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巢湖春晖学校2015届高三最后一卷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

北京地区历史遗存丰富,人文景观众多。下图中体现专制皇权的是(    )

①白塔寺         ②天坛         ③故宫               ④社稷坛

A.①④        

B.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C

古代专制皇权的加强。①项体现的是佛教的思想,与专制皇权无关,排除该项;②③④项都是体现的一种威严,是皇权的象征,故选C。

     

恩格斯曾说,“如果认为希腊人和野蛮人、自由民和奴隶、公民和被保护民、罗马的公民和罗马的臣民(指广义而言),都可以要求平等的政治地位,那么这在古代人看来必定是发了疯。”这段材料可以为解释以下哪一观点提供佐证(    )
A.在古代希腊、罗马,不平等的思想才是正常的思想
B.雅典民主政治的本质意图就是要建立社会的平等
C.罗马帝国已经没有了公民与臣民的界限
D.古代希腊、罗马各个阶层都能参与政治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古代希腊民主政治

A

雅典民主政治的评价;罗马法的评价。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雅典民主仅限于占城邦人口小部分的男性公民。对妇女、外邦人、广大奴隶而言,民主却是遥不可及。雅典民主只是“成年男性公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制度。罗马法提倡法律面前公民人人平等,但是,罗马法也保护奴隶制度,维护奴隶主对奴隶的剥削和压迫。所以答案选A,而不选B、C、D。

     

以下是某一学派对法律本质的论述:“法律是人为的产物,具有多样性和变化性,不同的法律只不过是不同利益的体现,政府制定法律的目的就是为了保护它的利益,法律不可能为公道、正义等价值准则提供根据,因此法律对人的约束力也就是有限的。”这一学派是(    )
A.智者学派                           

B.苏格拉底学派    

C.启蒙思想家   

D.自然哲学家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

A

智者学派。结合所学,材料反映的是智者学派人是万物的尺度观点, 智者学派认为事物是什么,要以人的感觉为标准。一个事物对你来说就是它呈现在你的感官面前的样子,一阵风吹来,你觉得冷,它就是冷的;我觉得热,它就是热的。风本身无所谓冷热。同样地,一个人的行为是好的还是坏的,也是以人的感觉为标准。你觉得好,它就是好的;我觉得坏,它就是坏的。行为本身无所谓好坏,因此智者学派认为法律对人的约束力也就是有限的。B.苏格拉底学派与 C.启蒙思想家都强调法律的作用;D.自然哲学家关注的是自然界而非人类社会。

     

伽利略通过梁的弯曲试验和理论分析,指出对长度相似的圆柱形梁,抗弯力矩和半径立方成比例。1685年,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两个物体之间有引力,引力和距离的平方成反比,和两个物体质量的乘积成正比。从这两个事例中可以看出自然科学的特征之一

A.试验是近代科学研究的全部方式             

B.17世纪物理学是核心学科和基础学科

C.数学方式是主要表达形式             

D.揭示时间和空间的本质属性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物理学重大进展

C

本题主要考查近代科技。从材料中伽利略和牛顿的活动来看,他们主要是在揭示力的大小和比例关系,属于数学的范畴,也就是以数学形式来表达力。故正确答案为C。根据分析,A表述错误;B与材料不符,D项是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礼记·中庸》中说:“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这段话不适合用来形容

A.中共一大制订的第一个党纲     

B.新文化运动中蔡元培的办学思想

C.苏俄1921年实行的新经济政策          

D.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的讲话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A

考察古代中国的中庸之道。B的办学思想是兼容并包; C项新经济政策体现的是计划市场的共同发挥作用;D项体现的是求同存异的思想, 因此BCD项都是体现的一种合作而非对抗,故选A。A项旨在推翻资本主义统治。

     

美国国会于1933年6月16日通过了《全国工业复兴法》,1935年5月27日,最高法院在审理一起案件中宣布《全国工业复兴法》违宪。这一转变不能说明(    )
A.美国政治生活中的分权制衡原则
B.美国最高法院当时敌视“新政”立法
C.美国国会有立法权,最高法院有解释宪法的权力
D.《全国工业复兴法》不适应当时美国生产力发展的要求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罗斯福新政

