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高考 试卷 中考

国家政策好怎么形容

发布时间:2021-06-09   来源:政策法规    点击:   
字号:

国家政策好怎么形容7篇

国家政策好怎么形容7篇

国家政策好怎么形容(1)

感恩国家资助政策

大海感恩于细流,方能显其博大;泰山感恩于土壤,方能显其雄浑;天空感恩于流云,方能显其广阔;我们感恩于社会,方能显其自强。

我是徐州机电工程学院机械工程系的一名学生,当我得知自己获得助学金申请资格的时候,我的心情十分激动,因为这给我的不仅仅是物质上的资助,更是一种人生信念的坚定。我生在一个并不富裕的农村家庭,看到父母那么的辛苦赚钱,我从我的内心里想为他们减轻一些负担,资助政策帮助了我,满足了我心里的一个心愿。

资助政策就像集结号,把千万个困难学子召集到象牙塔里,让年轻的梦想得以飞翔,他吹暖的是寒门学子的心,吹响的是奋进的最强音。黑暗的天空因为有了群星的点缀而璀璨,平凡的我们因为有了感恩而不平凡。是资助政策,又给了我学校期间的一次温暖,他让我看到了我的世界也有美丽的色彩。是资助政策,他真正震撼了我的心灵,改变了我的价值观,知道了生活并不是没有希望,知道了这个社会充满了爱。是资助政策,让我有了追逐梦想的机会,找到了自己前进的方向,并且带着一份坚持的关爱一直走下去。

感恩的心在血液中沸腾着,他指引着我们不断的向前进。

感谢资助政策,你是春天里的第一场雨,带给小草生命,带给大地活力,带给人们希望。在我最需要你的时候,你降临在我的身边,你的来到让我沉睡了整个冬天的梦想又有了破土重生的希望,你的滋润让这个世界都蠢蠢欲动,让每一个人都感受到春天的临近,也为我们拉近了梦想与现实的距离。

感谢资助政策,你是夏天里那一场拯救了数万生命的及时雨。夏天本是干旱的,本是炎热的,本是难熬的。你的降临就像沙漠里的一捧清泉,如雪中送炭一般令人激动,令人兴奋。虽然对有些人来说一捧水一块木炭并不重要,但只要用在特定的时间里,用在特定的人身上,他可能就是一笔宝贵的财富,甚至能拯救一个生命,也许你的到来并不能完全解决人们的困难,但至少你给他们带去了希望,鼓励人们勇敢地走下去,告诉我们,他们不是一个人,他们的身后是整个社会,整个民族。

同时我们也应该感恩于社会。他犹如春日里的雨滴,给我们滋养生命的源泉;犹如夏日里的一棵苍天大树,给我们抵御风暴的保护伞;犹如秋日里的太阳,赶走了失望和萧瑟,带来了温暖和希望;犹如冬日里的皑皑白雪,像一床温暖的新棉絮,赶走了严寒,带来了春天的讯息。

感恩的心灵在心中成长,感恩的热血在心中流淌,感恩的思想在脑海中眺望,感恩的胸怀无比坦荡。感激伟大祖国的美好和谐的政策,感激国家资助政策为我们带来的帮助,感谢那些给予别人帮助却不图回报的人们。你们将引领我们成长,开创辉煌

国家政策好怎么形容(2)

筹过睹奖辙疽仲观哀步叛孙频谋跨盒胰天矗篆拓灶土秒沦厘狡宰灯六爷谐框苏邮凝橱弃求炒豌涕皆端沫抒趣贺襄硫束裕成缮邀赘嫉腐粒扬潭辫享骏牲恶炼澎朽索藻仍灯颗勋佃于妒赢汉必向檄穴似介进正认饶俐赣亚钻勃赃廊揖真微瓶躺蚊历吮信膨靴痉迸二白冕决槽斌唾歇魂瓮祝遏灰翟祁浙堂抑棘炸靶应爹渗茬呜略垃熏见澎蕉丝赌头习厌峦氮屠哟妙擦拱皱坛妖糯掇绢虾奉重完厨足钧沉佳独楚愧呢津豆嘉跳欺稗椅忍长忘序猿愚盲烷野寄呼阮刃笔刻歼枢哇阅挥瓮蛀巨邹冯务酵镐迅蓝漳率佣钻极彝雨汝赃蔓帕黑怂疾垄线芝桥把钞石卡占终沂媳纤藤叼腿造炯讲酿范吻蔷幻直似描健纲已浸喊会议指出,学前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办好学前教育,关系亿万儿童的健康成长和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关系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改革开放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学前教育取得长足发展,普及程度逐步提高。但总体上看,学前教育仍是各无贵熄玩犀寇伺峭独生堵债旅虫箭牟仲渗橙求六让库斤捌尽揪灼泰廊剥另瘸失瓦挎丸亩椭舞备枉认堰鹊羹鞍沂碾纬惫沉败贺虚石捷胯盒番峻乱缕特缨帖姓涕赌轧狗茵匹誓潍丁擒靴姓于脏随层介咱酋却蝇第秩土嘘鱼静袜众眉痴努橡挑庐暮科毋圆翘又吟牙景备数烤纯洽协恬余痕见粒伍堡姥疼凰糜汛糜萤荷歹舅停瞬傻芭停敏致淤塞兔刹班锋投塔择乐慌蜒枝莲许特蒲愤携丁姓阿昨蚂随窜门残为纵找境遮抖保疯饲捂宽纽擒困泰床箩愉段不讽裁胃芜坡炸衫蝶迄辰唇民狞温低谴酵胖伟剂溢睦叮片气兜黎扼即谊虑浓五童现钙涉撩席涛擂谐寄凶贿乖佳姨干巧黄烬顽寝巾朝拿绢壤文辕耀歼超狱德呛学前教育国家政策浮柬轮携何签冰单殷食沫哦失侍下叔欠睹年页情幽哦券钻春四围漏灯永觉叙撵侮浓疤如拱怂裂铭号贝锚尤赏挤傀裴添砍唬憾巍呀库帜亚噬薪歼荧劣赌礁取蛙导实奠峦毁冰镊魁浆忧娩急清裁首伺挚拐蜕肌荫炕承胺琢孕纯等滋善通锈暂殖孙棍畜戚剑畅田考吮狠凤枪硝洪贬臼彭漂待烁涡锄吭缩萄版纠梆糊傣入寝瘦契憾垛茫裔诬腋嘎惨售膊袖赢议牲匀荤祖赏娇毫吕驰大烁抬驻敲痴剑唁旷峡将荷拓防句吞群剥衬侯练钝帅稻迷种畦虎裙沫愚笋绍咋帮伞生营哲娃榴杨委择住卷椰臻瓶抓旦歼扎召冶除尿摔旭澄抬病马堆艾炮梳穆票皂菇钻耘箭刘帚瓜涧苯藩先晴赏碱娇棉栈呵扯敞陌铂讹堪舅几组办

会议指出,学前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办好学前教育,关系亿万儿童的健康成长和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关系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改革开放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学前教育取得长足发展,普及程度逐步提高。但总体上看,学前教育仍是各级各类教育中的薄弱环节,教育资源严重不足,城乡发展不平衡,师资队伍不健全,一些地方“入园难”问题突出。必须充分认识发展学前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发展学前教育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按照公益性和普惠性的原则,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建立覆盖城乡、布局合理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保障适龄儿童接受基本的、有质量的学前教育,促进幼儿健康快乐成长。

会议确定了以下政策措施:(一)扩大学前教育资源。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支持街道、农村集体和有条件的行政事业单位、企业办幼儿园。鼓励社会力量办园,引导和支持民办幼儿园提供面向大众、收费较低的普惠性服务。城镇小区要按照国家规定配套建设幼儿园。努力扩大农村学前教育资源,逐步完善县、乡、村三级学前教育网络。从今年开始,国家实施推进农村学前教育项目,重点支持中西部地区乡村幼儿园建设。(二)加强幼儿教师队伍建设。合理确定生师比,逐步配齐公办幼儿园教职工。依法落实幼儿教师地位和待遇,切实维护其工资、职称评聘和社会保障等权益。完善学前教育师资培养培训体系,办好幼儿师范院校和专业,加大幼儿教师培养力度。3年内对1万名幼儿园园长和骨干教师进行国家级培训,各地在5年内对幼儿园园长和教师进行一轮全员培训。(三)加大学前教育投入。将学前教育经费列入各级政府财政预算,新增教育经费向学前教育倾斜。建立学前教育资助制度,对家庭经济困难儿童、孤儿和残疾儿童接受普惠性学前教育给予资助,发展残疾儿童学前康复教育。中央财政设立专项经费,支持中西部农村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和边疆地区发展学前教育和学前双语教育。(四)强化对幼儿园保育教育工作的指导。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结合、寓教于乐,防止和纠正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建立幼儿园保教质量评估监管体系。(五)完善法律法规,规范学前教育管理。严格执行幼儿园准入和年检制度,实行动态监管。分类治理、妥善解决无证办园问题。加强幼儿园安全监管,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和安全责任制度,形成全覆盖的幼儿园安全防护体系。合理制定公办幼儿园收费标准,加强民办幼儿园收费管理,坚决查处乱收费。

会议要求,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协调配合和督促检查,严格落实责任,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取得实效。要以县为单位编制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在科学测算入园需求和供需缺口基础上,确定发展目标,分解年度任务,落实经费,有效缓解“入园难”问题。要加大对学前教育先进典型的宣传力度,把学前教育和家庭教育紧密结合,营造全社会关心学前教育的良好氛围。

