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高考 试卷 中考

唐宋八大家之首是谁

发布时间:2021-07-02   来源:留学排名    点击:   
字号:

唐宋八大家之首是谁14篇

唐宋八大家之首是谁14篇

唐宋八大家之首是谁(1)

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时期以散文著称的八位文学家的合称,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合称三苏)、王安石、曾巩八人。其中韩愈、柳宗元是唐代古文运动的领袖,欧阳修、三苏等四人是宋代古文运动的核心人物,王安石、曾巩是临川文学的代表人物。他们先后掀起的古**新浪潮,使诗文发展的陈旧面貌焕然一新。

唐宋八大家起源“唐宋八大家”的称谓究竟起于唐宋八大家何时?据查,明初朱右将以上八位散文家的文章编成《八先文集》,八大家之名始于此。明中叶唐顺之所纂的《文编》,仅取唐宋八位散文家的文章,其它作家的文章一律不收。这为唐宋八大家名称的定型和流传起了一定的作用。以后不久,推崇唐顺之的茅坤根据朱、唐的编法选了八家的文章,辑为《唐宋八大家文钞》,唐宋八大家之称遂固定下来。  

八大家中苏家父子兄弟有三人,人称“三苏”,分别为苏洵、苏轼、苏辙,又有“一门三学士”之誉。故可用“唐有韩柳,宋为欧阳、三苏和曾王”来概括。

宋代六家

欧阳修——《醉翁亭记》,《鸣蝉赋》《秋声赋》《与高司谏(jiàn)书》《朋党论》《伶官传序》《卖油翁》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

苏洵——《六国论》《衡论》《辨奸论》《管仲论》《权书》云兴于山等。字明允

苏轼——《水调歌头》,《浣溪沙》,《江城子》《蝶恋花》等;散文有《前赤壁赋》,《后赤壁赋》《平王论》《留侯论》《石钟山记》等。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

苏辙——《栾(luán)城集》84卷,《送李宪司理还新喻》,《次韵子瞻上元见寄》,《次韵子瞻连雨江涨二首》,《亡嫂靖安君蒲氏挽词二首》,《寄题武陵柳氏所居二首·天真堂》,《栾城应诏集》12卷。自号颍滨遗老。谥文定。

曾巩——《上欧阳舍人书》《上蔡学士书》《赠黎安二生序》《王平甫文集序》。字子固,世称“南丰先生”。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伤仲永》《答司马谏议书》字介甫,号半山,谥号“文”,世称王文公,自号临川先生。

韩愈、柳宗元共同倡导了“古文运动”,故合称“韩赫洋柳岸”。苏洵是苏轼和苏辙的父亲,苏轼是苏辙的哥哥,故苏轼,苏洵,苏辙三人合称为三苏。而王安石、曾巩都曾拜欧阳修为师,欧阳修也是苏轼的老师所以说唐宋八大家分为唐二家(韩愈字退之、柳宗元字子厚)和宋六家(苏轼、苏洵、苏辙、欧阳修、曾巩、王安石)。

唐代两家

韩愈

尊儒反佛为题材的代表作有《原道》《论佛骨表》《原性》《师说》等,嘲讽社会现状为题材的杂文有《杂说》《获麟解》以及著名的《祭十二郎文》;

柳宗元

寓言故事

《三戒》,《黔之驴》《永某氏之鼠》《临江之麋》,

哲学论著有《非国语》《贞符》《时令论》《断刑论》《天说》《天对》《永州八记》。其中包括《小石潭记》《始得西山宴游记》《钴鉧潭记》《钴鉧潭西小丘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等。字子厚,河东人,世称柳河东。

唐宋八大家之首是谁(2)

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时期八位著名的散文作家的合称,即韩愈,柳宗元,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欧阳修,曾巩。

“唐宋八大家”的称谓最早出现于明初朱右选韩、柳等人文为《六先生文集》,因并三苏为一家,所以实际是“八先生文集”。明中叶唐顺之所纂的《文编》中,唐宋文也仅取八家。明末茅坤承二人之说 ,选辑了《唐宋八大家文钞》共160卷,此书在旧时流传甚广,“唐宋八大家”之名也随之流行开来。自明人标举唐宋八家之后,治古文者皆以八家为宗 。通行《唐宋八大家文钞》164卷,有明万历刻本及清代书坊刻本。清代魏源有《纂评唐宋八大家文读本》8卷。

韩愈旧时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韩愈、柳宗元共同倡导了“古文运动”,故合称“韩赫洋柳岸”。唐宋八大家在唐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时期,韩愈、柳宗元崛起,掀起古文运动,使得唐代的散文发展到极盛,一时古文作家蜂起,形成了“辞人咳唾,皆成珠玉”的高潮局势。

苏轼、苏洵、苏辙三人合称为三苏,苏洵是苏轼和苏辙的父亲,苏轼是苏辙的哥哥。苏洵生有三子三女,长子苏景夭折,三女皆早卒。而王安石、曾巩都曾拜欧阳修为师,欧阳修也是苏轼的老师所以说唐宋八大家分为唐二家(韩、柳)和宋六家(苏轼、苏洵、苏辙、欧阳修、曾巩、王安石)。

唐宋八大家乃主持唐宋古文运动的中心人物,他们提倡散文,反对骈文,给予当时和后世的文坛以深远的影响。

唐宋八大家之首是谁(3)

唐宋八大家

是唐宋时期八大散文作家的合称,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苏轼、苏洵、苏辙 (苏轼,苏洵,苏辙父子三人称为三苏)、欧阳修、王安石、曾巩(曾经拜过欧阳修为师)。(分为唐二家,宋六家)。

“唐宋八大家”的称谓究竟起于何时?据查,明初朱右选韩、柳等人文为《八先生文集》,遂起用八大家之名,实始于此。明中叶唐顺之所纂的《文编》中,唐宋文也仅取八家。明末茅坤承二人之说 ,选辑了《唐宋八大家文钞》共164卷,此书在旧时流传甚广,“唐宋八大家”之名也随之流行开来。自明人标举唐宋八家之后,治古文者皆以八家为宗 。通行《唐宋八大家文钞》164卷,有明万历刻本及清代书坊刻本。清代魏源有《纂评唐宋八大家文读本》8卷。

  唐宋八大家乃主持唐宋古文运动的中心人物,他们提倡散文,反对骈文,给予当时和后世的文坛以深远的影响。

  八大家中苏家父子兄弟有三人,人称“三苏”,分别为苏洵、苏轼、苏辙,又有“一门三学士”之誉。故可用“唐有韩柳,宋为欧阳、三苏和曾王”来概括。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又字和仲,又称大苏,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苏轼的诗现存约两千七百余首,其诗内容广阔,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笔力纵横,穷极变幻

  

唐宋八大家之首是谁(4)

唐宋八大家简介及唐宋八大家代表作

唐宋八大家简介及唐宋八大家代表作:唐宋八大家是哪八位呢?唐宋八大家是指唐宋时期八大散文作家的合称,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苏轼、苏洵、苏辙 、欧阳修、王安石、曾巩。唐宋八大家简介如下。

唐宋八大家之韩愈简介: 韩愈(768~824)字退之,是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汉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韩愈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崇他为唐宋散文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

韩愈的代表作品有:尊儒反佛为题材的代表作《原道》、《论佛骨表》、《原性》、《师说》等,嘲讽社会现状为题材的杂文《杂说》、《获麟解》以及著名的《祭十二郎文》。 唐宋八大家之柳宗元简介: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唐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祖籍河东(今山西省运城解州镇),世称柳河东,生于长安,贞元九年(793年)进士,官监察御史。柳宗元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诗。公元819年客死于柳州。

柳宗元的代表作:寓言故事《三戒》,《黔之驴》,《永某氏之鼠》,《临江之麋》;哲学论著有《非国语》,《贞符》,《时令论》,《断刑论》,《天说》,《天对》,《永州八记》等。 唐宋八大家之欧阳修简介:

欧阳修(1007-1073),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欧阳修是北宋卓越的文学家、史学家。吉安永丰(今属江西)人,出生于四川绵州(今四川绵阳涪城区内)。

欧阳修出生于四川绵州(今四川绵阳涪城区内),祖籍:江西永丰,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和诗  欧阳修代表作:《醉翁亭记》,《鸣蝉赋》《秋声赋》《与高司谏(jiàn)书》《朋党论》《伶官传序》《卖油翁》 。多篇作品被选入中小学语文教材。 唐宋八大家之苏洵简介:

苏洵(1009年-1066年),字明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眉山人)。北宋文学家,与其子苏轼、苏辙合称“三苏”。苏洵长于散文,尤擅政论,议论明畅,笔势雄健,有《嘉祐集》传世。

苏洵的代表作:《六国论》《衡论》《辨奸论》《管仲论》《权书》等。 唐宋八大家之苏轼简介:

苏轼是我国宋代的著名诗人,号“东坡居士”,因此很多人都习惯把苏轼称为“苏东坡”。苏轼1037年1月8日出生在眉州,也就是现在的四川省眉山市。【更多有关 苏轼简介】

苏轼的代表作品:诗词《水调歌头》,《浣溪沙》,《江城子》《蝶恋花》等;散文有《前赤壁赋》,《后赤壁赋》《平王论》《留侯论》《石钟山记》等。 选入小学语文教材的作品有:赠刘景文 等 唐宋八大家之苏辙简介:

苏辙(1039-1112),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苏辙生平学问深受其父(苏洵)兄(苏轼)影响,以儒学为主,最倾慕孟子而又遍观百家。。

苏辙的代表作品有:《栾城集》84卷,《栾城应诏集》12卷。 唐宋八大家之王安石简介: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东乡县上池村人),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学者、诗人、文学家、改革家。北宋丞相、新党领袖。

王安石代表作:《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游褒禅山记》、《伤仲永》、《答司马谏议书》等。 唐宋八大家之曾巩简介:

曾巩(1019-1083),字子固,世称“南丰先生”。建昌南丰(今属江西)人,后居临川(今江西抚州市西)。曾巩是北宋政治家、散文家,“

曾巩代表作:《上欧阳舍人书》《上蔡学士书》《赠黎安二生序》《王平甫文集序》。

唐宋八大家之首是谁(5)

初春小雨(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江雪(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山雪。

梅花 (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欧阳修---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云兴于山 (苏洵)
云兴于山,霿霿为雾。匪山不仁,天实不顾。山川我享,为我百诉。岂不畏天,哀此下土。班班鸤鸠,谷谷晨号。天乎未雨,余不告劳。谁为山川,不如羽毛。

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苏辙 唐相二绝
杨王灭后少英雄,犹自澄思却月中。已得惠妃欢喜见,方头笑杀曲江公。 朝中寂寂少名卿,晚岁雄猜气益横。心怕无须少年士,可怜未识玉奴兄。

韩愈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其一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⑤烟柳满皇都。
其二
莫道官忙身老大,即无年少逐春心。
凭君先到江头看,柳色如今深未深。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答张十一功曹
山净江空水见沙,哀猿啼处两三家。
筼筜竞长纤纤笋,踯躅闲开艳艳花。
未报恩波知死所,莫令炎瘴送生涯。
吟君诗罢看双鬓,斗觉霜毛一半加.
柳宗元
《溪居》
久为簪组累,幸此南夷谪。
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
晓耕翻露草,夜榜响溪石。
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
《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渔翁》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唉乃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苏轼
饮湖上初晴后雨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惠崇春江晓景 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惠州一绝》
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黄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妨长作岭南人。
《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苏洵
云兴于山
云兴于山,霿霿为雾。匪山不仁,天实不顾。山川我享,为我百诉。岂不畏天,哀此下土。班班鸤鸠,谷谷晨号。天乎未雨,余不告劳。谁为山川,不如羽毛。
有骥在野
有骥在野,百过不呻。子不我良,岂无他人。絷我于厩,乃不我驾。遇我不终,不如在野。秃毛于霜,寄肉于狼。宁彼我伤,人不我顾?无子我忘。
有触者犊
有触者犊,再棰不却。为子已触,安所置角?天实畀我,子欲已我。恶我所为,盍夺我有?子欲不触,盍索之笠?
朝日载升
朝日载升,薨薨伊氓。于室有绩,于野有耕。于途有商,于边有征。天生斯民,相养以宁。嗟我何为?踽踽无营。初孰与我,今孰主我?我将往问,安所处我?

