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建人高复2015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卷解析版

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论述了古代王权的演变情况。他认为,夏商时期的天子与诸侯没有君臣关系,天子只是诸侯的盟主而已;……而西周新封的诸侯多是王室至亲或功臣,天子的地位因此而至尊,由诸侯之长变为其君,并通过宗法礼乐制确定了与诸侯的君臣关系。上述分析说明

A.夏商是贵族联盟政治,西周是君臣政治       

B.夏商是贵族政治,西周是中央集权    

C.西周的政治制度与国家形态演进强化了王权   

D.西周的专制王权大于夏商时期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C

分封制和宗法制。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题干信息主要是论述了夏商时期到西周时期王权演变的情况,从题干中“西周新封的诸侯多是王室至亲或功臣,天子的地位因此而至尊”“通过宗法礼乐制确定了与诸侯的君臣关系”的信息可知西周的政治制度与国家形态演进强化了王权,故C项正确;A项与题干主旨不符,排除;西周还没有建立中央集权制,排除B项;夏商周时期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王权专制,故D项错误。

     

有学者认为,从西周到春秋的社会是一个“世袭社会”,而从秦汉至晚清是一个“选举社会”,但在“选举社会”形成过程中夹持一个“世袭社会”的回潮。这一“回潮”的划分依据是

A.西汉实行了郡国并行制                    

B.隋唐科举制的实行

C.魏晋南北朝时期国家权力分配标准          

D.明清专制制度的强化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C

察举制。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认识历史事物本质和规律,并做出正确阐释的能力。根据题干信息,此题涉及古代中国的三大选官制度,按时间先后,即世官制——察举制——科举制;结合材料信息“但在“选举社会”形成过程中又夹持一个“世袭社会”的回潮。”,结合所学知识,此选官制度肯定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察举制,故,正确答案选C;ABD三项错误。

     

《后汉书》有载:(工景)先是,百姓不知牛耕,致地力有余而食常不足。郡界有楚相孙叔敖所起芍陂(古代水利工程)稻田。景乃驱率吏民,修起芜废,教用犁耕,由是垦辟倍多,境内丰给。是岁,年疫。京师及三州大旱,诏勿收兖、豫、徐州田租、刍稿(汉代的一种税收),其以见谷赈给贫人。不能从材料中得出的信息是:

A.小农经济自给自足                

B. 当时农作物种类较多

C.当时已有铁犁牛耕                

D.小农经济具有脆弱性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古代农业

B

小农经济。本题考查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从“景乃驱率吏民,修起芜废,教用犁耕,由是垦辟倍多,境内丰给”的信息可知小农经济自给自足,当时已有铁犁牛耕,故AC排除;从“京师及三州大旱,诏勿收兖、豫、徐州田租”的信息可以看出小农经济具有脆弱性,故D项排除;农作物种类较多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故B项正确。

     

2013 年7 月,在东阳巍山镇白坦村诸永高速公路所经的顾家山(又称干草山)发现了西周古墓群4 号坑。其中出土器物中有铜环、陶器、玉器等,其中最重要的发现是原始三脚瓷鼎(如右图)结合所学知识,下列判断较为合理的是  

A.反映西周时期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B.墓葬主人地位不高

C.反映了西周时期私营手工业有一定发展

D.此三脚瓷鼎应该是一种釉陶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古代手工业

D

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依据所学,西周时期实行井田制,采用奴隶集体耕作,而不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所以A不正确,从出土文物数量来看,墓主人地位应该较高;西周时期手工业属于官营手工业

     

“梭伦揭开了一系列所谓政治革命,而且是以侵犯所有制来揭开的,……在梭伦所进行的革命中,应当是损害债权人的财产以保护债务人的财产。”(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确切地说,恩格斯在这里所指梭伦实行的“所谓政治革命”措施所代表的是

A.全体公民的利益    

B.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C.新兴工商业的阶层利益 

D.下层平民的利益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古代希腊民主政治

D

梭伦改革。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抓住题干关键信息“在梭伦所进行的革命中,应当是损害债权人的财产以保护债务人的财产”,可知这一措施保护了债务人的利益,损害了债权人的利益,结合所学知识,从梭伦改革的措施来筛选,可知这一措施是“解负令”,因此这一措施代表的是下层平民的利益,故D项正确,故ABC项错误。

     

