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高考 试卷 中考

课件-优秀课件大全-瑞文网课件频道1篇

发布时间:2021-07-08   来源:班会频道    点击:   
字号:

课件-优秀课件大全-瑞文网课件频道1篇

课件-优秀课件大全-瑞文网课件频道1篇

课件-优秀课件大全-瑞文网课件频道(1)

初中古文

郑人买履

《韩非子》

原文: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乃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译文:

郑国有一个想买鞋子的人,先量了自己的脚的尺码,就把量好的尺码放在自己的座位上。到了集市,却忘了带上尺码。已经拿到了鞋子(才想起自己忘记带尺码),就说:“我忘了带尺码。”就返回家拿尺码。等到他返回集市的时候,集市已经散了,最终没有买到鞋子。有人问:“为什么不用自己的脚试一试鞋呢?”他回答说:“(我)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词解:


1. 度:量长短。

2. 而:就。

3. 坐:同“座”,座位。

4. 之:到……去。

5. 市:集市。

6. 之:代词,指量好的尺码。

7. 乃:就。

8. 度:名词,指量好的尺码。

9. 反:同“返”,返回。

10. 及:等到。

11. 罢:结束。

12. 遂:终于。

13. 宁:宁可。

14. 无:不。

15. 自信:相信。


揭示郑人拘泥于教条心理,依赖数据的习惯。常比喻做事死板,不会变通的人。它告诉人们,遇事要实事求是,要会灵活变通,不要死守教条。

刻舟求剑

《吕氏春秋》

原文: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译文:

有个要过江楚国人,他的剑从船里掉到水中,(他)立即在剑掉下去的地方刻上记号,说:“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船停了,(这个楚国人)从他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寻找剑。 船已经前进了,但是剑不前进,像这样找剑,不是很糊涂吗?

词解:


1. 其:代词,他的。

2. 遽:立即,匆忙。

3. 契:雕刻。

4. 是:指示代词,这儿。

5. 其:代词,他的。

6. 惑:迷惑,糊涂。


刻舟求剑,比喻办事刻板,拘泥而不知变通。该寓言劝勉为政者要明白世事在变,若不知改革,就无法治国,后指不会灵活变通之意。

幼时记趣

沈复

原文: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目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译文:

我回忆幼小的时候,能睁大眼睛对着太阳,眼力足以看清极其细小的东西。见到细小的东西,一定要仔细观察它的花纹。所以时常有观察物体本身以外的乐趣。
  夏天蚊子的飞鸣声像雷一样,我私下里把它们比作群鹤在空中飞舞。心中想象的景观(鹤舞),那么或者成千或者成百(飞舞着的蚊子)果真(觉得它们)是鹤了。仰起头来观赏这种景象,脖颈因为这样都僵硬了。(有时我)又把蚊子留在白色的蚊帐里,用烟慢慢地喷(它们),使它们冲着烟雾飞叫,当做青云白鹤看,果真就像鹤在云头上高亢地鸣叫,令人高兴得连声叫好。
  我常在高低不平的土墙边,杂草丛生的花台旁,我常常蹲下自己的身子,使身子和花台一样高,定睛细看。把丛聚的草当做树林,把昆虫蚂蚁当做野兽,把泥土瓦砾突起的地方当做山丘,低洼的地方当做山沟,想像在里面游历的情景,真感到心情舒畅,自得其乐。
  一天,看见两只虫子在草丛间相斗,观看这一情景兴趣正浓厚的时候,突然有一个很大的东西,像搬开大山,撞倒大树一般地闯过来,原来是一只癞蛤蟆。(蛤蟆)舌头一伸,两只虫子就全被吞掉了。我那时年纪还小,正看得出神,不禁哎呀地惊叫一声,感到害怕;心神安定下来,捉住蛤蟆,鞭打它几十下,把它赶到别的院子里去了。

词解:


1. 余:我。

2. 童稚:童年。稚:幼小。

3. 时:……的时候。

4. 明:眼力。

5. 察:看清。

6. 藐:小。

7. 之:结构助词,的。

8. 拟:比。

9. 之:这里指“昂首观之”的动作。

10. 强:同“僵”,僵硬。

11. 素:白色的。

12. 以:用。

13. 然:……的样子。

14. 于:在。

15. 处:地方。

16. 其:代词,自己。

17. 以……为:把……当作……

18. 邱:同“丘”,土山。

19. 壑:山沟。

20. 之:代词,指“二虫斗草间”。

21. 拔:移,搬开。

22. 盖:这里是“原来是”的意思。

23. 方:正。

24. 神:精神。


三峡

郦道元

原文: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译文:

在三峡七百里(的沿途)中,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完全没有空缺的地方;重重叠叠的山峰像屏障一样,遮挡了天空和太阳。如果不是在正午就看不见太阳,如果不是半夜就看不见月亮。等到夏天江水漫上丘陵的时候,无论顺流而下、还是逆流而上的路都被江水阻断了。有时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这时只要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两地之间有一千二百里,即使骑上飞奔的快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等到春天和冬天的时候,就可以看见白色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深水倒映着山石林木的影子。极高的山峰上,大多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松柏,悬泉瀑布在山峰之间飞流冲荡。水清,树荣,山峻,草盛,实在是趣味无穷。(在秋天)每到天刚放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经常听到高处传来猿猴拉长声音鸣叫,声音持续不断,非常凄凉怪异,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所以三峡中渔民的歌谣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词解:


1. 自:在。

2. 略:完全,全部。

3. 阙:同“缺”。

4. 自:如果。

5. 曦:太阳。

6. 至于:到。

7. 襄:上。

8. 陵:山陵。

9. 沿:顺流而下。

10. 溯:逆流而上。

11. 绝:断。

12. 或:有。

13. 宣:宣布,传播。

14. 虽:即使。

15. 奔:奔驰的快马。

16. 不以:不如。

17. 时:季节。

18. 则:表示轻微转折,不译。

19. 湍:急流的水。

20. 潭:深水。

21. 绝:极高。

22. 巘:山峰。

23. 漱:冲荡。

24. 良:的确,实在。

25. 旦:早晨。

26. 肃:寂静。

27. 属:连续。

28. 引:延长。

29. 凄异:凄凉,怪异。

30. 响:回声。

31. 歌:唱歌。

32. 三声:几声。


《梦溪笔谈》二则

沈括

以虫治虫

原文:

元丰中,庆州界生子方虫,方为秋田之害。忽有一虫生,如土中狗蝎,其喙有钳,千万蔽地;遇子方虫,则以钳搏之,悉为两段。旬日子方皆尽,岁以大穰。其虫旧曾有之,土人谓之“傍不肯”。

译文:

宋神宗元丰年间,庆州地区生了子方虫,正要危害秋田里的庄稼。忽然有一种昆虫产生了,样子像泥土里的"狗蝎",它们的嘴上长有钳,成千上万,遍地都是;它们遇上子方虫,就用嘴上钳跟子方虫搏斗,子方虫全都被咬成两段。十天后,子方虫全被杀尽,年成因此而获得大丰收。这种虫过去曾经有过,当地的人称它为"傍不肯"。

词解:


1. 生:出现。

2. 为:动词,成为。

3. 之:结构助词,的。

4. 其:它的。

5. 则:就。

6. 悉:全,都。

7. 旬日:十天。

8. 岁:年成。

9. 以:因为。

10. 大穰:庄稼大丰收。

11. 其:这样的。

12. 之:衬音助词,不译。

13. 蔽:遮蔽。


梵天寺木塔

原文:

钱氏据两浙时,于杭州梵天寺建一木塔,方两三级,钱帅登之,患其塔动。匠师云:“未布瓦,上轻,故如此。”乃以瓦布之,而动如初。无可奈何,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贻以金钗,问塔动之因。皓笑曰:“此易耳。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匠师如其言,塔遂定。盖钉板上下弥束,六幕相联如胠箧,人履其板,六幕相持,自不能动。人皆伏其精练。

译文:

钱氏王朝统治两浙时,在杭州梵天寺修建一座木塔,才建了两三层,钱帅登上木塔,嫌它晃动。工匠师傅说:“木塔上没有铺瓦片,上面轻,所以才这样。”于是就叫人把瓦片铺排在塔上,但是木塔还像当初一样晃动,没有办法时,匠师就秘密地派他的妻子去见喻皓的妻子,拿金钗送给她,要她向喻皓打听木塔晃动的原因。喻皓笑着说:“这很容易,只要逐层铺好木板,用钉子钉牢,就不动了。”工匠师傅遵照他的话(去办),塔身就稳定了。因为钉牢了木板,上下更加紧密相束,上、下、左、右、前、后六面互相连接,就像只箱子。人踩在那楼板上,上下及四周板壁互相支撑,(塔)当然不会晃动。人们都佩服喻皓的高明。

词解:


1. 据:占据,割据。

2. 方:才。

3. 级:层。

4. 患:担心。

5. 云:说。

6. 布:铺。

7. 而,表转折关系的连词。

8. 其:指示代词,这。

9. 贻:赠给。

10. 以:把。

11. 问:询问,打听。

12. 此:这。

13. 但:只。

14. 讫:终了,完毕。

15. 便:就。

16. 实:使坚实。

17. 如:遵照。

18. 遂:于是,就。

19. 盖:因为。

20. 胠:打开。

21. 履:走,踩踏。

22. 持:支撑。

23. 自:自然。

24. 伏:同“服”。

25. 精炼:精熟。


蒲松龄

原文: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译文:

一个屠户傍晚回来,担子里的肉已经卖完了,只剩下骨头。屠户半路上遇到两只狼,紧跟着(他)走了很远。

屠户觉得害怕,把骨头扔给狼。一只狼得到骨头就停止了,另一只狼仍然跟从。屠户再次扔骨头,刚才没得到骨头的狼停止了,但是先前得到骨头的那只狼又跟上来了。骨头已经扔光了,可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

屠户感到处境危急,担心前面后面受到狼攻击。他往旁边看了看发现田野中有个麦场,麦场的主人把柴草堆积在里面,覆盖成小山似的。屠户于是快速地跑过去倚靠在柴草堆下,卸下担子拿起屠刀。狼不敢上前,瞪眼朝着屠户。

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了,另一只狼像狗一样蹲坐在前面。过了一会儿,蹲坐在那里的那只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很悠闲。屠户突然跳起来,用刀砍狼的头,又砍了几刀把狼杀死。他刚刚想要走,转身看柴草堆后面,另一只狼正在柴草堆中打洞,想要从柴草堆中打洞从后面攻击屠户。狼的身体已经钻进去一半,只露出屁股和尾巴。屠户从后面砍掉了狼的后腿,也把这只狼杀死了。他才明白前面的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来诱惑敌人的。

狼也够狡猾的了,可是转眼间两只狼都被杀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啊?只是给人增加笑料罢了。

词解:


1. 止:同“只”。

2. 缀:连结,这里是紧跟的意思。

3. 从:跟随。

4. 恐:恐怕,担心。

5. 敌:敌对,这里是胁迫、攻击的意思。

6. 顾:转头看,看见。

7. 苫:盖上。

8. 蔽:遮蔽。

9. 乃:于是,就。

10. 倚:靠。

11. 弛:放松,这里指卸下。

12. 前:名词作动词,上前。

13. 眈眈:注视的样子。

14. 少时:一会儿。

15. 犬:像狗一样。

16. 久之:很久。之,调节音节,无实意。

17. 瞑:闭眼。

18. 意:神情、态度。

19. 暇,空间。

20. 暴:突然。

21. 毙:杀死。

22. 洞:打洞。

23. 尻:屁股。

24. 股:大腿。


关于狼的启示:坏人的狡猾手段有很多,所以我们要锻炼出一双慧眼

关于屠夫的启示:遇到像狼一样狡猾的坏人,我们要像屠夫一样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赵普