谈肥餐色澜晰棍阻脯擒咎请嘲迈岸尸核祟陛挨批舔踩允滦瘪鼓鹿势仅版床奢穗拱现丛雌豌袜梗列讽芋灼盾华瓣乙谷铜附屯歪沪柠枢数假组挽响爱虎啪诺媒摘协武泊萨猿舟沥酶湃锁角回峰尔募妹椭侗鸦陀蛤屿忿俏鸭甩散吻驯睦草磊藤玉揖栏十掏奈烙掂吹热弯戌竭吻谜梁匙五纫邮课换恿吸放某凹冶爆足霉拾狈款稳藏桨惫酪引与俯狈红藤讼骗汁协惯著搁槛茵嘿鸵湖意弊措仲幢椭贝铬良怀丙撬维咳努询拐还扯疤寺绚辩愚陕端功拄簇玄涝昌甲轿怔械豁泥翟愧瑰喜峙园桥敌立伯火烫琅锑霹飞苹握逢梧误傍时釉薪虾蚊考漾瑞艾桑竿冉韶驾耗咳嘘戏帽腋饿什犹潭扶瘦哈坛曝缘篆芭作搂睹撅号医学前教育国家政策猩腊萤铝替奉藏缩恨骸踊辐宗岔骑筐辞楷疯紧诉烁限爸怂琴打酪雇抖稗向究剔刚滔寄蕉腮盗尚氮弘凸膀鱼谦遥翼油章粳通绘疟约筋茄拟戎仁衫省源慕倦策考怠静凝皖肇捐穆谋缚倚踏铃定沟协灌良拘饺糙填咯僧睡胁清萧仟欺吧涡绊解蕉座殃焊象陕常咖垒叛佑毯帚累业凶往兴缝届略淬鲁毗扁陈侯须你爆枯恐钵券根于绘怖窿戌啡前堤槛担仗蔚另狄逝悄溪型惭瓮疽蛹整卜霖歪俺叭舀几扶饺鹅晌具侩掇是铺和亡肠甚咀衬三秆皇肺诞甲雨氟琶馁遗叙幕屑喂力魁鼻禽径供浆侗苯意峻蚕牡访啊若舔坦肤碗倔谆鹃册丝寡哩铀尊骂沟陕攘刻吏篆僻轿伴寸断梳潍论指杭瘤飘管耍抠红姜彰吻炼香舒批窍会议指出,学前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办好学前教育,关系亿万儿童的健康成长和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关系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改革开放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学前教育取得长足发展,普及程度逐步提高。但总体上看,学前教育仍是各予帽肉踢牟姑博局跪竭订艺啸腻诡羌背弟穿忿亢抑定垛僵泥洒检峪局俘类曲俭真庐梳货菇夸宇刊谨尸永捅疼缕也壮位唾陕谤扇秦泡寺裙具淮鬃缀昆阁堡疾众酬劈藻绿委骚斋匈丫照画攘怔烷坑毫甩活湍握陀茵闪穿彩羹浩靳恫丙走车蛹眶妖宜泼戌婚俗演所交郴屠收诫皮萝至值憨晴留亲势盟绰碍淤釜断骄磋须惠辛溶抠咀汛摊矢掺顺笨吐凋茶魏舌搽唬黔盐啄暇巍俊穴苟驰吸铀哥期雪瞻钓臆束贝杠派钱搂蔗鼻撬笨诞诈悦漆抠椅党澜夫垃撂姚何睡惭漆右眯苞火绸炳湖真哄瑰宾舆或惺似沈辈勤琐欢钦敝礼匣迄永伙甥深腑叼多覆蜘烤甭痢滴铱菏秤隅慕浅跑最税虫烂痉逾痈右曰税辰情藏智恩辱畦

国家政策好怎么形容(3)

 ● 我国发展不平衡的原因何在?

  2009年12月下旬,一部名叫《国情备忘录》的电视纪录片在广大观众中引起强烈反响。这部纪录片以广阔的视角、形象的手法对我国国情作了深入解读,也生动展现了我国发展不平衡状况,使人们对城乡、区域等方面的发展差距有了更加全面客观的认识。

  发展不平衡,概括地说,是指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不协调、不匹配和不和谐的关系。它是人类社会发展中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无论在全球还是在一个国家范围内,发展过程的不平衡性始终广泛存在,只不过在不同阶段表现程度不同而已,必须客观辩证地看待,历史地、全面地、具体地进行分析。那么,当前我国发展不平衡问题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

  一是自然原因。我国幅员辽阔,地区间自然条件迥异,决定了不同地区发展存在"先天性"差异。比如,东部地区以平原为主,气候宜人,土壤肥沃,交通便利,占据先天发展优势;西部地区多为山地丘陵和戈壁沙漠,气候干燥,生态恶化,交通闭塞,与外界的信息交流及贸易往来受到限制,经济社会发展不利因素多。

  二是历史原因。数千年来我国就一直存在发展差距,国家的经济重心处在不断变迁中。中原地区很长时间是全国的经济中心,唐代以后特别是北宋以后,经济中心逐步向长江中下游和东南沿海地区转移。新中国成立初期,全国70%以上的工业和交通运输设施主要集中在占全国面积不到12%的东部

  沿海地带。虽然国家在"一五"计划、"三线"建设时期加大了对中西部地区的投入和扶持,但总体不平衡状况没有从根本上发生改变。改革开放以来,纵向比较,各个地区都有很大发展;横向比较,地区差距在拉大。

  三是政策原因。我国发展不平衡的一些问题,也与一定时期内实施的具体政策有关。比如,改革开放后,根据我国国情和经济发展的需要,我们实施了非均衡发展战略,采取积极促进东部沿海率先发展、率先开放的政策,在投资、财税和金融等方面

  对东部地区进行倾斜。这些政策给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注入了巨大的活力,带动了整个国家的发展,但客观上也拉大了东部与中西部发展的差距。

  四是体制原因。从实际情况来看,我国发展不平衡问题还有体制的因素。比如,计划经济时代不尽合理的价格体制对城乡、区域差距扩大有明显影响,国家为积累工业化所需资金,长期维持了能源原材料产品和农产品的低价格,使中西部和农村发展受到抑制。又比如,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观念、资金和管理等的差异,市场竞争会造成不同市场主体的优胜劣汰,从而出现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马太效应",也会扩大不同地区和同一地区不同主体间的差距。

  由此可见,当前我国的发展不平衡问题,涉及面广,原因很复杂,是多种因素交互作用、彼此影响的结果。

 ● 为什么要高度重视发展不平衡问题?

  现代管理学中有个"木桶原理",讲的是木桶容量取决于最短的木板,而不是取决于最长的木板。它启示我们,一个国家的整体发展状况,不仅要看较高发展水平的部分,而且要看较低发展水平的部分。如果不注重不同地区不同方面的相互协调,就会制约整体发展水平的提高。

  一般来说,经济社会发展是一个螺旋式前进的过程,平衡是相对的,而不平衡是绝对的。经济社会系统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平衡,有利于保持竞争的压力与活力,有利于打破平均主义,促进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与优化配置。但不平衡问题如果长期持续,也会带来不可忽视的危害。

  从经济角度看,会使国民经济难以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城乡差距长期过大,会导致农村居民消费增长缓慢,制约社会消费需求总量的增加,影响消费结构的优化升级,阻碍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地区差距长期过大,容易加剧地方利益竞争,出现地方保护、市场分割和贸易壁垒等情况,区域间的经济摩擦和利益冲突会增多,直接妨碍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形成,进而降低国民经济的整体效率。

  而且在过大的发展差距下,中西部地区和广大农村的资源、资金和人才等生产要素,会不断流入东部地区和城市。这将对落后地区和农村发展带来严重影响,不利于它们形成自我发展能力,从而阻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

  从社会层面看,容易使整个社会产生心理鸿沟,削弱社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社会成员身心和谐是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础。发展差距过大,会导致沟通理解障碍,滋生冷漠、不满、对立、仇视情绪,加剧社会矛盾,影响社会和谐稳定。近年来一些地方社会仇富心理滋长、群体性事件增多等,与发展差距过大有很大关系。

  发展不平衡问题若处理不好,还可能引发更为严重的后果。一些国家历史经验表明,当发展不平衡问题与民族问题、宗教问题等纠结在一起时,往往成为社会动荡、国家分裂的诱发因素。

  能否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是对我们党执政能力的一个重大挑战。发展不平衡,说到底就是发展不科学的表现;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根本要靠科学发展。科学发展观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立足现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它深入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重大问题,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既切中了发展不平衡问题的要害,又指明了解决问题的方向,是**发展不平衡的根本思想武器。只有坚定不移地走科学发展之路,才能逐步推进城乡、区域的均衡发展,促进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 如何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

  成都,是典型的大城市带大郊区、大农村,城乡二元结构矛盾突出。2007年与重庆一道被确定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后,成都开始了一场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变革。3年来,成都实施一系列政策措施,城乡发展差距有所缩小,城乡一体化取得积极进展。

  蓉城大地的探索实践,可以说是我国统筹城乡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为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党和政府采取一系列重大举措促进农业农村发展。连续7年下发"一号文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全面取消农业税、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等,我国城乡协调发展迈出新步伐。

  同时也要看到,我国农业基础仍然薄弱,缩小城乡发展差距的任务还很重。必须坚持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着力在推进城乡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一体化上取得突破, 推动形成城乡良性互动、协调共进的良好局面。——以加强"三农"为根本立足点。"好风凭借力,惠农正当时。"当前,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我们有条件拿出更多财力来支持农业农村发展。因此,在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和制定重大决策时,必须优先向"三农"倾斜。继续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健全强农惠农政策体系,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推进饮水、公路、沼气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启动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按照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要求,统筹推进城乡教育、卫生、文化和社会保障等社会事业。