有人对中国近代某一卖国条约的危害作了形象描述:荷枪实弹的强盗不仅蛮横的拆除了我们家的大门,而且耀武扬威的开进我们的院子,旁若无人的站在我们家的甬路两侧,甚至还颐指气使地闯进我们的堂屋,用枪指着我们的脑袋。这一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与《辛丑条约》。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材料,并识别概括的能力,有一定难度。根据材料信息“拆除了我们家的大门”可以理解为“拆除沿路的炮台”;“指着脑袋”可以理解为“派兵保护”, 以及“旁若无人的站在我们家的甬路两侧”等关键信息,结合所学知识,符合《辛丑条约》这一条约的特征,所以,正确答案选D;A B C三项不符合史实,均排除。

     

英国哲学家罗素在《中国问题》一书中说:“甲午战争,中国被日本打败,义和团运动后,中国又遭到列强的报复,这终于使中国的有识之士看到中国的当务之急是要有一个更好的更现代化的政府,而不是一个濒于崩溃的帝王之家。”这里的“更现代化的政府”应该是指   

A.君主专制政府   

B.民主共和制政府

C.君主立宪制政府  

D.人民民主专政政府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辛亥革命

B

辛亥革命。从材料时间是在甲午战争后可以看出当时要学习的是西方的制度,从材料“而不是一个濒于崩溃的帝王之家”可以看出这是要推翻帝制,建立共和制,故选B。

     

梁启超在《辛亥革命之意义与十年双十节之乐观》中说:“中国历史上有意义的革命,只有三回:第一回是周朝的革命……,第二回是汉朝的革命……,第三回就是我们今天所纪念的辛亥革命了。”下列关于这三回革命的论述,不正确的是

A.汉朝的革命打破了夏商周以来官僚政治的局面   

B.周朝的革命体现了族权和政权的结合

C.辛亥革命使人们开始意识到自己是国家的主人

D.辛亥革命开启了进步的闸门,使反动秩序再也无法稳定下来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辛亥革命

A

夏商周以来不是官僚政治,由于当时实行宗法制和分封制,所以应该是贵族政治,官僚政治应该是从秦朝实行郡县制开始,最终取代了贵族政治,所以A的说法正好与史实相反,故是错误的说法。

     

2014年9月1日,民政部公布了首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与英雄群体名录。右图为该名录构成示意图,从中可得到的正确认识是     

A.八路军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中流砥柱作用

B.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部分

C.抗日英烈都牺牲于1937年—1945年间

D.国民政府的军队在抗战中发挥重要作用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抗日战争

D

伟大的抗日战争。结合所学在战略防御阶段国民党正面战场是抗击日军的主战场,战略相持阶段中共领导的敌后战场才成为了抗击日军的主战场,所以A的说法不准确,图表没有涉及中国抗战与世界抗战的关系,所以B项也不准确,材料没有具体的时间指向,所以C也不正确,所以选D

     

从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初期现代化历史来看,实际历史上呈现出的,是不同时期的中国人……通过自觉或不自觉的试错的方式,来试图接近这一历史性目标。“试图接近这一历史性目标”的方式有

①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②维新变法 

③辛亥革命 ④新中国成立

A.②③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辛亥革命

B

本题主要考查近代救国救民道路的探索。依据所学,所谓“历史性目标”是指由传统走向近代化(代化)。 为达到这一目标,中国人民进行了不懈的探索,既有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也有政治的革命或改革,也有思想的解放运动。分析选项,①②③符合题意,④时间上不符。所以应选B。

     

“中国政治现代化的第一个巨大跃迁是从铲除专制政治到奠基现代民主政治;第二个

巨大跃迁是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框架的基本确立,到进入社会主义法治政治的基本轨道。”在两个跃迁的过程中,“第一次跃迁起点”、“为现代民主奠基”、和“进入社会主义法治政治的基本轨道”分别指什么事件

A.辛亥革命、五四宪法、改革开放

B.辛亥革命、新中国成立、“依法治国”被载入宪法

C.辛亥革命、《共同纲领》、“依法治国”被中共十五大确立为政治体制改革的重点

D.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五四宪法》的制定、改革开放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辛亥革命

B

辛亥革命;新中国的成立;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依据所学从铲除专制政治的事件应为辛亥革命;现代民主政治奠基于新中国的成立;进入社会主义法治政治的基本轨道应为“依法治国被载入宪法,所以选B

     

有学者认为一国两制下的香港“是中国未来统一的一种示范,一种模式或者一种标本。……是中国现代化的先驱,同时香港也是把中国领向现代文明的一个重要的基地和桥梁”。据此,香港回归的历史意义不包括

