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贵阳市第六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3月月考语文试题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读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怯弱(qiè)  纨绔(kù)  戏谑(xuè)  敛气屏声(bǐng)

B. 拓片(tuó)  负疚(jiù) 悚然(sǒng) 沸反盈天(fú)

C. 吞噬(shì)  脊髓(suí) 撬开(ào)   韬光养晦(huì)

D. 石栈(jiàn) 朔漠(sù)  迁谪(zhé)  群山万壑(hè)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字音考析

A

【详解】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读音都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字音和字形的辨析和修改。A项,正确;B项,拓片tuó应为,沸反盈天fú应为fèi;C项,脊髓suí应为suǐ,撬开ào应为qiào;D项,石栈jiàn 应为zhàn,朔漠sù应为shuó。故本题选A。

【点睛】高考字音考查的对象主要有多音字、形声字和异形(包括形似)同音(包括近音)字三种。由于生活中那些容易读错的字往往也就是高考字音考查的重点内容,因此,归纳出误读的常见类型对我们复习备考是很有帮助的。同时。针对每一种误读类型,我们都要采取积极的措施,从而能够有的放矢地掌握好字音这个考点。字音的误读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1)把多音字的甲音误读成乙音。(2)形声字类推偏旁引起误读。(3)习惯误读字,如“玫瑰”中的“瑰”,“ 气氛”中的“氛”。(4)生僻字。生僻字,因其不常见而容易被忽略,易误读。考生平时要做有心人,注意积累。对于字形来讲在学习是要注意:1、平时加强识记,尽力拓宽知识面,扩大阅读量,积累词汇,丰富词汇量。2、对汉字字形的识记要化大力气。对那些形近字、音近字、义近字等尤其要仔细区别。学会以义辨形。学会根据语境辨形。

     

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洗漱    纳罕    孽根祸胎    懵懂顽童

B. 寒喧    踌躇    惴惴不安    瘦消不堪

C. 残骇    桅杆    司马轻衫    咀嚼赏鉴

D. 抚赝    缭倒    恬然自安    赴汤蹈火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字形考析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识记现代常用规范汉字字形的能力。B项寒暄 瘦削不堪;C项残骸 司马青衫;D项抚膺 潦倒。此类题注意字形相似的字的误写,同音字的误写情况。可以把音形义结合起来记忆。此题需要平时的积累。

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能力层级为识记A。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1)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势头正逐步由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向中产阶级刚起步的中西部地区__________。

(2)专家警告说,中小城市人们不太________,沃尔玛这样的大型零售公司进驻其中,将会更难赢利。

(3)NASA十月中旬发布消息说,哈勃望远镜的维修再次受阻。在明年宇航员带去替换部件前,系统可能一直不能_________。

A. 扩展   富余    存活    B. 发展     富余     激活

C. 扩展   富裕    激活    D. 发展     富裕     存活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词语运用

C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辨析近义词语(包括成语)的能力。辨析近义词语(包括成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第一处,扩展:向外伸展;扩大发展扩大(组织、规模等。根据语境,此处所说的是中国经济增长势头地域的扩大,因此应填“扩展”;第二处,富余足够而有剩余富裕(财物)充裕。此处是说中小城市人们的财物现状,因此应该用“富裕”。第三处,此处空格说的是系统所处状态,激活:刺激某事物,使活跃起来。存活生存多指生命受到威胁后生存下来。根据语境,应选“激活”故选C。

     

依次填入下边一段文字横线处的关联词语,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当你还是一棵幼苗的时候,别人不容易在远处看到你。_________他们从你身边走过     站在你身边,也可能视而不见,___________你还不引人注日。而_________你长成一株大树,哪怕在很远的地方,别人也会看到你,并且欣赏你。

A. 虽然  甚至   因为   如果    B. 虽然  或者   除非  只有

C. 即使  或者   除非   只有    D. 即使  甚至   因为  如果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词语运用

D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具体涉及关联词语的使用。文段选择了一个典型的复句,但句子与句子之间的关系并不复杂,只要能理解前后内容的逻辑关系,不难得出答案。选词填空,首先要整体感知,其次要根据句意和关联词辨清句与句之间的关系。语段三句话构成三个层次,第一、二句话与第三句话构成假设关系,第一句与第二句之间也是假设关系。理清关系后,可知第一空填“即使”,排除AB两项,第四空应填“如果”,又排除掉C。故本题选D。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近年来,一些正值豆蔻年华的大吧,从而荒废了学业,真叫人痛惜不已。

B. 一位短小精悍的人来了。一眼看去便知道他是广东人,哨兵向他敬礼,称呼他是排长。

C. 他们差强人意的服务态度,给社区居民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而且严重损害了职能部门在公众中的形象。

D. 在北京奥运会上,美国选手埃蒙斯最后一枪戏剧性地打出了4.4环,中国选手邱健功败垂成,为中国代表团再添一枚金牌。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成语、熟语

B

试题分析:豆蔻年华:之女子十三四岁得年纪。短小精悍:①形容人身材短小而精明强干。②形容文章、戏剧等篇幅不长而有力。差强人意:大体上还能使人满意。功败垂成:快要成功的时候遭到失败(含惋惜意)

