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宜春市上高二中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政治试卷

近日江西南昌西汉海昏侯墓考古发掘引起文物界轰动,墓里出土的1万余件(套)文物,包括诸多带有文字铭记的漆器和铜器、整套乐器、数千枚竹简和近百版木牍、安车等,形象再现了西汉时期高等级贵族的生活情形。在发掘中,考古工作人员充分运用高科技手段,及时、准确地记录和提取文物信息,极大提高了出土文物的完整性。依据材料,下列推断合理的是(  )

①出土的珍贵文物有利于研究我国西汉文明的演进

②考古科技创新从根本上变革了文化资源储存的方式

⑧通过出土的文物,能够感受到文化多姿多彩的魅力

④文物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和精神特征。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政治

B

【考点】文化遗产保护.

【分析】本题考查:文化遗产保护

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文化遗产,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文化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它们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解答】①③符合题意,文化遗产,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文化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因此出土的珍贵文物有利于研究我国西汉文明的演进,通过出土的文物,能够感受到文化多姿多彩的魅力;

②不合题意,材料只提到运用高科技手段,及时、准确地记录和提取文物信息,未涉及从根本上变革了文化资源储存的方式;

④表述错误,中华民族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和精神特征.

故本题选B

     

修复文物是穿越古今,是与百年文物进行对话的一段特殊旅程。修复服务不仅是创造价值,也是我们民族性格和审美的塑造。这个体现了(  )

①一定的文化离不开一定的物质载体   ②人们在实践中创造享用并发展文化

③传承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根本动力   ④科技是培育民族凝聚力的重要因素。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①②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政治

D

【考点】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分析】本题考查:文化的特点

①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②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生活、接受知识文化教育而培养出来的.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也在社会实践中获得和享用文化.

③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文化是通过物质活动或物质载体体现出来的.

【解答】①符合题意,“修复文物是穿越古今”,文物需要修复,表明一定的文化离不开一定的物质载体,①当选;

②符合题意,“修复服务不仅是创造价值,也是我们民族性格和审美的塑造”,体现了人们在实践中创造享用并发展文化,②当选;

③错误,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根本动力,排除③;

④错误,民族精神是培育民族凝聚力的重要因素,④当选.

故选:D.

     

2016年4月23日,中英共同纪念汤显祖和莎士比亚两位大文豪逝世400周年。莎士比亚和汤显祖的戏剧中虽有着不同的创作结构和形式,但都包含着对梦的阐述、对人生的追求。两国文化巨人跨越数百年的“邂逅”,成为中英文化交流的又一佳话,透过这扇窗,人们看到中英人文互鉴的累累硕果和巨大潜力。这说明(  )

①中英人文互鉴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②不同民族的文化既有差异也存在共性

③中英人文互鉴增进了两国文化的发展 ④文化交流要认同和尊重其它民族文化。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政治

B

【考点】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关系.

【分析】本题考查: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关系,文化交流的意义

(1)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关系

①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各民族间经济的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的差异.

②文化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由于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其共性,有普遍的规律,不同民族文化有共性和普遍规律.

(2)文化交流的意义

一方面,可以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与发展;另一方面,使外域文化传入中国,促进了中华文化的发展和进步.

【解答】①说法错误,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②符合题意,“莎士比亚和汤显祖的戏剧中虽有着不同的创作结构和形式,但都包含着对梦的阐述、对人生的追求”,表明不同民族的文化既有差异也存在共性;

③符合题意,“两国文化巨人跨越数百年的‘邂逅’,成为中英文化交流的又一佳话,透过这扇窗,人们看到中英人文互鉴的累累硕果和巨大潜力”,这说明中英人文互鉴增进了两国文化的发展;

④不合题意,材料不能表明文化交流要认同和尊重其它民族文化.

故选:B.

     

从健康饮品新宠oolong tea(乌龙茶),到中国古典文化代表性词汇fengshui(风水)、再到Redology(红学).中文不断给英文提供新词,中文对国际英语的冲击比英语国家还大。这反映了(  )

A.汉字文化的内涵极为丰富

B.中文比其他语言更具优越性

C.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格局中的作用更加突出

D.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日益增强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政治

D

【考点】文化交流的意义与途径.

