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年十校第二学期联合)

阅读下文,完成第l-5题。(15分)

4号线是百搭线    李大伟

    ①在上海话里,“百搭”起码有三层意思。

    ②有些人喜欢“七搭八搭”,北方话:自来熟,百搭与八搭在上海话中发音分不清,百搭比八搭更夸张。

    ③第二层意思,曾经有个黏合剂:百得胶。“得”与“粘”在沪语中同音,“百得胶”就是百粘胶的上海话读音:可以粘纸、粘木头,粘生活中乱七八糟的东西,人中“百搭”。

    ④还有一个解释:牌的一种玩法:“一百样都带”,好比副刊《夜光杯》,什么内容的文章都可以熔于一炉,说它是文学版吧,有谜语、偏方之类的医学文章;说它是生活版,大多文人热衷在此涂鸦;应该是现代文吧,它却像古体诗。

    ⑤4号线就像《新民晚报》的“夜光杯”,涉及的面“百搭”得很。

    ⑥现在的上海,地下有许多地铁线,之多之繁,如同医务室里的人体经络图。相比4号线,其他线路是“一根筋”,“独头独脑”,都是单兵突击,一往无前。1号线从西北,穿过市中心,然后掉头而下西南角,落荒而去。2号线从浦东发车,穿过市中心,平铺直叙直奔西面。3号线是自由落体,由上北而坠入下南,仿佛明成祖从北京直下南京,苍鹰旋坠直落缚鸡。

    ⑦与4号线相比,其他地铁线沿途,贫富差异悬殊。就说铺面的租赁价格吧,1号线的北部共富新村,大概2元/每天/每平方米,到了中段的淮海路新天地一带,30元以上/每天/每平方米,这样,共富新村的粉丝汤,到淮海路就是金丝面的价钱。2号线呢,同样借房子,北新泾按月计算,南京路按天计算。送一套南京路的房子给北新泾的朋友白住、白吃,也住不起、吃不起,因为南京路的物业管理费比北新泾的租赁费还要贵。在南京路买面粉,可能比北新泾的面包还要贵。同样盒饭,在北新泾不过5元一份,在南京西路就是10多元一份,不过在盒饭上插一柄彩绘纸伞,号称差异竞争。沿途的地段差异,相当于天钥桥路与天钥桥南路,一头在徐家汇,一头在植物园,号称品牌延伸,实则似是而非。拜访天钥桥南路的朋友,门牌如果从徐家汇的天钥桥路开始,好比落榜生看榜单:“解名深处是孙山,贤郎更在孙山外”——“远开八只脚、浑身不搭界”。同在地铁沿线,之间的差距,是靶心与靶外;是“君住长江头,我住长江尾”:一头在上海,一头在青海。上海最赚钱的生活方式:在靶心的南京路、淮海路赚钱,在靶外的北新泾、共富新村吃住。穿越其间的地铁,每天从工资高昂的牛市赚钱,滑入生活费用低廉的熊市生活,这是水坝发电的原理:落差产生动力,赚的就是落差。

    ⑧4号线则不同,环城绕圈,首尾相交,像毛驴推磨,周而复始。现在形容“绕来绕去、盘不清爽”朋友,我称之为“4号线朋友”。4号线与所有的地铁线都有交汇,握手言欢,与上海交通大动脉——三纵三横都有交叉,在大部分的交通枢纽都有站点,在这个意义上,4号线是名副其实的“百搭”线。

    ⑨在地图上,4号线像照相机的取景框,将市中心锁定在中心。沿途各站点,与市中心永远“等距离”,只有东、西、南、北的方位差异,没有城乡差别,没有贫农与富农的差距,沿途房价,2008年初都在2万元左右,生活成本大致相仿,4号线沿途的居民,基本上属于中产阶级,有医生、教师,有老板、经理,有技术蓝领、公司白领,也有公务员、业务员,汇合了社会各个领域,4号线是将社会各个领域汇拢在一起的河床,既不是钻石,也不是沙石,而是鹅卵石。社会学家要做上海市民生活状况的调查,那么4号线沿途居民的统计可能是上海的平均线。就社会阶层广泛性而言,4号线也是条“百搭”线。