【考点定位】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名师点睛】成语的错误类型主要有内涵不明,感情色彩失当、对象错类和不合语法,考核的重点是望文生义、对象错配和褒贬失当,这就要求在平时的成语积累中找到成语的关键,记忆含义的同时还要记忆用法,如词义的褒贬、适用的对象、语法功能,在答题时首先明确句子要表达的意思,然后分析成语的内涵,看是否恰当,此题中“豆蔻年华”注意对象。“差强人意”“功败垂成”注意不要用反,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北接陆上丝绸之路、南连海上丝绸之路,将于2014年申遗的中国大运河,包括京航大运河,隋唐大运河以及浙东运河所组成。

B. 《野鸭子》最打动人的是对真善美的热情讴歌,透过剧情的审美体验,让人们相信了一个事实、一条真理:世上还是好人多,人间自有真情在。

C. 成功的基础是奋斗,奋斗的收获是成功,所以,天下唯有不畏艰难而奋斗的人,才能登上成功的高峰。

D. 后面一座小山上,引入眼帘的,是一个巨大的一块紫色玻璃构成的覆斗形上盖,它保护着古墓的发掘现场。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病句考析

C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本题中,A项,“包括……所组成句式杂糅可删除所组成”。B项,“透过剧情的审美体验,让人们相信了……”成分残缺,缺少主语,应在“让人们相信了”前加上“它”。D项,“巨大的”语序不当,可改为“一个由一块巨大的茶色玻璃构成的覆斗形上盖。故选C。

【点睛】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

     

下列新闻标题中,没有岐义的一项是(    )

A. 吸烟不得非典无证据       B. 大步走向文明的秦皇岛

C. 快餐厅放音乐该不该付钱    D. 美预案两院支持总统无法否决。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语言文字的运用

A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重点考查其中的表意不明。B项,本句可以这样划分:大步走向/文明的秦皇岛;大步走向文明的/秦皇岛。同一句子的语法结构具有多重划分,不同的划分层次,可有不同的句意理解。C可以理解为“快餐厅放音乐,快餐厅该不该向音乐著作人付钱”或“快餐厅放音乐,顾客该不该向快餐厅付钱”。这是由于语句的叙述推理含混,模棱两可,造成对句意的不同理解。D可以理解为“由于两院议员支持总统,无法否决”或“由于两院议员支持,总统无法否决”。故选A。

     

下列各句所含修辞格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      )

A. 柳妈的打皱的脸也笑起来,使她蹙缩得像一个桃。

B. 窥探舱里,不很分明,她像是捆了躺在船板上。

C. 两面坟墓都已埋到层层叠叠,宛然阔人家里祝寿时候的馒头。

D. 枯草支支直立,有如铜丝。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修辞辨析

B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题干是下列各句所含修辞格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要解答本题,首先要对所给选项逐一辨析,然后选出符合题意的一项。其中,B项,虽然有比喻词“像”字,但不是比喻,而ACD三项都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故选B。

     

下面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诗句打乱的七言律诗《西塞山怀古》,对这首诗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一片降幡出石头  ②今逢四海为家日  ③金陵王气黯然收  ④山形依旧枕寒流

⑤王濬楼船下益州  ⑥故垒萧萧芦获秋  ⑦人世几回伤住事  ⑧千寻铁锁沉江底

A. ③⑦①⑧②⑥④⑤    B. ⑤③⑧①⑦④②⑥

C. ③⑤①⑧⑦④②⑥    D. ⑤③⑦①⑧④②⑥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诗词赏析

B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本题是给打乱七律诗排序。格律诗偶句相押韵,押平声韵,一韵到底。首句可押可不押,其它诗句不入韵;而且律诗中颔联和颈联讲究对仗,其它两联也有用对仗的,但极少;绝句可对可不对。

答此题时,第一步看押韵——全诗押ou韵,①③④⑤⑥五句入韵,属首句入韵的七言律诗;看备选答案,皆首句入韵;再看偶句位置上的诗句是否相押,排除AC两项;第二步看对仗,D项中⑦与①,⑧与都不对仗,排除此项。故选B。

     

晚上,上弦月忽明忽暗地挂在天空,刘老师去家访,走在乡间的田梗上,诗兴大发,随说出一联,上联是“三分月色不嫌瘦”,最合适的下联是(     )

A. 一片蛙声更觉闹    B. 十里清风倍感静

C. 一片清幽更觉闹    D. 十里清风犹觉幽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语言文字的运用

D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关于对联,讲究对仗,上下联字数相同相同位置的词性相同或相近,并且上下联的最后一字必须平仄相反,遵循仄起平收的规律这样备选项中只有D项符合。再看D尾字“觉”字是古入声,是仄声,就可推断出。故选D。

     

填入横线处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她仍然头上扎着白头绳,___________,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

①顺着眼    ②乌裙   ③月白背心     ④脸色青黄     ⑤眼角上带些泪痕 ⑥蓝夹袄 ⑦只是两颊上已经消失了血色

 

A. ⑥③②①⑤④⑦    B. ⑥⑤④⑦②③①    C. ②⑥③④⑦①⑤    D. ②③⑥①④⑦⑤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语句衔接

C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连贯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要通读语段,了解句意,然后注意句与句的排列组合,注意上下句的衔接、呼应,做到话题统一,句序合理,衔接和呼应自然,要加强对语境的分析与体会,同时应注意排序句的逻辑顺序和句中关联词语的运用。此类题一般结合排除法进行。题干要求选出“填入横线处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根据语段,可知语段先描写衣着再刻画肖像神态其中②③⑥是衣着,可排除B项,根据最后“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 ①⑤是写眼排在一起且在最后故可排除AD,再根据关联词“只是”,可知①⑤由此可知C符合题意。故选C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红梦》一一清代一一曹雪芹    B. 《祝福》一一现代一一《呐喊》

