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武汉市钢城四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卷

“秦始皇设职授官,从一面看是官僚政治的开始,从另一面看却是政治权力等级世袭的中止。”中止了“政治权力等级世袭”的制度是

A.宗法制

B.郡县制

C.分封制

D.皇帝制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B

抓住关键信息“却是政治权力等级世袭的中止”,结合所学可以知道,郡县制下长官是由皇帝任命,郡守县令不再世袭,体现了政治权力等级世袭的中止,故B项正确。宗法制、分封制、皇帝制均是按血缘世袭的,没有终止政治权力等级世袭,故ACD三项错误。

     

史学家指出,中国历史上某一时期“有极关重要者四事”:一为中国版图之确立,二为中国民族之聚成,三为中国政治制度之创建,四为中国学术思想之奠定。这应是哪一时期

A.商周时期

B.秦汉时期

C.春秋战国时期

D.隋唐时期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B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材料“中国版图之确立和中国民族之聚成”指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中国政治制度之创建”指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创立,这是在秦朝形成的;而儒学是在汉武帝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被奉为正统思想的,因此这一时期应该是秦汉时期,故B项正确;A项时还没有儒学,排除;C项时儒学没有成为正统思想,排除;D项晚于B项,排除。

     

从甲骨文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商王求丰年和降雨的卜辞,但奇怪的是他们不是直接向他们心目中的最高神——“帝”请求,而是托祖先转达,据此我们可以断定商代

A.祖先的地位高于神

B.王权具有神秘色彩

C.崇拜祖先的宗法观念已经形成

D.国家大事完全通过占卜来决定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C

【详解】材料“托祖先转达”反映了商王求丰年和降雨的时候要托祖先转达,这说明当时崇拜祖先的宗法观念已经形成,故C项正确;材料“他们心目中的最高神”说明神的地位还是高于祖先,故A项错误;王权具有神秘色彩符合史实,但材料强调是“托祖先转达”,体现的是宗法观念,故B项错误;D项说法错误,错在“完全”的说法,夸大了占卜对国家大事的影响。

【点睛】本题的难点是要正确解读材料信息,一般来说,要注意材料中“可是”“但是”“而是”这类词语后面的信息,理解材料的主旨所在。

     

秦朝的军国大事一般先由丞相、御史大夫和诸卿朝议,最后由皇帝裁决。这一做法使。

A.中央强化了对地方的控制

B.君主专制制度下的重大决策失误有所减少

C.君权在事实上遭到了弱化

D.民主观念开始渗透到政治体制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教材知识的准确理解能力,联系已学知识可知秦朝对军政大事的决策,一般先由丞相、御史大夫和诸卿进行朝议,最后由皇帝裁决,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君主专制下决策的失误,因此B符合题意。而材料体现的是中央内部各机构之间的关系,排除A;中央机构各官员进行商议,最后由皇帝裁决,体现大权集中在皇帝,C错误。D项在专制体制下,民主观念是没有生存的土壤的。故选B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汉时期的政治制度·秦朝专制主义的形成

     

在电影《秦始皇》中出现了当时郡守的活动场景,正确的设置是

A.把自己的职务传给嫡长子

B.在接受宰相的任免

C.在辖区内建立武装

D.在向丞相汇报工作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D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秦朝的郡守要定期向丞相汇报工作,故D项正确;A、C两项是分封制下诸侯的权利,排除;秦朝郡守由皇帝任免,排除B。

     

“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元士三鼎或一鼎”是西周时期对墓葬用品的严格规定,其反映的主要问题是

A.西周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

B.西周的青铜器数量比较少

C.西周有严格的等级制度

D.西周的冶铜业十分落后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C

【详解】材料“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元士三鼎或一鼎”说明按级别享有随葬用品,体现西周严格的等级制度,故C项正确;A项错误,鼎的数量的多少并非经济实力高低的问题,而是地位的高低的问题;青铜器是铜锡铅的合金,西周是鼎盛时期,故BD项错误。

     

刘邦认为:“(秦始皇)为皇帝,而子弟为匹夫,内亡(通“无”)骨肉根本之辅,外亡尺土藩翼之卫。”汉初统治者为此而采取的措施是

A.废除分封制

B.颁布推恩令

C.分封诸侯王

D.设置尚书令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C

【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刘邦错误吸取秦亡的教训,认为秦没有分封子弟为王,以致孤立而亡,因此地方上实行郡县制与封国制并存,故C项正确,A项排除;B项是汉武帝时期推行的,排除;D项是中枢机构,排除。

