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哈三中2015届高三第一次模拟测试地理试题Word版含解析

图1显示的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读图回答1题。

1.关于图中四条地理界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A.①线以北地区,年降水量低于800mm,没有湿润地区   

B.②线以西地区的河流皆为内流河

 C.③线以东地区地形以平原、丘陵为主 

D.①线与④线之间的地区为温带季风气候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中国地理分区及区域差异

【知识点】本题考查我国主要的自然地理界线

【答案解析】1.C

解析:根据图中各条地理界线的位置、走向可确定800㎜等降水量线,以北地区降水一般在800㎜以下,但是在东北地区长白山脉的迎风位置有些地区降水也可达到800㎜,为湿润地区,故排除A线是我国的内外流域界线,但在该线西北的额尔齐斯河仍是注入北冰洋的外流河,故排除B是我国季风气候区与非季风气候区的界线,但在线与之间的西部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故排除D是我国地势二三阶梯的分界,以东地形以平原丘陵为主,故选C

【思路点拨】把握好我国主要的自然地理界线的位置及走向最关键。

     

图2为某重大工程示意图,据此完成 2-3 题。

 

 

 

2.该工程最有利于解决终点地区的问题是

  A.水资源紧张                    B.环境脆弱

  C.经济结构单一                  D.能源紧张

3.下列关于图中①②③④环境治理重点的组合正确的是

  A.①—荒漠化防治                 B.②—水土流失治理

  C.③—解决水资源短缺               D.④—沙尘暴治理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地理

【知识点】本题组考查 西气东输的意义以及沿线的生态环境问题

【答案解析】2.D 3.A

解析:2题,该工程是我国西气东输的路线,通过西气东输可以缓解东部地区的能源紧张,故选D

3题,位于塔里木盆地,最重要的环境问题是土地荒漠化,是河西走廊水源短缺,造成的生态问题最为突出,位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是这一地区最主要的生态问题,位于江淮地区,防洪是这一地区的最主要的生态任务,故选A

【思路点拨】确定好该工程的主要任务,把握好不同地区的生态问题,即抓住了解决问题的关键。

     

春节期间是烟花爆竹燃放高峰期。图3为国家气象局发布的2014年1月29日的烟花爆燃放气象指数的预报,读图回答4-6题。

 

 

4.烟花爆竹燃放气象指数不太适宜的主要省(区)简称是

A.陕、桂、湘     B.晋、皖、陕    C.滇、黔、湘     D.陕、川、桂

5.下列关于1月29日烟花爆竹燃放区域说法正确的是
A.全国范围内有极不适宜区域出现
B.不适宜燃放地区多分布于东部经济地带
C.成都平原地区较江汉平原更适合燃放烟花爆竹
D.平原地区普遍比高原山地地区更不适宜燃放烟花爆竹

6.爆竹燃放时会释放出大量烟尘和二氧化硫等有毒有害气体,下列关于烟花爆竹的燃放污染与地形和气象条件说法错误的是
A.盆地地形区,气流不易扩散,大量燃放烟花爆竹容易造成严重污染
B.高压控制区,烟花爆竹产生的气体容易向外扩散,因此污染较轻
C.冬天的北方地区,晴朗的夜晚比白天燃放更容易造成污染
D.烟花爆竹的燃放造成的污染与该地风速呈负相关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环境污染与防治

【知识点】本题组考查我国省区的分布、读图能力,地理环境对污染的影响

【答案解析】4.B 5.D 6. B

解析:4题,从分布图中看滇、黔、桂属于适宜燃放的省区,晋、皖、陕属于不太适宜的省区,川、湘属于不适宜燃放地区,故选B

5题,全国没有极不适宜区域,故排除A,不适宜燃放的地区主要分布在内陆的一些河谷、盆地等地形区,排除B,成都平原与江汉平原都属于不适宜燃放地区,故排除C,平原地区人口密集,风力小,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比高原山地地区更不适宜燃放烟花爆竹,故选D

6题, 河谷、盆地等地形不利于污染物扩散,高压控制地区盛行下沉气流,不利于污染物扩散,冬季北方的晴朗的夜晚降温幅度大,气温低,空气收缩下沉,不利于污染物扩散,风速大,有利于污染物的稀释扩散,故选B。。

