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宁夏银川市六盘山高中高考生物一模试卷

下列关于淀粉、脂肪、蛋白质和核酸4种生物分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都能被相应的酶水解              B.都是水溶性物质

C.都含C、H、O、N这4种元素              D.都是人体细胞中的能源物质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生物

A

【考点】脂质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蛋白质在生命活动中的主要功能;核酸的种类及主要存在的部位;糖类的组成元素;糖类的作用;脂质的组成元素.

【分析】1、脂质中的磷脂的组成元素是CHONP,核酸的组成元素是CHONP,蛋白质的组成元素是CHON等,糖类、脂肪的组成元素是CHO

2、淀粉是由葡萄糖聚合形成的多聚体,脂肪是动植物细胞的良好的储能物质,蛋白质为构成细胞的结构物质,核酸是生物的遗传物质,携带有遗传信息.

【解答】解:A、淀粉、脂肪、蛋白质和核酸都能被相应的酶水解为小分子物质,A正确;

B、脂肪是脂溶性的,不易溶于水,B错误;

C、淀粉和脂肪都只含CHO3种元素,C错误;

D、核酸不是人体细胞中的能源物质,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细胞核结构和功能、酶的概念、细胞内储能物质以及蛋白质结构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难度不大.

     

在光合作用中,RuBP羧化酶能催化CO2+C5(即RuBP)→2C3.为测定RuBP羧化酶的活性,某学习小组从菠菜叶中提取该酶,用其催化C5与14CO2的反应,并检测产物14C3的放射性强度.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菠菜叶肉细胞内RuBP羧化酶催化上述反应的场所是叶绿体基质             

B.RuBP羧化酶催化的上述反应需要在无光条件下进行             

C.测定RuBP羧化酶活性的过程中运用了同位素标记法             

D.单位时间内14C3生成量越多说明RuBP羧化酶活性越高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生物

B

【考点】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

【专题】信息转化法;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

【分析】RuBP羧化酶是植物体内催化CO2固定的酶,能够催化CO2+C52C3.暗反应反应进行的场所是叶绿体基质.

【解答】解:A、菠菜叶肉细胞内RuBP羧化酶是植物体内催化CO2固定的酶,反应的场所是叶绿体基质,A正确;

BCO2+C52C3的反应需要在二氧化碳供应和五碳化合物存在条件下进行,B错误;

C、测定该酶活性的方法用到了14C3,属于同位素标记法,C正确;

D、根据题意,单位时间内14C3生成量越多说明RuBP羧化酶活性越高,D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二氧化碳的固定过程,意在强化学生对光合作用暗反应过程的理解与运用.

     

关于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胚胎细胞中存在与细胞凋亡有关的基因             

B.原癌基因与抑癌基因在正常细胞中不表达             

C.真核细胞不存在无丝分裂这一细胞增殖方式             

D.细胞分化过程中蛋白质种类和数量未发生改变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生物

A

【考点】细胞凋亡的含义;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细胞的分化;癌细胞的主要特征.

【分析】1、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编程序死亡的过程.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发育的基础、能维持组织细胞数目的相对稳定、是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在成熟的生物体内,细胞的自然更新、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

2、细胞癌变的根本原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其中原癌基因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过程,抑癌基因主要是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

【解答】解:A、与细胞凋亡有关的基因存在于正常体细胞中,故胚胎细胞中存在与细胞凋亡有关的基因,A正确;

B、原癌基因与抑癌基因为控制细胞正常分裂的基因,故在正常细胞中会表达,B错误;

C、无丝分裂是真核细胞增殖方式之一,C错误;

D、细胞分化过程中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蛋白质种类和数量会发生改变,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细胞分化、细胞分裂、细胞癌变和细胞凋亡等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分化的原因及意义;识记细胞分裂的方式及特点;识记与细胞癌变有关的基因;识记细胞凋亡的概念,并与细胞坏死进行区分,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

     

某同学给健康实验兔静脉滴注0.9%的NaCl溶液(生理盐水)20mL后,会出现的现象是(  )             

A.输入的溶液会从血浆进入组织液             

B.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分别增加10mL             

C.细胞内液Na+的增加远大于细胞外液Na+的增加             

D.输入的Na+中50%进入细胞内液,50%分布在细胞外液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生物

A

【考点】内环境的理化特性.