C. 《老人与海》一一美国一一海明威    D. 《巴黎圣母院》一一法国一一雨果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文学常识

B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文学常识的能力。题干是“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解答此题,要对选项一一辨析,B,“《呐喊》”错误《祝福》是选自《彷徨》。复习时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以重点和薄弱为中心,将相关知识内容予以迁移、扩展,比如识记学过的文章的作者、出处,中国古代重要作家、作品,还有各国重要的作家、作品,可以其主要作品为中心,将其生平、主要创作风格等一并识记。故本题选B。

     

概括下面一则新闻的要点,最准确的一项是(     )

据英国广播公司报道,德国汉堡大学的天文学家在银河系中发现了一颗已有140亿年历史的恒星,它的形成能够追溯开宇宙形成的初期。这颗恒星被编号为HEO107-5240,其罕见之处在于:与其他历史稍短的恒星不同,它完全是由宇宙大爆炸时产生的几种简单元素组成的,是迄今为止发现的第一颗不含金属元素的恒星。

A. 银河系中不含金属元素的恒星被德国天文学家首次发现。

B. 德国天文学家首次发现银河系中不含金属元素的恒星。

C. 德国天文学家发现银河系中不含金属元素的恒星。

D. 银河系中不含金属元素的恒星被德国天文学家发现。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仿、缩、扩、续

B

【详解】试题分析:题干是“概括下面一则新闻的要点,最准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扩展语句,压缩语段的能力,材料是一段新闻,在概括的时候首先要给语段分层次,然后再抓关键词、关键句。本段有两层意思:德国天文学家首次发现一颗已有140亿年历史的恒星;这颗恒星不含金属元素。两个信息加工融合即可得出答案。故选B。

     

读下面文言,完成小题。

赤壁赋(节选)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糜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14.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 正襟危坐而问客曰   (端正)    B. 酾酒临江,横槊赋诗(斟)

C. 驾一叶之扁舟       (一片树叶)    D. 托遗响于悲风       (余音,指箫声)

15. 下列加点词与“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中“于”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终葬汝于先人之兆,然后惟其所愿    B.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

C. 今是溪独见辱于愚,何哉    D. 于是作《八愚诗》,纪于溪石上

16. 下面句中“属”字意义和用法与例句中加点的“属”字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举匏樽以相属

A. 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B. 此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C. 名属教坊第一部    D.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17. 对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击空明兮溯流光

译:桨划破月光下的清波啊,船在月光浮动的水面上逆流而上。

B. 酾酒临江,横槊赋诗

译:面对大江斟酒,横执长矛吟诗。

C.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译:何况我和你在江边捕鱼砍柴。

D.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译:这些知识本领不可能一下子得到,不如在悲凉的秋风中演奏箫声。

18. 对这段文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作者描绘了“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的景象,意在抒发自己急欲建功立业的豪情。

B. 选文的抒情议论都与江上风景和赤壁之战的故事有关。

C. 这一段,作者感慨人生短促无常,由遥想昔日英雄转入对自身境遇的悲叹。

D. 作者善于运用比喻的手法,将抽象而不易捉摸的感情与思想变化,写得具体可感,如“寄蜉蝣于天地”。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文言文阅读

14. C 15. C 16. D 17. D 18. A

【14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文词语含义能力。文言文词语含义理解,一定要结合所要理解词语所在的上下文,也就是具体语境进行。本题要求选出“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C项,“驾一叶之扁舟”的意思是“在江上驾着像一片小树叶那样的小船”,所以“一叶”的意思是“像一片树叶那样的”。故选C。

【15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核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高考考查文言文虚词的题型大部分都是把虚词放在两个句子中比较。答题的时候,考生可以先把虚词分别代入到两个句子,看是否通顺,如果通顺就是相同,反之,则不同。本题则有所不同,题干是“下列加粗词与‘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中‘于’意义相同的一项是”,解答本题要对题干中的“于”和选项中的“于”一一理解,然后选出符合题意的一项题干和C项的“于”都是介词表被动。A项的“于”是介词,在。B项“于”是介词,从。D项的“于”是介词,在,从。故选C。

【16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是下面句中‘属’字意义和用法与例句中加点的‘属’字相同的一项是”。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解答本题要对例句和选项一一理解然后选出符合题意的一项。例句和D项的“属”都是动词致意,引申为劝酒。A项“属”是动词,连接。B项“属”是名词,类、族。 C项“属”是动词,归属、隶属。故选D。

【17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此题是选择题,比较简单,答题时要对所给选项一一翻译辨析,然后选出符合题意的一项。经辨析D项错正确的翻译应当是:知道这些终究不能实现,只得将憾恨化为箫音,托寄在悲凉的秋风中罢了。故选D。

【18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是“对这段文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还是“错误”的一项,然后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本题中,A项,“意在抒发自己急欲建功立业的豪情。”错,作者的用意恰恰相反作者用曹操这类英雄人物,也只是显赫一时,何况是自己,因而如今只能感叹自己生命的短暂,羡慕江水的长流不息,希望与神仙相交,与明月同在。故选A。

