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第十四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下列选项中加点横线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 青苔(tái)    弄堂(nóng)       锲而不舍(qiè)      叱咤风云(chà)

B. 惩创(chuāng) 拙劣(liè)      强词夺理(qiáng)    安全着陆(zháo)

C. 解剖(pāo)    彳亍(chù)      长歌当哭(dāng)     引吭高歌(háng)

D. 忤视(wǔ )     漫溯(sù)       忸怩不安(niǔ ní)   奖掖后生(yè)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字音考析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字音的理解和识记。A项弄堂(lòng) 叱咤风云(zhà) B项强词夺理(qiǎng) 安全着陆(zhuó) C项解剖(pōu) 长歌当哭(dàng)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 精悍        蹒跚      才华横溢     朗朗上口

B. 凌侮        莅临      一愁莫展     屏息以待

C. 觊觎        斑澜      喟然长叹     桀骜不驯

D. 长篙        撰写      陨身不恤     信手粘来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字形考析

A

     

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1)四季的   ▲   ,就像一幕幕令人激动的、无休止的戏剧,它们的行动通过我的指间流动。

(2)对艺术家来讲,如何跟上时代的形势,创作出反映时代精神的作品,是不可   ▲   的社会责任。

(3)高一开学初进行了为期5天的军训活动,   ▲   ,我们进行了队列训练,学唱军歌,聆听国防知识讲座,还观看了军事题材的影片。

A. 变幻      推托      期间    B. 变换      推脱      期间

C. 变换      推脱      其间    D. 变幻      推托      其间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词语运用

C

试题分析:“变换”,事物的一种形式或内容换成另一种,“变幻”,不规则地改变;推托,借故拒绝;推脱,推卸;“其间”,指某一段时间,“期间”,某个时间里面,往往紧接着前面词语,如军训期间

     

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棋盘上自己的棋子所剩无几,而对方却兵多将广,他感到在排兵布阵上捉襟见肘。

B. 善于敏锐地抓住事物的本质,才能随心所欲地解决各种错综复杂的问题。

C. 他看好了那双款式新颖的运动鞋,可惜带的钱不够,只好忍痛割爱。

D. 这个贫困县的三个领导分坐三辆轿车去基层检查工作,一路上洋洋洒洒,好不气派。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成语、熟语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成语的辨析和修改。B项错在不合语境。“随心所欲”随着自己的意思,想要干什么就干什么。多含贬义,而语境善于敏锐地抓住事物的本质才能解决各种错综复杂的问题”明显是褒义语境。C项不合语境。“忍痛割爱”,是指忍着内心的痛苦,放弃自己的心爱之物。商店的运动鞋本就不是“他”自己的心爱之物。D项,洋洋洒洒”,形容文章或谈话丰富明快,连续不断。也形容规模或气势盛大。还形容才思充沛写起文章来很顺畅。语境“三个领导分坐三辆轿车”强调人多。此处望文生义,使用对象错误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就2名日本人因间谍嫌疑被中方逮捕表示,中方有关部门正在依法对相关案件进行调查,有关情况已向日方进行了通报。

B. 参加奥运的选手们十分清楚,一场比赛的输赢,不仅关系到祖国的荣誉,而且关系到个人的尊严。

C. 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弘扬传统文化,高一语文组展开了围绕“走进《论语》”为主题的一系列活动。

D. 文章中,竹子凌霜傲雪、内虚外直的人文品质与竹林主人操守坚定、心系天下的性格自然融入到一起。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病句考析

D

试题分析:A项“就”缺宾语,在“表示”前加上“一事"。B项递进关系颠倒,“不仅关系到祖国的荣誉,而且关系到个人的尊严”应改为“不仅关系到个人的尊严,而且关系到祖国的荣誉”;C项,句式杂糅。

【考点定位】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名师点睛】做该题时,要关注是否有容易出现语病的一些标志,比如,介词开头的句子要留心后一分句是否有主语;谓语词由“是”充当时要考虑主语和宾语搭配是否恰当;主谓宾任何一个位置由并列短语充当时要考虑是否存在搭配不当;句中出现成套使用的关联词时,要关注主语是一个还是两个,主语的位置是否恰当,如果是表递进关系的,前后分句语序是否恰当;出现两面词时考虑是否存在两面对一面;出现了“避免”、“防止”、“以防”、“以免”、“切忌”、“禁止”等词语,可能是不合逻辑(表意相反);出现了“的”字的短语,可能是语意不明、搭配不当(偷换主语)、语序不当;出现了文言词语、书面语,可能是语意重复;出现了固定结构,可能是结构混乱;出现了反问句、否定词,可能是肯否不当;后面分句缺少主语,可能是偷换主语,造成主语省略不当;出现了长宾语,可能是宾语中心语残缺、搭配不当;使用代词易出现的病点主要是指代不明造成歧义;在数量短语上易出现的病点主要是产生歧义、位置不当、倍数用错、表约数的词语重复。修饰成分多易出现的病点是多层定语或状语的语序不当、搭配不当、重复多余。紧缩句子主干是解题的第二步。句子主干上易出现的病点是搭配不当、成分残缺、句式杂糅;当句中出现一些可以作几种意思理解的多义词或多义短语时,要特别注意是否有歧义的毛病。