【分析】本题考查文化创新的意义.

①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②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这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标准所在.

③文化创新能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是一个民族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特征.

【解答】材料中没有涉及汉字文化的内涵,故A排除.

文化具有多样性,不同的文化共同推动人类文明的发展和繁荣,不存在优劣之分,故B错误.

材料中没有涉及文化生产力,故C排除.

材料反映了中外文化间的交流,“汉字的国际影响力日益增强,故D正确.

故选D.

     

2016年2月26日无疑是中国影史上值得记录的一天,《美人鱼》票房突破30亿元关口,怒刷中国电影单片票房历史记录!观众评《美人鱼》有三好:一是好内容,传播主流价值观;二是好心情,看后让人心情愉悦;三是好技术,创新影视工业化技术,VR/AR、动作捕捉、大数据、特效制作等技术的发展。材料表明(  )

①影视作品内容要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②影视技术是文化创新的根本动力 

③电影产业要立足于人民群众的需求                          ④电影产业要兼顾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政治

C

【考点】发展大众文化.

【分析】本题考查:发展大众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要求

(1)我们所倡导的大众文化.人民大众真正需要的文化,应该是先进的、健康有益的文化;面向广大人民,反映人民的利益与呼声,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

(2)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要求

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坚持以改革促发展、促繁荣.

【解答】①说法错误,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而不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

②说法错误,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动力;

③符合题意,“观众评《美人鱼》有三好”,表明电影产业要立足于人民群众的需求;

④符合题意,《美人鱼》票房突破30亿元关口,而且广受观众好评,表明电影产业要兼顾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故选:C.

     

2016年1月发布的《美国科学与工程指标》显示,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研发大国。在众多指标中,我国理工科人才供应居世界第一。对此,有关专家表示价值观的培养在人才培养中尤为重要,因为从某种角度而言,科技是一种强有力的工具,不仅要知道怎么使用它,还要知道运用科技的方向是否正确。这表明(  )

①提高思想道德修养有助于促进科学文化修养的提升

②思想道德修养是价值观的集中体现,影响科技运用的方向

③价值观是文化素养的核心,对实践活动具有导向作用

④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有助于运用科学知识造福社会。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政治

D

【考点】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分析】本题考查: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1)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

①良好的科学文化修养,能够促进思想道德修养;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能够促进科学文化修养.

②科学文化修养的根本意义,在于通过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自觉接受先进文化的陶冶,使自己的思想道德境界不断升华.

③青年学生要不断提高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要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逐步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要脚踏实地、不尚空谈、重在行动.

(2)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①价值观是人们对事物价值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②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重大的反作用,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对人生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③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解答】①不合题意,本题考查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的关系.①选项与材料无关,材料未强调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对科学文化修养的提升作用;

②说法错误,“思想道德修养是价值观的集中体现”说法错误;

③符合题意,有关专家表示价值观的培养在人才培养中尤为重要,这是因为价值观是文化素养的核心,对实践活动具有导向作用;

④符合题意,“从某种角度而言,科技是一种强有力的工具,不仅要知道怎么使用它,还要知道运用科技的方向是否正确”,说明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有助于运用科学知识造福社会.

故答案为D.

     

中国古代有许多充满哲学智慧的寓言故事,如“白马非马”、“田忌赛马”、“郑人买履”、“刻舟求剑”、“守株待兔”等。这些寓言故事说明哲学(  )

A.产生于寓言故事

B.源于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C.源于古典文献的流传

D.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政治

B

【考点】哲学的起源.

【分析】本题考查:哲学的起源

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解答】B符合题意,中国古代有许多充满哲学智慧的寓言故事,如“白马非马”、“田忌赛马”、“郑人买履”、“刻舟求剑”、“守株待兔”等,实际上是通过寓言故事提出问题,从而说明哲学道理,这些寓言故事说明哲学源于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ACD不合题意,均排除.

