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乌鲁木齐地区高三年级第二次诊断性测验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屏幕因人为划分时空的需要而产生,作为不同时空之中介而演化。从帷幔、银幕、荧屏、计算机显示器到各种移动终端,屏幕已实现了多次飞跃。如今,屏幕技术已成为信息科技的重要分支,屏幕艺术已成为当代艺术的重要类型,屏幕文化已成为读图时代到来的重要标志。

    “屏幕”在中国古代主要是指屏帐,具备分割空间的功能。西方“屏幕”(screen)则是就窗户、树林、居所等而言。用于遮挡、美化等,同样涉及空间分别。在审美意义上,屏幕使原先相对单一的空间区分出彼此掩映的层次,取得曲折回转的效果。电子技术兴起之后,人们陶醉于屏幕所创造的空间之美。这不只是指银幕、荧屏将自己引导到另一世界,而且是指计算机显示装置提供了与之交互的多种可能,交互性成为屏幕技术开发的重要取向。不仅如此,当代投射技术将一切有形物体的表面变成了数据层,为艺术创意和图形技术找到了新的结合点,并使增强现实和混合现实成为可能。

    屏幕不仅能够分割空间,而且能够通过帷幕的开合等变化区分时间。自从电影发明之后,屏幕之美便增加了新的难度,即经过剪辑所创造的艺术化时间。电影银幕首次对观者提出了长时间观看的要求,电视荧屏进而为人们观看持续不断的信息流提供了窗口。计算机显示器则以交互性技术确认了用户对于时间的掌控,使历时性节目安排空间化。由于越来越多的移动终端加装了浏览器,微屏幕便日益取代纸张,成了书籍的基本界面,阅读由此可以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

    屏幕充满了源于二律背反的精神,是人类所创造的最富有表现力的媒体之一。一方面,屏幕布具备物质性;另一方面,屏幕又是非物质的,通往所谓的“信息空间”。就视觉效果而言,屏幕既反光又透明,既可以“看”又可以“看穿”,人们从“看屏幕”评价它们的尺寸、比例、色彩、分辨率等,从“看穿屏摹”把握它们所呈现的大千世界。屏幕既是隐的——当它未曾映射内容时,又是显的——当它呈现影像时。不论在任何场所,屏幕几乎都是隐显变化最鲜明的审美对象。屏幕既是静的(依托具备一定尺寸的物质表面),又是动的(有可能源源不断地呈现各种文本、影像)。屏幕既是空的,又是实的,它可以容纳或展现丰富的影像,也可以充当有说服力的证据。

    屏幕的奇妙之处还与影像相关,从影戏到电影,再到电子屏幕,呈现的影像从简单的形象(手影、皮影等)到生动的影像及各种复杂的文本、图像。屏幕改变了我们的存在方式,人可以影像的形式存在,移动终端屏幕可使影像与人们长相伴并进行视觉交流。屏幕也更新了我们的文本观,文本可以不同于固定文本的动态影像形式呈现。

    (选自《学术月刊》2012年第7期)

1.下列对屏幕的基本功能的演变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帷幔、银幕、荧屏、计算机显示器到各种移动终端的运用。

B.从分割空间到创造新的空间来提供人与屏幕交互的多种可能。

C.从简单地区分时间到能为人们充分利用和掌控时间提供条件。

D.从呈现简单的影像到能将各种复杂的文本、图像等呈现出来。

2.下列对文中“屏幕充满了源于二律背反的精神”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表面上看,屏幕的构成材料等都是物质的;实质上,屏幕可以通向所谓的“信息空间”,又是非物质的。

B.屏幕既反光又透明,人们既可以停留在屏幕表面,评价其尺寸、比例等,又可以深入到内里,评价它所呈现的大千世界。

C.屏幕几乎是隐显变化最鲜明的审美对象,当它未映射影像呈现内容时是隐的,当它呈现影像时又是显的。

D.屏幕一方面是空的,可以容纳或展现丰富的影像,另一方面又是实的,在需要时可以充当有说服力的证据。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屏幕在其发展过程中经历了多次飞跃,屏幕技术、屏幕艺术、屏幕文化已成为当代各相关领域的重要方面,这构成了屏幕美学的研究背景。