苏辙
【寄题武陵柳氏所居二首·天真堂】
宦游阅尽山川胜,归老方知气味真。
歌哭不移身自稳,往还无间语尤亲。
永怀前辈无因见,犹喜诸郎有此人。
千岁展禽风未改,不加雕琢世称珍。
【寄题武陵柳氏所居二首·康乐楼】
邑居欲尽溪山好,不作层楼无奈何。
岩谷满前收蜡屐,漪涟极目卷渔蓑。
安心已得安身法,乐土偏令乐事多。
千里筠阳犹静治,还家一笑定无他。
【筠州州宅双莲】
绿盖红房共一池,一双游女巧追随。
镜中比并新妆后,风际携扶欲舞时。
露蕊暗开香自倍,霜蓬渐老折犹疑。
殷勤画手传真态,道院生绡数幅垂
【劝子瞻修无生法】
除却灵明一一空,年来丹灶漫施功。
掌中定有庵摩在,云际悬知雾雨蒙。
已赖信心留掣电,要须净戒拂昏铜。
谁言逐客江南岸,身世虽穷心不穷。
欧阳修
黄溪夜泊
楚人自古登临恨,暂到愁肠已九回。
万树苍烟三峡暗,满川明月一猿哀。
非乡况复惊残岁,慰客偏宜把酒杯。
行见江山且吟咏,不因迁谪岂能来。
画眉鸟
百啭千声随意移,
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
不及林间自在啼。
浪淘沙
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垂杨紫陌洛城东,总是当时携手处,游遍芳丛.
聚散苦匆匆,此恨无穷,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
蝶恋花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王安石
《泊船瓜洲》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梅花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元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登飞来峰
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曾巩
【苦雨】
雾围南山郁冥冥,狭谷荒风驱水声。
只疑日失黄道去,又见雨含沧海生。
如催病骨夜寒入,似送客心衰思惊。
扬州青铜不在照,应有白须添数茎。
【论交】
德操庞公林下时,入门岂复知客主。
夷吾鲍叔贫贱间,分财亦不辞多取。
相倾顿使形迹空,素定已各肝胆许。
世间未信亦论交,得失秋毫有乖忤。
【南轩】
木端青崖轩,惨淡寒日暮。鸣鸠已安巢,飞鹊尚求树。
物情限与夺,兹理奚以据。谅知巧者劳,岂得违所赋。
久无胸中忧,颇识书上趣。圣贤虽山丘,相望心或庶。
【多景楼】
欲收嘉景此楼中,徒倚阑干四望通。
云乱紫光浮紫翠,天含山气入青红。
一川钟呗淮南月,万里帆樯海外风。
老去衣襟尘土在,只将心目羡冥鸿。

唐宋八大家之首是谁(6)

唐宋八大家散文浅析

摘要: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时期八大散文作家的合称,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苏轼、苏洵、苏辙 (苏轼,苏洵,苏辙父子三人称为三苏)、欧阳修、王安石、曾巩(曾经拜过欧阳修为师)。(分为唐二家,宋六家)。唐宋八大家乃主持唐宋古文运动的中心人物,他们提倡散文,反对骈文,给予当时和后世的文坛以深远的影响。八大家中苏家父子兄弟有三人,人称“三苏”,分别为苏洵、苏轼、苏辙,又有“一门三学士”之誉。故可用“唐有韩柳,宋为欧阳、三苏和曾王”来概括。

关键词:唐宋八大家 散文 影响 成就

(一):欧阳修

  欧阳修是北宋文坛的领袖、宋代散文的奠基人。 欧阳修在文学创作上的成就,以散文为最高。

欧阳修一生写了500余篇散文,各体兼备,有政论文、史论文、记事文、抒情文和笔记文等。他的散文大都内容充实,气势旺盛,深入浅出,精炼流畅,叙事说理,娓娓动听,抒情写景,引人入胜,寓奇于平,一新文坛面目。他的许多政论作品,如《本论》《原弊》《与高司谏书》《朋党论》《新五代史·伶官传序》等,恪守自己“明道”、“致用”的主张,紧密联系当时政治斗争,指摘时弊,思想尖锐,语言明快,表现了一种匡时救世的怀抱。他还写了不少抒情、叙事散文,也大都情景交融,摇曳多姿。他的《释秘演诗集序》《祭石曼卿文》《苏氏文集序》等文,悼念亡友,追怀往事,情深意挚,极为动人;他的《丰乐亭记》《醉翁亭记》诸作,徐徐写来,委婉曲折,言辞优美,风格清新。总之,不论是讽世刺政,还是悼亡忆旧,乃至登临游览之作,无不充分体现出他那种从容宽厚、真率自然的艺术个性。

(二):苏洵

 北宋散文家。代表作品:《权书》、《衡论》、《嘉祐集》。

 苏洵的散文论点鲜明,论据有力,语言锋利,纵横恣肆,具有雄辩的说服力。欧阳修称赞他“博辩宏伟”,“纵横上下,出入驰骤,必造于深微而后止”(《故霸州文安县主簿苏君墓志铭》);曾巩也评论他的文章“指事析理,引物托喻”,“烦能不乱,肆能不流”(《苏明允哀词》),这些说法都是比较中肯的。艺术风格以雄奇为主,而又富于变化。一部分文章又以曲折多变、纡徐宛转见长。苏洵在《上田枢密书》中也自评其文兼得“诗人之优柔,骚人之清深,孟、韩之温淳,迁、固之雄刚,孙、吴之简切”。他的文章语言古朴简劲、凝炼隽永;但有时又能铺陈排比,尤善作形象生动的妙喻,如《仲兄字文甫说》,以风水相激比喻自然成文的一段描写。

(三):苏轼

苏轼的文学观点和欧阳修一脉相承,但更强调文学的独创性、表现力和艺术价值。他的文学思想强调“有为而作”,崇尚自然,摆脱束缚,“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他认为作文应达到“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所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态横生”(《答谢民师书》)的艺术境界。苏轼散文著述宏富,与韩愈、柳宗元和欧阳修三家并称。文章风格平易流畅,豪放自如。

 苏轼是继欧阳修之后主持北宋文坛的领袖人物,在当时的作家中间享有巨大的声誉,一时与之交游或接受他的指导者甚多,北宋文学家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和张耒都曾得到他的培养、奖掖和荐拔,故称苏门四学士。

苏轼散文的特点景、情、 三者统一,如《 赤壁赋》,风格是"如潮"、是"博",也有的说是"汗漫",是"畅达",是"一泻千里、纯以气胜"。语言的精练生动、词简情真,苏轼散文还具有自然本色、平易明畅的特色,那种纯真自然之美给古往今来的无数读者带来了多么难忘的艺术享受。

(四):苏辙

他的文学成就主要在散文方面。他说:“子瞻之文奇,余文但稳耳。”(《栾城遗言》)他的文章立意允当,结构严谨,行文简洁畅达,语言朴实淡雅。他的一生写的大量政论文就具有这种特点。而且在短短的篇幅中,往往波澜起伏,委曲变化,说理透辟精警,具有严密的逻辑性和说服力。他擅长政论和史论,纵谈天下大事,分析当时政局,针砭时弊,以古鉴今,一针见血。如《六国论》评论齐、楚、燕、赵四国不能支援前方的韩、魏,团结抗秦,暗喻北宋王朝前方受敌而后方安乐腐败的现实。他的文章风格汪洋澹泊,也有秀杰深醇之气。例如《黄州快哉亭记》,融写景、叙事、抒情、议论于一炉,于汪洋澹泊之中贯注着不平之气,鲜明地体现了作者散文的这种风格。苏辙的赋也写得相当出色。例如《墨竹赋》赞美画家文同的墨竹,把竹子的情态写得细致逼真,富于诗意。

(五):曾巩

曾巩的散文不同于苏轼的超迈放逸,不同于王安石的简劲果敢,也不同于欧阳修的温婉多情,平正温雅是曾巩散文最鲜明的表现。从某种意义上说,曾巩散文的特色,与其说是语言艺术的成功,毋宁说是人生态度上的特点。可以看到,曾巩平正温雅的文章风格并不是孤立形成的,文章是其生命的有机构成,其创作风格必然与人生的整体态度相关联。曾巩用自己的思考方式对儒学作出了合于自己人生态势的解读,也就是说,他的人生思考和行动轨迹基本对应着他对儒学的思考,他的文章则是他的思考轨迹在语言上的对象化,也是他生命形式的忠实展现。

(六):王安石

王安石,字介甫,他的散文紧贴社会、政治和人生的实际问题,直接为他的政治斗争服务。《答司马谏议书》剖析了司马光反对新政的言词,言词简炼、委婉、坚决,明确地表明了自己的政治主张。《读孟尝君传》分析历史事实,驳斥了孟尝君养士的传统观念,畅谈如何才算“得士”的问题。即使象《伤仲永》这样的小品文,作者的用心也不在表现文思上,其实际的用意是强调后天学习的重要。

  在游记这一最具辞采和情趣的文体里,王安石也常将极富哲理的主题引入,如《游褒禅山记》中用了近一半篇幅来议论这样一个理性的问题:做任何事情,如果想要达到超越常规的境界,就需要付出超常的努力,具有超强的意志,此外,别无捷径可寻。

王安石的散文以议论性居多。他较少注意文章气氛的酝酿,从感情上打动人,而是多针砭时弊,根据深刻的分析,提出明确主张。因此,他的散文一般具有较强的概括力与逻辑性,语言简炼、朴素,立意非凡

(七):韩愈

韩愈散文的艺术手法主要体现在说理、叙事、言情上,三者在不同文体中虽有偏用,却也常有交融。其论说文观点鲜明,辞锋犀利,气势宏伟,说理透辟,逻辑性很强,感情强烈。其记叙文常常采用叙事为主,兼以议论和抒情的手法,既能够生动地刻画出人物形象,又能够体现出作者的思想和情感,

韩愈散文突出的艺术特色还表现在语言艺术上。韩愈十分重视语言艺术,这与他“文以明道”重道而不轻文观念有关,他曾主张“词必己出”、“陈言务去”、“文从字顺”,语言的匠心独运才能达到明道的目的。他的散文语言精练生动,准确鲜明,流畅而多变,富于创造性和表现力。韩愈的文章语汇丰富,既善于吸取古代的词语,又善于运用当代的语言,熔铸成古朴而新奇的语言。

(八):柳宗元

柳宗元的散文与韩愈齐名,他们都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和实施者,有600余篇诗文传世。他的散文,在内容上,提出“文道合一”、“以文明道”的主张,要求文章反映现实,“不平则鸣”,富于革除时弊的批判精神;在形式上,提出要革新文体,突破骈文束缚,句式长短不拘,并要求革新语言“务去陈言”、“辞必己出”。 柳宗元的著作很多,体裁广泛,文艺性强,其中最有价值的是议论文、传记、寓言、山水记和杂文。山水记生动表达了人对自然美的感受,丰富了古典散文反映生活的新领域,从而确立了山水记作为独立的文学体裁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唐宋八大家的散文是中华文化的珍贵宝藏,是国学的重要部分,值得每一个中国人认真品读。

