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宁市嘉祥一中2013-2014学年高一5月质量检测历史解析版

在2008年汶川地震中,位于成都平原的一座2000多年前的大型水利工程经受住了考验,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智慧。这一著名的水利工程是(   )

A.三峡水利工程

B.坎儿井

C.都江堰   

D.黄河小浪底水利工程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古代农业

C

本题考查学生对都江堰的理解。根据材料,这一著名的水利工程位于四川成都平原。结合所学知识这一著名的水利工程是战国时期的都江堰。所以选B。

     

有关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井田制出现于西周,完全废除于春秋

B.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取决于铁器牛耕的使用推广和地主阶级的变法

C.春秋时期中国形成比较完备的封建土地私有制

D.孝文帝推行均田制,以法律的形式确认受田者的土地所有权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古代的经济政策

B

古代土地制度。井田制废除于战国商鞅变法。故可以排除A和C,而孝文帝推行均田制只是使受田者获得土地的使用权,实际仍是国有。

     

清人陶煦在《租核·推原》中写道:“金宝庐舍,转瞬灰烬,惟有田者,岿然而独无恙。故上自绅富,下至委巷工贾胥吏,赢十百金,即莫不志在良田。”导致陶煦形成这一观念的主要根源应该是(   )

A.重农抑商政策                      

B.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

C.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                

D.商品经济的繁荣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古代农业

C

本题较常见,材料大致反映说,当时人们的一个观念认为:金银财宝,遇到火灾等灾害马上会失去,只有土地,不管怎样的灾害不会有意外。所以有钱的如士绅、富户,一般的手工业者、商人、官府胥吏有钱了以后,都会马上置地。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要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进行分析,故选C

     

2013年3月22日新任国家主席习近平偕夫人彭丽媛首访俄罗斯,并对非洲三国进行国事访问。此行,他们的穿着引起服装界的轰动。下列关于古代中国服装业发展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汉代丝绸远销欧洲使中国获得“丝国”称号

B.唐代的缂丝技艺使服饰极具艺术神韵

C.元代棉纺织技术的推广使松江成为棉纺织中心

D.明代前期棉布的流行使其成为广大民众的主要衣料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古代手工业

D

古代手工业。D项明显错误,棉布成为民众流行的衣料是在明朝后期之后,明代中期之前,民众的主要衣料是麻。故选D。

     

有学者认为,18世纪中后期的西方“选择了海洋”,中国“选择了陆地”。“选择了陆地”是指中国(    )

A.忽视海防的重要性              

B.放弃了重农抑商政策

C.加强发展陆路交通              

D.奉行闭关锁国政策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古代的经济政策

D

闭关锁国政策。联系史实可知,18世纪中后期的西方“选择了海洋”,意思是说西方国家进行殖民掠夺与扩张;联系此时中国的情况可知此时中国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使中国开始落后与世界发展的潮流。故此题应选D项

     

孝文帝时期,推行按人口平均授田、受田者负担国家赋役和兵役的均田制。从物质文明演进的角度看,该制度的作用是(    )

A.缓和北魏的阶级矛盾            

B.促使鲜卑族从游牧转向农耕

C.创立了新的政治制度            

D.推动各民族间的进一步交融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古代的经济政策

B

均田制的作用。解答本题注意关键词“从物质文明演进的角度看”,即从物质的生产、生活、流通和交通等方面的内容去考虑答案,也就是要从有利于经济发展的分析归纳。由此分析选项可知AC是从经济与政治的角度归纳,不合题意;D是从民族关系方面归纳,不合题意;而B的表述是从物质文明演进的角度分析归纳,其促进了北魏的经济发展,故选B。

     

洋务派要员在筹建轮船招商局时说:“伏查各国通商以……中国内江外海之利,几被洋人占尽,且海防非有轮船不能逐渐布置,必须劝民自置……藉纾商民之困,而作自强之气。”这表明兴办此类企业的根本目的是(    )