B.当代屏幕技术的发展为艺术创意和图形技术找到了新的结合点,也使屏幕艺术在增强现实和混合现实方面有了新的发展空间。

C.电影银幕使屏幕之美增加了新的维度,将经过剪辑所创造的艺术化时间提供给观者,使观者可以根据各自的不同需要去观看。

D.随着时代的发展,如今屏幕改变了我们的存在方式,也更新了我们的文本观,人可以影像的形式存在,文本也可以影像的形式呈现。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现代文阅读

1A

2B

3C

1.只是屏幕自身的演变,而非屏幕功能的演变。

2.文中说的是“把握”屏幕所呈现的大千世界,而非“评价”。

3.“使观者可以根据各自的不同需要去观看”无中生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李信圭,字君信,泰和人。洪熙时,举贤良,授清河知县。县瘠而冲,官艘日相衔,役夫动以千计。前令请得沭阳五百人为助,然去家远,艰于衣食。信圭请免其助役,代输清河浮征三之二,两邑使之。俗好发冢纵火,信圭设教戎十三条,令里民书于牌。月朔望儆戒之,且令书其民勤惰善恶以闻,俗为之变。

 宣德三年,上疏言:“本邑地广人稀,地当冲要,使节络绎,日发民挽舟,丁壮既尽,役及老稚,妨废农桑。前年兵部有令,公事亟者舟予五人,缓者则否。今此令不行,役夫无限,有一舟至四五十人者。凶威所加,谁敢诘问。或遇快风,步追不及,则官舫人役没其所赍衣粮,俾受寒馁。乞申明前令,哀此惮人。”从之。八年春,又言:“自江、淮达京师,沿河郡县悉令军民挽舟,若无卫军则民夫尽出有司,州县岁发二三千人,昼夜以俟。而上官又不分别杂泛差役,一体派及。致土田荒芜,民无蓄积。稍遇歉岁,辄老稚相携,缘道乞食,实可悯伤。请自仪真抵通州,尽免其杂徭,俾得尽力农田,兼供夫役。”帝亦从之。自是,他郡亦蒙其泽。

 正统元年,用侍郎章敞荐,推知蕲州。清河民诣阙乞留,命以知州理县事。民有湖田数百顷,为淮安卫卒所夺,氏代输租者六十年。信圭奏之,诏还民。饥民攘食人一牛,御史论死八人。信圭奏之,免六人。天久雨,淮水大溢,没庐舍畜产甚众。信圭奏请振贷,并停岁办物件及军匠厨役、浚河人夫,报可。南北往来道死不葬者,信圭为三大冢葬之。十一年冬,尚书金濠荐擢处州如府,其在清河已二十二年矣。处州方苦旱,信圭至则雨。未几,卒于官。清河民为立祠祀之。

    (节选自《明史·列传一百六十九》,有删改)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官艘日相衔    衔:连接。         B.代输清河浮征三之二    浮:超过。

C.日发民挽舟    发:发送。         D.清河民诣阙乞留        诣:往,到。

2.以下各组中,全都表明李信圭革除时弊的一组是(  )

①信圭请免其肋役  ②信圭设教戒十三条  ③乞中明前令

④请自仪真抵通州,尽免其杂徭  ⑤清河民诣阙乞留  ⑥信圭奏之,免六人

A.①②⑤  B.①③⑥ C.②③④  D.④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信圭勤于职守。清河县地处交通要道,官船往来频繁,调用的民夫很多,李信圭一到任就前去请示上级,得到沭阳县五百人相助。

B.李信圭勤政为民。他在为官期间,多次上书朝廷,请求免去一切妨碍农业生产的杂徭,从而使为徭役所困的百姓,能尽力从事农田耕作。

C.李信圭体恤百姓。淮安卫卒夺占民田,他上奏朝廷,还田于民;看到南来北往死于道路无人埋葬的人,便修了三座大坟来安葬他们。

D.李信圭深得百姓爱戴。他在清河县为官二十二年,当初被提拔做蕲州知州时,老百姓请求让他留任,在他去世后,清河百姓为他立祠纪念。

4.把文中面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月朔望儆戒之,且令书其民勤惰善恶以闻,俗为之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信圭奏请振贷,并停岁办物件及军匠厨役、浚河人夫,报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文言文阅读

