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岳阳市华容县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10月月考地理试题

“骑楼”是楼房前座跨入人行道悬空而建的,二楼向街心延伸,并使马路边房屋相互连接,形成自由步行的长廊。这是岭南民居的一个特色。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1.建设骑楼的目的是(   )

A.体现当地的民族特色     B.使房屋建筑有层次感,体现建筑美

C.节省建筑材料                         D.便于行人避雨和遮阳

2.骑楼建筑反映了岭南地区(   )

A.地形多样,地表起伏不平               B.高温多雨的气候

C.降雨强度大                                    D.洪涝、台风等灾害频繁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地理

1.D

2.B

试题分析:

1.岭南指的是南岭以南的地区,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建设骑楼的目的是便于行人避雨和遮阳,D正确。

2.岭南指的是南岭以南的地区,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建设骑楼的目的是便于行人避雨和遮阳,反映了岭南地区高温多雨的气候。

     

该图为“世界汽车产业四次大转移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3.第一次从欧洲转移到美国,美国汽车产量迅速增加的有利条件是(  )

A.劳动力资源丰富,有利于发展汽车工业

B.钢铁、石化工业迅速发展,为发展汽车工业创造了条件

C.美国出现逆城市化,促进汽车工业发展

D.国土地域辽阔,有利于发展汽车工业

4.进入20世纪80年代,日本汽车产量稳居世界第一。其主要条件是(  )

A.原材料和燃料资源丰富                                B.分布集中,工业投入少

C.水能丰富,动力投入多                                          D.重视科学技术的投入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地理

3.B

4.D

试题分析:

3.从图当中看,汽车产业第一次从欧洲转移到美国是1915年左右,1915年左右美国,钢铁石化工业迅速发展,为发展汽车工业创造了条件,C正确;1915年左右美国的城市化水平比较低,还没有出现逆城市化现象;汽车是市场导向型产业,与劳动力资源是否丰富关系不密切;汽车比较适合短距离运输,国土地域辽阔,并不是发展汽车工业的有利条件。

4.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日本汽车产量稳居世界第一的主要条件是重视科学技术的投入,D正确;日本原料和燃料并不丰富;分布集中,工业投入多;水能丰富与汽车产量无关。

     

某研究机构利用水池(4m×2m×1m)、土壤、芦苇、水管等材料设计了一个人工湿地系统。读下图完成下列小题。

5.该设计主要模拟的湿地功能有(     )

①防风固沙   ②净化水质    ③涵养水源   ④塑造地形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6.若用无植物的相同模拟系统实验,则检测到   (     )

A.出水口的排水量减少   B.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

C.出水口的含沙量增加   D.土壤矿物质总量增加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地理

5.C

6.C

 

     

下图是我国某地社会可持续发展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7.下列关于该地1985~1995年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环境污染水平整体不变    B.资源能源消耗维持在较高水平

C.经济发展指数保持在相同水平     D.人地关系协调发展

8.该地社会可持续发展趋势最好的时期是

A.1985~1990年      B.1990~1995年      C.1995~2000年      D.2000~2005年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地理

7.B

8.C

 

     

下图为我国某省三次产业结构变化情况,完成下列小题。

9.该省可能为(     )

A.辽宁省    B.山东省     C.台湾省    D.云南省

10.给该省人民生命财产造成损失最大的自然灾害是(     )

A.寒潮        B.干旱      C.沙尘暴      D.地震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地理

9.C

10.D

试题分析:

9.从图当中可以看出来,该省以第三产业为主,可能是台湾或云南省,该省1965年第二、三产业比重高,工业化开始早,只能是台湾,C正确。

10.台湾地处我国东南,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地区,地壳活跃多地震,因此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损失最大的自然灾害是地震,D正确。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位于有“中华水塔”之称的青海省,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这里是世界海拔最高的湿地和生物多样性最为集中的地区,被科学家誉为“生态处女地”。近年来,三江源地区过度放牧、淘金、采药、偷猎野生动物等现象屡禁不止。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11.关于三江源生态环境遭破坏产生的后果叙述正确的是(   )