D

罗斯福新政。《全国工业复兴法》违宪,是说的其通过的方式违宪,并不是内容上不适应美国的国情,故选D。ABC项都是美国权力斗争和体制的体现。

     

1894年,张振勋(后为张裕葡萄酒公司老板)在奏折中说:“当此库款支绌,财力困敝。问诸国,而国已无币之可拨;问诸官,而官已无款之可筹;问诸民,而民更无力之可顾。除息借洋款外,其能凑集巨资承办一切者,惟赖于商。”由奏折所言可知张振勋建议清政府

A.增加各项官民税额以偿付赔款

B.允许私人兴办企业

C.大举借款以偿付外债             

D.应兴办民用工业以筹集资金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B

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从材料中的“除息借洋款外,其能凑集巨资承办一切者,惟赖于商”及这一时期中国状况,可知是张振勋建议清政府允许私人兴办企业,即放宽对民间办厂的限制,以此来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因此选B

     

道光帝对签定《南京条约》的原则性指示是:“广东给过银两,烟价碍难再议;战费彼此均有,不能议给,其平行理可以通融;贸易之所,前已谕知耆英,将香港地方暂行赏借,并许以闽浙沿海,暂准通市。该逆既来诉冤,经此次推诚晓谕,当可就我范围。”由此可知道光帝的外交思想属于(    )
A.近代国家思想              B.屈辱外交思想 

C.传统夷夏思想              D.殖民外交思想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鸦片战争

C

近代中国的外交观念。本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的能力及材料信息的解读能力。根据题干材料中“将香港地方暂行赏借”中“赏借”的用词,可知道光帝的外交思想属于传统夷夏思想,所以C正确。

     

有学者认为:“斯大林模式”是一种不成熟的或不完善的社会主义模式,它是在社会主义国家处于帝国主义包围的这样一种国际环境中,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的这样一种国度里,无社会主义建设先例的条件下形成的。“斯大林模式”不成熟或不完善,主要是因为其

A.基本上延续和发展了新经济政策      

B.是在特殊的国际环境下形成的体制

C.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局部实行市场经济  

D.受特殊的国情和生产力发展水平影响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斯大林模式”

D

斯大林模式。材料涉及的是“斯大林模式”,这种体制造成的原因是由于当时苏联的严酷的国际环境和国家实情所决定的,这是主要原因,所以D正确,ABC不符合题意。

     

下表是有关美国与苏联的一项统计资料,请你根据学过的历史知识,判断哪一种说法最为可能(    )

国家\时间

1950年

1960年

1989年

美国

350

18700

22500

苏联

5

1700

32000

A.美国与苏联核弹头的总数,单位是枚    

B.美国与苏联的钢铁产量,单位是百万吨

C.美国与苏联的汽车总数,单位是万辆    

D.美国与苏联的石油总产量,单位是万桶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两极世界

A

冷战期间,美苏两国在核武上不段研发或增添数量,进行武器竞赛。美国在初期,因研发较早,所以略占优势,但苏联急起直追,在1980年代末期,在核武弹头的数量上,已优于美国。

     

法国历史学家布罗代尔说:“一种文明的历史,就是对古代材料中那些对今天仍然行之有效的东西的探索.它有待解决的问题不在于要告诉人们关于希腊文明或中世纪中国我们所知的一切―而是要告诉人们在西欧或现代中国以前的时代与今天仍旧相关的东西.”在这里,布罗代尔强调的是(    )

A.史学是当代人的历史认识     

B.以探索的精神研究历史

C.史学无需穷尽人类文明的历史   

D.从文明传承的角度阐释历史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新史观

D

研究历史的基本方法。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材料突出了史学对现实的借鉴作用。要做到古为今用,就要学习人类历史上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就要重视文明的传承。答案选D。

     