1C

2C

3A

4.(1)每月的初一、十五加以告诫,并且下令记下乡民的勤劳、怠惰、善良和凶恶,让大家知晓,风俗因此而改变。

2)信圭上奏请求赈灾,并且(要求)停止当年需置办物品以及(征调)军匠厨役、疏浚河道的役夫(之事),(朝廷)回复同意。

1.发:征调。

2.⑤是清河百姓的举动;⑥表现李信圭宽仁。

3.“前令请得沭阳五百人为助”说的是前任县令的事。

4.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李信圭,字君信,泰和人。洪熙年间,因为贤良而被举荐,授官清河知县。该县很贫瘠而地处交通要冲,官船往来每天接连不断,(征用的)役夫动不动就用千来计算。前任县令请示上级得到沭阳县五百人相助,然而这些人离家远,衣食艰难。李信圭请求免去他们前来相助的差役,而让沭阳县代替清河县缴纳额外赋税的三分之二,两县都觉得方便。当地风俗好盗墓和放火,李信圭设立十三条教育警戒的条文,命令乡民书写在牌上。每月的初一、十五加以告诫,并且下令记下乡民的勤劳、怠惰、善良和凶恶,让大家知晓,风俗因此而改变。

宣德三年,信圭上疏说:“本县地广人稀,地处交通要道,使节络绎不绝,每天征调百姓拖挽船只。少壮的人已经用尽,连老人和小孩都被征调为役夫,妨碍、荒废了农桑。前年兵部有命令,紧急公事每只船派五个役夫,公事宽缓便不派人。现在这道命令没有执行,征调的役夫不加限制,有时一只船竟达到四五十人。凶横威风相逼,谁敢提出质疑。有时(行船)遇到大风,(役夫)步行追赶不上,官船上的差役就没收他们所带的衣粮,使他们遭受饥寒。请求重新申明先前的命令,哀怜这些劳苦的人民。”朝廷听从了他的请求。八年春,信圭又上奏说:“从江、淮到京城,沿河的郡县都命令军民拖挽船只,如果没有卫军可抽调,那么役夫全都由各州县有关部门从百姓中抽调,州县每年都需要征调二三千人,昼夜等待。而上级官员对各种差役又不加区别,一并摊派。致使田土荒芜,百姓没有蓄积的财物。稍微遇上歉收之年,便老幼相扶,沿途讨饭,确实令人怜悯哀伤。请从仪真到通州,全部免去他们的杂役,使他们得以尽力从事农田耕作,同时兼任役夫。”皇上也听从了他的请求。从此以后,其他郡县也蒙受这一恩泽。

正统元年,因侍郎章敞的推荐,李信圭被提拔为蕲州知州。清河县百姓进京请求李信圭留任,朝廷于是命令李信圭以知州身份管理清河县事。百姓有湖田数百顷,被淮安卫卒侵夺,百姓代替缴纳租税达六十年。信圭上奏朝廷,朝廷下令将湖田归还百姓。饥饿的百姓盗食他人一头牛,御史判处八人死刑。信圭上奏,免除了六人死罪。天长久降雨,淮河水泛滥,淹没很多房屋、牲畜等财产。信圭上奏请求赈灾,并且(要求)停止当年需置办物品以及(征调)军匠厨役、疏浚河道的役夫(之事),(朝廷)回复同意。南北往来死于道路无人埋葬的人,信圭修了三座大坟来埋葬他们。十一年冬季,尚书金濂举荐提拔信圭担任处州知府,(这时)他在清河任上已经二十二年了。当时处州正苦于旱灾,信圭一到便降雨。不久,信圭死在处州知府官任上。清河县百姓为他立祠庙祭祀。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

