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河口县一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孙中山认为:“可说民生就是人民的生活——社会的生存、国民的生计、群众的生命。”“民生就是政治的中心,就是经济的中心和种种历史活动的中心”。在此孙中山强调

A.解决民生问题是国家之根本

B.应通过合理分配社会财富改善民生

C.民生主义是三民主义的核心

D.民生问题的解决就是政治问题的解决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三民主义

A

试题分析:据材料“民生就是人民的生活——社会的生存、国民的生计、群众的生命便是……民生就是政治的中心,就是经济的中心和种种历史活动的中心”,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说明解决民生问题是国家之根本,故A正确。材料无法体现通过合理分配社会财富改善民生,故B排除。民权主义是三民主义的核心,故C错误。民生问题解决就是政治问题的解决,过于片面和绝对,故D排除。

考点: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民生主义

     

近年来我国科技事业飞速发展。“蛟龙”下海,“神十”飞天,“天河二号”计算机超级神速。这些科技成就的取得主要得益于

A.优秀科学家的努力

B.国民经济的发展和教育科技体制的创新与完善

C.全国人民的支持

D.借鉴了外国先进科技成果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科学技术

B

根据题干可知,高科技成就的取得一定是以经济的发展为物质基础、以科技体制的创新为先导,故选B项。科技成就的取得原因是多方面的,A、C、D三项叙述正确,但不是主要原因,皆排除。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选B。

点睛:本题考查新中国的科技成就,需要掌握新中国取得高科技成就的原因,解题的关键是对新中国取得高科技成就的原因的分析理解。

     

朱熹为湖南岳麓书院题字“忠、孝、廉、节”,这些题字反映了

①人身修养是儒家思想的重要内容

②书院注重对学子个人品德的养成

③儒家传统道德是维护封建统治的重要工具

④理学的伪善和欺骗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宋明理学

A

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宋明理学,旨在考查正确评述相关史实的能力。第项中“伪善”、“欺骗性”的表述过于绝对化。故排除含有第项的B、C、D三项,选择A项。

     

1791年7月14日,罗伯斯庇尔在一次集会上说:“国王是不可侵犯的!但是,难道人民不也是不可侵犯的吗?国王的不可授犯性是虚构的,而人民的不可侵犯性却是自然的神圣权利所规定的。”这段演说()

A.为处死国王提供了理论依据B.深刻体现了“主权在民”思想

C.推动了法国大革命的爆发D.反抗国王权威,强调个人自由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欧洲大陆的扩展

D

本题主要考查法国民主力量与专制势力的斗争、法国共和制,旨在考查学生对材料有效信息的准确解读能力。根据材料文字“国王的不可侵犯性是虚构的”“人民的不可侵犯性却是自然的神圣权利所规定的”可知,这段演说“反抗国王权威,强调个人自由”。A、B、C三项表述都不符合题意,均排除;D项表述符合题意,正确。

     

康有为曾经颇有些自大地感慨说:“如果早早依从了我的改革建议,中国就不会经受今日的侮辱。”康有为的改革建议主要是

A.广建工厂,以实现国富民强

B.主张效法日本全盘西化

C.开国会,定宪法,实行君主立宪

D.以商业立国,与西方进行“商战”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维新变法

C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以康有为为代表的维新派主张实行英国式的君主立宪制,改革中国的政治制度,故C项正确;A项主要是洋务派的主张,故A项错误;康有为并不主张全盘西化,B项错误;康有为强调政治变革,以商业立国,与西方进行“商战”不是其主张,故D项错误。

     

春秋战国时期的某一思想家认为:“是以赏莫如厚而信,使民利之;罚莫如重而必,使民畏之。”这一思想家最有可能是

A.孔子B.庄子C.韩非子D.墨子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汉代儒学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是以赏莫如厚而信,使民利之;罚莫如重而必,使民畏之”强调了“赏罚”在治理国民中的重要性,这符合法家学派的主张,故而C项符合题意,AB两项是儒家的代表人物,D项是墨家学派的开创者。

考点:中国古代的法家思想

点评:法家思想是中国古代统治者采用的重要思想之一,其主张“以法治国”和加强君主权力,成为战国时代最受欢迎的学说,但由于忽视道德的教化功能和作用并主张用严刑峻法镇压民众,导致民众的不满,故在秦代以后丧失主导地位,让给了儒家思想。但中国自汉代以后的统治者多采用儒、法、道三家思想杂糅而用之。

     

