情,描绘得淋漓尽致。诗中以白云比隐者的高洁,以苍松喻隐者的风骨,写寻访不遇,愈衬出寻者对隐者的钦慕高仰之情。全诗遣词通俗清丽,言繁笔简,情深意切,白描无华,是一篇难得的言简意丰之作。

清代黄叔灿《唐诗笺注》:语意真率,无复人间烟火气。

清代李锳《诗法易简录》:一句问,下三句答,写出隐者高致。

清代吴烶《唐诗选胜直解》:设为童子之言,以答寻问之意,不必实有此事。不露题字,而意已见。

近代王文濡《唐诗评注读本》:此诗一问一答,四句开合变化,令人莫测。

【问题设计】

1. 你认识这些字吗?是怎么认识这些字的?你怎么记住的?

2. 《春晓》描写了怎样的景色?

3. 为什么说阳光像金子?为什么说阳光很宝贵?

【前置作业】见附件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总第 课时

【课时目标】

1. 学会用多种方式识记生字,学会正确使用量词。

2. 进一步熟记字母表中的大小写字母,并能做到一一对应。

3. 拓展相同部首的汉字,并比较相同部件在不同结构汉字中的写法。

【教学过程】

一、预习回馈,引入新课

1.板书课题,学习“猴”字。

提示:猴子是动物,所以“猴”字是反犬旁。注意右部是“候”少了一竖。

2.游戏中复习回顾。课件出示大量故事中曾出现或没有出现过的事物图片,让学生判断哪些图片中的事物是故事中有的。(游戏过程中,将故事中出现过的“玉米、西瓜、桃子、兔子、猴子”等图片贴到黑板上。)

3.指导读好这些名词。强调“桃子、兔子、猴子”等词中“子”是轻声。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朗读全文。

(1)教师引言:小猴子下山,他先后走了哪些地方?(师画一座山,并板画路线。)指学生接读课文。

(2)师生听读课文,正音。

2.排列图片。

(1)引导学生将故事中相关事物的图片按小猴子下山的先后顺序放进这幅路线图里。(依次为玉米地、桃树下、西瓜地、小兔子。)

(2)师生交流订正。

3.练说量词。

(1)排图片后,辅助贴图练说:小猴子下山,先来到了一(  )玉米地,再走到一(  )桃树下,接着走过一(  )西瓜地,最后看见了一(  )小兔子。

(2)量词训练。

①教学:块。

学生看图识字,引导引用数量词。“一块糖”“一块饼干”,这种东西一般有个平面,“一块黑板”“一块玻璃”。指导书写:一看,二写,三对照,明确左小右大;书写笔顺。

②教学:棵。一棵树,还有什么也说“一棵”?一棵向日葵”“一棵小苗苗”“一棵瓜秧”。指点:细而长的,而且有生命的,能向上长的用“一棵”。

三、再读课文,学习生字

1.学习“会认字”。

教师导学:知道了小猴子先到“玉米地”,接着来到“桃树下”,而后又来到“西瓜地”,最后追到“小树林边”。看看课文中还有哪些需要我们认识的字,圈出来,多读几遍。

教师出示字卡,集体学习生字。

(1)结:多媒体出示图片,学习“结玉米”“领结”“中国结”“张灯结彩”等词语。

(2)学习“掰”。 用手把东西分开叫“掰”。(动作演示)

(3)扛:用手把东西放在肩上叫“扛”。(动作演示)

(4)“捧”和“抱”:用两手把东西放在胸前叫“捧”。(动作演示)张开双臂拥入怀中为“抱”。(对比做动作)

(5)扔:东西不要了,把它丢掉叫“扔”。(教学以上生字均以手的动作演示,以帮助理解字义。)

(6)扛、捧、扔都表示手的动作,都是提手旁。

(7)追:出示小猴子追兔子的图片,用“追”字说话。

(8)蹦:左右结构。编字歌:“山”下有个小“朋”友正在踢“足”球,就是“蹦”字。

2.指导会写的字。

(1)教师引学:观察写字表中的汉字,你最喜欢哪个字?说说这个字是怎么写的。

(2)根据学生汇报,相机学习。

①学习“瓜”。注意第三笔是竖提,第四笔是点,一起描一描,写一写。

②学习“常”。教师范写,学生观察;学生描字,再写字。

③学习“空”。多音字,一声“天空”,四声“填空”;先书写部首“”,再书写整个字。

④学习“非”。把握两竖,一短一长;明确笔顺,口诀记忆“竖、三横、竖、三横”。

⑤学习“往”。扩词:来往、往东、往事、南来北往。

⑥学习“进”。最后写部首“辶”。

四、熟读课文,巩固生字

1.字卡巩固生字。

(1)同桌游戏,互考字卡并组词。

(2)全班开火车游戏巩固生字。教师口令:火车火车哪里开?学生对口令:火车火车这里开!

2.多种形式熟读课文。

(1)小组推荐代表分自然段读课文,师生评价,评选“最佳代表”,奖励小红旗。

(2)指一名学生到讲台前朗读展示。

【课堂检测】见附件

【作业设计】

1. 背诵字母歌。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总第26课时

【课时目标】

1. 在其他课本中识字,拓展学生的识字渠道。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春晓》,大致理解诗意。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总体感知

1.复习生字,出示小卡片:工、奉、乃。拼字游戏:给提手旁找朋友。

(1)先将提手旁分别与“工”“奉”“乃”组合,学生念字组词。

(2)请学生边表演动作边读字:“捧”“扛”“扔”。

2.学生活动:请你边贴词卡,边讲故事。(指一名学生把小猴子下山经过的地方按顺序贴在黑板上,并说出小猴子先后去了哪些地方,最后得到了什么。)

玉米地——桃树下——西瓜地——树林边——一无所有

二、围绕“所见”,积累词语

1.自由读课文,找出 “又~又~”式词语。

(1)教师引学:这一路走来,不知小朋友们发现了没有,小猴子脸上的表情一直都

是——(非常高兴)。是啊,因为他看到的可都是好东西呢!小猴子看见玉米结得——又大又多。(贴词卡)

(2)你也能用“又~又~”式的词语来说一说吗?(玉米又大又多、桃子又大又红、西瓜又大又圆。)

(3)进行说话训练。太阳____________、苹果____________;(提供主语)独立用“又~又~”式词语说话。

2.教师贴:又大又红、又大又圆、蹦蹦跳跳。练读词语。我们来读读这些词语,要让大家感觉到是好东西!

3.拓展运用。

这些好东西光是看看(板画:眼睛),就那么吸引小猴子了!要是小猴子尝一尝的话(板画:嘴巴),还会品尝到怎样的好味道?选一种说说:除了品尝到甜,吃起来还有怎样的感觉?(脆、鲜、嫩、糯、松、爽、软……)如果用鼻子闻一闻呢?还会觉得?(香)你能像故事中那样,用“又~又~”式词语把这些好味道连起来说一说吗?