生查子•独游西岩

辛弃疾

    青山招不来,偃蹇谁怜汝?岁晚太寒生,劝我溪边住。  山头明月来,本在天高处。夜夜入青溪,听读《离骚》去。

    注:①本词为词人罢官闲居上饶时作。②偃蹇:高耸、傲慢的样子。

1.这首词题目中的“独”字是如何体现出来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词的最后两句“夜夜入清溪,听读《离骚》去”运用了哪些手法?请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诗词赏析

1.词人在罢官失意之时,独居山中溪畔,欲招青山,而青山不来。岁暮寒冬,青山“劝我溪边住”;长夜难眠,明月听“我”诵诗书。词人只能以青山为伴,与明月为友,表现出词人的孤独和寂寞。

2.①拟人,岁暮天寒,只有明月潜入清溪,默默相陪,听词人诵读《离骚》。②用典,词人借用屈原的《离骚》,抒发了有志难伸的满腔郁愤。③衬托,月悬高天,明月为伴,衬出词人的高洁与孤独。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曾子曰:“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论语·泰伯》)

(2)     ,都护铁衣冷难着。     ,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3)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          ,不知西东。(杜牧《阿房宫赋》)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名言名句

1)士不可以不弘毅 任重而道远

2)将军角弓不得控 瀚海阑干百丈冰

3)不霁何虹 高低冥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别墅的主人

[德]舍伦施密特

    星期一上午十点钟,郊外一幢豪华的别墅内。一个身着浴衣的男人坐在壁炉前,津津有味地品尝着美味的食物,还时不时地往杯子里斟点萄萄酒。

    他伸手拿起一张唱片,正想往电唱机上放时,门开了,一个上了年纪的男人走进来。

    “请原谅,门没关。”来人说,“我是施密特兄弟公司的代表。认识您很高兴。您是格雷经理吧?”

    壁炉前的男子转过身,明显流露出被打搅的不悦的表情。

    “……是的,我就是。您有什么事?”

    “经理先生,我这里有一张您去年的账单,共200元……”

    “好的,我明天从办公室把钱给您转过去。”

    “这样的话您已经重复多次了。”那代表提醒道,“因此,我决定直接来找您。”

    “请您出去!把账单寄到办公室。我现在没有钱,你懂吗?”

    “是的,我懂。”那职员答道,“我也预料到了这点,尽管我曾想我俩最好能在私下解决这个问题,而用不着去麻烦执行法官。他也认识您,而且现在就等在门外。”壁炉前的汉子猛地站

起身来,慌忙中酒瓶掉在了地毯上。

    “真无聊!”他大声嚷遭,“得啦!这是你要的钱,拿去吧,离开这里,永远别让我看见你!”

    原来,到郊外去的人,并不都是为了休闲,去享受阳光和宁静,比如乔伊·斯托克就不是这样。他喜欢造访那些久无人住的别墅,然后再趁机捞一把。

    乔伊知道,一旦被抓住,钱包装满钱的人总是更容易找到借口,说走错了门,或者只想开个玩笑等等。他亲身体会到,对待身无分文的人,警察的态度会更严厉。

    进入格雷经理的别墅,对他来说如同儿戏一般。别墅里没有人,他的行动自然也可以从容不迫。他先按上等人的习惯,冲了个澡,再把房子主人的浴衣穿好,再去检视整个住所。因为早上有些凉意,所以他在壁炉生了火,然后舒舒服服地坐在沙发里享受美酒佳肴。他心情好极了,自然就想听段音乐。

    “正在这时,”他事后对朋友们说,“进来了一个傻瓜,要我付一笔什么账。这着实吓了我一跳。我是一星期之前发现那幢偏僻住所的。我连续监视了它一个星期,断定它没人居住。

幸好,那人把我当成了别墅的主人,还说门外的执行法官认识房子的主人。好在我当时身上带着钱……噢,尽管这次行动使我蒙受了损失,但姑且把它当成必要的生产成本吧,这样心里就平衡了许多。”乔伊·斯托克说完,深深叹了口气。