     

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传,意思是“对经书的解释”,《左传》与公羊高的《公羊传》和谷梁赤的《谷梁传》合称为“春秋三传”。

B. “为变徵之声”:发出变徵的声音。古代音乐分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变徵是徵的变调,声调激愤; 羽,音调悲凉。

C. “诸郎中执兵”中“郎中”指宫廷的侍卫;“敢以烦执事”中“执事”指办事的官吏,也用于对对方的敬称。

D.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分本纪、世家、列传、书、表五类。鲁迅评价该书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文学常识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在平时学习中应多积累相关的知识。B项错在“变徵是徵的变调,声调激愤羽,音调悲凉。变徵是徵的变调,音调悲凉;“”,声调激愤。

     

这是杭州二十四桥的一副对联,请将语句进行组合,构成完整上下联。

①胜地据淮南

②扁舟过桥下

③问箫声何处

④看云影当空

⑤有人吹到月三更

⑥与水平分秋一色

A. ①③⑤,②④⑥    B. ②③⑤,①④⑥    C. ①④⑥,②③⑤    D. ②④⑤,①③⑥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语言文字的运用

C

试题分析:⑤⑥是各句的结尾,根据仄起平收的原则⑤是下联,根据⑤⑥判断①④、②③分别为上下联。

【考点定位】选用、仿用、变换句式。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组合对联的题目,注意词性一致,结构相同,仄起平收。

     

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诗人在《雨巷》中创造了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是受中国古代诗词的启发,用丁香结即丁香的花蕾来象征人的愁心。

B. 《雨巷》借江南小巷的阴沉来象征当时社会的黑暗;“我”在黑暗中迷失了方向,找不到出路,充满了迷惘和绝望。

C. 《再别康桥》全诗四行一节,诗行排列错落有致;每句字数基本为六七字,于参差变化中见整齐;每节押一韵,呈现出明显的旋律感。

D. 《再别康桥》一诗中,诗人把自己对母校的深情融进了悄悄别离时那富有特色的形象和想像中,形成了一种轻柔、明丽而又俊逸的格调。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诗词赏析

B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应该仔细回忆课文和课堂所学,对照、考察各选项表述的正误。题中,B项错误在于,“充满绝望”的说法错误。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阅读《小狗包弟》片段,完成后面题目。

①包弟在我们家待了七年,同我们一家人处得很好。它不咬人,见到陌生人,在大门口吠一阵,我们一声叫唤,它就跑开了。夜晚篱笆外面人行道上常常有人走过,它听见某种声音就会朝着篱笆又跑又叫,叫声的确有点刺耳,但它也只是叫几声就安静了。它在院子里和草地上的时候多些,有时我们在客厅里接待客人或者同老朋友聊天,它会进来作几个揖,讨糖果吃,引起客人发笑。日本朋友对它更感兴趣,有一次大概在1963年或以后的夏天,一家日本通讯社到我家来拍电视片,就拍摄了包弟的镜头。又有一次日本作家由起女士访问上海,来我家做客,对日本产的包弟非常喜欢,她说她在东京家中也养了狗。两年以后,她再到北京参加亚非作家紧急会议,看见我她就问:“您的小狗怎样?”听我说包弟很好,她笑了。

②我的爱人萧珊也喜欢包弟。在三年困难时期,我们每次到文化俱乐部吃饭,她总要向服务员讨一点骨头回去喂包弟。1962年我们夫妇带着孩子在广州过了春节,回到上海,听妹妹们说,我们在广州的时候,睡房门紧闭,包弟每天清早守在房门口等候我们出来。它天天这样,从不厌倦。它看见我们回来,特别是看到萧珊,不住地摇头摆尾,那种高兴、亲热的样子,现在想起来我还很感动,我仿佛又听见由起女士的问话:“您的小狗怎样?”

③“您的小狗怎样?”倘使我能够再见到那位日本女作家,她一定会拿同样的一句话问我。她的关心是不会减少的。然而我已经没有小狗了。

④1966年8月下旬红卫兵开始上街抄四旧的时候,包弟变成了我们家的一个大包袱,晚上附近的小孩时常打门大喊大嚷,说是要杀小狗。听见包弟尖声吠叫,我就胆战心惊,害怕这种叫声会把抄四旧的红卫兵引到我家里来。当时我已经处于半靠边的状态,傍晚我们在院子里乘凉,孩子们都劝我把包弟送走,我请我的大妹妹设法。可是在这时节谁愿意接受这样的礼物呢?据说只好送给医院由科研人员拿来做实验用,我们不愿意。以前看见包弟作揖,我就想笑,这些天我在机关学习后回家,包弟向我作揖讨东西吃,我却暗暗地流泪。

