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师大附中2013-201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文)

一个祭祀祖先的节日,主要是扫墓,扫墓是慎终追远、敦亲睦族及行孝的具体表现。这可能与哪一政治制度关系密切

A.宗法制  B.分封制

C.君主专制D.中央集权制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A

     

《荀子·君道》:“墙之外,目不见也;里之前,耳不闻也;而人主(君主)之守司(官吏),远者天下,近者境内,不可不略知也”。引文认为,君主的哪一举动符合荀子的观点

A.建立上传下达的邮驿制度

B.经常巡游天下

C.加强对中央与地方官员的监察

D.深入民间体察民情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C

     

《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记载,主父偃曾经对汉武帝说:“古者诸侯不过百里,疆(强)弱之形易制。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缓则骄奢易为淫乱,急则阻其疆而合纵以逆京师。……愿陛下令诸侯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于是上从其计”。汉武帝“从其计”的根本目的是

A.平定“七国之乱”

B.削弱相权

C.限制诸侯王的活动,不许参与国家政事

D.收回王国土地,加强中央集权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D

     

历史学家钱穆说:“故中国政制之废宰相,统‘政府’于‘王室’之下……其事乃起于明而完成于清,则相沿亦已六百年之久。”据此,可以作出的合理推断是

A.明以前政府权力完全被丞相掌控

B.废除丞相后六部直接隶属于皇帝

C.明以前实行皇帝与丞相分权制度

D.丞相制度经过六百多年才被废除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B

     

古代雅典城邦平民能在反对贵族的斗争中取得胜利,最重要的社会因素是

A.平民开展暴力斗争 

B.代表平民利益的领袖不断改革

C.平民中不再有债奴 

D.平民中新兴工商业者力量壮大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古代希腊民主政治

D

     

从适用范围看,《十二铜表法》是罗马国家制定的

A.适用于所有罗马人的法律

B.调整国内民族关系的法律

C.调整公民内部关系的法律

D.调整罗马人与外来人关系的法律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罗马法

C

     

17世纪英国革命期间产生了一个意外的局面,革命因反抗一个人的专制开始,却造成了另一个人的独裁。这里的“一个人”和“另一个人”分别是指

A.詹姆士一世、克伦威尔 

B.查理一世、克伦威尔

C.查理一世、詹姆士一世 

D.查理二世、詹姆士二世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英国君主立宪制

B

     

据史料记载,明太祖有一天问大臣:“天下谁人最快活?”有的人回答:“金榜题名者。”有的人回答“功成名就者。”明太祖听了都不以为然,当听到一位叫万钢的大臣说“畏法度者快活”时,却极为赞赏地点点头,随后对其委以重任。明太祖赞赏万钢并委以重任的原因是

A.其他大臣的回答自相矛盾

B.万钢的回答强调了对专制统治的服从

C.万钢的回答揭示了快乐的源泉

D.其他大臣的回答背离了主题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B

     

唐太宗说:“中书所出诏敕,颇有意见不同,或兼错失,而相正以否。元置中书、门下,本拟相防过误。人之意见,每或不同,有所是非,本为公事……卿等特须灭私徇公,坚守直道庶事相启沃,勿上下雷同也。”对这段话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阐明了实行三省六部制的目的

B.形成了中央机构间的监督制约机制

C.实行三省六部制有利于减少决策失误

D.皇权置于相权的制约之下,形成了集体决策的局面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D

     

晚清一位大臣经历了对外战争失败的惨重教训,因而主张购买洋枪、洋炮、洋船,并认为“以通夷之银,量防夷之用,从此制炮必求极利,造船必求极坚”,可是皇帝却斥责他“一派胡言”。该大臣经历的对外战争最有可能是

A.鸦片战争 

B.中法战争

C.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鸦片战争

A

     

清朝八旗兵被太平军打得落花流水,咸丰帝令地方组织团练,湖南汉族官僚创建湘军,成为镇压太平军的主力。“湖南汉族官僚”主要是指

A.胡林翼  B.曾国藩

C.曾国荃  D.李鸿章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义和团运动和太平天国运动

B

     

右图是岳麓山上一墓碑,墓碑的主人的主要功绩是推动了下列哪次起义

A.萍浏醴起义B.武昌起义

C.南昌起义  D.秋收起义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辛亥革命

B

     