    然而,最可笑的是,冒充的房主把钱给了那个所谓施密特兄弟公司代表的人,而这个人正是别墅真正的主人。

    “您真是个天才,经理先生。”第二天,公司职员们称赞格雷经理道,“您把自己装成收账的人。”

    “可我有什么办法呢?”格雷说,“我一拧门把手,门就开了。窃贼穿着我的浴表就坐在壁妒前,还享受着美酒佳肴。那家伙是个大块头……并且,他可能还带有凶器。我想抽身退出去已经晚了,于是急中生智,假装把他当做别墅的主人。但最成功的一招还是我说执行法官就在门外,没想到,这一招还真灵,那个坏蛋听说执行法官会认出他是冒牌的房主,就吓坏了。到头来,在这桩买卖里,我也算小有进项吧。”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折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乔伊不像一般的窃贼那样,偷完东西后急着溜走。在别人的别墅里,他却不慌不忙,冲完澡,然后着浴衣、品佳肴、斟美酒、听音乐,仿佛是在自己家一般。

B.由来人与乔伊的对话可以推知,别墅的主人格雷经理去年有个200元的账单一直未还款,而且还多次找借口推脱,公司无奈只好派人亲自上门催款。

C.自称是“施密特兄弟公司的代表”的来人搅扰了乔伊的好兴致,一番要账的话让乔伊大为光火,而他说还带来了执行法官的举动尤其让乔伊惊慌失措。

D.乔伊显然是有备而来的,他对被抓住这种事是有应对预案的。他把钱包装满钱,一旦被抓,他就可以轻松地找到借口,说走错了门,或只是在开玩笑。

E.与身材高大、可能还带着凶器的乔伊相比,别墅的主人格雷经理本处弱势,但他急中生智,据理力争、寸步不让,终于成了最后的、真正的赢家。

(2)小说采用了怎样的叙述方式?这样写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说中的乔伊是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篇小说的题目是“别墅的主人”,但有人认为换成“冒充”更好,你认为呢?请谈谈你的观点和具体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现代文阅读

1C D

2)顺叙与补叙结合。作用:①笔墨经济,重点突出。跳过和压缩有关情节,重点放在突出别墅主人机智的做法上。②角度多样,展现全貌。从故事前半部分正常的客观叙述角度,到后面分别以乔伊和别墅主人口吻的主观的叙述角度,多方补充,巧妙地展现故事的全貌。③塑造人物,丰富形象。使作品中两个人物的思想性格展现得更充分,人物形象显得更丰满。

3)①胆大妄为的窃贼。竟敢堂而皇之地进到他人的别墅从容享乐并想“趁机捞一把”。

②经验丰富的惯犯。连续监视别墅一个星期,确定其无人居住;进入别墅对他来说“如同儿戏”,行动“从容不迫”;带上装满钱的钱包,知道怎样应对可能抓住他的人,尤其是警察。

③自作聪明的傻瓜。以为自己随机应变,损失了200元却化险为夷,没想到反被别墅的真正主人所“讹”,可谓聪明反被聪明误。

4)观点一:原题“别墅的主人”更好。

①更含蓄蕴藉。题目看似平淡,但随着后续情节的展开,可看出此题目大有深意。

②凸显人物“身份”。一真一假两位别墅的主人,角色的临时错位使作品更耐读更好看。③引发读者思考。给读者思考追问的空间:究竟谁是别墅的主人?

观点二:题目换成“冒充”更好。

①更醒目简洁。对读者理解作品内容有提示作用。②与人物、情节的关系更密切。乔伊冒充别墅的主人,别墅的主人冒充一个“收账的人”,二者都为“冒充”。③突出作品的艺术效果。一个冒充,展现狼狈;一个冒充,凸显机智。两相对比,表达效果更好。

1A项,乔伊还没来得及听音乐。B项,概括分析有误。来人即别墅真正的主人格雷经理,其所述的“格雷经理”欠账的事其实只是他看到有人闯入自己别墅后急中生智的应对之语。E项,“据理力争、寸步不让”的分析有误。别墅的主人格雷经理只是一时急中生智震住乔伊而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吴良镛的筑梦人生