A.国家统一样本               

B.社会制度示范

C.文明交流枢纽                

D.经济发展标本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祖国统一大业

B

“一国两制”下,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实行资本主义制度,“香港是社会制度的示范”说法错误,B项符合题意。结合材料“中国未来统一的一种示范,一种模式或一种标本。……是中国现代化的先驱,同时香港也是把中国领向现代文明的一个重要的基地和桥梁”,判断A、C、D说法正确。 

     

观察1843年与1858年进口棉花及棉纺织品税率比较表

货物

单位

1843年税率

1858年税率

棉花

6.54%

5.72%

印花布

14.25%

4.98%

棉纱

6.94%

4.86%

这一现象造成   

A、耕织结合的小农经济完全解体    

B、中国传统的经济结构发生变化

C、列强控制了中国棉纺织业的命脉  

D、中国民族棉纺织企业大量破产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B

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从图中的时间“1843、1858年”可排除D,因为民族企业产生于19世纪60、70年代;A、C表述过于绝对,应排除;进口税率降低将会使更多的外国商品进入中国,使中国的棉纺织业发展更为艰难,中国也将进一步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发生变化。所以应选B。

     

“面对与西方的冲突一败再败,当时的开明士大夫阶级发动了‘自强’运动,打算通过移植西方的机械工具来保护中国文明,即通过获得西方在武器和机械方面的优势,保持中国儒家道德的至尊地位。”斯塔夫里阿诺斯随即指出:“这一‘自强’运动注定要失败,因为它所基于的基本设想是荒谬的。”斯塔夫里阿诺斯之所以认为“荒谬”,主要是因为

A.工具方面的西化必然导致思想和制度的西化

B.西方文明已使儒家道德的至尊地位严重动摇

C.不彻底否定封建制度就不能使中国真正强大

D.西方文明与儒家文明两者根本对立无法兼容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A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洋务派认为采用西方的技术而不改变封建制度这本身就是不可能的,这本身也是“荒谬”,这是因为工具方面的西化也必然导致思想和制度的西化,当然只要、一旦采用了西方的技术根本不再可能保留住原来的封建制度和原来的封建统治,所以本题的答案就是A。

     

右图主题与下列口号精神相近的是

A.公共食堂好,吃饭不花钱               

B.联产承包制,走上富裕路

C.自愿又互利,发展合作社

D.无煤也炼焦,无焦也炼铁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经济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D

本题主要考查大跃进。依据所学,图片反映了20世纪50年代末在经济建设中以高指标、浮夸风等为主要标志的“左”倾错误的发展,D项与图片一样都过分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违背客观经济发展规律,故符合题意。所以应选D。

     

“市场与计划二者就像鸟与笼子的关系一样,要让鸟飞,但只能在笼子里飞,否则鸟就飞跑了。如果鸟是搞活经济的话,那么笼子就是国家计划。搞活经济、市场调节,只能在计划许可的范围内发挥作用,不能离开计划的指导。”我国与此最为吻合的经济政策是在

A.20世纪60年代  B.20世纪70年代

C.20世纪80年代   D.20世纪90年代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经济体制改革

C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搞活经济、市场调节,只能在计划许可的范围内发挥作用,不能离开计划的指导”说明当时我国并没有放弃计划经济,结合所学可以知道70年代刚刚开始改革,还没有意识到市场的作用,90年代初就已经在中共十四大上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不再主张计划经济,故应该是在这两个时间之间才对,故选C。

     

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中指出,在中国近代,“来自西方的商品改变了中国社会的面貌。它没有大炮那么可怕,但比大炮更有力量,它不像思想那么感染人心,但却比思想更广泛地走到每一个人的生活里去。”下列西方事物成为中国人生活组成部分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西装  ②电话  ③无线广播  ④电影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②①③④   D.④①②③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B

通讯工具与大众传媒的发展。西装传入中国是在1840年鸦片战争后,电话传入中国是在1882年,1896年,电影传入中国中国大地上出现的第一座广播电台是由外国人办的,1923年初美国商人奥斯邦在上海创办,所以以上西方事物在中国出现的先后顺序是B。

     

2014年9月18日,苏格兰就是否脱离英国而独立举行公投,联合王国面临分裂危机,此前有些英国国会议员建议,女王应该介入。白金汉宫却罕见地发表公开声明说,女王在公投上将保持中立。英国女王之所以在苏格兰公投问题上“保持中立”是因为

A.英王只是国家统一的象征,对政治没有任何影响

B.独立公投是苏格兰内部事务,与英王无关

C.即便独立,女王还是苏格兰国家元首

D.根据英国法律,女王对政治议题须保持中立立场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英国君主立宪制