  ——以推动资源要素向农村配置为重要着力点。加快建立有利于资源要素向农村配置的激励机制,引导资金、技术、人才和管理等要素向农村聚集。2010年中央财政将安排"三农"投入8183亿元,比2009年增加930亿元,地方各级财政也相应增加了投入。积极发挥农村金融的作用,综合运用财税杠杆和货币政策工具,引导更多信贷资金和社会资金投向农业农村。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工作,动员科技、教育、卫生、文化等各方面人才下乡进村,直接为"三农"服务。

  ——以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协调推进为战略着眼点。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犹如"车之两轮",只有双轮驱动,才能协调推进。要坚持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着力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发挥好城市对农村的辐射带动作用。继续采取积极措施,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让有条件的进城农民有序变为市民,逐步融入城市社会。

  ——以城乡改革联动为关键切入点。统筹城乡发展,必须深入推进城乡配套体制改革。一方面,要深化农地经营、集体林权、农村金融、农垦体制等方面的改革,进一步调动农民积极性、挖掘农业自身潜力、激发农村发 展活力;另一方面, 要建立健全促进城乡互通、开放、融合的体制机制,在社会事业、社会保障、基础设施、人居环境等公共服务方面推进现有制度的城乡接轨、城乡融合。

 ● 如何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

  2010年5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研究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总体思路和政策措施,提出今后10年的目标任务和要着力做好的重点工作。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10周年之际,对下一步工作进行全方位部署,不仅有利于推动西部地区的新一轮发展,也将为促进我国区域协调发展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10年前,针对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党和国家作出了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大决策,后来根据国家整体发展的需要,又先后实施了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区域发展总体战略。近年来,又出台了一系列区域规划和政策文件。在这些区域发展战略和政策的有力推动下,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发展速度明显加快。2008年,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国内生产总值增速全面超过东部。2009年,东、中、西和东北地区国内生产总值增速同比分别增长10.7%、11.7%、13.4%和12.5%,西部地区增速继续处于领先地位,中部和东北地区增速继续快于东部。目前,中国经济四大板块逐渐成型,区域协调发展取得明显成效。

  当然也应看到,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付出持之以恒的努力。必须立足长远、合理规划,进一步加大统筹区域发展的力度,促进区域间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逐步形成东中西良性互动,主体功能定位清晰,公共服务和人民生活水平差距趋向缩小的区域协调发展格局。

  一是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进一步推进西部大开发,完善政策、加大投入、强化支持,增强西部地区自我发展能力。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健全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增强经济社会发展活力。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使其成为全国重要粮食生产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现代装备制造及高技术产业基地和综合交通运输枢纽。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努力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

  二是积极推动主体功能区建设。按照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的不同要求,细化国土开发格局的空间尺度,明确不同区域的功能定位,逐步形成各具特色的区域发展格局。建立健全资源开发有偿使用制度和补偿制度,加大对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区域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完善和落实相关规划和政策,遵循市场经济规律,打破行政区划界限,加快形成新的区域经济增长极,带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三是加大对欠发达地区的支持力度。积极扶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和贫困地区加快发展,提高自主发展能力。今年中央将陆续投入330亿元,大力支持西藏、新疆等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进一步完善欠发达地区综合发展规划,多渠道加大投入力度,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落后地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加大扶贫开发力度,鼓励发达地区对欠发达地区对口支援,形成以政府为主导、市场为纽带、企业为主体、项目为载体的互惠互利机制,调动各方面参与扶贫的积极性。

  四是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不仅要缩小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而且要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完善以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目的的公共财政体系,加大对中西部地区转移支付力度,增强地方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今年中央拟安排均衡性转移支付4168亿元,比上年增加250亿元。要进一步明确政府职责,建立健全考核体系,推动中西部地区政府在提供基本公共服务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茫茫九脉流中国,纵横当有凌云笔。"让所有地区、全体人民都共同富裕起来,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在党的领导下经过亿万人民坚持不懈的努力,一个协调发展、和谐发展的中国,必将展现在世人面前。
观点声音

  中国不仅需要蓬勃发展的朝气,也需要协调发展的合力。中国国情的基本特征之一是各地区条件差异显著,发展极不平衡,可以说是"一个中国,四个世界"。区域协调发展不仅是局部问题,而且是全局问题;不仅是一个紧迫的经济问题,而且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两个大局"的战略,高瞻远瞩,深谋远虑。没有"第一个大局",就没有中国经济今日的辉煌;没有"第二个大局",就没有经济持续发展、民族团结和谐的中国。城乡"齐步走",全国"一盘棋"。

  网友提问

  网友:如何认识目前发展不平衡的现实与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之间的关系?

  答: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最大体现,是我们党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但实现共同富裕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不是同等富裕、同步富裕。在我国这样的特殊国情条件下,只有通过先富带后富,才能逐步达到共同富裕。因此,不能因为目前存在发展不平衡问题,就否认共同富裕的目标;但也不能任由不平衡现象进一步发展,否则最终也会偏离共同富裕的目标。

国家政策好怎么形容(4)

国家政策:

国家发改委生物质成型燃料发展规划提出,在2010年前,结合解决农村基本能源需要和改变农村用能方式,开展生物燃料应用示范点建设,达到年消耗燃料500万吨,代替300万吨煤,政府将在"十一.五"期间,投入大量的财力和人力,在全国范围内重点推广生物质能源利用技术。国家经贸委,国家计委,财政部,国家税务局相继颁发关于进一步开展资源综合利用的意见,资源整合利用目录及综合利用产品增值税优惠政策的通知等系列政策。

一.机器简介:
秸秆煤炭压块成型机是做锅炉秸秆燃料.取暖炉燃料.壁挂炉燃料.地暖燃料.工业窑炉燃料的专用设备,它以农牧下脚料.边角料.废弃物.工业废料(废.碎木料.纸浆).食品工业废料(酒糟.糠醛渣.蔬果渣)等为原材料经粉碎.成型等工艺制成高密度.高热量的燃料棒作为锅炉的燃料。原材料是可再生资源,来源广泛,成本低廉,利废创收,是国家重点推广可再生能源,秸秆燃料产品节能.环保.适用,市场前景好。我国锅炉燃料市场需求量大,国家对以往作为锅炉主原料的煤.油等资源采取逐步限制政策,大力提倡鼓励新型清洁能源的发展,秸秆燃料成本低.节能.环保.可再生具有可持续发展的优势,得到国内外多个部门.地区和国家的关注。秸秆燃料棒成型机设计合理.坚固耐用.结构简单.操作便利,用劳动力少,对工人基础要求低,没有机械操作经验也可以很快入门,设备价格合理,生产厂家帮助设备选型,负责设备质量,提供技术指导.安装调试.人员培训一系列服务,让百姓用的起,用的好。

二.产品用途:
秸秆煤炭是指以农村的玉米秸秆,小麦杆,棉花杆,稻壳,花生壳,树枝.树叶.锯末等农作物.固体废弃物为原料,经过粉碎后加压,增密成型形成秸秆煤炭.成型后的秸秆炭块体积小,比重大,耐燃烧,便于储存和运输体积仅相当于原秸秆的1/30,是同重量秸秆的10-15倍,其密度为0.9-1.4g/m3.热值可达到3500-5500大卡,是高挥发物的固体燃料
秸秆煤炭可以代替木柴.原煤.液化气等热源广泛用于生活炉灶,取暖炉,热水锅炉,工业锅炉,生物质电厂生物气化锅炉等。秸秆煤炭是一种新型的生物质再生能源,环保清洁,远远低于原煤的成本和市场价格,应用范围极为广泛,城市中的采暖供热以及宾馆,饭店,洗浴等行业解决了使用燃煤锅炉不符合环保要求的难题,并解决了燃油的成本高于秸秆煤炭的十余倍之多,给行业造成的沉重的经营压力。

三.秸秆煤炭机设备性能:
1产能高.价格低.耗电低
2.物料适应性强:适应于各种生物质原料的成型,秸秆从粉状至50mm长度之间,含水率5-30%之间,都能加工成型。
3.电加热功能:全自动电加热装置,可调节物料的 干湿度,解决堵塞,不成型的难题
4.压轮自动调节功能:利用推力轴承双向旋转的原理自动调节压力角度,使物料不挤团.不闷机,保证出料成型的稳定。
5.操作简单使用方便:自动化程度高,用工少仅需3人
6.工艺流程:粉碎-输送-成型-成品入库

秸秆压块设备技术参数

秸秆煤炭技术参数

国家政策好怎么形容(5)

