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庐江三中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

商纣王有个同母的哥哥叫微子启。纣王的父母都想立微子启为太子,但有大臣据法力争,认为生微子启时母亲为妾,生纣王时母亲为妻,有妻的儿子在,就不能立妾的儿子为太子。后来纣成为商王。这说明商朝时期(  )

A.宗法制度影响很大

B.分封制度有待完善

C.神权观念十分浓厚

D.内部权力争斗激烈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宗法制。本题考查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从题干信息可以看出,之所以成为商王,在于其母亲的地位高贵,在于其嫡子得地位,这说明商朝时期宗法制度影响很大,故答案为A项;BCD三项与题干信息无关,故排除。

     

唐代文学家柳宗元说:“周之失,在于制;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材料中的两个制分别是指(  )

A.分封制和郡县制

B.三公九卿制和郡县制

C.分封制和宗法制

D.宗法制和郡县制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A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都是制度的意思,秦朝开创了郡县制,在封建王朝是非常具有历史意义的,推动了社会向前发展,巩固了统治。周朝的失利在于分封制度,导致天子的权利过于分散,出现下强上弱的尾大不掉的情况,因而春秋战国时期,以及汉代初期都出现了战乱频繁的状况。政是政策的含义,它包括了制度,秦的政策有积极的一面,比如统一度量衡,创制郡县制,统一文字等等,但是律法等是极为苛刻的法家制度,人民总体上得不到休养生息,因而出现了秦的短命。故答案选择A项。

     

2000万人口的秦朝,可以调动40万劳动力去修长城,70万人去修秦始皇陵,70万人去修阿房宫,50万人去戍五岭……这是西周天子难以办到的事。其直接原因在于秦朝与西周的

A.生产工具的差异

B.政治制度的差异

C.社会观念的差异

D.经济形态的差异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B

中国古代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秦代开创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有助于组织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大规模的工程建设,创造出中国古代众多的工程奇迹和文明,而西周分封制则难以实行,所以答案选B,A C D三项是重要原因而非主要原因。

     

典故“指鹿为马”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赵高欲为乱,恐群臣不听,乃先设验,持鹿献于二世,曰:‘马也。’二世笑曰:‘丞相误邪?谓鹿为马。’问左右,左右或默,或言马以阿顺赵高。”该典故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A.司马迁讽刺秦二世无能

B.丞相位高权重威胁了皇权

C.实行丞相制度不合时宜

D.秦朝面临着被灭亡的危险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B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本质问题”应该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角度回答。题干材料反映了相权过重威胁皇权,故B项符合题意。A、D两项均不是本质问题,排除;C项表述本身错误,排除。

     

美国当代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统治中国的是一个由学者组成的统治集团即文入学士集团,他们为中国提供了一种赢得欧洲人尊敬、羡慕的有效稳定的行政管理。另一方面,也正是这一制度,扼杀了创造力,培育了顺从性。”这一制度是指(  )

A.分封制

B.宗法制

C.科举制

D.行省制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古代选官制度

C

科举制。“统治中国的是一个由学者组成的统治集团即文人学士集团”说明当时中国选官制度选举的是有文学才能的人,“正是这一制度,扼杀了创造力,培育了顺从性”是指科举制将读书人限制在学而优则仕的圈子里,而且后来八股取士使得读书人的思想被束缚,故选C。

     

封建社会的历代王朝都采取措施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治。下列属于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有(  )

①汉武帝颁布“推恩令”②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

③元朝推行行省制度④明朝废除宰相制度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③

D.①②③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C

“推恩令”、 行省制度。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本题考查历代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历朝历代通过削弱地方权力来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即是中央集权的加强。①汉武帝“推恩令”分化王国实力强化中央对地方的管理,②三省六部制削弱的是相权,加强了皇权,③元朝通过行省制度这一地方行政制度有效管辖庞大国土,④明朝废除丞相制度,标志皇权到达新高度。因而选①③。

     

汉代监察权由副宰相御史大夫来行使,内外百官和王室宫廷均在监察范围。后来御史单独成为御史台,其职权只限于监察政府,而没有监察皇帝和宫廷的权力。这一变化说明(  )