D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英王是国家元首,是国家的象征,在政治上具备一定的影响力,故A项错误;独立公投是整个英国的事,与英国女王有关,故B项错误;如果苏克兰独立,女王就不是苏格兰的国家元首,故C项错误;根据英国宪法,女王对政治议题须保持中立无论是女王、首相还是普通公民,所有行为都要以遵守法律为依据,故D项正确。

     

下列有关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和1875年法国宪法共同点正确的是  

A、议会完全行使立法权               

B、内阁对国家元首负责

C、国家元首有权任命内阁成员         

D、国家元首有权解散两院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欧洲大陆的扩展

C

近代西方的宪法。A项错误,德国的议会的立法权受到皇帝的控制;B项错误,德国的内阁是对皇帝负责,但是法国内阁对议会产生;C项正确,德国的皇帝和法国的总统都是有权任命内阁成员;D项错误,法国的元首无权解散参议院。

     

有学者认为,“与其说十月革命是社会主义性质的,不如说它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民主主义革命”,即“新民主主义革命。”符合这个判断的依据有

A.颁布了《土地法令》B.推翻了末代沙皇

C.颁布了《和平法令》D.推翻了临时政府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十月革命

A

俄国十月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中国近代革命史中的名词,指的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选项中的A反映的是反封建的内容,且由有无产阶级领导的,故选A。

     

有同学要撰写有关“坦克与两次世界大战”的历史研究论文,下列哪些可作为直接相关的史料

①索姆河战役②凡尔登战役③德国突袭波兰④普罗霍罗夫卡战役

A.①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②③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战争历史专题

C

一战。坦克是在一战中的索姆河战役中投入战争中的,在二战中德国突袭波兰大量的使用坦克。普洛霍罗夫卡战役是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坦克战之一,它发生在1943年7月12日,是德国国防军的城堡行动中的重要战役,故选C。

     

观察下列图片,有关它们的描述正确的是

图一                                               图二

①图一成为德国分裂的重要标志,是东西德共同修建的

②图二的事件发生在1961年,随后美军进入最高戒备状态

③两图都是冷战格局下美苏对峙的重要体现                                 

④图二危机中,美苏领导人表现了克制态度,相互妥协使危机逐步降温并解决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④  D.③④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两极世界

D

战后国际关系。①项错误,柏林墙是民主德国修建的;②项错误,古巴导弹危机是发生在1962年,排除改两项,故选D。

     

著名学者伊曼纽尔·沃勒斯坦在《生活在后美国世界》中指出:“苏联解体了。对美国而言,这是个灾难!我知道没人这么说,他们只是说这对美国而言是个巨大的胜利,但它确实是个灾难。”文中“灾难”的含义主要是指

A.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B.俄罗斯与美国分庭抗礼

C.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           

D.欧洲一体化进程的加快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

C

苏联解体。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苏联解体,美苏两极格局瓦解,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美国受到的挑战进一步加剧,所以选C。

     

英国文学家菲尔丁(1707~1754)描述当时的英国时说:“当贵族在与君主进行华丽的竞争时,乡绅们翘首企盼获得贵族那样的地位,而商人们则从柜台后面步出,挤入乡绅空出的行列。”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A.贵族阶层日趋没落

B.阶级矛盾空前激化

C.商业资本发展迅速

D.工业革命成效显现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

C

本题考查早期殖民扩张,旨在考查历史知识的理解和材料解读能力。从材料 信息“商人们则从柜台后面步出,挤入乡绅空出的行列”,可以反映出商业资本的发展;从 时间限制“1707—1754”可以排除D 项,因为产业革命开始于1765 年;A、B 两项在材料中无法反映。

     

1870年以后,欧美国家重工业发展迅速。在重工业的各个部门,生产流程日趋复杂,一个产品需要多道工艺流程分工与技术的复杂性与19世纪前期不能同日而语。因此,垄断组织在重工业的各个领域中发展很快。这说明

A.资本主义生产的不稳定性加剧      

B.生产技术的发展是生产组织形式变革的催化剂

C.垄断是推动科学技术进步的主要动力

D.垄断贯穿于资本主义生产的整个过程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第二次工业革命

B

垄断组织。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1870年以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生产技术又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生产技术的改变直接导致了生产组织形式变革,垄断组织也就应运而生,所以,生产技术的发展才是生产组织形式变革的催化剂,所以本题答案就是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