9. 作者在描写人与狗之间的相处时,突出了包弟的许多特点。选出分析理解不当的一项

A. 它胆小怯懦,“见到陌生人,在大门口吠一阵,我们一声叫唤,它就跑开了。”

B. 包弟安静,“夜晚……有人走过,……它也只是叫几声就安静了。”

C. 包弟机灵可爱,逗人喜欢,“它会进来作几个揖,讨糖果吃,引起客人发笑。”

D. 包弟忠实于主人,我们去广州过春节,“包弟每天清早守在房门口等候我们出来。它天天这样,从不厌倦。”“它看见我们回来,特别是看到萧珊”,高兴亲热的“不住地摇头摆尾”。

10. 选出作者在描写小狗包弟时采用的描写方法和作用,分析理解不当的一项

A. 正面描写,例如“包弟在我们家待了七年……引起客人发笑”

B. 侧面描写,作者写由起女士等日本朋友对包弟的关心和怀念。

C. 正面描写,例如作者听妹妹们说的那段故事。

D. 作者写日本朋友对包弟的关心和怀念,是为了表现包弟的可爱,说明包弟不仅是我们一家人的朋友,是中国人的朋友,而且是全人类的朋友,借以揭示包弟之死的悲剧意义。

11. 上述选文的第③段在课文中起了什么作用?选出分析理解不当的一项

A. 文中重复上段的最后一句“您的小狗怎么样?”用顶真的手法紧乘了上段。

B. 起到了总结上文的作用。

C. 起到了过渡的作用。

D. 段末用“然而”一转,自然地由写平时的包弟过渡到写文革中的包弟。

12. 下列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A. 在十年“文革”期间,人的尊严被严重的践踏,人自身尚且难以保全,当然也就很难照顾到一只小狗了。但是,巴金却为包弟的悲惨遭遇一直自责不休,这一方面是他对那个时代的反思,另一方面,也让我们感受到了他的人格魅力。

B. 包弟在那时的遭遇并不是单一的,他的悲剧其实代表了很多人所遭受的不幸。

C. 巴金在怀念包弟,他同时也在怀念曾经与他患难与共、一起度过了许多美好时光的妻子萧珊。

D. 巴金是个具有国际视野的作家,他一直对包弟愧疚不安有一个最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他担心日本作家由起女士有朝一日要向他问起包弟的情况。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现代文阅读

9. A 10. C 11. B 12. D

9.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推断能力。快速阅读文章,初步感知大体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根据上下文的句子结构、逻辑顺序等分析推理、判断。A见到陌生人,在大门口吠一阵,我们一声叫唤,它就跑开了。”不是说它胆小怯懦,而是说它听话。

10.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辨析描写事物的主要艺术方法的能力。C项错在“正面描写”处。作者听妹妹们说的那段故事,是侧面描写。

1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重分析要段落的作用的能力此段在文中的作用是过渡段,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B项中“总结上文有误。“您的小狗怎么样?”用顶真的手法紧承了上段,段末用“然而”一转,自然由写平时的包弟过渡到写文革中的包弟。

点睛:一、开头段的作用:1、如果开篇即点题,首段的作用往往是总括全文,点明题旨,或者表达与主旨相关的某种感情(奠定感情基调)。2、如果开篇没有点题,那么,首段的作用就是开启(引出)下文,或与下文形成对照,或为下文做铺垫。3、文章开篇如果是景物描写,那么,首段的作用,从结构上看,它可能是铺垫作用,从景物描写上看,它的作用是以衬托、勾勒环境,提供背景,或营造(渲染)某种气氛。4、如果首段连续发问,那么,首段还兼有引人入胜或发人深思的作用。5、如果开篇即连续感叹,那么,首段还兼有强烈的抒情作用。二、中间段的作用中间段如果比较短,那么,它在结构上的作用一般是过渡,在表达上的作用一般是衬托。在较短的中间段中,如果描写的物象(即散文写作的对象)并非选文的主要物象,而是次要物象,且与选文描述的主要物象在形象、意境和情感上一致,其表达作用就是正面衬托(或烘托、铺垫)。中间段如果比较长,而且描写的是选文的主要物象,那么,它在内容上的作用一般是扩展思路,丰富内涵,具体展示,深化主题或照应前文。三、末段的作用末段的作用一般是总结全文,点明题旨,深化中心,呼应开头,或兼而有之。往往还具有强化作者感情的作用如本段属于中间段落,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1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中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D项错在作者“愧疚不安”的原因在文革中作者为了保护自己和家人,无情地抛弃了聪明、惹人喜爱的包弟任由包弟在绝望中悲惨死去。作者放弃了保护一条鲜活的生命生存的权利。这是巴金一直对包弟愧疚不安有一个最重要的原因。

     

阅读下面的课内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既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嘉为先言于秦王曰:“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不敢兴兵以拒大王,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恐惧不敢自陈,谨斩樊於期头,及献燕之督亢之地图,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唯大王命之。”

秦王闻之,大喜。乃朝服,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

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

是时,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秦王方还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左右乃曰:“王负剑!王负剑!”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不中,中柱。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

13. 对下列句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持千金之资币物            币:礼品

B. 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遗:给予,赠送

C. 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    谢:感谢

D. 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被:遭受

14. 下列各组加横线词语用法和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 秦王还柱而走           倚柱而笑

B. 乃引其匕首提秦王       吾其还也

C. 是寡人之过也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D. 以次进               常以身翼蔽沛公

15. 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 图穷而匕首见    B. 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C.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D. 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

16. 下列句中词类活用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群臣怪之

A. 太子迟之    B. 项伯杀人,臣活之

C. 吾得兄事之。    D. 函封之

17. 下列对文段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秦王“大喜”“见燕使者”,照应前文荆轲所说的献首、献图“必说见臣”的话。说明荆轲料事准确, 突显其“智”。