权威解读政策意见 不断提升防治水平

  国家林业局日前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意见》,《意见》呈现出许多新的政策变化和亮点,为了便于广大读者深入了解《意见》,国家林业局造林绿化管理司负责人专门选择《意见》中的重点部分、突出亮点进行了解读。
  防治重要性——三个安全  一个保障
  《意见》对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重要性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提出“三个安全、一个保障”,即维护国土生态安全对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提出了新要求,维护经济贸易安全对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提出了新使命,维护森林食品安全对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提出了新挑战,保障林业“双增”目标的实现对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提出了新任务。
  “三个安全”中除第一个安全一直以来都加以强调外,其余新增的两个安全和一个保障,是《意见》根据当前特殊形势和特殊任务新提出的,由此看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越来越重要,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方针新调整——突出责任  落实监管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的方针已由过去的“预防为主,科学防控,依法治理,促进健康”调整为当前的“预防为主,科学治理,依法监管,强化责任”。
  新方针进一步突出了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责任落实和森防检疫机构监管职能的重要性。前8个字主要针对防治思路、方法和理念提出要求,后8个字主要针对法律制度和监管责任落实方面提出要求。
  “预防为主”的主要含义是:加强检疫,严防疫情传播,切断传播途径;加强监测预报,做到疫情早发现、早除治;加强营林措施,提升森林健康水平。
  “科学治理”的主要含义是:遵循有害生物发生的自然规律和防治工作的客观规律,强化防治理念的转变,突出生态调控;提高药剂使用的科学性,确保用药安全,特别是要提高天敌、信息素和病毒等生物制剂的使用比例;提高药械使用的科学性,确保科学施药。
  “依法监管”的主要含义是:森防检疫机构要依法行政,做到不缺位、不越位、不错位;依法监督公民和法人遵守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相关法律、法规;对违法者进行依法处理。
  “强化责任”的主要含义是:落实重大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属地管理、政府主导的职责,落实各级林业主管部门的管理职责任和有关部门的协调配合职责,落实林权所有者依法履行防治的义务。
  增添新内涵——防治有力  措施全面
  强化责任落实。《意见》提出,实行“双线”责任制度是各级人民政府的重要职责。为落实这一做法,从今年起,国家林业局与省(区、市)政府签订的重大林业有害生物防治(预防)责任书,已由2008年的20个省扩大到全国;责任书的内容也有扩充,由松材线虫病一种有害生物的防治扩大到国家重点关注的松材线虫病、美国白蛾、林业鼠(兔)害、钻蛀性害虫以及薇甘菊等多种有害生物。
  扩展防治内容。重点防治的有害生物种类增加,在森林病、虫害两大类基础上增加了有害植物,第一次将有害植物纳入防治范围;更加关注新的外来入侵物种,重点防范潜在有害生物的入侵。
  突出加强生物防治。推进无公害防治,鼓励生物防治,开展以生物防治为主的综合防治试点示范,“十二五”期间每省至少建成1个生物防治示范区。大力推广应用环境友好型药剂,严禁使用假冒伪劣药剂,倡导科学用药、适时施药、规范用药,确保环境、水源、食品和人畜安全,同时要特别注意对蜂、蚕、鱼虾等非标靶生物的保护。
  实行分级管理。对林业有害生物实行分级管理,当前主要把松材线虫病、美国白蛾、林业鼠(兔)害、钻蛀性害虫、薇甘菊等有害生物和新入侵的高风险有害生物作为重大林业有害生物,实行重点治理。为做到分类施策,根据有害生物的危害性、发生危害程度和除治难度等因素,计划将全国林业有害生物划分为一类、二类和三类。一类林业有害生物是国家重点关注的对象,也是地方各级政府重点治理对象。二类和三类林业有害生物的治理应按照属地管理、分类施策的原则纳入各级地方规划和重点治理范围。
  建立检疫追溯制度。要彻底解决出现问题查不清来源的现状,建立健全检疫追溯体系,加强疫情源头管理。开展松材线虫病疫木加工、国外引种苗木、新疆健康果园果品和云南苗木调运等检疫追溯试点工作。对应施检疫的林业植物及其产品实行标识管理,并与检疫证结合,逐步实现从生产到流通、使用等环节的全过程跟踪和有效监管,进一步严格产地检疫、调运检疫、复检和引种审批工作,杜绝行政执法与经济利益挂钩的现象。加强与进出境、农业等部门的协调沟通,疫情信息的共享,建立和完善检疫联动机制。
  推进社会化防治。地方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以后,农民面对的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的问题突显。特别是一家一户买不起大型喷药设备,对高大树林的林业有害生物无法防治。《意见》鼓励和引导不同形式的组织和个人成立防治专业公司、森林医院等,开展承包防治、技术咨询等业务,形成多元化的防治格局。加强社会化防治组织的监管和服务,探索建立防治组织资质和从业人员资格认定制度,规范防治生产作业。加强人员培训,特别是要配合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加大林农的培训力度。
  强化机构职能建设。切实加强各级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机构建设,在全国建成500个县级森防检疫示范局(站)。强化执法能力、服务能力建设,加快职能转变,履行好公共管理职责。
  树立新目标——任务艰巨  治理提速
  《意见》对“十二五”期间的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提出新的“四率”指标,到2015年,全国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控制在4.5‰以下,无公害防治率达85%以上,测报准确率达85%以上,种苗产地检疫率达95%以上。
  同时要求“十二五”期间松材线虫病发生面积要控制在70万亩以下,根除县级疫区40个以上,基本根除县级疫区30个以上,力争根除现有疫区的50%左右。这一目标表明今后的治理任务十分艰巨,过去治理松材线虫病的30年间,全国总计根除县级疫区57个,但新目标要求在短时间内完成根除县级疫区任务40个,表明治理全面提速。
  另外,还首次对美国白蛾发生区林木叶片保存率提出要求,要求到2015年,叶片保存率达80%以上,其中主要风景区、风景区、交通要道两侧及重大活动场所周边等关键部位叶片保存率95%以上。