A.扩大中外贸易交往               

B.抵御外侮求富求强

C.发展官督商办企业               

D.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B

考察洋务运动和学生阅读分析能力。“中国内江外海之利,几被洋人占尽……而作自强之气”,体现了洋务派办此类企业的根本目的是抵御外侮自强求富,维护封建统治。故选B。A项并非根本目的,根本目的应该从对自身利益的维护的角度进行分析;C项是手段;D项明显说法错误。

     

清末有舆论说:“中兴名臣曾国藩仅赏侯爵,李鸿章不过伯爵,其余百战功臣,竟有望男爵而不可得者,今乃以子、男等爵奖创办实业之工商……斯诚稀世之创举。”此“创举”反映了(    )

A.资本主义的萌芽                 

B.重农抑商传统的改变

C.爵位制度的创设                 

D.封建君主专制的加强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B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本题考查阅读理解与知识的迁移能力,“创举”意为发生重大变化,即“奖创办实业工商,……斯诚稀世之创举”可知奖励实业、鼓励工商是当时的创举,同时反映了传统重农抑商观念、政策的转变,到清末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A资本主义萌芽的标志是雇佣关系,与之无关;C从材料中可知爵位制度在此创举之前已设,故不选;D封建君主专制的加强主要指皇权不断加强,材料并未涉及。故选B。

     

李鸿章说:“近年华商殷实狡黠者多附洋商名下,如旗昌、金利等行,华人股份居大半……暗受洋人盘折之亏,官司不能过问。”成立轮船招商局,可吸引华商入股,“使华商不至皆变为洋商, 实足尊国体而弭隐患”。这表明(    )

①轮船招商局效仿西方的股份制 

②清政府欢迎西方列强在华投资建厂 

③成立轮船招商局是为了保护民族资本主义工业 

④成立轮船招商局是为了抵制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②③④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B

洋务运动。从材料“成立轮船招商局,可吸引华商入股,不至变为洋商”可以看出,成立轮船招商局的原因在于效仿西方实行股份制,同时为了“尊国体而弭隐患”, 抵制西方列强经济侵略。

     

1928年.全国经济会议和全国财政会议相继召开。到1936年,中国关税6.36亿元,统税收入1.31亿元,盐税收入2.47亿元,中国财政总收入是1927年的15倍。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南京国民政府大力提倡使用国货运动

B.北洋军阀政府鼓励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C.南京国民政府制定有利于国民经济的政策

D.英法为了加强团结废除了对华的关税条约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C

国民政府统治前期民族工业的发展。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建立以后,采取一系列促进经济发展的政策和措施,以稳定财政、增加收入和巩固统治。材料信息即是此情景的反映。从题目中的时间信息“1928年”可知当时正值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因此排除B项。从材料中关税、盐税收入等信息可知此情景与整顿税务有关,与倡用国货无关,故排除A项。D项与史实不符。故选C项。

     

下列各项中,属于宋朝经济发展新变化的是(    )

A.棉花等经济作物普遍种植               

B.出现了区域性商人群体

C.出现以工商业为主的城市               

D.有些地区开始用纸币交易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古代商业

D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A项出现是在元朝;B项是在明清时期;C项是在唐朝;D项是在北宋时期。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D。

     

明朝,徽州人多地少,且自然条件恶劣,土地贫瘠,故几乎家家经商,但徽州贫瘠的土地价格上涨幅度却居全国之首,形成“田少而值昂”的情形。这一形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徽州富商“以末致富,以本守之”  

B.徽州出现了许多特色作物种植区

C.商品经济开始向徽州农村渗透      

D.北方农民因战乱大量南迁推高地价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古代商业

A

古代商业的发展和土地制度,解答此题需要掌握两个基本知识,一个是封建的土地所有制,另一个是古代商业的发展。明清时期徽州出现了大的商帮,商品经济发展较好,但是古代“以末致富,以本守之”促进了土地交易的频繁。

     