如:又香又甜、又鲜又嫩、又松又脆、又甜又脆、又甜又糯。(提示要点:完全不可能同时存在的两个特点是不能用“又~又~”式词语来连接的。)

三、围绕“所做”,体会动词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理解:掰、扛。

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

教师导学:哇,这一路上有那么多好吃的、好玩的,还等什么呢!我们赶快一起出发吧!看,玉米地到了!(课件出示)咦,画上怎么没画小猴子呢!是这样的,课文中写小猴子来到玉米地这部分没有配插图,请小朋友们帮忙想想,这幅图上该画一只怎样的小猴子呢?还是先读读这部分故事是怎么写的吧!

2.你会画一只什么样的猴子?(提示:表情、动作。)随机学习:掰、扛。(指导书写:掰。)

3.齐读第一自然段。

(二)学习第二至四自然段,理解并积累“摘、捧、抱、扔、追”。

1.自由读,找一找小猴子的动作,并圈一圈。

教师导学:小猴子继续走啊走,来到桃树下,走过西瓜地,还看见了一只小兔子,在这些地方小猴子又是怎么做的呢?我们去读读写这部分的课文吧!拿起笔,边读边圈一圈像这样写小猴子动作的词语。

2.教师故意打乱顺序贴动词。

3.学生评价,并谈理解。

讨论要点:ww绿w色.l圃s中p小j学y教.c育o网m

(1)区别:捧、抱。(指两名学生表演“捧”和“抱”。)

(2)理解“摘”可以跟“桃子”“西瓜”搭配,但不能跟“玉米”搭配。

(3)扔:应该扔了三样东西。老师把这些动作都拿掉了。(正是所有的东西都被扔了,兔子又没追上,小猴子才会两手空空回家去。趁机将另一只垂头丧气的猴子贴图贴上去。)

4.指导朗读。

(1)“他看见玉米结得又大又多,非常高兴,就掰了一个,扛着往前走。”(示范:表现出很得意的样子)

(2)“他看见满树的桃子又大又红,非常高兴,就扔了玉米,去摘桃子。”你们有没有想到他会把玉米扔了?(指导:觉得猴子可笑的口气。)

(3)“他看见满地的西瓜又大又圆,非常高兴,就扔了桃子,去摘西瓜。”(读出觉得猴子更可笑的口气,语气加重。)

谁来试试,指名读。

(4)“他看见一只小兔子蹦蹦跳跳的,真可爱,就扔了西瓜,去追小兔子。”(觉得小猴子真不像话,用批评小猴子的语气读。)

(5)“小猴子只好空着手回家去。”(要读出小猴子灰溜溜的、失望的神情。)

(6)指名读、齐读、练习有表情地朗读。

四、想象创造,续编故事

1.想象小猴子回家后,和妈妈的一段对话。

提示:①猴妈妈会怎么问?

②小猴子可能怎么回答?

③听完了小猴子的话,猴妈妈又可能怎样教育小猴子?

④小猴子又会怎么回答?

⑤小猴子又下山了,这一次他可能是怎样吸取教训的?

2.同桌复述;连贯复述;全班展示。

五、布置作业,拓展复述

1.搜集其他提手旁的汉字,做一做这样的动作。

2.根据故事先后顺序,把故事完整地复述给爸爸妈妈听。

【课堂检测】见附件

【作业设计】

1. 背诵古诗《春晓》。

【板书设计】

玉米地  又大又多  掰 扛

桃树下  又大又红  扔 摘 空着手

西瓜地  又大又圆  扔 摘 回家去

往回走  蹦蹦跳跳  扔 追

第三课时

总第27课时

【课时目标】

1. 和大人一起朗读《阳光》,明白文章主要写的是什么内容,并知道阳光的无私和珍贵。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引入新课

1.玩猜谜游戏:一个球,热烘烘,出在东,落在西。

2.板书课题。

3.齐读课题,质疑: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老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看:课文中的生字宝宝认识吗?

2.出示生字,生词,检查生字词学习情况。

三、品读课文,读中感悟

1.出示学习要求:请用喜欢的方式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2.标出文章自然段的序号。

3.同桌交流:你最喜欢文中的哪个句子?为什么喜欢?

4.全班交流,指导朗读。

A.阳光像金子,洒遍田野、高山和小河。

抓住“金子”、“洒遍”读出对阳光的喜爱、赞美之情。

B.金子般的阳光洒遍了田野、高山和小河。

世界上许多事物都发生了变化,文中哪些事物发生了变化?有什么变化?

(1)指名回答,相机板书。

(2)出示“锦缎”画面,想象阳光照耀下小河的美景。

(3)出示阳光照耀下小河的美景,美读“河面闪着阳光,小河就像这长长的锦缎了”。

(4)抓住“更绿了、更高了、像长长的锦缎了”等词语,并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读出禾苗、小树、小河的高兴劲。

(5)指导说话:在阳光的照耀下,还有哪些事物,也在发生着变化。

C.早晨,我拉开窗帘,阳光就跳进了我的家。

(1)找出最能体现阳光活泼、可爱、调皮的字眼。

(2)抓住“跳”,读一读,演一演,感悟阳光的可爱。

D.出示文章最后两个自然段:

谁也捉不住阳光,阳光是大家的。阳光像金子,阳光比金子更宝贵。

(1)体会“阳光是大家的”。

(2)播放视频,感悟阳光下世界的美好。

(2)生交流:如果没有了阳光,我们的世界将会是什么样子的。

(3)读句子,读出对阳光的珍惜。

四、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1)阅读诗歌《太阳是大家的》。

(2)生交流:你想对阳光说点什么?

五、教师小结,布置作业

画一画:用彩笔画一画阳光照射下万物生长的画面。

【课堂检测】见附件

【作业设计】

1. 和爸爸妈妈一起读一读这篇美文。

2.试着仿说“因为有了阳光——怎么样”。

【板书设计】

更绿 更高

阳光 跳进 像金子,比金子更宝贵

捉不住

小猴子下山(3)

小猴子下山(4)

小猴子下山


一天,猴妈妈对小猴子说:宝贝啊,现在你已经长大了,应该自己去找吃的了。于是,小猴子点点头兴高采烈地出门了。它哼着小曲儿,走在山路上,突然,它发现路边有一堆黄豆。小猴子高兴地说:今天真是太幸运了!它一边说着一边把地上的黄豆一粒粒地捡起来。

小猴子走着走着,又发现前方有一个闪闪发光的东西在草丛里。于是,它小心翼翼地把黄豆放在地上,跑去捡那个发光的东西。它一看,开心坏了,是一颗黄色的弹珠。它兴奋地说:今天运气真是太好了,既捡到吃的又捡到玩的,这下我可以带回去跟好朋友一起分享!

这时,鸡妈妈怒气冲冲地走过来说:蠢猴子,快把我鸡宝宝的玩具放下。小猴子摇着头说:不行,这是我好不容易捡来的,凭什么说是你的?鸡妈妈叉着腰说:你看看那颗弹珠是不是黄色的,上面还有个圆形的小凹洞。小猴子低头一看,默不作声地把玩具还给了鸡妈妈。

就在它们僵持的这段时间,小鸡们把黄豆都吃得差不多了。当小猴子转身想去捡黄豆的时候,发现这群小鸡干的坏事,气急败坏地说:你们这群该死的臭鸡,今天我非揍你们不可!说完,小猴子朝小鸡跑去,一边追一边说:快把我的黄豆给我吐出来。小鸡们都吓得四处逃窜,不一会儿就跑得无影无踪了。可结果小猴子一只鸡也没抓到。小猴子垂头丧气地说:黄豆没了,弹珠也没了,两手空空地回去怎么跟妈妈交代呢?今天真是太倒霉了!