【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我的神色也愁惨起来,整好衣襟坐端正,向客人问道:“箫声为什么这样哀怨呢?”客人回答:“‘月明星稀,乌鹊南飞’,这不是曹公孟德的诗么?这里向西可以望到夏口,向东可以望到武昌,山河接壤连绵不绝,目力所及,一片郁郁苍苍。这不正是曹孟德被周瑜所围困的地方么?当初他攻陷荆州,夺得江陵,沿长江顺流东下,麾下的战船首尾相连延绵千里,旗子将天空全都蔽住,面对大江斟酒,横执长矛吟诗,本来是当世的一位英雄人物,然而现在又在哪里呢?何况我与你在江中的小洲打渔砍柴,以鱼虾为侣,以麋鹿为友,在江上驾着这一叶小舟,举起杯盏相互敬酒,如同蜉蝣置身于广阔的天地中,像沧海中的一粒粟米那样渺小。唉,哀叹我们的一生只是短暂的片刻,不由羡慕长江的没有穷尽。想要携同仙人携手遨游各地,与明月相拥而永存世间。知道这些终究不能实现,只得将憾恨化为箫音,托寄在悲凉的秋风中罢了。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小题。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9. 对这首词内容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

A. 上阕中“八百里分麾下炙”一句描绘了将士们饱餐烤牛肉的热闹场面。

B. 下阕中“马作的卢飞快”一句表现了将士们勇往直前、势不可挡的锐气。

C. 全词刻画了一个虽人近暮年,仍雄姿英发,亲自领兵上阵杀敌的英雄形象。

D. 全词反映了作者渴望完成抗金大业却壮志难酬的现实。

20. 对这首词赏析不当的一项是(     )

A. “沙场秋点兵”一句写阅兵场景,“秋”字为阅兵场景增添了悲凉之气。

B.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一句呼应题目,是作者与陈同甫的共勉之词。

C. 词的上下阕一般会“换意”,但这首词却突破传统,词意上下贯通,展现了一幅战争场景,甚为独特。

D. “可怜”两字凸显词中人物的情感变化,从前九句的壮怀激烈陡然变为末句的黯然伤神,波澜起伏,言近意远,实为大家手笔。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诗词赏析

19. C 20. A

【19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把握,注意品味诗中流露出的情感,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解答时首先要注意了解作者身世经历及本诗词的写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然后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C项,“全词刻画了一个虽人近暮年,仍雄姿英发,亲自领兵上阵杀敌的英雄形象”不正确,这首词是词人醉酒后想象的画面,并没有上场杀敌。故选C。

【20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此题考查与诗歌的主题有关,重点考查品味诗歌的语言。A项,‘秋’字为阅兵场景增添了悲凉之气。分析不恰当,“沙场秋点兵”一句写出在秋天粮食丰收后,练兵的场景。这个“秋”字下得好。正当“秋高马壮”的时候,“点兵”出征,预示了战无不胜的前景故选A。

【点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贾母因笑道:“外客未见,就脱了衣裳,还不去见你妹妹!”宝玉早已看见多了一个姊妹,便料定是林姑妈之女,忙来作揖。厮见毕归坐,细看形容,与众各别: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宝玉看罢,因笑道:“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贾母笑道:“可又是胡说,你又何曾见过他?”宝玉笑道:“虽然未曾见过他,然我看着面善,心里就算是旧相识,今日只作远别重逢,亦未为不可。”贾母笑道:“更好,更好,若如此,更相和睦了。”宝玉便走近黛玉身边坐下,又细细打量一番,因问:“妹妹可曾读书?”黛玉道:“不曾读,只上了一年学,些须认得几个字。”宝玉又道:“妹妹尊名是那两个字?”黛玉便说了名。宝玉又问表字。黛玉道:“无字。”宝玉笑道:“我送妹妹一妙字,莫若‘颦颦’二字极妙。”探春便问何出。宝玉道:“ 《古今人物通考》上说:‘西方有石名黛,可代画眉之墨。’况这林妹妹眉尖若蹙,用取这两个字,岂不两妙!”探春笑道:“只恐又是你的杜撰。”宝玉笑道:“除《四书》外,杜撰的太多,偏只我是杜撰不成?”又问黛玉:“可也有玉没有?”众人不解其语,黛玉便忖度着因他有玉,故问我有也无,因答道:“我没有那个。想来那玉是一件罕物,岂能人人有的。”宝玉听了,登时发作起痴狂病来,摘下那玉,就狠命摔去,骂道:“什么罕物,连人之高低不择,还说‘通灵’不‘通灵’呢!我也不要这劳什子了!”吓的众人一拥争去拾玉。贾母急的搂了宝玉道:“孽障!你生气,要打骂人容易,何苦摔那命根子!”宝玉满面泪痕泣道:“家里姐姐妹妹都没有,单我有,我说没趣;如今来了这么一个神仙似的妹妹也没有,可知这不是个好东西。”贾母忙哄他道:“你这妹妹原有这个来的,因你姑妈去世时,舍不得你妹妹,无法处,遂将他的玉带了去了:一则全殉葬之礼,尽你妹妹之孝心;二则你姑妈之灵,亦可权作见了女儿之意。因此他只说没有这个,不便自己夸张之意。你如今怎比得他?还不好生慎重带上,仔细你娘知道了。”说着,便向丫鬟手中接来,亲与他带上。宝玉听如此说,想一想大有情理,也就不生别论了。

21. 贾宝玉对林黛玉有“四问”:问读书、问名、问字、问玉。为什么把“问玉”放在最后,分析恰当的一项是(    )