B. 秦武阳的“色变振恐”反衬了荆轲的勇敢,说明荆轲“有所待”的必要性,千钧一发之际,荆轲镇静自若的神态和得体的言辞消弭了危机,更突出了荆轲的沉勇机智。

C. 廷刺秦王时,秦王袖绝而命不绝,惊、起、绝、拔、操、急,六字传神,形象地写出了秦王反应敏捷,身手不凡的王者特点。

D. 刺杀失败,荆轲两脚张开像箕一样坐在地上,这是一种轻慢傲视对方的姿态,突出了荆轲蔑视强暴、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文言文阅读

13. C 14. A 15. D 16. A 17. C

1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的意义和用法。在答题时把实词含义放回到原文中,结合具体语境和上下文来理解,是辨析实词含义的方法。C项“谢”解释错误应解释为“道歉”。根据上下文,秦武阳在秦王面前大惊失色,失了礼仪,所以荆轲代他向秦王谢罪。

点睛: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把握语境,将各个选项放回原文,根据上下文查对正误,还要根据自己的积累判断这个词的意义,所以平时多积累常用文言实词,尤其是记忆一词多义很有必要。

14.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在答题时把虚词含义放回到原文中,结合具体语境和上下文来理解,是辨析虚词意义和用法的方法。A项两个“而”都是表修饰。B项中“其”,前一个代词,译为“他的;后一个表示商量的语气,相当于“还是”。C项中的“之”,前一个作助词,译为”;后一个作动词,译为“到,去”。D项中的“以”,前一个作介词,译为“按照;后一个也作介词,译为”。

点睛:在答题时把虚词含义放回到原文中,结合具体语境和上下文来理解,是辨析虚词意义和用法的方法。要熟练掌握重要的文言虚词。尤其是出现频率比较高的“因”“为”“之”“而”“其”“以”等等。此外,还要熟练分析各个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15.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中常见通假字现象。在答题时要结合具体语境和上下文来理解。A项的“见”通“现”,“显露、显现”;B项的“卒”通“猝”,“突然”;C项的“蚤”通“早,“早些、早点”

16.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中词类活用现象。A项与例句都是意动用法,分别“以……为怪”和“以……为迟”。B项“活”:使动用法,译为“使……活”。C项中“事”,名词作动词,“侍奉”。D项中“函”,名词作状语“用盒子”。 所以选A

17.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此题要注意人物的事迹是否张冠李戴,事件的时间是否准确,人物性格陈述是否恰当。一定要在原文中找到和选项相关的句子,仔细地进行对照,找出其中的差异。有个别选项是对原文中的某一句中的一个词翻译不对。C项,不是为了塑造秦王的无能,而是为了以秦王的慌乱反衬荆轲的英勇。

参考译文:

到达秦国后,拿着价值千金的礼物,优厚地赠送给秦王的宠臣中庶子蒙嘉。

蒙嘉替他事先向秦王进言,说:“燕王确实非常惧怕大王的威势,不敢出兵来抗拒,愿意全国上下都做秦国的臣民,排在诸侯的行列里,像秦国的郡县那样贡纳赋税,能守住祖先的宗庙。他们诚惶诚恐,不敢自己来陈述,恭谨地砍下樊於期的头颅和献上燕国督亢一带的地图,用盒子封好,燕王在朝廷上行跪拜大礼送出来,派使者来禀告大王。一切听凭大王吩咐。”

秦王听了蒙嘉的话,非常高兴。于是穿了上朝的礼服,安排下隆重的九宾大礼仪式,在咸阳宫接见燕国的使者。

荆轲捧着装了樊於期头颅的盒子,秦武阳捧着地图匣子,按次序进宫,到达殿前的台阶下,秦武阳脸色都变了,十分害怕,秦国的群臣对此感到奇怪。荆轲回过头来对秦武阳笑了笑,上前替他向秦王谢罪说:“北方蛮夷地区的粗鄙人,没有拜见过天子,所以害怕,希望大王稍微原谅他些,让他在大王的面前完成他的使命。”秦王对荆轲说:“起来,取来武阳所拿的地图!”

荆轲拿了地图捧送给秦王,打开地图,地图全部打开,匕首就露了出来。于是荆轲左手抓住秦王的衣袖,右手拿着匕首刺秦王。还没有刺到秦王的身上,秦王非常惊骇,自己伸直身子站起来,挣断了袖子。秦王拔剑,剑太长,就握住剑鞘。当时秦王心里又怕又急,剑插得很紧,所以不能立即拔出来。

荆轲追逐秦王,秦王绕着柱子跑。秦国的君臣都惊呆了,事情突然发生,意料不到,大家都失去了常态。并且按照秦国的法律,臣子们侍立在殿上的,不能带一点兵器;那些宫廷侍卫握着武器,都排列在宫殿的台阶下面,没有君王的命令不能上殿。当危急的时候,来不及召唤阶下的侍卫,所以荆轲追逐秦王,大家仓猝间惊惶失措,没有武器用来击杀荆轲,仅仅用空手一起同荆轲搏斗。

这时,秦王的随从医官夏无且(jū)用他手里捧着的药袋投击荆轲。秦王还正在绕着柱子跑,仓猝间惊惶失措,不知道怎么办。侍臣们就说:“大王背着剑!大王背着剑!”秦王于是拔出剑用来攻击荆轲,砍断了荆轲的左大腿。荆轲倒下了,就举起他的匕首投击秦王,没有击中,击中了柱子。秦王又砍击荆轲,荆轲被砍伤了八处。

荆轲自己知道事情不能成功了,靠着柱子笑着,像撮箕一样地张开两腿坐在地上,骂道:“事情之所以没有成功,是想活生生地劫持你,一定要得到约契来回报燕太子啊!”

