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宿迁市宿豫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悼念dào      哄笑hōng      风靡mí      捣衣砧 zhān  

B.胸脯pú       赡养shàn      犄角jī        栈道zhàn

C.枷锁jiā       弹壳qiào      浣女wán      神甫pǔ

D.唠叨dao      牙璋zhāng     曲谱qū       单薄báo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字音考析

B

     

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3分)

A.世界杯上各支队伍激战正酣,同学们纷纷聚到广场大屏幕下边看边聊,但

对此却安之若素,依旧沉浸在自己的读书世界里。

B.解读一些比较深奥的文学作品,有时不必一味冥思苦想,不妨从作品中暂时跳出来,悬置一段时间再去解读,没准你就会豁然开朗。

C.现在很多部门的负责人对别人往往求全责备,而对自己的缺点却视而不见,对这种严以待人、宽以待己的做法不能不引起足够的重视。

D.这次军事行动出乎意料以失败告终,事后军方迅速展开调查,最终查明是有人经不住诱惑,出卖了整个行动计划,真是祸起萧墙。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成语、熟语

A

     

李明说话喜欢引经据典,下面几种情境,他引用的古诗文恰当得体的一项是(3分)

A.同学张华要到外地去上中专,李明给他送行时说:“‘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张华,你一人远走他乡要多多珍重啊!” 

B.同学刘欣作文时想找一句表现读书乐趣的名句,李明不假思索地说道:“这还不容易,‘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嘛!” 

C.李明和同学一起去春游,面对着满园盛开的梨花,他情不自禁地说道:“真可谓‘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D.李明的同桌张海学习上得过且过,不求甚解,李明意味深长地对他说:“‘学而不思则罔’,你可不能总是浅尝辄止啊!”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语言文字的运用

D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中国结 ”的全称是“中国传统装饰结”,             ,因此绳结也是中国古典服饰的重要组成部分。

①人们很早就开始用绳结装饰器物,为绳结注入了美学内涵

②当时的绳结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必备用具

③“中国结”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

④它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一种手工编织工艺品,具有悠久的历史

⑤此外,绳结还被应用在人们的衣着、佩饰上

⑥同时也具有记载历史的重要功用,因而在人们心目中很神圣

A.③②④⑥⑤①  B.③①②⑤⑥④  C.④③②⑥①⑤  D.④①③②⑤⑥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语句衔接

C

     

下图为《读者》的两个徽标图案。下列对图案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图案蕴含了《读者》杂志愿像辛勤的蜜蜂采蜜一样,采集天下的美文佳

作奉献给读者的寓意。                                                    

  B.图案蕴含了读者就像一只只蜜蜂,不断从《读者》中撷取人生智慧和精

     神营养去酿造甜蜜生活的寓意。  

  C.图案①属于传统的静态设计风格,唤起人的怀旧感;图案②采用动漫风

     格,有鲜明的时代色彩,更能吸引年轻人。                                 

D.图案①采用静态的对称设计,富有装饰性;图案②采用不对称的设计,更具有动态感。                    

 

 

                       

 

1                                         ②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语言文字的运用

C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 题。

二十五年,王寿梦卒。寿梦有子四人,长曰诸樊,次曰余祭,次曰余昧,次曰季札。季札贤,而寿梦欲立之,季札让不可,于是乃立长子诸樊,摄行事当国。

王诸樊元年,诸樊已除丧,让位季札。季札谢曰:“曹宣公之卒也,诸侯与曹人不义曹君。将立子臧,子臧去之,以成曹君,君子曰‘能守节矣’。君义嗣,谁敢干君!有国,非吾节也。札虽不材,愿附于子臧之义。”吴人固立季札,季札弃其室而耕,乃舍之。

十三年,王诸樊卒。有命授弟余祭,欲传以次,必致国于季札而止,以称先王寿梦之意,且嘉季札之义,兄弟皆欲致国,令以渐至焉。季札封于延陵,故号曰延陵季子。

四年,吴使季札聘于鲁。去鲁,遂使齐。说晏平仲曰:“子速纳邑与政。无邑无政,乃免于难。齐国之政将有所归;未得所归,难未息也。”故晏子因陈桓子以纳政与邑,是以免于栾高之难。

去齐,使于郑。见子产,如旧交。谓子产曰:“郑之执政侈,难将至矣,政必及子。子为政,慎以礼。不然,郑国将败。”去郑,适卫。说蘧瑗、史狗、史、公子荆、公叔发、公子朝,曰:“卫多君子,未有患也。”

