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高二历史模拟学考各地试题之江苏省扬州市2013-2014学年高二学业水平测试模拟试卷(一)历史

学习英语时,老师会介绍西方姓氏的特点是名在前姓在后。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中国人的姓总是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前,而不像西方那样,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后。”中国人强调姓所反映的实质是

A.男尊女卑思想严重                

B.家族宗法观念浓厚

C.个人观念淡漠                    

D.专制王权强大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B

     

有人在评述秦朝的政治变革时说:“这是一个划时代的突破和最骇人听闻的政治结构,没有封国封爵,没有公侯伯子男。当时没有一个人敢于想象皇帝的儿子们竟会跟平民一样,竟没有拥有土地,更没有拥有奴隶群。”从文明发展的角度看,这种变革的积极意义主要在于促使中国古代政治

A.从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      

B.从井田制向小农经济转变

C.从分权政治向专制政治转变       

D.从军功政治向文治政治转变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A

     

董仲舒《春秋繁露》云:“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故为人主之道,英明于在身之与天同者而用之。”此话强调,君主应

A.加强集权     

B.独尊儒术      

C.推行教化      

D.顺应天意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汉代儒学

D

     

英国史学家汤因比说:“从王阳明思想来看,人的心与万事万物之理,彼此是同一的”。以下言沦中,最能支撑汤因比这一论断的是

A.“以吾心之是非为是非”           

B.“减得一分人欲,便得一分天理”

C.“知而不行,只是未知”           

D.“千思万虑,只是要致良知”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宋明理学

A

     

宋仁宗庆历四年(1044年)八月诏:“自今除台官(即御史),毋得用见任辅臣所荐之人”。钦宗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又诏宰执不得荐举台谏官”。这样做是为了

A.削弱地方势力,加强集权              

B.实现选贤任能

C.推动理学传播                        

D. 防止结党,限制宰相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D

     

历史推论必须依据对史实的正确解读,下列史实与推论相吻合的是

选项

史实

推论

A

希腊公民从小接受书写,修辞、演讲、音乐,体育等各方面训练

每一位希腊人都有较高的参政素养和强烈的集体荣誉感

B

东汉蔡伦改进了造纸术

以经济、方便的形式推进了文化传播

C

顾炎武主张“以天下之权,寄于天下之人”

明确表述了推翻君主制度,建立民主政治的思想

D

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发表《共产党宣言》

此后的工人运动都有科学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思想文化、科技发展史综合运用

B

     

截至1894年,外资在华企业不过一百余个,在华工业投资总额约2800万元。而到了1894年至1914年,外国在华工业投资总额约1106万美元,较1894年前工业投资扩张了近8倍。(徐继玲《近代德国在华企业投资述略》)出现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A.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B.工业革命的推动

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D.列强侵华方式发生转变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

D

     

右图所示读物最初于1897年12月刊出,20世纪初,商务印书馆出版了铅印本,一共印刷了二十版,知识分子争相传阅。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因为

A.维新变法思潮成为时代主流

B.中国民众已普遍接受进化论

C.中华民族面临严重存亡危机

D.严复成为读书人心目中楷模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维新变法

C

     

孙中山说:“中国数千年来都是君主专制政体……要去这种政体,不是专靠民族革命可以成功……照现在这样的政治论起来,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这里,他强调的是

A.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      

C.民生主义      

D.新三民主义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三民主义

B

     

下表根据《中国工人阶级历史状况》一书数据编制,透过产业工人人数的变化可以窥见

时间

1842—1895年

(甲午战争前后)

1895—1912年

(辛亥革命前)

1912—1919年

(五四运动前夕)

产业工人

约10万人

约60万人

约200万人

A.清末洋务运动的足迹           

B.民国初年实业推进的步伐

C.十月革命的推动               

D.五四运动的影响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B

     

陈独秀在20世纪初曾说:“我们反对孔教,并不是反对孔子本人,也不是说他在古代社会毫无价值。”不是“因孔子之道之不适合于今世”,而是因为“今之妄人强欲以不适今世之孔道,支配社会国家,将为文明进化之大阻力也”。这主要说明陈独秀当时

A.认为孔子是近代中国文明进化的最大阻力

B.全面反对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文化传统

C.试图建立一个以西方社会为模板的国家

D.强烈反对假借孔教而实施复辟帝制的活动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

D

     

彭德怀曾含泪写下《左权同志碑志》:“……迨乎七七事变,倭寇侵凌。我军奋起抗敌,作战几遍中原。同志膺我军副参谋长之重责,五年一日,建树实多。不幸一九四二年五月二十五日,清漳河战役,率偏师与十倍之倭贼斗,遽以英勇殉国闻。得年仅三十有六。壮志未成,遗恨太行……”不能从中提取的有效信息是

A.左权在抗日战争中英勇牺牲        

B.八路军坚持敌后抗战

C.日军疯狂进攻敌后抗日根据地      

D.八路军百团出击破坏了日军交通线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抗日战争

D

     

近年来,有学者通过计量化的统计得出,从武汉失守到太平洋战争爆发期间,国民党正面战场组织了南昌会战等9次大规模战役,占国民党22次会战的41%,甚至有过一些攻势作战,难能可贵。这一时期国民党还有大的战斗496次,占整个抗战时期战斗的44%,共伤亡137.6万人,占整个抗战时期伤亡人数的43%。由此材料最能说明