A.相权因御史独立而遭削弱

B.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得以解决

C.御史台权力地位不断上升

D.王室和宫廷不再受外来监督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A

古代监察制度。从材料“后来御史单独成为御史台,其职权只限于监察政府,而没有监察皇帝和宫廷的权力”可以看出后来由于御史的独立,权限仅限于监察政府,不能监察王室宫廷,权力缩小,故选A。

     

以下从左图到下图的变化所体现的实质问题是(  )

A.从分裂逐步走向统一

B.封建皇权逐步走向强化

C.中央集权得以加强

D.郡县制到行省制的演变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C

本题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回忆所学知识的能力。题干中左图反映了西汉初期实行郡国并行制,而右图反映的是元朝的行省制。从郡国并行制再到行省制度,反映了中国古代中央集权逐渐得以加强,故C答案符合题意;A、B、D没有正确反映材料,排除。

     

下图三个场景描述的是我国古代君臣关系的变化,它力图表达的是(  )

A.官员管理日益规范

B.内阁制度日渐成熟

C.等级制度越来越严格

D.大臣地位不断削弱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D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图片的场景描述了我国古代君主和丞相关系的变化:宋代之前,丞相上朝可以和皇帝一起坐着;到了宋朝,丞相上朝要站着;到了明代,丞相只能跪着与皇帝说话。这三个场景从本质上说明了宰相权力的削弱和皇帝权力的加强。故选D。

     

清代科考规定,在殿试答卷时,文内遇有“皇帝”等字,须直接换一行顶格书写。这在本质上反映出(  )

A.八股之风愈演愈盛

B.君主专制影响深刻

C.科考规范愈加严格

D.君主名号不再避讳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B

清代君主专制的影响。材料体现了避讳制度,书写时必须凸显出皇帝的权威,故选B。

     

古代中国、希腊和罗马都曾缔造过辉煌的文明,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但三者在政治体制上却存在较大差异,下列对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理解正确的是(  )

A.自然地理因素对古代政治文明的方向选择有重要影响

B.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是政治制度选择的决定性因素

C.经济发展的水平直接影响着民主法制水平的高低

D.主流思想取向决定政治文明的方向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古代希腊民主政治

A

本题考查是古代的政治制度,A中的地理环境对政治有一定的作用,正确;统治阶级的需要不是主要因素B错误;民主水平的高低和经济水平不是直接关系C错误;D思想不决定政治方向,错误。

     

从公元前490年到公元前322年,雅典大约有一半左右政治家都不同程度地受到群众的惩罚,大部分控告的起因只是作战失利。为此,柏拉图提出了一个发人深省的问题:“如果你病了,你是召集民众为你治病呢?还是去找医术精湛的大夫呢?”材料表明(  )

A.精英政治已经受到雅典民众的强烈抵制

B.雅典政治腐败导致社会矛盾的日益激化

C.直接民主导致了权力的滥用和误用

D.雅典民主充分体现了公民的参政权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古代希腊民主政治

C

本题考查古代雅典的民主政治及学生调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判断的能力。材料的关键信息是“如果你病了,你是召集民众为你治病呢?还是去找医术精湛的大夫呢”,实际上反映了雅典直接民主政治带来的弊端,重在强调民主政治的质量。故选C项。

     

古雅典历史记载:在雅典“公民……没有抛弃公务照管私务的自由……相反他必须奋不顾身地为城邦的福祉而努力。”梭伦时期,曾制定一项特别法令,规定任何公民“当发生内争之时,不加入任何一方者,将失去公民权利。”两则材料均表明(  )

A.雅典民主政治是全体雅典人的民主

B.雅典民主政治中存在着派别之争

C.雅典的法律鼓励公民直接参与城邦政治活动

D.雅典民主政治中存在着利用公务徇私的现象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古代希腊民主政治

C

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材料,最大限度获取有效信息,认识历史事物本质和规律,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判断的能力。根据材料关键信息“没有抛弃公务照管私务的自由”、“必须奋不顾身地为城邦的福祉而努力”等,结合所学知识,解读题干材料,从题干材料不难看出,雅典鼓励公民直接参与城邦的政治活动,而且必须参加,在一些法令上有规定,C项符合题干材料意思。A项表述本身错误;BD两项的表述与题干材料意思不相符合。故,本题正确答案选C。