【思路点拨】读好图,确定好地区分布与地区差异,联系好所学知识解决好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2011年长江中下游地区干旱严重,到5月鄱阳湖水面主体及附近水域面积仅为历史同期多年平均面积的一半, 鄱阳湖一些地区干涸形成“大草原”的景象,而这一年北方黄河流域降水偏多。读图4回答7-8题。

7.题中的“大草原”所处地区的自然带是

A.热带草原带                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C.温带草原带                D.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8.这一年我国北方地区夏季降水量较常年偏多,而南方地区偏少,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

A.西太平洋副热带高气压偏西偏北,雨带停留北方时间长

B.影响我国的夏季风势力偏弱,使雨带长时间停留在北方

C.西北太平洋水温异常升高,使南方水汽供给量不足

D.全球气候变暖,使低纬度降水减少,高纬度降水增多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中国地理分区及区域差异

【知识点】本题组考查我国南方地区地理环境特征、气候异常的原因

【答案解析】7.B 8.A

解析:7题,鄱阳湖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属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故选B

8题,西太平洋高压偏强的年份会使得我国锋面雨带位置偏西、偏北,而造成我国北方和西部地区降水多,形成洪涝,而南方和东部地区降水少造成干旱,故选A。。

【思路点拨】把握好气候类型与自然带的对应关系以及我国主要气候类型的地区分布。

     

图5为我国某地气候统计图,读图完成9-10题。

 

9.下列关于该地的叙述,最可能符合当地情况的是
A. 热量条件满足作物一年两熟     B.光照充足,昼夜温差较大
C.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       D.地形崎岖,多小型“坝子”

10.该地最可能位于

A.云贵高原                        B.河西走廊

C.长江中下游平原                   D.东北平原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主要气候类型及分布

【知识点】本题组考查气候类型的判定及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和我国气候的地区分布

【答案解析】9.B 10.B

解析:9题,根据气候资料该地气候干旱降水少,夏季热量充足,生长期短,应属于中温带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属于温带草原植被,作物不能一年两熟,排除AC,而地形崎岖多的坝子是云贵高原的地形特色,与这一地区的气候不符,故排除D,这里降水少、光照强、温差大,故选B

10题, 接上题,该地降水少,温差大,应属于气候较干旱的河西走廊,故选B。。

【思路点拨】依据气候资料,确定气候类型,依据气候特点,把握其分布以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图6为黄河干流图,图7为黄河含沙量及年径流总量变化图。读图完成11-13题。

图6                     图7

11.从兰州到河口段,黄河年径流总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位于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少,蒸发大

B.该河段地势低,支流汇入多

C.流经重要农业区,农业用水量大

D.土质疏松,河水容易下渗

12.关于黄河含沙量的变化和原因不正确的是

A.黄河上游含沙量变化小:降水较少,地形平坦,流水侵蚀弱

B.兰州附近含沙量较小:流经地区沙漠面积小

C.过河口后含沙量明显增加:水土流失严重

D.过孟津后含沙量逐渐减小:流速减慢,泥沙沉积

13.关于黄河治沙措施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中上游修水库             B.加强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

C.小流域综合治理               D.下游挖入海新河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中国的河流和湖泊

【知识点】本题组考查黄河的水文特征及成因,以及黄河治理的方向

【答案解析】11.C 12.A 13. D

解析:11题,从兰州到河口段,黄河径流量呈减少地区趋势,与这一地区气候干旱,降水少,支流汇入少、下渗严重有关 ,但更多的是这一河段流经宁夏平原和河套平原这是重要的灌溉农业区,用水量大使得径流减少,故选C

12题,黄河上游兰州以上河段地跨我国地势的一二阶梯,地形落差大,流水侵蚀作用明显,但植被覆盖率较高,泥沙含量小,兰州到河口径流增加减少,使的泥沙变化平稳,故选A

13题,黄河泥沙主要来源于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因此泥沙的治理要从黄土高原水土保持做起,而不是开挖新的河道,故选D

【思路点拨】利用所学知识,加强知识点之间的联系,结合示意图,完成解答。

     

读图8“山东丘陵地区等温线分布图”,完成14-15题。

 

14.造成等温线这种分布特点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纬度              B. 季风           

