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高考全国II卷考前最后一战

下列每对加点字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谬论∕未雨绸缪       空洞∕倥偬       卓识∕茁壮        荥阳∕荥经

B.裨益∕纵横捭阖       分外∕氛围       供稿∕供奉        恓惶∕栖息

C.累赘∕累教不改       濒临∕傧相       着笔∕着慌        匡扶∕诓骗

D.恪守∕络绎不绝       稽核∕犄角       起碇∕靛青        苍穹∕沧海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字音考析

B

     

下列各句中加点熟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随着居家装饰的不断升级,居室中最常用的家具,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各种五花八门的新潮家具也相继登堂入室。

B.集中公布的一系列主要经济数据表明经济回暖持续,基本符合市场预期,这从当前中国金融市场波澜不兴的表现中可略见一斑。

C.“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在知识爆炸的今天,我们更要努力攀登书山,而不能高山仰止。

D.在繁忙而紧张的高三学习期间,父母见微知著的关怀,老师循循善诱的教导,使同学们备受感动和鼓舞。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成语、熟语

B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组是( 

A.发言人说,两岸救援力量在海地还没有合作或接触,希望两岸在海地救灾方面取长补短、加强联系、相互配合,共同弘扬人道主义精神。

B.在金钱和幸福之间存在着一种荒谬的关系,虽然在某一门槛的一边,富裕几乎可以提升幸福,但是从另一角度来说,一个社会的财富分配方式才是决定幸福与否的。

C.《新华文摘》在促进思想解放、繁荣学术研究、弘扬民族文化等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厚爱,受到学术界、文艺界和知识界的关注和信赖。

D.综合考试是以检测学生是否达到高中毕业标准为目的的考试,命题面向全体学生,总体要求是注重基础知识。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病句考析

D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以我国的古琴艺术为例。                                                 

 

                                                            。可以说,知

音意识和获得知音的愉悦成为雅士阶层不可分割的一种人生内容。

①     所以不仅深邃感人,而且历久弥新。

②     更重要的在于以古琴为聚合点而构建的传统美学特质及哲学意味,

③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古琴艺术的价值不只在于古琴这种乐器本身,也不限于古琴曲目和弹奏技术,

④     由于钟子期和俞伯牙高山流水的故事是以古琴为依托的,

⑤     并且这种美学特质和哲学意味贯穿于中华雅文化的发展当中。

A.④③②⑤①         B.③②⑤①④       C.③②⑤④①      D.③⑤④①②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语句衔接

C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小题

“中华民族”是怎样提出的

“中华民族”这一家喻户晓的称谓,细算起来也只有105年的历史,其创始人就是梁启超。在梁启超创立“中华民族”一词之前,中国人基本上没有现代的民族观念,甚至连“民族”一词也没有使用过。习惯上所说的“华夏”“汉人”“唐人”“炎黄子孙”,乃至外国人将中国称之为“大秦”“震旦”“支那”等,都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民族国家的称谓。所谓“华夷之辩”“夷夏之防”,集中反映的也是一种相对狭隘的朴素的种族意识。

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救亡图存的热潮迫使先进的思想家去重新思考许多问题。梁启超沿着严复“保种”“合群”的思路,渐渐以现代民族主义理论来思考问题。1898年秋他流亡日本之后,比较系统地研究了欧洲的民族主义论著,并结合中国的实际,在民族问题上提出了许多新见解。1899年,梁启超在《东籍月旦》一文中,破天荒地使用了“民族”一词。1901年,梁启超发表《中国史叙论》一文,首次提出了“中国民族”的概念。在“中国民族”的基础上,1902年,梁启超正式提出了“中华民族”。他在《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一文中,先对“中华”一词的内涵做了说明。其云:“立于五洲中之最大洲而为其洲中之最大国者,谁乎?我中华也;人口之居全地球三分之一者,谁乎?我中华也;四千余年之历史未尝一中断者,谁乎?我中华也。”接着,梁启超在论述战国时期齐国的学术思想地位时,正式使用“中华民族”一词。不过,梁启超在具体使用 “中华民族”一词时却比较混乱,有时指汉族,有时又指中国的所有民族。1905年,梁启超写了《历史上中国民族之观察》一文,从历史演变的角度重点分析了中国民族的多元性和混合性,并断然下结论说:“中华民族自始本非一族,实由多民族混合而成。”由此,梁启超真正完成了“中华民族”一词从形式到内容的革命性创造。由于梁启超崇高的地位和影响,“中华民族”一词一经提出,就在社会上引起了热烈讨论。