     

1689年《权利法案》颁布以后,有人认为,英国国王从此开始被套上“紧箍”。《1787年宪法》规定总统当选后应宣誓或誓愿如下:“我郑重宣誓(或矢言)我必须忠诚地执行合众国总统的职务,并尽我最大的能力,维持、保护和捍卫合众国宪法。”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权利法案》颁布后,英国国王开始逐渐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

B.美国总统对宪法负责,国会和联邦法院对总统负责

C.英美两国的政体都是通过颁布宪法来确定的

D.美国联邦共和制比英国君主立宪制更为优越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英国君主立宪制

A

英国与美国政体的比较。美国的总统对宪法负责的观点是正确的,但国会和联邦法院对总统负责是错误,因为美国实行的是三权分立体制,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三者相互制约,相互监督,制约到达了平衡的状态。英国的《权利法案》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但《权利法案》不是英国的宪法,所以C项错误。政体的确立是由一个国家的具体国情、民族特点、历史传统所决定的,政体间不存在优劣问题,只要符合国情,有利于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即可,所以D项错误。

     

代议制民主是近代资产阶级革命的产物,也是古希腊民主政治的复兴与发展,从文化发展的内在规律来分析,既有承继又有发展,可以印证这一说法的是(  )

A.代议制的核心是政府如何行使权力    

B.英国君主立宪制既有继承又有创新

C.美国是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开创者

D.代议制是对古代文明的安常守故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近代欧美政治制度的综合运用

B

君主立宪制。本题考查学生阅读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格局所学可知美国并不是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开创者,英国才是近代典型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开创者,排除C;代议制的核心不是政府如何行使权力而是公民如何行使权力,其特征是选举和议会立法,排除A;代议制不是对古代文明的安常守故而是既有承继又有发展。英国君主立宪制既有继承又有创新,即继承了民主原则,但是民主方式由直接民主发展为间接民主。B符合题意。

     

光荣革命使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摆脱了专制统治的国家。它这样做的时候采用了不流血的方法。此后,英国就是在议会制度的框架之内,一步一步地进行了制度改革。可见英国政治体制创新的显著特点是(  )

A.内容的继承与创新

B.方式的和平与渐进

C.君权的保留与限制

D.地位的首创与示范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英国君主立宪制

B

“光荣革命采用了不流血的方法”表明其和平方式,“此后…一步一步进行制度改革”表明英国代议制特点的渐进性,ACD项俱与题干信息不符,故本题正确选项为B。

     

此图是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就职典礼演出上发表讲话时以林肯纪念雕像为背景拍摄的的照片,被称为具有深刻历史寓意的“千古绝唱”。这张照片的深刻历史寓意是(  )

A.黑人正式成为美利坚民族的一员 

B.两者都是美国最伟大的总统

C.林肯亲自解放了奥巴马

D.美国民主制度日益完善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美国联邦政府

D

美国政治体制。选项AC与史实不符,选项B有待进一步证明,故只能选D项。

     

“马克思说:(德意志帝国实质上是一个)以议会形式粉饰门面、混杂着封建残余、已经受到资产阶级影响、按官僚制度组织起来,并以警察保卫的、军事专制制度的国家。(高中历史必修一)”统一后的德意志帝国之所以具有这样复杂的特点,其原因有(  )

①普鲁士王国通过战争武力统一德国

②德国资产阶级在统一进程中没有发挥作用

③普鲁士专制传统的影响 ④德意志帝国是一个联邦制国家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

D.②④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欧洲大陆的扩展

C

德意志帝国宪法。本题考查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材料中“以议会形式粉饰门面、混杂着封建残余、已经受到资产阶级影响、按官僚制度组织起来,并以警察保卫的、军事专制制度的国家”观点表明1871年德意志统一后建立的带有浓厚封建、军事性的资本主义国家,这与德意志帝国的统一方式和历史传统密切相关。故选C。

     