C.地形              D.海陆位置

15.图示时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全国普遍高温,南北温差小         

B.松花江下游出现凌汛现象    

C.华北地区正值春旱                 

D.我国雨带在华南登陆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等高(深)线、等值线图和地形图

【知识点】本题组考查我国夏季气温的分布特点及原因

【答案解析】14.D 15.A

解析:14题,从图中看山东丘陵地区等温线基本与海岸线平行,是因为沿海地区受海洋影响升温慢,气温低,故选D

15题,图中气温在24°C以上应是夏季,此时我国普遍高温,南北温差小,故选A

【思路点拨】注意读图:等温线与海岸线基本平行由此确定其成因,根据气温高低确定所属的季节。

     

表1为截至2010年底我国四省区部分运输方式线路长度表。读表回答第16-17题。

                                  表1                          (单位:公里)

地区

铁路营业里程

内河航道里程

公路总里程

高速公路里程

422.4

2226

11974

775

2473.4

2877

209231

2630

531.5

0

60810

0

5785.0

5098

151945

1357

16.①②③④四个省区分别为

A.西藏  云南   上海   黑龙江        B.上海  云南  西藏  黑龙江

C.上海  黑龙江  西藏  云南          D.西藏  黑龙江 上海  云南

17.对②省区河流通航条件分析正确的是

A.水网密布,通航条件好              B.冬季有结冰,通航条件差

C.区域面积广,通航条件好            D.地形崎岖,通航条件差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中国的交通

【知识点】本题组考查 我国不同省区的交通运输方式选择及区位分析

【答案解析】16.B 17.D

解析:16题,比较四省的交通运输方式线路长度:省区的内河航运和高速公路里程没有,故判断为西藏;上海由于省区面积最小,故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长度都较短;受地形因素的影响,云南省的陆路运输以公路为主,而铁路里程较黑龙江短;故选B

17题,省区为云南,所处纬度较低,故河流无冰期,全年都能通航,但由于位于云贵高原,地形崎岖,故通航条件不利。故选C

【思路点拨】本题以我国四省区部分运输方式线路长度表为背景考查我国交通运输的现状及区域差异,难度较小。解答时根据图表结合我国区域地理特征进行具体分析即可

     

读图9,回答18-19题。

 

 

18.图中A、B所在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分别是

A.小麦、水稻      B.小麦、谷子     C.玉米、水稻     D.水稻、小麦

19.影响A、B两地区粮食作物有所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A.土壤条件不同    B.海拔高度不同     C.水热条件不同   D.耕作制度不同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中国的农业

【知识点】本题组考查空间定位以及我国的重要粮食作物的地区分布

【答案解析】18.A 19.C

解析:18题,根据经纬网以及省区分布、山脉位置确定A地处渭河平原,主要粮食作物是小麦,B位于汉水谷地,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故选A

19题,接上题渭河平原属于温带季风气候,汉水谷地是亚热带季风气候,热量和水分条件使得前者两年三熟而后者能满足一年两到三熟,故选C

【思路点拨】做好空间定位,把握好地理环境差异。

     

读图10,回答20-22题。

 

 

20.图中①和②处发展农业生产的主要制约因素分别是

A.地形、水源       B.水源、热量    C.水源、光照     D.土壤、地形

21.图中②所在的省区,丰富的可再生新能源主要有

A.太阳能、生物能                B.风能、石油   

C.太阳能、地热能                  D.地热能、天然气

22.图中③所示山区是我国第二大林区,但树种却比东北第一大林区丰富,其主要原因是③所示山区

A.年降水量大、气温高              B.光照和热量条件好

C.纬度低、海拔高                  D.土壤肥沃、水源充足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农业区位因素

【知识点】本题组考查空间定位 ,我国不同地区影响农业生产的因素、资源分布等知识

【答案解析】20.B 21.C 22. C

解析:20题,根据山脉位置、省区轮廓知:是河西走廊,因为气候干旱,发展农业的制约因素只要是水源,是雅鲁藏布江谷地,由于海拔高,气温低,热量成为农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故选B

21题,位于西藏,丰富的可再生新能源主要有:地热、太阳能,故选C

22题,相较于我国东北地区:纬度低,海拔高,热量差异明显,能够生长不太热量的森林树种,故选C

【思路点拨】

     