自卫如晋,闻钟声,曰:“异哉!吾闻之,辩而不德,必加于戮。夫子获罪于君以在此,惧犹不足,而又可以畔乎?夫子之在此,犹燕之巢于幕也。君在殡而可以乐乎?”遂去之。文子闻之,终身不听琴瑟。

适晋,说赵文子、韩宣子、魏献子曰:“晋国其萃于三家乎!”将去,谓叔向曰:“吾子勉之!君侈而多良,大夫皆富,政将在三家。吾子直,必思自免于难。”

季札之初使,北过徐君。徐君好季札剑,口弗敢言。季札心知之,为使上国,未献。还至徐,徐君已死,于是乃解其宝剑,系之徐君冢树而去。从者曰:“徐君已死,尚谁予乎?”季子曰:“不然。始吾心已许之,岂以死倍吾心哉!”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季札谢曰         谢:道歉

B.有命授弟余祭,欲传以次    次:次序

C.子速纳邑与政              纳:交出。

D.辩而不德,必加于戮        辩:有才干智略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曹宣公之卒也                     之二虫又何知               

   B.季札弃其室而耕,乃舍之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C. 子为政,慎以礼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D.故晏子因陈桓子以纳政与邑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理解,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季札出使之初路过徐国时,有意将自己的佩剑送给徐国国君;当他出使回来路

过徐国时,徐国国君已经死去,季札将剑挂在了徐国国君坟墓旁边的树上。

B.季札出使鲁、齐、郑、卫、晋等国,提出了一些对时政的看法及建议,充分表现出其政治家的敏锐的洞察力。

C.诸樊死时,留下遗命令传位于余祭,是想按兄弟排行往下传,以实现父亲的愿望,但季札的哥哥们都想做国君,就把延陵封给了季札。

D.季札是寿梦的第四个儿子,因为其贤能,寿梦曾想立他为国君,但是他没有接受。不得已,梦寿只好让长子诸樊继位,执掌国政。

9.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 季札谢曰:“曹宣公之卒也,诸侯与曹人不义曹君.(3分)

                                   ▲                                                                                                      (2)夫子之在此,犹燕之巢于幕也。君在殡而可以乐乎?”(3分)

                                    ▲                                                                                                   

(3)季子曰:“不然。始吾心已许之,岂以死倍吾心哉!”(4分)

                                    ▲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文言文阅读

6.A :推辞、拒绝

7.D D项,都是介词,通过、经由。A项,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代词,这。B项,副词,才/副词,竟然。 C项,介词,用、拿/连词,相当于“而”,表并列关系。

8.C “但季札的哥哥们都想做国君”错,应为季札的哥哥们都想把国君之位让给别人。

 

 

 

 

 

【参考译文】 

二十五年,王寿梦死了。寿梦有四个儿子,长子叫诸樊,次子叫余祭,第三个儿子叫余昧,第四个儿子叫季札。季札贤能,寿梦生前想让他继位,但季札避让不答应,于是才立长子诸樊,让他总理诸种事务,代理执掌国政。

王诸樊元年,诸樊服丧期满,要把君位让于季札。季札推辞说:“曹宣公死后,各国诸侯和曹国人都认为新立的曹君不仁义,想要立子臧为曹君,子臧离开曹国,以成全曹君继续在位,君子评论子臧说他‘能遵守节义’。您作为长子本是合理的继承人,谁敢冒犯您呢!当国君不是我应有的礼貌行为。我虽然无能,也愿学习子臧那样的义举。”吴国人坚持要立季札,季札抛弃了财产去当农民,吴国人才放弃了这个打算。

十三年,王诸樊死去。留下命令把君位传给其弟余祭,想按次序以兄传弟,一定要把君位传至季札为止,来满足先王寿梦的遗愿,而且嘉赏季札让君位的高风亮节。季札的哥哥们都想把国君之位让给别人,这样就能依次渐渐传到季札身上了。季札被封在延陵,因此号为延陵季子。

四年,吴王派季札到鲁国访问。季札离开鲁国,就出使齐国。季札劝说晏平仲:“你快些交出你的封邑和官职。没有这两样东西,你才能免于祸患。齐国的政权快要易手了,易手之前,国家祸乱不会平息。”因此晏子通过陈桓子交出了封邑与官职,所以在栾、高二氏相攻杀的祸难中得以免除祸难。

季札离开齐国,出使郑国。见到子产,如见故人。他对子产说:“郑国掌握政权的人奢纵欺人,大难将临,政权定落于你身上。你执政时,要小心地以礼治国,否则郑国将要衰败!”离开郑国后,季札到了卫国。非常欣赏蘧瑗、史狗、史、公子荆、公叔发、公子朝,说:“卫国君子很多,因此国家无患。”