    ⑩借用计划经济时代的带鱼来比喻或许更恰当.l号线、2号线、3号线,沿途地级差有0.15元/斤的窄带鱼与0.31元/斤宽,带鱼的差别,心胸狭窄的平均主义者,坐这几条地铁线上,一不小心就会“愤怒出诗人了”。4号线呢,沿途一式的0.22元/斤的档次,这类带鱼,就是中产阶级,用上海闲话解释:“脚碰脚”(上海老话:半斤八两的意思)朋友,相当于电视评分:去掉一个最高分,去掉一个最低分,噢,掐头去尾的中段,就是中产阶级,它的产品输送线,就是地铁4号线。

    11.4号线是馄饨皮子,馅子就是市中心。

1.第⑥段画线句“一根筋”的意思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第⑦段中列举了地铁沿线的一些价格落差,其作用是                                         

          __________。(3分)

3.下列说法正确的的一项是(    )。(3分)

(A)作者对“夜光杯”题材广泛、文体不分的特点提出了异议

(B)“单兵突击”、“一往无前”表现了地铁的迅捷与势不可挡

(C)作者对“在盒饭上插一柄彩绘纸伞”的竞争手法进行了贬斥

(D)在作者的笔下,“百搭”既被用于褒义,也被用于贬义

4.在作者眼中,“4号线”具有哪些特点?(3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有人说此文“土气扑人”,你是否同意这样的评价,结合作品谈谈自己的看法。(4分)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现代文阅读

1(2)说明除地铁四号线以外的(1)其他地铁线路具有笔直的特点(1)

2(3)通过与其它地铁沿线贫富差异悬殊的比较(1),突出四号线沿线地区是中产阶级的“产品输送线”(2)

3(3)D

4(3)答对任意一点得1分。(1)四号线环城绕圈,首尾相交。(2)四号线与上海的其他地铁线路、交通大动脉和交通枢纽都有连接。(3)四号线沿途居民基本上属于中产阶级。(4)四号线沿途居民汇合了社会各个领域,具有社会阶层广泛性的特点。

5(4)观点l分,分析2分,表达l分。

同意。要点:市井俚语,格调不高。或口语傻语、平实质朴,生活气扈、浓烈。

不同意。要点:(1)语言角度:形象生动,诙谐幽默。沪语特点鲜明,风趣幽默中不乏文化底蕴。(2)内容角度:文章主要说明了四号线是百搭线的特点;同时以小见大,体现了作者对上海城市特点、社会现象的较深刻的认识。 (如有其他看法,只要言之成理,自圆其说,也能给分)

     

填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6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作《师说》以贻之。(韩愈  《师说》)

(2)云青青兮欲雨,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  《梦游天姥吟留别》)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谁主沉浮?(毛泽东  《沁园春·长沙》)

(4)香雾云鬟湿,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  《月夜》)

(5)________________,鸡犬相闻。(陶渊明  《桃花源记》)

(6)仓廪实则知礼节,______________。(《管子·牧民》)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名言名句

(1)余嘉其能行古道(2)水澹澹兮生烟(3)怅寥廓,问苍茫大地(4)清辉玉臂寒(5)阡陌交通(6)衣食足则知荣辱

     

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第l4~16题。(8分)

霜天晓角   陈继儒①

背水临山,门在松荫里②。茅屋数间而已,土泥墙,窗糊纸。曲床木几,四面摊书史。若问主人谁姓,灌园者,陈仲子③。  不衫不履,短发垂双耳。携得钓竿筐筥,九寸鲈,一尺鲤。菱香酒美,醉倒芙蓉底。旁有儿童大笑,唤先生,看月起。