“余情悦其淑美兮,心振荡而不怡。无良媒以接欢兮,托微波而通辞”其文体是

A.楚辞

B.汉赋

C.唐诗

D.元曲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文学

B

【详解】“余情悦其淑美兮,心振荡而不怡。无良媒以接欢兮,托微波而通辞。”是出自曹植《洛神赋》,文体是抒情小赋。故B项正确;曹植是三国时期的人,当时流行赋体,《洛神赋》不是楚辞,排除A项;CD两项与曹植生活的时期不对,排除CD两项。

     

1956年1月,中共中央提出“向现代科学进军”的任务,制定了《1956~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的远景规划纲领》。对这一决策的背景表述正确的是

A.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全面展开

B.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提出

C.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超额完成

D.“双百”方针得到全面贯彻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建国以来的科技成就

A

试题分析:材料提到,1956年1月,中共中央提出“向现代科学进军”的任务,制定了《1956—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的远景规划纲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决策的背景是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全面展开,故A项正确。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提出在1958年,故B项排除。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超额完成在1957年,故C项排除。“双百”方针得到全面贯彻在1956年后,且涉及文艺领域,故D项排除。

考点: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背景

     

2016年“两会”指出,今年是中国航天大年,新火箭新飞船升空,同时还有新的发射场启用等。根据国家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需要,中国历史上曾拟定了57项重点任务的科技发展规划,其中特别强调发展当时最先进科技的重点项目:

这一规划最有可能制订于

A.新中国建立初期

B.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初期

C.对内改革对外开放初期

D.科技体制改革实行之后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建国以来的科技成就

B

新中国建立初期主要任务是恢复和发展经济,无力进行大规模科技发展,排除A;从原子能、电子计算机、自动化等看,都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代表性成就,半导体则是新中国建立初期重点发展的科技成就,故可以推断是在新中国1956年制订的科技十二年远景发展规划,故B项正确;对内改革对外开放初期,无力进行大规模科技发展,排除C;科技体制改革实行之后我国主要瞄准新兴科技,排除D。

     

20世纪20年代,梁启超指出:“《海国图志》之论,实支配百年来之人心,直至今日犹未脱离净尽。”这表明《海国图志》

A.极大地震撼了当时的思想界

B.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C.为维新变法奠定了理论基础

D.是近代最重要的一部著作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师夷长技”

B

试题分析:据材料“《海国图志》之论,实支配百年来之人心,直至今日犹未脱离净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表明《海国图志》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故B正确。材料无法体现极大地震撼了当时的思想界,故A排除。《海国图志》主张师夷长技,没有为维新变法奠定理论基础,故C排除。材料也不能说明它是近代最重要的一部著作,故D排除。

考点: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海国图志》

     

苏格拉底率先“把哲学从天上请回人间”。这主要是指他

A.首先对客观的自然界进行哲学思考

B.强调个人利益,创立智者学派

C.把讨论的重点从自然转移到社会

D.把对人文精神的追求引向理性道路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苏格拉底的思想。结合所学可知,苏格拉底在哲学上的重大贡献是他第一次在哲学意义上发现了“自我”,提出“认识你自己”的主张,体现的是对理性的尊崇和对思想自由的追求,这也为18世纪启蒙运动奠定了思想基础。所以选D。

考点:从人文精神之源到科学理性时代•希腊先哲的精神觉醒•苏格拉底的思想

     

马克思说:“的确,路德战胜了虔信造成的奴役制,是因为他用信念造成的奴役制代替了它;他破除了对权威的信仰,是因为他恢复了信仰的权威;……他把人从外在的宗教笃诚解放出来,是因为他把宗教笃诚变成了人的内在世界。”对材料理解最恰当的是

A.说明了路德使人摆脱了教会束缚

B.肯定了虔诚信仰灵魂便获救的主张

C.批判了路德背离人文主义精神

D.指出了马丁·路德思想的双重作用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宗教改革使千千万万的民众打破了对罗马教会的迷信,解放了思想,人文主义得到进一步的传播和发展。“他把宗教笃诚变成了人的内在世界,”这体现了消极作用。因此选择D。C错误,AB不够全面。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影响

     

1517年,德意志维登堡大教堂门口张贴出“九十五条论纲”,引发了一场激烈的思想辩论。这场辩论的主题是

A.宗教的虚伪

B.灵魂得救的途径

C.权力的产生

D.生命的起源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B

试题分析:《九十五条论纲》是在罗马教皇在德意志地区兜售“赎罪券”进行搜刮的背景下,由马丁路德写出来的,它主张“信仰耶稣即可得救”,即所谓的“因信称义”,以此来反对天主教会的“因行称义”的说教,故选B。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宗教改革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局面的形成,最主要的意义在于