A.长江、黄河、澜沧江三条大江的径流增加,而地下水相应减少     

B.地表蒸发更加旺盛,长江、黄河、澜沧江三条大江源头会干涸,长度也会缩短

C.由于这里野生动植物资源稀少,破坏后较容易再生并恢复原貌

D.植被减少、退化,既会造成荒漠扩大,又会导致水土流失

12.关于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保护适宜采取的发展战略、措施,正确的叙述是 (   )            

A.必须停止经济建设,将居民全部迁出自然保护区,切实保护环境

B.恢复和扩大天然植被,因地制宜调整产业结构,适量迁移当地居民

C.青藏铁路不应在此穿过,否则保护生态环境的规划将落空

D.要积极建设人工草场,恢复天然林,此地不能实施把生态优势变为经济优势的发展战略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地理

11.B

12.B

试题分析:

11.三江源是长江、黄河、澜沧江三条大江的水源地,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后,三条大江的径流量将减少;由于湿地面积减小,地表蒸发更加旺盛,长江、黄河、澜沧江三条大江源头会干涸,长度也会缩短,B正确;三江源生态环境脆弱,破坏后不容易再生恢复原貌;三江源生态环境脆弱,植被破坏退化,会造成荒漠化扩大,因地形较平坦不易出现水土流失。

12.环境问题是在发展中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应在发展过程中解决,停止经济建设不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恢复和扩大天然植被,因地制宜调整产业结构,适量迁移当地居民,B正确;青藏铁路在此经过,可能会对当地的自然环境造成影响,但有利于经济发展,进而促进生态环境的保护;此地可以因地制宜的,把生态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

     

读下图,完成下列小题。

13.甲、乙、丙对应的土地利用类型分别是(   )

A.耕地、林地、草地       B.耕地、草地、林地

C.草地、林地、耕地       D.草地、耕地、林地

14.图示区域粮食商品率高于太湖平原,主要原因是(   )

A.土壤肥沃                                          B.地形平坦     C.水热条件好                            D.人均耕地多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地理

13.D

14.D

试题分析:

13.图中甲地位于我国的内蒙古高原,土地利用类型是草地;乙地位于我国的东北平原,土地利用类型是耕地;丙地位于小兴安岭,土地利用类型是林地,D正确。

14.图示区域商品粮率高于太湖平原,主要原因是人均耕地多,D正确;东北平原和太湖平原共同区位因素是土壤都肥沃、地形平坦;太湖平原因为纬度低,因此水热条件更好。

     

2015年是“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国家战略积极推进年。下图为“一带一路”示意图。读右图回答下列小题。

15.关于“丝绸之路经济带”东、西部沿海地区差异的描述,正确的是

A.东部人口稠密,西部地广人稀

B.东部城市化进程快,西部城市化水平高

C.东部产业结构层次高,西部资源密集型产业发达

D.东部农业机械化程度高,西部农牧业发达

16.某年6月至8月,一艘邮轮沿“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从福州出发,经孟买到威尼斯,下列对沿途地理现象的描述可信的是

A.经南海时,遭遇梅雨阴雨连绵        B.经阿拉伯海时,多逆风逆水

C.经红海时,可见沿岸大片森林        D.经地中海时,遭遇连日狂风暴雨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地理

15.B

16.B

试题分析:

15.从图中看,“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东部沿海地区是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人口稠密,城市化进程快,但是产业结构层次相对较低,机械化程度较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西部沿海是欧洲西部地区,人口稠密,城市化水平高,产业结构层次高,农牧业发达,B正确。

16.、6到8月是北半球的夏季,阿拉伯海盛行西南季风,洋流向东流,从福州出发,经过阿拉伯海到威尼斯,是向东行驶,因此经阿经阿拉伯海驶逆风逆水,B正确;梅雨天出现在我国的长江中下游地区,而不是南海地区;红海沿岸是热带沙漠气候,可见大片的荒漠而不是森林;地中海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炎热干燥,不可能连日狂风暴雨。