故选:B.

     

哲学史上存在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个对子”。下列能体现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区别的是(  )

①“天地之变,阴阳之化”(荀子)和“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康德)

②“气者,理之依也”(王夫之)和“水是万物的始基”(泰勒斯)

③“物是观念的集合”(贝克莱)和“未有此气,已有此理”(朱熹)

④“原子是世界的本原”(德谟克利特)和“我思故我在”(笛卡尔)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政治

D

【考点】唯物主义;唯心主义.

【分析】本题考查:唯物主义、唯心主义

1、唯物主义

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2、唯心主义

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意识是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

【解答】①符合题意,“天地之变,阴阳之化”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气,属于唯物主义;“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把人的主观精神当成世界的本原,属于唯心主义,二者体现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

②不合题意,“气者,理之依也”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气,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水是万物的始基”把水当成世界的本原,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③不合题意,“物是观念的集合”把人的主观精神当成世界的本原,属于主观唯心主义;“未有此气,已有此理”认为理念是世界的本原,属于客观唯心主义;

④符合题意,“原子是世界的本原”把原子当成世界的本原,属于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我思故我在”把人的主观精神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属于主观唯心主义,二者体现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

故本题选D.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哲学社会科学必须紧扣时代脉搏、聚集中国问题,推出更多高水平的研究成果,更好地服务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从上述要求中我们可以看出(  )

A.哲学都可以成为社会变革的先导,推动时代的步伐,指导社会的变革

B.真正的哲学在于它正确地反映时代的任务和要求

C.哲学都是在批判现有的理论过程中产生的

D.哲学能反映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政治

B

【考点】哲学与时代精神.

【分析】本题考查:哲学与时代精神

(1)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是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

(2)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因为它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把握了时代的脉搏,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真正的哲学为生活和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解答】A说法错误,只有真正的哲学才能成为社会变革的先导,推动时代的步伐,指导社会的变革;

B符合题意,“哲学社会科学必须紧扣时代脉搏、聚集中国问题,推出更多高水平的研究成果,更好地服务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从上述要求中我们可以看出真正的哲学在于它正确地反映时代的任务和要求;

C说法错误,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D不合题意,“哲学能反映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不构成材料中所述原因.

故选:B.

     

关于运动有几种看法:甲说:“飞矢不动”;乙说:“太阳每天都是新的”;丙说:“方生方死,方死方生”。这些观点按照顺序分别是(  )

A.相对主义、辩证法、形而上学              B.形而上学、辩证法、相对主义

C.辩证法、相对主义、两点论              D.形而上学、二元论、辩证法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政治

B

【考点】辩证法与形而上学.

【分析】本题考查:运动和静止的关系,辩证法与形而上学

(1)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变化中,没有不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和永恒的;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和暂时的.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2)辩证法与形而上学

唯物辩证法主张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形而上学基于它对世界的理解,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问题.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对立的焦点和根本分歧在于,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解答】“飞矢不动”夸大了相对静止,否认了绝对运动,属于形而上学的观点;“太阳每天都是新的”认为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属于辩证法的观点;“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属于相对主义.

B符合题意,上述观点按照顺序分别是形而上学、辩证法、相对主义;

ACD不合题意,均排除.

故选:B.

     

如图,漫画中提到“观点可有不同,但真理只有一个”。这是因为(  )

A.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

B.人们认识真理具有反复性

C.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

D.真理在发展中不断超越自身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政治

C

【考点】真理的客观性.

【分析】本题考查:真理是客观的

客观性是真理最基本的属性

真理是客观的原因:

①真理所反映的内容即客观事物及其规律不依赖于人的意识;

②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惟一标准即实践是客观物质性的活动.

【解答】A不合题意,漫画主旨与真理的条件性无关;

B说法错误,人的认识具有反复性,但真理性认识只有一个;

C符合题意,“观点可有不同,但真理只有一个”强调真理是客观的;

D不合题意,漫画与真理是向前发展的无关.

故本题选C.

