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玉林中学11—1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请你判断,在西周的封国——鲁国的宗法体系中,处于大宗地位的是

  A.周王        B.鲁国国君         C.卿大夫       D.士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B

     

在西周时期,受封的诸侯在其领地内享有的权利不包括

  A.自行征派赋役       B.继承天子王位   

  C.任命官吏            D.建立武装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B

     

下列对“封邦建国,广建诸侯,以藩卫宗周”理解正确的是

  A.西周采取分封诸侯的办法建立了封建社会

  B.分封诸侯削弱了西周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C.分封的对象局限在周王室的宗族姻亲范围

  D.实行分封制是为了拱卫周王的统治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D

     

秦朝的郡县制开辟了中国行政区划的先河,下列有关郡守县令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是地方行政长官                      B.由皇帝直接任免

  C.可以在辖区内自行铸造钱币   D.是皇帝加强对全国各地统治的工具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C

     

下面是某电视专题片中出现的两组镜头,反映了不同朝代为解决洪水灾害,中央政府的运作情况。

电视剧甲:蜀郡洪水为患,丞相与诸卿坐着在议事,各自提出自己的处理意见。最后由皇帝决定。

电视剧乙:河南府爆发洪灾,内阁的阁臣根据皇帝旨意写成诏书,直送户部、工部执行赈灾。

据所学知识判断,上述历史场景最早出现的朝代分别是

  A.秦、唐           B.汉、宋        C.秦、明     D.明、清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C

     

公元626年,李世民发动了“玄武门兵变”,射杀长兄李建成,夺取了帝位。李世民的这一做法违背了古代的

  A.分封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       D.内阁制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B

     

有学者指出:“中国传统政治中,君权和相权的关系,是一部不断磨擦,不断调整的历史。”下列有关历代宰相制度演变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汉武帝为削弱丞相职权,任用亲信朝臣,在内廷处理国政形成 “中朝”

 B.唐代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

 C.宋代设置转运使,分割宰相的财权

 D.明太祖裁撤中书省,废除丞相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C

     

在中国历史上,赵匡胤“陈桥兵变”也称赵氏“黄袍加身”,朝廷重臣的家庭被称为“满门朱紫”,这些名词来源于服饰的何种功能 

 A 区分等级贵贱                       B 标记重要求事件和重要人物

 C 说明社会分工的不同                 D 美化程度的不同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历史文化常识

A

     

元朝时,为了提高中央工作效率采取的措施

 A.废除三省,实行一省制          B.废除丞相制度            

 C.设殿阁大学士                  D.设副相分割相权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A

     

古代雅典约束公民行为,以此维护城邦民主制度的重要的措施是

 A.实行陶片放逐法             B.扩大官员的选拔范围

 C.发放“观剧津贴”,鼓励观赏戏剧  D.只承认少数人的公民权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古代希腊民主政治

A

     

希腊的民主制和罗马的公民法

 A.都维护了大部分公民的利益            B.都使妇女权益受到法律保障

 C.都在亚非文明影响下产生              D.都维护了奴隶主阶级的统治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D

     

近代西方资产阶级提出的“天赋人权”“权利平等”等口号的理论来源是

 A.罗马法      B.拿破仑法典      C.《权利法案》    

 D.美国《1787年宪法》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罗马法

A

     

近代议会政治和政党政治最早起源于哪一个国家

 A.美国         B.英国         C.法国        D.德国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英国君主立宪制

B

     

下面对1787年宪法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确立了共和制,从根本上否定了专制制度

 B.使联邦政府建立在民主法制基础上,给美国带来了长期的稳定

 C.否定了奴隶制和种族歧视,与《独立宣言》的原则一致

 D.有利于维护资产阶级和种植园主的统治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美国联邦政府

C

     

英国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建立、发展过程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光荣革命” ②《权利法案》颁布   ③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④富有的工商业者获得更多的选举席位

 A.②①③④      B.①②④③     C.①②③④       D.②①④③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英国君主立宪制

C

     

有一同学对美国的总统制和英国的君主立宪制进行了比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行政机关和立法机关的关系不同  ②国家元首的地位不同  ③政体的形式不同  ④都体现了分权制衡的原则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美国联邦政府

A

     

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选举规则后,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很多的政治权利,对这些改革理解不正确的是

  A、体现了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规律 

  B、反映了工业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

  C、说明英国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进一步发展

  D、英国资产阶级开始掌握政权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英国君主立宪制

D

     

华盛顿在1787年给友人的一封信中谈到:“新英格兰出现的骚乱,我们商业上的不景气以及笼罩全国各地的那种普遍的低迷消沉情绪,在很大程度上归咎于最高权力机构的无权。”华盛顿这段话表明美国建国之初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是 

  A.人民起义不断                        B.大州与小州之间的矛盾

  C.中央政府软弱无力                    D.南北生产方式的差异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美国联邦政府

C

     

“法律条文没有作出规定的,法官就不能受理。譬如有公民的奴隶被人拐走或偷跑掉,此公民要求法律受理就要找法官,向他申明:根据某某法律,我认为此奴隶应归我所有。法官确认后才能受理。”这一描述主要说明罗马法

  A.重视法律程序           B.保留习惯旧俗

  C.强调法官至上           D.体现人人平等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罗马法

A

     

从适用范围看,《十二铜表法》是罗马国家制定的

  A.适用于所有罗马人的法律         B.调整国内民族关系的法律

  C.调整公民内部关系的法律        D. 调整罗马人与外来人关系的法律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罗马法

C

     

17世纪英国革命期间产生了一个意外的局面,革命因反抗一个人的专制开始,却造成了另一个人的独裁。这里的“一个人”和“另一个人”分别是指:

  A.詹姆士一世、克伦威尔     B.查理一世、克伦威尔

  C.查理一世、詹姆士一世     D.查理二世、詹姆士二世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英国君主立宪制

B

     

1688年,一群英国贵族说,“改变晚宴规则的时候到了,坐在桌前的人们被换掉了,但不是通过流血的方式。”按照他们的方式,英国

  A.结束了王权专制                 B.君权收归议会执掌

  C.建立了责任内阁制               D.下层人民的权利得以保障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英国君主立宪制

A

     

某统治者拥有征税权,可以组织军队,常常援引“凡使君主高兴的就具有法律效力”的古谚。这位统治者是

  A.军事强人           B.专制君主     

  C.等级君主           D.立宪君主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欧洲大陆的扩展

B

     

图四是英国1782年的一幅漫画。此漫画反映了

  A.英国国际地位下降      

  B.英美关系亲近友好

  C.英国承认美国独立

 D.英国愿与美国和解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美国联邦政府

D

     

1873年,法国某报纸刊登的一封读者来信写到:“我们是工业家和土地所有者,需要秩序,并不喜欢共和政体。但是,如果‘联合派’(属于君主派)获得胜利,那些现在还留在我们方面的大部分人将投入极端共和派的怀抱去了。”这段话反映出当时在法国
  A. 政治局面错综复杂
  B. 无产阶级建立了共和政体
  C. “联合派”能带来社会安定
  D. 共和派已获得政治上的绝对优势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欧洲大陆的扩展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