A.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

B.促进了儒家文化发展

C.推行了礼治德化教育

D.发展了中国传统文化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百家争鸣

A

本题考查“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相关知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适应了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统治需要,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中央集权,故A项正确;“促进儒家文化发展”不是最主要的意义,故B项错误;礼治德化教育,也不属于最主要意义,故C项错误;发展中国传统文化,是从文化传承的角度出发,不符合题意,故D项错误。故选A。

     

苏格拉底提倡“美德即知识”。他认为正确的行为来自正确的思想,美德基于知识,源于知识。他还认为,善是人的内在灵魂,没有知识便不能为善。苏格拉底的这一主张(  )

A.是对智者学派思想的反思B.彻底否定人是万物的尺度

C.表明他否定希腊的民主制度D.说明了知识是人类生存之本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

A

苏格拉底的“美德即知识”是针对智者学派造成人欲泛滥而提出的,即苏格拉底的这一主张是对智者学派思想的反思,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苏格拉底的这一主张是对人是万物的尺度的批判和继承而非彻底否定,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不涉及希腊的民主制度问题,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也没有说知识是人类生存之本,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

     

马丁•路德说:“神的话,全部神的话,只有神的话,乃是一切的准则……教皇和一切的教法会议,都可能错误。”这种思想的社会意义是

A.将人们从宗教迷信中解放出来

B.从神学角度论证了人的自由和独立性

C.动摇了上帝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D.使基督徒实现了人人平等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B

首先理解题干马丁·路德这句话的意思,他强调了神或者说上帝的崇高地位,而否定了教会和教皇、教法教义的权威,故B正确;材料并没有批判和反对宗教,所以A和C错误。同时也没有涉及宗教领域的人人平等问题,其实际意义是不要迷信教会权威,强调的是人的独立性,故D错误。

     

某中学生参加电视节目的知识竞赛,有一道关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题,他很难确定其中表述正确的选项,向你求助。你应帮他选择

A.“司南”最早出现于西周时期

B.“蔡侯纸”是中国古代最早的纸

C.火药在唐代开始应用于军事

D.活字印刷始于宋朝,以后雕版印刷技术不再使用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科学技术

C

根据题意和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时期,人们已经发现磁石指示南北的特性制成司南,这是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排除A。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最早的纸是出土于甘肃天水的西汉早期用麻做的纸;东汉时候,蔡伦改进造纸术,排除B。唐朝末年,火药开始用于军事上,宋元时期,火药武器广泛用于战争,C项正确。北宋时,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雕版印刷技术在宋朝得到进一步发展,排除D。

点睛:本题以四大发明为切入点,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四大发明的相关内容,逐一分析选项即可知道正确答案。

     

下图中间是天平,天平的右端向下倾斜,里面装着《圣经》,旁边站着信士,而天平的左端站着的是教皇、红衣主教等,他们被翘起。这反映的实质是

A.信仰即可得救

B.教皇权力至上

C.《圣经》权威下降

D.教会从属于国家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A

试题分析:从图片材料中可以看出教皇势力不敌《圣经》的力量,因此可以判断这是宗教改革时期的一幅作品,联系宗教改革家的主张,强调“信仰得救、《圣经》是信仰的基础”,这使教皇垄断一切的地位受到了严峻的挑战。故本题选A项

考点:宗教改革

点评:要注意把握宗教改革时期著名认识的主张:路德,因信称义《圣经》是最高的权威简化宗教仪式,建立“廉俭教会神职人员可以娶妻;加尔文,先定论”(思想核心)简化教会,神职人员由选举产生制定严格道德标准建立政教合一的神权共和国

     

合肥某高三同学在课外阅读康德的《什么是启蒙》一文时遇到两个字迹模糊的文字:“必须永远有运用自己xx的自由,并且唯有它才能带来人类的启蒙。“依据所学业可知xx必定是

A.知识

B.信仰

C.理性

D.权利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启蒙运动

C

试题分析:据材料提到,必须永远有运用自己xx的自由,并且唯有它才能带来人类的启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启蒙运动主张理性主义,故C正确。知识不是启蒙运动的核心主张,故A排除。信仰也不属于启蒙运动的核心主张,故B排除。权利也不属于启蒙运动的核心主张,故D排除。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启蒙运动·理性主义

     

下图是“孙中山国际基金会”活动场景。“孙中山国际基金会”章程明确规定基金会活动的目标是建立慈善机构,帮助世界上贫困受灾民众,鼓励青年就学,成立中山奖赏金、中山大学,兴建老人院、孤儿院、游民收容所等,照顾贫困地区的同胞。这说明孙中山国际基金会以三民主义中的