唐宋八大家之首是谁(7)

唐宋八大家简介及唐宋八大家代表作

    唐宋八大家简介及唐宋八大家代表作:唐宋八大家是哪八位呢?唐宋八大家是指唐宋时期八大散文作家的合称,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苏轼、苏洵、苏辙 、欧阳修、王安石、曾巩。唐宋八大家简介如下。

    李白杜甫白居易等诗仙诗神诗圣们是唐宋八大家吗?答曰非也。因为唐宋八大家讲的是散文作家,所以没有一个唐诗名家被列入唐宋八大家之列。韩愈为唐宋八大家之首。在唐宋八大家中(其中唐代2人,宋代6人),而在宋代的6人中,苏家占有三席(苏轼,苏洵,苏辙父子三人称为三苏),曾巩曾经拜过欧阳修为师,属于师生关系,由此也可以看出散文名家之间有一定的关联关系。

    儿童成长学习经典链接:【三字经全文】【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弟子规全文弟子规译文全文】【百家姓全文】【千字文全文带拼音】【中国古典四大名著】【唐宋八大家简介】

    唐宋八大家简介及唐宋八大家代表作品简介

    唐宋八大家之韩愈简介:
    韩愈(768~824)字退之,是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汉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韩愈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崇他为唐宋散文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
    韩愈的代表作品有:尊儒反佛为题材的代表作《原道》、《论佛骨表》、《原性》、《师说》等,嘲讽社会现状为题材的杂文《杂说》、《获麟解》以及著名的《祭十二郎文》。

    唐宋八大家之柳宗元简介: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唐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祖籍河东(今山西省运城解州镇),世称柳河东,生于长安,贞元九年(793年)进士,官监察御史。柳宗元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诗。公元819年客死于柳州。
    柳宗元的代表作:寓言故事《三戒》,《黔之驴》,《永某氏之鼠》,《临江之麋》;哲学论著有《非国语》,《贞符》,《时令论》,《断刑论》,《天说》,《天对》,《永州八记》等。

    唐宋八大家之欧阳修简介:
    欧阳修(1007-1073),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欧阳修是北宋卓越的文学家、史学家。吉安永丰(今属江西)人,出生于四川绵州(今四川绵阳涪城区内)。
    欧阳修出生于四川绵州(今四川绵阳涪城区内),祖籍:江西永丰,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和诗   欧阳修代表作:《醉翁亭记》,《鸣蝉赋》《秋声赋》《与高司谏(jiàn)书》《朋党论》《伶官传序》《卖油翁》 。多篇作品被选入中小学语文教材。

    唐宋八大家之苏洵简介:
    苏洵(1009年-1066年),字明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眉山人)。北宋文学家,与其子苏轼、苏辙合称“三苏”。苏洵长于散文,尤擅政论,议论明畅,笔势雄健,有《嘉祐集》传世。
    苏洵的代表作:《六国论》《衡论》《辨奸论》《管仲论》《权书》等。

    唐宋八大家之苏轼简介:
    苏轼是我国宋代的著名诗人,号“东坡居士”,因此很多人都习惯把苏轼称为“苏东坡”。苏轼1037年1月8日出生在眉州,也就是现在的四川省眉山市。【更多有关 苏轼简介】
    苏轼的代表作品:诗词《水调歌头》,《浣溪沙》,《江城子》《蝶恋花》等;散文有《前赤壁赋》,《后赤壁赋》《平王论》《留侯论》《石钟山记》等。 选入小学语文教材的作品有:赠刘景文 等

    唐宋八大家之苏辙简介:
    苏辙(1039-1112),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苏辙生平学问深受其父(苏洵)兄(苏轼)影响,以儒学为主,最倾慕孟子而又遍观百家。。
    苏辙的代表作品有:《栾城集》84卷,《栾城应诏集》12卷。

    唐宋八大家之王安石简介: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东乡县上池村人),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学者、诗人、文学家、改革家。北宋丞相、新党领袖。
    王安石代表作:《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游褒禅山记》、《伤仲永》、《答司马谏议书》等。

    唐宋八大家之曾巩简介:
    曾巩(1019-1083),字子固,世称“南丰先生”。建昌南丰(今属江西)人,后居临川(今江西抚州市西)。曾巩是北宋政治家、散文家,“
    曾巩代表作:《上欧阳舍人书》《上蔡学士书》《赠黎安二生序》《王平甫文集序》。

唐宋八大家之首是谁(8)

  唐代古文运动的历程

  唐代古文运动产生的原因大致可归纳为三个方面 (1) 文学本身发展的内在原因 六朝时期, 骈文鼎盛, 散文中衰。

  那种追求声律、对偶, 词藻华丽和句式整齐的形式主义风尚, 已成为反映现实生活和表达思想感情的桎梏。

  随著社会生活日益广阔和复杂, 文体改革的要求也就产生了。

  齐梁至隋, 不断有人反对骈文, 提倡古文。

  唐初陈子昂大张「复古」旗帜, 文体一变。

  天宝以后, 萧颖士、独孤及、柳冕等, 提倡儒学复古, 强调文学的讽谏和教化作用, 道统文学的理论渐趋成熟。

  (2) 赖有力的领袖人物 韩愈是古文运动的杰出组织者和领导者, 柳宗元积极支持和声援韩愈。

  他们有明确的理论和文学作品, 又都热心奖掖后进, 社会的影响很大。

  (3) 社会政治原因 安史之乱后, 唐室面临一连串无法解决的社会问题, 藩镇割据削弱了中央政权; 佛道两教势力的发展, 危害中央政权的利益, 韩愈提倡复古儒学, 希望借儒家思想来巩固唐室的统治, 与佛老对抗。

  德宗、宪宗时, 社会又出现「中兴」现象。

  一部分关心国运的知识分子为了挽救社会危机, 巩固唐室的统治, 积极从事政治改革, 要求文学自觉地为它服务。

  唐代古文运动的经过 唐代提倡恢复写作古文, 并不始於韩愈。

  唐初陈子昂实肇其端, 谓「文章道弊五百年矣」, 应匡之以「汉魏风骨」。

  子昂同时及稍后者, 如萧颖士、李华、独孤及、梁肃、柳冕、元结均倡和之。

  萧颖士、李华提出宗经、载道及尚简作为为文的主张。

  韩会和柳冕先后提出了文章教化作用的问题, 要求文章以儒家的道德去教育人们。

  韩会认为文章必须符合「圣人之情」, 才能「助教化」。

  柳冕也认为「文章本於教化」。

  独孤及则谓文章之表现形式应推崇两汉; 梁肃教人要敦古风; 元结则主张为文, 当以「救世劝俗」。

  上述诸人, 语气虽有轻重之别, 但其主旨均是鄙薄六朝文学之华靡, 建立一种切於实用的散文。

  穷其源必趋於复古, 论其用必合於教化。

  唯诸人在创作上成就不大, 未可逆转风气。

  至贞元、元和年间, 韩愈、柳宗元崛起, 加入从事古文写作, 由於有理论, 有创作, 故有成就, 领导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古文运动。

  附和者先后有李观、欧阳詹、刘禹锡、白居易、元稹等人。

  韩愈之文学观念是反骈重散, 因此极不满意六朝以来之学风及文风, 主张思想要回到古代之儒家, 文体也回到朴实明畅之散体。

  又因为反对六朝文学中那种艳冶淫靡文风, 所以主张文学为贯道之器, 也就是要有内容。

  因文见道, 因道见文, 二者并重, 不容分开, 可见韩愈之主张是为道而作文, 而所讷道, 是指儒家之道。

  韩愈虽复古, 其散文实际是革新。

  在古代散文之基础上, 创造发展, 形成一种富於逻辑与规范性之文体。

  韩愈主张作文「言必己出」,「务去陈言」, 学习古文「师其意不师其辞」, 反对剽窃, 强调语言之创造性, 又力求「文从字顺」, 这都很有意义。

  韩愈有自信, 百折不回, 时人惧怕韩愈利用师徒关系, 传授古文, 竟然「群怪笑骂, 指甩牵引」。

  而韩愈独不顾流俗, 犯笑骂, 收召后学, 广收门徒。

  又善於宣传, 唐人李肇称「韩愈引致后进, 为求科第, 多有投书请益者, 时人谓之韩门弟子。

  」扩大古文写作队伍, 遂形成声势浩大之社会运动。

  柳宗元是韩愈古文运动有力的支持者和宣传者, 而其创作的散文, 成绩优美, 提供后学不少典范作品

  柳宗元论文之意见, 与韩愈不尽相同, 韩立论过於重道, 柳则较为重文, 然在文体之反骈文与重散文此一点上, 两人却是一致。

  柳虽好佛, 虽论文也主宗经, 而其思想范围则较广阔而深厚。

  柳氏虽一再以「明道」为言, 然而其对於道之解释, 较韩愈所说广泛得多。

  他觉得一面要在古书里求圣人之道, 同时又要求其辞。

  求诸辞而遗其道固然不可, 只求诸道而遗其辞, 也是不可。

  柳宗元之道, 一是古人所讲之道德之道, 一是古人作文之艺术之道, 谓「参《孟》、《荀》以畅其支, 参《庄》、《老》以肆其端, 参之《离骚》以致其幽, 参之太史以著其洁。

  」都是说作文之道。

  由於韩、柳之理论宣传与努力创作, 朋友门生, 彼此呼应, 形成一个有力的散文运动。

  韩、柳以后, 继有皇甫湜、孙樵、刘蜕等提倡散文, 分为两派 李翱强调「仁义之辞」对文章的决定性作用; 皇甫湜则提倡意新辞奇。

  同时, 晚唐士大夫消极颓废, 追求享乐, 於是形式华丽, 内容空虚的骈文重新泛滥。

  而已经丧失生命力的古文, 在骈文的冲击下, 便逐渐衰落下去。

  唐代古文运动因后继乏人, 亦告式微, 不如前盛。

  唐代古文运动的影响 韩、柳之古文运动, 最直接之影响, 是在平淡朴实的散文压倒六朝以来盛行之空虚华美之骈文, 令散文恢复传统地位。

  古文运动的成功, 产生了一种平淡朴实的新散文, 这种文体在叙事言情上自然远胜於骈文。

  人们以之著书立说, 甚至写景、叙事、抒情、言志。

  又因韩、柳诸人倾心於古文创作, 唐代之古文成绩昭著, 直至唐末韩、柳去世之后, 骈文方再度抬头。

  唐代之古文运动亦推动其仿文学体裁之发展。

  诗人元稹、白居易之诗歌理论直接或间接受到古文运动之影响, 所作之社会诗, 反映现实, 不作无病之呻吟; 而唐代传奇亦因为此运动之副产品...

  古文运动指的什么?

  古文运动是唐代中叶及北宋时期以提倡古 文、反对骈文为特点的文体改革运动。

  因同时 涉及文学的思想内容,所以兼有思想运动和社 会运动的性质。

  这一运动发起于中唐,但它的 成功却在北宋。

  先秦两汉通行散文体文言文, 唐人把散文称为古文。

  魏晋南北朝以来盛行骈 文。

  这种文体讲究声韵、辞藻、对偶、典故, 以四字句和六字句组成;形式僵化,内容空 洞,不能自由表达思想、反映现实。

  古文运动 名义上是要恢复先秦两汉的古文,实际上是在 继承古代优秀散文的基础上,创造一种适于反 映现实、表达思想的新文体。

  其主要代表人物 是韩愈和柳宗兀。

  古文运动是怎么回事?

