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清远市2015届高三第一次调研考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

春秋时期,齐桓公召集诸侯会盟,并订立盟约:“诛不孝,无易树子,无以妾为妻。”(树子指古代诸侯立为世子的嫡子——引者注)这说明齐桓公

A.挟天子以令诸侯

B.极力维护宗法制

C.主张废除分封制

D.推崇法家思想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B

宗法制。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春秋时期出现的春秋五霸意味着分封制度的瓦解,但是齐桓公等人仍然在极力维护宗法制,“诛不孝,无易树子”也足以证明齐桓公等人仍然在极力维护宗法制。

     

史载唐朝驸马(公主夫婿)选取注重门第出生,多出自勋贵名臣,而明朝严令皇室与大臣联姻,故驸马多出自寒门。这种变化反映了

A.中央集权的加强                   

B.科举制度的成熟

C.贵族制度的衰落                   

D.专制皇权的强化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D

专制皇权的强化。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明朝严禁皇室与大臣联姻所反映的本质问题是明朝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和明朝时期专制皇权的强化。所以,这种变化反映了专制皇权的强化。

     

明清时期我国城市化出现“离心现象”——在其它国家,城市人口比重愈来愈高,也愈来愈集中,小城市变大,大城市变得更大;但在中国,明清两代的几个大都市,从人口到城区规模都比两宋和元代时缩小许多。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最有可能的是(    )

A.小农经济的发展     

B.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C.工商业市镇大量兴起        

D.新航路开辟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古代商业

C

明清时期商业的发展。 由于明清时期,一些工商业市镇的兴起,使得这些地方成为工商业的中心,所以导致大城市的经济中心地位被削弱,故选C。

     

有学者认为:革命党虽然嚷嚷了这么多年的革命,但他们并没有准备好一个周密详尽的计划。到武昌起义之前,所有革命党的起义,没有一次起义有成功的机会。这可用来说明(   )

A.维新变法的必要性   

B.辛亥革命的偶然性

C.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紧迫性  

D.国民革命的仓促性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辛亥革命

B

辛亥革命题目所述时间为“到武昌起义之前”,主要表达的是革命党人的起义“并没有准备好一个周密详尽的计划”,故选B。

     

1936年,胡适在《大公报》发表文章称“五年的忍辱不战,所求的是一个统一的国家……张学良忽然造反了”。胡适评论的是(     )

A.九·一八事变  

B.西安事变          

C.抗日战争       

D.重庆谈判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国共的十年对峙

B

西安事变。根据题目中的“1936年”、“张学良忽然造反了”等信息可以得出结论,胡适评论的是发生在1936年12月的西安事变,故选B。

     

梅州市蕉岭县丘逢甲故居外墙上写有一条标语“让钢花开遍蕉岭,让铁水全县奔流。”这条标语最早可能书写于

A.1953年         

B.1956年          

C.1958年      

D.1979年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经济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C

大跃进。“让钢花开遍蕉岭,让铁水全县奔流”指的是大炼钢铁这一事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知道这是指的1958年的大跃进运动,故选C。

     

陈秉安著《大逃港》:“1977年11月深圳逃港人数为194274人,1980年逃港现象不仅消失了,外逃人员有成批地回来了。”出现这一鲜明对比的主要原因是

A.内地政府加派部队严防偷渡者        

B.香港当局开始严惩雇主雇佣偷渡者

C.中央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中央批准深圳等4个经济特区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经济体制改革

D

改革开放。从材料可以看出深圳的逃港人员大量的又回来了,说明了深圳等成为经济特区后,活力增加,吸引了人们回来创业。

     

古希腊城邦建筑广泛使用柱廊、门窗,增加信息交流及透明度,以外部空间来包围建筑,以突出建筑的实体形象。与这种建筑风格的形成相关的是

A.民主政治的完善 

B.法律至上原则的确立 

C.农耕经济的发达 

D.基督教思想的传播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古代希腊民主政治

A

雅典民主政治。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纵观整个材料不难发现,民主政治的完善也会影响到建筑风格一定要追求十全十美、追求完善 ,所以本题答案是A.民主政治的完善。另外,法律至上原则的确立是在后来的资产阶级革命期间的事情,古希腊农耕经济很不发达。此时还没有基督教。

     

有人认为,西方政治发展史,权力中心经历了神权到王权,又从王权转到民权的过程。总体看,西方从王权转到民权始于

A.15世纪         

B.16世纪        

C.17世纪        

D.18世纪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英国君主立宪制

《权力法案》。本题考查学生史实再现能力。据所学知从王权到民权的转移始于颁布于1689年的《权力法案》,故选C。

     

著名学者彭慕兰认为:与其说工业革命创造了新的财富,不如说新的财富的发现,导致并推动了工业革命,因为工业革命的发生来源于两个方向的驱动:“向下”和“向外。”这里的“向外”是指