    20世纪上半叶,中国大地战火纷飞。青年吴良镛背井离乡,目睹国土的沦丧,层层累积的苦难激发了他重建家园的热切愿望。1940年,他走进了中央大学建筑系。1946年,吴良镛应梁思成之邀,协助他创办了清华大学建筑系。1948年夏,梁思成推荐吴良镛去美国匡溪艺术学院深造。在世界著名建筑师E·沙里宁的指导下,吴良镛开始探索中西交汇、古今结合的建筑新路。

    新中国成立后百度待兴,和那个时代许多充满赤子情怀的科学家、艺术家一样,吴良镛冲破重重阻挠,绕道回到魂牵梦绕的祖国。1959年,吴良镛倡导创办了清毕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在此前后,他还曾主持全国建筑会议,制定共同教学计划,参与领导全国建筑学专业通用教材的建设。他是北京、保定、北戴河、秦皇岛、邯郸等城市的规划建设顾问,人民英雄纪念碑、北京图书馆等著名建筑都曾凝聚他的心血。

    从1978年起,吴良镛开始对北京旧城区的整治进行研究,其后又深入到对破旧危房地区的改造和新型四合院的规划设计工作中,1988年,吴良镛主持了北京菊儿胡同四合院改造工程的规划设计。他认为,城市是一个有生命的机体,需要新陈代谢,进行循序渐进式的有机更新,应保护城市文化,恢复城市的“微循环”。吴良镛将胡同的房屋分为三类:质量较好的房屋予以保留,现存较好的四合院经修缮加以利用,破旧危房予以拆除重建。重新修建的菊儿胡同接照“类四合院”模式进行设计,维持了原有的胡同、院落体系,同时兼收了单元楱和四合院的优点,既合理安排了每一户的室内空间,保障居民对现代生活的需要,又通过院落形成相对独立的邻里结构,提供居民交往的公共空间。1993年,菊儿胡同改造项目获得了“世界人居奖”。

    改革开放以来,形形色色的建筑流派蜂拥而至,对我国的城市建设产生了很大影响。这些未经消化的舶来品破坏了许多城市原有的文脉与肌理,造成了“千城一面”的状况。更有甚者,中国的一些城市还成了外国建筑大师“标新立异”的建筑设计的“实验场”。吴良镛对此深为担忧,并谆谆告诫:“我们在全球化的进程中,在学习吸取先进的科学技术、创造优秀文化的同时,更要有一种文化自觉意识、文化自尊态度、文化自强的精神。“中学”和“西学”要结合起来。”吴良镛的许多设计都体现了他的这一理念,山东曲阜孔子研究院就是由他主持设计的。吴良镛:“我们做孔子研究院的设计,就把其定位于在特殊地点的特殊功能的建筑。它必须是一座现代建筑,又屹立在这个文化之乡,必须具备特有的文化内涵。”在对战国时代的建筑文化以及对中国书院建筑发展的沿革、形制进行一番探讨之后,他又对建筑构图、总体布局、室内外造型包括装饰纹样等,做了一定的探索。然后再运用西方和中国建筑的技巧予以现代的形象表达,创造出一种“欢乐的圣地感”。整个设计独树一帜,被誉为该市的现代标志性建筑。

    1999年,国际建协第20次世界建筑师大会通过了由吴良镛起草的《北京宪章》。《北京宪章》以人居环境科学理论为基础,提出“建设一个美好的、可持续发展的人居环境,是人类共同的理想和目标”。在“人居环境”学说的指导下,2003年-2005年,吴良镛领衔完成了“北京空间发展战略研究”,提出“新分散集团式”布局结构,形成“两轴、两带、多中心”的总体布局,解决城市蔓延、旧城保护乏力的问题。而此前进行的“苏州城市空间发展研究”则构建了“古城居中、一体两翼、十字结构、四角山水的山-水-城格局”,解决经济发展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矛盾。

    “我毕生追求的就是要让全社会有良好的与自然相和谐的人居环境,让人们诗意般、画意般地栖居在大地上。”吴良镛以这样的情怀安身立命、辛勤工作。2012年初,吴良镛从国家主席胡锦涛手中接过了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证书,这是中国科技界的最高荣誉。