     

五年前,第一辆由3D打印机“打出来”的汽车问世;4年前,飞机首次被“打印”而成;1年前,北京大学的研究团队成功地为一名12岁男孩植入了3D打印脊,属全球首例……今天,3D打印技术正在打破人类的想象,悄然改变着我们的生活。这表明(  )

①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②真理是客观与主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③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      ④科学实验活动具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政治

B

【考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的含义和特征.

【分析】本题考查:实践是认识的动力、实践的特点

1、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实践不断产生新问题、提出新要求,推动人们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促进人类认识的发展.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从而推动认识的不断深化.

2、实践的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

①实践具有能动性.实践是人有意识、有目的活动.

②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实践具有社会性,实践是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人的活动;实践具有历史性,人的实践活动是历史的发展着的,受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

【解答】①符合题意,从5年前到今天,3D打印技术快速发展,不断满足人们的需求,体现了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②说法错误,真理是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③不合题意,材料与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无关;

④符合题意,从5年前、4年前、1年前到今天,3D打印技术正在打破人类的想象,悄然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体现了科学实验活动具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

故本题选B.

     

习近平强调,要从推动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增强国家软实力的战略高度,把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作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切实抓好。重视智库建设的认识论依据是(  )

①任何具体的认识主体总是具有自身的局限性    ②脑力劳动者的认识活动越来越具有直接现实性

③得到不同认识主体认同的知识才具有真理性  ④不同认识主体相互取长补短有利于发现真理。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政治

C

【考点】认识的反复性 无限性和上升性.

【分析】本题考查:认识具有反复性

从认识的主体来看,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不仅会受到具体的实践水平的限制,还会受到不同的立场、观点、方法、知识水平、思维能力、生理素质等条件的限制.

从认识的客体来看,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着的,其本质的暴露于展现也有一个过程.

这就决定了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解答】①符合题意,任何具体的认识主体总是具有自身的局限性;

②说法错误,实践才具有直接现实性;

③说法错误,只有主观同客观相符合、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的认识才是真理;

④符合题意,重视智库建设的认识论依据是不同认识主体相互取长补短有利于发现真理.

故本题选C.

     

2016 年3 月,由谷歌开发的人工智能机器人AlphaGo,继此前5:0 击败欧洲围棋冠军樊麾之后,再次4:1 战胜全球顶级的韩国九段棋手李世石,李世石在第二局战败后表示:“人工智能厉害得让我无话可说。”对此的正确分析是(  )

①人工智能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促进了人类认识的发展②人工智能在实践中比人类更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③人工智能是人类通过实践把观念的东西变成了现实的东西④快速数据处理能力使人工智能更能揭示事物发展的内在本质。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政治

D

【考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的含义和特征.

【分析】本题考查: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的特征

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

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都是获得认识的途径).

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A.人们在实践中不断遇到的新问题、产生的新要求,推动着人们去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

B.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这些工具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促进了人类认识的发展.

C.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

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④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和归宿.

2、实践的特征:

①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②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实践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

③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④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通过实践能把观念的东西变成了现实的东西.

【解答】①符合题意,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这些工具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促进了人类认识的发展.材料中人工智能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促进了人类认识的发展;

②表述错误,意识是人特有的机能,人的意识才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

③符合题意,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人工智能机器人战胜了棋手,说明人工智能是人类通过实践把观念的东西变成了现实的东西;

④表述错误,人工智能只是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人的意识才能揭示事物发展的内在本质.

故本题选D

     

公司白领将家里空余的房间布置成精致的主题小屋,成了旅游者抢手的“客栈”;全职主妇得闲后在家烧饭,卖给忙碌的上班族,居然成了有名的“大厨”这样的分享不仅催生出新的经济形态,还悄然改变着人们的消费观念。这主要体现了(  )

①人为事物的联系可以自在而为      ②辩证的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

③新事物比旧事物更具有优越性      ④实践是认识的源泉和发展的动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政治

C

【考点】辩证否定观原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分析】本题考查:辩证否定原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1、辩证否定原理

【原理】

①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

②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辩证的否定体现了旧事物向新事物的质变,没有否定,就没有质变,也就没有事物的前进和发展.)