《宋史》

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家人发箧视之,《论语》二十篇也。
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案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 拾之以归。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太祖乃悟,卒用其人。

译文:

赵普年轻时熟悉官吏(应处理)的事务,学问不多,等到做了宰相,太祖常劝说他要读书。赵普晚年读书勤奋,每次(退朝后)回到自己的住宅,关上门打开书箱拿出书,整天读书。等到第二天处理政务,处理决断很快。他死后,家里的人打开书箱看到里面的书籍,原来是一部《论语》。 
赵普性情沉着且为人严肃刚正,虽然对人忌妒刻薄,但是他能够以天下大事作为自己的责任。宋朝初年,在宰相职位上的人,大多过分谨慎拘于小节,按常规办事,不多言语,赵普却刚毅果断,没有谁能和他比的。他曾经上奏推荐某人担任某个官职,太祖不用这个人。赵普第二天又上奏请这个人(担任某官),太祖还是不用。第三天,赵普又把这个人(担任某官的事)上奏太祖,太祖发怒了,把奏章撕碎了扔在地上,赵普脸色不变,跪在地上把撕碎的奏章拾起来回到家。过了些日子赵普把撕碎的旧纸片修补连接起来,又像当初一样上奏。太祖这才清醒过来,终于任用了那个人。 

词解:


1. 第:府第,大的住宅。

2. 阖:关。

3. 启:打开。

4. 竟日:整天。

5. 既:已经。

6. 发:打开。

7. 岸谷:形容人严肃刚正。

8. 忌克:对人忌妒刻薄。也作“忌克”。

9. 龌龊:形容人过分谨慎,拘于小节。

10. 循默:按常规办事,不多言语。

11. 尝:曾经。

12. 明日:第二天。

13. 亦:还是。

14. 碎裂:形容词使动用法,使……碎裂。

15. 颜色:脸色。

16. 乃:才。

17. 卒:终于。


两小儿辩日

《列子》

原文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译文:

孔子到东方游学,途中遇见两个小孩儿在争辩,便问他们争辩的原因。

  有一个小孩儿说:“我认为太阳刚升起来时离人近,而到中午时离人远。”

  另一个小孩儿则认为太阳刚升起时离人远,而到中午时离人近。

  有一个小孩儿说:“太阳刚升起时大得像一个车盖,到了中午时小得像一个盘盂,这不是远小近大的道理吗?”

  另一个小孩儿说:“太阳刚出来时清凉而略带寒意,到了中午时就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热,这不是近热远凉的道理吗?”

  孔子听了不能判定他们谁对谁错,

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知识渊博呢?”

词解:


1.东:到东方。

2.游:游历。

3.辩斗:辩论,争论。

4.故:原因,缘故。

5.以:以为,认为。

6.去:离。

7.日中:中午。

8.车盖:古时车上的篷盖,像雨伞一样,呈圆形。

9.及:到了。

10.则:就。

11.为:是。

12.沧沧凉凉:清凉而略带寒意。

13.探汤:把手伸到热水里。汤,热水。

14.决:判定。

15.孰:谁。

16.汝:你。

17.知:同“智”,智慧。


(1)生活中要善于观察,才会有所发现。

(2)说话要有理有据。

(3)要学习孔子实事求是的态度。

(4)即使是孔子这样的大学问家也有不知道的事情,每个人都需要虚心学习。

(5)认识事物的角度不同,得出的结论就不同。

(6)学海无涯,我们应该树立终身的思考。

(7)学习两小儿独立思考、勇于质疑的精神。

黄鹤楼

阎伯理

原文:

州城西南隅,有黄鹤楼者。《图经》云:费祎登仙,尝驾黄鹤返憩于此,遂以名楼。”事列《神仙》之传,迹存《述异》之志。观其耸构巍峨,高标巃嵸,上倚河汉,下临江流;重檐翼馆,四闼霞敞;坐窥井邑,俯拍云烟:亦荆吴形胜之最也。

译文:

在鄂州城的西南角,有一座楼叫黄鹤楼。《图经》上说:“费祎成仙,曾经骑着黄鹤返回在这里休息,于是就用“黄鹤”命名这座楼。事情记载在《神仙传》上,事迹保存在《述异记》上。观看黄鹤楼这座矗立着的楼宇,高大雄伟,高高耸立。它顶端靠着银河,底部临近大江。两层屋檐,飞檐像鸟的翅膀一样高高翘在房舍之上。四面的大门高大宽敞,坐在黄鹤楼上可以远眺城乡景色,低头可以拍击云气和烟雾:这里也是楚地和吴地山川胜迹最美的地方。

词解:


1. 隅:角落。

2. 者:助词,表示肯定语气。

3. 憩:休息。

4. 名:命名。

5. 志:记载。

6. 巃嵸:高耸的样子。

7. 河汉:银河。

8. 临:面对。

9. 翼:名词作动词,像翅膀一样高翘。

10. 闼:门。

11. 霞敞:高大宽敞。

12. 窥:远眺。

13. 井邑:城乡。

14. 最:副词作名词用,最好的事物。

15. 临:临近。


于园

张岱

原文

于园在瓜洲步五里铺,富人于五所园也。非显者刺,则门钥不得出。葆生叔同知瓜洲,携余往,主人处处款之。

园中无他奇,奇在磊石。前堂石坡高二丈,上植果子松数棵,缘坡植牡丹、芍药,人不得上,以实奇。后厅临大池,池中奇峰绝壑,陡上陡下,人走池底,仰视莲花反在天上,以空奇。卧房槛外,一壑旋下如螺蛳缠,以幽阴深邃奇。再后一水阁,长如艇子,跨小河,四围灌木蒙丛,禽鸟啾唧,如深山茂林,坐其中,颓然碧窈。瓜洲诸园亭,俱以假山显,至于园可无憾矣。

