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康杰中学2013-201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汲(jí)水                            趿(tā)拉                            胚(pī)芽                            颓壁残垣(yuán)

B.哺(bǔ)育                            瑰(guī)丽                            颤(chàn)栗               飞流急湍(tuān)

C.逡(qūn)巡                 隽(juàn)秀                            伛(yǔ)偻                            广阔无垠(yín)

D.献谄(chǎn)                 羁縻(mí)                            觇(chān)视              花团锦簇(cù)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字音考析

DA项胚芽 pēi),B项颤栗(zhàn),C项隽秀(jùn

     

下列词语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滞笨    云翳    慷慨    层峦迭嶂

              B.抒祸    社稷    烹饪    不容置疑

              C.苍莽    暮蔼    布署    趋之若鹜

              D.涟漪    抽搐    勖勉    残羹冷炙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字形考析

DA迭——叠 B抒——纾 C蔼——霭,布——部)

     

下列各句中加点实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      视:与……相比

B.雪九庙之耻,复高祖之业      雪:湔雪

C.使来者读之,悲予志焉        悲:悲哀

D.皇览揆余初度兮              揆:思量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文言文基础

C(悲:思念)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A.予分当引决                                                        B.日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

C.人皆得以隶使之                                                   D.则直前诟虏帅失信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文言文基础

D【名作动,其他选项名作状】

     

选出加点虚词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    )

A. ①归而求救国之策                   ②北驱予并往,而不在使者之目

B. ①翌日,以资政殿学士行             ②几以捕系死

C. ①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②北虽貌敬,实则愤怒

D. ①扬州城下,进退不由,殆例送死     ②以父母之遗体行殆,而死有余责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文言文基础

CC都是“却”,表转折关系。A承接关系;转折关系。B凭……身份;因为。D接近于;危险】

     

下列各句中与例句句式一致的一项是(    )

例: 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A. 贾家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                                          B. 恐年岁之不吾与

C. 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                                                        D. 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文言文基础

AA都是被动句。B宾语前置句;C状语后置句;D定语后置句】

     

对下面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①于是辞相印不拜(拜谢)       ②得间奔真州(空隙,引申为机会)

③而不在使者之目(列)         ④数吕师孟叔侄为逆(列举罪状)  

⑤视五人之死(看)             ⑥日月忽其不淹兮(淹没)

A.①⑤⑥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②④⑥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文言文基础

B【拜:接受任命;视:比较;淹:久留】

     

选出没有通假字的一项(    )

A.独五人之皦皦                                                                                    B.扈江离与辟芷兮

C.主辱,臣死有余僇                 D.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文言文基础

DA皦——皎;B辟——僻;C僇——戮】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大雨还没完全停下来,我们几个人就迫不及待地背上背包浩浩荡荡地出发了。

B.自去年末至今年初,农副产品价格上涨的速度之快,幅度之大,已令众多消费者叹为观止。

C.轰隆的巨响,振聋发聩,游人打着手势在夸张的交谈,却好像失去了声音。

D.勤奋和天才息息相关,没有先验论的天才,但是有勤学苦练、以汗水灌溉出来的天才。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成语、熟语

D

A.浩浩荡荡:指前进的人流声势浩大。“几个人”不能构成“人流”。 B.“叹为观止”指赞赏事物好到极点。C. “振聋发聩,意思是声音很大,使耳聋的人也听得见。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麻木的人,使他们清醒过来。聩:天生耳聋,引伸为不明事理。这里应为震耳欲聋,形容声音很大,耳朵都快震聋了)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 11~15题。(22分)

杜环,字叔循。侍父一元游宦江东,遂家金陵。环谨饬重然诺,好周人急。

父友兵部主事常允恭死于九江,家破。其母张氏年六十余,哭九江城下,无所归。有识允恭者,怜其老,告之曰:“今安庆守谭敬先,非允恭友乎?盍往依之?”母如其言,附舟诣谭。谭谢不纳,母大困,从人至金陵,因访一元家所在,问:“一元今无恙否?”道上人对曰:“一元死已久,惟子环存,其家直鹭洲坊中。”