     

阅读下面的课外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晏 子 辞 千 金

晏子方食,景公使使者至,分食食之,使者不饱,晏子亦不饱。使者反,言之公。公曰:“嘻!晏子之家若是其贫也!寡人不知,是寡人之过也。”使吏致千金与市租,请以奉宾客。晏子辞。三致之,终再拜而辞曰:“婴之家不贫,以君之赐,泽覆三族,延及交游,以振百姓,君之赐也厚矣,婴之家不贫也。婴闻之,夫厚取之君而施之民,是臣代君君民也,忠臣不为也;厚取之君而不施于民,是为筐箧之藏也,仁人不为也;进取于君,退得罪于士,身死而财迁于它人,是为宰藏也,智者不为也。夫十总之布,一豆之食,足于中,免矣。”

景公谓晏子曰:“昔吾先君桓公以书社五百封管仲,不辞而受,子辞之何也?”晏子曰:“婴闻之,圣人千虑,必有一失;愚人千虑,必有一得。意者管仲之失而婴之得者耶?故再拜而不敢受命。”

18. 对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晏子方食          方:正         B .终再拜而辞曰    再拜:拜两次

C .是臣代君君民也    君:统治。     D .以振百姓        振:使……振作

19. 下列各句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使者反,言之公--— 使者回去后,把这些情况告诉了齐景公

B .晏子之家若是其贫也--— 晏子的家庭要是真的那样贫穷的话

C .请以奉宾客--— 请求让他用(千金和市租)来供奉宾客

D .愚人千虑,必有一得--— 愚蠢的人考虑多了,必定也会有可取之处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文言文阅读

18. D 振:通“赈”,救济。

19. B 晏子的家真的像(你说的)这样穷!

18.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的意义。在答题时把实词含义放回到原文中,结合具体语境和上下文来理解,是辨析实词含义的方法。D项错误。“振:通“赈”,救济。

19.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能力。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注意特殊句式和虚词,把握语境推断。如B项的正确翻译为“晏子的家真的像(你说的)这样穷!

点睛:翻译句子要解释出关键的字词的意思,应该在直译的基础上意译。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年号、人名、地名、官名、物名、书名、国名等专有名词保留原样,不用翻译。二是句子中没有实际意义的词语应删去。三是文言文中有些特殊句式(如主谓倒装、宾语前置、状语后置等倒装句)和现代汉语的语序不一样,翻译时要作适当的调整。四是所翻译的句子若是省略句,则要把省略了的成分增补出来。五是一词多义的词语要分析语境,选择正确的意义和用法。如B项中“若”不应译为假设连词“要是”,而是“像”的意思。语气也要正确译出。

参考译文: 晏子辞千金

齐景公对晏子说:“从前我们前代的君主桓公用五百里的土地人口授予管仲,(他)接受了并没有推辞,你推辞不接受是为什么呢?”晏子回答说:“我听人这样说,圣明的人考虑多了,也难免会有失误。愚蠢的人经过多次考虑,也有可取之处。想来这是管仲的错,是我的对吧?因此再次拜谢而不能接。”

     

翻译下面的句子

(1)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2)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3)不如因善遇之。

(4)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文言文基础

(1)这样,那么将军的仇报了,燕国被欺侮的耻辱也就洗雪了。(2)依靠人家的力量反过来伤害人家,不仁慈。(3)不如趁此机会好好对待他。(4)派遣将士把守关卡的原因,是为了防止其他流寇的出入和意外事故(的发生)。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注意特殊句式和虚词,把握语境推断。第一句关键点:“然则”:“(既然)这样,那么”;“见”:“被”,被动句。第二句关键点:“因”:“依靠”;“敝”:形容词作动词,“伤害”第三句关键点“因”:“趁此”;“遇”:“对待”。第四句关键点:“所以”,表原因,译为“……的原因”;“……者……也”,判断句;“非常”,古今异词,“意外事故”。

点睛:翻译句子要解释出关键的字词的意思,应该在直译的基础上意译。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年号、人名、地名、官名、物名、书名、国名等专有名词保留原样,不用翻译。二是句子中没有实际意义的词语应删去。三是文言文中有些特殊句式,如主谓倒装、宾语前置、状语后置等倒装句、固定句式,它们和现代汉语的语序不一样,翻译时要作适当的调整。四是所翻译的句子若是省略句,则要把省略了的成分增补出来。

     

默写

(1)携来百侣曾游,___________________ 。(《沁园春 长沙》)

(2)鹰击长空,鱼翔浅底,___________________ 。(《沁园春 长沙》)