  六朝以来,骈偶文风盛行,文章的写作越来越表现出严重的弊端,对于文章形式的过度讲究,使其抒情、叙事、说理的功能大为削弱。

  初唐时期的陈子昂就提出了改变这种文风的主张,要求恢复先秦两汉时期单行散句、没有固定形式的“古文”。

  中唐时,韩愈、柳宗元等人积极倡导“古文运动”,讲求“文从字顺”,强调要“文以载道”。

  这场运动直接目的是要改革文体,而改革文体有两个方面的好处一方面,古文家以此来复兴儒道,恢复散文宣扬正统思想的功能;另一方面,“古文”可以更好地韩愈像表达个人的真情实感。

  在他们的倡导之下,古文运动声势逐渐壮大起来,有一大批文人学士聚集在他们周围,推动了散文创作的发展,到唐末,散文已经基本上代替了骈文的地位。

  什么是古文运动呢?

  “古文运动”是中唐时期以复兴儒学为 号召,以反对骈文、提倡古文为旗帜的文学 革新运动。

  所谓“古文”,是相对于骈文而言。

  自 南北朝以来,文坛盛行骈文,追求辞藻声律, 不适于用。

  唐初文坛,骈文仍占据主要地位。

  刘知几、王勃等曾提倡改革文弊,陈子昂等 打出复古旗帜。

  后来萧颖士、李华、元结等 提出宗经明道的主张,采用散体作文,成为 古文运动的先驱。

  韩愈、柳宗元进一步提出完整系统的古文理论,并写出相当数量的优 秀古文作品,他们的一批学生追随、响应, 形成了一场运动,发生了重大影响,并取得 了散文创作的大发展。

  韩愈、柳宗元是这一运动的代表。

  他们 倡导古文,是为了推行古道,复兴儒学。

  他 们强调“养气”,重视作家的道德修养;主 张“非三代两汉书不敢观”,重视学习经史 和屈原、司马相如等古人的作品。

  他们不仅 重道不轻文,还要求自创新词新意,反对模 仿因袭,做到“唯陈言之务去”和“文从字顺”。

  可见,他们在文学上是以复古为旗帜,从事 真正的革新的。

  在他们自己的努力和他们的 学生李翱等人推动下,古文运动取得了成就, 并开创了中国文学史上新的散文传统。

  韩愈柳宗元倡导的古文运动的作用是什么

  韩愈,柳宗元与古文运动 第一节 古文运动 中唐文学内容比盛唐更丰富 一,骈文,古文和古文运动 斗争对象是骈体文,即骈偶化的散文,两马相并为骈,两人相并称为偶.特点1,骈偶四六,两两相对,一般为四六句.如《滕王阁序》2,平仄相对3,用典藻饰.古文--骈文(魏晋南北朝) 古诗--律诗(沈,宋定型) 用汉文字的特点,组成优美的对偶形式,有一定美感价值.丰富和提高我国文学性能和表达技巧,有一定价值,但过分讲究声律,对仗,词藻,用典,使它与口语大大分离.在为魏晋南北朝时期是兴盟期,是为官迁贵税服务的,门阀别度兴越而兴起的,随其没落而没落.唐代官方文告基本上用骈文,中唐韩柳与其斗争,要求用古文代替骈体文.古文,是韩愈提出,实为先秦散文,与骈文相对立的一种散文,是不压韵的散文.古文运动倡导者主张恢复先秦两汉时代散文传统,因此人称古文运动.实质是一次提倡左学,反对佛老,提倡散文,反对骈文,在文体,文风和文学语言方面都进行变革的散**新运动.这场运动并不是由统治阶级直接领导,而是由一批志同道合的作家自觉结合而提出的,主将是韩愈,副将是柳宗元,其他主要是韩门子弟,如李翱,皇甫湜等人.《新唐书.文艺传》"于是韩愈倡之,柳宗元,李翱,黄甫湜和之" 二,古文运动的先驱和古文运动的历史陈子昂--萧颖士,李华,梁肃,柳冕 先驱 韩愈,柳宗元,李翱,黄甫湜--皮日休 领导 倡和 继承 韩愈《荐士诗》"国朝盛文章,子昂始高蹈"陈子昂写古体诗《修竹篇序》是古文运动的先驱,也是文论.韩,柳用理论和实践奠定了古文运动的基础,韩成就更大.晚唐皮日休写书《鹿门隐书》全用古文写成,思想是继用了古文运动.古文运动发生在唐代贞观之治(785-805德宗),和元和(805-820宪宗)之际,是唐朝经历安史之乱后由衰转向中兴时期.唐朝政治经济相对稳定,给中小地主阶级,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以新的希望,古文运动也是适应唐朝中兴统治而实现的,就韩柳本人来说也是反对"藩镇割据"维护国家统一,这种政治主张在文学生的反映.古文运动与白居易新乐府运动和政治大方向是一致的,两运动并非偶然巧合.三,古文运动的理论1,文以明道,文道结合是古文运动的理论纲领,理论基础.道指儒家学说,孔孟之道,文以明道是文学反映儒家学说阐明道,内容与形式统一,是柳宗元提出的文者明道.韩愈"我之所以喜欢古文,是喜欢其中之道,而道是孔孟之道."以此来对抗佛老学说.目的用儒家学说,封建理论道德协调人民行动,古文运动与儒道结合,双管齐下,一箭双雕. 儒家复兴--佛老 古文运动 散文运动--骈文 这场散**新运动和柳有意识地披上道家色彩,有目的,因此成了辩护统治阶级利益的人文,处在核心地位的人员与支持,所以取得很大成功.2,不平则鸣《送孟东野序》"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草木之无声,风挠之鸣,水之无声,风荡之鸣.其跃也或激之,共趋也或梗之.共沸也或炙之;金石之无声,或击之鸣.人之于言也亦然.有不得已者而后言.其歌也有思,共哭也有怀.凡出乎口而为声者,其皆有弗平者乎." 是反映社会现实,批判社会现实的理论根据.把先秦诸子到孟郊称为善鸣者,这符合唯物论的反映论.韩的贡献在于用更形象博喻手法揭示这种反映论,当作家内心不满现实时,鸣声则更激烈,作家在于反映这矛盾和斗争."故文章之作,恒发于羁旅草野" 具有真情完感的作品易打动人,而那些仕途不遇者纷纷写出.韩的"不平则鸣"理论继承了司马迁的"诗发愤说",诗要经过一定的坎坷之后才写得出.这一观点似乎已得到后代中外人士的认可鲁迅先生曾经说过"讲话和写文章似乎都是失败者的象征,正在和命运恶战者都不会注 意到这一点." 法国诗人缪塞在他的《五月之夜》中所说"最美丽的诗歌就是最绝望的,有些不朽的篇 章就是纯粹的眼泪." 英国文学家济慈在给莎拉·杰弗莱的书信中也说过"英国产生了世界上最好的作家,一个主要原因是英国社会在他们生世时虐待了他们." (钱钟书《七缀集》)3,强调作家的品德修养韩柳重视并强调这一点,因为文如其人,人的品德修养反映在文章中,故韩柳提倡古文运动时发表文章强调这一点,提倡儒家学说,尽管其品德修养以封建道法为标准,但对古文运动的健康发展与作用,对新诗人的培养也有作用.4,文体革新的具体标准(1) 对文学语言,主张继承散文传统,有所革新和创造,反对抄袭模仿,"唯陈气之务去,师共意不思共辞"效法.(2)对语法,主张文从字顺艺术上主张创新,却不主张形式华美,即语气服从内容的需要.(3)主张内容与形式统一.如果不注意就会贻误读者.韩柳现存800多首散文就是其实践,文字技巧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5,培养青年作家传授创作经验韩柳有高度创作技巧是其劳动结果,现存集子中许多是和青年作家的通信,指导他们创作方法,传授自己的创作经验,正因如此,古文运动有普遍性质,也是古文运动成功的原因.四,古文运动成就和影响 成就1,总结了前人的经验教训,结合当时社会需要,提出比较准确系统的文学主张,从理论上揭示了散文发展的正确方向....

  唐代“古文运动”的发起人是谁?

  扬雄等人的艺术成就。

  显而易见,韩、柳所倡导的古文运动,在文学上是利用复古的旗帜从事文学革新、三苏六家与韩、柳合称为“八先生”,茅坤编选了《唐宋八大家文钞》、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③自创新意新词,不避“怪怪奇奇”(韩愈《送穷文》),反对模仿因袭,不适于用。

  西魏苏绰曾仿《尚书》作《大诰》,提倡商朝,苏轼门下又有黄庭坚、宋古文,把散文的发展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流于对偶、声律。

  此外,两家的古文理论体系还包括,丰富自己的写作(韩愈《进学解》、曾。

  宋代古文运动的主要特点,成就并不大,不师其辞”(韩愈《答刘正夫书》)。

  ④在重视艺术形式的同时,特别反对有文采而内容荒谬的作品,认为“是犹用文锦覆陷□也“仆为文久,都是古文能手,各树旗帜。

  不明而出之。

  欧阳修说“道胜者①主张“养气”、李汉等人,他们又转相传授,推动了古文运动的开展,提炼为一种接近口语的新的书面语言,写下了许多优秀作品,扩大了书面语言的表达功能,要“师其意,有利于反映现实生活,要到欧阳修倡导之后,可说是承袭了古文运动的余风,浮华纂组”、怠心、昏气,更有利于表达思想,也更便于为人们接受,发扬了他们开创的新的散文传统的精神。

  明人朱右把欧,宁死不作淫靡文章。

  但石介的创作、柳冕,先后提出宗经明道的主张,并用散体作文、苏辙、王安石、曾巩、周朝古文以改革文体。

  宋朝的古文复兴,“若皆为之不已、柳开创的新的书面语言的基础,骈文仍占主要地位。

  唐太宗为文也尚浮华。

  史学家刘知几曾在《史通》中提出“言必近真”、“不尚雕彩”的主张;王勃提议改革文弊,柳宗元。

  五代到宋初,文坛上盛行骈文,不使害于道”,矢志“学为文,进一步奠定了韩。

  韩愈和柳宗元是唐代古文运动的代表。

  他们倡导古文是为了推行古道,为了复兴儒学。

  韩愈、柳宗元则进一步提出了一套完整的古文理论,并写出了相当数量的优秀古文作品,当时有一批学生或追随者热烈响应,终于在文坛上形成了颇有声势的古文运动。

  石介著《怪说》,前蜀的牛希济在他的《文章论》中曾提出当时文章“忘于教化之道,以妖艳为胜”,李谔上书请革文华,都没有扭转颓风。

  唐朝初期文坛,则文章之大盛,古未有也”(柳宗元《与杨京兆凭书》)。

  (百度百科——) 唐宋时期的文学革新运动,其内容主要是复兴儒学,开创了中国文学史上新的散文传统,扩大影响,从而使宋代古文运动达到波澜壮阔的地步,是对骈文而言的,不断壮大了古文运动的队伍。

  韩愈的学生有李翱,才形成一场运动,极力排斥之,它还在继续流行。

  因此,宋代古文。

  韩,猛烈抨击“杨亿之穷妍极态,缀风月,弄花草,淫巧侈丽,但他们自己的作品,仍用骈体,平易近人的作风,但二人孤军作战、陆龟蒙,则颠者众矣”(柳宗元《答吴武陵论非国语书》)。