从卫国到晋国,听到钟鼓作乐之声,说:“奇怪!我听说有才无德,祸必加身。这孙文子因得罪国君才在此地,小心翼翼尚恐不够,还可以玩乐吗?孙文子在这里,就如燕在帷幕之上筑巢那样危险。国君尚在棺中停殡未葬,难道可以作乐吗?”于是离开了。孙文子听说后,一辈子不再听音乐。

季札到晋国,欣赏赵文子、韩宣子、魏献子,说:“晋国政权将要落到这三家了。”临走时,对叔向说:“你要勉力而行啊!晋国国君奢纵而良臣又多,大夫都很富有,政权将落于韩、赵、魏三家。你为人刚直,定要慎思如何免于祸难。”

季札刚出使时,北行时造访徐国国君。徐君喜欢季札的宝剑,但嘴里没敢说,季札心里也明白徐君之意,但因还要出使中原各诸侯国,所以没献宝剑给徐君。出使回来又经徐国,徐君已死,季札于是解下宝剑,将其挂在徐君坟墓边的树木之上才离开。随从说:“徐君已死。那宝剑还给谁呀?”季子说:“不对。当初我内心已答应给他,怎能因为徐君死了我就违背自己的心愿呢!”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中田园作

王维

屋上春鸠鸣,村边杏花白。

持斧伐远杨,荷锄觇泉脉。

归燕识故巢,旧人看新历。

临觞忽不御,惆怅思远客。

(1)请简要分析首联写景的特色及其效果。(3分)

                                  ▲                                  

(2)简要概括颔联和颈联简的内容。(4分)

                                   ▲                                  

(3)作者“临觞”为什么“忽不御”,表现了什么样的情感?(3分)

                                   ▲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诗词赏析

(1)视听结合。(1分)作者通过斑鸠的鸣叫,满树白色杏花开放,把春意描写得很浓。(2分)(答动静结合亦可)

(2)农民修整桑枝;(1分)察看泉水通路;(1分)燕归旧梁;(1分)主人看新历。(1分)

(3)作者想到漂泊在外的游子无缘享受春光,(1分)因而惋惜、惆怅,(1分)表达对“远客”的同情。(1分)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云霞出海曙,       ▲         。

(2)       ▲         ,风多杂鼓声。

(3)       ▲         ,天涯共此时。

(4)莫见长安行乐处,       ▲         。

(5)君不见沙场征战苦       ▲           。

(6)挥手自兹去,       ▲         。

(7)年年岁岁花相似,       ▲         。

(8)独学而无友,       ▲         。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名言名句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2~15 题。

人猫亲

映 芝【注】

①假期中闲散,思绪起伏,忽忆起我历年来与猫结下的一段缘分。

②幼年时在家乡房屋很大,每一扇门下边有一个小门洞,专供狗猫晚间出入。家中有两种猫:一种是比较野蛮的,跑到各处去捉老鼠,不大亲近人;别一种猫性格很温顺,和我们做伴。我记得有一只白老猫,吃饭时它就蹲在桌旁,但不偷食。妈妈说:她结婚时,这只猫已在家里了,是太婆的宠物。太婆去世后,它就跟妈妈亲近了。那时在我幼小的心里,对这只白老猫,以它为长辈,不敢去逗它玩。

③抗战期间,我家在上海静安寺路。一天,有客自乡村逃来,家中很乱,忽闯进一只灰色小猫,脸很圆,身段短胖,尾巴短而曲。我在忙碌中就将它“放逐”到巷口去,不料一瞬间它又跑进来了,向我“咪咪”地叫着。我一时怜惜,就把它留下,取名“团团”。

④团团是只聪明的猫,善解入意。我独坐着看书或织毛线时,它就悄悄地走来蹲在脚边,“唔哩唔哩”念着猫经。你若伸手去抚摸它一下,它就“咪……”叫一声,一跳跳到你身上。后来我试着训练它学人的生活,异想天开地做了一张小木床,有枕头,也有被褥。起初它不肯睡,但几次后,它就直身而卧。我也训练它抓被盖身。它吃饭时端端正正团坐在高凳上,很守规矩,学着人的动作,用前爪去取鱼往嘴里吃。家中佣人叫它“猫太太”。他们有时欺负它,它就跑来向我“咪咪咪”地叫个不停。