A. 因为人们交往,往往是先问一般情况,如姓名、干什么等,而后问到实质的问题,这样安排符合礼俗常情。

B. 因为“问玉”是由“问名”、“问字”引发而来的,把“问玉”放在最后,以便水到渠成形成高潮,突出人物的思想性格。

C. 因为先问读书、问名、问字,最后问玉,可以使情节波澜起伏,跌宕生姿。

D. 因为这两个人名字中都有“玉”,宝玉又身佩“通灵宝玉”,因而引起宝玉对“玉”的联想,所以把“问玉”放在最后顺理成章。

22. 对贾宝玉“摔玉”这一举动的思想意义,分析最准确的一项是(     )

A. 体现了贾宝玉对封建宗法制度和封建迷信的反叛精神。

B. 体现了贾宝玉对“男尊女卑”的封建世俗观念的挑战。

C. 体现了贾宝玉背叛封建社会、渴望男女平等和个性解放的性格

D. 体现了贾宝玉对封建礼教的叛逆性格和对林黛玉的爱慕之情。

23. 下面的人物语言最能表现贾宝玉叛逆性格的一句是(    )

A. “除《四书》外,杜撰的太多,偏只我是杜撰不成?”

B. “虽然未曾见过他,然我看着面善,心里就算是旧相识,今日只作远别重逢,亦未为不可。”

C. “什么罕物,连人之高低不择,还说“通灵”不“通灵”呢!我也不要这劳什子了!”

D. “家里姐姐妺妹都没有,单我有,我说没趣:如今来了这么一个神仙似的妹妹也没有,可知这不是个好东西。”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现代文阅读

21. D 22. C 23. D

【21题详解】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宝玉的形象来分析。宝玉“愚顽怕读文章”,他最怕读的是四书五经、朱子之注一类儒家的正经书籍,但他喜欢优秀的文学读物,如《西厢记》《牡丹亭》等。所以初见黛玉,他很想了解黛玉读不读书,喜欢读何书,是否与自己志趣相投。转而问名、问字,既合乎人们初次交往的礼俗,又体现了宝玉的一种男女平等意识(古代女子一般无名更无字)。这样即可知A项“问到实质性的问题”,B项“突出人们的思想性格”,C项“使情节波澜起伏”,这些分析太牵强。只有D项的分析是合情合理的。故选D。

【22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重点对人物动作的理解理解这一举动的思想意义。宝玉摔玉,是因为黛玉没有带玉,家中的姐姐妹妹们也没有带玉,而偏要他带,体现了他渴求男女平等和个性解放的性格。所以A项说体现了对封建宗法制度的叛逆精神,B项说体现了贾宝玉对“男尊女卑”的封建世俗观念的挑战,D项说对林黛玉的爱慕之情,这写分析都是不准确的。故选C。

【23题详解】

题干是“下面的人物语言最能表现贾宝玉叛逆性格的一句是”。本题考查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解答本题要对选项逐一分析然后选出符合题意的一项。A表现了蔑视权威,大胆挑战封建正统教育的性格;B表现宝玉信口开河,痴狂多情。C表现了宝玉的意识中比较直接的是他的“平等”观念D项则贾宝玉叛逆性格故选D。

【点睛】鉴赏人物形象的题目应该首先从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肖像和其它侧面的描写中指出人物的性格,然后结合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即列举文中反应该性格特征的事例。注意主要性格和次要性格的区分,要概括和文章的主要情节相关的和文章的主旨行相关的人物的主要形象特征,注意各点之间不要重合、不要相互包含,答题不要只简单的回答性格特征。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看见的人报告说,河里面上午就泊了一只白篷船,篷是全盖起来的,不知道什么人在里面,但事前也没有人去理会他。待到祥林嫂出来淘米,(①)要跪下去,那船里便突然跳出两个男人来,像是山里人,一个抱住她,一个帮着,拖进船去了。祥林嫂还哭喊了几声,此后便再没有什么声息,(②)给用什么堵住了罢。接着就走上两个女人来,一个不认识,一个就是卫婆子。窥探舱里,不很分明,她(③)是捆了躺在船板上。

“可恶!然而……。”四叔说。

这一天是四婶自己煮午饭;他们的儿子阿牛烧火。

午饭之后,卫老婆子又来了。

“可恶!”四叔说。

“你是什么意思?亏你还会再来见我们。”四婶洗着碗,一见面就愤愤的说,“你自己荐她来,又合伙劫她去,闹得沸反盈天的,大家看了成个什么样子?你拿我们家里开玩笑么?”

24. 选段空白①②③处应填入的词语依次是(    )

①刚刚  ②就  ③大约  ④大概  ⑤像  ⑥好像

A. ①③⑤    B. ②④⑥    C. ①③④    D. ②⑤⑥

25. 对鲁四老爷的话“可恶!然而……”理解正确的是(     )

A. 指卫老婆子光天化日之下结伙劫走祥林嫂可恶,然而祥林嫂也不该从家里逃出来。

B. 指祥林嫂被劫走损害了鲁四老爷家的体面还给他家生活添了麻烦,实在可恶,然而婆婆劫回走的媳妇也合理。

C. 指卫老婆子一伙人劫走祥林嫂太不人道,还给鲁四老爷家添了麻烦,然而祥林嫂也不该从家里跑出来。

D. 指祥林嫂光天化日之下被劫走竟无人敢阻拦实在可恶,然而婆婆劫回逃走的媳妇也合理。

26. 对鲁四老爷一句“可恶!”的正确理解是(    )