     

嘉定二年(1210年),南宋著名诗人陆游临终前写下了那首千古绝唱:“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按两宋中央官制,负责筹划“王师北定”事务的是

A.尚书省

B.枢密院

C.参知政事

D.军机处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B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宋代设置参知政事、枢密院、三司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财权。据题干材料所述,主管“王师北定”的应该属于军事方面,按两宋官制,负责筹划“王师北定”事务的是枢密院,故B项正确。隋唐时在中央设三部,其中尚书省下设六部,负责执贯彻各种政令,处理日常事务,故A项不符合题意;参知政事负责行政,故C项错误;军机处是清雍正设置的中枢权力机关,故D项错误。

点睛:首先明确宋朝的官职;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按两宋官制,负责筹划“王师北定”事务的是枢密院。

     

2012年7月18日,《深圳特区报》刊登《科举制之美》一文:“科举产生出了一大批……政治家、众多有杰出贡献的思想家……外交家等,通过科举而施展才华,都是中华民族的英才。”这充分说明了

A.科举制完全符合社会的发展需要

B.科举制有利于选拔社会实用人才

C.科举制彻底抛弃门第等级观念

D.古代官吏主要来源于科举选官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由材料中的““科举产生出了一大批……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的信息说明科举制对社会人才的贡献,故本题选择B;A错在完全符合;C错在彻底抛弃;D错在主要来源。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科举制度

     

孙伯南在《中国监察制度的研究》中认为,“唯秦代以前之御史系掌政事,而非监察之职”。对其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A.秦以前没有御史一职

B.只有秦代存在御史一职

C.秦代的御史无监察职能

D.秦以前的御史无监察职能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D

【详解】由材料“唯秦代以前之御史系掌政事,而非监察之职”可知,秦以前的御史掌管政事并不负监察之责,故D项正确;由材料“唯秦代以前之御史系掌政事,而非监察之职”可知,秦代之前设有御史一职,但并不负监察之责,故A项错误;由材料“唯秦代以前之御史系掌政事,而非监察之职”可知,秦代以前就设有御史一职,故B项错误;由材料“唯秦代以前之御史系掌政事,而非监察之职”可知,御史负有监察之责始自秦代,故C项错误。

【点睛】紧扣关键信息“唯秦代以前之御史系掌政事,而非监察之职”,并联系所学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史实分析解答。

     

从分封制到郡县制到行省制,体现了地方削权、中央集权的发展趋势。但史学家钱穆却认为地方行政是“汉代好,唐代较好,宋代太差”。钱穆评价三代好坏的依据是

A.地方行政机构设置

B.人才选拔权由谁掌握

C.能否合理调动地方积极性

D.宰相权力的大小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C

结合所学知识汉、唐、宋地方行政区划的一大演变趋势在于地方权力逐渐收归中央,地方的自主权利逐渐削弱,压抑了地方行政机构的积极性,所以选C项;A项中汉唐地方均为郡(州)县两级制,无法比较;人才选举权至隋朝科举制已收归中央唐宋无法比较,B不选;宰相为中央官员与地方无关,D项不选。

     

《起居注》是由职业史官(记注官)记录皇帝言行的档案。汉时,皇帝不允许观看《起居注》。唐朝开了观看《起居注》的先例。到宋朝,皇帝观阅成了惯例。清康熙帝甚至以“记注官泄密”为由,停止编纂《起居注》。这最能说明

A.历朝皇帝历史知识日益丰富

B.清代君主的权力不再受制约

C.皇权呈现出不断加强的趋势

D.《起居注》史料不够真实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C

【详解】材料“汉时,皇帝不允许观……。唐朝开了观看……的先例……。宋朝……观阅成了惯例。清康熙帝……停止编纂《起居注》”反映了皇帝的控制明显加强,这说明皇权的不断加强,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出皇帝的知识水平,故A项排除;B项说法错误,错在“不再受限制”;皇帝的态度的转变并不是《起居注》史料不够真实,而是有可能侵犯到皇帝的权威,故D项排除。

【点睛】“汉时,皇帝不允许观……。唐朝开了观看……的先例……。宋朝……观阅成了惯例。清康熙帝……停止编纂《起居注》”是解题的关键。

     