A.“民族主义”为活动宗旨和目标

B.“民主主义”为活动宗旨和目标

C.“民权主义”为活动宗旨和目标

D.“民生主义”为活动宗旨和目标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三民主义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三民主义。材料“帮助世界上贫困受灾民众,鼓励青年就学,成立中山奖赏金、中山大学,兴建老人院、孤儿院、游民收容所等,照顾贫困地区的同胞”这一系列信息传达的是三民主义中“民生主义”的内容。所以答案选D。

考点: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三民主义的内涵

     

“自楚骚、唐律争妍竞畅,而民间性情之响,遂不得列于诗坛,于是别之曰‘山歌’,言田夫野竖矢口寄兴之所为,荐绅学士家不道也。……山歌虽俚甚矣,独非《郑》、《卫》(国风之篇)之遗欤?”据明代冯梦龙的这段话,与山歌相似、能体现“民间性情之响”的是

A.《诗经》B.楚辞C.汉赋D.唐诗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文学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文学。解答此题要注意材料中的关键词句,如“山歌虽俚甚矣,独非《郑》、《卫》(国风之篇)之遗欤”体现的是:山歌虽俗,依然是是《郑》、《卫》等国风之篇的遗韵。这说明“民间性情之响”与国风一脉相承的。所以应选A。

考点:古代中国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文学艺术•文学

     

下表摘编自徐光启的《农政全书》

材料表明在农学研究中,徐光启

A.注重农作物品种的改良

B.重视农作物的备荒价值研究

C.认为水稻供应不足以度荒

D.认识到发展水利的重要性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科学技术

B

【详解】从材料中可以看出,表中是《农政全书》对一些粮食作物的记载,从记载内容上看,强调的是三种作物对对灾荒之年的预防这样,故B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出农作物品种的改良和水利的重要性,故AD项排除;材料中没有体现出水稻与备荒之间的关系,故C项排除。

【点睛】解题的关键是对“相关描述”体现的信息的准确解读;本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用排除法解决问题。

     

近代西方有一位思想家主张:“要寻找出一种结合的形式,使它能以全部共同的力量来防御和保障每个结合者的人身和财富,并且由于这一结合而使每一个与全体相联合的个人又只不过是在服从自己本人,并且仍然像以往一样地自由。”这一观点的理论依据是

A.社会契约论

B.人民主权说

C.三权分立说

D.天赋人权说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启蒙运动

A

【详解】根据材料信息“一种结合的形式”、“由于这一结合而使每一个与全体相联合的个人又只不过是在服从自己本人,并且仍然像以往一样地自由”,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强调的是人们依据契约组成一个联合体,共同保障人们的利益,故其理论依据是社会契约论,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主权的归属问题,故B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涉及权力的分配与制衡,故C项错误;材料强调人们的权利如何被保障,而不是权利从何而来,故D项错误。

     

安徽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名人辈出。与下列四位安徽名人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图1主张无为而治,被尊为道祖,著有《逍遥游》

②图2是同光时期声名赫赫的京剧表演艺术家,被称为徽班领袖、京剧鼻祖

③图3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民解放军的卓越领导人,遵义会议后,与毛泽东、周恩来—起组成中央三人军事指挥小组

④图4被誉为“中国原子弹之父”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建国以来的科技成就

B

【详解】“《逍遥游》为庄子所著,错误,故排除ACD三项;结合所学可知程长庚是同光时期声名赫赫的京剧表演艺术家,被称为徽班领袖、京剧鼻祖。王稼祥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民解放军的卓越领导人。邓稼先被誉为”中国原子弹之父”。②③④的表述正确,故B项正确;

     

20世纪60年代初,毛泽东打趣地说:“赫鲁晓夫不给我们尖端技术,极好!如果给了,这个帐是很难还的,应该给赫鲁晓夫发一个一吨重的大勋章!”这反映出

A.毛泽东认识到独立研发科技的重要性

B.苏联对中国推行霸权主义政策

C.新中国作出了“两弹一星”的决策

D.新中国第一颗氢弹试验成功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建国以来的科技成就

A

试题分析:据材料提到,赫鲁晓夫不给我们尖端技术,极好!如果给了,这个帐是很难还的,应该给赫鲁晓夫发一个一吨重的大勋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中苏关系破裂,毛泽东认识到独立研发科技的重要性,故A正确。材料主旨不在于苏联对中国推行霸权主义政策,故B错误。材料未涉及新中国作出“两弹一星”的决策,故C错误。材料也没有反映新中国第一颗氢弹试验成功,故D错误。

考点: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