⑤一年又一年,团团生下了不少儿女,小猫仔都活泼可爱。最多的时候,我家有十二只猫,五世同堂。

⑥团团到了中年,性格变了,野性勃勃,家中喂它的鱼、肉,它不再爱吃了,却爱偷活的小鸡吃。邻居太太喜欢养小鸡,我家前面平台对着她的后院,我常瞥见团团在抓她的小鸡。一天老太太对我说:“又少了两只小鸡,给隔壁小孩偷走了。”其实团团是凶手,却害别人受冤枉,我心歉惭,无言可答,心想:“该把团团关起来才好。”

⑦团团幼年时,是个聪明的才女,年轻时是个温顺的妈妈,但后来不知怎么,变成个格杀的暴君,我为之叹惜。

⑧在台北,我们住的是一幢日式房子,那是旧屋,但尚宽大。前院有芭蕉、棕榈,后院有旧式池塘,围种着许多花木,旁边尚有空地。才搬进去,当午夜梦回时,常听到老鼠们打架的吱吱声。这时正需要一只猫,托人找了好久,结果没有。那时孩子们换了个新环境,不免寂寞,为此,我养起了小鸡、火鸡、小兔来了。小弟看见图画上的猪,肥痴得好玩,他一定要看真的猪。我向村人买了一只来,院角空地上围了木栏。小鸡、小兔繁殖力真强:十只,二十只,四十只。小孩们在院里奔前奔后,说:“今天又多了四只小兔。”“十只小鸡从蛋壳里钻出来了!”“小猪吃得真多,吃了又睡了。”就这样使孩子们高兴,家里也非常热闹有趣。但外婆一回家,常摇头带笑地埋怨:“家里成了动物园了!这些兔、猪、鸡有什么用?我们得弄一只猫来捉掉老鼠才好!”过了一些日子,一只花白猫跑进院子来了,我唤着它:“咪咪!”它惊怯,想要逃走。我再呼唤“咪咪”它才站住,我又去抚摸它。它“咪咪……”叫了一声,很顺和,没有反抗。就这样,它留在我家里,我给它取名“阿花”。

⑨阿花很乖,也勤于工作,一个星期,就捉到四只老鼠。抓到时,它不立即杀死,却把老鼠当作皮球般地抛来抛去,威风十足,似要显示它的本领。孩子们看得拍手叫好。一天晚上,我独自坐在客室里翻阅报纸,阿花嘴里叼着一只老鼠来了。我放下报纸,全神贯注地看它的动作:它用前爪把那老鼠一投一放地玩弄,放在地上,那老鼠也不逃,却合拢细小的前脚,站直身子,向阿花拜了又拜,这是我第一次看见老鼠向猫求饶的话剧。第二天,我告诉了孩子们,他们好奇地等着要看,可是,此后阿花虽也捉老鼠,却不再作这么精彩地表演了。两年后,刮台风的那一天阿花不知去向,从此,永不回来。它是个守职的忠臣,除害的名将,我为不曾犒赏它的功绩而歉憾。

⑩美国的猫种很杂,一般猫的性情不太驯服,我提不起再养猫的兴趣,但我家与猫的缘分却还没有断,虽非孟尝君,然也有一大群食客呢!

【注】映芝,女,旅美作家。

12.文中说“团团是只聪明的猫”,它的聪明有哪些表现?(4分)

                                  ▲                            

13.本文主要写猫,而第8段有许多文字并不是写猫,为什么要这样安排?(4分)

                                  ▲                            

14.从语言表达的角度对第9段画线句子作简要赏析。(6分)

                                   ▲                            

15.西班牙作家塞万提斯曾说“笔乃心灵之舌”,一篇文章的字里行间往往流露出作者的真性情。你能从本文中看出作者怎样的真性情?试作简要分析。(6分)

                                   ▲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现代文阅读

示例二:可以看出作者是一个尊重、热爱生命的人。(2分)①文章记叙了作者与猫的缘分,作者在与猫的相处中获得了大量的生活体验。(2分)②在作者的眼中,猫是“长辈”,是“才女”,是“温顺的妈妈”,是“暴君”,是“名将”,作者甚至像对待子女一样教猫“直身而卧”“抓被盖身”,看老鼠和猫表演“话剧”。(2分)③作者与猫之间的平等相处,是生活的重要内容。文章字里行间,无不流露出作者对生命的尊重与热爱。(2分)

(如果答“文章流露出了作者的一颗爱心”,或“作者是一个心境恬静的人”,或“作者虽历经坎坷,仍保持淡定”等,言之成理也可。)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6~18 题。

千古兰亭

祝 勇

    王羲之不会想到,他的《兰亭序》,居然发起了一场浩浩荡荡的临摹和刻拓运动,贯穿了其后1600多年的漫长岁月。自那真迹被隐匿起来,后人一直苦心孤诣地复原着它原初的形状。这些后人包括:虞世南、褚遂良、冯承素、米芾、赵孟頫、董其昌、八大山人、陈邦彦……几乎书法史上所有重要的书法家都临摹过《兰亭序》。