创建于明永乐十九年的“京都芜湖会馆”是当今历史学者们公认的目前所知最早的中国会馆,会馆作为“乡土之链”,不仅是明清时期商品经济蓬勃发展的必然,亦与明清科举制度、人口流动相伴随。下列关于会馆说法正确的是(    )

①会馆是管理商业贸易的政府机构      

②会馆的出现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

③会馆的出现与明代的商帮密切相关    

④会馆是孕育资本主义萌芽的场所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②③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古代商业

C

明清时期商业发展的状况。本题主要考查明清时期商业发展的状况,根据所学知识,会馆是商业机构;会馆的出现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反映了区域性的商人群体即商帮的实力的增长;会馆是商业领域出现的现象,资本主义萌芽是在生产领域里出现的。因此②③故选C。

     

明朝中后期,出现“末富居多,本富居少”,江南人口“昔日逐末之人尚少,今去农而改工商者,三倍于前”。这说明(    )

A.自然经济解体              

B.商品经济相对发达

C.社会贫富分化加剧          

D.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古代商业

B

本题旨在考查对“本业”“末业”的理解能力。古代中国长期奉行“重农抑商”政策,以农业为本业,以工商为末业。明朝时,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富有的商人日益增多。

     

与“农为天下之本,而工贾皆其末也”观点不一致的是(   )

A.“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皆莫如被服”

B.“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

C.“士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

D.“舍本逐末,贤者所非”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古代的经济政策

C

重农抑商政策。材料的意思是农业是国家的根本,工商业等均是末业,应该重视农业的发展。A项认为黄金珠玉等财富不如农业;B项采取的措施限制商人的生活,对商人征收重税;D项说的是舍弃农业而从事商业,这是贤明的人所不耻的。因此ABD三项都是体现了重农抑商的思想。C项反对重农抑商,认为这种思想是“世儒不察”。故选C。

     

下列文字所描述的经济现象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机户出资,机工出力” 

②“宗庙之牺(指宗庙中用来祭祀的牛)为畎亩之勤”

③“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

④“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

A.④①②③                 

B.④①③②                   

C.④②③①                

D.②④③①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古代手工业

D

古代中国的经济。本题①项主要反映明代江南部分手工业中出现了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即资本主义萌芽产生。②项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农业发达的地区已开始采取牛耕技术。③项是陆游描述宋代草市已经有比较完备的饮食服务设施的诗句;④项唐代诗人陆龟蒙赞美青瓷的诗句。据此选D项。

     

阅读《中国土特产品出口统计表》。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

时间

茶叶

生丝

鸦片战争前

5000(年平均值)

5000(年平均值)

1846年

7010

13220

1850年

8919

23040

1854年

14122

62896

A.中国的茶叶和生丝出口量持续增加     

B.中国在对外贸易中逐渐取得优势

C.中国茶叶和生丝生产日益商品化       

D.中国开始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B

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本题考查学生表格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依据表格时间1846-1854与表格中茶叶和生丝出口不断上升的趋势,说明中国在鸦片战争后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而不是对外贸易缺德了优势,故本题选择B项。

     

1846年据时人记载:“近日洋布大行,价才当梭布三分之一,吾村专以纺织为业,近闻已无纱可纺。松、太布市,削减大半,去年棉花客大都折本。”以上材料反映的是(    )

A. 家庭手工业的破产                 

B.松太的棉纺织水平下降

C. 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D.手工棉纺织品价格下降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A

近代中国的经济结构的变动。从材料可以看出中国传统的手工业纷纷破产,农业与家庭手工业分离,这是自然经济解体的标志,故选A。

     

如果为图5选择一个图题,最为贴切的是(   )

A.“清王朝自救运动”       

B.“近代工业的起步”

C.“实业救国的浪潮”   

D.“民族工业的春天”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B

图片反映了洋务派创办的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以及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洋务经济和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均属于近代工业,B全面概括,符合题意要求。A仅涉及到洋务经济,C仅涉及到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均不全面。D涉及到一战期间,与不符。题意反映的时间不符。

     