③辩证的否定是联系的环节.(辩证的否定不是新事物对旧事物全盘抛弃,而是要吸收并继承旧事物中的合理的、有价值的因素,这就体现了新、旧事物之间的联系.)

④辩证的否定是既肯定有否定,克服和保留的统一,实质是“扬弃”.

【方法论】

①辩证的否定观要求我们,必须树立创新意识,做到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②要立足实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创新与发展.③反对形而上学的否定观.

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

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②认识发展的动力

③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④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解答】①表述错误,人为事物的联系是指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能建立新的具体联系,不可自在而为;

②符合题意,“催生新经济形态”体现辩证的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

③不符合题意,说法正确,但材料未体现新旧事物的对比;

④符合题意,人们的一系列的实践活动正在“改变消费观念”,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源泉和发展的动力.

故本题选C

     

“工匠精神”是一种热爱工作的职业精神,工匠们对细节有很高的要求,对精品有执着的追求,把品质从99%提高到99.9%,其利虽微,却长久造福于世。从哲学方法论看,这种工匠精神强调的是(  )

①用辩证否定的观点看问题,要“吐故纳新”,不要“墨守成规”

②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要“执两用中”,不要“标新立异”

③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要“追求卓越”,不要“因循守旧”

④用实践的观点看问题,要“不拘一格”,不要“按图索骥”

A.①④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政治

B

【考点】辩证否定观原理;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分析】本题考查:辩证的否定、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1、辩证否定的含义及实质

(1)含义: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

(2)特点: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是实现新事物的产生和促使旧事物的灭亡的根本途径;辩证的否定是联系的环节,新事物产生于旧事物,它总是吸取、保留和改造旧事物中积极的因素作为自己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3)实质:辩证的否定,既不是简单地肯定一切,也不是简单地否定一切,而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克服的是事物中过时的消极的内容,保留的是旧事物中积极合理的因素.辩证否定的实质就是“扬弃”.

2、发展的普遍性

原理:自然界是向前发展的、人类社会是发展的、人的认识也是向前发展的.一切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无限变化和永恒发展着的物质世界.

方法论:坚持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解答】①符合题意,“工匠精神”要求用辩证否定的观点看问题,要“吐故纳新”,不要“墨守成规”;

②不合题意,“工匠精神”与对立统一的观点无关;

③符合题意,“工匠精神”强调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要“追求卓越”,不要“因循守旧”;

④不合题意,“工匠精神”与实践观无关.

故本题选B.

     

习近平强调,中美两国应妥善有效管控分歧。他说:“中美两国在一些问题上存在不同看法、存在分歧在所难免。最关键的是双方应该相互尊重、求同存异,采取建设性方式增进理解、扩大共识,努力把矛盾点转化为合作点。”从哲学上看(  )

①是否有效管控分歧决定着中美两国关系的性质  

②分歧与合作贯穿于中美两国关系发展过程的始终   

③中美两国合作以差异为前提,差异寓于合作之中

④努力把分歧点转为合作点是矛盾斗争性的体现。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政治

C

【考点】国际关系及其决定因素.

【分析】本题考查:国际关系及其决定性因素

(1)国际关系是指国家之间、国际组织之间以及国家与国际组织之间的关系.其内容包括政治关系、经济关系、文化关系、军事关系等;基本形式有竞争、合作和冲突.

(2)决定性因素:国家利益是国家生存与发展的权益,国家利益不是抽象的,归根结底是该国统治阶级意志和利益的体现,国际关系的实质是一种利益关系.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而利益的对立是引起国家冲突的根源.

【解答】①说法错误,国家利益决定着中美两国关系的性质;

②③符合题意,“中美两国在一些问题上存在不同看法、存在分歧在所难免.最关键的是双方应该相互尊重、求同存异,采取建设性方式增进理解、扩大共识,努力把矛盾点转化为合作点”说明分歧与合作贯穿于中美两国关系发展过程的始终;也说明中美两国合作以差异为前提,差异寓于合作之中;

④说法错误,努力把分歧点转为合作点是矛盾同一性的体现.

