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市西湖高级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

明《帝京景物略》载:“三月清明日,男女扫墓,……粲粲然满道也。拜者、酹者、哭者、为墓除草添土者,焚楮(chǔ)锭次,以纸钱置坟头。”材料中的习俗  

A.起源于明朝中期  

B.流传于中国北方  

C.受外来文化影响    

D.受宗法制的影响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答案: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能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不难发现,清明时节祭祀自己的祖先的习俗是受宗法制的影响,所以本题答案是D.受宗法制的影响。另外,清明时节祭祀自己的祖先的习俗当然不是起源于明朝中期,因为早在商周时期以经有了大规模的祭祀活动。也不是受外来文化影响,这个习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个习俗当然也不是仅流传于中国北方。故D项正确。

考点:古代中国政治制度•商周时期政治制度•宗法制

     

春秋战国时期某思想家提出:“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下列观点中,属于该思想流派的是

A.“兼相爱,交相利”                 

B.“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C.“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D.“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百家争鸣

答案: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可知这体现的道家的思想。A项是墨家学派的思想,B项是道家学派的思想,C项是儒家荀子的思想,D项是儒家孟子的思想,所以本题答案选B项。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道家学派。

     

下列言论中没有体现重农抑商思想的是   

A.“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虞不出则财匮少”

B.“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

C.“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

D.“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古代的经济政策

答案: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能力,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先注意题干中的“没有”一词,然后弄清各选项的含义。A项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虞不出则财匮少”认为“农、工、商、虞”同等重要,故A项符合题意。

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经济思想•重农抑商

     

宋朝有一条规矩,“官员不入酒肆”,一旦发现官员在酒店吃喝,不管公款私款,即刻遭到御史弹劾,重则罢官免职,轻则纪律处分。另一条规矩是:王公贵族“不得取食味于四方”,即不得向各地索要特产和美味佳肴。这些规矩产生的积极作用是   

A.遏止了官吏横征暴敛                 

B.形成严密的反腐机制

C.君主有效控制了臣属      

D.便于约束权力的滥用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答案: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能力,题目中的“官员在酒店吃喝……重则……轻则……”“王公贵族……不得向各地索要特产和美味佳肴”等信息表明:宋朝采取种种措施来防止权力的滥用。故本题应选D项;A项中“遏止”、B项中“严密”、C项中“有效”的说法过于绝对化,故排除。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宋代的政治制度

     

《元史》记载:“至元十三年,初置江淮行省,治扬州。二十一年,以地理民事非便,迁于杭州。二十二年,割江北诸郡隶河南,改曰江浙行省,统有三十路、一府。”从材料中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A.元朝行省的管理区域时有变动         

B.路和府是元朝行省以下的行政区划 

C.元朝的行省设置和调整由中央政府决定  

D.元朝在全国共分设了十个行省,江浙行省是其中之一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答案: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能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不难发现,元朝在全国共分设了十个行省,江浙行省是其中之一材料无从体现,故D项正确。

知识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行省制度

     

“蝴蝶拍一拍翅膀,地球的另一端就产生一场风暴”。这是由气象学家提出的混沌学理论,又叫蝴蝶效应。下表对应符合该观点的是   

 

蝴蝶拍翅膀

产生的风暴

A

宋元时期商业空前繁荣

海外贸易税成为国家重要财政来源

B

英国等完成工业革命

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C

资本主义世界出现1929年的大危机

苏联工业建设取得巨大成就

D

美国霸主地位动摇

二战后西欧和日本崛起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第一次工业革命

答案: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能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在本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C项符合蝴蝶拍一拍翅膀,地球的“另一端”就产生一场风暴这个特征,所以本题答案就是B。

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斯大林模式”•苏联工业建设取得巨大成就

     

有学者认为:“中国近代历史剧变的基本分界线,是距今一百多年前的甲午战争。”得出这一结论的依据是甲午战争以后   

①中国割地赔款,丧权辱国     

②近代民族工业初步发展  

③中华民族意识的进一步觉醒   

④开启了制度变革的探索历程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

答案:B

试题分析:依据所学知识,甲午战后,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开展了维新变法,近代民族工业初步发展中华民族意识的进一步觉醒以及开启了制度变革的探索历程开启了中国制度变革的探索。故选B。①项是从《南京条约》开始。