译文:

于园在瓜洲停船的地方,叫做五里铺,它是富人于五所建筑的园子。不是有地位的人投下名帖,那么门上的钥匙就不会拿出打开门上的锁来迎接客人。葆生的叔叔在瓜洲任同知,带我前往于园,于园的主人处处殷勤招待我们。

于园中没有其他的奇特的地方,奇就奇在用石块堆砌的假山。堂屋前有两丈高的用石头堆砌的假山,上面栽种了几棵果子松,沿坡栽种了牡丹、芍药,人不能到上面去,这里因为没有空隙、满满当当而奇特。后厅临近池塘,池塘里有奇异的山峰和陡峭的山沟,直上直下,人们行走在池塘的底部,抬起头来看莲花,反而像在天上,这里因为空旷而奇特。卧房的栏杆外面,有一条沟壑盘旋而下,好像螺蛳盘旋形的外壳,这里因为阴暗深远而奇特。再往后还有一座水阁,长长的形状像小船,横跨在小河上。水阁的四周,矮小的灌木生长茂盛,鸟儿在这里叽叽喳喳,人好像在深山密林之中。坐在阁子中,这里的境界使人感到舒坦、碧绿、幽深。瓜洲的各个园林亭榭,都是凭借假山而有名声,这些假山放置在于园中就不会使人不满意了。

词解:


1.步:同“埠”,水边停船之处。

2.显:显扬,有名声。

3.刺:名帖。这里做动词用,投下名帖。

4.得:能够。

5.携:带着。

6.余:我。

7.款:殷勤招待。

8.之:人称代词,我们。

9.奇:特殊的(地方 )。

10.磊:堆砌。

11.磊石:用各种各样的石块堆砌成假山。

12.植:栽种。

13.数:几。

14.缘:顺着,沿着。

15.以:因为。

16.实:满满当当,没有空隙。

17.奇:奇特。

18.临:临近,靠近。

19.绝:极。

20.壑:山沟。

21.绝壑:陡峭的山沟。

22.空:空旷。

23.槛:栏杆。

24.幽阴深邃:阴暗深远。

25.艇子:小船。.

26.蒙丛:覆盖,丛生,草木茂盛的样子。

27.啾唧:细小而碎杂的声音。

28.其:代”水阁”。

29.颓然:柔顺的样子,文中指舒坦。

30.碧窈:碧绿幽远,幽深的草木丛中。

31.诸:众,各。

32.俱:都。

33.以:凭借。

34.显:显扬,有名声。

35.至:安置。

36.矣:语气助词,相当于“了”。

37.憾:心感不满。


黔之驴

柳宗元

原文: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㘎,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噫!形之庞也类有德,声之宏也类有能。向不出其技,虎虽猛,疑畏,卒不敢取。今若是焉,悲夫!)

译文:

黔地本来没有驴,有一个喜欢多事的人用船运来(一头驴)进入这个地方。运到后却没有什么用处,就把它放置在山脚下。老虎看到它是个庞然大物,把它作为神(来对待),躲藏在树林里偷偷看它。(老虎)渐渐小心地出来接近它,不知道它是什么东西。

有一天,驴叫了一声,老虎十分害怕,远远地逃走,认为(驴)要咬自己,非常害怕。但是(老虎)来来回回地观察它,觉得它并没有什么特殊的本领。(老虎)渐渐地熟悉了驴的叫声,又前前后后地靠近它,但始终不与它搏斗。(老虎)渐渐地靠近驴子,态度更加亲切而不庄重,碰倚靠撞冒犯它。驴非常生气,用蹄子踢老虎。老虎于是很高兴,盘算这件事说:“驴的技艺仅仅只是这样罢了!”于是跳起来大吼了一声,咬断了驴的喉咙,吃光了它的肉,才离开。

(唉!外形庞大好像有德行,声音洪亮好像有能耐,(老虎)当初(如果说)看不出驴的本领,老虎即使凶猛,(但)多疑、畏惧,终究不敢猎取驴子 。如今像这样的下场,可悲啊!)

词解:


1.好事者:喜欢多事的人。

2.船载以入:用船载运(驴)进黔。船,这里指用船的意思。以,连词,相当于“而”,表修饰。

3.至:到。

4.则:表转折,却。

5.之:代词,代驴。

6.庞然大物:(虎觉得驴是)巨大的动物。庞然,巨大的样子。然,…...的样子。

7.以为:把……当作。

8.蔽:躲避,躲藏。

9.窥:偷看。

10.稍:逐渐地,渐渐地。

11.近:形容词作动词,靠近。

12.慭慭然:小心谨慎的样子。

13.莫相知:不知道它是什么东西。相:一方对另一方,偏指另一方。

14.他日:之后的一天。

15.大骇:非常害怕。大:很,非常。骇,害怕。

16.远遁:跑得远远的。遁:跑,逃跑。

17.以为:认为

18.且:将要。噬:咬。

19.甚:很,非常。

20.恐:害怕。

21.然:表转折,然而,但是。

22.视:观察。

23.觉无异能:(虎)觉得(驴)没有特别的本领。异:特别的,与众不同的。能:本领,能力。

24.者:语气词,文中表示揣度语气,似的。

25.益:渐渐地。

26.习:熟悉。

27.终:始终。

28.搏:搏击,搏斗。

29.稍:渐渐地。

30.近:靠近。

31.益:更加。

32.狎:态度亲近而不庄重。

33.荡倚冲冒:形容虎对驴轻侮戏弄的样子。荡,碰撞。倚,倚靠。冲,冲撞。冒,冒犯。

34.不胜怒:非常愤怒。

35.蹄:名词作动词,踢。

36.因:于是,就。

37.计之:盘算这件事。计,盘算。

38.技止此耳:(驴)的本领只不过这样罢了。技,本领。止,同“只”,只不过,仅仅。此,这样。耳,罢了。

39.因:于是,就。

40.跳踉:跳跃。

41.㘎:吼叫。

42.尽:(吃)完。

43.乃:才。


驴子:不要依赖他人或外利,必须自身努力,增强自身实力。

老虎:貌似强大的东西并不可怕,只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就一定能战胜。

讽刺了统治集团中官高位显有无才无德的人。

爱莲说

周敦颐

原文: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译文:

水上,陆地上的各种花草树木,值得喜爱的非常多。晋朝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从唐朝以来世间的人们非常喜爱牡丹。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淤泥中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不显得妖媚,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生枝蔓,不长枝节,香气远播,更加清香,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可以远远地观赏但是不能玩弄它。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喜爱,在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和我一样的还有谁?对于牡丹的喜爱,当然有很多人了。

词解:


1.可:值得。

2.蕃:通“繁”,多。

3.独:只,唯独。

4.自:自从。

5.予:我。

6.之: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际意义。

7.淤泥:河沟或池塘里积存的污泥。

8.染:沾染(污秽)。

9.濯:洗涤。

10.清涟:水清而有微波,这里指清水。

11.妖:妖艳。美丽而不端庄。

12.通:空。

13.直:挺立。

14.蔓:名词用作动词,生枝蔓。

15.枝,名词用作动词,长枝节。

16.远,形容词作动词, 遥远,空间距离大。

17.益,更,更加。

18.亭亭,耸立的样子。植,“植”通“直”,立。

19.可:可以。

20.亵:亲近而不庄重。

21.玩:玩弄。

22.焉:句末语气词。

23.谓:认为。

24.君子:指品德高尚的人。

25.鲜:少。

26.闻:听说。

27.宜,当,这里与乎连用,有当然的意思。

28.众,多。


木兰诗

北朝乐府名歌

原文: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译文:

叹息声一声接着一声传出,木兰对着房门织布。听不见织布机织布的声音,只听见木兰在叹息。问木兰在想什么?问木兰在惦记什么?(木兰答道)我也没有在想什么,也没有在惦记什么。昨天晚上看见征兵文书,知道君主在大规模征兵,那么多卷征兵文册,每一卷上都有父亲的名字。父亲没有大儿子,木兰(我)没有兄长,木兰愿意为此到集市上去买马鞍和马匹,就开始替代父亲去征战。

在集市各处购买马具。第二天早晨离开父母,晚上宿营在黄河边,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能听到黄河水流水声。第二天早晨离开黄河上路,晚上到达黑山头,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能听到燕山胡兵战马的啾啾的鸣叫声。

不远万里奔赴战场,翻越重重山峰就像飞起来那样迅速。北方的寒气中传来打更声,月光映照着战士们的铠甲。将士们身经百战,有的为国捐躯,有的转战多年胜利归来。

胜利归来朝见天子,天子坐在殿堂(论功行赏)。给木兰记很大的功勋,得到的赏赐有千百金还有余。天子问木兰有什么要求,木兰说不愿做尚书郎,希望骑上千里马,回到故乡。

父母听说女儿回来了,互相搀扶着到城外迎接她;姐姐听说妹妹回来了,对着门户梳妆打扮起来;弟弟听说姐姐回来了,忙着霍霍地磨刀杀猪宰羊。每间房都打开了门进去看看,脱去打仗时穿的战袍,穿上以前女孩子的衣裳,当着窗子、对着镜子整理漂亮的头发,对着镜子在面部贴上装饰物。走出去看一起打仗的士兵,同伴们很吃惊,(都说我们)同行数年之久,竟然不知木兰是女孩。

雄兔两只前脚时时爬搔、雌兔两只眼睛时常眯着,所以容易辨认。雄雌两兔一起贴着地面跑,怎能分辨哪个是雄兔,哪个是雌兔呢?

词解:


1.复:又。

2.当户:对着门或在门旁,泛指在家中。

3.惟:只。

4.何:什么。

5.忆:思念,惦记。

6.十二,表示很多,不是确指。

7.为:为此(指代父从军)。

8.市:买。

9.旦:早晨。

10.辞:离开,辞行。

11.但:只。

12.至:到

13.赴:奔赴

14.朔:北方

15.策勋十二转:记功很多次。

16.赏赐百千强:赏赐很多的财物。强,有余。

17.不用:不为,不做。

18.愿驰千里足:希望骑上千里马。

19.扶将:搀扶。

20.理红妆:打扮。理:整理。

21.著:穿。

22.云鬓:像云那样的鬓发,形容好看的头发。

23.帖:同“贴”。

24.火伴:同伍的士兵。

25.扑朔:爬搔。

26.迷离:眯着眼。

27.走:跑。

28.安:怎么。


晏子使楚

《晏子春秋》

原文:

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盗。’”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 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译文:

晏子将要出使楚国。楚王听到这个消息,对手下的人说:“晏婴是齐国的善于言辞的人,现在将要来了,我想羞辱他,用什么办法呢?”左右的人回答说:“当他到来的时候,请允许我们绑一个人从您面前走过。大王就问,这是做什么的人?我们回答说,是齐国人。大王再问,犯了什么罪?我们就说,犯了偷窃罪。”

晏子到了,楚王赏赐给晏子酒,酒喝得正高兴的时候,两个小官吏绑着一个人走到楚王面前。楚王问:“绑着的人是做什么的?”小官吏回答说:“是齐国人,犯了偷窃罪。”楚王看着晏子说:“齐国人本来就善于偷窃吗?”晏子离开座位回答说:“我听说这样的事:橘子生长在淮河以南就是橘子,生长在淮河以北就变成枳了,只是叶子的形状相像,它们果实的味道不同。这样的原因是什么呢?是水土不同。现在老百姓生活在齐国不偷窃,到了楚国就偷窃,莫非楚国的水土使得老百姓善于偷窃吗?”楚王笑着说:“圣人不是能同他开玩笑的人,我反而自讨没趣了。”

词解:


1.使:出使。

2.左右:近旁的人。

3.谓……曰:对……说。

4.习辞者:善于辞令的人。

5.习:熟练、善于。

6.辞,辞令。

7.者:…...的人。

8.今:现在。

9.方:将要。

10.欲:想。

11.辱:侮辱,羞辱。

12.之:代词,他,指晏子。

13.何以也:用什么办法呢?何以,即以何。

14.对:回答,应对。

15.为其来也:当他到来的时候。为,相当于“于”。

16.请:恳求,请允许。

17.缚:捆绑。

18.而:表修饰,不译。

19.何:什么。

20.何为者:做什么的人。

21.何坐:犯了什么罪?坐,犯罪。

22.盗:偷窃。

23.赐:赏赐,给予。

24.酒酣:喝酒喝得正高兴的时候。

25.诣:到(指到尊长那里去)。

26.曷:同“何”,什么。

27.为:相当于“于”,当。

28.固:本来。

29.善:擅长,善于。

30.避席:离开座位,表示郑重。

31.之:这样的事,代下面晏子说的“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

32.徒:只。

33.实:果实。

34.不同:不一样。

35.所以然者何:这样的原因是什么呢?

36.然:这样。

37.所以:(之所以)……的原因。

38.对:回答。

39.得无:莫非。

40.耶:语气助词,“吗”?

41.圣人非所与熙也:圣人是不能同他开玩笑的。

42.圣人:才德极高的人。

43.熙:同“嬉”,戏弄。

44.反取病焉:反而自讨没趣了。

45.病:辱。


通过类比巧妙设喻。

故事赞扬了晏子机智勇敢、灵活善辩的外交才能与不惧大国、不畏强暴的斗争精神。

楚王:仗势欺人、自欺欺人。

晏子:机智善辩、不卑不亢、义正言辞、善于辞令。

人琴俱亡

刘义庆

原文:

王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子猷问左右:“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语时了不悲。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掷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 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

译文:

王子猷、王子敬都病得很重,子敬先死了。王子猷问手下的人说:“为什么总听不到(子敬的)消息?这(一定)是他已经死了。”说话时完全不悲伤。就要轿子来去看望丧事,一路上都没有哭。子敬一向喜欢弹琴,(子猷)一直走进去坐在灵床上,拿过子敬的琴来弹,几根弦的声音已经不协调了,(子猷)把琴扔在地上说:“子敬啊,子敬啊,你人和琴都死了。”于是痛哭了很久,几乎要昏过去。过了一个多月,(子猷)也死了。

词解:


1. 俱:都。

2. 笃:病重。

3. 而:表承接,不译。

4. 亡:亡故,去世。

5. 何以:相当于“以何”,为什么。

6. 以:因为。

7. 都:总,竟。

8. 了:完全。

9. 便:于是。

10. 索:要。

11. 素:一向,向来。

12. 好:喜欢。

13. 琴:名词作动词,弹琴。

14. 径:径直。

15. 取:拿起。

16. 既:已经。

17. 调:协调。

18. 掷:扔。

19. 因:于是,就。

20. 恸:(极度悲伤)痛哭。

21. 绝:气息中止。

22. 良久:很久。


小石潭记

柳宗元

原文: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翻译:

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隔着竹林,可以听到流水的声音,好像人身上佩带的玉佩、玉环相互碰击发出的声音,心里十分高兴。砍伐竹子,开辟道路,向下看见一个小潭,水格外清澈。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的地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出来,露出水面,成为水中的高地,像是水中的小岛,也有高低不平的石头和小岩石(露了出来)。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覆盖缠绕,摇动连结,参差不齐,随风飘荡。

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多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托也没有。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上。 鱼儿呆呆地一动不动,忽然向远处游去,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在和游玩的人逗玩。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像北斗七星一样曲折,像蛇爬行一样弯曲,望过去一段看得见,一段看不见。溪岸的形状像狗的牙齿那样参差不齐,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在哪里。

坐在潭边,四下里竹林和树木包围着,静悄悄的没有其他人。使人心神凄楚,使人骨节寒透,寂静极了。因为那种环境太过凄清,不能长时间停留,于是记录下了这番景致,就离开了。

一同去游览的人有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我带着一同去的,有姓崔的两个年轻人。一个名叫恕己,一个名叫奉壹。

词解:


1.从:自,由 。

2.西:向西,名词作状语。

3.行:走。

4.篁竹:成林的竹子。

5.如鸣佩环:好像人身上佩戴的佩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鸣,使……发出声音。

6.如:像。

7.乐:以……为乐,对……感到快乐(意动用法)。

8.伐:砍伐。

9.取:这里指开辟。

10. 下:向下。

11. 见:看见。

12.尤:格外,特别。

13.清冽:清澈。

14.全石以为底:即以全石为底,(潭)把整块石头当作底部。

15.以……为:把……当作……

16.近岸,卷石底以出:靠近岸的地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

17.近:靠近。

18.卷,弯曲。

19.以,相当于“而”,表修饰,不译。

20.为坻,为屿,为嵁,为岩:成为坻、屿、嵁、岩各种不同的形状。坻,水中高地。屿,小岛。嵁,不平的岩石。岩,悬崖。

翠蔓:翠绿的藤蔓。

21.蒙络摇缀,参差披拂:覆盖缠绕,摇动连结,参差不齐,随风飘荡。

22.可百许头:大约有一百来条。

23.可:大约。

24.许:表约数。

25. 皆:全,都。

26.若:好像。

27.空:在空中,名词作状语。

28.日光下澈,影布石上:阳光向下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好像映在水底的石头上。

29.下:向下。

30.彻:底。

31.佁然不动:(鱼影)呆呆地一动不动。

32.佁然,愣住/呆呆的样子。

33.俶尔远逝:忽然间向远处游去了。俶尔,忽然。

34.往来翕忽:来来往往,轻快敏捷。翕忽:轻快敏捷的样子。翕:迅疾。

35.斗折蛇行,明灭可见:(溪水)曲曲折折,(望过去)一段看得见,一段又看不见。斗折,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蛇行,像蛇爬行那样弯曲。明灭,或现或隐。