A. 指卫老婆子不该自己荐她来,又合伙劫她去,大家看了不成样子。

B. 指卫老婆子合伙劫走了祥林嫂,给鲁四老爷家添了麻烦,还再上门来做什么?

C. 指鲁四老爷对祥林嫂被劫走内心愤愤不平,卫老婆子一伙实在可恶。

D. 指卫老婆子合伙劫走了祥林嫂,还好意思再来鲁四老爷家,是什么意思?

27. 阅读理解下面一句话,回答提出的问题。

我因为常见些但愿不如所料①,以为未必竟如所料的事②,却每每恰如所料的起来③,所以很恐怕这事也一律④。

这句话是从不同方面说的,请选择正确的解释,它们的顺序是(    )

①是客观上不可能发生      ②是事实上恰就发生

③是主观上不愿发生        ④是主观上担心发生

A. ①②③④    B. ③①②④    C. ③④②①    D. ②③④①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现代文阅读

24. A 25. B 26. A 27. B

【24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辨析近义词语(包括成语)的能力。辨析近义词语(包括成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第一处,刚刚仅仅很短的时间以前;刚才。就:立刻马上。根据语境,应当用“刚刚”第二处,“大约”和“大概”都有以下三种含义:1、大致的内容,大体的情况。2、表示不很精确的估计。3、 表示有很大的可能性。“大约”多用于书面,而“大概”则更倾向于口头使用。再联系前文看,祥林嫂“给用什么堵住了”,不是凭视觉看到而是靠听觉感受,所以此处应当用“大约”第三处,因为是“窥探舱里,不很分明”,从词义上“像”与“好像”都可以从用词简洁上应选用“像”。故选A。

【25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设题对象,题干是“对鲁四老爷的话‘可恶!然而……’理解正确的是”。首先要明确这句话是鲁四老爷说的他是站在维护他自家尊严和维护封建礼教的立场上说这句话的。然后结合上下文理解关键词,“可恶是指祥林嫂被劫走损害了鲁四老爷家的体面还给他家生活添了麻烦,“然而”是个转折词语意有所转折,作为一个封建卫道士,自然认为婆婆劫回走的媳妇的合理。故选B 。

【26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设题对象,题干是“对鲁四老爷一句‘可恶!’的正确理解是”。解答此题要联系下文四婶的话,“你自己荐她来,又合伙劫她去,闹得沸反盈天的,大家看了成个什么样子?你拿我们家里开玩笑么?”,可知A项正确。故选A。

【27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设题对象,题目要求回答对我因为常见些但愿不如所料①,以为未必竟如所料的事②,却每每恰如所料的起来③,所以很恐怕这事也一律④。的正确解释解答此题要明确这句话表明:“我”对祥林嫂寄予无限的同情,对当时的社会极其愤恨。理解了这个就可以明确“但愿不如所料”是“我”主观上不愿发生”,“未必竟如所料的事”表达的“是客观上不可能发生”,“每每恰如所料的起来”说的是事实上恰就发生”,“很恐怕这事也一律”是“我”“主观上担心发生的”。故本题选B。

【点睛】文章语言考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的考查,即理解句意。这个考点是着重在语言的思想性层面的,是对诸如中心句、点睛句、过渡句、矛盾句、哲理句等的表层含义、深层含义或句外意义的分析概括。二是对“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考查,即鉴赏语言。这个考点重在考查对语言的艺术性的理解和把握,是对语言的表达技巧、修辞、写作手法及其效果的分析。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大师,是一个民族在特定历史时代的学术精英,他们的学术活动和学术思想也是该民族在该特定历史时代的精神之光,同时也“蕴藏着超越该特定时代的最大信息量”。大师涌现的时代,往往也是一个民族鼎盛的时代,或者是鼎盛到来的前夜。

时下,国内各大媒体重量级人物频频亮相,动辄就是“大家”、“大师”。其实这是一种误导。说实话,即便是出大家大师的时代,也不可能有这么多。大师做学问的目的仅在学术本身,他们知道,学中之道贵在打通,道存则通,道无则隔。所以,真正的大师所为不是猎取功名利禄,做的是讲学又讲道的学问,他们断不愿频频公诸大众媒体。当然,我们可以理解媒体的良苦用心。称呼大师,不失为一种礼貌,然而,过度恭维且易误导大众,是害多而益少的。对于被称呼者来说,不失为一种“狂”气,有时候也是一种洒脱,一种超然。孔子曰:“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这是对“狂”的正面解释。古往今来,“狂”人也层出不穷,他们的成就也往往不是那些“狷”者能望其项背的。春秋、两晋、汉唐等时期在这方面出现过许多典型代表。也正因为如此,春秋诸子、魏晋思想、汉唐文化,凌驾百代,皆后无来者。在某种程度上也正是“狂”所成就的。文学艺术工作者则尤然。但如果狂妄过度则又是一种轻浮,一种浅俗,不利于学术,也不利于发展。

我们知道,“大家”和“大师”会影响时代甚至是影响人类的。他们的作品也是一个时代的里程碑,或标志着人类精神的重大转变,不仅有艺术上和艺术史上的价值,而且还要有审美上和审美的时代性的贡献。这样的艺术家及其作品往往是跨越式的、划时代的,具有标志性意义,如达·芬奇、毕加索、顾恺之、王维、石涛等。这些艺术家及其作品往往能从深度和广度上切入历史,甚至切入人性的深层状态中去。而我们目前的某些艺术家,充其量也只是影响了当下中国,更不要说影响人类发展的总体进程,怎么称得上“大师”?顶多算是“名流”。作为一个有责任的艺术家,眼下不是标榜自己是什么,也不是别人称呼什么,而应该静下来思考自己究竟是什么,能干些什么,并找准自己的艺术和社会坐标,针对性地潜下心来,好好用心“干活”,并思量着能做到什么程度。那些虚泛的东西留待别人去评判,由后人来定位。