     

下图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北水南调”工程线路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7.据图判断,影响北水南调的制约因素是(   )

A.沿途多岩溶地貌,水下渗严重      B.沿途排污量大,水质较差

C.地势南高北低,需逐级提水        D.沿途全年高温,蒸发量大

18.该调水工程给沿线地区带来的最大生态问题可能是(   )

A.某些物种灭绝     B.土地盐碱化     C.土地荒漠化       D.水土流失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地理

17.C

18.B

试题分析:

17.根据图中的等高线可以判断出来影响北水南调的制约性因素是地势南高北低,需要逐级提水,C正确。

18.该调水工程沿线地区是地中海气候,夏季高温少雨,该调水工程可为沿线农业提供灌溉水源,若不合理灌溉,地下水位升高,导致土地盐碱化,B正确。

     

下表为我国某区域l999年主要土地覆被类型的面积。图示意该区域1999~2007年土地覆被类型面积变化率,正值表示增长,负值表示减少。该区域生态环境已呈退化趋势。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9.改善该区域生态环境的主要任务是(     )

A.扩大沼泽地        B.退耕还草    C.减少建设用地        D.植树造林

20.该区域可能位于(     )

A.云贵高原东部      B.松嫩平原中部    C.黄土高原中部      D.内蒙古高原西部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地理

19.B

20.D

试题分析:

19.从图中看,该地耕地面积增加的同进草地大面积减小,因此该地的生态环境问题可能是过度农垦造成的,改善该区域生态环境的首要任务是退耕还草,B正确。

20.从表中可以看出,该地土地植被覆盖率面积最大的是沙地,因此应该位于我国的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该区域可能位于内蒙古高原西部,D正确。

     

下图示意我国甲、乙两个不同区域,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21.关于甲、乙两区域河流特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甲区域以春汛为主,乙区域以夏汛为主

B.甲区域以内流河为主,乙区域以外流河为主

C.甲区域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乙区域以雨水补给为主

D.甲区域水系呈向心状,乙区域水系呈放射状

22.甲、乙两区域分别盛产棉花和天然橡胶,其共同的区位优势是(     )       

①夏季热量充足 ②劳动力价格较低 ③农业科技发达 ④农业机械化程度高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地理

21.A

22.A

试题分析:

21.图中甲区域是塔里木盆地,河流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形成夏汛,以内流河为主,盆地地形水系呈向心状;乙区域为我国的海南岛,河流以雨水补给为主,形成夏汛,以外流河为主,因为地势中间高,四周低,所以水系呈放射状,A正确。

22.我国塔里木盆地和海南岛共同的区位优势是夏季热量充足,劳动力价格比较低,A正确;新疆经济相对落后,农业科技相对不发达,机械化水平较低。

     

鱼鳞坑是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相结合防治水土流失的一种方式,它能够拦截地面径流,起到保持水土的作用。右图中适宜植树的地点为(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地理

B

试题分析:从图中看,②地刚好位于鱼鳞坑处,水土条件最好,因此②最适宜种树,B正确。

     

读下图某河流域等高线地形图和该流域土地利用结构变化表,回答下列小题。

24.1980年与2010年相比,有关河流1980年R以下的河段水文特征说法相符的是(  )

A.河流水位季节变化小          B.河流的含沙量大

C.河流的汛期长               D.河流中钙物质的含量小

25.该河流域的治理中,对R和T之间的河段的主要治理措施有(  )

A.西侧坡大量植树种草,东侧坡大量修建梯田

B.东侧坡大量修建梯田,西侧坡大量植树种草

C.两侧坡都大量植树种草

D.两侧坡都大量修建梯田

26.为了更合理的开发当地的农业资源,应该采取的正确措施是 (  )

A.退耕还林还草,防止土地沙漠化

B.实施开荒造田,建成商品粮基地

C.大力治理低湿洼地和盐碱地,发展生态农业

D.综合开发农业资源,实行治水改土与绿化相结合,发展立体农业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地理