故本题选C.

     

以机器人产业为标志的“智能制造”,极有可能是下一轮科技革命的“起点”。但是当智能机器人越来越多地进入职场,人们开始担忧它会带来大量的失业人口、增加社会的不稳定性。因此,我们对机器人及其产业发展应持的态度是(  )

①把握事物变化发展趋势,既要鼓励发展也要迎接挑战

②全面肯定,既要重视技术进步也要关注社会稳定

③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统一,要引入职场更要控制数量

④全面否定,不能推广机器换人但要促进就业。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政治

A

【考点】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分析】本题考查: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1)依据: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辩证关系的原理要求我们,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方法.

两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矛盾时,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重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矛盾时,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要抓住主流.

(2)关系:辩证法的两点论是有重点的两点论,而不是均衡论;重点论是看到两点中的重点,而不是一点论.我们要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结合的方法,反对形而上学的一点论和均衡论.

【解答】①符合题意,智能机器进入职场,担忧它会带来新问题,把握其发展的趋势,敢于迎接挑战,①正确;

②说法错误,“全面肯定”的观点是形而上学的否定观;

③符合题意,对机器人及其产业发展,要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统一,要引入职场更要控制数量;

④说法错误,“全面否定”的观点也是形而上学的否定观.

故本题选A.

     

2016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指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和肩负的历史使命都发生了深刻变化,迫切需要通过完善考核、分类指导、综合施策,促进创新驱动发展,为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继续发挥生力军作用。这表明(  )

①创新驱动割断了事物过去与未来的联系

②创新驱动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③创新驱动推动生产关系和人类思维的变革

④创新驱动是时代的引擎,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政治

C

【考点】创新的社会作用.

【分析】本题考查:创新的社会作用

(1)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2)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3)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思维方式的变化归根到底是由人的实践方式决定的.不同的实践活动决定着思维活动的不同性质和思维方式的不同内容.

(4)创新是对真理的发展,创新是对实践的推进.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创新是时代的引擎,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解答】①表述错误,创新是联系的环节,不能割断事物过去与未来的联系;

②④符合题意,创新驱动发展,为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继续发挥生力军作用,这表明创新驱动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创新驱动是时代的引擎,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③不合题意,材料未涉及创新驱动在生产关系和人类思维变革方面的作用.

故本题选C

     

经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上海浦东新区率先开展“证照分离”改革试点,以解决企业“办证难”的问题。这项改革有利于进一步完善市场准入,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活力。“证照分离”改革说明(  )

①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状况,就能促进生产力发展  ②上层建筑的调整要与经济基础相适应

③改革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注入了活力                    ④调整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政治

C

【考点】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社会主义改革的性质和目的.

【分析】本题考查: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我国社会主义改革的性质和根本目的

1、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1)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2)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它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当它不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当上层建筑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它会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社会进步;当它为落后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则束缚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社会前进.

(3)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就是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2、我国社会主义改革的性质和根本目的

(1)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这一矛盾的性质是非对抗性的,可以通过社会主义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加以解决.

(2)我国改革的性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3)我国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解答】①说法错误,当上层建筑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它才会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社会进步;

②符合题意,“证照分离”改革说明上层建筑的调整要与经济基础相适应;

③符合题意,“这项改革有利于进一步完善市场准入,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活力”说明改革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注入了活力;

④不合题意,材料与调整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无关.

故本题选C.

     

2015年11月,习近平在对《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说明时强调,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是“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我们要积极践行上述五大发展理念,从哲学上看是因为(  )

①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②人们的价值选择源于价值判断

③先进的意识能够通过人的实践变成客观现实

④正确的价值观是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价值观。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政治

B

【考点】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意识的能动作用.

【分析】本题考查: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1)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地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2)价值选择与价值判断本质上是社会意识,源于社会实践.

【解答】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是“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我们要积极践行上述五大发展理念,体现了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地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故①③符合题意.