图11为我国某区域图,读图回答23-25题。

 

 

23.图中A地区近年来已成为我国重要的葡萄酒酿造业原料生产基地,该地区葡萄品质优良的自然条件是
  A.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B.气候干旱,降水稀少
  C.冰川融水丰富,灌溉便利              D.平原广阔,黑土肥沃
24.图中A地区农业发展中存在较明显的土地盐碱化问题,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①纬度较高,冻土发育,含盐水分不易下渗

②气候干旱,降水少,蒸发旺盛

③农业耕种过程中,长期采用大水漫灌的灌溉方式

④地处河谷地区,水流平缓,对土壤侵蚀作用微弱

A.①②            B.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25.图示区域内甘肃、宁夏在黄河附近形成一条“工业长廊”,根据图中信息判断该工业地带属于
  A.以棉、毛纺织工业为主的工业地域     B.以木材加工工业为主的工业地域
  C.以石油、煤炭开采为主的工业地域     D.以有色金属冶炼和水电为主的工业地域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农业区位因素

【知识点】本题组考查空间定位,工农业区位因素 以及生态环境问题

【答案解析】23.A 24.C 25. D

解析:23题,A地是宁夏平原,由于降水少,光照强、温差大使得农产品优质,故选A

24题,宁夏平原由于气候干旱,农业耕种过程中,长期采用大水漫灌的灌溉方式,使得地下水位上升,地下盐分上升至地表,蒸发旺盛,地下水位下降,但盐分在地表积聚,形成土壤次生盐渍化,故选C

25题,结合图中信息,这一地区水能、有色金属矿产资源丰富,故选D

【思路点拨】充分利用背景材料和示意图,从图中探寻解决问题的滴露和答案。

     

表2为我国三种不同工业生产布局的变化,根据所学的地理原理回答26-28题。

                              表2

 

          甲产业

    乙产业

       丙产业

1990年主要

生产省份

上海、广东、北京、天津、山东、

安徽、河南、江苏、四川

 

 

2001年主要

生产省份

广东、山东、安徽、河南、江苏、

四川

北京(39%)、

广东(26%)

上海( 35%)、广东(28%)、江苏(20%)

26.影响甲产业布局的主要因素是

A.充足的能源                        B.丰富的劳动力  

C.便捷的交通                        D.广阔的市场

27.决定乙、丙产业集中分布在京、沪、粤三地的最主要原因是

A.原料因素                       B.能源因素         

C.技术因素                       D.劳动力因素

28.有关甲、乙、丙产业布局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产业因生产条件比较优势的变化,有从沿海向内地迁移的趋势

B.乙、丙产业布局的集聚效应明显,主要是为了降低生产成本

C.甲、乙、丙产业均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

D.甲、乙、丙三产业之间存在生产上的联系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工业区位因素

【知识点】本题组考查工业布局类型以及区位因素

【答案解析】26.B 27.C 28.A

解析:26题,根据图表信息可知,甲工业主要布局在人口密集的地方,主要是利用廉价劳动力,故选B

27题,乙、丙产业集中分布在京、沪、粤三地,且出现的时间晚,因此布局的主导因素是技术,故选C

28题,甲是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发挥区位优势,逐渐从发达地区转移到欠发达地区,故选A

【思路点拨】注意阅读材料中工业部门形成的时期,布局的地区,联系所学知识进行解答。

     

低碳经济具有“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突出特点。读图12“近年中国低碳经济发展水平分类图”,完成29—30题。

 

 

29.乙省成为低碳区的主要原因是

A. 环境承载力高                    B.能源需求量减少

C.森林覆盖率较高                  D. 产业结构轻型化

30.下列促进甲省低碳经济发展水平措施中,最合理的是

A.加大油气的开采量,调整能源结构

B.集中发展高科技产业,改变产业结构

C.禁止煤炭开采,发展第三产业

D.延长煤炭产业链,促进产业结构多元化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中国的工业

【知识点】本题组考查空间定位以及能源消费结构的相关知识

【答案解析】29.D 30.D

解析:29题,乙省是广东省低碳区的形成与环境承载力和森林的覆盖率无关;该省经济发达,人口众多,能源的需求量大;而产业结构轻型化,消耗的能源少,排放的二氧化碳少,成为低碳区。故选D