考点:近代中国民主革命·列强侵华· 影响

     

近代以来,中国相继发生洋务运动、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其反映的基本趋势是  

A.由农耕经济向工业化的飞跃               

B.技术、制度、文化渐次转型

C.传统文化向近代文化的转型               

D.政治上由专制向民主化转变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

答案: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能力,主要考查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依据所学,洋务运动、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代表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三个层次—器物、制度、思想文化,故选择B项。A、C、D三项均只反映了其中一个层次。所以应选B。

考点: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历程·特点

     

《张季子九录·文录》认为,“起而革命者,代不乏人,然不过一朝一姓之变革而已。孙中山之革命,则为国体之改革,与一朝一姓之变革迥然不同。”下列最能论证此观点的是

A.辛亥革命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B.辛亥革命实现了人民当家做主

C.辛亥革命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             

D.辛亥革命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辛亥革命

答案: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能力,从材料“国体之改革,与一朝一姓之变革迥然不同”可以看出作者肯定辛亥革命在于实现了制度的变革。故选D。其余三项均未体现出制度的变革内容来,因此是错误的。

考点:近代中国民主革命·辛亥革命· 影响

     

1918年,李大钊在《新青年》上撰文:我前岁在北京过年,刚过新年,又过旧年,看见贺年的人,有的鞠躬,有的拜跪,有的脱帽,有的作揖,有的在门首悬挂国旗,有的张贴春联。对这则材料中的信息理解不正确是

A.辛亥革命对传统习俗产生了冲击         

B.社会习俗的改变是一个缓慢的过程

C.新旧杂陈是该时期社会习俗的特点       

D.新的社会风尚成为社会主流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答案: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鞠躬”、“脱帽”可以看出辛亥革命对传统习俗产生了冲击,所以A项正确;由“有的鞠躬,有的拜跪,有的脱帽,有的作揖,有的在门首悬挂国旗,有的张贴春联”可以分析出B和C两项正确;D项错误,由材料可知社会风尚是新旧杂陈的,新风尚还不是主流。所以本题答案选D项。

考点:近代中国社会风俗的变迁·社会习俗·新旧杂陈的社会习俗。

     

朱德在民主革命时期曾作诗一首:“群龙得首自腾翔,路线精通走一行;左右偏差能纠正,天空无限任飞扬。”该诗反映的历史情形表明了    

A.中国革命开始“以俄为师”              

B.“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开辟

C.中国共产党由幼稚走向成熟              

D.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国共的十年对峙

答案: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依据材料中“群龙得首自腾翔,路线精通走一行。左右偏差能纠正,天空无限任飞扬。”的“左右偏差能纠正”可知是长征途中的遵义会议,故本题选择C项。A与左倾无关。B、D出现在遵义会议后,此时左倾政治错误已经得到了纠正。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国共十年对峙

     

下图是抗战时期的一幅政治宣传画。该画旨在  

A.宣告第二次国共合作实现           

B.呼吁全民族共同抗日                                           

C.歌颂军民合作首战告捷             

D.庆祝抗日战争的胜利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抗日战争

答案: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能力,本题主要考查抗日战争。从图片中“唤起民众”“组织民众”“训练民众”可知主要体现民众在抗战中的作用,故B项正确,A、C、D项错误。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抗日战争·全民族抗战

     

1954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不再拥有立法职能,此后,政协会议便成为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组织。这主要是因为   

A.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完成                 

B.政协已完成民主监督使命

C.民主集中制原则的规定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答案: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能力,依据所学知识,新中国成立后,政协会议代行人大职责,《共同纲领》其临时宪法的作用,1954年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的召开,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标志着全国人大制度的确立。政协会议代行人大的职责结束,作为统一战线组织继续存在。故选D。

考点:现代中国政治制度•新中国初期•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以下是四幅新中国不同时期的宣传画。该画中主题体现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   