(3)____________________,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荆轲刺秦王》)

(4)______________________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再别康桥》)

(5) 她静静地远了,远了,_____________,走尽这雨巷。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名言名句

(1).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2). 万类霜天竞自由 (3). 风萧萧兮易水寒 (4). 揉碎在浮藻间 (5). 到了颓圮的篱墙

试题分析: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所以,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峥嵘”“霜”“竞”“萧萧”“揉”“浮藻”“颓圮”“篱墙等字要理解字义去记忆。

点睛:考查常见的名篇名句默写常常分为三类:识记式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其中识记式默写考查字形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主要考查在语境中的具体运用,具有一定难度,理解和记忆同时考查。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名句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父亲的“野”孩子

冰心

(1)我坐在院里,仪从门外进来,悄悄地和我说:“你睡了以后,叔叔骑马去了,是那匹好的白马……”我连忙问:“在哪里?”他说:“在山下呢,你去了,可不许说是我告诉的。”我站起来便走。仪自己笑着,走到书室里去了。

(2)出门便听见涛声,新雨初过,天上还是轻阴。曲折平坦的大道,直斜到山下,既跑了就不能停足,只身不由己地往下走。转过高岗,已望见父亲在平野上往来驰骋。这时听得乳娘在后面追着,唤,“慢慢地走!看道滑掉在谷里!”我不能回头,索性不理她。我只不住地唤着父亲,乳娘又不住地唤着我。

(3)父亲已听见了,回身立马不动。到了平地上,看见董自己远远地立在树下。我笑着走到父亲马前,父亲凝视着我,用鞭子微微地击我的头,说:“睡好好的,又出来做什么!”我不答,只举着两手笑说:“我也上去!”父亲只得下来,马不住地在场上打转,父亲用力牵住了,扶我骑上。董便过来挽着辔头,缓缓地走了。抬头一看,乳娘本站在岗上望着我,这时才转身下去。

(4)我和董说:“你放了手,让我自己跑几周!”董笑说:“这马野得很,姑娘管不住,我快些走就得了。”渐渐地走快了,只听得耳旁海风,只觉得心中虚凉,只不住地笑,笑里带着欢喜与恐怖。

(5)父亲在旁边说:“好了,再走要头晕了!”说着便走过来。我撩开脸上的短发,双手扶着鞍子,笑对父亲说:“我再学骑十年的马,就可以从军去了,像父亲一般,做勇敢的军人!”父亲微笑不答。

(6)马上看了海面的黄昏——董在前牵着,父亲在旁扶着。晚风里上了山,直到门前。母亲和仪,还有许多人,都到马前来接我。当我连蹦带跳地从屋外跑出来的时候,母亲总是笑骂着说:“看你的脸都晒‘熟’了!一个女孩子这么‘野’,大了怎么办?”跟在我后面的父亲就会笑着回答:“你的孩子,大了还会野吗?”这时,母亲脸上的笑,是无可奈何的笑,而父亲脸上的笑,却是得意的笑。

(7)的确,我的“野”,是父亲一手“惯”出来的,一手训练出来的。因为我从小着男装,连穿耳都没有穿过。记得我回福州的那一年,脱下男装后,我的伯母、叔母都说:“四妹(我在大家庭姐妹中排行第四)该扎耳朵眼,戴耳环了。”父亲还是不同意。借口说:“你们看她左耳唇后面,有一颗聪明痣。把这颗痣扎穿了,孩子就笨了。”我自己看不见左耳唇后面的小黑痣,但是我至终没有扎上耳朵眼!

(8)不但如此,连紧鞋父亲也不让我穿,有时我穿的鞋稍微紧了一点,我就故意在父亲面前一瘸一瘸地走,父亲就埋怨母亲说:“你又给她小鞋穿了!”母亲也气了,就把剪刀和纸裁的鞋样推到父亲面前说:“你会做,就给她做,将来长出一对金刚脚,我也不管!”父亲真的拿起剪刀和纸就要铰个鞋样,母亲反而笑了,把剪刀夺了过去。

(9)那时候,除了父亲上军营或军校的办公室以外,他一下班,我一放学,他就带我出去,骑马或是打枪。海军学校有两匹马,一匹白的老马,一匹黄的小马,是轮流下山上市去取文件或书信的。我们总是黄昏时,把这两匹马牵来,骑着在海边山上玩。父亲总让我骑那匹老实的白马,自己骑那匹调皮的小黄马,跟在后面。记得有一次,我们骑马穿过金沟寨,走在寨里的小街上时,忽然从门里蹒跚地走出一个刚会走路的小娃娃,他一直闯到白马的肚子底下,跟在后面的父亲吓得赶忙跳下马来拖他。不料我座下的那匹白马却从从容容地横着走向一边,给孩子让出路来。当父亲把这孩子抱起交给他惊惶追出的母亲时,大家都松了一口气,父亲还过来抱着白马的长脸,轻轻地拍了几下。

(10)在我们离开烟台以前,白马死了,我们把它埋在东山脚下。我有时还在它的墓上献些鲜花,反正我们花园里有的是花。从此我们再也不骑马了。

⑾父亲还教我打枪,但我背的是一杆鸟枪。枪弹只有绿豆那么大。母亲不让我向动物瞄准,只许我打树叶或树上的红果,可我很少能打下一片绿叶或一颗红果来!

