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高考 试卷 中考

加强党的建设论文

发布时间:2020-08-15   来源:题材作文    点击:   
字号:

加强党的建设论文

  当代,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简称之为论文。下面是惠好考试网为大家带来的加强党的建设论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加强党的建设论文

  十九大报告不仅明确提出要把党的政治建设真正纳入到党建工作总体布局中去,也强调了必须始终以政治建设来统领党建,这也是十九大在党建方面的重大创新成果。将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是严格遵循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继承与发扬党的优良传统的直接体现。在新时代新形势下,我们必须有所作为,要进一步推进党组织建设工作不断发展。***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了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并将其写入党章,自此,党的政治建设直接上升为全党的共识。***总书记在新时代要求推动党的政治建设,这是马克思主义党建的创新成果,不仅可以有效提升党建工作效率、巩固党的执政地位,还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实现政治文明建设目标。

  一、党的政治建设的内涵

  从广义的层面来讲,政治建设必须融入党建工作的各个环节,统领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以及反腐倡廉建设。从这一角度而言,党的政治建设可以说已经融入到党建工作的方方面面,党组织建设过程中的全部活动内容都应当体现党的政治性,进而确保党的政治任务得以最终实现。从狭义的角度来说,党的政治建设是党为了促进自身建设而在政治上所进行的各种活动,党的政治建设与其他建设工作之间是一种并列关系,从十九大报告中可以看出,党的政治建设的狭义内容和广义内容之间是并存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了党的政治建设具有统领地位,在这一基础上着重分析了为何要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及其基本思想。本文中所探讨的党的政治建设主要站在狭义的角度进行探讨,主要强调了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方法的指导之下,继续坚定理想信念,坚持党的纲领路线和统一的政治方向,始终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确保党的政治纪律严明,加强对广大党员干部的锤炼,促进和谐的党内文化建设,进一步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确保党的纲领路线长期运行,确保党作为执政党的稳固地位。作为党的建设中的重要内容,政治建设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党的地位以及性质,也关系到治党治国的最终方向和实施路径,关系到党的伟大事业的建设发展。***总书记多次提出:讲政治即是党补钙壮骨、强身健体的基本保障,同时也是增强自我革命勇气、提高自我净化能力的有效举措。

  二、新时代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重要意义

  (一)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要求

  马克思主义理论认为,政党从根本上而言属于某一阶级的利益代表者,是具备共同政治目标、理想、纲领、路线的组织。政治性属于政党的根本属性,也是一个政党区别于其他社会组织的重要标志。首先,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是党持续增强本质属性的基本要求,马克思主义政党属于无产阶级利益的代表者,将无产阶级的政治立场与确保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这一政治价值融入到党的建设过程中来,从而不断增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属性。其次,强化党的政治建设属于我党发挥政治功能、增强政治能力、保证政治纲领与政治目标最终得以实现的基本保证,列宁曾说:如果一个阶级不能够从政治上正确客观看待问题,就无法有效维持其统治,也不能够真正完成自己的生产任务。中国共产党是严格遵循马克思主义建党原则而成立的代表无产阶级利益的政党,从建党开始就坚持将消灭阶级差异、实现共产主义当成是共同理想和奋斗目标。要确保该目标最终实现,应当旗帜鲜明讲政治,推动党的政治建设,充分凝聚全党力量,让党在统一奋斗目标指引下牢记政治信仰、坚定政治立场、严格政治纪律,为确保共产主义目标的实现而不懈奋斗。

  (二)为新时代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

  站在宏观的角度来看,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首先进一步完善了党的建设的总布局,这是一个长期性系统性的过程,跟随实践的发展而持续优化与完善,从党的建设历史来看,党的建设布局一直以来都更加注重思想、组织以及作风建设,改革开放战略实施之后提出了制度建设与反腐倡廉建设。十九大报告第一次将党的政治建设纳入其中,也直接明确了政治建设在党的各项建设工作中的统领地位,这不仅是对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的创新发展,也是对我党的建设总体布局进行的优化完善,让党的建设总体布局更为科学。其次是为新形势下党的建设工作明确了方向,十九大报告中将政治建设提升到党的根本性建设的高度,直接决定了党的建设方向以及最终效果,明确了政治建设处于根本性以及统领性的重要地位,是党的建设的灵魂与核心。新时代下政治建设是党建工作的根本任务,唯有开展好党的政治建设工作,才能对党的政治立场、政治方向与政治原则有更好的把控。站在微观的角度来看,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即是要求党的其他建设必须向政治建设看齐,强调政治性,要求思想建设过程中注重政治信仰提升,开展好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教育;在组织建设过程中重视选人用人的政治标准,保证党员干部政治合格,突出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在作风建设过程中要进一步密切干群关系和党群关系,始终将人民群众摆在最高位置,进一步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在纪律建设过程中必须把严明政治纪律与政治规矩摆在首位;在反腐倡廉建设过程中应当坚持从关系党心民心、关系兴衰成败的政治高度来看待和解决问题。党的政治建设为其他建设指明了新的思路和方式,也需要依靠党的其他建设的支持才可以贯彻落实。总而言之,新时代下的政治建设,必须保证政治建设和其他建设共同发力,这样才能打开从严治党的新境界。