②表述错误,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是社会存在在不同人的头脑中反映的产物,是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

④表述不准确,正确的价值观不一定是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价值观,故排除.

故本题选B.

     

《墨子》记载:“公输子削竹木以为鹊,成而飞之,三日不下,公输子以为至巧。子墨子谓公输子日:‘子之为鹊也,不若翟之为辖,须臾刘(刘,通“镂”,刻削)三寸之木而任五十石之重。’故所谓巧,利于人谓之巧,不利于人谓之拙。”对此记载认识正确的是(  )

①错误地认为对同一事物的价值评价因人而异  ②肯定了事物的价值在于其对主体的积极意义

③包含了应把人的利益作为价值标准的思想    ④坚持了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标准的多样性。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政治

D

【考点】价值和价值观;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分析】本题考查:价值和价值观;

1.价值和价值观

哲学意义上的价值是指一事物对主体的积极意义,即一事物所具有的能够满足主体需要的属性和功能.它涵盖了各个不同领域事物的价值,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普遍性.

价值观是人们对事物价值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2. 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1)价值判断含义:对事物能否满足主体的需要以及满足的程度作出的判断叫做价值判断.

(2)价值选择:在价值判断基础上作出的选择叫价值选择.

(3)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不是凭空产生的,是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产生的.

【解答】①不符合题意,题意主旨未涉及价值评价因人而异;

②③正确,故所谓巧,利于人谓之巧,不利于人谓之拙.该观点肯定了事物的价值在于其对主体的积极意义、包含了应把人的利益作为价值标准的思想;

④错误,多样性,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D.

     

现代医学的药理研究表明,艾叶是一种广谱抗菌抗病毒的药物,它对多种病毒和细菌都有抑制和杀伤作用。艾叶还是一种应用广泛的食材,最典型的莫过于盛行在两广及湘、黔部分地区的民间美食﹣﹣艾叶粑粑。艾叶既可以是药物,也可以是美食,这说明(  )

①人们可以根据需要改变艾叶的特性从而使其具有不同的功能

②人们能够利用艾叶的客观属性来满足自身的不同需要

③艾叶在不同的生长阶段具有不同的特征从而呈现出不同的效用

④人们可以借助实践活动改变艾叶的状态使其得到合理利用。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政治

B

【考点】价值和价值观;联系的客观性.

【分析】本题考查:价值、联系的客观性

1、哲学意义上的价值是指一事物对主体的积极意义,即一事物所具有的能够满足主体需要的属性和功能.

2、联系具有客观性

原理: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方法论:

①这就要求我们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②人在联系面前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解答】①说法错误,艾叶的特性和功能是其本身具有的,人们不能根据需要随意改变;

②符合题意,“艾叶既可以是药物,也可以是美食”说明人们能够利用艾叶的客观属性来满足自身的不同需要;

③不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艾叶在不同的生长阶段具有不同的特征从而呈现出不同的效用;

④符合题意,“艾叶是一种广谱抗菌抗病毒的药物,它对多种病毒和细菌都有抑制和杀伤作用.艾叶还是一种应用广泛的食材”体现了人们可以借助实践活动改变艾叶的状态使其得到合理利用.

故本题选B.

     

“铁马秋风、战地黄花,楼船夜雪,边关冷月,这是一个战士的风花雪月。唱红岩,唱蓝天,你一生都在唱,你的心一直和人民相连。是一滴水,你要把自己溶入大海;是一树梅,你要让自己开在悬崖。一个兵,一条路,一颗心,一面旗。”2016《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著名文学家、词作家、剧作家阎肃一生的追求和奋斗告诉我们(  )

①一切言论行动要以合乎人民利益为最高标准和价值追求

②只有接受逆境严酷考验不断砥砺自我才能实现人生价值

③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干事就会取得事业的成功

④在集体中才可能有个人自由,通过劳动会使人生出彩。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②③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政治

B

【考点】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客观依据;价值的创造与实现.

【分析】本题考查: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标准、价值的创造与实现

(1)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必须坚持真理,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

(2)价值的创造与实现

①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

积极投身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也是拥有幸福人生的根本途径.