之所以出现“大家”、“大师”乱称的现象,源于国人缺乏对中国文化艺术的真正了解和认识,特别是在西风东进的背景下。强势的西方国家加强文化的推销,让毫无准备的国人和缺乏远见的“专家”来不及思考,一时不知所措,找不到自我,也理不清是非。呼唤大师出于某种美好愿望。然而,由于我们的教育过于局限在某个领域或学科,综合素质的不足是致命的。在这样的教育背景下产生的“当代名家”,大多仅仅是某一方面的专门家而已,很少有学贯中西的通人之才。

当务之急,我们要多加考虑为民族的文化走向世界作何担当,担当多少的问题,而不是虚妄地自拜什么大师。如果没有这个能力,即便自命不凡,千万不要去无谓添乱。

28. 下列各项中对“大师”的认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大师对于一个民族,有着极重要的作用,他们是一个民族的学术精英,他们的学术活动和学术思想也是该民族的精神之光。

B. 当下国内各大媒体动辄就是“大家”、“大师”,这其实是源于国人缺乏对中国文化艺术的真正了解和认识。

C. 一个民族如果涌现了大量的大师,这往往代表着这个民族处于鼎盛的时代,或者是鼎盛时代即将到来。

D. 如果艺术家及其作品具有跨越式的、划时代的,具有标志性意义,能从深度和广度上切入历史,甚至切入人性的深层状态中去,他们可以成为大师。

29. 下列关于“狂”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称呼艺术家为“大师”,这对于被称呼者来说,不失为一种“狂”气,有时候也是一种洒脱,一种超然。

B. 任何事物都有正反两方面的作用,“狂”也是这样,我们应对其辩证地认识,绝对不能狂妄过度。

C. 中国历史上,从古到今“狂”人都层出不穷,他们积极进取,也取得了非凡的成就。

D. 我们对“狂”很早就有研究,孔子说的“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是对“狂”最早的论述。

30. 下列分析和概括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A. 大师做学问的目的仅在学术本身,真正的大师所为不是猎取功名利禄,做的是讲学又讲道的学问,他们是不愿频频公诸大众媒体的。

B. 当下,因西方国家加强文化的推销,这让我们一些缺乏远见的“专家”来不及思考,一时不知所措,找不到自我,也理不清是非了。

C. “大家”和“大师”可以说是人类的宝贵财富,他们的作品是影响人类的,也是一个时代的里程碑,或标志着人类精神的重大转变。

D. 作为一个有责任的艺术家,应当做的是要找准自己的艺术和社会坐标,针对性地潜下心来,好好用心“干活”。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现代文阅读

28. A 29. D 30. C

【28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重要概念的含义及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然后浏览选项,之后到文中找到选项所在的位置,并将选项与其进行比较,这类题目编题者会故意曲解文意或以偏概全,特别要关注句中限制性的副词,经比较即可得知:A,“他们是一个民族的学术精英,他们的学术活动和学术思想也是该民族的精神之光。说法错误,选项扩大了“大师”的地位与影响,原文第一段强调了他们是在特定的历史时代”。故选A。

【29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重要概念的含义及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然后浏览选项,之后到文中找到选项所在的位置,并将选项与其进行比较,这类题目编题者会故意曲解文意或以偏概全,特别要关注句中限制性的副词,经比较即可得知:D项中是对‘狂’最早的论述在原文中找不到依据,属于主观臆断。故选D。

【30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分析和概括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此类试题的四个选项,都是对选文相应文字的分析和概括。解答此类题要求能够在分析文章内容的基础上,联系文章中引用的相关材料及其分析阐述,正确理解并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C项,“他们的作品是影响人类的”这句话夸大了大家和大师的作用,原文第三段的表述是“会影响时代甚至是影响人类的”故选C。

【点睛】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类题目,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答题时注意阅读题干,找准区位,然后对比阅读,寻找细微的差别。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类题目的解题方法有这样几点:①根据要求确定提取信息的目标。②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在确定了提取信息的目标之后,要根据目标浏览全文,确定提取信息的区间。③准确寻找,筛选提取。筛选和提取信息类试题的答案均在文中,因此,及时找到选项在原文的位置,顺藤摸瓜,确定筛选范围。④仔细对照,正确判断。找准选项有关内容在原文的位置后,要把原文与选项对照,辨明正误。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在《蜀道难》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释了蜀道开通之前,巴蜀之地与秦川不通人烟的原因。

(2)李在《蜀道难》中极力夸张蜀道的高、险、难之后,也简单地表达了自己的一种政治敏感,他写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句话虽不是有意但也间接提醒朝廷在任用地方高级官员时要审慎。

(3)杜甫在《秋兴八首(其一)》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了他滞留夔州两年的痛苦和对故园的思恋。

(4)怀古诗往往都有托古抒怀、借古讽今的特点,杜甫在《咏怀古迹(其三)》中就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他对昭君出塞和亲的看法。

(5)杜甫在《登高》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落叶飘飞、大江东流的万千景象,既让人感受恢宏的气势,又让人深感诗人内心的忧伤。