    面对着这些接力似的摹本,我们已无法辨识究竟哪一张更接近它原初的形迹,但这已经不重要了,永和九年暮春之初的那个晴日,就这样在历史的长河中被放大了,它容纳了一千多年的风雨岁月,变得浩荡无边,一代又一代的艺术家把个人的生命投入进去,转眼就没了踪影,但那条河仍在,带着酒香,流淌到我的面前。在漫长的时光里,这些摹本、刻本、拓本,都被编入一个紧密相连的互动结构中。白纸黑字的纸本,与黑纸白字的拓本的关系,犹如昼与夜、阴与阳,互相推动,互相派生和滋长,轮转不已,永无止境。中国的文字和图像,就这样在不同的材质之间辗转翻飞,摇曳生姿。如老子所说:“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周而复始,衍生不息。

中国文化一开始往往依托于巨大的青铜器和建筑(比如长城),通过外在的宏观控制人们的视线,让文字附着在青铜礼器之上,通过物质的不朽实现自身的不朽,文字因此具有了神一般的地位,最早的语言——铭文,也借助于器物,与权力紧紧地结合在一起。但纸的发明改变了这一切,它使文字摆脱了权力的控制,与每个人的生命相吻合,书写也变成均等的权力。自从纸张发明的那一天,它就取代了青铜与石头,成为文字最主要的载体,汉字的优美形体,在纸页上自由地伸展腾挪。在纸页上,中国文字不再带有刀凿斧刻的硬度,而是与水相结合,具有了无限舒展的柔韧性,成了真正的活物,像水一样,自由、潇洒和率性。它放开了手脚,可舞蹈,可奔走,也可以生儿育女。它们血脉相承的族谱,像一株枝桠纵横的大树,清晰如画。王羲之或许还不会想到,他对良辰美景的流连与哀悼,对生命流逝、死亡降临的愁绪,能借助一纸《兰亭序》从时间的囚禁中逃亡,获得了自由和永生。所有浩荡无边的岁月,被压缩、压缩,变得只有一张纸那么大,那么的轻盈可感,轻得像蝉的透明翅膀,中国人的文化与生命,就是在这份轻灵中获得了自由。

当这十几个世纪里的字画卷轴排列在一起时,我们才能感觉到文字水滴石穿一般的强大力量。文字它以临摹、刻拓的方式,从死亡的控制下胜利大逃亡,一步步完成跨越千年的长旅。从物质性上讲,纸的坚固度远远比不上青铜,但它使复制和流传变得容易,文字也因为纸的这种属性而获得了真正意义上的永恒。当那些纪念碑式的建筑化作了废墟,它们仍在。它们以自己的轻,战胜了不可一世的重。

                                  (选自《十月》,有删改,题目为选者所拟)

16.第二段中引用老子的话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                            

17.简要概括本文第三段的论述层次。(6分)

                                   ▲                            

18.结合对文末“它们以自己的轻,战胜了不可一世的重”的理解,阐释本文标题“千古兰亭”的内涵。(6分)

                                   ▲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现代文阅读

16.老子的话表明一物繁衍出万物的生生不息过程,(2分)充分地印证了《兰亭序》诞生后,历代的摹本、刻本、拓本不断产生,日益丰富,(2分)表明了《兰亭序》具有永恒的非凡的艺术魅力。(2分)
17..首先回溯了文字在发明纸张之前是被权力控制,具有神圣性的历史状况;(2分)接着分析了自纸张发明后,文字摆脱权力控制,书写权利均等,文化得以延续和扩展;(2分)最后阐述了王羲之的生命感悟正是借助轻盈的纸张,获得长久地流传。(2分)
18.“它们以自己的轻”,表达了文字书写的自由与纸张的轻盈;(2分)“战胜了不可一世的重”,表现了艺术作品以柔弱的姿态抵抗了权力的重压。(2分)《兰亭序》与千古的关系,写出了“轻”的艺术作品在“重”权之压下,以强大艺术力量,跨越千年,获得了永恒和不朽。(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在由十几家主流媒体联合主办的“中国最美50名女人”评选活动中,杨澜名列榜首,于丹入围前十名,而此前呼声很高的李宇春等人却意外落榜。一些“玉米”质疑:“我们的春春难道还没有于丹教授美?”以“内涵美”当选中国第三美人的于丹自然很开心,她说:每个女人的前二十年是靠美丽的外表生活,后半生是要靠自己的修炼的。

根据以上述材料,请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