这时,有两只小鸟在树枝上嘲笑它说:蠢猴子,都怪你太贪心了,这下看你回去怎么办!小猴子听了,伤心地流下了眼泪。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人不能太贪心,不然就会像小猴子一样,因小失大,最终什么也得不到!

小猴子下山(5)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总体感知

1.复习生字。出示词语课件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我们首先复习一下昨天的生字词,

2.谁能说出小猴子先后去了哪些地方,最后得到了什么?

玉米地——桃树下——西瓜地——树林边——一无所有

设计意图:考查学生对上节课内容的掌握情况,巩固所学的生字,同时从整体上理清故事情节,为深入学习奠定基础。

过渡:小猴子来到这些地方都看到了什么,做了什么,最后结果怎么样呢?让我们今天继续学习《小猴子下山》。

二、围绕“所见”,积累词语

1.自由读课文,找出 “又~又~”式词语。

(1)教师引学:小猴子这一路走来,你们发现了没有,小猴子脸上的表情一直都是——(非常高兴)。是啊,因为他看到了很多好东西呢!

谁能用一句完整的话说说小猴子先后看到了哪些好东西?

(小猴子先后看到玉米、桃子、西瓜和小兔子。)随机贴图

(2)你能用“又~又~”式的词语来说一说吗?

(玉米又大又多、桃子又大又红、西瓜又大又圆。)

这些好东西光是看看就那么吸引小猴子了!要是小猴子尝一尝的话,还会品尝到怎样的好味道?(脆、鲜、嫩、松、软……)如果用鼻子闻一闻呢?(香)你能像故事中那样,用“又~又~”式词语把这些好味道连起来说一说吗?

如:又香又甜、又鲜又嫩、又松又脆、又甜又脆、又甜又糯。(提示要点:完全不可能同时存在的两个特点是不能用“又~又~”式词语来连接的。)

(3)进行说话训练。太阳、苹果、大海、弟弟、柳条、( )

2、我们来读读这些词语,要让大家感觉到是好东西!

设计意图:低年级教学中,词语训练是重点也是难点,此环节旨在通过多种形式的词语训练,使学生在具体语言环境中认识“又~又~”式词语,并能拓展组词,学会恰当应用,巧妙地突破了词语训练的难点。

三、围绕“所做”,体会动词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理解:掰、扛。

过渡:如果你就是小猴子,看到地里又大又多的玉米,是什么心情?(非常高兴)这种谁能带着这种特别高兴的心情读一读。(指名读)

教师导学:哇,这一路上有那么多好吃的、好玩的,让我们一起随小猴子出发吧!看,玉米地到了!

1、看到又大又多的玉米小猴子是怎么做的?(提示:表情、动作。)课件出示图片:随机学习:掰、扛。

(1)演一演(掰、扛)

(2)造句

2、齐读第一自然段。

让我们一起带着高兴的心情美美的再读一次第一段。(齐读)

(二)学习第二至四自然段,理解并积累“摘、捧、抱、扔、追”。

1.同桌读,找一找小猴子的动作,并圈一圈。

教师导学:小猴子继续走啊走,来到桃树下,走过西瓜地,还看见了一只小兔子,在这些地方小猴子又是怎么做的呢?我们去读读这部分的课文吧!边读边圈一圈像这样写小猴子动作的词语。

2.教师故意打乱动词顺序。

读一读,你发现了什么?

( 摘)玉米、桃子 ( 掰)桃子

3.学生评价,并谈理解。

讨论要点

(1)区别:捧、抱。(指两名学生表演“捧”和“抱”。)

(2)理解“摘”可以跟“桃子”“西瓜”搭配,但不能跟“玉米”搭配。

(3)扔:应该扔了三样东西。老师把这些动作都拿掉了。(正是所有的东西都被扔了,兔子又没追上,小猴子才会两手空空回家去。趁机将另一只垂头丧气的猴子贴图贴上去。)

4.指导朗读。

(1)“他看见玉米结得又大又多,非常高兴,就掰了一个,扛着往前走。”(示范:表现出很得意的样子)

(2)“他看见满树的桃子又大又红,非常高兴,就扔了玉米,去摘桃子。”你们有没有想到他会把玉米扔了?(指导:觉得猴子可笑的口气。)

(3)“他看见满地的西瓜又大又圆,非常高兴,就扔了桃子,去摘西瓜。”(读出觉得猴子更可笑的口气,语气加重。)

谁来试试,指名读。

(4)“他看见一只小兔子蹦蹦跳跳的,真可爱,就扔了西瓜,去追小兔子。”(觉得小猴子真不像话,用批评小猴子的语气读。)

(5)“小猴子只好空着手回家去。”(要读出小猴子灰溜溜的、失望的神情。)

(6)指名读、齐读、练习有表情地朗读。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通过联想和朗读,感悟小猴子见异思迁的特点。此环节积累了关于小猴子的动作的词语,同时学生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加深了对小猴子性格特点的理解。

(3)学习第五段

齐读课文第五段,想一想小猴下山看见那么多好东西,最后结果怎么样?它为什么空着手回家呢 ?

四、想象创造,续编故事

1.想象小猴子回家后,和妈妈的一段对话。

提示:①猴妈妈会怎么问?②小猴子可能怎么回答?③听完了小猴子的话,猴妈妈又可能怎样教育小猴子?④小猴子又会怎么回答?⑤小猴子又下山了,这一次他可能是怎样吸取教训的?

2.自读课文;指名连贯复述;全班展示。

同学们,让我们再次细读课文,能看着五幅图讲一讲小猴子下山的故事吧!

(1)自读课文

(2)指名看图讲故事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想象力,开发创造潜能。因此,在学习完故事后,引导学生大胆想象,为故事续编一个结尾,并用自己的话完整复述故事,从而培养学生想象与创造的能力,启发学生从小猴子身上懂得做事要一心一意的道理。

3、小结:小猴子下山找食物,它一路遇到过很多好吃的,可是他三心二意,这山望着那山高,结果只好空着手回家,我们可不能像小猴子一样,我们要有始有终,否则将一事无成。

五、布置作业,拓展复述

1.搜集其他提手旁的汉字,做一做这样的动作。

2.根据故事先后顺序,把故事完整地复述给爸爸妈妈听。

设计意图:让学生养成积累、阅读的好习惯;通过给家人复述课文的内容,深化所学的故事情节,升华对故事内容的理解。

小猴子下山(6)

word/media/image1.gif 《小猴子下山》

薛法根

1、谈话导入

1.你几岁,属什么生肖?