中外教育史表明,教育内容变革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学校,所以养士也。然古之圣王,其意不仅此也,必使治天下之具皆出于学校,而后设学校之意始备。……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是故养士为学校之一事,而学校不仅为养士而设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学校》

(1)依据材料说明黄宗羲对学校教育的认识?这一认识有什么积极意义?(6分)

材料二、清代书院(有别于官学的另一种教育系统)的课程设置与地方官学、国子监的课程设置相近,以四书五经为主。

19世纪60年代起,我国出现一批新式学堂,开设了外语翻译、轮船驾驶、天文、测算、军械、行军布阵等课程。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蔡元培就任教育总长,实行男女同校等改革措施……,在蔡元培的领导下,北京大学在1920年秋季起即正式招收女生,开我国公立大学招收女生之先例。……北大还开办了不少平民学校和夜校等,努力服务于社会。——张卫民《中国教育纪元的断代工程》

(2)从材料二看,近代以来中国的教育发生了哪些变化?这对推动近代社会发展有何影响?(12分)

材料三、教育是政治的一面镜子。 德国在统一前后,广泛深入地推行教育家赫尔巴特的思想:学生必须绝对服从老师的教育管理,就像中世纪的奴仆一样驯服。与此相反,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的理念是:学生是“太阳”,是学校教育的中心,老师要围着学生转。

材料四、在美国独立之前,北部几个殖民地以麻省为代表,特别重视普及教育,当局曾于1647年发布法令,规定市镇中只要有50户居民就应设立一所小学,于是市镇学校在北部兴起。1775年,英属13个殖民地人口不过260万,但已仿效英国牛津、剑桥等大学创办了哈佛、耶鲁等9所学院。在南北战争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当时的口号是:“中等教育为所有适龄青年敞开大门”,到1918年时美国高中已发展到2万多所,这些为美国的工业发展提供了数以万计的技术人才。

(3)从政治因素上分析美、德两国的教育为什么会出现如此显著的差异?(6分)

(4)根据以上材料请你谈谈外国的教育发展给予我们哪些启示。(6分)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

参考答案:

(1)认识:认为学校的功能不应仅局限于培养官员,还应该培养社会需要的相关人才;学校还应该成为评定国家大事是非(或评定天下是非,监督政府、评议政事)的机构。(4)

意义:批判君主专制(具有反封建的民主启蒙思想)(2)

(2)变化:改变了过去以经学为主的教学内容;主要培养从事实际事务的有用人才;实行男女同校;开办平民学校和夜校。(任意3,6)

影响:培养了一批人才;推动中国的近代化;推动男女在受教育权上平等或促进妇女解放;有利于提高中下层民众文化水平;有利于民主科学思想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4分,答出其中任意3点可得6)

(3)原因:美国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发展比较充分和成熟,深受启蒙思想影响;而德国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具有专制主义色彩。(6)

(4)启示:重视教育立法,学习西方先进教育机制,建立完善的教育体系,根据社会需要调整教育政策等(6分,答出其中3点即可)

试题分析:

近代以来中外教育。(1)从材料“是故养士为学校之一事,而学校不仅为养士而设也”可以看出黄宗羲认为学校不仅仅是培养官员的,而是培养对社会的有用人才的,“公其非是于学校”。这一思想否定了专制制度,表达了最初的民主的诉求。(2)从材料可以看出,不管是清朝晚期还是民国政府时期,都是开设了一些新式的学堂,教授新式的学问,培养人才。这样传播了西方的科学和思想,对于推动中国的社会变革和现代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3)美国和德国教育模式的不同是和各自国家的政治体制有很大的关系的,美国的民主制度比较成熟,但是德国专治色彩比较浓厚。(4)此题是开放性的试题,回答要从教育与国情的结合等角度进行分析。

     

材料一、1952年12月国家计划委员会成立,简称国家计委,下设重工业计划局、燃料工业局、第一机械计划局、第二机械计划局、成本物价局等17个办事机构。1998年国务院机构改革中,将其更名为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2003年国务院机构改革中,将原国务院经济体制改革办公室和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部分职能并入,改组为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简称国家发改委。——《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次政府机构改革》)