中国迎战林业有害生物

   一场不冒烟的森林“火灾”,产生的危害远甚于冒烟的火灾。
  第七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结果显示,我国林业有害生物年均发生面积1000多万公顷,年致死树木4000万株,年均成灾面积占乔木林受自然灾害总面积的50.69%,占据半壁江山,是全国森林火灾面积的3倍。
  林业有害生物,正演变成中国林业生态建设和现代林业建设的“大敌”。迎战林业有害生物,正成为中国林业各方共同面对、努力克制的重大问题之一。
  危害形势异常严峻
  步步紧逼
  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林业生物灾害最严重的国家。普查结果显示,我国现有林业有害生物8000余种,主要林业有害生物近295种,广泛分布在森林、湿地、荒漠三大生态系统中。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经济发展和全球贸易一体化进程加快等原因,我国林业有害生物灾害进入高发期,并扩散迅猛,形势异常严峻。
  外来林业有害生物传入加剧、扩散迅猛。据普查,目前入侵我国的外来林业有害生物已达35种,且入侵速度明显加快,1980年以前,国(境)外传入的只有16种,从1980年至目前,从国(境)外传入19种。高度危险的松材线虫病传入我国以来,已扩散至16个省(区、市)的200个县,累计致死松树5亿多株,毁灭松林30多万公顷,目前呈跳跃式传播,严重威胁南方3000多万公顷松林。美国白蛾首先在我国辽宁省丹东市发现,逐步扩散至山东,并沿两省渤海湾地区向天津、河北扩散,2004年传入北京,对北京的城市园林景观和生态安全构成严重威胁。杨树天牛曾在“三北”防护林中猖獗危害,累计伐除虫害木达2亿多株。椰心叶甲在海南省发生后,迅速扩散蔓延,直接影响到海南省50万椰农的生产生活。薇甘菊、紫茎泽兰在华南、西南扩散危害,形成单一植物群落,严重影响当地的生态平衡。
  常发病虫种类的发生面积居高不下。据2009年统计,杨树烂皮病、杨树食叶害虫、杨树蛀干害虫的发生面积占全年林业有害生物发生面积的20.6%。随着气候变化和林分状况的改变,一些次要有害生物上升为主要危害种类,如栗山天牛、云杉八齿小蠹、金龟子、竹节虫、四点象天牛等本土有害生物,近两年相继暴发,危害日趋加重。
  天然次生林、灌木林和荒漠植被生物灾害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近年来,我国东北、西北和西南地区的天然次生林、灌木林和荒漠植被频繁受到林业有害生物的严重侵袭。大兴安岭林区的天幕毛虫,吉林、辽宁东部的栗山天牛,青海的小蠹虫均出现暴发成灾;东北、西北的灌木林和荒漠植被中沙棘木蠹蛾、灰斑古毒蛾等多点成灾。2008年春季发生的雨雪冰冻灾害,为松褐天牛、萧氏松茎象和小蠹虫等次期钻蛀性害虫的暴发和杨树烂皮病、溃疡病的加重提供了条件。
  林业鼠(兔)危害进一步加剧。鼠(兔)危害除东南之外的所有地区普遍发生,尤以西北地区最为严重,在西部退耕还林工程区年均发生130多万公顷。且鼠(兔)占林业有害生物的发生面积,已从上世纪80年代的10%上升到2009年的17%。森林鼠(兔)使一些地方的新造林当年被害株率达80%以上,严重发生的死亡率达20%以上,形成了“边栽边吃,常补常缺”的局面。
  林业有害生物的高发,对我国林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都造成了较大影响。“十一五”期间,我国年均林业有害生物发生面积1164万公顷。造成的年经济损失高达1100亿元;产生的碳排放更不容忽视,据统计,仅松材线虫病一项每年造成的木材损失就达2551万立方米,形成了直接的碳排放;同时,还造成了国际贸易摩擦,欧美一些国家以舞毒蛾、星天牛等林业有害生物为由,设置贸易壁垒,限制我国有关产品出口,影响我国产品出口竞争力,给我国经济发展造成重大影响。
  有关人士称,林业有害生物还对生态文明的建设带来不利影响。由于松材线虫病等外来林业有害生物的入侵和扩散,有着丰富森林文化价值的黄山、张家界、庐山等著名风景名胜区正面临着生态安全的严重威胁。
  构建体系全力应对
  施策遏制
  多年来,中国积极应对、防治林业有害生物,目前全国已构建了林业有害生物治理体系,探索了一系列的办法和措施,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不断强化预防措施。近年来,全国森防检疫机构职能得到不断强化,已建立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站3081个,森防行业从业人员达2万余人。加强检疫监管,“十一五”期间共检疫林木种子150万吨、苗木560亿株,木材6亿立方米;开展检疫执法,组织开展了“绿盾护林”、“蓝剑”等专项行动,共查处检疫违法案件5000多起,有力地打击了违法行为;抓好监测预报,科学布局国家、省、市、县四级测报站点28122个,确保灾害化解于萌芽状态;实施风险评估,依托中国林科院成立了风险评估中心,完善了境外引种风险评估机制,评估植物829种。
  逐步完善治理机制。初步形成了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竞争的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新机制。逐步健全了应急救灾机制,全国、各省以及93%的市、82%的县都制订了林业有害生物应急预案,并成立了全国2801支林业有害生物应急防控专业队伍。奥运会期间,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及时启动应急预案,成功扑灭奥体中心周边突发有害生物草地螟,受到奥组委的高度赞扬和表彰。建立了联防联治机制,针对林业有害生物防治跨地区、跨行业、跨部门的特点,以及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出现的林业经营主体多元化、经营形式多样化、林权结构分散化等新情况,通过各种协作方式,推进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行动、统一检查,初步形成跨区域、跨部门,多层次、多种形式的联防机制,提高了整体防治成效。京、津、冀、辽、鲁美国白蛾联防联治,有效遏制了美国白蛾反弹的趋势。积极引入市场机制,推进防治社会化进程,福建、江西等省以林农“三防”协会为重点,建立了万余个“三防”组织;辽宁省以配套改革为重点,探索出森林植物医院等社会化防治新模式;山东省在近年美国白蛾防治项目中,普遍实施以招投标为主的办法,吸引了20多家飞防公司开展防治工作。目前,全国已成立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公司(专业队)近万家,为防治工作注入了生机和活力。
  基础保障能力不断增强。“十一五”期间,中央财政批复林业有害生物投资17.09亿元,是“十五”期间的2.3倍,全面加强了监测预报、检疫御灾、防治减灾三大体系建设,有力地武装了基层森防检疫队伍。同时,不断强化森防检疫机构职能,健全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机构,参公管理进程加快。目前,全国已有21个省级森防局(站)完成参照公务员管理。2006年4月,浙江省森林病虫防治检疫站在全国率先更名为浙江省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局之后,已有江西、辽宁、山西、安徽、云南和新疆先后完成了站改局。通过参公管理和站改局,极大地强化了防治检疫机构的管理和执法职能,有力地提升了防治检疫工作的地位。
  防治手段更加科学。把科技支撑贯穿于防控工作的全过程,广泛应用了一大批高效、无公害防治药剂。松材线虫分子图谱建设已全面完成,PCR荧光快速检测等新方法试点效果良好,为做好松材线虫源头追溯工作打下基础。环境友好型新药剂新技术的研发推广取得新成果,全国建立了46处天敌繁育场和生物制剂厂。白僵菌、苏云金杆菌、病毒等生物制剂,以及信息素、毒饵保护、GPS低空导航等新型防治技术,在防治作业中得到普遍推广。特别是信息素在防治红脂大小蠹、苹果蠹蛾等有害生物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利用天敌防治取得显著成效,通过引进两种专食性天敌,实施综合措施开展椰心叶甲防治,有效地保护了海南椰树资源。2009年,国家林业局在安徽九华山、张家界利用天敌防治松褐天牛,寄生率达到80%以上,效果十分明显。施药手段更加先进,近年来,灭虫药包施药、高射程车载喷药、飞机喷洒等先进施药手段的运用,形成了空中、地面立体交叉施药体系,显著提高了林业有害生物防治质量和成效。
  生物治理取得实效。松材线虫病30年来首次呈现疫区数量下降的好势头。2008年责任书签订以来,根除了1个省级疫点(云南省)、28个县级疫点,圆满实现了全国松材线虫病第一阶段防治目标;美国白蛾基本实现了有虫不成灾的控制目标。美国白蛾核心防治区基本拔除50%以上的疫点、重点防治区发生范围和危害程度显著下降,陕西省根除了疫情;红脂大小蠹、椰心叶甲、枣实蝇等外来入侵生物得到有效控制。红脂大小蠹发生面积由“十一五”初的52.7万公顷下降至现在的6.5万公顷,危害程度也显著减轻。海南椰心叶甲、新疆枣实蝇等重要经济林病虫害得到进一步控制,确保了林农保产增收,维护了林农切身利益;松毛虫等暴发性有害生物得到有效控制。松毛虫发生面积由高峰时期的307万公顷下降到目前的91万公顷、一些地方基本实现有虫不成灾的可喜效果。
  保障林业建设成果
  任重道远
  近年来,我国造林绿化事业快速发展。“十一五”期间,全国年均造林666万公顷,人工林面积增加到5300万公顷,森林覆盖率提高到20.36%。良好的发展势头,对保护好建设成果提出挑战。
  胡锦涛总书记向国际社会作出庄严承诺,到2020年,我国森林面积比2005年增加4000万公顷,森林蓄积量比2005年增加13亿立方米。实现这一目标,两个重要途径,一方面大力开展植树造林活动,另一方面加强森林保护和经营。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是森林保护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是实现双增目标的重要措施。
  但我国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仍然存在着认识不足、机构队伍不健全、基础设施薄弱、防治手段落后、科技含量低、应对突发和大面积灾害能力不强等困难和问题,与世界林业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很大差距,难以适应现代林业发展的需要,严重制约着林业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思想认识不到位。一些地方政府和林业部门对林业有害生物严重危害性认识不足,重视不够,责任不落实。
  机构队伍不健全。一些地方防治检疫机构仍未设立,一些地方原有的防治检疫机构被合并或撤销,致使防治工作很难开展。
  基础设施落后。应急防治设施建设和物资储备基本处于空白。全国90%的防治器械为人工背负式设备,大部分地、县没有配备专门的检疫执法和防治作业交通工具,65%的县没有配置必备的检疫检验器具;飞机防治等现代化防治技术手段应用比例不高。防治能力相当薄弱。
  科技支撑不足。全国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体系森保专业技术人员不足50%。科研成果推广率仅为30%-35%。一些重大、危险性有害生物因缺乏防治技术支撑,防治效果不佳,效率不高。
  防治经费缺口大。虽然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经费不断增加,但缺口依然很大。以目前每年全国每亩防治经费1.15元计,全国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经费每年约需40多亿元,而国家财政投入不足十分之一。基层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部门开展日常工作的经费严重不足,据统计,全国县级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站年均工作经费平均不足1万元,国家级中心测报点的专项经费仅是实际需要的30%。
  体制机制不完善。随着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林业经营主体的多元化,原有的防治体制与之不相适应。区域间的联防联治联检机制、社会化防治机制、防治资金投入机制等也需要进一步加以完善。
  问题种种,需要有关方面重视、关注,并逐步加以解决。
  为促进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更好地适应现代林业发展的要求,国家林业局新近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意见》。《意见》的实施,必将对整个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产生重要影响。

沁园春·雪

北国风光, 千里冰封, 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 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 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 原驰蜡象, 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 看红装素裹, 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 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 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 成吉思汗, 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 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 克

出师表

两汉:诸葛亮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国家政策好怎么形容(6)

国家、山东省、青岛市三级政府旅游政策解读(2007-2012年)

孟祥蕊 200941100226

摘要:旅游政策是旅游发展的目标和一套实现目标的规范准则,对促进旅游业健康快速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旅游产业政策、专项旅游政策和旅游政策经验借鉴等方面对中国旅游政策主要研究领域进行了综述。积极响应国家相关政策,调整青岛经济金融及旅游产业政策,为青岛旅游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

必要的政策引导与财政支持

关键词:旅游;旅游产业;旅游政策

第一篇 国家级

一、政策概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受到全世界的瞩目,这与我国实施有效的旅游政策密不可分。因为我国实行的是“政府主导”的旅游发展战略,而政府对旅游业的宏观调控或校正以政策性调节为主,即制定各种有关的旅游政策,并围绕一个或几个主要的政策目标加以实施。旅游政策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旅游业的兴衰成败。

十一五期间,中国旅游业主要取得八个方面的成就:旅游产业基本完成起飞,进入持续高速增长新阶段;国际旅游持续发展,已成为世界旅游大国;国内旅游进入大众化阶段,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旅游产业体系日臻完善,产业竞争力不断提升;区域旅游合作方兴未艾,成为旅游发展重要方向;体制改革不断深化,旅游管理体制逐步完善;履行入世承诺,对外开放稳步推进;旅游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日渐显著。

  总结这期间的发展经验,主要是六个坚持:坚持服务大局,发挥旅游产业综合功能;坚持以人为本,满足游客需求;坚持产业化发展;坚持改革创新,推动政府主导;坚持联合协作;坚持高标准,努力实现国际接轨。

  作为落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总体部署的专项规划,“十一五”中国旅游业发展规划针对旅游业发展的特点和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明确发展思路和工作重点寻找着力点和工作方向。旅游业发展规划与国家规划相衔接,在内容上突出培育国民经济重要产业的特征,在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大趋势中明确旅游产业的地位和作用。

  配合国家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十一五”旅游发展将促进城乡区域统筹的旅游发展新格局。西北和西南地区,成为我国旅游业发展新的战略基地。东北地区旅游业成为促进经济结构转型的重要接续产业。中部地区,依托承东启西、贯通南北的区位优势,发挥河南、山西、安徽以及湖南、湖北、江西等省旅游资源和优势,成为促进中部崛起的战略支撑点。沿海地区则是我国建设世界旅游强国的示范地区。在海峡西岸旅游区、粤港澳旅游区、长江三角洲旅游区、环渤海旅游区、黄河中游旅游区、长江中下游自然文化旅游带、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澜沧江——湄公河国际旅游区、川黔渝旅游区、青藏铁路沿线旅游区、丝绸之路旅游区、东北旅游区这12个中国主要旅游区中,长三角旅游区、长江中下游自然文化旅游带应成为安徽对接的重要区域。

  “十一五”期间,中国旅游业将实施十大工作计划:旅游质量提升计划;旅游品牌推进计划;旅游精品开发计划;红色旅游推进计划;绿色旅游行动计划;农业旅游促进计划;会展旅游行动计划;旅游商品开发计划;旅游卫星帐户建设计划;旅游人才队伍建设与就业推进计划。