杨度在1907年发表了《金铁主义说》一文,对中华民族的含义进行了详尽的解说。杨度的高明之处在于超越民族的血统意识,提出中华民族与其说是一个种族融合体,不如看作是一个文化共同体。文化的一体性、凝聚性和不可分割性造就了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

 

5.下列对“中华民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华民族”的提出避免了“华夏”“汉人”“唐人”称谓的狭隘种族意识。

   B.中华民族指中国境内的所有民族,汉满蒙回藏等为一家,是一个多元混合的大家庭。

   C.梁启超提出“中华民族”一词的过程是“保种”“民族”“中华”,再到“中华民族”。

   D.中华民族既是一个种族融合体,又是一个文化共同体,文化的一体性造就此族群。

 

6.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在漫长的历史上,中国人基本没有民族意识,甚至连“民族”一词也没有使用过。

   B.西方现代民族主义理论启迪了“中华民族”一词的诞生,梁启超首先创造此词语。

   C.战国时期齐国的学术思想启发了“中华民族”一词的诞生,由梁启超首先使用。

   D.杨度对“中华民族”含义的解说比梁启超的理解更科学,超越了民族血统意识。

 

7.根据原文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华民族”一词是梁启超20世纪初研究和宣传民族主义的首创,它一开始就内涵具体明确。

   B.“中华民族”一词既是中国各族人民的一个统一的称谓,又是一种不断强化的民族认同心理。

   C.“中华民族”一词告别了“夷夏之辩”的陈腐观念,反映了中国各民族平等、团结的新追求。

   D.“中华民族”一词是中国旧民族观走向新民族观的重要标志之一,它抛弃了狭隘的民族意识。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现代文阅读

5C 6B 7A

     

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晏平仲婴者,莱之夷维人也。事齐灵公、庄公、景公,以节俭力行重于齐。既相齐,食不重肉,妾不衣帛。其在朝,君语及之,即危言;语不及之,即危行。国有道,即顺命;无道,即衡命。以此三世显名于诸侯。

越石父贤,在縲绁中。晏子出,遭之涂,解左骖赎之,载归。弗谢,入闺。久之,越石父请绝。晏子戄然,摄衣冠谢曰:“婴虽不仁,免子於厄,何子求绝之速也?”石父曰:“不然。吾闻君子诎于不知己而信于知己者。方吾在縲绁中,彼不知我也。夫子既已感寤而赎我,是知己;知己而无礼,固不如在绁之中。”晏子于是延入为上客。

晏子为齐相,出,其御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驷马,意气扬扬,甚自得也。既而归,其妻请去。夫问其故。妻曰:“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齐国,名显诸侯。今者妾观其出,志念深矣,常有以自下者。今子长八尺,乃为人仆御,然子之意自以为足,妾是以求去也。”其后夫自抑损。晏子怪而问之,御以实对。晏子荐以为大夫。

太史公曰:晏子谏说,犯君之颜,此所谓“进思尽忠,退思补过”者哉!假令晏子而在,余虽为之执鞭,所忻慕焉。

                                       (选自《史记·管晏列传》,有删节)

 

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语不及之,即危行       危:危险

B. 方吾在缧绁中           缧绁:拘禁

C. 免子於厄               厄:灾难

D. 所忻慕焉               忻:高兴

 

9.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晏子令人敬重的一组是(  

①以节俭力行重于齐                       ②既相齐,食不重肉,妾不衣帛

③志念深矣,常有以自下者                 ④然子之意自以为足

⑤假令晏子而在,余虽为之执鞭,所忻慕焉   ⑥君子诎于不知己而信于知己者

A. ①②⑥       B. ②④⑤       C. ①③⑤          D. ③④⑥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晏子是春秋时齐国名相,奉事齐灵公等三位国君,他节俭力行,生活朴素;在诸侯中很有名气。
 B.越石父被抓,晏子将他赎出来,越石父回来之后,不但没有表示感谢,还提出要与晏子绝交,晏子大惊,又感到不理解。
 C.晏子的驾车人驾车时扬扬自得,与晏子的神态形成鲜明对比,回家遭到妻子的指责,有了改变,晏子于是推荐他担任大夫。
 D.司马迁推崇晏子,表示倘若晏子在世,非常乐意做他的驾车人,这既表现了他对晏子的无限敬仰,也包含着深沉的感慨。

(23分)

11.把第Ⅰ卷中的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⑴夫子既已感寤而赎我,是知己;知己而无礼,固不如在縲绁之中。

译文:                                                                