【分析】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渗透压、pH和温度,其中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在组成细胞外液的各种无机盐离子中,含量上占有明显优势的是Na+Cl,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来源于Na+Cl.血浆pH能维持相对稳定的原因是血浆中存在缓冲物质.

【解答】解:A、输入的溶液进入血液,随血液运输,会从血浆通过毛细血管壁细胞,进入组织液,A正确;

B、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不会分别增加10mLB错误;

C、细胞内液Na+的增加小于细胞外液Na+的增加,C错误;

D、输入的Na+中大多数进入细胞外液,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内环境的稳态,要求考生识记内环境稳态的概念、实质、调节机制及生理意义,明确内环境稳态是一种动态的相对稳定状态,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下表为某人血液化验的两项结果:             

项目

测定值

参考范围

单位

甲状腺激素

10.0

3.1﹣6.8

pmol/L

胰岛素

1.7

5.0﹣20.0

mIU/L

据此分析,其体内最可能发生的是(  )             

A.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降低              B.血糖含量低于正常

C.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              D.组织细胞摄取萄葡糖加速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生物

C

【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

【分析】1、甲状腺激素对动物或人的作用:促进动物个体的发育;促进新陈代谢,加速体内物质的氧化分解;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2、胰岛素能够促进血糖合成糖原,加速血糖分解,从而降低血糖浓度.

【解答】解:A、甲状腺激素能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图表中甲状腺激素的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值,可推测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升高,A错误;

B、胰岛素能够降低血糖浓度,图表中胰岛素的含量明显低于正常值,可推测血糖含量高于正常,B错误;

C、甲状腺激素会抑制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图表中甲状腺激素的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值,可推测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减少,C正确;

D、胰岛素能够促进血糖合成糖原、加速血糖分解、从而降低血糖浓度,图表中胰岛素的含量明显低于正常值,可推测组织细胞摄取葡萄糖减慢,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甲状腺激素和胰岛素的作用,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表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对生物学问题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考生对甲状腺激素和胰岛素的功能的识记和理解是解题的关键.

     

“三分法”一中常见的概念划分方法,可用如图所示表示某些概念质检的相互关系,下列对此叙述,正确的是(  )             

             

A.若A表示免疫系统的构成,脊髓属于B、吞噬细胞属于C、溶菌酶属于D             

B.若A表示物质跨膜运输方式,则B表示被动运输、C表示主动运输、D表示胞吞胞吐作用             

C.若A表示物种形成的三个基本环节,B是基因突变、C是自然选择、D是生殖隔离             

D.若A表示生物多样性的价值,B是直接价值、C是间接价值、D是潜在价值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生物

D

【考点】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及其异同;生物的多样性;物种的概念与形成;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分析】1、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器官:脾脏、胸腺、骨髓、扁桃体等;

免疫细胞:吞噬细胞、淋巴细胞(TB);

免疫活性物质:抗体、细胞因子和补体.

2、小分子物质的跨膜运输方式包括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大分子物质的进出细胞的方式为胞吞和胞吐.

3、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的形成.

4、多样性的价值:(1)直接价值: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等使用意义,以及有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等非实用意义的.(2)间接价值:对生态系统起重要调节作用的价值(生态功能).(3)潜在价值:目前人类不清楚的价值.

【解答】解:A、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吞噬细胞属于免疫细胞,溶菌酶属于分泌活性物质,但脊髓不属于免疫器官,A错误;

B、物质的跨膜运输方式包括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不包含胞吞和胞吐作用,B错误;

C、物种形成的三个基本环节是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和隔离,C错误;

D、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包括直接价值、间接价值、潜在价值,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结合概念图,考查物质跨膜运输方式、免疫、物种的形成及生物多样性等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识记免疫系统的组成;识记物种形成的过程及生物多样性的价值,能结合概念图作出准确的判断.