2.猜猜老师属什么?猴,猜要有依据。

3.今天上的课文是《小猴子下山》。教师书写“猴”,猴是反犬旁。认读时要短促。我们经常

说公园里有一只猴子,写上词语“猴子”。

4.猴子有大有小,大的叫——大猴子,小的叫——小猴子,老的叫——老猴子。

5.补全“小猴子”,齐读,指导加上一个“小”就很可爱,读——小猴子。补全课题,今天我

们要学习一个故事叫《小猴子下山》。注意,这是两个词语,中间要略微停顿,小猴子—下山。

6.喜欢听这个故事吗?喜欢——那注意哦,看谁会听?

二、初读感知

1.老师讲故事

有一天,小猴子下山来。边走边看,走着走着,看见里——玉米。出示玉米图片,掰了一个玉米,扛着往

前走。

掰 扛 扔

走着走着它看见——桃子,出示图片。就扔掉玉米,去摘桃子。(隐藏玉米图片)它捧着桃子继续往

前走。

摘 捧 扔

走着走着,它看见——西瓜,出示西瓜图片,它就扔掉了——桃子,去摘西瓜。它抱着西瓜继续往前走。

摘 抱 扔

走着走着看见——小兔子,出示小兔子图片,它扔掉了——西瓜,去追兔子。结果怎么样呢?谁来

猜猜看。

追 蹦跳 板书结果 。

指名学生回答。

结果小兔子到树林里不见里,小猴子只好空着手回家去。(如果出现语序颠倒,

要适时提醒)

结果小兔子跑进了森林里,小猴子看见小兔子不见了,只要空着手回家了。

2.有没有和她不一样到结果呢?

结果小兔子跑进洞里不见了。

结果小兔子带着小猴子来到萝卜地,小猴子摘了几个萝卜回家了。

结果小猴子追着小兔子跑到很远很远到地方,迷路了。

3.我们这个故事的结果是什么呢?结果?好听吗?

4.读一读刚才出现的动词。齐读,老师抽读。几个扔?——三个

小猴子掰了玉米后来扔了玉米,摘了桃子又扔了桃子,摘了西瓜又扔了西瓜。最后什么也没有得到。

5.这些字都会认来吗?小猴子一路下山来,忙个不停。它做了哪些事?出示图片

掰玉米:掰要用到两只手,左边一只手,右边一只手,中间什么字呀?——分

扛玉米:你扛过东西吗?重吗?

扔玉米:

摘桃子:你摘过东西吗?还可以摘什么?苹果、葡萄、杨梅、草莓……小朋友都生活真丰富哦。在看一个词

捧桃子:来,你做一个动作,捧着书。捧要两只手。这里捧什么?这个念什么?

抱西瓜:

追兔子:还可以追什么?你追过谁?气球、小狗、小猫

再看这两个词“蹦、跳”

6.学生自由读词语

7.指名学生读词语

8.这次词语都和什么有关?和手有关,手的动作有关,老师这个动作跟什么有关?

9.摸摸小朋友的头——摸,握手——握,拍肩膀——拍,拉一拉小朋友——拉,生活当中用手做的动

作要加提手旁。

10.谁发现这三个字有什么特点?跟什么有关?——脚,提醒注意偏旁。

所以我们以后学习要归类,比如跟手有关的字,和脚有关的字。

11.这些生字小朋友都认得非常好,课文中这两字认识吗?

提醒念第二声,结果。一个故事到了最后,也叫结局。课文中树上结了

许多果子。这里要念结,第一声。什么意思?树上长出了果子。如果长了桃子

叫——结了桃子,如果长了草莓叫——结了草莓,如果长了玉米叫——结了玉米。

如果长了西瓜叫——结了西瓜。

12.课文里到字会认识了,下面我们来读这个故事,打开书本94页。自由朗读课

文,自己把课文读一遍,老师再叫小朋友们来读,不要齐读。

3、学习课文

1.这篇课文有几幅图?5

2.一共有几段话?5,一幅图一段话,一幅图一段话,对吧。哪个小朋友愿意来读第一幅图第一段话。(

(优秀的老师总是有一课等待的心,在课堂里慢慢地等着孩子成长)

5.5个小朋友读完里,你觉得谁读得最好。要奖励吗?老师的奖励当然要拉。奖励你把全文读一遍。

6.下面请小朋友把语文书合拢,我们要干什么呢?我们不但要会读,还要会讲故事。要像老师一样会

讲故事,老师讲上半句,小朋友们讲下半句,要反应快。

指名学生接下来讲,5个之后再齐讲。小猴子还会继续往前走,对不对?

7.小猴子走着走着,走到了

走着走着,走到了葡萄园,他看见满架的葡萄,就扔了西瓜去摘葡萄。

走着走着,走到了葡萄园,他看见满架的葡萄又大又紫,就扔了西瓜去摘葡萄。

8.我们继续让小猴子继续往前走

走着走着,他走到香蕉树下,他看见香蕉又弯又黄,就扔了葡萄摘了香蕉。

走着走着,走到了一片花园,他看见好多蓝蝴蝶在飞舞,就扔了香蕉去追蝴蝶了。

追着追着,蝴蝶飞远了,小猴子只要空着手回家了。

9.小猴子回家了,他空着手回家,猴妈妈对他说?猜猴妈妈对他说了一句什么,小猴子的脸跟他的屁

股一样红。

猴妈妈还会怎么说?——怎么一点东西都没有/你是不是没有摘东西回来/小猴子,妈妈告诉你,其实

摘东西要摘一个收一个,不能摘一个扔一个。

10.猴妈妈的话非常有道理,请小朋友回到家里,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会讲的举手,你就问

爸爸或者妈妈,猴妈妈会对小猴子说什么?因为你对爸爸妈妈很有经验,如果你觉得他们的话很有道理,就把这句话写在课文对后面,我们再来一起交流,谁对爸爸妈妈最聪明。

小猴子下山(7)

《小猴子下山》反思

《小猴子下山》是部编版一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一篇文章。这是一篇童话故事,主要讲了一只猴子下山,先掰了一个玉米,看见桃子就扔掉玉米,看见西瓜就扔掉桃子,看见兔子就扔掉西瓜,最后一无所获。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事不应该像小猴子一样,要一心一意的道理。现在越来越重视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培养,这样不仅提高了课堂效率,还对学生自主学习有很大帮助,对于我们语文老师来说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增加了新挑战。下面我将谈谈通过本节课的一些思考:

一、营造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一种学习的内驱力,能够激发学生表达和说的欲望,能够化低效为高效。特别是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难以集中,所以我在上课时关注到学生的情况,利用好本课带有趣味性关于小猴子的童话故事,创设了情境,让学生带入小猴子的角色中去体验学习课文,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上课时要学会放手,给学生一个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去畅所欲言,在这样一个氛围中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会变得事半功倍且高效。

二、挖掘好文本中的关键点

要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学习与运用能力,那么老师首先要在课前充分备好课,更重要的是在备课的时候关注学生,就是我们所说的“备学生”。在平时仔细研读教材,多阅读相关书籍,将文本研究得更加透彻,将教学的重点放在挖掘课文中能够训练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关键点,比如本节课我就抓住了动词“掰”,短语“又()又()”,量词“块”的积累,还有句式“小猴子看到(),就()。”,以此为基点拓展开来训练学生,为今后文段的形成打下基础。