(6)用文字描写音乐是非常不容易的,但白居易在《琵琶行》中对音乐的描写实在是生动形象,他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琵琶女交错拨动大弦、小弦弹奏出美妙的乐曲,让人读之真有身临其境、如闻其声的感觉。

(7)《琵琶行》中琵琶女自述悲剧身世后,让白居易深深地受到了感染,让他发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了这样的感叹。

(8)李商隐在《锦瑟》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了自己美好愿望落空的无限伤感。

(9)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批判了把生与死、长寿与短命看成一回事的荒唐观点。

(10)畏难是人的本性,人们都愿意做容易的、没有危险的事情,正如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中据说:“夫夷以近,_____________;险以远,_____________。”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名言名句

(1). 西当太白有鸟道 (2). 可以横绝峨眉巅 (3). 所守或匪亲 (4). 化为狼与豺 (5). 丛菊两开他日泪 (6). 孤舟一系故园心 (7). 千载琵琶作胡语 (8). 分明怨恨曲中论 (9). 无边落木萧萧下 (10). 不尽长江滚滚来 (11). 嘈嘈切切错杂弹 (12). 大珠小珠落玉盘 (13). 同是天涯沦落人 (14). 相逢何必曾相识 (15). 此情可待成追忆 (16). 只是当时已惘然 (17).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18). 齐彭觞为妄作 (19). 则游者众 (20). 则至者少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考查分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类型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峨眉颠”“匪亲”“豺”“青冢”“萧萧”“嘈嘈”“沦落“虚诞”“妄作”等,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宇的文章。

大树上住了天鹅一家,有几根细藤正沿着大树向上生长。老天鹅发现后,要孩子们赶快砍掉藤蔓,被孩子们拒绝了。几年过后,藤蔓长粗了,也长高了,一个猎人便顺着藤蔓爬到了大树上,并在天鹅的落脚处放上套子,结果天鹅一家都成了猎人的俘虏。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作文

善纳雅言成就自我

俗话说“听人劝,吃饱饭”,“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小天鹅没有听取老天鹅的建议,导致全家遭殃。可见,我们应该善于听取别人有益的意见从而完善自我。

小天鹅以血的教训告诉我们:善纳雅言,才能成就自我。

坚守自我固然重要,然而不能盲目坚持。面对别人的建议,要有选择的听取,不能一味地拒绝,要知道,别人的建议可能为黑暗中的你点亮希望的灯,在你“山重水复疑无路”时,迎来“柳暗花明又一村”。

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才能完善自己。很多人不愿正视自己的缺点,然而事实上,正视并改正缺点,才能让自己更加完美。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赴美留学时立志要写实验物理论文。当时,艾里逊实验室传言“ 有爆炸的地方就有杨振宁”,可见杨的动手能力不强。被誉为“氢弹之父”的泰勒博士很关注他并建议他放弃写实验论文。杨接受了博士的建议,从此一心投入到理论物理的研究中,并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杨振宁善于听取别人的建议终于成就了自己。

善于听取别人的建议才能提升能力,保存实力。邹忌讽谏齐王,不要被宠他、惧他、有求于他的人的谎言蒙蔽双眼。齐王采纳了他的建议并广开言路,赏赐那些指出他不足的人。“面刺者”受上赏,“上书者”受中赏,“谤讥于市朝者”受下赏。由此日复一日,才有了燕、赵、韩、魏皆朝于齐的局面。齐王善于听取别人的建议,提升了国家的综合国力。

善于听取别人的建议,才能“高山仰止”,受人景仰,千古流芳;而盲目自大,独断专行,终将被人唾弃。唐太宗善于听取魏征的建议,终成贞观之治的太平盛世,流芳千古;商纣王盲目自大,不可一世,面对忠臣良言,听而不闻,最终国破家亡,身败名裂。一个民族的的兴衰,一个国家的强弱,一定程度上取决于领导者的“耳朵”与“胸怀”,善纳雅言,使国家强盛的同时,也成就了自己,

善纳雅言,成就自我。

试题分析:这是一则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步骤如下:一、对象:老天鹅、小天鹅、猎人、藤蔓;二、结果:小天鹅没听从老天鹅的劝告砍掉藤蔓,全家成了猎人的俘虏;三、由果溯因立意:

1.从老天鹅角度:

老天鹅告诉小天鹅把藤蔓砍掉,但并没有说明原因,孩子太小,不明就里,拒绝了老天鹅的建议而导致悲剧发生——教育者或管理者要有长远的眼光,要对受教育者晓之以“理”,以“理”服人,才能奏效。

立意参考:

a.教育孩子要言传更要身教,否则难见成效。

b.行动才有力量,虽有远见,若不能付之行动,也是枉然。

c.劝说要晓之以理,否则,即使是真之灼见,也难以被人认同。

d.育人要有道,管理要得法,监督要得力

从小天鹅角度:

小天鹅没有听从老天鹅的建议,一意孤行,终酿惨祸。

立意参考:

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要有远见,居安思危,方可防患于未然

要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

盲目叛逆,刚愎自用,灾祸将危害自身

不要盲目拒绝善意的规劝,否则,将悔之莫及

3.从藤蔓角度:

藤蔓初长,不被人注意,但天长日久却成了天鹅一家的致命隐患。

立意参考: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误区提示]如果写成“细节与成功”的关系,重写“细节”的好处,但本文的“细节”(从天鹅的角度)却是坏因素,故属审题不细,导致偏题。

4.从猎人角度:

立意参考:善于发现并利用有利因素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