⑵今者妾观其出,志念深矣,常有以自下者。

译文: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文言文阅读

8. A 9. C 10.B

四、11﹒(1 你既然已经受到感动而醒悟,把我赎买出来,这就是了解我;了解我却不能以礼相待,还不如被束缚。(采分点:“感寤” 、“赎” 、“无礼” 、“缧绁”

2 现在我看他外出,志向思想都非常深沉,常有那种甘居人下的态度。(采分点:“出” 、“志念” 、“深” 、“以自下” )

参考译文|

晏平仲,名婴,是齐国莱地夷维人。他辅佐了齐灵公、庄公、景公三代国君,由于节约俭仆又努力工作,在齐国受到人们的尊重。他做了齐国宰相,吃饭不吃两道荤菜,妾不穿丝绸衣服。在朝廷上,国君说话涉及到他,就正直地陈述自己的意见;国君的话不涉及他,就正直地去办事。国家有道的时候,他就顺从命令去做事;无道的时候,他就衡量之后才实施。因此他在齐灵公、庄公、景公三代,名声显扬于各国诸候。

越石父是个贤才,因罪被囚禁在牢中。晏子外出,在路上遇到他,就解开乘车左边的马,把他赎出来,用车拉回家。晏子没有向越石父告辞,就走进内室,过了好久没出来,越石父就请求与晏子绝交。晏子大吃一惊,匆忙整理好衣帽道歉说:“我即使说不上善良宽厚,也总算帮助您从困境中解脱出来,您为什么这么快就要求绝交呢?”越石父说:“不是这样的,我听说君子在不了解自己的人那里受到委屈而在了解自己的人面前意志就会得到伸张。从前我被束缚起来,是因为那些人不了解我。你既然已经受到感动而醒悟,把我赎买出来,这就是了解我;了解我却不能以礼相待,还不如被束缚。”于是晏子就请他进屋待为贵宾。

晏子做齐国宰相时,一次坐车外出,车夫的妻子从门缝里偷偷地看她的丈夫。他丈夫替宰相驾车,头上遮着大伞,挥动着鞭子赶着四匹马,神气十足,洋洋得意。不久回到家里,妻子就要求离开,车夫问她离开的原因,妻子说:“晏子身高不过六尺,却做了齐的宰相,名声在各国显扬,我看他外出,志向远大,思想深沉,常有那种甘居人下的态度。现在你身高八尺,才不过做人家的车夫,看你的神态,却自以为挺满足,因此我要求和你离开。”从此以后,车夫就谦虚恭谨起来。晏子发现了他的变化,感到很奇怪,就问他,车夫也如实相告。晏子就推荐他做了大夫。

太史公说:晏子直言进谏,敢于冒犯国君的威严,这就是人们所说的“进就想到竭尽忠心,退就想到弥补过失”的人啊!假使晏子还活着,我即使替他挥动着鞭子赶车,也是我非常高兴和十分向往的啊!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夜   筝

                            白居易

紫袖红弦明月中,自弹自感暗低容。

弦凝指咽声停处,别有深情一万重。

   

(1)简析两个“自”字的妙处?

答:                                                                   

(2)音乐之美本在于声,可诗中对筝乐除一个笼统的“弹”字几乎没有正面描写,请简要分析作者这样写的好处?

答: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诗词赏析

1)连用了两个“自”字,这并不等于说独处,而是旁若无人的意思。它写出弹筝者已全神倾注于筝乐的情态。(2分)“自弹”,是信手弹来,得心应手;“自感”,则见弹奏者完全沉浸在乐曲之中。唯其“自感”,方能感人。“自弹自感”把演奏者灵感到来的一种精神状态写得维妙维肖。(2分)

2)作者集中笔力,写出一个无声的顷刻。(1分)这无声是“弦凝”,是乐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这无声是“指咽”,是如泣如诉的情绪上升到顶点所起的突变;这无声是“声停”,而不是一味的沉寂。(2分)正因为与声情攸关,它才不同于真的无声,因而听者从这里获得的感受是“别有深情一万重”。(1分)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两题任选一题作答;如果两题都作答,则按第一题计分)(5分)

  (1)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                 。

(王羲之《兰亭集序》)

渔舟唱晚,                  。

(王勃《滕王阁序》)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                        。

(秦观《鹊桥仙》)

杜甫在《蜀相》中用“                    ,                     ”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业绩。

(2)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                    ,                   。

(《阿房宫赋》)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                    。

(李清照《声声慢》)

白居易《琵琶行》中表现诗人急欲相见,而琵琶女心情复杂的是:                ,

                   。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名言名句

1)亦足以畅叙幽情 响穷彭蠡之滨 银汉迢迢暗度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2)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凄凄惨惨戚戚 千呼万唤始出来 犹抱琵琶半遮面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背着灵魂上路