母服破衣,雨行至环家。环方对客坐,见母,大惊,因问曰:“母非常夫人乎?何为而至于此?”母泣告以故。环亦泣,扶就座,拜之,复呼妻子出拜。妻马氏解衣更母湿衣,奉糜食母,抱衾寝母。母问其平生所亲厚故人及幼子伯章。环知故人无在者,不足付,又不知伯章存亡,姑慰之曰:“天方雨,雨止为母访之。苟无人事母,环虽贫,独不能奉母乎?愿母无他思。”母见环家贫,雨止,坚欲出问他故人。环令媵女从其行。至暮,果无所遇而返,坐乃定。环购布帛,令妻为制衣衾。自环以下,皆以母事之。母性偏急,少不惬意,辄诟怒。环私戒其家人,顺其所为,勿以困故,轻慢与较。母有痰疾,环亲为烹药,进匕筋。以母故,不敢大声语。

越十年,环异地逢其子伯章,泣谓之曰:“太夫人在环家,日夜念少子成疾,不可不早往见。”伯章若无所闻,第曰:“吾亦知之,但道远不能至耳。”环归半岁,伯章来。母见少子,相持大哭。既而伯章见母老,恐不能行,竟绐以他事辞去,不复顾。环奉母弥谨。然母愈念伯章,疾顿加。后三年,遂卒。环具棺椁殓殡之礼,买地城南钟家山葬之,岁时常祭其墓云。

——选自明·宋濂《杜环小传》,有改动。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重然诺,好周人急           救济

B.母如其言,附舟诣谭         往见

C.谭谢不纳,母大困           道歉

D.奉糜食母,抱衾寝母         给……吃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竟给以他事辞去                                                                      以小易大,彼恶知之

B.因访一元家所在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C.至暮,果无所遇而返,坐乃定                            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

D.环购布帛,令妻为制衣衾                                          秦王为赵王击缶

13.下列各句,与“何为而至于此”句式完全一致的一项是(    )(3分)

A.君何以知燕王                 B.夫子何哂由也

C.夫晋,有何厌                 D.何故而至此

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常允恭之母张氏因突然变故而无家可归,只好投奔故旧,但是未被谭敬先接纳,万般无奈之下,找到了故人之子杜环。

B.杜环见到张氏,深感惊讶,随即殷勤接待张氏。他和家人都像对待母亲一样服侍张氏,使张氏在杜家无忧无虑地度过了晚年。

C.常伯章担心母亲年老不能走远路,竟然找了个借口来欺骗母亲,丢下她不管,离开了杜家。

D.作者被杜环关爱他人、善始善终的事迹所感动,因而撰文予以表彰,并在文中一再用对比手法表现杜环重情重义的高尚情操。

15.翻译。(10分)

①今安庆守谭敬先,非允恭友乎?盍往依之?母如其言,附舟诣谭。(4分)

                                            

②伯章若无所闻,第曰:“吾亦知之,但道远不能至耳。”(3分)

                                          

③除逆阉废祠之址以葬之,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以旌其所为。(《五人墓碑记》)(4分)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文言文阅读

11C应解释为推托

12B A项均是介词的意思;C项均是的意思;D项均是介词的意思;B项前于是之意,后经、由的意思)

13ABCD全是正常语序 A是介词宾语前置)

14B张氏在杜家无忧无虑地度过了晚年错)

15现在安庆太字谭敬先,不是允公的朋友吗?为什么不去投奔他? 常母照那人的话去做,搭船去见谭敬先,谭却谢绝而不肯接纳。

 伯章就像没听见这些话一样,推托说我也知道目前的情况,只是路途遥远不能去罢了。 

③清理阉党废弃的生祠的原址来安葬他们,并且在他们的墓前设立一块墓碑,来表扬他们的所作所为。

译文:杜环,字叔循,祖先是庐陵人,他随侍父亲杜一元远游到江东作官,于是就在金陵定居。杜环特别好学,专精书法;很守信用,喜欢去救助别人的急难。

杜环父亲的朋友兵部主事常允恭在九江死了,家庭破碎。常母张氏,年纪六十多岁,在九江城下痛哭,无家可归。有认识常允恭的人,可怜常母年纪老迈,就告诉她说:“现在的安庆太守谭敬先,不正是常允恭的朋友吗?你何不前去投靠他?”常母照那人的话去做,搭船去见谭敬先,谭却谢绝而不肯接纳。常母处境大为困窘,随人到金陵,于是就向人打听杜一元家在那里,问:“杜一元现在可安好吗?”路上的人回答她说:“杜一元己经死很久了,只有他儿子杜环还活着,他家就在鹭洲坊里头。”