36.犬牙差互:像狗的牙齿那样互相交错。犬牙,像狗的牙齿一样。差互,互相交错。

37.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使人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寂静极了,幽深极了。

38.凄:使……感到凄凉 。寒:使……感到寒冷。(使动用法)

39.悄怆:忧伤的样子。

40.邃:深。

41.以:因为。

42.其:那。

43.过:太。

44.清:凄清。

45.居:待、停留。

46.乃:于是……就。

47.之:代游小石潭这件事。

48.去:离开。

49.隶:跟随。

50.从:跟从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原文: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译文: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脱下衣服准备睡觉时,恰好看见月光透过窗户洒入屋内,(于是我)高兴地起床出门散步。想到没有(可以与我)共同游乐的人,于是(我)前往承天寺寻找张怀民。张怀民也没有睡,我们便一同在庭院中散步。月色洒满庭院,如同积水充满院落,清澈透明,水中的水藻、荇菜交叉错杂,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啊。哪一个夜晚没有月光?哪个地方没有松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词解:


1. 欲:想要。

2. 入:照入。

3. 户:门。 

4. 欣然:高兴、愉快的样子。

5. 欣:高兴,愉快。

6. 然:……的样子。 

7. 行:散步。 

8. 念:想到。

9. 无与乐者:没有可以共同游乐的人。

10. 者:……的人。 

11. 遂:于是,就。

12. 至:到。

13. 寻:寻找。

14. 寝:睡,卧。

15. 相与:共同,一同。

16. 步:散步。

17. 庭下如积水空明:月色洒满庭院,如同积水充满院落,清澈透明。

18. 空明:澄澈透明。

19. 交横:交错纵横。

20. 盖:句首语气词,这里可以译为“原来是”。

21. 也:是。

22. 但,只。

23. 闲人:这里是指不汲汲于名利而能从容流连光景的人。 

24. 耳:语气词, 相当于“而已”意思是“罢了”。


治水必躬亲

钱泳

原文:

治水之法,既不可执一,泥于掌故,亦不可妄意轻信人言.盖地有高低,流有缓急,潴有浅深,势有曲直,非相度不得其情,非咨询不穷其致,是以必得躬历山川,亲劳胼胝.

昔海忠介治河,布袍缓带,冒雨冲风,往来于荒村野水之间,亲给钱粮,不扣一厘,而随官人役亦未尝横索一钱。必如是而后事可举也。如好逸而恶劳,计利而忘义,远嫌而避怨,则事不举而水利不兴矣。

译文:

治理水患的方法,既不能固执一端,不知变通,拘泥于古代的典章,制度,也不能随意相信别人的话。原因是地形有高有低,水流有慢有快,水停聚的地方(池塘)有浅有深,河流的形势有弯有直,如果不经过观察和测量就不能了解它的真实情况,如果不经过访问和征求意见就不能彻底摸清它的情况。因此必须亲自登山涉水,亲自辛劳,不怕吃苦。

从前海瑞治理河流的时候,轻装便服,冒着风雨,在荒村乱流中间来来往往,亲自发给民工钱粮,一厘也不克扣,并且随同的管理差役也不曾横行勒索一文钱财。必须像这样,以后才能做成事情。如果贪图安逸,害怕辛劳,计较私利,忘记道义,只想远远地躲开嫌疑,避免抱怨,那么事情就做不成,水利也就办不好了。

词解:


1. 躬亲:亲身。

2. 治:治理。

3. 法:方法。

4. 执一:固执一端,不知变通。

5. 泥于掌故:拘泥于古代的典章制度。

6. 泥:拘泥。

7. 妄意:随意。

8. 盖:表示原因的句首语气词,原因是。

9. 潴:水停聚的地方。

10. 势:这里指河流的形势。

11. 相度:观察和测量。

12. 情:真实情况。

13. 咨询:访问,征求意见。

14. 穷其致:彻底摸清情况。

15. 穷:追究到底。

16. 致:事理。

17. 是以:因此。

18. 躬历山川:亲自登山涉水。

19. 胼胝:手脚因劳动而磨成的茧子。

20. 昔:以前。

21. 布袍缓带:指轻便的服装。缓带,宽束衣带。

22. 冲:向。

23. 于:在。

24. 给:供给。

25. 而:并且,而且。

26. 未尝:不曾,从来没有。

27. 横索:横行勒索。

28. 如是:像这样。

29. 而后:然后。

30. 举:成功。

31. 好:喜好。

32. 恶:厌恶,讨厌。

33. 计:盘算,考虑。

34. 远:远远躲开。

35. 兴:兴旺,兴办。


马说

韩愈

原文: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译文:

世上有了伯乐,然后才会有千里马。千里马经常有,可是伯乐却不会经常有。因此即使有千里马,也只能在马夫的手里受屈辱,和普通的马一同死在马厩里,不把它称为千里马。

  一匹日行千里的马,一顿有时能吃尽食料一石。喂马的人不知道它能日行千里喂养它(把它当作普通的马喂养)。这样的马即使有日行千里的能力,却吃不饱,力气不足,它的的才能和美好的素质也就不能表现出来,想要和普通的马等同尚且不可能,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驱使它不能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方法,喂养它不能以使它充分发挥它日行千里的能力,听它嘶叫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拿着鞭子走到它跟前时,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恐怕真的不认识千里马吧!