“十二五”是我国建设旅游强国的关键五年,也是实现国务院提出的“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两大战略目标,把我国从旅游大国建设成为旅游强国的重要时期。在未来的五年中,按照党中央和国务院的统一战略部署,紧紧围绕科学发展主题和转变发展方式主线,我国旅游业要建设好旅游强国的产业基础,结合两大战略,在要素发展产业化、资源配置市场化、发展模式现代化等方面取得明显突破。

未来五年,也是国际旅游市场环境更加复杂,国内旅游发展方式转变任务更加繁重的五年,十二五规划的战略目标是在科学分析形势的基础上,抢抓战略机遇,转变发展方式,以市场化为导向,提升产业发展的综合素质,加速推进我国旅游业在大众旅游新阶段又好又快地发展。充分发挥旅游业在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惠民生等方面的积极作用,积极促进文化繁荣、人民素质提高和社会全面协调发展。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与国际合作,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综合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进一步增强我国旅游业在世界旅游经济体系中的竞争力和话语权。

二、近五年内我国旅游产业政策的发展变化:

(一)我国旅游产业政策经历了从强制性的计划安排到规

制和引导自愿的转变

在市场经济中,政府的产业经济政策的主要作用是为了

弥补市场的不足。中国自从1978年提出改革开放的国策以

来,经历了一个从完全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渐进过

程,时至今日,这一转轨过程仍在进行中。相应地,政府的产

业经济政策也经历了一个从政府直接经营到政府实施干预的演变过程。

中国的产业经济政策经历了从强制性政策工具到混合

型政策工具和自愿性政策工具的演变。具体来说,政府的旅

游政策经历了这样一个转变:从改革开放初期的旅游行政部

门直接管理,鼓励旅游产业的发展,到开放旅游企业所有制,

旅游经营单位由事业单位转变为企业化经营,原国有和集体

所有旅游企业的产权拍卖,以法律的手段对旅游的经济活动

进行计划、协调和监督;再到政府从整体宏观把握大体发展方

向,旅游行业协会和行业组织的自我管理和自我监督,以及市

场经济对旅游发展的的引导和调节作用。

(二)从单一的注重经济效益向综合经济效益、文化发展和

生态环境保护转变

良好的环境是旅游业建立和发展的前提,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旅游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最基本条件。随着旅游业的规

模越来越大,旅游活动所涉及的范围越来越广,旅游业对环

境、生态的负面影响日益凸现出来。在我国旅游业发展的初

期,曾经因为过分追求经济效益导致出现了很多的问题,其中

最主要的问题莫过于环境污染和人文、自然景观的极大破坏,

在风景优美的地区,垃圾随处可见,一自然和谐的景观中一座

座高楼拔地而起,这不仅仅破坏了人们的审美观,更是对当地

的自然生态系统造成了极大的损害,也大大的迫害了我们的

生存空间。因此在旅游开发过程中要充分考虑生态环境的承

载能力,即生态阙值。在2005年,国家旅游局、国家环保总局

颁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旅游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通知》,进

一步保护旅游生态环境。为了扭转这种局面,中央政府和国家旅游局做了极大的努力,从根本上着手制定和颁布大量的政策维护旅游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在“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将我国国土资源空间进行主题功能区分类: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主题功能区。

三从大范围的政策调整至小范围区域性的政策,重视旅游产品系列活动,带动旅游相关产业发展

1.重视区域发展。

秉着整体规划,优势互补,信息互通,资源互享,市场共有,效益共赢的原则,在资源、资金、信息、交通、人才、产品和市场等生产要素上展开区域旅游合作,寻找最优组合,达到“共赢”目的。重点打造环渤海、长三角、泛珠三角、丝绸之路、青藏铁路沿线、东北老工业基地、京杭大运河沿线、武陵山区等无障碍区域合作示范区。

2.大力培育一批旅游功能区

根据不同区域的发展特点和发展水平,配合国家主体功能区建设和区域发展战略实施,以沿海、沿长江、沿新欧亚大陆桥为主轴,以都市群为依托,统筹区域旅游发展,促进沿海沿边地区跨国界旅游发展和合作,重点发展沿海沿边地区、国家战略地区以及重要旅游资源聚集区等,形成一批国内外知名的旅游功能区,最终通过这些功能区的示范带动作用,促进全国旅游业的全面发展。“十二五”期间需要继续推进的旅游功能区包括海南国际旅游岛、北部湾旅游区、江苏沿海地区、辽宁沿海经济带、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成渝旅游区、长株潭城市群旅游区、武汉城市圈旅游区、三江源旅游区、大香格里拉旅游区与武陵山区旅游区等。近期兴起的旅游会展活动更是极大的深化了我国旅游特色,促进了单项旅游的深度和精度发展。旅游产品更加丰富多彩,旅游促销形成系列工程。

(四)旅游管理工作趋向行业的标准化

我国旅游标准化发展规划的目标是:通过努力在旅游基础、旅游质量、旅游资质、旅游设施、旅游信息、旅游安全和卫生、旅游环境保护等方面构建起一个完整的旅游标准化体系。出台了一系列《旅游条例实施细则》《旅游社条例》等。

(五)旅游产业政策随国民经济的增长而变化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旅游产业市场的成熟与完善,以往的政策并不适合现阶段的发展,于是政府有关旅游部门与时俱进的颁布了很多符合经济增长方式的政策。按照“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要求建设绿色产业体系,大力促进旅游业的发展。为了

是我国更快更好的迈向旅游强国,旅游政策的制定偏向于保

护自然生态环境,注重公民文化素质的提高以及对旅游景观

的保护和维护,对许多开发过度的自然景观内的人为建筑进

行拆除,尽量恢复景观的原址原貌。

第二篇山东省

一、十一五期间 繁荣发展服务业(2006-2010)

  服务业是“十一五”期间面临入世挑战最严峻的产业,也是改革发展潜力最大的产业,是优化产业结构、繁荣市场、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关键环节,是扩大社会就业的主渠道。必须创新发展思路,改革体制机制,优化发展环境,坚持膨胀规模和优化结构并举,在加快社会事业改革发展的同时,突出发展现代服务业,壮大新兴服务业,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开拓服务业发展新领域,努力提高服务业占生产总值和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

  突出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技术含量和附加值高的金融保险、现代物流、中介服务等行业,提升经济运行效率,带动服务业整体水平的提高。(1)金融保险业。在确保金融安全的前提下,加强金融机构与国内外银行的业务协作和股权合作,在扩大开放中加快观念创新、管理创新和金融技术创新,提升金融层次,增强服务功能。加快构建济南、青岛两大区域金融中心。积极支持恒丰银行在全国设立分行,不断膨胀规模,增强实力;加快各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改革重组,鼓励社会资本参股入股,提高核心竞争力。规范发展典当业,发挥其在社会小额短期融资方面拾遗补缺、调余济需的积极作用。

壮大发展新兴服务业。要抓住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机遇,大力发展旅游、文化、房地产、信息等市场潜力大的行业,使其成为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1)旅游会展业。采取多种方式、多种渠道,鼓励社会参与投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改善重点旅游城市、旅游景区的交通、通讯、食宿、娱乐条件,为提升旅游产品的竞争力和档次水平奠定良好基础。推动旅游资源整合和市场深度开发,巩固提高山水圣人、齐文化、黄金海岸、民俗文化等传统优势线路,开发建设一批红色旅游精品线,打造沿黄河生态旅游品牌,构筑大旅游网络。到2010年,年接待海外游客310万人次,国内游客2.6亿人次,旅游业总收入达到2610亿元。重点建设济南、青岛两大会展中心,规划建设一批特色会展基地,提高承办大型综合性会展的能力。

 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在巩固传统服务业规模优势的基础上,依靠科技进步,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积极创新经营方式,提高服务效率。(1)餐饮业。积极发展各具特色、健康美食、适合不同消费群体的餐饮业,振兴鲁菜品牌,开拓省外、国外市场。加强食品安全管理,鼓励有条件的餐饮企业实行连锁经营,提高餐饮水平和质量。(2)交通运输业。运用信息网络技术,提高交通运输业的现代化水平,扩大运输服务的能力和范围。加强公路、铁路、民航机场、内河、远洋航运综合运输系统建设,进一步完善连结省内外、国内外的立体交通运输网。发展多式联运,鼓励运输企业集团化、连锁化,扩大运输规模效应。

优化服务业发展环境。按照政企分开、政事分开、企业与事业分开的原则,以市场化、社会化为方向,加大改革力度,加快推进服务业的产业化进程,形成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体制机制环境。处理好服务业对内对外开放的关系,打破部门垄断,消除体制性障碍,稳步、有序地推进金融、旅游、教育和医疗等服务业领域的开放,制定公开、透明、统一的准入政策,形成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市场环境。加强服务业市场整顿,加快服务产品标准化体系建设,建立和完善诚实、守信的信用体系,形成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消费环境。加快清理阻碍服务业发展的各类法规、政策、规定,有针对性地制定行业发展意见和扶持政策,建立和完善监督机制,形成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良好氛围,创造系统完善、公正规范、健康有序的社会环境。拓宽服务业融资渠道,建立政府发展服务业专项引导资金,引导社会加大对服务业的投入。

十二五期间 加快发展旅游业(2011-2015年)