“密折”一词始用于康熙朝,最初为一种特权,仅限于少数亲信官员等使用。康熙五十一年前后,地方和中央人员才普遍获得奏折权。雍正帝继位以后,又给予道员、知府、同知、副将一级的官员密上奏折的权力。据统计,当时上密折的人数已达到1000人以上。这表明

A.清朝中央政府决策的开放性

B.中央的政治权力进一步加强

C.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达到顶峰

D.清朝加强了对人民的控制和镇压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B

“密折”是一种特权,并不是所有官员都有奏折权,体现政策的封闭性,故A不正确;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达到顶峰标志是军机处,故C不正确;上密折的人数不断扩大,尤其是地方官员上密折的人数不断扩大,这说明中央对地方控制进一步加强,故选B;D不是材料主要意思。

     

“希腊地区没有丰富的自然资源——没有肥沃的大河流域和广阔的平原,而具备这些天然条件,并合理地开发和利用,是供养如中东、印度和中国所建立的那种复杂帝国组织所必需的。”对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A.希腊地区的贫穷使得它比起东方各国发展缓慢

B.地理环境决定了东西方政治制度的差异

C.正是因为希腊地理环境的恶劣才产生民主政治

D.希腊特殊的自然环境使它产生了不同于东方的政治制度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古代希腊民主政治

D

个人和个体家庭的农业生产劳动具有较多的独立性,缺少东方农业社会的组织性和对集体以及对权威的依附性。古希腊农业生产的特性反映到古希腊人政治生活中就会体现出一种强调个人价值的独立、平等的政治理念。所以古希腊的独特环境决定了古希腊人的经济生活方式,而这种经济生活方式又为古希腊民主政治培育了必要的民主精神,故答案选D。A项明显说法错误,排除。BC两项犯了地理环境决定论的错误,排除。

     

修昔底德认为正确的政策是由好的领袖制定的,而极容易被煽动起来的民众情绪只会将国家引向灾难。亚里斯多德主张应使一少部分贤人从事军事、政治和宗教事业,而其它人则去种田和进行别的生产活动,这些人有公民投票权,但并不担当任何国家公职。他们的政治主张主要是针对()

A.雅典特权民主而非自然民主的事实

B.雅典城邦直接民主制所产生的弊端

C.苏格拉底“美德即知识”的哲学思想

D.智者学派极端相对主义的消极影响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古代希腊民主政治

B

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雅典城邦直接民主制使不同素养的人参与国家管理,容易导致国家权力的滥用和误用,修昔底德和亚里斯多德的政治主张主要是针对这种弊端的,由此选择B项。A项错误,材料并非强调雅典民主制的范围的问题,而是说的是雅典民主制形式的弊端;苏格拉底“美德即知识”的哲学思想和智者学派极端相对主义的消极影响在材料并未有直接的体现。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雅典民主政治•雅典城邦直接民主制的弊端

     

有人说,“从秦国开始的我国历史上第一次社会政治大转型,发自商鞅,极盛于始皇,而完成于汉武。”这次“转型”的主要表现是

A.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B.内阁制代替三省制

C.行省制代替郡国制

D.郡县制代替分封制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D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社会政治大转型是“发自商鞅,极盛于始皇,而完成于汉武帝”,意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建立与发展,以及实现和巩固大一统,即废分封行郡县,故D项正确;A项是开始于夏朝,排除;内阁出现在明朝,故B项排除;行省制度开始于元朝,故C项排除。

【点睛】由题干中“社会政治大转型”可知,解答本题应从政治角度入手。

     

据史书记载,秦朝皇帝玉玺用陕西蓝田白玉雕琢而成,螭虎钮,上刻文是丞相李斯以大篆书写的“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字,这本质上反映了

A.上供玉玺,臣子谄媚

B.以玉制玺,天子专有

C.皇权至上,丞相左右

D.皇位世袭,君权神授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D

【详解】材料“受命于天”说明皇位是上天赋予的,“既寿永昌”又反映了皇位世袭,故D项正确;A项不符合“本质反映”限定,排除;B项错在“专有”,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错在“丞相左右”,排除。

     

有学者认为:“古代雅典政治建立在一种非常不民主的基础之上。”下列雅典民主政治鼎盛时期的史实,可以支持该论断的是

A.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构B.有不少功勋卓著的公民经陶片放逐法被流放国外

C.居民中奴隶数量多于自由民D.五百人议事会的成员以抽签方式从10个选区中选出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古代希腊民主政治