⑿烟台是我们的!

⒀夏天的黄昏,父亲下了班就带我到山下海边散步,他不换便服,只把白色制服上的黑底金线的肩章取下来,这样,免得走在路上的学生们老远看见了就向他立正行礼。

⒁我们最后就在沙滩上面向大海坐下,夕阳在我们背后慢慢地落下西山,红霞满天。对面好像海上的一抹浓云,那是芝罘岛。岛上的灯塔,已经一会儿一闪地发出强光。

⒂有一天,父亲只管抱膝沉默地坐着,半天没有言语。我就挨过去用头顶着他的手臂,说:“爹,你说这小岛上的灯塔不是很好看么?烟台海边就是美,不是吗?”这些都是父亲平时常说的话,我想以此来引出他的谈锋。

⒃父亲却摇头慨叹地说:“中国北方海岸好看的港湾多的是,何止一个烟台?你没有去过就是了。”

⒄我瞪着眼等他说下去。

⒅他用手拂弄着身旁的沙子,接着说:“比如威海卫,大连湾,青岛,都是很好很美的……”

⒆我说:“爹,你哪时也带我去看一看。”父亲捡起一块卵石,狠狠地向海浪上扔去,一面说:“现在我不愿意去!你知道,那些港口现在都不是我们中国人的,威海卫是英国人的,大连是日本人的,青岛是德国人的,只有,只有烟台是我们的,我们中国人自己的一个不冻港!”

⒇我从来没有看见父亲愤激到这个样子。他似乎把我当成一个大人,一个平等的对象,在这海天辽阔、四顾无人的地方,倾吐出他心里郁积的话。他说:“为什么我们把海军学校建设在这海边偏僻的山窝里?我们是被挤到这里来的啊。这里僻静,海滩好,学生们可以练习游泳,划船,打靶等等。将来我们要夺回威海卫,大连,青岛,非有强大的海军不可。现在大家争的是海上霸权啊!”

22. 文中的父亲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分条列举。

23. 请结合全文,理解标题“父亲的‘野’孩子”的丰富含义。

24. 试分析第12段独句成段的妙处。

25. 下列对文章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 本文开篇直接叙述自己不顾乳娘劝阻,跑向父亲和马的事情。由骑马引出自己被父亲宠爱的具体事例,衔接自然、利落。

B. 本文语言生动细腻,朴实无华,母亲一句“看你的脸都晒‘熟’了!”,就将“我”在户外长时间骑马的状态表现了出来。

C. 本文选取了“我”骑马、不穿小鞋等小事,来表现我的“野”,更体现了自己和父亲亲密无间的感情。

D. 本文感情真挚细腻,作者通过对童年往事的追忆,表达了对父亲的崇拜之情及幼年的从军梦这一中心主旨。

E. 对父亲形象的正面刻画其实是从侧面写我的“野”,因为“我”的野是父亲娇惯造成的,父亲的生活态度是“野”的最好注释。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现代文阅读

22. ①反对封建。民主进步,教育理念先进。如不同意“我”扎耳洞;不让“我”穿小鞋;教“我”骑马、打枪,不认为这是只有男孩子才能做的事。

②慈爱善良。对自己的女儿,对别家小孩,甚至对白马。

③强烈的爱国精神。海边谈话,对国土沦丧他国的愤激。

23. ①“野孩子”是指我着男装、不扎耳洞、不穿小鞋、蹦蹦跳跳等不符合当时世俗要求的童年形象。②这种“野”是父亲一手教育的结果,父亲期望我在国难当头的时候,尽管身为女孩,也能有一份担当。

24. ①结构上承接上文,凸显了在烟台的童年生活的自由、美好。同时为下文转到父亲的爱国情怀上做了铺垫。②独句成段,起到了强调作用,具有强烈的抒情意味。 25. DE

22.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人物性格分析的题目,人物性格分析注意从小说的情节入手,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或其它的侧面描写进行分析总结。如此题从“对自己的女儿,对别家小孩,甚至对白马”等情节中概括出其“慈爱善良”的性格特征。

【考点定位】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人物性格分析的题目应该首先从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肖像和其它侧面的描写中指出人物的性格,然后结合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即列举文中反应该性格特征的事例。注意主要性格和次要性格的区分,要概括和文章的主要情节相关的和文章的主旨行相关的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注意各点之间不要重合、不要相互包含,答题不要只简单的回答性格特征。此题从“反对封建”“慈爱善良”“爱国”的角度概括性格特征,然后列举具体的事例进行分析。

23. 试题分析:分析标题的含义要从表层和深层分析,表层结合人物的性格特征和文章的情节分析,深层要结合文章的主旨进行分析。

【考点定位】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名师点睛】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分析文章的标题注意从和文章的情节、结构、人物(或物象)、主旨的关系的角度进行分析。情节主要分析文章的情节以什么为主,结构看文章的标题是否能串联文章的内容或是否是文章的线索,人物(或物象)看标题是否能暗示人物的命运或物象的特征,主旨上看是否能够暗示或点明主旨,有时还从制造悬念和吸引读者的角度进行分析,有时还要分析标题中艺术手法,如双关、反语等。