    (辅编自《人物》杂志)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吴良镛年轻时选择学习建筑学,是源于他重建家园的美好理想;后来他又在梁思成的指导和帮助下,开始探索建筑学新路。

B.新中国成立后,吴良镛克服困难,辗转回到祖国的怀抱,为新中国城市的规划建设和建筑学教育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C.改革开放后,由于受到各种建筑流派的影响,我国许多城市成为外国建筑大师标新立异的建筑设计的“实验场”,吴良镛对此深深担忧。

D.吴良镛始终拥有“让人们诗意般、西意般地栖居在大地上”的美好梦想,并因此获得了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这一中国科技界的最高荣誉。

E.本文撷取吴良镛人生的若干片断,叙写他献身建筑事业、积扳创造与自然相和谐的人居环境的事迹,展现了一位杰出建筑大师的风采。

(2)吴良镛主持的北京菊儿胡同四合院改造项目为什么能够获得成功?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面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吴良镛是如何对待的?请简要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吴良镛的建筑之“梦”体现在很多方面,请任选—个方面,结合文章,谈谈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现代文阅读

1 B E

2)①改造理念科学,符合城市发展的规律,在保护城市文化的基础上,进行循序渐进式的有机更新。②改造措施得当,依据建筑新旧采取保留、修膳、重建等措施。③改造效果良好,既维持了原体系,又兼收新旧建筑的优点,合理的空间安排满足了居民的生活和交往的需要。

3)①思想态度上,深为担忧,谆谆告诫。呼吁既要学习借鉴创新,更要尊重坚守我们的民族文化,倡导中西结合。②实际行动中,践行理念,做出表率。主持设计孔子研究院时,深研中国古代建筑文化,突出研究院特有的文化内涵,同时运用西方建筑技巧,中西结合,将其打造为现代标志性建筑。

4)方面一:重建美好家园之梦。①青年时期祖国大地战火纷飞,国土沦丧,激发了重建家园的热切愿望。②建国后,冲破重重阻挠,毅然回到百废待兴的祖国,投身新中国的建设和建筑学教育事业。

方面二:传承发展民族建筑文化之梦。①城市的整治改造,坚持循序渐进式的有机更新,维持原有的体系,兼收新旧建筑的优点,保护城市原有建筑文化。②建筑的规划设计,突出中国文化的特有内涵,同时做到中西结合。

方面三: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之梦。①四合院等民居的改造设计,室内外空间安排合理,坚持以人为本,满足了居民对现代生活和交往的需要。②北京苏州等城市的布局和结构规划,很好地解决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发展的矛盾,立足于建设一个美好的、可持续发展的人居环境。

1A项,与原文不符,指导吴良镛探索建筑学新路的人是沙里宁。C项,“许多城市”范围过大,只是一些城市成为外国建筑大师标新立异的建筑设计的“实验场”。D项,前后因果关系不成立。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蛇年春晚上,国际巨星席琳·迪翁与中国民歌天后宋祖英合唱了中文版的《茉莉花》,可

    谓鸾凤和鸣,让所有观众得到了高稚的、美的享受。

B.诺贝尔奖不是功劳簿,更不是终身成就奖,它本应激励精英们不断探索,但是个别得过

奖的作家后来创作的作品,竟到了不忍卒读的程度。

C.他们熬着通宵买回的只足一张薄薄的车票,虽然筚路蓝缕,但那张薄薄的车票承载的不

仅仅是在外一年的乡愁,更多的是对于团圆的期盼。

D.朝鲜在北部地下核试验场悍然进行了第三次地下核试验,虽然美韩此前宣称可能以特

殊方式遏制朝鲜进行核试验,但终因投鼠忌器而作罢。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成语、熟语

D

A项,鸾凤和鸣,鸾鸟凤凰相互应和鸣叫,比喻夫妻和谐。此处使用对象不当。B项,不忍卒读,不忍心读完,常用以形容文章内容悲惨动人。此处望文生义。C项,筚路蓝缕,驾着简陋的车,穿着破烂的衣服去开辟山林,形容创业的艰苦。此处不合语境。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北京的雾霾天气持续了近一个月,中国机动车污染防治委员会副主任说,政府的当务之