     

回答下列问题:             

(1)将贮藏的马铃薯(块茎)放入蒸馏水中,水分通过     的方式进入马铃薯细胞,引起马铃薯鲜重增加.随着蒸馏水处理时间延长,该马铃薯鲜重不再增加,此时,马铃薯细胞的渗透压比处理前的    .             

(2)将高温杀死的马铃薯细胞放入高浓度的NaCl溶液中,    (填“会”或“不会”)发生质壁分离现象.             

(3)将发芽的马铃薯制成匀浆,使其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生成砖红色沉淀,说明该马铃薯匀浆中含有     .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生物

1)自由扩散 低

2)不会

3)还原糖

 

【考点】细胞质壁分离与质壁分离复原现象及其原因;检测还原糖的实验.

【分析】1、当外界溶液浓度小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吸水,当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失水.

2、只有活的成熟的植物细胞才会发生质壁分离和质壁分离的复原.

3、还原糖与斐林试剂水浴加热的条件下产生砖红色沉淀.

【解答】解:(1)将贮藏的马铃薯(块茎)放入蒸馏水中,水分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入马铃薯细胞,引起马铃薯鲜重增加.随着蒸馏水处理时间延长,该马铃薯鲜重不再增加,此时,马铃薯细胞的细胞液浓度比处理前的低,马铃薯细胞的渗透压比处理前的低.

2)死的植物细胞不会发生质壁分离,故将高温杀死的马铃薯细胞放入高浓度的NaCl溶液中,不会发生质壁分离现象.

3)还原糖与斐林试剂水浴加热的条件下产生砖红色沉淀,将发芽的马铃薯制成匀浆,使其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生成砖红色沉淀,说明该马铃薯匀浆中含有还原糖.

【点评】本题考查了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条件、质壁分离的条件、还原糖的鉴定,属于基础题.

     

某自花且闭花授粉植物,抗病性和茎的高度是独立遗传的性状.抗病和感病由基因R和r控制,抗病为显性;茎的高度由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D、d,E、e)控制,同时含有D和E表现为矮茎,只含有D或 E 表现为中茎,其他表现为高茎.现有感病矮茎和抗病高茎两品种的纯合种子,欲培育纯合的抗病矮茎品种.             

请回答:             

(1)自然状态下该植物一般都是   合子.             

(2)若采用诱变育种,在γ射线处理时,需要处理大量种子,其主要原因是基因突变具有             和少利多害性等特点.             

(3)若采用杂交育种,可通过将上述两个亲本杂交,在 F2中选出抗病矮茎个体,再经连续自交和筛选等手段,最后得到稳定遗传的抗病矮茎品种.据此推测,一般情况下,控制性状的基因数越多,其育种过程所需的时间      (“越长”或“越短”).若只考虑茎的高度,亲本杂交所得的F1在自然状态下繁殖,则理论上,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      .

(4)若采用单倍体育种,该过程涉及的原理有            .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生物

1)纯

2)频率很低和不定向性

3)越长   矮茎:中茎:高茎=961

4)染色体变异、细胞的全能性

 

【考点】生物变异的应用.

【专题】遗传基本规律计算;育种.

【分析】1、分析题文:抗病性和茎的高度是独立遗传的性状,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利用感病矮茎和抗病高茎两品种的纯合种子,培育纯合的抗病矮茎品种的方法有:诱变育种、杂交育种和单倍体育种.

2、诱变育种能大幅度改变育种进程,但是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成功率低;杂交育种虽然时间比较长,但是方法比较简单;单倍体育种的优点是能明显缩短育种年限,只是技术比较复杂,应用到花药离体培养和秋水仙素处理等手段.

【解答】解:(1)由于该植物是自花且闭花授粉植物,所以在自然状态下一般都是纯合子.

2)诱变育种的原理是基因突变,由于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低频性和少利多害性等特点,所以需要处理大量种子.