24. 试题分析:注意从结构的角度分析作用,然后在分析独立成段的强调的作用。

【考点定位】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分析语段的作用的题目,首先明确语段的内容,然后从结构和内容的角度分析,结构上注意伏笔、照应、铺垫等,内容注意主旨的体现,和其它语段的关系。还要注意注意语段所处的位置,如开头注意铺垫、引起下文、统领全文、奠定情感基调、引起阅读兴趣等,中间注意承上启下,结尾注意点明深化主旨等。

25. 试题分析:D“幼年的从军梦”不是主旨E正面侧面手法理解错误。

【考点定位】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文学类文本阅读5选2的题目,主要集中对文意、文章的主旨、文章的结构、人物形象的塑造等内容的考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是对文章特色和手法的赏析,分析文意要读懂文章,主要是文意、主旨、情感、人物的心理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手法集中的小说的三要素上,主要考核人物塑造、情节安排、环境描写、标题的作用、结尾的特征等。选择题时往往错误的选项命制都是明显的不会引起争议的错误,即所谓的“硬伤”,在答题时注意寻找这些硬伤。此题的选项CD考核内容,选项ABE考核手法。其中DE理解或分析出现偏差。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走进高中,你就实实在在站在了青春的门槛前,到了一个令人羡慕又让人担忧的年龄。青春的激情带有几分单纯,求新的热望夹杂着一份冲动。有时热情似火,有时心静如水;有时迷茫似雾,有时开阔如海;冲动而又热忱,复杂而又单纯。

站在“青春的门槛”前,你有过哪些感人的经历?你见过哪些动人的风景?你又有哪些独到的见解和认识呢?请以“青春的门槛”为话题,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标题自拟,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作文

站在青春的门槛

抽穗拔节的痛楚与快乐,羽化成蝶的美丽与忧伤,在记忆的山谷里,勿忘我在静静地开放。╠╠代题记

随着一声嘹亮的哭声你来到了人间,到蹒跚前行,到跨入校门,你在一点点地长大,面对成长,你想到了什么?

你可以不够漂亮,但你应该有足够的自信,你也许不是一颗时恒星,也成不了太阳,但你仍可以是一颗流星,划过空气的候袭一身火焰,哪怕最终熄灭,那也会在天宇间留下一道耀眼的光亮。在成长的道路上,你要记住一句话:“发光不是太阳的专利,当第二天的太阳光照到你的脸上时,你同样也可以散发出光芒!

成长的道路上总是很艰辛,布满了荆棘,这就需要你有足够的勇气,你应该像雏鹰那样,虽然没有丰满的羽翼,虽然没有老鹰那在高空中任意飞翔的本领,但却有搏击长空的志向和勇气!

慢慢长大的你总是那么容易感动,回为了一篇文章而变的忧郁,会为了一部感人的电视剧而潸然泪下,年轻的你有是那么富有想象力,在读了席慕蓉《一棵开花的树》后就对栀子树有了别样的感情,闻着栀子花那醉人的香气,你会小声地念出那些凄美的诗句:“阳光下慎重地开满了花/朵朵都是我前世的盼望……/而当你最终无视地走过/在你身后落了一地的/朋友啊,那不是花瓣/是我凋零的心。”偶尔也会有一颗冰凉的泪滴划过脸庞。

慢慢长大的你却拒绝长大,拒绝成熟,因为你讨厌大人的圆滑,讨厌大人之间的勾心斗角,然而你可以保持住你那颗善良纯洁的心方法很简,单,就是每天都用夏天一样的微笑去面对每一个人,当别人也同样回报你时,你是否感受到幸福?虽然幸福爱跟人躲猫猫,可你夏天一样的微笑却把它抓得很牢。原来得到幸福是如此的简单:仅仅需要一个微笑而已!年轻的你是向往自由的,然而却发现自己并不自由,于是你发自内心地喊到:“呜呼!吾之意不在学习,在乎山水只间也!”然后开始拼命嫉妒欧阳修,同时又有了一个伟大的梦想:一定要改革中国的教育制度,把应试教育彻底改成素质教育。

带着你的自信,你的勇敢,轻轻地迈进青春的门槛,在你面前的是一汪碧蓝的湖水,一颗小石子激起层层涟漪,同时也映照出你夏日般的微笑。

试题分析:“门槛”在此可以引申为:人生自然发展过程必须经历的一个阶段,在经历的过程中所面对的障碍;面对这个阶段应该持有的态度……但总之,“门槛”才是关键词,而“青春”则是修饰“门槛”的。

立意:(1)跨过青春的门槛,迎来生命一个全新的境界。 (散文)

(2)青春期遇到的种种困惑,犹如一道道门槛,面对这些门槛,我们要如何克服?

(3)跨越青春门槛,我们要有×××的态度。

青春之美,美在青春之容貌,青春之活力,青春之思想,青春之情感。站在青春的门槛前,你可以回忆往昔的纯真岁月,留恋那美丽的童年少年时光;你也可张望成人世界的精彩,表达对成熟的渴望;你可以描绘壮丽的人生蓝图,喊一声青春的号子;你也可以评说青春的意义和价值,抒发将青春献给祖国的豪情壮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