三、增加语文课堂的实践活动

对于低年级的语文课堂,语文实践活动不仅仅是读好课文,本节课我就借助课文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有机会通过学习方法“读一读、说一说、演一演”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机会参与进课堂学习之中,这样的实践活动对学生掌握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小组合作的环节从老师讲改为学生说,老师提问改为学生提问,小组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质疑,使得学生逐步从听、说、读、写拓展到视、思、评。那么对于学生来说这节课的内容是丰富的有效的,掌握了学习方法在今后遇到类似的学习问题就能将自己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灵活运用,不再仅仅局限于一篇课文、一节语文课。

当然本节课我还有许多不足之处,没有留下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写字,学生写好字就缺乏训练。在朗读的方面还要加强训练,学生对于多音字“结”掌握不牢固。还有应该利用好书本上精美的插图,让学生通过插图来说一说故事,这样使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从字词句到语段的提升更有效……还有很多不足之处我将不断反思,不断进步,希望学生能在我的课堂上学有所得、学有所成。

小猴子下山(8)

《小猴子下山》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认识生字:猴、块、非、扛、棵、桃、扔、捧、圆、可、林,会用“又……又……”“蹦蹦跳跳”,并初步学会运用量词“一只、一块、一个、一棵”。

过程与方法:

1.能熟练朗读课文、理解句子。

2.能流利地有感情地读课文,并能复述。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懂得做事情要有恒心、有始有终、而不应这山望着那山高。

2.从小猴子下山一事无成的故事里,教育学生做事必须一心一意。

[重点难点]

重点:能读、写,并在适当的语言环境中运用8个生字、词。

难点:懂得做事情要有恒心、有始有终、而不应这山望着那山高。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与生字。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揭题

1.同学们你们喜欢小猴子吗?那你们知道小猴子住在什么地方吗?

2.老师来告诉你们小猴子真正的家在山上。有一天,小孩子想下山玩玩,它下山以后发生了什么事呢?你们想听吗?好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13课《小猴子下山》。

[设计意图]通过提问的方式激发学生求知欲。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小猴子下山的过程中,经过了一些地方,你能不能看图就直接叫出这些地方的名字。

2.示图

玉米地、桃树下、瓜地、树林

3.能不用上“一( )玉米地”这样的方法来说说小猴子下山的时候,它来到了( )来到了( )来到( )最后回到山上去了。刚才我们知道小猴子下山去的路线。

4.理解思路:

掰玉米、扛玉米、扔玉米

摘桃子,捧桃子,扔桃子

摘西瓜,抱西瓜,扔西瓜

追兔子

[设计意图]理清课文脉络,知道课文大意,帮助学生养成概括的能力。

三、精读感悟,品味文本

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

师:哇,这一路上有那么多好吃的、好玩的,还等什么呢!我们赶快一起出发吧!看,玉米地到了!(课件出示)咦,画上怎么没画小猴子呢!是这样的,课文中写小猴子来到玉米这部分没有配插图,我想请小朋友帮我想想,这幅图上该画一只怎样的猴子呢?别急哦!还是先读读这部分故事是怎么写的吧!

2.你会画一只怎么的猴子?(提示:表情、动作)随机学习:掰、扛。(指导书写:掰)

3.齐读第一自然段。

(二)学习二至四自然段,理解并积累“摘、捧、抱、扔、追。

1.自由读,找一找小猴子的动作,并圈一圈。

小猴子继续走啊走,来到桃树下,走过西瓜、还看见了一只小兔子,在这些地方小猴子又是怎么做的呢?我们去读读写这三部分的课文吧!拿起笔,边读边圈一圈像这样写小猴子动作的词语。

2.回馈。教师故意打乱顺序贴动词。

3.学生评价,并谈理解。

讨论要点:

(1)区别:捧、抱,

(2)理解“摘”可以跟桃子、西瓜搭配,但不能跟玉米搭配。

(3)扔:应该扔了三样东西。老师把这些动作都贴到了。

[设计意图]逐段分析课文,抓住要点,理解小猴子下山的经过。

四、总结课文,拓展延伸

1.体会小猴子当前所感,并能积极展望未来,复述故事。

2.所有的好东西都被扔了,小猴子只好空着手回家去了。看着小猴子两手空空、垂头丧气错,做些傻事。经历过一次次的教训,我们才会变得聪明能干起来啊!

[设计意图]总结课文,升华主题,从小猴子的故事中理解做人道理。

五、布置作业

1.想象扩展:小猴子空手回家后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写到本子上。

2.续编课文,编一个《小猴子第二次下山》的故事。下一节课评一评,讲一讲看谁编得精彩。

[设计意图]拓展知识,发挥想象的空间,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板书设计

小猴子下山

玉米地   又大又多   掰  扛

       桃树下   又大又红   扔  摘  空着手

       西瓜地   又大又圆   扔  摘  回家去

       往回走   蹦蹦跳跳   扔  追

[教学反思]

《小猴子下山》是小学语文第二册里的一篇看图学文。这篇课文趣味性很强,全文配有四幅画,讲的是一只小猴下山,先掰了一个玉米,后又看见桃子、西瓜、小兔,见一个爱一个,扔下这个去抓那个,结果什么也没得到的故事。在执教这一课时,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通过学习课文,快速了解小猴子下山的路线。并以此为线索学习并积累“又()又()”形式的词语,会迁移运用。以及能够正确区别“摘、扛、捧、抱、追”等动词。二是能正确朗读故事,并能结合插图、板书等背诵儿歌。三是由故事得到一定的启示:在成长过程中,我们总会像小猴子那样犯些错做些傻事,而事后难过后悔是无用的,重要的是能以今天的教训为基础,不再三心二意。下面从以下几处来谈几点感受。

告诉学生小猴子在下山途中遇到了很多好吃好玩的东西,这些好东西都用了很多好的词语来描写,出示“又大又多”,给学生一个示范,然后让学生到课文中去找其他的好词。然后学生开始以小猴子的心态去细读课文,找到这些好词,这是一种良好的学习方法。接着让学生交流找到的卡片,学生说教师贴,并进行朗读指导,这样的学习让学生们的积极性甚高,最后在同学们积极的学习态度下进行了拓展训练。

小猴子下山(9)