1792英国派出以马戛尔尼为首的访华使团借口给乾隆皇帝祝贺八十寿辰来到中国(如图),并趁机提出如下要求:划一块地方或一个岛供英国商人居住、将几个城市开口通商、英国货物免征税或少征税。这些要求(  )

A.乾隆皇帝当场答应以示恩宠 

B.鸦片战争以后基本得到满足

C.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才得以满足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以后得以满足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鸦片战争

B

鸦片战争。鸦片战争后签订了《南京条约》,开放五处为通商口岸,协定关说,使得原来马嘎尔尼的要求基本得到满足,故选B。

     

以下条约规定,出现最晚的是(  )

A.大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上海等五处港口

B.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

C.大合众国大臣遇有要事,不论何时应准到北京暂住,与内阁大学士……酌议……事件

D.大清国国家应允将大沽炮台及有碍京师至海通道之各炮台一律削平,现已设法照办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

近代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A项是《南京条约》的内容;B项是《马关条约》的内容;C项是《天津条约》的内容;D项是《辛丑条约》的内容,故选D。

     

“吾国则一经庚申圆明园之变,再甲申马江之变(中法战争),而十八省之民犹不知痛痒,未尝稍改其顽固嚣张之习,直待台湾既割,二百兆之偿款既输,而酣睡之声,乃渐惊起”。该材料反映的作者观点是(  )

A.开展思想启蒙至关重要

B.实行维新变法迫在眉睫

C.甲午战败促进民族觉醒

D.推翻满清统治条件成熟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

C

解读材料关键信息“直待台湾既割”、“酣睡之声乃渐惊起”,而结合相关史实可知, 导致“台湾既割,二百兆之款既输”的事件即甲午战争。据此判断,材料中梁启超认为是由于甲午 战争,促进了民族觉醒。AB、D 选择均与题意不符。

     

历史上的标语口号浓缩地表现着不同时代的内容和特征,下列标语口号按其出现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打倒列强,除军阀”②“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③“外争国权,内惩国贼”④“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

A.①②③④

B.③①②④ 

C.③②①④

D.④③①②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五四运动

B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再现,迁移能力,有一定难度。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几个时间段的把握,按其口号的先后顺序,分别是 五四运动时期,北伐战争时期,全民族抗战(日)时期,解放战争时期,结合所学知识, A C D三项按时间先后排序错误,均排除,所以,正确答案选B。

     

“四十年前会上逢,南湖泛舟语从容。济南名士知多少,君与恩铭不老松。”这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董必武于1961年写的怀念战友的一首诗。诗中的“四十年前会”是指

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  

C.遵义会议 

D.中共七大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A

本题考查学生阅读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提到“四十年前”,诗作于1961年,因此泛舟“南湖”的事件发生于1921年,根据所学可知为中共一大。所以A 符合题意;二大发生于1922年,遵义会议发生于1935年,七大则是1945年。

     

民国12年,中国共产党在广州召开大会,决定: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保持政治、思想、组织上的独立性;同时希望中国国民党断然抛弃依赖及专力军事两个旧观念。此后国共两党(  )

A.建立革命统一战线,进行国民革命    

B.建立民族统一战线,进行抗日战争

C.进行重庆谈判,实现国内和平建国    

D.召开政治协商会议,建立联合政府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国民革命

A

第一次国共合作。民国十二年是1924年,这一年召开了国民党一大,随后进行了国共合作,开展了国民大革命运动,故选A。

     

把握历史阶段特征有助于学好历史。下表反映了中国近现代史四个不同时期阶段特征的主题词,其中1921-1935年处应该填写(  )

1894-1912:推翻帝制,走向共和

1921-1935:

1949-1956:民族独立,获得新生

1978-2001:改革开放,坚定不移

A.五四风雷,抗日烽火

B.开天辟地,渐趋成熟

C.国共对峙,走向抗战

D.星星之火,力挽狂澜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国共的十年对峙

B

新民主主义革命。第一组是资产阶级革命派建立兴中会到民国建立,第三组是新中国成立到三大改造,第四组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社会主义建设。由此推断出“开天辟地”指1921年中共成立,“渐趋成熟”是指1935年遵义会议。所以答案选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