常母穿着破烂的衣服,淋着雨走到杜环家里。杜环正与宾客对坐,当他看到常母,大为吃惊,于是就问她说:“您不是常夫人吗?您为什么会到这里呢?”常母哭着告诉杜环原因。杜环听了也哭了出来,他扶着常母坐下,向她礼拜行礼,再把妻子叫出来拜见她。环妻马氏脱下衣服让常母更换淋湿的衣服,捧粥给常母吃,又抱出棉被让常母睡觉。常母问起允恭这生所亲近、交情深厚的老朋友近况,也问起她的小儿子常伯章在哪里。杜环知道常允恭的老朋友没有一个在这儿,(常母)不能够托付给他们,又不知道常伯章是死是活,就姑且安慰她说:“现在正在下雨,等雨停了后,我再替您老人家去找找他吧。如果真没有人事奉您老人家的话,我杜环虽然贫穷,难道就不能事奉您老人家吗?希望您老人家不要再多想了。”常母看杜环家境贫穷,雨停后,就坚决地要出去找找常允恭其它的老朋友。杜环就叫丫环跟在她后面。到了傍晚,常母果然没找到任何朋友而回来了,这时常母才定居下来。

杜环买了些布帛,叫妻子替常母缝制衣裳。从杜环以下,全家人都把常母当母亲侍奉。经过了十年,杜环在别的地方正好遇到了常母小儿子常伯章,哭着对他说:“太夫人在我家里头,因为日夜思念着你而生病了,你真应该早点儿去看看她老人家啊!”常伯章好像充耳不闻,只说:“我也知道这件事情,只是路途遥远不能去罢了。”就在杜环回家半年后,常伯章才来。常母看到了小儿子,两人抱在一起痛哭了起来。后来,常伯章看母亲年纪老迈,怕她无法远行,竟然拿其它事情欺骗常母就走掉了,而且再也没有回来看她。杜环更加谨慎地事奉常母,然而常母更加想念小儿子伯章,病情突然加重了,三年之后就过世了。杜环替她准备了棺木,举行入敛安葬的礼仪,在城南钟家山买块地给她安葬,逢年过节去那儿扫墓、祭拜。

史官说:“和朋友交往的道理真是难啊!人们在意气相投的时候,常常拿自己的生命来作保证,好像世界上没有什么困难的事情。可是到了事态变化、形势窘迫的时候,根本无法实践他们的诺言而背弃离开对方,(这样的事情)实在是太多太多了哪!更何况是在朋友已经死亡了之后,而能够奉养他的亲人呢?我观察杜环的事迹,即便是古代所称赞的忠义烈士也比不上他啊,世俗常常说今人不如古人,这不也是冤屈了全天下了吧!”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16~17题。(8分)

水口行舟①

朱熹

昨夜扁舟雨一蓑, 满江风浪夜如何。

今朝试卷孤篷看, 依旧青山绿树多。

[注①] 庆元三年,学禁严峻,朱熹等五十九人被列入“伪学党”。朱熹从闽北乘船南下古田,抵达水口,感时而作。
16.这首诗写舟行江上的见闻感受,诗人情感变化,富有层次。请结合具体词语简析。(4 分)

                                                                                           
17.这首诗主要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诗人描绘的画面中,蕴含着一定的人事哲理,请简

述。(4分)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诗词赏析

16夜如何写出诗人心中的担忧。试卷刻划诗人既抱希望而又疑虑不安的心态。依旧则透露出诗人无限欣喜之情。(一点1分,三点4分)

17.① 借景抒情,由景及理;借助自然界景观的描述,表达作者的人生感悟。对比,昨夜夜黑风狂雨骤浪急,危机四伏之景与今朝两岸青山绿树、充满生机形成对比。

②示例1:风雨总是暂时的,风浪总归会平息,青山绿水是永恒的,一切美好事物的生命力终究不可遏制。 示例2:人生道路不会总一帆风顺,只有逆流而上,搏击风雨,才能达到青山绿水的理想境界,享受胜利的乐趣。(手法4分哲理2分)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         ,斯固百世之遇也。(张溥《五人墓碑记》)