小猴子再下山

上回说到小猴子下山,丢了玉米、西瓜、芝麻和兔子,空手而归。回家后被父母K了一顿,上街也被小朋友笑话,作家还把它的故事写成寓言,告诉小朋友们不能见异思迁,要专心致志。
小猴子发誓要重新做猴,于是再次下山。
这次小猴子吸取上次的教训,背了一个大篮子,又来到了田野,看见了一片高大的玉米地,那玉米颗粒饱满.小猴子立刻爬上玉米杆,掰了一个玉米就开啃,”“真好吃呀!”小猴子于是掰了许多玉米放到篮子里。这时候小猴子忽然想到玉米杆也很甜,就把玉米杆也掰了放到篮子里,才高高兴兴的向前走去。
小猴子走到一片瓜地里,看到西瓜长得又大又圆,于是把西瓜一个个放进了篮子。又想到西瓜藤可以用来晾衣服,就把西瓜藤也带走了。
小猴子感到身上的压了越来越重了。
小猴子来到山脚,看到山下长着一片芝麻。小猴子心动了,摘了许多芝麻放进了篮子。这时候小猴子已经严重超载了。
小猴子背着沉重的包袱,艰难地一步一步地往家的方向走,可是没走几步就摔倒了.篮子压在它的身上,西瓜砸破了它的脑袋,西瓜藤肋着了它的脖子……过了不一会小猴子就死了.
路过的小白兔看见小猴子的遗体,悲伤地说:“猴哥呀,你背了这么多的东西,适合你的却很少,你怎么不学会取舍呢?”
教师评语:小作者想象丰富,以寓言的写法续写了“小猴子下山”。文章思路清晰,情节设计合理。通过小猴子再次下山后的所作所为,写出了小猴子不懂得取舍,见到什么都装载,最终被超载的重量压死的故事。文章结尾借助小白兔的语言,阐述了文章的寓意。文章写法新颖,情节设计合理,故事性强,寓意明确,是一篇完整的寓言故事。

小猴子下山(10)

小猴子下山(11)

18 小猴子下山

主备人:潘啸啸

教学目标

1.认识“猴、结”等12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结、只、空”的字音;会写“块、非”等9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利用动作演示等方法正确理解“掰、扛、扔、摘、捧抱”这些词,并能选几个词各说一句话;了解并积累“又又”形式的词语。

3.借助插图,图文对照,读懂故事内容,并仿照“小猴子走到(哪里),看见(什么),就(怎么做)这个句式,说说故事主要情节。

4.能推断“小猴子最后为什么只好空着手回家去”的原因,初步明白做事情要目标明确,有始有终。

教学重点

了解表示动作的词的不同含又,并学习运用;根据课文内客,说一说“小猴子最后为什么只好空着手回家去”。

课时 2

教学过程

一、课始展示,阅读分享。

二、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猴子图片,说说你对猴子的了解。

2.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有关猴子的故事,掲示课题く小猴子下山》。(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范读,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注意字形,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2.自由读课文,认读生字。

3.出示词语,自由拼读。

4.全班交流。

(1)认读词语,带拼音读词语。

注意“扛、扔、捧、躪”是后鼻音,“摘、追”也是翅舌音。

(2)交流识字方法。利用“換一换”、“减一减”、“联系生活”等方法识记生字。

偏旁归类识记扛、扔、摘、捧、抱。

掰会意字,两手一分就是掰。

5.齐读、去拼音读、开火车读等方式读词语。

6.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四、精读课文,品读感悟。

(一)1.标出自然段,说一说课文中主要讲的是什么?

2.课文中小子下山以后看到了什么,心情怎么样,做了什么?用“”在文中标出,

(小猴子)看到了什么心情怎样做了什么结果怎样

3.想一想,小子最后为什么只好空着手回家去?

(二)学生汇报交流

1.交流课文主要内容。

小猴子下山看到了什么?

2.各小组派一名学生,汇报本组的自学的情况,请学生在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全班汇报交流。(教师随机指导)

(小猴子)看到了什么心情怎样做了什么结果怎样

玉米结得又大又多非常高兴掰、扛

满树的桃子又大又红非常高兴 扔、摘、捧

满地的西瓜又大又圆非常高兴 扔、摘、抱

小免子踊跳跳非常高兴 扔、追

3.小猴子最后为什么只好空着手回家去。

五、拓展延伸

1,读一读,记一记

掰东西 摘西瓜 扔玉米 扛东西

非常 捧着 追兔子 蹦蹦跳跳

2.故事新编:如果小猴子又一次下山,他会看到了什么,心情怎么样,做了什么,最后怎么样

第二课时

一、课始展示,阅读分享

二、复习导入

1.检查生字;

2.检查课文朗读。

三、指导写字

1.课件出示“块、非、常…”等7个生字。

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方法自主认字,说说哪些字是自己已经认识的,是从什么渠

2.打开果果习字学习写字,逐个学习,引导学生边观察边书空,注意笔顺。

3.指导书写。

(1)课件出示“块、非、常……”等7个生字。

(2)观察字的结构,说说书写注意点,以及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教师范写,引导学生再次边观察边书空,注意笔顺。重点讲解“瓜”的第四笔是“点”,不是“竖”:“非”注意横的写法

(4)学生在田字格里仿写,教师提醒写字姿势。

四、布置作业

1.把《小猴子下山》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2.找一篇关于动物的故事读一读。

小猴子下山(12)

《小猴子下山》

高虹小学 陈力

教材简析:

《小猴子下山》是一篇看图学文。主要讲了小猴子下山后看到了很多自己喜欢的东西,它扔了这个抓那个,结果什么也没有得到,一件事也没有做好的事。这篇课文教育学生无论做什么事都要一心一意,认真去做。做完一件,再做另一件,这样才能有所收获。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学习课文,快速了解小猴子下山的路线。以此为线索学习并积累“又()又()”形式的词语,并会迁移运用。能够正确区别“摘、扛、捧、抱、追”等动词。理解课文内容。会用“谁看见什么就怎么样”的句式造句

2.能力目标:能正确朗读故事,并能结合插图、板书等讲述故事.

3.情感目标:懂得做事情要有恒心、有始有终、而不应这山望着那山高。
教学重点:

1.看懂图意,理解课文,知道小猴子为什么空着手回家了?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让学生体会到像小猴子那样看见一样好东西就丢掉原有的东西,最后会一无所获。

教学过程:

一、猜谜导入:

1、玩摘桃子和西瓜的识字游戏

2、猜猴子的谜语

3、学生念题,教师书题,说说“猴”字,出示图片。

二、总体认知:

1、全班齐读课文

2、看图,请学生划一划小猴子下山来先后走过了哪些地方?

3、请学生填空

小猴子下山,先来到了一()玉米地,再走到一()桃树下,接着走过一()西瓜地,最后看见了一()小兔子。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

1.请第一组读课文,想想每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2.指名分句读读课文,请同学说说每句话的意思。

3.根据学生理解的情况,教师引导学生推导出:

电脑出示:①小猴子来到了什么地方?

   ②它看见了什么?

   ③它是怎样做的?

4.电脑出示:

小猴子走到_____________。他看见__________非常高兴,就_____________。

教师引读,以问促读。

5.结合插图,理解“又大又多”这一词语。

“又大又多”从图上看不仅仅玉米的个头大,而且这样大的玉米到处都是。

6.师:如果你就是小猴子看到地里又大又多的玉米是什么样的心情?(高兴)“非常高兴”就是(生:特别高兴)你们能不能带着这种特别高兴的心情读一读。

7.结合插图理解“掰”、“扛”表示动作的词语。①可让学生带头饰用动作表演一下。其他同学当评选说说他们哪表演得好哪表演得还不够。②让学生说说小猴子为什么有“掰”、“扛”这样的动作,进一步理解玉米大的意思,做练习。

8.正确、流利、有语气地朗读课文第一段。

三、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学生自学:

(1)第二组读第二自然段,想想每句话的意思什么?