急就是在于控制好那些尾气超标数十倍的车辆。

B.今年仍是乌鲁木齐的“民生改善年”,我市八个调研组分别深入到各区县、社区和居民家

中,听取群众意见,充实、完善和修改为民办实事的具体方案。

C.面对每逢节日快递运力紧张的局面,我国快递业应尽快提高从业人员的本地化比例,将

采用加盟模式的民营快递企业转型为自营为主的模式。

D.俄罗斯近日发生陨石坠落事件,陨石坠落引发的强烈冲击波导致近300栋房屋破损,约

1200人受伤,不过伤者所受的多为碰伤、划伤等轻伤。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病句考析

D

A项,“就是”“在于”赘余,或杂糅。B项,“充实”“完善”“修改”语序不当。C项,“企业”“转型为”“模式”搭配不当。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话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这些著名的峡谷深度达两千至五千英尺,                            ,——迄

  今为止在全世界山脉中所见到的最迷人的风光。

  ①由于峡谷中到处布满崎岖不平的小道

  ②一路上映入眼帘的是各种各样奇异迷人的风光

  ③却不是阴冷潮湿而又险峻难达的峡谷

  ④美丽的小河在峡谷中尽情流淌

  ⑤峡谷虽然深度惊人

  ⑥它们依然是登山运动员们从肥沃的低地通往结冰的源头所喜欢的路线

  A.④②⑥①⑤③  B.④⑤③①⑥②  C.⑤①③④⑥②    D.⑤③②①⑥④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语句衔接

B

根据句意,参考标点,尤其是中间的句号和文段中的破折号。其他各项均不恰当。

     

根据所给材料的内容,在下面画线处补写恰当的句子。要求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语句通顺。不得照抄材料,每句不超过20个字。

  材料:在西方,蛇与医学很早就结下了不解之缘。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的会徽确定下来,由一条蛇盘绕的权杖和联合国的标志组成。其实长期以来,由蛇盘绕的权杖就成为医学及医学界的标志和徽记。希腊是蛇徽的发源地,古希腊人将蛇尊崇为医神,从古到今,蛇徽遍布希腊各地。到了近代,欧洲各国都用蛇徽作为自己的医学标志。

    直到现在,。一些医科学校的校擞上有蛇的形象,便是缘于此。在欧洲城市街头建筑物上,常可见到这样一个奇特的标记:  ②  。这就是欧洲药店的标志。欧洲各田的药店为什么要以此为标志呢?人们解释说蛇象征着救护人类的能力,高脚杯则代表人类收集蛇毒的工具。原来,几千年前,在生活中人类就知道了毒蛇的药用价值,并有目的地收集蛇毒,提炼成药,用于治病救人;而且在古罗马画家、艺术家的作品中,也几乎都有描绘健康之神手拿杯子喂蛇的场面。这充分说明, ③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语言文字的运用

①蛇在西方仍是医务工作者的标记

②一条蛇缠绕在一只高脚杯上

③无论在生活还是艺术中,蛇都与医学密切相连

     

请仿照以下句式,另选一事物作为陈述对象,写一段文字。

  对于一双手,有人曾这样赞美:伸出是温暖的服务,摊开是放飞的想象,张大是创造的力量,捧起是收获的快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仿、缩、扩、续

略。句式与所给示例大体一致,语句流畅,表达准确生动即可。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有一次,夜莺发现了一处开满鲜花的矮树丛,于是决定蹲在上面等待果实的成熟。

    夜莺等了几个月,从不让其他鸟靠近,怕它们跟自己争食。

    那些花终于蛄出了一个个小桃子,小桃子裂开了,雪白的棉絮从里面飞了出来。原来,这是一株棉花。

    一只布谷鸟飞过来,对沮丧的夜莺说:“你看,你从来不让我们靠近,不然我们早就告诉你哪儿有可以食用的果实了。”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