3)若采用杂交育种,可通过将上述两个亲本杂交,在F2等分离世代中选择保留抗病矮茎个体,再经连续自交等筛选手段,最后得到稳定遗传的抗病矮茎品种.据此推测,一般情况下,控制性状的基因数越多,其育种过程所需的时间越长;若只考虑茎的高度,F1DdEe)在自然状态下繁殖即自交后,F2中表现型及比例为9矮茎(9D_E_):6中茎(3D_ee3ddE_)、1高茎(1ddee).

4)单倍体育种过程包括花药离体培养、人工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等过程,其中花药离体培养过程中涉及的原理是细胞的全能性;人工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过程涉及的原理是染色体变异.

【点评】本题考查了生物学育种中的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单倍体育种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记和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一定知识网络的能力.

     

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基本形式是激素调节,某生物兴趣小组为研究某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植物激素及植物激素间的共同作用,进行了相关实验.             

             

(1)农业生产中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作为除草剂,可以除去单子叶农作物田间的双子叶杂草,甲图中可表示单子叶植物受不同浓度生长素类似物影响的是曲线   ,可选用图中   点所对应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作为除草剂.             

(2)乙图为去掉其顶芽前后,侧芽部位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浓度变化及侧芽长度变化坐标曲线图,激素甲代表的是    ,高浓度的细胞分裂素对侧芽萌动起的作用是    (“促进”或“抑制”).             

(3)为研究根的向地生长与生长素和乙烯的关系,该兴趣小组又做了这样的实验:将该植物的根尖放在含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的培养液中,并加入少量蔗糖做能源.发现在这些培养液中出现了乙烯,且生长素浓度越高,乙烯的浓度也越高,根尖生长所受的抑制也越强.该实验的因变量是     .             

(4)生产上可用生长素类似物处理插条生根,若类似物浓度较低,可用    法处理插条.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生物

12 d

2)生长素 促进

3)乙烯浓度和根的生长情况

4)浸泡

【考点】生长素的作用以及作用的两重性.

【专题】实验性简答题;植物激素调节.

【分析】图甲分析:双子叶植物比单子叶植物对生长素更敏感,所以甲图中1代表双子叶植物、2代表单子叶植物,图中d点所对应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既可以抑制双子叶杂草的生长,又可以促进单子叶植物的生长,所以该点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可作为除草剂.

分析图乙:植株存在顶端优势现象,去除顶芽后,侧芽附近的生长素来源暂时受阻,浓度降低,于是抑制就被解除,侧芽萌动,加快生长顶端优势解除.故根据图解变化,可推知激素甲为生长素,激素乙为细胞分裂素,图示过程去顶芽前,顶芽产生生长素逐渐向下运输,枝条上部的侧芽附近生长素浓度较高,由于顶芽对生长素浓度比较敏感,因此它的生长受到抑制而顶芽生长素浓度较低优先生长,植株表现出顶端优势现象,体现了生长素的两重性,而细胞分裂素一直在增加,促进植物生长,两种激素是拮抗关系.

【解答】解:(1)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作为除草剂,可以除去单子叶农作物田间的双子叶杂草,其原理是高浓度生长素类似物抑制双子叶杂草生长,但促进单子叶植物生长.说明双子叶杂草比单子叶农作物对生长素敏感,即单子叶植物受不同浓度生长素类似物影响的是曲线2,选择d点所对应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作为除草剂,既抑制双子叶杂草的生长,同时又能促进单子叶农作物的生长,该现象说明了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

2)据图分析,激素甲表示生长素,生理作用是促进细胞伸长生长,激素乙是细胞分裂素,生理作用是促进细胞分裂.看图可知:高浓度的细胞分裂素对侧芽萌动起的作用是促进.

3)分析题意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是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因变量是乙烯浓度和根的生长情况.

4)生产上可用生长素类似物处理插条生根,若类似物浓度较低,可用浸泡法处理插条.若类似物浓度较高,可用沾蘸法处理插条.