②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

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人们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只有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才能在奉献社会中实现自己的价值.

个性发展与社会发展的统一:在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个人价值并不否认追求人的个性发展;个性不应表现为人的怪异和陋习,而应表现于对他人、对社会的独特的贡献方式.

③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

【解答】①符合题意,“唱红岩,唱蓝天,你一生都在唱,你的心一直和人民相连”,说明阎肃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

②说法错误,“只有接受逆境严酷考验才能实现人生价值”的说法太绝对;

③说法错误,“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干事就会取得事业的成功”的说法也太绝对;

④符合题意,“是一滴水,你要把自己溶入大海”体现在集体中才可能有个人自由;“唱红岩,唱蓝天,你一生都在唱”体现通过劳动会使人生出彩.

故本题选B.

     

精准扶贫是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运用科学有效程序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虽然近些年扶贫工作有了很大进展,也更实效,但是从全国范围来看,贫困区域密集、贫困人口众多、脱贫时间紧迫等问题依然存在。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与精神家园的塑造未能及时跟上,贫困者自身文化贫乏、个性懒惰、缺乏进取心有很大关系。因此,扶贫除了物质上的支持,还要有精神文化上的帮扶,要以“精神扶贫”助推“精准扶贫”。精神扶贫要注重扶“智”,从根本上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巩固和提升贫困地区教育发展水平;精神扶贫还要注重扶“志”,实现“输血”向“造血”的转变。对贫困地区、贫困人口从思想上给予鼓励引导,并采取多种措施充分调动他们干事创业的热情,努力培养和造就他们敢于直面困难、勇于迎难而上的信念和意志。以“精神扶贫”来推进“精准扶贫”,这势必将会成为我们实现脱贫的重要措施和手段。让人们都认识到精神价值的重要性所在,从而能够向着最终的目标不断迈进。

(1)“贫困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志气”。请结合《文化生活》的知识点,对这个观点进行剖析。

(2)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论的知识点,分析应该如何实现物质扶贫和精神扶贫的相结合。

(3)精准扶贫是近段时间以来的热点话题,引起不少人的热议。请你参与其中,拟两条标语宣传党的扶贫政策,要求主题鲜明,具有议论价值。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政治

(1)①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可以转化为物质力量,对于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精神脱贫能够发挥精神的重大力量,促进物质扶贫的发展;

②文化对经济具有重要的反作用,实现精神脱贫能够给经济发展指明方向,是经济发展的精神动力,能够促进经济的有效快速发展;

③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通过人的全面发展推动经济社会的进步,从而实现物质脱贫.

④因此综合来看,要实现这种的扶贫,必须首先在精神上脱贫,这个观点是正确的.

(2)①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现精准扶贫,要从各地实际情况出发,坚持物质和精神两手抓,真正实现脱贫致富;

②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要求我们要树立正确意识,促进物质的发展.在精准扶贫过程中,要制定正确的方针政策,具有明确的目的性,找准事物发展的规律,共创扶贫美好的未来;

③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和遵循客观规律结合起来.在扶贫过程中,要依据事物发展的规律性,从客观规律出发,找准突破口,实现精准扶贫.

(3)①贯彻党的发展理念,实施精准扶贫方略;

②物质精神共赢,坚持打赢扶贫攻坚战;

③以人为本,共创扶贫新未来.

【考点】文化的作用;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

【分析】(1)本题要求结合《文化生活》的知识点,对观点:“贫困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志气”进行剖析,为评析类试题,可从文化的力量、文化对经济的反作用、文化塑造人生等角度分析说明.

(2)本题要求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论的知识点,分析应该如何实现物质扶贫和精神扶贫的相结合,为措施类试题,知识限定明确,切入口较小,要实现物质扶贫和精神扶贫的相结合,就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树立正确的意识、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遵循客观规律结合起来.

(3)本题要求拟两条标语宣传党的扶贫政策,要求主题鲜明,具有议论价值,为开放性试题,没有标准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即可得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