  ⑤要求写作必须有认真的态度,不敢出以轻心,推动文学前进。

  韩、柳提倡古文,在当时是经过一番斗争的。

  韩愈曾说,而不学他追求奇古奥僻的偏向,指出当代好作家不少。

  他们学韩的共同点,是学韩文“文从字顺”,并在《上范思远书》中呼吁“二三同志,韩愈毫不动摇。

  他“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提倡古文。

  所谓“古文”。

  唐玄宗天宝年间至中唐前期,萧颖士、李华;陈子昂也揭橥复古的旗帜,带动了一支写作队伍,夫何远哉”(柳宗元《与杨京兆凭书》)。

  对“荣古虐今者,比肩叠迹”(柳宗元《与友人论为文书》)的状况表示愤慨。

  中唐古文运动,虽然在当时文坛上取得了胜利,但骈文并未就此匿迹,晚唐以后,每自测意中以为好,则人必以为恶矣。

  小称意,人亦小怪之;大称意,则人必大怪之也。

  ”(《与冯宿论文书》)然而,面对时人的非难和嘲笑,文不难而自至。

  ”(《答吴充秀才书》)苏轼说“吾所为文必与道俱”(《朱子语类》引)。

  这一点继承了唐代古文运动的传统。

  第二是不高谈学习先秦两汉而直接取法韩愈。

  王禹偁说“近世为古文之主者,韩史部而已”(《答张扶书》),其形式就是反对骈文。

  韩愈说,第一是主张明道,吸取他们的精英,即提高作者的道德修养,强调“根之茂者其实遂、晁补之等人、表达思想。

  自南北朝以来,未有成效。

  隋文帝时下诏禁止“文表华艳”、皇甫湜。

  所以,他们的古文理论都把明道放在首位,不过韩特别强调儒家的仁义和道统,柳则主张“以辅时及物为道”(《答吴武陵论非国语书》)、典故、词藻等形式,华而不实,仁义之人,其言蔼如也”(韩愈《答李翊书》),降而不能乃剽贼”(韩愈《南阳樊绍述墓志铭》)。

  所以对古圣贤人的著作、张耒、秦观、陈师道。

  他的同辈苏洵,学生苏轼、元结、独孤及、梁肃,不仅重视经史,也重视屈原、司马相如、罗隐等人写的一些讽刺现实的小品文,也都用古文体,膏之沃者其光晔。

  欧阳修凭借其政治地位,大力提倡古文、矜气(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王。

  宋真宗朝和宋仁宗初年,以杨亿、刘筠为代表的“西昆派”,追求声律骈丽的形式主义思潮,席卷了当时文坛。

  到石介诸人出来,才给延续百年之久的淫...

  名词解释古文运动

  唐宋古文运动是指唐代中叶及北宋时期以提倡古文、反对骈文为特点的文体改革运动。

  因同时涉及文 学的思想内容,所以兼有思想运动和社会运动的性质。

  “古文”这一概念由韩愈最先提出。

  他把六朝以来讲求声律及辞藻、 排偶的骈文视为俗下文字,认为自己的散文继承了先秦两汉文章的传统,所以称“古文”。

  韩愈提倡古文,目的在于恢复古代的儒学道统,将改革文风与复兴儒学变为相辅相成的运动。

  在提倡古文时,进一步强调要以文明道。

  除唐代的韩愈、 柳宗元外,宋代的欧阳修、王安石、曾巩、苏洵、苏轼、苏辙等人也是其中的代表性人物。

  古文运动主张什么啊?

  所谓“古文”,是对骈文而言的。

  先秦两汉的散文,特点是质朴自由,以散行单句为主,不受格式拘束,有利于反映现实生活、表达思想。

  自南北朝以来,文坛上盛行骈文,流于对偶、声律、典故、词藻等形式,华而不实,不适于用。

  西魏苏绰曾仿《尚书》作《大诰》,提倡商、周古文以改革文体,未有成效。

  隋文帝时下诏禁止“文表华艳”,李谔上书请革文华,都没有扭转颓风。

  唐初文坛,骈文仍占主要地位。

  唐太宗为文也尚浮华。

  史学家刘知几曾在《史通》中提出“言必近真”、“不尚雕彩”的主张;王勃提议改革文弊,但他们自己的作品,仍用骈体;陈子昂也揭橥复古的旗帜。

  唐玄宗天宝年间至中唐前期,萧颖士、李华、元结、独孤及、梁肃、柳冕,先后提出宗经明道的主张,并用散体作文,成为古文运动的先驱。

  韩愈、柳宗元则进一步提出了一套完整的古文理论,并写出了相当数量的优秀古文作品,当时有一批学生或追随者热烈响应,终于在文坛上形成了颇有声势的古文运动,把散文的发展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

唐宋八大家之首是谁(9)

唐宋八大家,又称唐宋古文八大家,是中国唐代韩愈、柳宗元和宋代苏轼、苏洵、苏辙、欧阳修、王安石、曾巩八位散文家的合称。其中韩愈、柳宗元是唐代古文运动的领袖,欧阳修、三苏等四人是宋代古文运动的核心人物,王安石、曾巩是临川文学的代表人物。他们先后掀起的古**新浪潮,使诗文发展的陈旧面貌焕然一新。

明初朱右选韩、柳等人文为《八先生文集》,遂起用八家之名,实始于此。明中叶唐顺之所纂《文编》中,唐宋文也仅取八家。明末茅坤承二人之说,选辑了《唐宋八大家文钞》共164卷,此书在旧时流传甚广,“唐宋八大家”之名也随之流行。自明人标举唐宋八家后,治古文者皆以八家为宗。通行《唐宋八大家文钞》164卷,有明万历刻本及清代书坊刻本。清代魏源有《纂评唐宋八大家文读本》8卷。

唐朝 韩愈 柳宗元

宋朝 苏轼 苏询 苏撤 欧阳修 王安石 曾巩

历史背景

“唐宋八大家”的称谓最早出现于明初朱右选韩、柳等人文为《六先生文集》,因并三苏为一家,所以实际是“八先生文集”。明中叶唐顺之所纂的《文编》中,唐宋文也仅取八家。明末茅坤承二人之说,选辑了《唐宋八大家文钞》共160卷,此书在旧时流传甚广,“唐宋八大家”之名也随之流行开来。自明人标举唐宋八家之后,治古文者皆以八家为宗。通行《唐宋八大家文钞》164卷,有明万历刻本及清代书坊刻本。清代魏源有《纂评唐宋八大家文读本》8卷。

韩愈、柳宗元共同倡导了“古文运动”,故合称“韩赫洋柳岸”。韩愈、柳宗元在唐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时期崛起,掀起古文运动,使得唐代的散文发展到极盛,一时古文作家蜂起,形成了“辞人咳唾,皆成珠玉”的高潮局势。

苏轼、苏洵、苏辙三人合称为三苏,苏洵是苏轼和苏辙的父亲,苏轼是苏辙的哥哥。欧阳修是苏轼的老师,王安石、曾巩也都曾拜欧阳修为师。所以唐宋八大家又分为唐二家(韩愈、柳宗元)和宋六家(苏轼、苏洵、苏辙、欧阳修、曾巩、王安石)。

唐宋八大家乃主持唐宋古文运动的中心人物,他们提倡散文,反对骈文,给予当时和后世的文坛以深远的影响。

起源

明初朱右将以上八位散文家的文章编成《八先生文集》,八大家之名始于此。明中叶唐顺之所纂的《文编》,仅取唐宋八位散文家的文章,其他作家的文章一律不收,这为唐宋八大家名称的定型和流传起了一定的作用。以后不久,推崇唐顺之的茅坤根据朱、唐的编法选了八家的文章,辑为《唐宋八大家文钞》,唐宋八大家之称遂固定下来。[1] 

除了八大家之说以外;另有欧阳修、苏轼、曾巩、王安石四人,称为宋四家,或宋朝古文四家。

基本信息

唐朝韩愈(768年-824年),字退之,是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勇夺三军之帅”(八代:宋、齐、梁、陈、魏、齐、周、隋);明人推崇他为唐宋散文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杜牧把韩文与杜诗并列,称为“杜诗韩笔”,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著有《韩昌黎集》四十卷,《外集》十卷,《师说》等。韩愈还是一个语言巨匠,他善于使用前人词语,又注重当代口语的提炼,得以创造出许多新的语句,其中有不少已成为成语流传至今,如“落井下石”、“动辄得咎”、“杂乱无章”等。在思想上是中国“道统”观念的确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

;柳宗元

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汉族,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祖籍河东(现山西运城永济一带)。世称“柳河东”、“河东先生”,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柳宗元与韩愈并称为“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生于长安,贞元九年(793年)进士,官监察御史。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诗,享年不到50岁。

宋朝

苏轼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4]  ,

南宋高宗朝,赠太师,追谥号“文忠”,四川眉山人,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散文家、词人、诗人,豪放派代表人物。苏轼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是中国数千年历史上被公认文学艺术造诣最杰出的大家之一。其散文与韩愈并称“韩潮苏海”,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被称为“中国古代第一全才”。苏轼与其父苏洵(1009~1066)、其弟苏辙(1039~1112)皆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嘉佑二年(1057)与弟辙同登进士。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乐府》《东坡志林》等。

苏洵

苏洵(1009年-1066年),字明允,号老泉;四川眉山人。年五十八岁。年二十七,始发愤为学。岁余举进士,又举茂才异等,皆不中。乃悉焚所写文章,闭户益读书,遂通六经、百家之说,下笔顷刻数千言。至和、嘉祐间,与二子轼、辙同至京师。欧阳修上其所著《衡论》《权书》等二十二篇,士大夫争传之。宰相韩琦奏于朝,除秘书省校书郎。与陈州项城令姚辟同修建隆以来礼书,为《太常因革礼》一百卷。书成而卒。洵著有二十卷,及三卷,均《宋史本传》并传于世。苏洵即《三字经》里提到的“二十七,始发愤”的“苏老泉”。苏洵发愤虽晚,但用功甚勤。在苏轼晚年曾回忆幼年随父读书的状况,感觉自己深受其父影响。当然,假若没有苏洵的发奋读书,也就不可能使苏轼幼年承受好的家教,更不能有年未及冠即“学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的苏轼。

苏辙

苏辙(1039年-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欧阳修

欧阳修(1007年-1072年),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和诗人。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六一即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琴一张,棋一局,常置酒一壶,醉翁一人),吉州永丰人,出生于绵州(今四川绵阳)。天圣进士。仁宗时,累擢知制诰、翰林学士;英宗时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神宗朝,迁兵部尚书,以太子少师致仕。卒谥文忠。既是范仲淹庆历新政的支持者,也是北宋诗**新运动的领导者。又喜奖掖后进,苏轼兄弟及曾巩、王安石皆出其门下。他的诗、词、散文均为一时之冠。诗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风与散文近似,重气势而能流畅自然;其词深婉清丽,承袭南唐余风。曾与宋祁合修《新唐书》,并独撰《新五代史》。又喜收集金石文字,编为《集古录》。著有《欧阳文忠公文集》。

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086年),字介甫,晚年号半山,小字獾郎,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北宋临川人(今江西省东乡县上池村),汉族。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他出生在一个小官吏家庭。父益,字损之,曾为临江军判官,一生在南北各地做了几任州县官。安石少好读书,记忆力强,受到较好的教育。庆历二年(1042年)登杨寘榜进士第四名,先后任淮南判官、鄞县知县、舒州通判、常州知州、提点江东刑狱等地方的官吏。治平四年(1067年)神宗初即位,诏安石知江宁府,旋召为翰林学士。熙宁二年(1069年)提为参知政事,从熙宁三年起,两度任同中书门下平改革家章事,推行新法。熙宁九年罢相后,隐居,病死于江宁(今江苏南京市)钟山,谥号“文”。“宰相肚里能撑船”说的就是王安石。被列宁誉为是“十一世纪中国最伟大改革家。