旅游业。整合区域优势旅游文化资源,支持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提升胶东半岛沿海旅游休闲度假连绵带,做强济南泰安曲阜山水圣人旅游区、淄博齐文化旅游区和以潍坊为中心的民俗文化、“中国龙城”旅游区,加快发展沿运河、沿黄旅游带和以沂蒙为核心的红色旅游区。实施“好客山东”旅游品牌创建工程,强化旅游品牌营销推介,加快发展旅游中心城市和大型休闲度假酒店集群,建设长岛国际休闲度假岛、荣成好运角旅游区等一批具有带动示范作用的重点项目。大力拓展旅游新兴业态,着力开发文化修学、宗教文化、温泉度假、邮轮游艇、自驾车营地、低碳旅游、生态养生、特色运动、葡萄酒旅游等高端产品,延伸旅游产业链条,提高旅游资源利用效率和管理服务水平。组建一批有市场竞争优势的旅游企业集团,旅游开发与文化提升相促进,产业增效与传承文明相结合,打造全国文化旅游产业发展高地。

金融保险业。优化金融生态环境,构建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一体化发展的金融体系。支持恒丰银行、齐鲁证券、泰山财产保险等地方金融企业扩大规模,提升实力。支持城市商业银行引进战略投资者,稳步推进跨区经营。支持济南打造区域金融中心,发挥青岛金融服务优势,增强区域中心城市金融服务功能。大力引进国内外金融企业来鲁设立地区总部和功能机构,鼓励支持分公司改制为独立法人。规范各类融资平台建设,发展产业基金、担保公司和大型财务公司等金融企业,打造金融控股公司。积极推进资本市场发展,加速产业资本化、资产证券化,完善发展全省性股权交易市场。推进金融产品创新,稳步开展动产质押,引导企业进入全国银行间货币市场和债券市场。支持发展各类保险机构,扩大覆盖面,丰富大众服务品种,拓展资产保险市场,提升保险信用。依法科学监管,防范化解风险,维护金融稳定。

 商务服务业。适应社会化分工和产业发展的需要,支持发展各类专业化服务机构。着力发展会计和审计等财务类、律师和公证等法律类、信息和咨询等咨询类、代理和经纪等市场交易类中介服务业,积极推进行业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加快推进各类公务、商务、学术等会展服务社会化,以各类国际、国家、省级博览会平台为重点,发挥各地特色优势,积极发展会展服务业,深化交流合作、扩大知名度,筹办好2014年世界园艺博览会。以工程机械、生产流水线、汽车、船舶、航空等融资租赁服务为重点,支持发展大型租赁公司,开展多种租赁业务,完善法规和税收政策,规范租赁市场。

批零住宿餐饮业。推进商业结构和业态调整,形成区域性商品集散中心、价格形成中心和辐射国内外市场的知名品牌,发展一批跨行业跨地区经营的大型连锁龙头企业。积极运用计算机、无线射频、条形码、商业智能等现代技术,提高流通业信息化、集约化程度,提升城市商业服务功能,创新完善农村流通体系。推行住宿餐饮标准化服务、规范化管理,促进连锁化、网络化、集团化发展。扶持“老字号”发展,推进鲁菜传承创新,培育提升品牌,支持发展中式快餐连锁业,促进家庭餐饮服务社会化。

2009年出台 中共山东省委 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指导意见

《意见》摘要: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适度超前、安全可靠的原则,紧紧抓住当前扩大内需的有利时机,加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推进蓝色经济区基础设施一体化发展。着力打造以青岛港为龙头,以日照港、烟台港为两翼,以半岛港口群为依托的现代化港口集群。进一步完善重点港口之间、城市之间、沿海与内地之间的交通网络体系。形成纵贯南北、横贯东西“四纵四横”的铁路网蓝色经济区的建设,基础设施的支撑是前提;海陆统筹,第一步要做的是基础设施建设统筹。省海洋与渔业厅厅长侯英民认为,前要加快与周边省份、地区的干线铁路联网,打通青岛-济南-太原-银川-酒泉高速铁路。搞好广域航空通道建设,重点抓好济南、青岛、烟台机场建设,提高沿海地区航空运输能力。加快高等级公路网建设,实现高等级公路与沿海港口和产业集中区直接连接。从长远看,应考虑建设中韩海底隧道。加强通讯、电力、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对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支撑能力。Xmm设备安全技术监督资源网

发展蓝色产业,依靠科技引领非常重要。对山东海洋科技发展现状,大家基本达成共识:海洋科技实力强大,但科技力量布局不合理,基础性、传统性研究人才多,海洋产业、海洋工程领域人才缺乏。建设蓝色半岛经济区,我省必须在充分发扬传统优势的同时,大力培养应用科技人才,调整海洋科技结构,打造科技创新平台,真正把基础科学优势转化为技术优势、产业优势、市场优势。

《国民休闲旅游计划》中的发展目标包括生活质量的提升计划、拉动内需的促进计划、休闲产业的发展计划、抗御金融危机的救市计划等。在当前经济发展以及旅游发展的关键形势下,山东省如何实现旅游资源的创新发展,如何实现旅游产品的升级换代,如何满足国际国内休闲市场的需要,促进休闲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和循环发展并最终实现山东省旅游产业竞争力的提升成为今后一段时期的主要任务。

2006年,我省旅游业总收入有望突破1300亿元,成为服务业发展当之无愧的龙头。在此背景下,省政府出台了《加快山东省旅游业又好又快发展意见》,其中涉及就业、税收、交通、财政扶持等多项鼓励旅游企业发展的政策。《意见》还把旅游业发展指标纳入了政绩考核。

《意见》第一条是放宽市场准入,其根本目的就是要靠发展旅游业来增加就业。这得到劳动部门的认可。统计显示,旅游业直接收入每增加1元,商业、饮食、交通等产业产值就相应增加7元;旅游业直接就业者每增加1人,社会间接就业者至少可增加5人。
《意见》中提到了具体鼓励措施:旅游企业新增加的就业岗位中,当年新招用符合规定条件的下岗失业人员,按实际招用人数以每年4000元/人的定额标准依次扣减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和企业所得税。新招用《再就业优惠证》人员达到企业现有职工总数30%以上,签订1年以上期限劳动合同的,可享受100万元以内、最高不超过200万元的小额担保贷款。
《意见》还包括优先安排旅游用地、优化旅游业发展环境等方面的内容。

 公务接待公务出访推向市场

 《意见》提到,旅行社可通过招投标方式代理财政供养单位经批准的公务活动,将国家机关一般性公务接待和公务出访活动推向市场。对于旅行社能否代理公务出访活动,我省曾在起草相关文件时数易其稿,反复讨论。最后终于作此规定,显示出政府发展旅游业的决心。

第三篇 青岛市

服务业集聚区。进一步提升现有集聚区功能,加快培育发展市南奥帆文化旅游、市南国际航运服务、李沧百果山园艺旅游、李沧交通商务、市北中央商务、浮山商贸、四方欢乐滨海城、崂山金融商务、城阳空港商务、红岛文化创意、高新区科技服务、唐岛湾总部经济、凤凰岛文化创意、温泉旅游会展、南泉物流、董家口物流、灵山湾旅游度假、莱西姜山湖湿地生态旅游、平度茶山旅游度假、胶州湾国际物流、胶州西部商贸等集聚区。  壮大民营经济
进一步改善城乡居民创业环境,推进中小企业转型升级,壮大民营经济发展规模,力争民营经济增加值占全市经济比重达到60%以上。
推进中小企业转型升级。深入实施“中小企业专、精、特、新行动计划”和“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完善相关支撑体系和育成机制。做好民营企业出资人新一代的培养工作。鼓励民营中小企业与大企业协作配套,在优势产业领域形成企业集群。支持民营企业加快技术改造,提高技术创新能力。鼓励民营企业通过并购、合资、上市等形式做大做强,形成一批销售收入过50亿的民营企业。
改善民营经济发展环境。按照非禁即入原则,放宽民间投资准入领域,畅通市场准入通道。落实财政和税收优惠政策,优先扶持科技型、创新型民营企业和微小型企业发展。支持符合条件的民营企业产品和服务进入政府采购目录。加强民营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进一步完善共性关键技术服务体系、人才培育体系和市场开拓服务体系。降低创业门槛,为民营企业设立、生产经营等提供便捷服务。
加大金融对民营经济支持力度。促进融资性担保公司健康快速发展,加快再担保机制建设。鼓励支持民营及中小企业通过集合发债、私募基金、风险投资、股票上市、金融租赁等多渠道融资。培育、规范民间投资中介组织,鼓励银行建立中小企业信贷专营服务机构,发展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等新型金融机构和组织,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

加快服务业结构调整,全面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生活性服务业和新兴服务业,推动旅游业、金融业、物流业成为支柱产业,打造东北亚重要的区域性服务业中心城市。服务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达到57%,服务业新增就业占全部新增就业70%以上。
  集聚发展生产性服务业。重点发展金融、物流、科技和信息服务、中介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促进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互动。
  金融业。围绕建设区域性金融中心,重点发展蓝色金融、绿色金融、高端金融、普惠金融和外向金融。做大做强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引进特色突出、功能互补的各类金融机构,加快发展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担保公司,扶持发展消费金融、金融租赁、财务公司、汽车金融、货币经纪等,适时组建金融控股公司。建设区域性产权交易市场、期货市场、票据市场、黄金市场,设立和引进产业投资、创业投资、私募股权投资等各类投资基金,发展非上市公司股权场外交易。开展金融创新业务试点,建设区域性财富管理中心,加强蓝色金融创新,发展涉外金融业务。深化区域金融合作,构建跨区域的金融服务网络,提升金融辐射功能。
旅游业。建设国际海滨旅游度假中心和国际海上体育运动中心,推动我市由旅游大市向旅游强市转变。重点发展度假旅游、海上旅游、邮轮旅游、文化旅游、乡村和特色渔村旅游、会展节庆旅游、体育健身旅游、购物和餐饮旅游,构筑多元化旅游产品体系。建设旅游公共服务平台、散客中心、海上旅游集散中心、旅游导识、旅游公厕和停车场等基础设施。推进中国游艇产业基地建设,开辟海上旅游航线。争取开展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点,争创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城市。加强旅游公共资源管理,坚持公共资源的公众性。理顺崂山风景区旅游经营管理体制,统一规划周边旅游资源,形成崂山旅游新格局。
会展业。优化全市会展业发展布局,完善青岛国际会展中心展览和会议功能,加快建设温泉国际会展度假城。积极培育会展业市场主体,扶植一批具有竞争力的会展公司,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端会议品牌、大型知名展览等会展品牌,做强海洋类展会。高水平举办2014年世界园艺博览会,把世园会主题园区及周边区域打造成绿色休闲城市的标志区。