24.B

25.B

26.D

试题分析:

24.从图中可知,1980年该河流下游与林地面积和草地面积比例比较小,因此植被覆盖率比较低,涵养水源和保持水土能力较差,河流水位季节变化大、河流含沙量大、河流的汛期短、河流中钙物质含量较大,B正确。

25.从图中看,TR河段的东坡等高线相对稀疏,坡度较缓可以修筑梯田;西坡等高线比较密集,坡度较陡,适宜植树种草,B正确。

26.图当中看,该地区等高线较为密集,海拔较高是山区,山区比较适合发展立体农业,D正确。

     

区域既可以按自然要素划分,也可以按人文要素划分。我国地域广阔,各区域间差异明显。读右图“我国三大自然区划分图”,完成下列小题。

27.有关I,II,III三个自然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II区比III区纬度高,故热量较III少
B.III区比II区纬度低,故太阳光照比II区强
C.III区与I区南部距海远近不同,故以400mm等降水量线为两区界线
D.II区比I区北部降水少,故以400mm等降水量线为两区界线
28.地理界线P南北两侧种植业不同,主要原因是(  )
A.地形条件不同                               B.水热条件不同  
C.土壤条件不同                              D.光照条件不同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地理

27.D

28.B

试题分析:

27.Ⅱ区域虽然纬度高,但Ⅲ区域因海拔高,夏季气温更低,因此Ⅲ的热量更少;Ⅲ区因为海拔高,所以太阳光照比Ⅱ区域强;Ⅲ区是我国的青藏高原,与Ⅱ地区的分界线是3000米等高线;Ⅱ区域比Ⅰ区域北部降水少,以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为两区分界线,D正确。

28.地理界线P是秦岭淮河,南北两侧种植业不同,主要原因是北部为温带季风气候,南部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热条件不同,B正确。

     

2010年9月27日,“穿越号”盾构机历经720个日夜、4 250米的掘进,顺利到达黄河南岸。至此,全长19.3千米的中线穿黄上下两条隧洞全线贯通,这是穿越黄河重大施工节点的攻克。读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路线图,回答下列小题。

29.穿黄隧道工程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包括(  )

①建设资金短缺   ②工程设备缺乏   ③隧道较长        ④地质条件复杂

A.③④     B.①②   C.①③    D.①④

30.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劣势有 (  )

①调水量受季节限制,冬季水量小  ②需开挖新河道,增加了工程量  ③污染严重,水质差 

④穿越黄河要建穿黄隧道          ⑤工程建设加重受水区的环境恶化

A.③④⑤     B.①②④      C.①②⑤    D.①③④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地理

29.A

30.B

试题分析:

29.从材料和图中可知,穿黄隧道工程建设中的困难是隧道较长,地质条件复杂,A正确;资金和设备从图和材料中看不到相关信息。

30.调水区是季风气候,调水量受季节限制,冬季水量小;从图中中可知,需开挖新河道,增加了工程量;从材料中可知,穿越黄河要建穿黄隧道,B正确。

     

图甲是20世纪80年代洞庭湖示意图。图乙是洞庭湖1825~2006年间同水位湖面面积变化柱状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共10分)

(1)洞庭湖面积变化的趋势是________,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6分)

(2)洞庭湖是我国重要的湖泊湿地。洞庭湖面积的这种变化,将严重削弱其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生态价值和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经济价值。(4分)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地理

(1)(6分)变小、围湖造田、泥沙淤积

(2)(4分)调蓄洪水,保护生物多样性(调节气候)、 供水(蓄水)、水产业(航运)

试题分析:

(1)从图乙中看,洞庭湖面积变小;主要原因是围湖造田和泥沙淤积。

(2)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具有调节气候、调蓄水量、净化水体、释放氧气、美化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等生态功能;经济价值可发展水产业、航运、供水、旅游等

     

(10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石羊河流经甘肃省中部,流域内灌溉农业较发达、生态环境问题严重。下图为石羊河流域示意图。

(1)石羊河中下游地区的气候类型是什么?目前面临的最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什么?(4分)