C.③①②④   

D.④②③①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经济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答案: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能力,旨在考查建国依赖政治制度演变,①是大跃进时期,发生在1958年;②发生在文革期间,即1966-1976年;③第一部宪法颁布是在1954年;④香港回归是在1997年,故选C。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民主政治制度的发展与曲折•第一部宪法颁布与“文革”;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一国两制”的理论与实践?香港回归;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1958年大跃进

     

2015年3月,习近平主席为两岸关系定调,强调“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定不移地坚持共同政治基础”、“坚定不移为两岸同胞谋福祉”和“坚定不移携手民族复兴”。这些大政方针实现的基础和前提是   

A.必须坚持“九二共识”           

B.海协、海基会的沟通     

C.两岸三通的扩大              

D.政党之间的交流合作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祖国统一大业

答案: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能力,题干语言的含义是,““坚定不移为两岸同胞谋福祉”和“坚定不移携手民族复兴”。这些大政方针实现的基础和前提是两岸坚持一个中国,就是“九二共识”,故A项正确。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一国两制”的理论与实践•九二共识

     

雅典执政官克利斯提尼重新划定以地域为基础的10个行政选区代替原先的4个血缘部落;中国秦始皇以郡县制代替了分封制。两者都推动了历史的进步,主要在于    

A.都奠定了民主政治的基础                  

B.都加强了中央集权

C.都打破了贵族政治的影响                 

D.都缓和了社会矛盾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古代希腊民主政治

答案: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分析比较历史问题的能力,克里斯提尼用以地域为基础的10个行政选区代替原先的四个血缘部落,进一步削弱了贵族的特权,秦朝郡县制是官僚政治代替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也打击了旧贵族的特权,故C项正确。AD项只符合前者,B项只符合后者,故排除。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雅典民主政治·克利斯提尼的改革

     

在西方文化中,“人文精神”通常指“人文主义”。人文精神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它的内涵是不相同的。下列最能体现17-18世纪启蒙运动时期人文主义倾向的是

A.“人是万物的尺度”                   

B.“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  

C.“每个人都是自己的精神牧师”          

D.“思维着的悟性成了衡量一切的唯一尺度”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启蒙运动

答案: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能力,本题考查西方人文主义的起源和发展。A 是古希腊哲学家普罗泰戈拉的观点;B 是文艺复兴时期莎士比亚的观点;C是宗教改革的观点;D倡导理性主义,是启蒙运动的核心。故D正确。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智者学派;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启蒙运动·启蒙运动的核心

     

英国在建立现代政治制度的过程中,走了一条和平、渐进的道路。它首先把专制制度转变为贵族寡头制,然后再把贵族寡头制改造成民主政治。下列能体现英国这一过程的历史事件是   

①1640年英国革命②1688年光荣革命 

③1689年颁布《权利法案》

④18世纪中叶责任内阁制确立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英国君主立宪制

答案: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17世纪中期英国革命并没有促进因不过过政治的近代化, 1688年光荣革命、1689年《权利法案》和1832年议会制度改革均促进英国政治民主的近代化,故D项正确。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发展历程

     

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任何一州都不得“缔结任何条约,参加任何同盟或邦联”;“未经国会同意,不得对进出口货物征收任何进口税或关税”;“未经国会同意……不得在和平时期保持军队或战舰,不得与他州或外国缔结协定或盟约”。这些规定的主要目的是    

A.为避免邦联体制的弊端                    

B.为调和地方各州的矛盾

C.为维护三权分立的体制                    

D.为体现民主共和的原则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美国联邦政府

答案: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能力,本题考查理解分析材料,归纳信息的能力。解题时注意材料的关键词“任何一州”,规定是各州的权利。联系已学知识可知美国宪法规定美国是一个联邦制国家,联邦权力高于各州的权力,因此A符合题意,而共和制、分权制、总统制在材料中均无体现,故选A。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美国共和制的确立·联邦制

     