(2)完成填空:

小猴子走到_____________,他看见_____________,非常高兴,就_____________。

(3)结合插图理解:“又大又红、扔、摘”这几个词,可结合动作表演理解“扔、摘”两个词的意思。

(4)正确、流利、有语气朗读这一段。

2.提问:小猴子为什么扔了玉米,去摘桃子?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使学生体会到小猴子看见了桃子,就喜欢桃子,于是就扔了玉米,去摘玉米。结合观察图画,如猴子的神态、心情,让学生体会猴子非常高兴的心理,带着这种情感再读课文内容。

四、学习第三自然段:

1、第三组读第三自然段。

2、出示填空请同学说一说。

小猴子_____________几个桃子,走到_____________,看见_____________,非常高兴,就_____________。

提问:小猴子捧着几个桃子,为什么课文中用“捧着”这个词。

3、结合图理解“又大又圆”、“扔、摘”这几个词语。小猴子为什么又扔了桃子,去摘西瓜呢?

4、正确、流利,有语气地朗读这段。

5、请学生带上小猴子的头饰表演这段内容,表演出小猴子的动作神态、心情及心里活动。

五、学习四、五自然段。

1.第四组读四、五两个自然段,边读边思考:小猴子为什么只好空着手回家去?

2.教师抓住“只好”一词,让学生说说小猴子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3.请学生带头饰进行表演小猴子的动作、神态。

4.组织学生讨论:小猴子只好空着手回家去了,小猴子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用“小猴子看见……就……”说话,做练习。

5、通过学习《小猴子下山》这篇课文,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六、练写生字

书写“扛”和“摘”

小猴子下山(13)

《小猴子下山》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认生字词,在教学中通过做动作的方式让学生理解本课的动词,并让学生在语境中理解运用又( )又( )形式的词语并进行拓展。

  2、通过个别生读、男女赛读、齐读的方式让学生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通过学习,使学生懂得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有明确的目标,要专一,有始有终。

  【教学重点】

  1、复习巩固认生字词,在教学中通过做动作的方式让学生理解本课的动词,并让学生在语境中理解运用又( )又( )形式的词语并进行拓展。

  2、通过个别生读、男女赛读、齐读的方式让学生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通过学习,使学生懂得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有明确的目标,要专一,有始有终。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动物图片、生字词卡片

  【教学方法】

  讲授法、合作探究法、情景表演法

  【教学过程】

  1、课前游戏互动:

  2、导入:

  看,(师拿出事先准备好的猴子图片)有一只小动物也来到了我们的课堂上,它也想和小朋友们一起学习呢,大家欢迎吗?(生:欢迎)今天我们就和小猴子一起来学习《小猴子下山》。

  板书课题:《小猴子下山》。(注意:“猴” 左右结构“犭”旁)

  齐读课题

  3、复习字词:

  (1)这只勤学的小猴子还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的词语宝宝呢,大家一起来看看还认识吗?

  (2)自读课文,说一说:小猴子下山都经过了哪些地方?

  贴图片:“玉米地”、“桃树下”“瓜地里”、“树林里”

  (3)哇……你看,这只可爱的小猴子经过了这么多的地方啊!谁能用小猴子先来到哪里,再来到哪里,接着来到哪里,最后来到哪里说一说。

  4.学习课文

  (1)过渡语:小猴子一路来到了这么多地方,那它都看到了什么,做了什么呢?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小猴子下山》。

  (2)学习第一自然段。

  指名读第一自然段,生评价。评价后再齐读。

  其他生思考问题:

  小猴子来到了哪里?(用“———”划出来)

  看到了什么? (用“﹏﹏﹏”划出来)

  心情怎么样?

  又是怎么做的呢?(用圆圈圈出表示动作的词)

  指生回答:

  理解“又大又多”不仅仅玉米的个头大,而且这样大的玉米到处都是,非常多。

  谈话:如果你就是小猴子看到地里又大又多的玉米是什么样的心情?(高兴)理解“非常高兴”(特别高兴),你能不能带着这种特别高兴的心情读一读。

  让学生说说小猴子为什么有“掰”“扛”这样的动作,(在具体的语境中理解这两个动词)进一步理解玉米大的意思。指导学生读好第一段。

  (3)学习第二、三、四自然段

  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生根据以下四个问题合作学习二、三、四段。

  小猴子来到了哪里?(用“———”划出来)

  看到了什么? (用“﹏﹏﹏”划出来)

  心情怎么样?

  又是怎么做的呢?(用圆圈圈出表示动作的词)

  (4)引导生各种形式朗读:

  引导学生感受小猴子看见了桃子就喜欢桃子,扔了玉米;看见西瓜,扔了桃子;看见小兔子,就扔了西瓜。结合图画,体会当时小猴子的心情。(读出小猴子的心情)

  (5)积累“又( )又( )”形式的词语。

  (6)小猴子为什么最后空着手回家去呢?

  抓住“只好”一词,引导学生感受小猴子什么也没得到的原因。(结合学生实际生活,进行口语交际的训练)

  (7)整体回归

  借助插图,复述课文(让孩子带着头饰体会着小猴子的动作、神态演一演也可以)

  5.拓展阅读

  《小猴子下山》儿歌

  6.课堂小结。

  7.课外作业或实践活动。

小猴子下山(14)

小猴子下山(15)

18.小猴子下山

一、设计说明

本课设计力争突出随文识字策略,采用多种手段创建语言训练平台。借助本文内容,组织学生展开识字与阅读的语言训练,引导学生自主理清故事顺序,在有趣的故事情节的推动下,习得识字方法,丰富语言积累,感悟文章说明的道理,即:做事情要一心一意。从而实现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课文,快速了解小猴子下山的路线。学习并积累“又( )又( )”形式的词语,并会迁移运用。能够正确区别“摘、扛、捧、抱、追”等动词。
  2.能正确朗读故事,并能结合插图、板书等讲述故事.
  3.从故事中深受启发教育。

三、课前准备:课文相关动物、事物图片。(教学辅助课件。

四、课时安排:2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回馈,引入新课

1.板书课题,学习“猴”字。

提示:猴子是动物,所以“猴”字是反犬旁。注意右部是“候”少了一竖。

2.游戏中复习回顾。课件出示大量故事中曾出现或没有出现过的事物图片,让学生判断哪些图片中的事物是故事中有的。

3.指导读好这些名词。强调“桃子、兔子、猴子”等词中“子”是轻声。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朗读全文。

(1)教师引言:小猴子下山,他先后走了哪些地方?(师画一座山,并板画路线。)指学生接读课文。

(2)师生听读课文,正音。

2.排列图片。

(1)引导学生将故事中相关事物的图片按小猴子下山的先后顺序放进这幅路线图里。(依次为玉米地、桃树下、西瓜地、小兔子。)