曾巩

曾巩(1019年-1083年),天禧三年八月二十五日-元丰六年四

月十一日),字子固,世称“南丰先生”。汉族,建昌南丰(今属江西)人,后居临川(今江西抚州市西)。曾致尧之孙,曾易占之子。嘉祐二年(1057)进士。北宋政治家、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为“南丰七曾”(曾巩、曾肇、曾布、曾纡、曾纮、曾协、曾敦)之一。

唐宋八大家之首是谁(10)

唐宋八大家简介

1.韩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汉族,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

贞元八年(792年),韩愈登进士第,两任节度推官,累官监察御史。贞元十九年(803年),因论事而被贬阳山。后历都官员外郎、史馆修撰、中书舍人等职。元和十二年(817年),出任裴度的行军司马,参与讨平“淮西之乱”。元和十四年(819年),又因谏迎佛骨一事被贬至潮州。晚年官至吏部侍郎,人称“韩吏部”。长庆四年(824年),韩愈病逝,年五十七,赠礼部尚书,谥号文,故称“韩文公”。

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后人将其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在旧《广东通志》中被称为“广东古八贤”之一。[1]  他提出的“文道合一”、“气盛言宜”、“务去陈言”、“文从字顺”等散文的写作理论,对后人很有指导意义。著有《韩昌黎集》四十卷,《外集》十卷,《师说》等。

2.柳宗元(公元773年—公元819年),字子厚,汉族,河东人(现山西运城永济一带)人,唐宋八大家之一,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世称“柳河东”、 “河东先生”,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柳宗元与韩愈并称为“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2] 

柳宗元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诗。骈文有近百篇,散文论说性强,笔锋犀利,讽刺辛辣。游记写景状物,多所寄托,有《河东先生集》,代表作有《溪居》、《江雪》、《渔翁》。

3.欧阳修(1007年8月1日-1072年9月22日),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且在政治上负有盛名。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居。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累赠太师、楚国公。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被世人称为“唐宋散文八大家”。

欧阳修是在宋代文学史上最早开创一代文风的文坛领袖。[1]  领导了北宋诗**新运动,继承并发展了韩愈的古文理论。他的散文创作的高度成就与其正确的古文理论相辅相成,从而开创了一代文风。欧阳修在变革文风的同时,也对诗风词风进行了革新。在史学方面,也有较高成就。

4.苏洵(1009年5月22日—1066年5月21日),字明允,自号老泉,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眉山)人。北宋文学家,与其子苏轼、苏辙并以文学著称于世,世称“三苏”,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

苏洵擅长于散文,尤其擅长政论,议论明畅,笔势雄健,著有《嘉祐集》二十卷,及《谥法》三卷,均与《宋史本传》并传于世。

5. 苏辙(1039年3月18日 —1112年10月25日),字子由,一字同叔[3]  ,晚号颍滨遗老,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诗人、宰相,“唐宋八大家”之一。

6.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自号道人,世称苏仙  。汉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宋代重要的文学家,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宋仁宗嘉祐(1056—1063)年间进士。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又工书画。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

7. 欧阳修(1007年8月1日-1072年9月22日),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且在政治上负有盛名。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居。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累赠太师、楚国公。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被世人称为“唐宋散文八大家”。

8.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汉族,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人,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在文学中具有突出成就。其散文论点鲜明、逻辑严密,有很强的说服力,充分发挥了古文的实际功用;短文简洁峻切、短小精悍,名列“唐宋八大家”。其诗“学杜得其瘦硬”,擅长于说理与修辞,晚年诗风含蓄深沉、深婉不迫,以丰神远韵的风格在北宋诗坛自成一家,世称 “王荆公体”。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存世。

唐宋八大家之首是谁(11)

唐宋八大家简介

唐(公元618年—907年)宋(960年—1279年)八大家,又称唐宋古文八大家,是中国唐代韩愈、柳宗元和宋代苏轼、苏洵、苏辙、欧阳修、王安石、曾巩八位散文家的合称。其中韩愈、柳宗元是唐代古文运动的领袖,欧阳修、三苏等四人是宋代古文运动的核心人物,王安石、曾巩是临川文学的代表人物。他们先后掀起的古**新浪潮,使诗文发展的陈旧面貌焕然一新。

韩愈和柳宗元是对好朋友,曾巩曾携欧阳修、王安石访三苏即苏轼、苏洵、苏辙。

公元907-960年为中国的五代十国。

五代指的是如下五个朝代:
后梁 公元907-923年、后唐 公元923-936年、后晋 公元936-946年、后汉 公元947-950年、后周 公元950-960年。

十国指的是以下十个割据政权:
前蜀、后蜀、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即荆南)和北汉等。

唐宋八大家个人作品

韩愈(768年-824年),字退之,是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著名的散文家和重要诗人,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贞元八年(七九二年)进士,为唐宋八大家之首。唐宪宗时,曾随同裴度平定淮西藩镇之乱。在刑部侍郎任上,他上疏谏迎佛骨,触怒了宪宗,被贬为潮州刺史。后于穆宗时,召为国子监祭酒,历任京兆尹及兵部、吏部侍郎。

诗文作品《原道》《论佛骨表》《原性》《原毁》《师说》《进学解》等

其他作品 杂文有《杂说》、《获麟解》以及著名的《祭十二郎文》

艺术风格 韩愈被列为“唐宋散文八大家”之首,又将他与杜甫并提,有“杜诗韩笔”之美称。他的散文创作,实现了自己的理论。其赋、论、说、传、记、颂、赞、书、序、哀辞、祭文、碑志、状、表、杂文等各种体裁的作品,都有卓越的成就。论说文在韩文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以尊儒反佛为主要内容的中篇和长篇,有《原道》、《论佛骨表》、《原性》、《师说》等,大都格局严整,层次分明。叙事文在韩文中比重较大。

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汉族,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著名的思想家,祖籍河东(现山西运城永济一带)。柳宗元的骚赋成就极高。宋人严羽说:“唐人惟子厚深得骚学。”此论相当中肯。柳宗元的辞赋继承和发扬了屈原辞赋的传统。他的辞赋,不仅利用了传统的形式,而且继承了屈原的精神。

诗文作品 寓言故事有《黔之驴》、《永某氏之鼠》、《临江之麋》

哲学作品 哲学论著有《非国语》《贞符》《时令论》《断刑论》《天说》《天对》《永州八记》。其中包括《小石潭记》《始得西山宴游记》《袁家渴记》《石渠记》《小石城山记》等。

艺术风格 柳宗元是思想深邃的哲学家、文学家,他重视文章的内容,主张文以明道,为“道”应于国于民有利,切实可行。他注重文学的社会能,强调文须有益于世。他提倡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的完美结合,指出写作必须持认真严肃的态度,强调作家道德修养的重要性。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 ,南宋高宗朝,赠太师,追谥号“文忠”,四川眉山人,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散文家、词人、诗人,豪放派代表人物。苏轼的文学观点和欧阳修一脉相承,但更强调文学的独创性、表现力和艺术价值。他的文学思想强调“有为而作”,崇尚自然,摆脱束缚,“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他认为作文应达到“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所不可不止。

诗文作品《水调歌头》,《浣溪沙》,《江城子》《蝶恋花》等;

散文有《前赤壁赋》,《后赤壁赋》《平王论》《留侯论》《石钟山记》等。

艺术风格 苏轼在诗、文、词、书、画等方面,在才俊辈出的宋代均取得了登峰造极的成就。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文学和艺术天才。

“三苏”之中文学成最高的就是苏轼。苏轼对文艺创作倾注了毕生精力。他重视文学的社会功能,反对“贵华而贱实”,强调作者要有充实的生活感受。

苏洵(1009年-1066年),字明允,号老泉;四川眉山人。年五十八岁。苏洵是有政治抱负的人。他说他作文的主要目的是“言当世之要”,是为了“施之于今”。在《衡论》和《上皇帝书》等重要议论文中,他提出了一整套政治革新的主张。他认为,要治理好国家,必“审势”、“定所尚”。他主张“尚威”,加强吏治,破苟且之心和怠惰(dài duò)之气,激发天下人的进取心,使宋王朝振兴。

诗文作品《六国论》《衡论》《辨奸论》《管仲论》《权书》等。

艺术风格 苏洵的散文论点鲜明,论据有力,语言锋利,纵横恣肆,具有雄辩的说服力。欧阳修称赞他“博辩宏伟”,“纵横上下,出入驰骤,必造于深微而后止”(《故霸州文安县主簿苏君墓志铭》);曾巩也评论他的文章“指事析理,引物托喻”,“烦能不乱,肆能不流”(《苏明允哀词》),这些说法都是比较中肯的。艺术风格以雄奇为主,而又富于变化。

苏辙(1039年-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苏辙生平学问深受其父兄影响,以儒学为主,最倾慕孟子而又遍观百家。他擅长政论和史论,在政论中纵谈天下大事,如《新论》(上)说“当今天下之事,治而不至于安,乱而不至于危,纪纲粗立而不举,无急变而有缓病”,分析当时政局,颇能一针见血。

其他作品《栾(luán)城集》84卷,《栾城应诏集》13卷。

艺术风格 苏辙的散文表现出迁洋泊的风格和秀杰深醇之气,他在古文写作上有自己的主张。其在《上枢密韩太尉书》中提出了“文气”说,所谓“文者,气之所形”,并论及“养气”之法。他擅长政论和史论。

欧阳修(1007年-1072年),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和诗人。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六一即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琴一张,棋一局,常置酒一壶,醉翁一人),吉州永丰人,出生于绵州(今四川绵阳)。欧阳修继承并发扬了韩、柳古文的优良传统,领导了北宋诗**新运动(即北宋古文运动)。作为这场运动的领袖人物,欧阳修不但驱除了学时文坛上浮华新怪的不良文风,开创一代诗文新风,而且以自己独特的风格和高远的才情开辟了新的创作领域,取得了新的成就,将诗文创作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诗文作品《醉翁亭记》,《鸣蝉赋》《秋声赋》《与高司谏书》《朋党论》《伶官传序》《卖油翁》

艺术风格 欧阳修是宋代文学的一代宗师,他继承了韩愈古文运动的精神,在散文理论上,提出文以明道的主张。他所讲的道,主要不在于伦理纲常,而在于关心百事,他取韩愈“文从字顺”的精神,大力提倡简而有法和流畅自然的文风,反对浮靡雕琢和怪僻晦涩。他不仅能够从实际出发,提出平实的散文理论,而且自己又以造诣很高的创作实绩起了示范作用。

王安石(1021年-1086年),字介甫,晚年号半山,小字獾郎,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北宋临川人(今江西省东乡县上池村),汉族。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他出生在一个小官吏家庭。王安石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思想家,同时也是一位卓越的文学家。他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把文学创作和政治活动密切地联系起来,强调文学的作用首先在于为社会服务,强调文章的现实功能和社会效果,主张文道合一。他的散文大致贯彻了他的文学主张,所作多为有关政令教化、适于世用之文。

诗文作品《游褒禅山记》《伤仲永》《答司马谏议书》。 

艺术风格 王安石是伟大的政治家兼文学家,他的散文如其为人,崎岖挺拔,刚劲有力雄健简古。其政治文观点鲜明,言词犀利,见解卓越,如《读孟尝君传》短短24字却否定了历朝的观点实属千秋传诵之名篇。

曾巩(1019年-1083年),天禧三年八月二十五日-元丰六年四月十一日),字子固,世称“南丰先生”。汉族,建昌南丰(今属江西)人,后居临川(今江西抚州市西)。曾巩散文成就很高,是北宋诗**新运动的积极参与者,宋代新古文运动的重要骨干。作为欧阳修的积极追随者和支持者,几乎全部接受了欧阳修在古文创作上的主张,他在理论上也是主张先道而后文的。但比韩愈、欧阳修更着重于道。在古文理论方面主张先道后文,文道结合,主张“文以明道”。其文风则源于六经又集司马迁、韩愈两家之长,古雅本正,温厚典雅,章法严谨,长于说理,为时人及后辈所师范。