【点评】本题考查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相关实验、细胞膜的功能、细胞分化的实质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对简单的实验方案做出恰当的评价和修订,能从材料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

     

欧洲兔曾被无意携入澳洲大草原,可袋鼠等本地生物造成极大威胁,据题图回答下列问题:

(1)0(起始年)→a年,欧洲兔种数量每年以一定的倍数(λ)增长.若起始年种群数量为24只,则a年种群数量Na=      ;若不加以防治,将导致该草原生态系统的     锐减.             

(2)a年引入狐狸防治兔灾.据a→b年欧洲兔和袋鼠数量的变化推测:狐狸和袋鼠的种间关系为                  

(3)c年控制狐狸数量,并引入仅对欧洲兔致命的黏液瘤病毒后,草原生态系统逐渐恢复稳定.这体现了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其调节方式是                  

(4)d年后,欧洲兔种群数量回升,最可能的原因是       .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生物

124λa 生物多样性

2)捕食

3)负反馈

4)欧洲兔对黏液瘤病毒的抗性增强

【考点】估算种群密度的方法;种间关系.

【分析】据图分析,欧洲兔急剧增加,呈现J型曲线,而袋鼠减少,引入狐狸后欧洲兔数量小幅度减少,而袋鼠仍然减少,说明狐狸和袋鼠的种间关系为捕食;引入黏液瘤病毒后,欧洲兔的数量减少,而袋鼠的数量恢复.

【解答】解:(10(起始年)a年,欧洲兔种数量每年以一定的倍数(λ)增长,若起始年种群数量为24只,则a年种群数量Na=24λa;欧洲兔持续增加,若不加以防治,将导致袋鼠等本地生物造成极大威胁,即该草原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锐减.

2a年引入狐狸防治兔灾,则欧洲兔和袋鼠的数量都减少,说明狐狸和袋鼠的种间关系也是捕食.

3c年控制狐狸数量,并引入仅对欧洲兔致命的黏液瘤病毒后,草原生态系统逐渐恢复稳定,调节方式是负反馈.

4d年后,欧洲兔种群数量回升,最可能的原因是欧洲兔对黏液瘤病毒的抗性增强.

【点评】本题考查种群数量变化、种间关系、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识图和分析能力,难度不大.

     

【生物-生物技术实践】             

乳糖酶能够催化乳糖水解为葡萄糖和半乳糖,具有重要应用价值.乳糖酶的制备及固定化步骤如下:

(1)筛选产乳糖酶的微生物L时,宜用    作为培养基中的唯一碳源.培养基中琼脂的作用是    .从功能上讲,这种培养基属于      .             

(2)培养微生物L前,宜采用    方法对接种环进行灭菌.             

(3)纯化后的乳糖酶可用电泳法检测其分子量大小.在相同条件下,带电荷相同的蛋白质电泳速度越快,说明其分子量越   .             

(4)乳糖酶宜采用化学结合法(共价键结合法)进行固定化,可通过检测固定化乳糖酶的     确定其应用价值.除化学结合法外,酶的固定化方法还包括    、     、离子吸附法及交联法等.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生物

1)乳糖 凝固剂 选择培养基

2)灼烧

3)小

4)( 酶)活性[或(酶)活力]包埋法 物理吸附法

【考点】制备和应用固相化酶;培养基对微生物的选择作用.

【分析】筛选产乳糖酶的微生物L时,宜用乳糖作为培养基中的唯一碳源,即利用选择培养基筛选.

固定化技术包括包埋法、物理吸附法和化学结合法(交联法),由于细胞相对于酶来说更大,难以被吸附或结合,因此多采用包埋法,固定化细胞在多步酶促反应中发挥连续催化作用,但如果反应底物是大分子物质,则难以自由通过细胞膜,从而限制固定化细胞的催化反应.固定化酶实质上是将相应酶固定在不溶于水的载体上,实现酶的反复利用,并提高酶稳定性,酶的各项特性(如高效性、专一性和作用条件的温和性)依然保持.