(2) 亦以明死生之大,            。(张溥《五人墓碑记》)

(3) 臣心一片磁针石,                     。

(4)               ,恐年岁之不吾与。(屈原《离骚》)

(5)                ,春与秋其代序。 惟草木之零落兮,                。(屈原《离骚》)

(6) 亦余心之所善兮,               。(屈原《离骚》)

(7)长太息以掩涕兮,              。(屈原《离骚》)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名言名句

     

阅读下面现代文,完成19—21题。(12分)

一日的春光

               冰心

去年冬末,我给一位远方的朋友写信,曾说我要尽量的吞咽今年北平的春天。

今年北平的春天来的特别的晚,而且在还不知春在哪里的时候,抬头忽见黄尘中绿叶成阴,柳絮乱飞,才晓得在厚厚的尘沙黄幕之后,春还未曾露面,已悄悄的远引了。

天下事都是如此——

去年冬天是特别地冷,也显得特别地长。每天夜里,灯下孤坐,听着扑窗怒号的朔风,小楼震动,觉得身上心里都没有一丝暖气。一冬来,一切的快乐、活泼、力量和生命,似乎都冻得蜷伏在每一个细胞的深处。我无聊地安慰自己说:“等着罢,冬天来了,春天还能很远么?”

     然而这狂风、大雪,冬天的行列,排得意外地长,似乎没有完尽的时候。有一天看见湖上冰软了,我的心顿然欢喜,说:“春天来了!”当天夜里,北风又卷起漫天匝地的黄沙,忿怒的扑着我的窗户,把我心中的春意又吹得四散。有一天看见柳梢嫩黄了,那天的下午,又不住地下着不成雪的冷雨,黄昏时节,严冬的衣服,又披上了身。

九十天看看过尽——我不信了春天!

几位朋友说:“到大觉寺看杏花去罢。”虽然我的心中始终未曾得到春的消息,却也跟着大家去了。到了管家岭,扑面的风尘里,几百棵杏树枝头,一望已尽是残花败蕊;转到了大工,向阳的山谷之中,还有几株盛开的红杏,然而盛开中气力已尽,不是那满树浓红、花蕊相间的情态了。

    我想,“春去了就去了罢!”归途中心里倒也坦然,这坦然中是三分悼惜,七分憎嫌,总之,我不信了春天。

  四月三十日的下午,有位朋友约我到挂甲屯吴家花园看海棠,“且喜天气晴明”——现在回想起来,那天是九十春光中惟一的春天——海棠花又是我所深爱的,就欣然地答应了。

   东坡恨海棠无香,我却以为若是香得不妙,宁可无香。我的院里栽了几棵丁香和珍珠梅,夏天还有玉簪,秋天还有菊花,栽后都很后悔。因为这些花香,都使我头痛,不能折来养在屋里。所以有香的花中,我只爱兰花、桂花、香豆花和玫瑰,无香的花中,海棠要算我最喜欢的了。

   海棠是浅浅的红,红得“乐而不淫”,淡淡的白,白得“哀而不伤”,又有满树的绿叶掩映着,秾纤适中,像一个天真、健美、欢悦的少女,同是造物者最得意的作品。

   斜阳里,我正对着那几树繁花坐下。

   春在眼前了!ks5u

   这四棵海棠在怀馨堂前,北边的那两棵较大,高出堂檐约五六尺。花后是响晴蔚蓝的天,淡淡的半圆的月,遥俯树梢。这四棵树上,有千千万万玲珑娇艳的花朵,乱烘烘的在繁枝上挤着开!

   看见过幼稚园放学没有?从小小的门里,挤着的跳出涌出使人眼花缭乱的一大群的快乐、活泼、力量、生命;这一大群跳着涌着的分散在极大的周围,在生的季候里做成了永远的春天!

   那在海棠枝上卖力的春,使我当时有同样的感觉。

   一春来对于春的憎嫌,这时都消失了。喜悦地仰首,眼前是烂漫的春,骄奢的春,光艳的春——似乎春在九十日来无数的徘徊瞻顾,百就千拦,只为的是今日在此树枝头,快意恣情的一放!