  (三)是推动全面从严治党的有力抓手

  全面落实加强党的政治建设能够有效促进全面从严治党的深化。第一,对党员干部进行从严管理。促进党的各项事业蓬勃发展,必须有一支高素质的党员干部队伍发挥决定性作用。在面对新形势与新挑战的情况下,必须建立一支高水平的党员干部队伍,充分注重思想政治教育,引导领导干部主动树立讲原则的政治意识,从而确保党员干部政治立场的坚定性。第二,党的建设应当制定一整套系统化的行为规范和制度准则。真正落实从严治党,必须进一步提高纪律与规矩的约束力和执行力,***总书记提出:在所有党的纪律与规矩中,首当其冲的便是政治纪律与政治规矩,而这也是我们党最根本、最核心的纪律,党员干部遵守政治纪律与政治规矩是其尊重其他纪律的前提和基础。***总书记的这一表述深刻地反映了政治纪律的重要性。要确保全面从严治党的深入推进,应当严明党的纪律,让所有党员干部都能够认识到政治建设的重要性,确保政治纪律与政治规矩能够坚决执行。政治建设作为根本性建设,不仅是治党的方法,也是治党的动力,更是全面从严治党的有力抓手。全面从严治党以党的领导为核心,以全面推进为基础,以严格执行为重点,都必须依托于政治建设。

  三、新时代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建议

  (一)始终坚定政治方向

  现阶段我国已经迈入了社会主义新时代,但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尚未改变,当前我们所坚持的政治方向依旧还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是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也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核心。始终坚持党的执政地位和领导地位,真正维护好党中央权威,是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基本前提和保证。始终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不单单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群众的必然选择,广大党员干部应当时刻牢记自己的身份,应当保持政治意识、大局意识、看齐意识,要坚持自己的政治方向以及政治信仰,始终坚定自己的政治原则及政治立场,维护好党中央的权威;党员干部应当始终坚持铭记“四个服从”,能够以严格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始终坚守党的政治纪律与政治规矩,始终不忘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初心,主动树立大局意识。

  (二)完善政治制度建设

  不断推进党的政治建设应当借助于政治制度的进一步完善,从而确保政治建设能够规范化和标准化推进,这也是党的政治建设工作的内在要求。完善政治建设制度一般来说要从以下两点着手:首先是健全政治制度体系,在目前已有的政治制度前提下,健全相关制度的细则与相关标准,各级党组织特别是基层党组织应当更加深入理解党中央的相关制度,领会重要文件精神,制定更加系统化的制度落实措施,确保政治建设的规范化与标准化。其次应当确保相关制度的贯彻执行,各级党组织与广大党员干部必须要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中央“八项规定”和实施细则当成是制度执行的关键点,促进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化风成俗,从而有效净化党内生态,营造良好的政治文化。

  (三)强化党员理想教育

  作为执政党,我党树立了远大的理想和崇高的追求,进一步推动党的政治建设,重点在于始终坚守理想信念,而政治定力是新时代对党员干部的重要要求。当前,我们已经进入了改革发展的关键期,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各种社会思潮相互碰撞融合,国内群众的思想观念也有了很大程度的变化,会直接冲击社会主流意识。因此在新时代,必须开展好对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教育。党的历史使命与初心要求,是为中华民族复兴谋发展,为人民群众谋福利,真正为社会为群众服务。站在短期以及个人的层面来看,即便每一名党员干部都属于独立的个体,其理想信念也必须与党保持一致,应当真正把人民群众对美好幸福生活的追求当作自己的最终奋斗目标,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必须坚持做到事为民所办、利为民所谋、权为民所用等行为准则,这也是广大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在实际工作中的直接反映;站在长期的角度来看,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是为确保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目标最终实现,所有人类平等公平发展的目标最终实现。所以,新时代下应当将开展好理想信念教育当成政治建设的主要内容,把所有党员干部的价值观念这一“总开关”问题解决好,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伟大实践的基础下,真正深化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学习和研究,树立将我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群众衷心拥护、敢于进行自我革命、充满蓬勃朝气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目标。

  (四)加强党的政治监督

  新时代下推进党的政治建设,不但要推进制度建设与理想教育,同时也必须加强政治监督,这里的政治监督应当是广义层面上的政治监督,包含了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两个内容。首先,应当尽快建立完善全党的政治监督体系,对于违反党纪党规以及影响政治建设活动的党员予以严格清理,让更多的基层党员、社会媒体以及社会大众可以真正参与到党的政治监督活动中去,确保监督渠道与监管手段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实现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的有机结合;其次,应当严明党的政治纪律与政治规矩,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建设步伐的逐渐推进,党的建设也面临着很多新的挑战和任务,促进党的执政水平提升是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基本前提,而执政水平的提高关键是要保证党的政治纪律以及政治规矩能够得以贯彻执行。各级党组织与广大党员干部应当坚持将严守纪律、严明规矩摆到重要位置上来,让党的纪律真正转化为“带电的高压线”;最后,应当进一步创新发展政治监督模式,积极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在创新社会治理模式的前提下,提升党内监督管理水平,真正促进党的政治建设的全面深化落实。