有人说:“如果瓦特早出生一百年,他和他的发明将会一起死亡!”这说明瓦特的发明能够问世并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最主要的因素是(    )

A.资源因素      

B.劳动力因素      

C.市场因素      

D.资金因素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第一次工业革命

C

工业革命的推动因素。此题考查的是对英国工业革命直接原因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瓦特发明的改良蒸汽机属于技术革命,而英国之所以要搞技术发明是因为市场在不断扩大,手工工场时期的技术已经跟不上市场的需求,因此工业革命呼之欲出。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C。根据以上分析,ABD项均错误。

     

16世纪以后,“马尼拉大帆船”满载中国商品,从马尼拉(位于菲律宾)横渡太平洋,前往美洲。这种贸易持续了二百多年。学者认为:马尼拉大帆船代表着一条特殊的流通路线,形成了跨越太平洋的“丝—银”对流。促成上述现象出现的背景有(    )

①新航路开辟加强了东西方联系 

②中国商品对西方人有吸引力 

③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④白银在中国市场上大量流通

A.①③         

B.②③       

C.①②       

D.①④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开辟新航路

C

新航路开辟后的贸易通道。16 世纪以后的 200 年,新航路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材料中的“丝一银”对流体现的是鸦片战争前,通过新航路中西贸易的情况。

     

受益于科技革新力量的推动,一批又一批新兴产业总能在战胜重大经济危机的过程中孕育和成长,并以其特有生命力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成为摆脱经济危机的根本力量。1857年的世界经济危机孕育和成长出的新兴产业有(    )

A.棉编织、蒸汽机车制造等产业       

B.电气、石油、汽车制造等产业

C.计算机制造、航天技术等产业       

D.互联网经济、金融服务等产业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第二次工业革命

B

本题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从时间信息“1857”可以判断之后新兴的产业应该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产业。故选B项。A项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产业,在当时是旧产业。而C项和D项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产业,均排除

     

下列有关西方“福利国家”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是(    )

A.增加了企业和国家的负担           

B.福利范围仅是社会低收入人群

C.实施的前提是全面实行国有化政策   

D.消除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A

“福利国家”的实质是国家运用社会保障政策和社会服务开支,来保障个人和家庭的最低收入,保障其经济安全,并保证所有公民能享受到较好的社会服务。但是,“福利国家”制度也有许多弊端,导致国家财政不堪重负。故A项表述正确,符合题意。福利范围并非仅是社会低收入人群,排除B项;C、D两项与史实不符。

     

钱满素在《美国自由主义的历史变迁》讲到:“罗斯福新政对自由主义的影响是深远的。……在自由主义深陷危机之时,罗斯福因为标榜而延长了它,挽救了它。他也深刻地改变了自由主义的内涵……”这里的“深刻地改变了自由主义的内涵”指的是(    )

A.实行国家干预经济政策          

B.放弃了自由资本主义制度

C.改变了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D.建立福利国家制度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罗斯福新政

A

新政前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占主导地位,罗斯福新政实行国家干预经济政策,从而改变了自由主义的内涵,进入政府全面干预经济的时代,故A 为最佳选项。

     

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后,亚当·斯密提出自由放任经济政策,此后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奉为圭皋;罗斯福新政生,凯恩斯主义盛行,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加强对经济的干预;20世纪70年代后,面对经济“滞涨”,弗里德曼的货币主义盛行,资本主义国家又减少了对经济的干预。这反映出的本质问题是(    )

A.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策摇摆不定

B.随着生长力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相应调整

C.没有哪种经济政策可保资本主义经济持续繁荣

D.资本主义国家尝试建立计划和市场的混合经济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罗斯福新政

B

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本题考查阅读材料及通过历史现象分析历史本质的能力,无论是自由放任、凯恩斯主义还是国家减少对经济的干预,其政策调整都需与当时生产力水平相适应,在本质上是资本主义在所能容纳的生产关系范围内进行自我调整这也是资本主义经济整体上能够持续发展的根本原因所在。故选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