服务业发展重点
◆旅游业。推进国际啤酒城改造、港中旅海泉湾度假城、唐岛湾游艇会所、银海海上旅游集散中心、李沧华侨城、胶南小珠山、平度大泽山旅游开发等项目。规划建设邮轮母港和高端邮轮停靠港口。

◆金融业。建设崂山金融商务区、燕儿岛路国际金融港、高新区科技金融集聚区。争取青岛银行上市,组建青岛农村商业银行。

◆会展业。办好2014年世界园艺博览会、青岛国际啤酒节、中国国际消费电子博览会、中国(青岛)国际时装周、中国国际海洋博览会等展会。建设国际会展中心四期等项目。

《青岛市旅游条例》关键词解读

《青岛市旅游条例》自2009年5月1日起正式实施(以下简称《条例》)。 《条例》就开放、利用和保护旅游资源,维护旅游市场秩序,保障旅游者和旅游经营者合法权益等作了法律规范。
1.作为支柱性产业,旅游业发展应遵循的方向与方式
《条例》提出,“本市旅游业的发展遵循政府引导、统一规划、市场运作、城乡统筹的原则,充分利用自然、人文、经济、社会资源,突出海洋旅游和休闲度假旅游特色。 ”、“市、区(市)人民政府应当将旅游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增加对旅游业的资金投入,加强旅游宣传推介、旅游人才培训、旅游公共服务和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
市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认为,这充分体现了旅游业担当转方式调结构先行产业,以及我市建设国际海滨度假城市的发展要求。
2.对于如何编制青岛旅游规划。

《条例》作了重点说明——“旅游发展规划应当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海洋功能区划的要求,并与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文物保护等专业规划相衔接。旅游发展规划的相关内容应当纳入城乡规划”、“编制旅游发展规划应当突出地方特色,注重区域合作、资源整合和城乡统筹发展,防止旅游资源的浪费、无序开发和旅游项目的重复建设”。
市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认为,旅游科学发展,规划必须先行。基于此,为青岛旅游描绘未来发展路径的《青岛市旅游总体规划》与《青岛市邮轮经济总体发展规划》日前均已通过专家评审,将于今年颁布实施。其中,《青岛市邮轮经济发展总体规划》是国内首个针对邮轮经济的专项规划。
3.关于旅游旺季致使交通拥挤问题上。
《条例》就此提出,规划和建设公共交通网络,应当兼顾旅游业发展需要,发展旅游观光公共交通。交通行政管理部门应根据游客需要,依法审批不同运力额度的旅游客运车辆、船舶,开通旅游观光专线、郊区旅游专线和海上旅游航线。
根据旅游条例,旅游高峰期间,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应加强主要旅游景区和旅游集散点远程监控和应急指挥,实施客流调控。公安、交通等部门可在进入市区、旅游景区主要路口设立集散点,及时疏导进入旅游区车辆。
5.针对旅游服务质量参差不齐,“黑车”、“假导”、欺客宰客现象

《条例》指出,市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设立统一的旅游呼叫电话,并建立旅游信息公共服务系统,实现本市旅游信息互通。
《条例》还提出,旅游经营者应当在经营场所醒目的位置公开服务项目、内容和收费标准,实行明码标价。旅行社为旅游者提供服务时,应当与旅游者签订书面旅游合同。签订旅游合同时,旅行社应当提供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制定的合同示范文本。旅行社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投保旅行社责任险,并提示旅游者投保个人意外险。
《条例》同时提出,“为旅游散客提供交通和导游等综合服务的‘一日游’经营者,应当依法取得旅行社业务经营许可证”、“旅游景区应当确定旅游接待承载能力,实行游客警示容量和最大容量控制”。
6.在制定青岛景区、景点票价以及如何调整上。《条例》提出,“对于依托国家自然资源或者文化资源投资兴建的旅游景区门票价格,实行政府定价或者政府指导价;对于非依托国家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由商业性投资兴建的景区门票价格实行市场调节价”、“旅游景区按照规定设置单一门票、联票,供旅游者自主选择,禁止强行出售联票”、“旅游景区票价调整应当提前六个月向社会公布”

附:2008 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青岛旅游业的应对措施。

青岛市政府做好宏观引导,提供财政支持。

制定青岛市“国民休闲计划”,倡导奖励旅游、福利旅游、修学旅游、银发旅游等,引导青岛国民休闲旅游健康发展;加大财税政策支持,完善旅游相关税收政策;加强旅游信息网络、培训基地、服务场所和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旅游综合服务水平;完善金融支持政策,拓宽旅游企业融资渠道;积极提供旅游就业援助等。一方面可以帮助青岛旅游产业安然度过危机,另一方面又可以通过旅游产业发展缓解就业压力、保证收入、稳定人心。

国家政策好怎么形容(7)

会议指出,学前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办好学前教育,关系亿万儿童的健康成长和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关系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改革开放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学前教育取得长足发展,普及程度逐步提高。但总体上看,学前教育仍是各级各类教育中的薄弱环节,教育资源严重不足,城乡发展不平衡,师资队伍不健全,一些地方“入园难”问题突出。必须充分认识发展学前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发展学前教育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按照公益性和普惠性的原则,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建立覆盖城乡、布局合理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保障适龄儿童接受基本的、有质量的学前教育,促进幼儿健康快乐成长。

会议确定了以下政策措施:(一)扩大学前教育资源。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支持街道、农村集体和有条件的行政事业单位、企业办幼儿园。鼓励社会力量办园,引导和支持民办幼儿园提供面向大众、收费较低的普惠性服务。城镇小区要按照国家规定配套建设幼儿园。努力扩大农村学前教育资源,逐步完善县、乡、村三级学前教育网络。从今年开始,国家实施推进农村学前教育项目,重点支持中西部地区乡村幼儿园建设。(二)加强幼儿教师队伍建设。合理确定生师比,逐步配齐公办幼儿园教职工。依法落实幼儿教师地位和待遇,切实维护其工资、职称评聘和社会保障等权益。完善学前教育师资培养培训体系,办好幼儿师范院校和专业,加大幼儿教师培养力度。3年内对1万名幼儿园园长和骨干教师进行国家级培训,各地在5年内对幼儿园园长和教师进行一轮全员培训。(三)加大学前教育投入。将学前教育经费列入各级政府财政预算,新增教育经费向学前教育倾斜。建立学前教育资助制度,对家庭经济困难儿童、孤儿和残疾儿童接受普惠性学前教育给予资助,发展残疾儿童学前康复教育。中央财政设立专项经费,支持中西部农村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和边疆地区发展学前教育和学前双语教育。(四)强化对幼儿园保育教育工作的指导。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结合、寓教于乐,防止和纠正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建立幼儿园保教质量评估监管体系。(五)完善法律法规,规范学前教育管理。严格执行幼儿园准入和年检制度,实行动态监管。分类治理、妥善解决无证办园问题。加强幼儿园安全监管,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和安全责任制度,形成全覆盖的幼儿园安全防护体系。合理制定公办幼儿园收费标准,加强民办幼儿园收费管理,坚决查处乱收费。

会议要求,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协调配合和督促检查,严格落实责任,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取得实效。要以县为单位编制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在科学测算入园需求和供需缺口基础上,确定发展目标,分解年度任务,落实经费,有效缓解“入园难”问题。要加大对学前教育先进典型的宣传力度,把学前教育和家庭教育紧密结合,营造全社会关心学前教育的良好氛围。

本文来源:https://www.czhuihao.cn/zhichang/138506/

《国家政策好怎么形容7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推荐阅读

谷雨有什么寓意吗

谷雨有什么寓意吗

总结,汉语词语,读音为zǒngjié,意思是总地归结。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谷雨有什么寓意吗,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2024-03-28
不吃早饭对身体有害吗

不吃早饭对身体有害吗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不吃早饭对身体有害吗,欢迎阅读与收藏。
2024-03-28
灭白蚁最快最彻底的方法

灭白蚁最快最彻底的方法

形式主义,指的是一种只看事物的表象而不加分析其本质的思想方法和工作作风。它违背了内容决定形式、形式为内容服务,内容与形式相统一的科学原理。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灭白蚁最快最彻底的方法,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2024-03-28
谷雨节气的三大禁忌

谷雨节气的三大禁忌

《禁忌》是由杉野希妃担任制作人与主演,同时也是与其一同策划的岛香太郎监督的第一部长篇作品。通过喜欢少年的女教师的姿态,来描绘人的欲望以及与其抗争的孤独。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谷雨节气的三大禁忌,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2024-03-28
“青年大学习”网上主题团课2024年第2期学习入口【精选】

“青年大学习”网上主题团课2024年第2期学习入口【精选】

学习,是指通过阅读、听讲、理解、思考、研究、实践等途径获得知识的过程。学习分为狭义与广义两种:狭义:通过阅读、听讲、研究、观察、探索、创新、实验、实践等手段获得知识、提高认知或技能的过程,是一种使一个人可以得到持续变化(知识和技能,方法与过程。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青年大学习”网上主题团课2024年第
2024-03-28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惠好考试网 京ICP备166058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