民国时期有人写了这样一封信:“共和病国,烈于虎狼,纲纪荡然,国亡无日。近闻伏阙上书劝进者不啻万余人……明谶云:终有异人自楚归,项城即楚故邑也。其应在公,历数如此,人事如彼,当决不决,危于积薪。伏愿速定大计,默运渊衷,勿诿过于邦交,勿怀情于偏论,勿蹈匹夫遹守之节,勿失兆民归命之诚,使衰年余生,重睹开日。”写信人希望“重睹开日”的意思是

A.复辟帝制 B.继续革命

C.再造共和 D.严肃纲纪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民主历史专题

A

     

1922年孙中山说:“中华民国像我的孩子,他现在有淹死的危险。我向英国和美国求救……他们站在岸上嘲笑我。”为改变这种现状,他其后的努力不包括

A.接受”三大政策”

B.提出新三民主义

C.实现国共合作

D.领导北伐战争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国民革命

D

     

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了湘赣边秋收起义。有关秋收起义的说法错误的是

A.1927年“八七会议”决定秋收时节发动武装起义

B.起义军进攻中心城市长沙受挫

C.这是中共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

D.起义中毛泽东决定进军山区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国共的十年对峙

C

     

在右图中的二楼曾经作出了什么重大决定

A.清算陈独秀的右倾错误

B.肯定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

C.决定国共两党第二次国共合作

D.告诫共产党员要警惕糖衣炮弹的袭击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国共的十年对峙

B

     

著名历史学家胡绳在《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一书中说:“从大革命失败到抗日战争前夕这十年,是中国共产党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坚持斗争并达到政治上成熟的时期。”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成熟”的表现是

①与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②对中国革命道路进行了理论上和实践上的成功探索

③摆脱共产国际“左”倾错误的干扰

④根据国内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正确处理国共两党关系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国共的十年对峙

D

     

漫画《列宁清扫地球》形象生动地展现了俄国十月革命这一人类历史上的重要事件。

下列对此漫画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赞扬了列宁领导十月革命的伟大功绩

B.十月革命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C.社会主义制度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斗争取得了决定性胜利

D.十月革命对世界历史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十月革命

C

     

2014年3月,我国成功召开“两会”,从历史渊源来讲,“两会”(政协会议和人大会议)分别始于

A.1946年,1949年  B.1949年,1949年

C.1949年,1954年  D.1954年,1956年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C

     

据保守统计,文革期间非正常死亡人数超过172万,受迫害的人数更以千万计。为此,著名作家冯骥才采访了上千名文革经历者,从中选出了一百人作为代表并写下了《一百个人的十年》一文。最后,他说到:“一代人经受的惨痛教训,是下一代人的精神财富。”这里所说的“教训”主要是指

A.要注重民主与法制建设

B.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

C.要依据生产力水平及时调整生产关系

D.要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

A

     

邓小平在《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中指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构想是我们根据中国自己的情况提出来的,而现在已经成为国际上注意的问题了。”对此理解最正确的是

A.国际社会想干扰中国收回香港

B.国际社会一致认可“一国两制”

C.“一国两制”方案在联合国得以通过

D.“一国两制”对解决国际争端有借鉴作用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祖国统一大业

D

     

20世纪70年代,中国的外交出现了新局面。关于这一时期的外交,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中美结束敌对,正式建交

B.中美建交推动了中日建交

C.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得以恢复

D.中国的国际地位日益提高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B

     

关于20世纪四五十年代的美苏关系,描述最准确的是

A.从摩擦到对抗 B.从敌对到盟友

C.从盟友到分手 D.从盟友到对手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战争历史专题

D

     

全球史观的基本观点是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近年来,全球史观不断兴起,与哪一现象密切相关

A.政治多极化进一步加强

B.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发展

C.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

D.美国超强的经济军事实力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经济全球化的世界

B

     

2014年3月27日,习近平在巴黎演讲:“吃水不忘挖井人。此时此刻,我们都会想起两位伟人。50年前,在东西方冷战正酣的大背景下,是他们以超凡的战略眼光,毅然作出中法全面建交的历史性决策,在中法之间同时也在中国同西方世界之间打开了相互认知和交往的大门。”材料中的两位伟人是

A.毛泽东,邓小平

B.毛泽东,戴高乐

C.邓小平,戴高乐

D.习近平,奥朗德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