A.正面战场牵制了日军侵华的全部力量                   

B.全民族抗战是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

C.国民党在相持阶段仍然在继续抗日                   

D.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部分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抗日战争

C

     

“同强盗握手,正是为了最后消灭强盗!”这是尼克松到访中国的那一天,刊登在《参考消息》头版的列宁语录;“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则是中国重返联合国时选登在该报同一位置的毛主席语录。对上述现象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中国对当时西方态度没有根本性变化

B.反霸维和是中国当时突出的外交政策

C.文革“极左”思潮在外交领域的反映

D.中美关系的改善在当时只是权宜之计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D

     

1982年中共十二大上提出,“这几年我们对经济体制实行了一些改革,扩大了企业在计划管理方面的权限,注意发挥市场调节的作用,方向是正确的,收效也很明显。今后,要继续注意发挥市场调节的作用,但决不能忽视和放松国家计划的统一领导。”这说明当时

A.传统经济体制有所改变            

B.我国从此进入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已全面展开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开始建立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经济体制改革

A

     

人文主义之父彼特拉克说:“我不想变成上帝或者居住在永恒之中……属于人的那种光荣对于我来说就够了。这正是我所祈求的一切,我自己是凡人,我只要求凡人的一切。”这说明他

①反对信仰基督教                   

②推崇自由、平等、博爱

③追求现世的幸福                   

④代表新兴资产阶级利益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D

     

右表是教皇本尼狄克十二世时(1334—1342年)制定的一个公开的赎罪价目表,对不同的罪行,规定了不同的价格。对此,马丁·路德的回答是

A.教众平等     B.先定论        

C.信仰得救     D.教随国定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C

     

传记学家阿尔森·古留加这样评述西方近代哲学史上一位承前启后的人物:“一方面他将自己感性的生活欲求压缩到如此低微的程度,另一方面他又把理性的精神探索发挥到了如此的淋漓尽致。他从没有出过远门思考范围却横跨宇宙。”材料中的“他”应该是

A.苏格拉底       B.莎士比亚      C.孟德斯鸠         D.康德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启蒙运动

D

     

19世纪,欧洲的服饰发生了很大变化:装饰过予奢靡繁琐的贵族服装被舍弃,便于工作和运动的舒适服饰流行;出现以大众为销售对象的时装;世界各地的服饰在欧洲销售,发生这些变化的原因包括

①世界的联系逐渐加强               

②机器生产和工厂制度推广

③工人阶级日益贫困                 

④封建贵族地位逐渐衰落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第一次工业革命

B

     

汉密尔顿在《联邦党人文集》中说:“在美国的复合共和国里,人民交出的权力首先分给两种不同的政府,然后把各政府分得的那部分权力再分给几个分立的部门。因此,人民的权利就有了双重保障。两种政府将互相控制,同时各政府又自己控制自己。”材料反映了美国民主政治中的

①人民主权原则 ②邦联制原则      

③分权制衡原则 ④民主共和原则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美国联邦政府

B

     

“空间、时间和质量的量度依赖于物体运动的状态,处于高速运动中的物体,其运动方向上的尺子会缩短,运动中的时钟会变慢。”这一科学思想的提出者是

A.牛顿         

B.达尔文        

C.普朗克        

D.爱因斯坦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物理学重大进展

D

     

“列宁几乎是孤身一人号召立即进行第二次革命。然而时间证明他是正确的……那些在四月份似乎是稀奇古怪的口号,半年后听起来就完全合理了。”“那些稀奇古怪的口号”的核心内容是

A.推翻沙皇专制统治                

B.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C.全部政权归苏维埃                

D.完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十月革命

C

     

从罗斯福以“新政”为口号竞选总统,到“新政”的整个实施过程,美国国内有学者认为,“罗斯福新政抛弃了美国传统的、至为宝贵的自由主义经济模式,走上了一种类似社会主义国家的‘计划经济’,最终会使美国走上政治‘非民主化’道路。”该观点主要说明了

A.新政完全放弃传统的自由经济发展模式   

B.新政试图引导美国走社会主义道路

C.美国国内在摆脱危机的道路选择上有分歧 

D.新政有使美国陷入极权政治的危险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罗斯福新政

C

     

学者李述森在一篇文章中论述道:“俄罗斯传统的核心是民族主义。是强国的诉求。要强国就必须大力发展工业,尤其是重工业。为了在短时间内达到这一目标,就必须以强制措施将全体居民控制起来,特别是要控制农业,榨取农业。”材料论及的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赫鲁晓夫改革                    

D.斯大林体制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斯大林模式”

D

     

[俄]格·阿·阿尔巴托夫在《苏联政治内幕:知情者的见证》一书中指出“赫鲁晓夫揭露的、批判的并力图战而胜之的是斯大林,而不是斯大林主义。也许,他真诚地相信,整个问题也就是这样,只要揭露斯大林,他就解决了使社会从过去的极权主义桎梏中解放出来的全部问题。”作者通过这段材料意在说明赫鲁晓夫改革

A.存在就人论事的局限性            

B.实际未突破斯大林模式的束缚

C.着力于批判个人崇拜              

D.不能正确评价前人的功过得失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苏联的改革与挫折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