埃里克·方纳在《美国自由的故事》这样写道:“对自由的倾心和执着构成了美利坚民族主义的精髓。罗斯福将他自己的自由定义——即普通人拥有更大的安全感。”下列措施中,最能让“普通人拥有更大的安全感”的是  

A.增发钞票,成立联邦银行加强对银行的管理,稳定金融秩序

B.政府实行失业保险、养老金以及救济制度,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C.颁布《全国劳工关系法》和《公平劳动标准法》,缓和劳资矛盾

D.政府拨款进行大规模社会救济,举办公共工程解决失业问题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罗斯福新政

答案: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能力,题干语言的含义是,“普通人拥有更大的安全感”主要是从社会保障的角度回答,依据材料中“政府实行失业保险、养老金以及救济制度,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说明这一问题 ,故B项正确。

考点:经济大危机和罗斯福新政•罗斯福新政•措施

     

20世纪40年代某国际会议通过的决议写道:美元直接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和美元挂钩,实行可调整的固定汇率制度……取消经常账户交易的外汇管制等”。这次会议召开的主要目的是  

A.确立美国经济优势地位              

B.援助并发展西欧的经济

C.拓宽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D.筹建新的货币金融体系,稳定经济秩序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形成

答案:D

试题分析:“美元直接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和美元挂钩,实行可调整的固定汇率制度”,材料说明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目的是建立二战后的国际经济秩序。因此选择D。ACD与题意无关,排除。

考点: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形成·布雷顿森林体系

     

科学史上不乏富有传奇色彩又留下深刻启迪的故事。伽利略在比萨斜塔进行了重物自由下落实验,牛顿因苹果从树上坠落而产生万有引力的灵感,爱因斯坦设想孪生兄弟中的一个以光速作太空旅行后将会比未旅行的兄弟更年轻。三人相关理论告诉我们  

A.科学发展以否定前人理论为前提           

B.科学理论是在批判继承中不断发展的

C.三人共同奠定了现代物理学基础           

D.生物学发展终于打破了神学桎梏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物理学重大进展

答案: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现代科技的发展,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根据所学,伽利略创立了自由落体定律,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学说,牛顿在研究伽利略自由落体定律基础上提出了万有引力,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对牛顿力学进行了补充发展,可见科学理论是在批判中向前发展的,符合题意的是B项,A项表述过于绝对,C项中的“共同”,D项中的“终于打破了”表述均不符合史实。

考点:近现代科学理论•物理学•相对论

     

工业革命在西欧开展以后,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资本主义制度所固有的矛盾和弊端逐渐暴露,真实地反映现实生活、揭露和批判社会黑暗的文学流派逐渐发展成为文学的主流。下列属于这种文学流派的作家是   

A.巴尔扎克         

B.列宾         

C.雪莱          

D.普希金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答案: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能力,题干语言的含义是,“资本主义制度所固有的矛盾和弊端逐渐暴露,真实地反映现实生活、揭露和批判社会黑暗的文学流派逐渐发展成为文学的主流。”属于批判现实主义。故A项正确。

考点:19世纪以来世界文学艺术•文学成就•现实主义

     

图5所示战役的作用在于

A.使北非德意军队陷于两线夹击中

B.使德国陆军遭受第一次重大失败

C.使北非战场形势发生了转折

D.导致法西斯轴心国开始解体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战争历史专题

答案: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能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理解,图中战役属于隆美尔指挥北非战场。这次战役使北非战场形势发生了转折故C项正确。A项是1943年2月,B项是1942年6月, D项是1943年9月。

考点:两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北非战场

     

G20第十一次峰会于2016年9月上旬在中国杭州举行。作为国际合作论坛,G20以非正式的部长级会议为主要运行形式,没有常设秘书处,主席采取轮换制。与G20运作方式相类似的国际经济组织是

A.世界银行    

B.欧洲联盟    

C.亚太经合组织       

D.世界贸易组织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区域集团化的发展

答案: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能力,G20(Group of 20,也有人称为G21、G22及G20+)是在2003年8月20日确立的开发中国家的集体性称呼 20国集团是一个国际经济合作论坛,属于区域经济合作组织,故C项正确。

考点: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集团化•APE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