30题,甲省是山西省,油气资源不丰富,开采油气资源,并不能改善能源结构;该省受传统经济和资源的影响,只能适当发展高科技产业,改善产业结构;该省煤炭资源丰富,是我国的能源基地,禁止开采会影响我国能源的供给;而延长煤炭产业链,促进产业结构多元化,减少煤炭的消耗,减少污染,减少排放。故选D

【思路点拨】注意根据各省区实际情况进行解答

     

图13为我国两个不同区域图,读图并运用相关知识回答问题。(16分)

 

(1)简述图a中的横断山区河流水文特征与图b中MN河段的差异。(8分)

(2)C地形区地表形态特征是               ,简述形成该地表形态的原因。(8分)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陆地水体类型、特点及其相互关系

【知识点】本题考查河流水文特征、地表形态特征及成因

【答案解析】31. 1)图a中河流:径流量大,水深湍急,水能蕴藏量大,含沙量少,无结冰期。(图b相反)(8分)

解析:要注意对比与横断山区河流水文特征相比主要有:流量、水能、含沙量、结冰期、等。

2)千沟万壑,支离破碎;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地势起伏大,黄土疏松,植被破坏严重,流水侵蚀作用强。(8分)

解析:C地形区是黄土高原,地表形态特征最突出的特点是千沟万壑,支离破碎;与这一地区的气候多暴雨;地质:土质疏松;植被覆盖率低等密切相关。

【思路点拨】把握好区域地理环境特征,联系好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关系。

     

图14为某地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单位:℃),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甲地温度的范围是               。(2分)

(2)依据上题结论,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冬季乙、丙两地气温高低,并分析原因。(4分) 

(3)试分析乙、丙两地夏季降水量的差异及原因。(4分)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中国的气候

【知识点】本题考查 地图基本知识、气候因子的变化及原因

【答案解析】32.1)小于28℃大于26 ℃;(2分)

解析:甲地为武夷山,海拔高,气温低,故其不可能高于28℃

2)丙地温度高于乙地 丙地离海近,受海洋影响,气温偏高;武夷山地形对冬季风(西北风)阻挡(削弱),故丙受冬季风影响小(乙地相反)。(4分)
解析:丙地位于沿海,冬季沿海地区受海洋影响大,气温高 ,且位于武夷山的东侧处于冬季风背风位置受冬季风影响小,故丙地温度高于乙地

3)丙地降水量大于乙地;其原因是丙处在东南季风山地迎风坡,多地形雨。(4分)

解析: 丙地位于东南季风的迎风位置,降水多。

【思路点拨】做好空间定位,把握好海洋、武夷山对沿海地区气温、降水的影响。

     

读图15某地地形剖面及对应的积温、降水曲线图,回答下列问题。(15分)

  

 

(1)牡丹江市的积温值高于海拉尔市的原因是                          。(4分)

(2)相关资料表明,海拉尔市和哈尔滨市每年接受的太阳辐射总量基本相同,其原因是                                                                     。(4分)

(3)哈尔滨市所在地形区的主要农业地域类型是               。试评价该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                                                     (7分)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中国地理分区及区域差异

【知识点】本题考查地形对气候的影响以及农业地域类型的分布和区位分析

【答案解析】33. 1牡丹江市纬度低于海拉尔市;牡丹江地处谷地,地势较低,海拉尔市地处高原,地势较高;冬季牡丹江市海拉尔市距离冷空气源地远(4分)

解析:从地形和位置看:牡丹江市位于谷地,地势较低,距离冬季风源地远,故其气温高,积分值高。

2)海拉尔市比哈尔滨纬度高,正午太阳高度低,但夏季日照时间长,地处半干旱地区(非季风区),晴天多,海拔高,太阳辐射被削弱的少,所以年太阳辐射总量与哈尔滨相当(4分)

解析: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一是天文因素即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再就是气候:降水多少。

3)商品谷物农业 有利: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平原面积广,地势低平,土壤肥沃;不利:积温低,生长期短7分)

解析: 哈尔滨地处松嫩平原是商品谷物农业发布区,农业生产的区位条件要从气候、土壤、地形等方面进行分析。

【思路点拨】定好位,联系地形对气候等因素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