材料二、到21世纪初,在我国已有95%以上的商品资源实现市场配置,国家定价的商品不足5%,社会主要商品供求平衡和供大于求的达90%。

——人教版必修二

材料三、中国政府干预经济、管理市场自古有之,主要表现在政府对市场的管理及对贸易的参与方面。其中,政府对市场的管理主要包括:建立城镇市集,划分销售地区;规定贸易时间,限制夜市交易,推行抑商政策,加强商人管理;严查商品质量,不许伪劣入市;调控市场物价、严格物价管理;利用税收政策,调节社会经济;统一衡器币制,方便货物交易;制发契券票帖,规范贸易行为;缉盗贼防火灾,保证财货完全;制订交通规则,维持市场秩序。政府对贸易的参与主要表现在官营贸易及官吏经商两方面。通过历史上政府干预经济问题的考察分析可得出结论,政府要“适度”干预经济。

——丁长清《中国历史上政府干预市场问题的考察》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指出1952年国家计委成立的背景,(6分)分析并举例说明“计划”二字从国家机构名称中消失对我国改革开放进程的推动作用。(4分)

(2)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中国史知识,从正反两方面论证材料三的结论。(16分)(要求:观点明确、表述成文,逻辑严密,史论结合)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中国现代经济建设综合运用

参考答案:

1)背景:建国初期,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2)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模式的影响;(2)开展有计划经济建设的需要。(2)(以下分析说明每点2分,其中作用1分,举例说明1分。任答两点4)

作用:有利于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或“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1)

举例说明:现代企业制度建立(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形成”等言之成理的答案亦可)(1)

作用:进一步扩大了对外开放。(1)

举例说明:中国积极参与和举办亚太经合组织领导非正式会议,促进亚太地区经济的发展(或“中国利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带来的机遇,实施‘走出去’战略,在更广阔的天地参加国际竞争与合作,参与国际经贸规则的制定,进一步融人全球化发展潮流”等言之成理的答案亦可)(1)

作用:促进政府简政放权,实现职能转变。(1)

举例说明:政府减少审批程序,下放审批权力(或“降低市场准入门槛”等言之成理的答案亦可)(1)

(2)评分参考(16)

观点:政府要“适度”干预经济。(2)

正面:政府适度的干预有利于经济发展。

中国封建社会实行重农抑商政策,政策实行早期,积极作用明显,推动了小农经济的发展,有利于社会的稳定;清政府开展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近代化历程的第一步;19世纪末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使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迅速;新中国制定及实施的一五计划,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新中国初期建立的计划经济体制,对稳定政权发展国民经济成绩显著。等等。(6分,任答3点,每点2)

反面:政府过度的干预不利于经济发展。

明清时期,海禁、闭关锁国、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成长;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实行统制经济政策,阻碍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解放战争时期,国民政府滥发纸币,严重影响了经济发展;改革开放前,我国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日益暴露,过度的行政干预严重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新时期,我国逐步减少对经济的干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大大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增强了我国的经济实力。等等。(6分,任答3点,每点2)

表述成文,逻辑严密。(2)

试题分析:

新中国的经济体制。(1)第一小问背景,本问要结合材料所给的时间的国内外背景入手解答。根据所学知识,从国内角度看,1952年是新中国成立初期,此时正处于国民经济的恢复时期,这是经济发展的需要;从国际看,当时我们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只有苏联的经验可以借鉴,所以这是受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模式的影响。第二小问分析并举例,本题要注意是对我国改革开放进程的推动作用,本问要结合改革开放后我国的具体的变化的角度的相关史实来解答。结合相关知识,我们可以从对改革开放的角度;对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角度;对政府职能的转变的角度;对市场经济体制确立的角度等多角度思考,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列举相关角度的史实即可。(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整理材料的能力。本题难度较大需要学生从大量的史料中整理出两方面的内容。本题也是对学生史观的考察需要学生认识到事物的两面性,从不同角度客观的评价事物。回答时切记全面细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