【注】①陈继儒,明代文学家和书画家。字仲醇,号眉公,华亭(今上海松江)人。②作者在《晚香堂小品·花史题词》中写道:“吾家田舍在十字水外、数重花外,设土剉(瓦锅)、竹床及三教书,除见道人外,皆无益也”。③陈仲,战国著名思想家。名定,亦称陈仲子,山东邹平人。陈仲子辞官隐居于长白山,终日为人灌园。

14.上片详细写居住环境的用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15.“不衫不履,短发垂双耳”表现了作者_______________的个性。(1分)

16.简析作品的语言风格。(4分)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诗词赏析

14(3)强调居住环境清幽而又朴陋的特点(1),抒发主人的自然之趣和孤洁之志,表达返朴归真的隐士情怀(2)

15(1)无拘无束,自由自在

16(4)语言风格l分,分析2分,表达l分。

要点:率真朴素、平易质朴(质朴无华、多用n);语言与人物形象(作品内容)相吻合。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文言文阅读

17.(4)驻扎 (2)随意 (3)使难堪 (4)打开、开

18(2)邻有悍生,修其先世怨,以垩书公名于牛后

19(2)C

20 (1)别人骂我而你复述这些骂人的话,这是又在骂我。得分点:詈、若、重、判断句)(3)

(2)在这种情况下(悍生)写了一判信,好像是问候他,但信中实际上是痛骂()(得分点:尺、候、中)(3)

21 (3)甲文:前倨后恭(2))乙文: 宽厚待人(1)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第22-26题。(12分)

曾子曰:“若夫慈爱恭敬、安亲扬名。则闻命矣。敢问子从父之令,可谓孝乎?”子曰:“是何言与!是何言与!昔者天子有争臣七人,虽无道,不失其天下;诸侯有争臣五人,虽无道,不失其国;大夫有争臣三人,虽无道,不失其家;士有争友,则身不离于令名;父有争子,则身不陷于不义。故当不义,则子不可以不争于父,臣不可以不争于君。故当不义,则争之。从父之令,又焉得为孝乎?”                                          ——《孝经·谏诤章》

    乙

    曾子曰:“孝有三:大孝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公明仪问于曾子曰:“夫子可以为孝乎?”曾子日:“是何言与!是何言与!君子之所谓孝者,先意承志,谕父母于道。参直养者也,安能为孝乎?”      ——《礼记·祭义》

【注】曾子(前505~前436),孔子弟子之一。名参,字子舆,春秋末年鲁国南武城(今山东嘉祥县)人。

22.中国儒家经典的“五经”是《       》、《       》、《礼记》、《       》和《       》。(1分)

23.概述甲文划线句的表达作用。(2分)

                                                                              

                                                                                

2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甲、乙文都采用了对话的形式来探讨孝的问题。

(B)甲文侧重论述孝的作用,乙文认为孝有高下之分。   

(C)甲、乙文采用相同的修辞手法来强调各自观点,增加了文章的说服力。

(D)甲文语势充沛、说理层层推进。乙文观点鲜明、言简意赅。

25.曾子是否接受孔子的观点?结合甲乙文内容作简要分析。(3分)

                                                                                

                                                                               

                                                                               

26.曾子认为“大孝尊亲”,《孝经》也认为“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谈谈你对此类观点的评价。(4分)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文言文阅读

22(1)《诗经》、《尚书》、《周易》、《春秋》

23(2)用反复手法,突出表达(1)子从父之令,可谓孝的否定(1)

24(2)B

25(3)观点l分,分析2分。

孔子认为“父有争子,则身不陷于不义”。所以“当()不义,则子不可以不争于父。曾子认为“谕父母于道”,才是“君子之所谓孝者”,所以两人的观点是一致的。

26 (4)

4分:认识全面,分析具体,语言通畅。 3分:认识能体现思辨性,分析不具体。

2分:认识单一,分析不具体。 1分:认识单一,缺乏分析。 0分:答非所问。

     

世界上不存在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人与人之间也是存在着多方面的差异。这种“差异”,需要我们客观审视,也需要我们理智对待。面对“差异”,你会产生怎样的联想或思考呢?  

根据以上材料,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体裁不限(诗歌除外)。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