(2)为了防止该流域生态环境恶化,在农业生产中,应该采取哪些措施?(6分)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地理

(1)温带大陆性气候(2分)、土地荒漠化(2分)

(2)措施:①提高灌溉技术,发展节水农业;②加强全流域水资源协调管理,合理分配水资源;③合理开采地下水;④加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⑤因地制宜,调整农业生产结构。(6分,任答3点得6分)

试题分析:

(1)从图中看石洋河位于祁连山以北地区,是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干旱,最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土地荒漠化。

(2)在农业生产中防止生态恶化的措施主要有①提高灌溉技术,发展节水农业;②加强全流域水资源协调管理,合理分配水资源;③合理开采地下水;④加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⑤因地制宜,调整农业生产结构。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0分)

【材料一】雅鲁藏布江在我国境内河长居全国第6位,流域面积居全国第7位,但年径流量排在全国第3位,水能蕴藏量仅干流即居全国第2位。单位流域面积和单位河长的水能蕴藏量都居全国甚至世界各大江河之首,仅雅鲁藏布大峡谷处就可以建装机超过3 000万千瓦的超级水电站,发电量是三峡的两倍以上。

【材料二】2010年9月27日,总装机51万千瓦时的藏木水电站在西藏山南地区加查县正式开工建设。11月12日,素有“天河”之称的雅鲁藏布江首次被施工截流,标志着西藏的藏木水电站即将进入主体工程施工阶段。藏木电站是西藏历史上第一座大型水电站,水电站工程预计总投资78.97亿元,规划安装6台85兆瓦发电机组,第一台机组有望2014年投产发电。

【材料三】修建水电站的加查县属于山南地区,位于雅鲁藏布江的中游,这里河谷开阔,是西藏古代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山南地区是西藏最早掌握垦荒种地、水利灌溉、烧制陶器等技术的地区,产生过西藏历史上许多项“第一”。

(1)从流量、流速、含沙量、结冰期、水能等方面归纳雅鲁藏布江的水文特征。(8分)

(2)雅鲁藏布江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但目前却几乎处于未开发状态,试分析其原因。(4分)

(3)藏木水电站的建设对西藏社会经济发展带来哪些积极影响?(4分)

(4)在雅鲁藏布江上建水电站曾经引发很多争议,你认为藏木水电站的建设可能带来哪些问题?(4分)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地理

(1)水量丰富,有较明显的季节变化;流速快,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含沙量小;无结冰期。

(2)地势高,气温低,施工条件差;交通不便,人员物资运送不变;工程地质条件复杂,技术要求高;人口稀少,远离我国的人口、经济中心。

(3)有利于将水能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西藏经济发展;有利于改善西藏的投资环境,促进西藏能源工业的发展;有利于维护西藏的和平稳定与民族团结等。

(4)地质结构复杂,容易导致山体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导致水土流失、草地退化,物种较少,进一步破坏脆弱的生态环境;淹没上游部分河谷地带,影响两岸的农业、文化、原生态景观。

试题分析:

(1)雅鲁藏布江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丰富,水量大;降水集中在夏季,水量有较明显的季节变化;流经地区落差大,流速快,水能资源丰富;植被覆盖率高,含沙量小;最低月气温0℃以上,无结冰期。

(2)雅鲁藏布江蕴位于我国西南地区,地势高,施工条件差;西南地区交通不便,人员物资运送不变;工程地质条件复杂,技术要求高;人口稀少,远离我国的人口、经济中心。

(3)从材料中可看出,藏木水电站的建设有利于将水能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西藏经济发展;有利于改善西藏的投资环境,促进西藏能源工业的发展;有利于维护西藏的和平稳定与民族团结等。

(4)由材料可知,藏木水电站位于我国西南地区,地质结构复杂,容易导致山体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该地区生态环境脆弱,建设水电站可能会导致水土流失、草地退化,物种较少,进一步破坏脆弱的生态环境;淹没上游部分河谷地带,影响两岸的农业、文化、原生态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