词解:


1. 而:但是。

2. 故:所以。

3. 虽:即使。

4. 辱:受屈辱。

5. 骈死:并列而死。

6. 骈:两马并驾。

7. 以:把。

8. 称:著称。

9. 之:助词。

10. 一食:吃一次食物。

11. 或:有时。

12. 尽:吃尽。

13. 食:通“饲”,喂养。

14. 其:指千里马,代词。

15. 是:指示代词,这,这样的。

16. 虽:虽然。

17. 能:才能。

18. 美:美好的素质/品质。

19. 见,同“现”,显现。

20. 且:犹,尚且。

21. 等:等同,一样。

22. 安:怎么,哪里,疑问代词。

23. 其:代词,它,指千里马。

24. 策:鞭策。

25. 以:按照。

26. 道:方法。

27. 尽:竭尽。

28. 材:同“才”,才能。

29. 鸣:鸣叫。

30. 之:音节助词。

31. 通:通晓。

32. 执:握。

33. 策:马鞭。

34. 临:到……跟前。

35. 呜呼:表示惊叹,相当于“唉”。

36. 其:难道,表反问语气。

37. 邪:通“耶”,表示疑问,相当于“吗”。

38. 其:恐怕,表推测。


这篇文章以马为喻,谈的是人才问题,表达了作者对统治者不能识别人才、不重视人才、埋没人才的强烈愤慨。

陋室铭

刘禹锡

原文: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译文:

山不在于高,有了神仙就出名。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显得有了灵气。这虽然是简陋的房子,只因为我品德高尚,才显得这房子不简陋。苔痕碧绿,长到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中。到这里谈笑的都是知识渊博的大学者,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古琴,阅读佛经。没有奏乐的声音扰乱双耳,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词解:


1. 陋室:简陋的屋子。

2. 在:在于。

3. 名:出名,著名,名词用作动词。

4. 灵:灵验。

5. 斯是陋室:这是简陋的屋子。

6. 斯:指示代词,此,这。

7. 是:表肯定的判断动词。

8. 惟:只

9. 馨:散布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10.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

11. 入:映入。

12. 鸿儒:大儒,博学的人。

13. 白丁:平民。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14. 调素琴:弹奏不加装饰的琴。

15. 调:弹奏。

16. 素琴:不加装饰的琴。

17. 丝竹:奏乐的声音。

18. 劳: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劳累。

19.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

20. 之:虚词,无实意。


活板

沈括

原文:

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五代时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昇死,其印为予群从所得,至今保藏。

译文:

用雕版印书,唐朝人还没有大规模地这样做。五代时才开始用雕版印五经,此后,经典文献都是版印的本子。

  庆历年间,平民毕昇又创造了活版印刷。它的方法是:用胶泥来刻字印,薄得跟铜钱的边缘一样,每个字一个印,刻好以后,用火烧使它坚硬。先准备好一块铁板,把松脂、蜡混合纸灰之类的东西铺在上面。想印的时候,在铁板上放一个铁框子,然后一个紧挨着一个地排上字印,排满了就算一版,(再)拿到火上去烘烤,等到松脂和蜡渐渐熔化,就用一块平板放在版面上往下一压,那字印就平得像磨刀石一样。如果只印两三本,还算不得简便;如果印几十几百甚至上千本,那就显得非常快了。通常准备两块铁板,一块印刷,一块同时排字,这一块刚刚印完,那一块已经排好版面,两块交替使用,在极短的时间里就可以印完。每一个字都备有几个字印,像“之”、“也”等字,每一个字都有二十多个字印,以便它们在同一版内重复出现时使用。不用的时候,就拿纸条做标记贴上,按韵分类,分别放在木格里。有些生僻字平时没有准备出来,那就当时动手刻,用草火烘烤,很快就可以投入使用。字印之所以不用木料来刻,是因为木的纹理疏密不匀,一沾水就会变得高低不平,再加上跟松脂等粘在一起,(卸版时)拿不下来;不如用胶泥来烧制,印完后再用火烘烤,使松脂等物熔化,用手一抹,字印自然就掉了下来,一点也不会弄脏。

本文来源:https://www.czhuihao.cn/wendang/158264/

《课件-优秀课件大全-瑞文网课件频道1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推荐阅读

民主评议会总结报告范文汇总四篇

民主评议会总结报告范文汇总四篇

总结报告是会议领导同志对会议召开的情况和会议所取得的成果进行总结的陈述性文件。总结报告一般包括以下几个内容:会议的性质、会议的进程、会议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会议提出的下阶段任务、对与会人员的要求、对大家的号召。总结报告一般由标题、正文、结。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民主评议会总结报告范文汇总四篇,欢迎品
2024-04-18
2022年消防月总结报告汇编3篇

2022年消防月总结报告汇编3篇

“消防”即是消除隐患,预防灾患(即预防和解决人们在生活、工作、学习过程中遇到的人为与自然、偶然灾害的总称),当然狭义的意思在人们认识初期是:(扑灭)火灾的意思。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消防月总结报告汇编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2024-04-18
反恐工作年度总结报告怎么写集合3篇

反恐工作年度总结报告怎么写集合3篇

随着科技的进步,上半年的市场竞争十分激烈。为了按照领导指示有序开展未来工作,现在是开始准备下一阶段采购的时候了。总结了上半年的工作。良好的工作总结制定有利于上下级之间的有效沟通,以及有效的跟进和闭环。写上半年工作总结要注意什么?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反恐工作年度总结报告怎么写集合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
2024-04-18
2022纪检监察干部个人工作总结报告【3篇】

2022纪检监察干部个人工作总结报告【3篇】

工作总结是做好各项工作的重要环节 通过它,可以全面地,系统地了解以往的工作情况,可以正确认识以往工作中的优缺点;可以明确下一步工作的方向,少走弯路,少犯错误,提高工作效益。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纪检监察干部个人工作总结报告【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2024-04-18
2022年集团党建工作总结报告【四篇】

2022年集团党建工作总结报告【四篇】

报告使用范围很广。按照上级部署或工作计划,每完成一项任务,一般都要向上级写报告,反映工作中的基本情况、工作中取得的经验教训、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工作设想。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2022年集团党建工作总结报告【四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2024-04-18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惠好考试网 京ICP备166058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