诗文作品《寄欧阳舍人书》《上蔡学士书》《赠黎安二生序》《王平甫文集序》。

艺术风格 曾巩是欧阳修古文运动的支持者和参与者。主张先道而后文。其文自然淳朴,不甚讲究文采。在八大家中,他是情致较少的一个。他的文章绝少抒情作品,多为议论文和记叙文。他的散文以议论见长,立论精策。

唐宋八大家之首是谁(12)

唐宋八大家简介及唐宋八大家代表作

唐宋八大家简介及唐宋八大家代表作:唐宋八大家是哪八位呢唐宋八大家是指唐宋时期八大散文作家的合称,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苏轼、苏洵、苏辙 、欧阳修、王安石、曾巩。唐宋八大家简介如下。

唐宋八大家之韩愈简介: 韩愈(768~824)字退之,是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汉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韩愈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崇他为唐宋散文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

韩愈的代表作品有:尊儒反佛为题材的代表作《原道》、《论佛骨表》、《原性》、《师说》等,嘲讽社会现状为题材的杂文《杂说》、《获麟解》以及着名的《祭十二郎文》。 唐宋八大家之柳宗元简介: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唐代着名文学家、思想家,祖籍河东(今山西省运城解州镇),世称柳河东,生于长安,贞元九年(793年)进士,官监察御史。柳宗元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诗。公元819年客死于柳州。

柳宗元的代表作:寓言故事《三戒》,《黔之驴》,《永某氏之鼠》,《临江之麋》;哲学论着有《非国语》,《贞符》,《时令论》,《断刑论》,《天说》,《天对》,《永州八记》等。 唐宋八大家之欧阳修简介:

欧阳修(1007-1073),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欧阳修是北宋卓越的文学家、史学家。吉安永丰(今属江西)人,出生于四川绵州(今四川绵阳涪城区内)。

欧阳修出生于四川绵州(今四川绵阳涪城区内),祖籍:江西永丰,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和诗  欧阳修代表作:《醉翁亭记》,《鸣蝉赋》《秋声赋》《与高司谏(jiàn)书》《朋党论》《伶官传序》《卖油翁》 。多篇作品被选入中小学语文教材。 唐宋八大家之苏洵简介:

苏洵(1009年-1066年),字明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眉山人)。北宋文学家,与其子苏轼、苏辙合称“三苏”。苏洵长于散文,尤擅政论,议论明畅,笔势雄健,有《嘉佑集》传世。

苏洵的代表作:《六国论》《衡论》《辨奸论》《管仲论》《权书》等。 唐宋八大家之苏轼简介:

苏轼是我国宋代的着名诗人,号“东坡居士”,因此很多人都习惯把苏轼称为“苏东坡”。苏轼1037年1月8日出生在眉州,也就是现在的四川省眉山市。【更多有关 苏轼简介】

苏轼的代表作品:诗词《水调歌头》,《浣溪沙》,《江城子》《蝶恋花》等;散文有《前赤壁赋》,《后赤壁赋》《平王论》《留侯论》《石钟山记》等。 选入小学语文教材的作品有:赠刘景文 等 唐宋八大家之苏辙简介:

苏辙(1039-1112),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苏辙生平学问深受其父(苏洵)兄(苏轼)影响,以儒学为主,最倾慕孟子而又遍观百家。。

苏辙的代表作品有:《栾城集》84卷,《栾城应诏集》12卷。 唐宋八大家之王安石简介: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东乡县上池村人),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学者、诗人、文学家、改革家。北宋丞相、新党领袖。

王安石代表作:《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游褒禅山记》、《伤仲永》、《答司马谏议书》等。 唐宋八大家之曾巩简介:

曾巩(1019-1083),字子固,世称“南丰先生”。建昌南丰(今属江西)人,后居临川(今江西抚州市西)。曾巩是北宋政治家、散文家,“

曾巩代表作:《上欧阳舍人书》《上蔡学士书》《赠黎安二生序》《王平甫文集序》。

唐宋八大家之首是谁(13)

唐宋八大家简介及唐宋八大家代表作

唐宋八大家简介及唐宋八大家代表作:唐宋八大家是哪八位呢?唐宋八大家是指唐宋时期八大散文作家的合称,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苏轼、苏洵、苏辙、欧阳修、王安石、曾巩。唐宋八大家简介如下。

唐宋八大家之韩愈简介:韩愈(768~824)字退之,是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汉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韩愈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崇他为唐宋散文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

韩愈的代表作品有:尊儒反佛为题材的代表作《原道》、《论佛骨表》、《原性》、《师说》等,嘲讽社会现状为题材的杂文《杂说》、《获麟解》以及著名的《祭十二郎文》。唐宋八大家之柳宗元简介: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唐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祖籍河东(今山西省运城解州镇),世称柳河东,生于长安,贞元九年(793年)进士,官监察御史。柳宗元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诗。公元819年客死于柳州。

柳宗元的代表作:寓言故事《三戒》,《黔之驴》,《永某氏之鼠》,《临江之麋》;哲学论著有《非国语》,《贞符》,《时令论》,《断刑论》,《天说》,《天对》,《永州八记》等。唐宋八大家之欧阳修简介:

欧阳修(1007-1073),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欧阳修是北宋卓越的文学家、史学家。吉安永丰(今属江西)人,出生于四川绵州(今四川绵阳涪城区内)。

欧阳修出生于四川绵州(今四川绵阳涪城区内),祖籍:江西永丰,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和诗欧阳修代表作:《醉翁亭记》,《鸣蝉赋》《秋声赋》《与高司谏(jiàn)书》《朋党论》《伶官传序》《卖油翁》。多篇作品被选入中小学语文教材。唐宋八大家之苏洵简介:

苏洵(1009年-1066年),字明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眉山人)。北宋文学家,与其子苏轼、苏辙合称“三苏”。苏洵长于散文,尤擅政论,议论明畅,笔势雄健,有《嘉祐集》传世。

苏洵的代表作:《六国论》《衡论》《辨奸论》《管仲论》《权书》等。唐宋八大家之苏轼简介:

苏轼是我国宋代的著名诗人,号“东坡居士”,因此很多人都习惯把苏轼称为“苏东坡”。苏轼1037年1月8日出生在眉州,也就是现在的四川省眉山市。【更多有关苏轼简介】

苏轼的代表作品:诗词《水调歌头》,《浣溪沙》,《江城子》《蝶恋花》等;散文有《前赤壁赋》,《后赤壁赋》《平王论》《留侯论》《石钟山记》等。选入小学语文教材的作品有:赠刘景文等唐宋八大家之苏辙简介:

苏辙(1039-1112),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苏辙生平学问深受其父(苏洵)兄(苏轼)影响,以儒学为主,最倾慕孟子而又遍观百家。。

苏辙的代表作品有:《栾城集》84卷,《栾城应诏集》12卷。唐宋八大家之王安石简介: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东乡县上池村人),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学者、诗人、文学家、改革家。北宋丞相、新党领袖。

王安石代表作:《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游褒禅山记》、《伤仲永》、《答司马谏议书》等。唐宋八大家之曾巩简介:

曾巩(1019-1083),字子固,世称“南丰先生”。建昌南丰(今属江西)人,后居临川(今江西抚州市西)。曾巩是北宋政治家、散文家,“

曾巩代表作:《上欧阳舍人书》《上蔡学士书》《赠黎安二生序》《王平甫文集序》。

唐宋八大家之首是谁(14)

韩 愈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
柳宗元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
苏洵是苏 轼与苏 辙之父,
苏 轼是苏洵的第五个儿子,
苏 辙与其父苏洵、兄苏轼合称“三苏”,均在“唐宋八大家”之列。
欧阳修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
王安石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
曾 巩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

在唐贞元和时期,韩愈、柳宗元崛起,掀起古文运动,使得唐代的散文发展到极盛,一时古文作家蜂起,形成了“辞人咳唾,皆成珠玉”的高潮局势。而到了宋代则以欧阳修为魁,他荐拔和指导了王安石、曾巩、苏洵、苏轼、苏辙等散文家,对他们的散文创作发生过很大的影响。其中,苏轼最出色地继承和发展了他所开创的一代文风。   韩愈、柳宗元是唐代古文运动的领袖,欧阳修是宋代古文运动的领袖,三苏等五人是宋代古文运动的核心人物。他们先后掀起的古**新浪潮,将古代散文史的水面搅了个天翻地覆,使得散文发展的陈旧面貌焕然一新。

韩愈是第一人,柳宗元与韩愈齐名。苏洵苏轼苏辙是一家人。欧阳修是曾巩的本师,是苏轼和苏辙的科举座师.倡导古文运动的是韩愈,革新运动的是王安石.王安石和苏轼是政敌,但是私人之间的关系是惺惺相惜的

. 韩愈,柳宗元是好朋友,但是见面不多。其中苏洵和王安石,欧阳修是一辈的,苏洵去开封的时候有文章想让王安石品鉴一下,王安石没给好话,结怨,后面苏洵写了个文章,叫辨奸论。

苏轼考试的时候欧阳修是主考官,这届考试里还有一个人,曾巩。曾巩是欧阳修的学生。我记得欧阳修评判卷子的时候看到苏轼的文章,因为名字遮住的,欧阳修一看这文章就是第一名,但他猜测是自己学生曾巩的,就判了个第二名,结果开封一看,是苏轼的,欧阳修说,吾当避让,放此子一头地,满座皆惊。意思是说以后碰到苏轼要给他发挥的空间,这个人巨牛逼。

三苏的有趣故事
三苏是中国宋代闻名于世的才子之家,他家在四川省乐山市仁寿县境内,在他的祖上也有一则有趣的风水故事,苏洵苏老泉的祖父当时是一个出家人,号白莲道人,他有一个至交朋友叫蒋山,是当时著名的风水师,蒋山每两年遍游名山大川一次,寻龙布穴,回来后都要到白莲道人的道观中静养修行。有一天,蒋山正与白莲道人下棋,突然蒋山问道“你想得风水宝地吗?”白莲道人还没有开口,蒋山又接着说道“这次我云游回来,寻得两块风水宝地,一块地可以大富比石崇,另一块地可以大贵于天下,做到宰相,这两块地我只能送你一块,你自己选吧。”

白莲道人想了一下说道“我是半路出家,家中还有儿子在读书,不想奢求什么富贵,只要子孙贤能就心满意足了”。蒋山想了想道“这两块地均不适合,不过前次在彭山县的象耳山,寻到一块佳地,会出盖世的文章秀士,我就把它献给你吧,明天一早我们就启程去看看。”白莲道人听后心中很高兴。于是,第二天天刚破晓,两个人就出发了,经过十几天的路程,来到了彭山县象耳山的风水穴位之处。此地四山环抱,来龙如大将军出阵,匹马单刀,贪狼峰起龙顶,绿油油的小树秀丽动人,明堂开阔,前面案山层层相朝,向上一支文笔秀峰,直插云端,一勾小溪水从林间曲曲而来经向上而消于左后方,站在山峰上一声轻啸,空峪震荡,声音清澈幽旋,久久在峪中回荡。穴场在山峰顶端,大背葬法的常理(在风水术语中称‘顶天穴’),穴位处略开一米来大的小窝,四面青草依依,微风悠扬,白莲道人的衣带随风漂荡,他见此景心中好不高兴,但又叹道“穴高只怕八白摇”。