   看得恰到好处,便辞谢了主人回来。这春天吞咽得口有余香!过了三四天,又有友人来约同去,我却回绝了。今年到处寻春,总是太晚,我知道那时若去,已是“落红万点愁如海”,春来萧索如斯,大不必去惹那如海的愁绪。

    虽然九十天中,只有一日的春光,而对于春天,似乎已得了酬报,不再怨恨憎嫌了。只是满意之余,还觉得有些遗憾,如同小孩子打架后相寻,大家忍不住回嗔作喜,却又不肯即时言归于好,只背着脸,低着头,撅着嘴说:“早知道你又来哄我找我,当初又何必把我冰在那里呢?”

19.“我要尽力地吞咽今年北平的春天”,这里的“吞咽”的含义是什么?作者说这句话,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4分)

                                                                         

20.“我不信了春天”,作者为什么反复这样说?这样的写法有什么好处?(4分)

                                                                                

                                                                    。

21.结合原文,说说作者为什么长时间地盼春寻春,为什么最后却对“只有一日的春光”深感满意?作者在“满意之余,还觉得有些遗憾”,这里的“遗憾”指的是什么?(4分)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现代文阅读

19.吞咽的含义:尽情的享受。

表达了在寒冬中对春天的强烈期盼之情。

【本题考查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 C 级。本文的主旨在于表现对一日的春光的喜爱赞美之情。依照常理,吞咽春天搭配不当,但此处的搭配显然更能显示出作者的情感。这里的吞咽无疑不是真正的吞咽。依据与春天进行搭配的习惯,再推敲一下作者的感情,可知吞咽在此处是享受、欣赏之类的意思。那么尽量地吞咽就是尽情地享受和欣赏。作者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特别喜爱春天。再考虑到下文对春天的等待,可知这句话强烈地表达了对春天的期盼和喜爱之情。答案如下:吞咽的含义:尽情地享受。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期盼和喜爱之情。】

20.苦苦等待春天,春天却迟迟不来;许多次春天刚一露面,就被寒风冷雨驱散;到处寻找春天,却发现春天早已远引。

欲扬先抑,突出下文“一日的春光”。

【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语句的理解。能力层级为B级。我不信了春天这句话反复出现在寻春不见春之后,自然而然突出了作者内心对春天迟迟不来的怨望之心。这就使下文对一日的春光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更见强烈。这种手法叫作欲扬先抑。解答第一问时一定要依据原文内容对原因作具体解释,从第二自然段、第五自然段、第七自然段,可以概括出原因。解答第二问时一定要注意照应一日的春光。】

21.满意的是:①“一日的春光”烂漫、骄奢、光艳,使作者感受到快乐、活泼、力量和生命。

②这“一日的春光”酬报了作者九十日的苦苦期待,作者也不再怨恨春天。

遗憾的是:春天来得太晚,让作者等待得太苦。

【解答第(1)小题,需要寻找对一日的春光进行评论和赞美的文字,并从中抽取出喜爱这一日春光的原因。据此,可知答案在第 11、第 14 和第 15 自然段。从这三段中抽取相关内容,答案如下:一日的春光烂漫、娇艳,使作者感受到了快乐、活泼、力量和生命。解答第(2)小题,需要把后文的比喻弄明白,从早知道你又来哄我,当初又何必把我冰在那里呢这样的话,可知作者的遗憾在于春天迟迟不来,当初让她冰在了那里,十分苦恼。所以答案如下:春天来得太晚,让作者等待得太苦。】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50分)

古往今来,立志做“一品大员”、“一品高官”的比比皆是,而立志做“一品百姓”的却寥若晨星,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却做了天下第一人。

  半个多世纪以前,陶行知从提高全民素质的高度出发,提出做人要做“一品百姓”的口号。他毕生以此自勉“想老百姓、做老百姓、学老百姓”,是光彩照人,彪炳史册,比那些一品大员、一品高官都要高大得多的“一品百姓”。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提示:写作之前请精心构思,最好先列个提纲,想好了再动笔,努力写出自己作文的亮点。请注意自己的书写,清爽整洁的卷面对自己以及阅卷者都是一种美好的享受。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作文

正确立意:要做一品百姓。不能只谈何为一品百姓,更要落脚在如何“做”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