A.拓展殖民地市场

B.传播基督教

C.煤铁资源的发现和采煤技术的提高       

D.黑奴贸易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第一次工业革命

A

第一次工业革命。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分析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资本主义发展需要原料、市场、资金、劳动力、技术等,其中原料和市场是资本主义发展的两个重要条件。向下挖煤是提供原料,向外是拓展市场,进行殖民扩张,故A项正确。

     

马歇尔计划援助西欧的条件是:西欧必须集体制定复兴计划,并且要互相协调生产与流通。由此可见马歇尔计划

A.缓解了欧洲燃眉之急

B.其真实目的是控制西欧遏制苏联

C.为西欧经济一体化奠定了基础   

D.为美国培养了一个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对手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两极世界

C

马歇尔计划。从材料“西欧必须集体制定复兴计划,并且要互相协调生产与流通”可以看出这是强调西欧逐渐的用一个声音说话,有利于欧洲的一体化建设。

     

国际奥委会第121次全会通过三轮投票,最终巴西的里约热内卢成功获得了2016年第31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举办权。如果巴西为筹建奥运会会场需要贷款,应该向下列哪个机构申请?

A.国际奥委会   

B.世界贸易组织

C.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D.世界银行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形成

D

战后国际经济组织。经济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需要向世界银行进行申请,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主要是提供短期贷款,稳定国际收支,故选D。

     

外语在近代中国教育过程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古代中国

从孟子时代开始,“华夏正音”之外的语言被贬为“鹱(hù)鸟之音”,意思是并非人类的语言,读书人谁要学它,就是“下乔木而迁于幽谷”——自甘堕落。

近代中国

1862年,京师同文馆成立,陆续设有英文馆、法文馆、俄文馆、德文馆等。同文馆开始只招收10名学生,后扩大到100多名。

1904年,政府规定“中学堂以上必勤学洋文”;大学堂“必深通洋文”,译学馆“以储交涉之才”。

现代中国第一阶段

教育部副部长钱俊瑞在1952年明确指出:“俄文,它是列宁、斯大林的语言,它是社会主义大门上的一把钥匙。我们学会俄文,就能打破语言、文字上的隔阂,搬掉放在我们发展中苏友谊大道上的一座大山。我们学会俄文,就能更加直接地学习苏联的先进经验,可以使我们祖国更加速向社会主义前进。我们学好了俄文,就可以更加促进两大民族的文化的交流,促进两大民族的友谊和合作。”

现代中国第二阶段

1978年底,《北京日报》刊出文章,号召“努力掌握外国语这个武器,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伟大的社会主义强国贡献自己的力量。”1984年,教育部宣布“英语成为高考必考科目”。

 (1)据材料,概括古代中国和近代中国对待外国语的态度,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8分)

(2)1862年前后清政府开始了一场什么改革?简要说明1904年后学习外语与新文化运动的历史联系。(9分)

(3)材料中现代中国两个不同阶段“外语热”有何不同?这种不同反映了国际政治经济格局怎样的变化趋势?(8分)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现代教育的发展

参考答案:

(1)(8分)古代态度:认为并非人类语言,不屑于学习(2分)

原因:古代中国强盛;中华文明先进,领先周边世界;儒家正统思想影响(2分,每点1分,其他言之成理也可给分)

近代态度:政府主导(鼓励)学习外语(2分)

原因:近代中国遭受外国侵略,民族危机深重;西学东渐;西方资本主义文明先进;有识之士的推动;外语是与西方沟通的媒介(2分,每点1分,任答2点即可,其他言之成理也可给分)

(2)(9分)改革:洋务运动(3分)

原因:明治维新,日本强盛;日俄战争,日本取胜;列强侵略,民族危机深重;清末新政,政府推动;邻近日本,方便留学(6分,每点2分,任答三点即可,其他言之成理也可给分)

(3)(8分)不同:第一阶段 学习俄语为主,带有强烈的政治色彩;(2分)第二阶段 学习英语为主(2分)

趋势:政治格局从两极对峙向多极化趋势方向发展(2分)经济格局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快(2分)

试题分析:

近代以来中国的外语教育。

(1)古代态度:根据表格中“古代”一栏中的“被贬为‘鹱(hù)鸟之音’,意思是并非人类的语言,读书人谁要学它,就是‘下乔木而迁于幽谷’——自甘堕落”可知古代中国认为并非人类语言,不屑于学习。原因:可从古代中国的实力即在世界上的地位、古代人们受传统思想文化文化影响角度去考虑。近代态度:根据材料中的“近代”一栏中的“政府规定‘中学堂以上必勤学洋文’;大学堂‘必深通洋文’,译学馆‘以储交涉之才’”可以得出政府主导(鼓励)学习外语。原因:需要从近代中国遭受外来侵略以及在此背景之下中外之间交流的增多以及洋务运动的推动等角度去回答即可。(2)改革:根据所学知识结合“1862年前后”就可以知道应该指洋务运动。原因:应该考虑为挽救民族危机和实现国家的富强,1904年在政府的推动下,出现学习外语和留学生到日本留学,原因主要考虑日本是我们学习榜样的原因,如:明治维新,日本强盛;日俄战争,日本取胜;列强侵略,民族危机深重;清末新政,政府推动;邻近日本,方便留学;等等。(3)不同:由表格中“现代”第一阶段中的“学会俄文,就能打破语言、文字上的隔阂,搬掉放在我们发展中苏友谊大道上的一座大山”、“学会俄文,就能更加直接地学习苏联的先进经验,可以使我们祖国更加速向社会主义前进”、“学好了俄文,就可以更加促进两大民族的文化的交流,促进两大民族的友谊和合作”等信息可以看出当时以学习俄语为主,带有强烈的政治色彩;由第二阶段中的“英语成为高考必考科目”可知这时以学习英语为主。趋势:题目要求回答现代中国两个不同阶段外语热反映的国际格局变化趋势,从政治角度来说,应该反映的是从五十年代的两极对峙向1978年之后多极化趋势方向发展,经济格局应该是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快。

     

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以下几个因素可以解释这一悲惨结果。首先,中国幅员辽阔,这使得中国内地许多年来未受到与西方交往的影响。内地相当于一个巨大的贮藏所,几十年来注重的文官候选人一直是从那里产生。他们组成的官僚阶层由知识分子构成;而这些知识分子专心于儒家经典著作,因而,他们更强调的是伦理原则,而不是手工技艺或战争技术。

其次,这一统治阶级因以下事实而进一步受到约束:除佛教外,中国没有或几乎没有借用国外东西的传统。因此也就毫不奇怪,尽管19世纪后半叶中国的确发生了变化,但它的变化速度远远落后于对西方做出反应的其他国家。

最后,年轻的受过西方教育的中国人也应负部分责任。他们中的一些人虽然在民国初期起了主要作用,但他们却试图在中国建立一些与他们从国外尤其是从美国观察到的制度完全一样的制度。他们所建立的制度自然对中国人民毫无意义,很快就在中国的政治现实面前土崩瓦解。——[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回答:

(1)据材料概括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6分)。

(2)请结合史实举两例说明“19世纪后半叶中国的确发生了变化”。(8分)

(3)结合史实简述近代中国是如何建立起“从美国观察到的制度完全一样的制度”?(4分)并概括近现代史上中共是如何从“照搬别国道路”到“走自己的路”。(9分)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辛亥革命

参考答案:

(1)原因:①产生于中国内地的知识分子知识单一,不懂科技和战争。

②统治阶级不愿也不善于学习西方先进的制度。

③年轻的革命者照搬别国制度,脱离国情。(每点2分,共6分)

(2)例1:洋务运动(2分),引入西方技术改变传统生产方式(2分);

例2:戊戌变法(2分),学习西方政治制度改变君主专制(2分);

例3:社会结构变化,出现了买办阶层;

例4:经济结构变化,传统小农经济开始解体;

例5:社会生活变化,西方衣食住行和娱乐方式传入;

例6:思想文化变化,西学东渐。

……(任举两例,每例2分,每个说明2分,共8分。若所举两例局限于一个方面的,只按一例得分;每个说明与事例没有逻辑关系的,只得事例的2分,说明部分不得分)

(3)建立中华民国,确立民主共和制;颁布《临时约法》,实行三权分立;(4分)

革命时代:“走俄国人的路”:在大城市举行工人运动、武装起义;(2分) “走自己的路”:把农民纳入中国革命队伍;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新民主主义革命。(任答一点得2分,其他言之成理的均可酌情给分。)

社会主义建设时代:1978年以前,照搬斯大林模式。1978年以后,实行改革开放,开创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5分)(若只是列举具体史实,例如“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等事件不给分,其他言之成理的均可酌情给分。)

试题分析:

近代向西方学习的探索。

(1)关于辛亥革命失败原因的考查比较多。在这里,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可以从材料的角度进行归纳,可知三段材料分别从儒家文化的影响力、统治阶级接受外来文化的历史、辛亥革命理论主张同中国国情的关系角度分析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提炼概括表述即可。

(2)关于题目“19世纪后半叶中国的确发生了变化”可以结合材料指为面对西方冲击中国的应变行为,简单地说即为向西方学习,联系19世纪后半期中国向西方学习的相关史实,从政治、经济、文化等角度分析,而产生的相关变化予以罗列并简要分析即可。

(3)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中“从美国观察到的制度完全一样的制度”,即辛亥革命并建立民主共和制,联系相关知识予以罗列即可;关于中共是如何从“照搬别国道路”到“走自己的路”,联系中共成熟历程及对国情认识日益走向深刻的相关史实予以罗列并简要分析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