郭翠华

 

①人在一个环境呆久了,就想出去走走,走出家门的刹那,仿佛丢了什么,就会有一丝的犹豫,但脚还是把人带出了家门。

②外面的世界很大,人很容易迷失方向。曾经一个人去一个城市出差,走在黄昏里,看见如流的人群头也不回地往前赶,只有我像一只掉队的孤雁,找不到可以栖息的枝头,那种迷茫的感觉很像一滴水落在了沙漠里,顿失了自己的踪影,自己的踪影是什么,我一直想不清楚。如果落在水里,应该像月亮泊在水面,是可以看得见的;如果落在地上,就是自己的影子,会踩着自己的脚后跟;如果和家人在一起,就是一种可以触摸到的温度;如果和朋友在一起,应该是一种可以呼应的声音;如果落在自己的心里,那是一种踏实的感觉。外面的世界尽管很好,但我们首先失去的就是踏实的感觉。

③曾经看过一个外国影片,一个挑夫挑了一个担子,走着走着,他突然停了下来,别人问他不走的原因,他说我的灵魂跟不上了,我要等等我的灵魂。那时我突然明白了,出门在外,匆匆忙忙的,如果我们把什么落在家里了,那一定是我们的灵魂。

④出了家门,我们就会发现,人走了,心却没有走。人的身躯在偌大的世界里晃悠着,多少美景尽收眼底了,但心却像一只空匣子,什么也没装进去。孤寂悄然而至,潮水般地席卷而来,心却在远处,不知道自己的心还在眷恋着什么。不出门的时候,人就会盼着出门的机会,出了门,人又会多了许多牵挂,人性的两难由此可见。

⑤我最怕一个人出门,多半是承受不了那分孤寂,因为灵魂总是跟不上趟。

⑥不愿意一个人出门,决不是我一个,我认识的几个男人,也怕出门,但只要有朋友一道,去再远的地方也在所不辞。满世界的景物在他们眼里和自家院子里的花草没什么两样,但有朋友在身边却是另番感觉,借助出门,些许心智的火花就有了一个可以碰撞的机遇,他们要的是精神的享受。前些日子,带了一些作者出去采风,当别人用不可思议的目光看着那几个70年代出生的人半夜出去找酒喝时,他们的目光已经在酒的作用下风起云涌、花开叶绿,不知出现了多少景致。把自己关在酒里,把人生关在酒里,把陌生的世界也融化在酒里,恍惚之间,他们说马路上来来往往的人都变得十分温暖。

⑦做一个出门人,我喜欢静静地看左来右往的人群,喜欢看人像蚁一样地把自己搬来搬去的,我知道那也是我,只不过当我如蚁般忙忙碌碌的时候,我看不见自己。忽然间,我看见自己的灵魂就站在自己走过的日子里,而我却站在生活的门外

⑧做一个出门人,我喜欢背上几本自己喜欢的书,打开书本,熟悉的气息迎面而来,阅读的时候,我看见自己的灵魂游动在书的字里行间,心一下就踏实了,时空就定格在书页之间。

⑨做一个出门人,最好是能在另一个城市找到自己的朋友。那天晚上,几个久未谋面的朋友坐在一家茶馆里,茶的清香弥漫在异乡的空气里,我们闲闲地聊着,我们仿佛从没有分离过,也不曾生活在彼此不同的城市,那种突然涌动的温馨十分的奢侈,就像一片片舒展着的茶尖,碧绿了我们的心情。朋友突然提到灵魂,他说现在的人天天都在忙,忙来忙去,已经顾不着灵魂了。心角有盏灯跟着忽闪了一下,灵魂原来和物质是无关的,灵魂在哪里,心就在哪里。那天晚上,背着自己的灵魂走在异乡的路上,我的内心感到了从没有的踏实。

 

14.选文开头说“走出家门的刹那,仿佛丢了什么,就会有一丝的犹豫”,请结合全文说说句中的“什么”指的是什么?(4分)

    答:                                                                    

 

15.简析下列句子的含义。(8分)

(1)人的身躯在偌大的世界里晃悠着,多少美景尽收眼底了,但心却像一只空匣子,什么也没装进去。

  答:                                                                   

(2)忽然间,我看见自己的灵魂就站在自己走过的日子里,而我却站在生活的门外。

答:                                                                    

 

16.下列两个细节任选其一,分析其作用。(4分)