(2)师生交流订正。

3.练说量词。

(1)排图片后,辅助贴图练说:小猴子下山,先来到了一(  )玉米地,再走到一(  )桃树下,接着走过一(  )西瓜地,最后看见了一(  )小兔子。

(2)量词训练。

①教学:块。

学生看图识字,引导引用数量词。“一块糖”“一块饼干”,这种东西一般有个平面,“一块黑板”“一块玻璃”。指导书写:一看,二写,三对照,明确左小右大;书写笔顺。

②教学:棵。一棵树,还有什么也说“一棵”?一棵向日葵”“一棵小苗苗”“一棵瓜秧”。指点:细而长的,而且有生命的,能向上长的用“一棵”。

三、再读课文,学习生字

1.学习“会认字”。

教师导学:知道了小猴子先到“玉米地”,接着来到“桃树下”,而后又来到“西瓜地”,最后追到“小树林边”。看看课文中还有哪些需要我们认识的字,圈出来,多读几遍。

教师出示字卡,集体学习生字。

2.指导会写的字。

(1)教师引学:观察写字表中的汉字,你最喜欢哪个字?说说这个字是怎么写的。

(2)根据学生汇报,相机学习。

四、熟读课文,巩固生字

1.字卡巩固生字。

(1)同桌游戏,互考字卡并组词

(2)全班开火车游戏巩固生字。教师口令:火车火车哪里开?学生对口令:火车火车这里开!

2.多种形式熟读课文。

(1)小组推荐代表分自然段读课文,师生评价,评选“最佳代表”,奖励小红旗。

(2)指一名学生到讲台前朗读展示。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总体感知

1.复习生字,出示小卡片:工、奉、乃。拼字游戏:给提手旁找朋友。

(1)先将提手旁分别与“工”“奉”“乃”组合,学生念字组词

(2)请学生边表演动作边读字:“捧”“扛”“扔”。

2.学生活动:请你边贴词卡,边讲故事。(指一名学生把小猴子下山经过的地方按顺序贴在黑板上,并说出小猴子先后去了哪些地方,最后得到了什么。)

二、围绕“所见”,积累词语

1.自由读课文,找出 “又~又~”式词语。

(1)教师引学:这一路走来,不知小朋友们发现了没有,小猴子脸上的表情一直都是——(非常高兴)。是啊,因为他看到的可都是好东西呢!小猴子看见玉米结得——又大又多。(贴词卡)

(2)你也能用“又~又~”式的词语来说一说吗?

(3)进行说话训练。太阳____________、苹果____________;(提供主语)独立用“又~又~”式词语说话。

2.教师贴:又大又红、又大又圆、蹦蹦跳跳。练读词语。我们来读读这些词语,要让大家感觉到是好东西!

3.拓展运用。

这些好东西光是看看(板画:眼睛),就那么吸引小猴子了!要是小猴子尝一尝的话(板画:嘴巴),还会品尝到怎样的好味道?选一种说说。

三、围绕“所做”,体会动词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理解:掰、扛。

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

教师导学:哇,这一路上有那么多好吃的、好玩的,还等什么呢!我们赶快一起出发吧!看,玉米地到了!(课件出示)咦,画上怎么没画小猴子呢!是这样的,课文中写小猴子来到玉米地这部分没有配插图,请小朋友们帮忙想想,这幅图上该画一只怎样的小猴子呢?还是先读读这部分故事是怎么写的吧!

2.你会画一只什么样的猴子?(提示:表情、动作。)随机学习:掰、扛。(指导书写:掰。)

3.齐读第一自然段。

(二)学习第二至四自然段,理解并积累“摘、捧、抱、扔、追”。

1.自由读,找一找小猴子的动作,并圈一圈。

2.教师故意打乱顺序贴动词。

3.学生评价,并谈理解。

4.指导朗读。

(1)“他看见玉米结得又大又多,非常高兴,就掰了一个,扛着往前走。”(示范:表现出很得意的样子)

(2)“他看见满树的桃子又大又红,非常高兴,就扔了玉米,去摘桃子。”你们有没有想到他会把玉米扔了?(指导:觉得猴子可笑的口气。)

(3)“他看见满地的西瓜又大又圆,非常高兴,就扔了桃子,去摘西瓜。”(读出觉得猴子更可笑的口气,语气加重。)

(4)“他看见一只小兔子蹦蹦跳跳的,真可爱,就扔了西瓜,去追小兔子。”(觉得小猴子真不像话,用批评小猴子的语气读。)

(5)“小猴子只好空着手回家去。”(要读出小猴子灰溜溜的、失望的神情。)

(6)指名读、齐读、练习有表情地朗读。

四、想象创造,续编故事

1.想象小猴子回家后,和妈妈的一段对话。

  2.同桌复述;连贯复述;全班展示。

五、布置作业,拓展复述

1.搜集其他提手旁的汉字,做一做这样的动作。

2.根据故事先后顺序,把故事完整地复述给爸爸妈妈听。

板书设计

18.小猴子下山

玉米地  又大又多  掰 扛

桃树下  又大又红  扔 摘 空着手

西瓜地  又大又圆  扔 摘 回家去

往回走  蹦蹦跳跳  扔 追

本文来源:https://www.czhuihao.cn/news/143943/

《小猴子下山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推荐阅读

民主评议会总结报告范文汇总四篇

民主评议会总结报告范文汇总四篇

总结报告是会议领导同志对会议召开的情况和会议所取得的成果进行总结的陈述性文件。总结报告一般包括以下几个内容:会议的性质、会议的进程、会议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会议提出的下阶段任务、对与会人员的要求、对大家的号召。总结报告一般由标题、正文、结。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民主评议会总结报告范文汇总四篇,欢迎品
2024-04-18
2022年消防月总结报告汇编3篇

2022年消防月总结报告汇编3篇

“消防”即是消除隐患,预防灾患(即预防和解决人们在生活、工作、学习过程中遇到的人为与自然、偶然灾害的总称),当然狭义的意思在人们认识初期是:(扑灭)火灾的意思。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消防月总结报告汇编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2024-04-18
反恐工作年度总结报告怎么写集合3篇

反恐工作年度总结报告怎么写集合3篇

随着科技的进步,上半年的市场竞争十分激烈。为了按照领导指示有序开展未来工作,现在是开始准备下一阶段采购的时候了。总结了上半年的工作。良好的工作总结制定有利于上下级之间的有效沟通,以及有效的跟进和闭环。写上半年工作总结要注意什么?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反恐工作年度总结报告怎么写集合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
2024-04-18
2022纪检监察干部个人工作总结报告【3篇】

2022纪检监察干部个人工作总结报告【3篇】

工作总结是做好各项工作的重要环节 通过它,可以全面地,系统地了解以往的工作情况,可以正确认识以往工作中的优缺点;可以明确下一步工作的方向,少走弯路,少犯错误,提高工作效益。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纪检监察干部个人工作总结报告【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2024-04-18
2022年集团党建工作总结报告【四篇】

2022年集团党建工作总结报告【四篇】

报告使用范围很广。按照上级部署或工作计划,每完成一项任务,一般都要向上级写报告,反映工作中的基本情况、工作中取得的经验教训、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工作设想。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2022年集团党建工作总结报告【四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2024-04-18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惠好考试网 京ICP备166058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