【解答】解::(1)已知乳糖乳糖酶能够催化乳糖水解为葡萄糖和半乳糖,筛选产乳糖酶的微生物L时,宜用乳糖作为培养基中的唯一碳源,培养基中琼脂的作用是凝固剂,从功能上讲,这种培养基属于选择培养基.

2)为了避免杂菌污染,在培养微生物前,对接种环等接种工具应采用灼烧灭菌.

3)用电泳法纯化乳糖酶时,若在相同条件下分离带电荷相同的蛋白质,则其分子量越小,电泳速度越快.

4)固定化酶的应用价值与酶的活性(或活力)有关,因此用化学结合法固定化乳糖酶时,可通过检测固定化乳糖酶的活性(或活力)来确定其应用价值.固定酶 化的方法包括化学结合法、包埋法、物理吸附法、离子吸附法及交联法等.

【点评】本题考查微生物的培养、蛋白质的分离及固定化酶技术和细胞固定化技术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生物-现代生物科技】

现有两种同科不同属的农作物,甲作物高产不耐盐,乙作物低产但耐盐.欲培育出既高产又耐盐的植株,以适应于盐碱地栽培.请回答下面的问题:             

(1)采用    (填“杂交”、“嫁接”或“转基因”)方法可以达到上述目的,这种育种方法的优点是               .             

(2)采用细胞工程育种的方法如下:             

             

①甲、乙原生质体经诱导融合完成的标志是      .以胚状体为材料,经过人工薄膜包装得到的人工种子,在适宜条件下同样能够萌发成幼苗,与天然种子相比,人工种子具有哪些显著的优点?(请举出1条)               .             

②动物细胞工程应用较广泛的是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单克隆抗体最主要的优点是            .单克隆抗体的应用主要有两个方面,一个是作为    试剂,能准确 地识别各种抗原物质的细微差别,并跟一定抗原发生     .另一方面可以用于      和运载药物.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生物

1)转基因 能定向的改变生物的性状

2①形成新的细胞壁 生产不受季节限制、不会出现性状分离、能保持优良品种的遗传特性、方便贮存和运输

特异性强,灵敏度高 诊断 特异性反应 治疗、预防疾病

 

【考点】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植物体细胞杂交的过程;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

【专题】图文信息类简答题;克隆技术.

【分析】1、基因工程又叫DNA重组技术,是指按照人们的意愿,进行严格的设计,并通过体外DNA重组和转基因等技术,赋予生物以新的遗传特性,从而创造出更符合人们需要的新的生物类型和生物产品.

2、植物细胞工程技术的应用:植物繁殖的新途径(微型繁殖、作物脱毒、人工种子)、作物新品种的培育(单倍体育种、突变体的利用)、细胞产物的工厂化生产.

3、单克隆抗体的作用:

作为诊断试剂:(最广泛的用途)具有准确、高效、简易、快速的优点.

用于治疗疾病和运载药物:主要用于治疗癌症,可制成生物导弹

【解答】解:(1)由于不同种生物之间存在生殖隔离,因此不能采用杂交法;由于嫁接属于无性繁殖,该方法只能保留一个亲本的优良性状,因此欲不能采用嫁接法;所以,培育出既高产又耐盐的植株需要采用转基因方法,这种育种方法能定向的改变生物的性状.

2甲、乙原生质体经诱导融合完成的标志是形成新的细胞壁.以胚状体为材料,经过人工薄膜包装得到的人工种子,在适宜条件下同样能够萌发成幼苗,与天然种子相比,人工种子具有的优点有:生产不受季节限制、不会出现性状分离、能保持优良品种的遗传特性、方便贮存和运输.

单克隆抗体最主要的优点是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单克隆抗体的应用主要有两个方面,一个是作为诊断试剂,能准确地识别各种抗原物质的细微差别,并跟一定抗原发生 特异性反应.另一方面可以用于治疗、预防疾病和运载药物.

【点评】本题结合图解,综合考查基因工程、细胞工程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基因工程的原理及其应用;识记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的过程,掌握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相关应用;识记单克隆抗体的应用,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