(1)一个挑夫挑了一个担子,走着走着,他突然停了下来,别人问他不走的原因,他说我的灵魂跟不上了,我要等等我的灵魂。

(2)前些日子,带了一些作者出去采风,当别人用不可思议的目光看着那几个70年代出生的人半夜出去找酒喝时,他们的目光已经在酒的作用下风起云涌、花开叶绿,不知出现了多少景致。把自己关在酒里,把人生关在酒里,把陌生的世界也融化在酒里,恍惚之间,他们说马路上来来往往的人都变得十分温暖。

答:                                                                   

 

17.谈谈你对选文主题的解读。需观点明晰,言之有据,适当分析。(6分)

   答: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现代文阅读

14.我们的灵魂。文中第三段说“如果我们把什么落在家里了,那一定是我们的灵魂”,由此可知。

1

15.(1)因眷恋和牵挂(家人、朋友),心中感到孤寂而不踏实。(或:尽管外面的世界风景诱人,但因眷恋和牵挂(家人、朋友),心中感到有一种怅然若失的虚浮,百无聊赖的空茫。如答到这样的意思,亦给满分。答案合情合理即可。点到眷恋、牵挂得1分,点到孤寂、孤独得1分,点到不踏实1分,表达1分)

2)只顾为物质生活奔波忙碌,来不及享受温馨,细品生活,感悟人生,却将真我远远地抛在身后,成了自己生活的局外人。(意思对即可。答到为物质生活奔波忙碌1分,答到享受精神生活1分,答到成为生活局外人得1分,表达1分)

16.(1)表明生活忙忙碌碌间,很容易忘却生活的本身意义。以此引出感悟:匆匆忙忙的,如果我们把什么落在家里了,那一定是我们的灵魂。(意思对即可。答到因忙碌而忘却生活真意的得2分,答到过渡等结构作用的得2分)

2)这一细节表面上看是说朋友们在酒精作用下迷迷糊糊间已不觉身在异乡。深沉意思是借喝酒让自己的心灵得到片刻的停歇,得以细品生活,欣赏人生。(意思对即可。答到表面意思得2分,答到深层意思得2分)

17.有人解读的是浓浓的思乡恋家情结,有人解读的是现代都市人生活工作节奏太快无遐顾及品味生活的无奈,也有人解读的是一种对普通人生命意义的严肃思考……(言之成理即可。观点明确合理2分,从选文中恰当引述论据2分,能结合引述论据围绕已定观点作分析论述2分)

     

阅读下面语段,另选择两个妙用量词的例子加以揣摩分析。(分析出其中情味即可,不要求句式一致。)(4分)

    汉语中的一些量词形象生动,极富蕴味。比如一“眼”井。是啊,那水汪汪的井可不就是大地的明眸吗?

     比如                                                                                                        

       再比如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仿、缩、扩、续

一“缕”轻风。就那么如丝般一缕,本来无形无影的轻风就变得纤柔轻灵,拂面而来了。

一“抹”晚霞,夕阳西下,鲜亮渐渐褪去,逐渐蓝得无边,仿佛由仙人着笔,只那么轻轻一抹,就给天幕涂上了美丽的色彩。

     

下面的材料中,听众的的短信和主持人的话都有失得体,请你为他们写出得体的话语,分别不超过30字和45字。(6分)

上海某电视台早间节目直播中,主持人在播放音乐的间隙,用上海话聊天逗听众。一名听众给节目热线发了一条短信:“求你们不要说上海话了,我讨厌你们上海人!”

主持人语调认真地说:“这位听众,请你以一种团成一个团的姿势,再以比较圆滑的方式,离开这座让你讨厌的城市和这里让你讨厌的人。”

答:听众的短信:                                                         

    主持人说: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语言文字的运用

听众的短信:我们听上海话很吃力,你们使用普通话有利于我们融入本地生活。

主持人说:您如果抱着欣赏的态度去听上海话,会发现上海话也很动听;您能听懂上海话,在这里生活会更方便。

     

我国历代文人雅士都很讲究书斋的命名,或以言志,或以自勉,或以寄情,或以明愿。请你给自己的书斋命一个雅致的名字,并阐述两点理由。(5分)

答: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仿、缩、扩、续

命名1分;理由每点给2分,言之成理即可。

     

60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一个无聊之徒为了嘲笑自己的穷邻居,在邻居生日那天,当着所有客人的面,请人送去了一托盘垃圾作为礼物。

邻居欣然接受了这份礼物,并不失风度地对送礼人表示感谢。他不慌不忙清理掉所有的垃圾,把托盘洗净,并在上面铺满鲜花,还附上了一张卡片,上面写道,“每个人都会奉献自己所拥有的东西”,送还给邻居。

根据这则材料,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标题,写一篇文章。除诗歌以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作文

、作文评分等级按2011年高考作文评分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