C

公民大会、陶片放逐法和抽签都是民主的表现。“古代雅典政治建立在一种非常不民主的基础之上”可以看出雅典民主的实质是奴隶主的民主,是“不民主”的表现,故居民中奴隶数量多于自由民,故C正确。公民大会是雅典民主的典型表现,陶片放逐法是维护民主的有效手段,抽签方式体现了雅典的轮番而治的民主特征,故ABD均是民主的表现,排除。

     

雅典执政官克利斯提尼在制定行政选区时,“把全部村社分为三十区,十区在城市附近,十区在沿海,十区属于内地;……并用抽签的办法把这些区指定给各个部落,每一部落有三区,这样就使一个部落在所有这些地区都占了一份。”他采取的这一措施

A.确立了依据财产多寡划分等级的参政制度

B.废除了债务奴隶制以使债务奴隶重获自由

C.打破了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贵族专权局面

D.标志着雅典民主政治进入到“黄金时代”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古代希腊民主政治

C

材料中的改革措施是用地区部落取代血缘部落。克里斯提尼设立10个地区部落,取代原来的4个氏族部落。雅典被分为城区、沿海和内地三大地区,各大地区再分为十部分,称为三一区。通过抽签,从每个大区中各抽一个三一区,合成一个地区部落。通过改革,地域原则代替了血缘原则,削弱了氏族贵族在各方面的影响。A、B是梭伦改革的内容和影响,D是伯利克里改革的影响。故选C。

点睛:克里斯提尼改革——确立雅典民主政治。

内容:建立十个地区部落,以部落为单位选举;设立了五百人会议,各部落轮流执政;

成立十将军委员会;扩大公民大会权力,实行陶片放逐法。

意义:基本上铲除了贵族的政治特权,确立起雅典民主政治。

     

《西方政治文化传统》评价雅典民主政治:“对平民治国能力的盲目崇拜以及平民群众权力的无限膨胀,使国家失去了有效的制衡机制。”实质上是:

A.否定公民民主政治

B.批判过度的直接民主

C.肯定国家制衡机制

D.肯定专制中央集权制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古代希腊民主政治

B

试题分析:据材料“对平民治国能力的盲目崇拜以及平民群众权力的无限膨胀,使国家失去了有效的制衡机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说明过度的直接民主的弊端,故B正确。材料没有否定公民民主政治,故A排除。材料主旨不在于肯定国家制衡机制,故C排除。材料无法体现肯定专制中央集权制,故D排除。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古代希腊民主政治·特点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中国帝制时代的政治体制两千多年间似无实质性的重大变化,但在国家权力的运作方式上,却因社会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呈现出不同的运作机制。……唐代在三省体制下,决策不再是单纯的皇帝个人行为,皇帝的最后决定权包含在政务运行的程式中。

——刘后滨《唐代中书门下体制下的三省机构与职权》

材料三除将军可无限期连选连任,五百人议事会议员可连任二年外,所有公职任期都在一年以内,不得连任。有的公职甚至一人一生中只能担任一次。通过这些措施,每个公民都能够经常参加公民大会和陪审法庭,都有平等的机会担任公职。政治生活成了公民生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1)材料一中图一、二体现了哪两种政治制度?

(2)结合所学知识及材料二,说明唐代“三省体制”运作方式在当时所产生的主要意义。

(3)根据材料三,指出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分析雅典民主政治产生的历史影响。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1)制度:君主专制(三省六部制);民主政治。

(2)提高了行政效率,避免了国家决策上的失误;使封建官僚制度形成了严密的体系;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皇权专制。

(3)特点:直接民主、轮流执政。影响:古希腊民主政治为西方近代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础。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中西方古代的政治制度。从三省六部制、雅典民主政治等方面来分析。

【详解】(1)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图一是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制,体现出了君主专制;图二体现的是雅典的民主政治。

(2)根据材料“决策不再是单纯的皇帝个人行为”并结合所学可以从提高效率、避免失误、制约皇权等方面来分析出唐代“三省体制”运作方式在当时所产生的主要意义。

(3)从材料“每个公民都能够经常参加公民大会和陪审法庭,都有平等的机会担任公职”“所有公职任期都在一年以内,不得连任”中可以概括出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根据所学知识可以得出,古希腊民主政治为西方近代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