地师蒋山见状已知他的心意,于是蹲下身去从袋里拿出一盏油灯,用火材点燃后轻轻地放在那个穴口,虽然四面来风,但灯火纹丝不动,蒋山手指放灯之处说道“此处就是佳穴之位,一步也不能离开,葬在这里你家才能出文章盖世之士,其余地方均不能成穴,不信你就试试”。白莲道人为了稳当,就在自己认为可以立穴的地方,用油灯反复地测试,灯火均会被风吹灭,此时他才真正地叹服蒋山高超的风水之术。

一年过去了,白莲道人的母去世了,他就将其葬在蒋山所点的穴位中。不久,蒋山又来到道观,并与白莲道人一起再去考证他母亲的坟墓,蒋山看后叹道“你这还有一点小的差误,我帮你纠正一下。”于是,蒋山就做起自己的法事来,并在坟头的左边添了不少土。事过几年,白莲道人的儿子苏洵就以文章出仕了,并连出了苏轼、苏辙。他们都是以诗词歌赋名振天下,在“唐宋八大家”中,仅苏家就占了三位,这个“油灯定穴”的故事,至今还流转于四川各地。

这说明风水术在中国民间与朝廷中占有相当高的地位,在风水的诱惑与风水先生的指引下,即便是清心寡欲、淡泊名利的白莲道人也不可能无动于衷,他虽说不为子孙富贵,但求子孙贤达,而这只不过是他掩饰自己,以免被世人看轻。但他此举却为中国文坛推出了三位巨才,其贡献也是很大的。当然,除了风水的作用外,那就是三苏平时的艰苦努力与他们所赋有的特殊天分,才使他们成为傲世之才。

乌台诗案

大约是苏东坡在朝廷当礼部尚书之时,在他被贬谪之前,有一日,他去王安石的书房乌斋去找王安石,王不在,见乌斋台桌上摆着一首只写得两句尚未写完的诗——“明月枝头叫,黄狗卧花心。”苏东坡瞧了又瞧,好生质疑,觉得明月怎能在枝头叫呢?黄狗又怎么会在花心上卧呢?以为不妥。于是提笔一改,将诗句改为“明月当空照,黄狗卧花荫。”王安石回来后,对苏轼改他的诗极为不满,就将他贬到合浦。苏东坡到合浦后,一天,他出室外散步,见一群小孩子围在一堆花丛前猛喊:“黄狗罗罗,黑狗罗罗,快出来呀?罗罗罗,罗罗罗。 ”苏东坡出于好奇心,走过去问小孩喊什么,小孩说,我们叫虫子快点出来,好捉它。苏东坡凑近花前一看,见有几条黄色、黑色象芝麻大的小虫在花蕊里蠕动。又问小孩说这是什么虫?小孩说:黄狗虫,黑狗虫。苏东坡离开花丛, 来到一棵榕树下,正碰到树上一阵清脆的鸟叫声,问旁人,这是什么鸟叫?旁人答道:这叫明月鸟。此刻苏东坡才恍然大悟,知自己错改了王安石的诗。但后人评价说,王安石身为宰相,气量心胸也太狭小,他虽懂得地方上的风俗人情,也不应该因苏轼错改了他的两句诗,而立“乌台诗案”,置苏下狱,进而又随便发配人家。这样做,与搞“文字狱”何别。其实,从史实上看,王安石罚苏东坡,错改两句诗不过是表面上的次要的原因,实质上主要原因,则是政治上苏轼反对王安石变法。因此之故,苏轼先后几次被贬.

北宋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被贬调湖州。贬调的原因是他不赞成王安石的新法。在奉调时,苏轼依例向宋神宗上表致谢。本是官样文章,但他知道自己被外放,是新党的御史们作了手脚,因此心中的不平之气便按捺不住,不由得在表中写出了略带牢骚的“知其生不逢时,难以追陪新进;查其老不生事,或可牧养小民”一句。当时朝中政敌章敦、蔡确等人借此指责苏轼以“谢表”为名行讥讽朝廷之实,妄自尊大,发泄对“新法”的不满,请求对他加以严办。御史李定、何正臣、舒亶等人,举出苏轼的《杭州纪事诗》作为证据,说他“玩弄朝廷,讥嘲国家大事”,更从他的其他诗文中找出个别句子,断章取义的给予定罪,如:“读书万卷不读律,致君尧舜知无术”。本来苏轼是说自己没有把书读通,所以无法帮助皇帝成为像尧、舜那样的圣人,他们却指他是讽刺皇帝没能力教导、监督官吏;又如“东海若知明主意,应教斥卤变桑田”,说他是指责兴修水利的这项措施不对。其实苏轼自己在杭州也兴修水利工程,怎会认为那是错的呢?又如“岂是闻韶忘解味,迩来三月食无盐”,说他是讽刺禁止人民卖盐。总之,是认定他胆敢讥讽皇上和宰相,罪大恶极,应该处死刑。于是朝廷便将苏轼免职逮捕下狱,押送京城交御史台审讯。此时,沈括还出来告密,说苏轼诗作有讥讽朝政之意,章敦等人便以苏轼的诗作为证据(令苏拭倒霉的诗句是歌咏桧树的两句:“根到九泉无曲处,世间惟有蜇龙知。”这两句诗被人指称为隐刺皇帝:“皇帝如飞龙在天,苏轼却要向九泉之下寻蜇龙,不臣莫过于此!”)指控他“大逆不道”,想置他于死地。一场牵连苏轼三十九位亲友,一百多首诗的大案便因沈括的告密震惊朝野。这就是著名的“乌台诗案”。

苏轼下狱后未卜生死,一日数惊。在等待最后判决的时候,其子苏迈每天去监狱给他送饭。由于父子不能见面,所以早在暗中约好:平时只送蔬菜和肉食,如果有死刑判决的坏消息,就改送鱼,以便心里早做准备。一日,苏迈因银钱用尽,需出京去借,便将为苏轼送饭一事委托朋友代劳,却忘记告诉朋友暗中约定之事。偏巧那个朋友那天送饭时,给苏轼送去了一条熏鱼。苏轼一见大惊,以为自己凶多吉少,便以极度悲伤之心,为弟苏辙写下诀别诗两首,其一:“圣主如天万物春,小臣愚暗自亡身。百年未满先偿债,十口无归更累人。是处青山可藏骨,他年夜雨独伤神。与君今世为兄弟,更结来生未了因。”其二:“柏台霜气夜凄凄,风动琅珰月向低。梦绕云山心似鹿,魂飞汤火命如鸡。额中犀角真君子,身后牛衣愧老妻。百岁神游定何处?桐乡应在浙江西。” 诗作完成后,狱吏按照规矩,将诗篇呈交神宗皇帝。宋神宗被就欣赏苏轼的才华,并没有将其处死的意思,只是想借此挫挫苏轼的锐气。读到苏轼的这两首绝命诗,感动之余,也不禁为如此才华所折服。加上当朝多人为苏轼求情,王安石也劝神宗说:圣朝不宜诛名士,神宗遂下令对苏轼从轻发落,贬其为黄州团练副使。轰动一时的“乌台诗案”就此销结,而苏轼的这两首“绝命诗”也广为流传开来再来看苏轼为何反对王安石变法。原因之一、苏洵携苏轼苏辙上京赴考,三苏即刻名满天下。而就在三苏志得意满之时,王安石凭着自己的观察对皇帝说了批评苏洵的话。而苏洵后来又恰恰写了一篇历来被认为是针对王安石新法的《辩奸论》(言语尖酸,近乎人身攻击,有点幼稚)。虽然有人说苏洵心里事实上是支持变法的,那也没办法啦。百善孝为先,苏轼苏辙乃至孝之人嘛,所以就算心里有那么一点点支持新法,表面上也绝不可认同。所以苏轼年轻时对新法一概否定。这便属于偶然因素。原因之二、新法是宋朝全国上下渴望迅速富强收复江山而诞生的一剂猛药,恰好迎合了当时大多数的心态。而苏轼凭其在古书中萦浸多年的知识积累与自身的才华意识到猛药不如温和调理。其实从人体的角度而言,猛药虽一时有效,也容易激起疾病被打压一阵后的大规模反抗,不如温和调理,慢慢歼灭。可见苏轼并非完全反对变法,而是不满变法那迅速猛烈的进程。其实这一点上苏轼是有道理的,从历史上看确实如此。但新法则不然,所谓夜长梦多,新法也便是在后来人的拖沓中告败,被司马光毫不留情一扫而空。

另外,新党被从朝野清除后,苏轼在旧党那里还是没讨到任何好处。他率性天真,对于人与政治的看法都太过简单,因批评旧党的所作所为,又兼名满天下,被旧党深深畏惧,早早就把他又给贬走了,而且比新党还狠,贬到岭南不说,又贬到海南。

可见,政治上并非对与错那么简单的。而且苏轼在生活中和王安石一点瓜葛都没有,而且还非常仰慕王安石的思想为人,王安石也很欣赏苏轼的诗才,曾约他一同隐居,奈何彼时苏轼虽心动,而皇命在身,亟需赴京呢。

若实在要分个对错,我想可以说,王安石新法本身无错,但其中不乏用人不当等错,以致不能成功实施。苏轼反对王安石变法在历史上的影响不大(几乎没有,只是提供了许多话题而已,因苏轼虽然文采一流,才名满天下,但政治上从来没有什么大的发言权……可惜了),但他遵从了自己的主张与本心,不畏强权,亦是无错。

回顾历史,从我们后人的角度看商鞅王安石张居正雍正等变法,他们的主张没有错,但当时反对的人此起彼伏,因不是所有人的目光都和敢于变法有能力变法的人相匹敌。所以,不能因一个名人的反对而评价另一个名人之过。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立场。而且,相应的,古时这些变法者除了王安石比较安逸急流勇退了,在山野间虽然郁郁但还是暗渡了晚年,其他几个,不是被皇帝杀就是过劳死。。唉。。变法诚然为国为民,但毕竟会有损原先的一批达官贵族的利益啊。。

本文来源:https://www.czhuihao.cn/news/153750/

《唐宋八大家之首是谁14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推荐阅读

文明村创建工作总结报告范文(精选三篇)

文明村创建工作总结报告范文(精选三篇)

工作总结,以年终总结、半年总结和季度总结最为常见和多用。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文明村创建工作总结报告范文(精选三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2024-04-20
乡镇武装部征兵工作总结报告精选四篇

乡镇武装部征兵工作总结报告精选四篇

工作总结是做好各项工作的重要环节 通过它,可以全面地,系统地了解以往的工作情况,可以正确认识以往工作中的优缺点;可以明确下一步工作的方向,少走弯路,少犯错误,提高工作效益。大家创业网精心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乡镇武装部征兵工作总结报告精选四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2024-04-20
关于2022年村支部书记工作总结报告【五篇】

关于2022年村支部书记工作总结报告【五篇】

党支部的工作职责是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揭露改正工作中缺点和错误,教育、监督党员干部严格遵守国家法律和党纪政纪,保障国家、集体和群众的利益不受侵害。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2022年村支部书记工作总结报告【五篇】,欢迎品鉴!
2024-04-20
技术岗位个人工作总结报告锦集三篇

技术岗位个人工作总结报告锦集三篇

报告使用范围很广。按照上级部署或工作计划,每完成一项任务,一般都要向上级写报告,反映工作中的基本情况、工作中取得的经验教训、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工作设想等,以取得上级领导部门的指导。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技术岗位个人工作总结报告锦集三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2024-04-20
民兵训练总结报告精选三篇

民兵训练总结报告精选三篇

工作总结不仅仅是总结成绩,更重要的是为了研究经验,发现做好工作的规律,也可以找出工作失误的教训。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民兵训练总结报告精选三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2024-04-20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惠好考试网 京ICP备166058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