  四、结语

  总而言之,十九大报告中明确要求要以政治建设统领落实党的建设,进一步促进党的建设质量提升,是对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的重大创新,充分反映出我党对自身建设规律的深刻认识,也丰富与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为新时代下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我们应当坚持把政治建设放在首要位置,进一步发挥出政治建设对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制度建设与反腐倡廉建设的统领作用,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的科学性,为促进新时代的全面发展,为真正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实的政治保障。

  加强党的建设论文

  [论文摘要]保持强烈的忧患意识,是由我们党的宗旨和性质所决定的。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面对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在事关国家前途、民族命运问题上,在不同时期,面对不同的矛盾,都告诫我们要有强烈的忧患意识。现阶段党员干部应当具有的忧患意识是多种多样的,但从领导干部的职责使命和现阶段党的历史任务来看,党员干部应当具有下面几种忧患意识,即:使命意识、执政意识、忧党意识、忧国意识、忧民意识、忧己意识。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88年、执政6O年、领导改革开放30年这样一个特殊时期、特殊形势下召开的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笔者理解,《决定》的字里行间充满了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和使命意识。《决定》指出,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对党的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任务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和紧迫。这就是为什么要增强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中国共产党对全体党员提出这样的要求,既寄予殷切的希望,也隐含着高度的政治警觉,表明了我们党理智清醒的头脑。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必须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具有深远意义。它关系党的命运,而党的命运决定着民族的兴衰、国家的强弱和人民的福祸。

  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忧患意识

  具有强烈的忧患意识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特色之一。从先秦特别是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典籍可以看到,当时“百家争鸣”中的各个学派几乎都有自己的忧乐观。例如孔子这样表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论语·学而》)与“忧”相对的是“乐”。孔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他夸赞自己的学生颜回:颜回身居陋巷,生活艰苦,在“人不堪其忧”的状况下能够“不改其乐”(《论语·雍也》),实在是贤明的君子!孔子说自己“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论语·学而》)。这些论述发人深省,奠定了中国古代人文精神的理论基础。到战国时代中期,儒家思想发展到孟子的时候,“忧”与“乐”逐渐具有了理论形态,成为儒家人生哲学的主要内容。它超越了个人道德情操的范围,带有理论的抽象性和普遍性。因此,所谓忧患意识便成为人生价值观的简洁表述。孟子从历史中举出若干有成就的人,说明他们都是从忧患和痛苦中磨炼出来的。孟子将这些道理提到人生哲学的高度加以总结,写出了自古以来中国人都熟知的一句名言:“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孟子·告子下》),这是多么深刻的人生哲理!我国古代哲学中辩证观有高的成就,春秋战国时期许多学派在此领域内都有独特的贡献。例如,道家学派的创始者老子,在《老子》一书中对事物相反相成的道理作了深刻的论述。他的重要哲学命题是:“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反” 即向相反的方面变化。当事物发展到极点时,它不可避免地会向相反的方向转化。老子认为“反”才是事物变化的总规律,人们几乎是无法加以抗拒的。因此,“物极必反”成为中国古代人们熟知的名言。《易传》一书系统地从自然到社会论述了“有对”之学的许多方面。例如强调“变革”的重要性,即人们要顺应事物的变化趋势,自觉地进行变革。《易传》有句名言:“天地革而四时成,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革之时大矣哉。”“革命”一词即出自这里,《易传》提醒人们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很明显,中国历史文化中的忧患意识是古代朴素辩证观在政治思想领域内的表现。换言之,古代的安危观实际上是忧患意识的另一种表述,其意义是相通的,受到忧国忧民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军事家的重视。

  在中国历史上忧患意识影响深远。由于它不是个人一时的感言,也不是政事上的临时措施,而是根植于辩证观的政治哲学,因而才有了强大的生命力。秦一统天下,建立了多民族的统一国家。从这个时候起,忧患意识逐渐成为古代爱国主义的重要内容,就是说,人们的忧患意识总是与国家的兴衰治乱联系在一起。西汉时期,从更大范围而立论的“国格”观念应运而生。人们将“国格”作为衡量人的品德、操行、功业、学问的标准。例如史学家司马迁将“国”摆在首位,称赞“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的观点。到了宋代,“忧患”直指“天下”。北宋时期著名政治家、学者范仲淹在所写名文《岳阳楼记》中,将此前的忧患意识提到了一个新高度,发出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呼唤。这是多么宽广的胸怀!宋代文学家欧阳修在为范仲淹写的碑铭中,称赞范氏少年时就有大志,不论他身处何种环境,也不论别人对他如何评论,都不能动摇他的志向。他始终心怀天下,以“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自勉自励。这种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境界才是古代忧患意识的真谛所在。"

  由此可以看出,忧患意识之所以成为中国思想文化的优秀遗产,就在于它并不是悲观主义和厌世主义,而是蕴涵着崇高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其精神是积极有为的,起着振聋发聩的作用。这种忧患意识提醒人们:无论在任何情况下,人们都应当保持清醒的头脑,居安思危,不骄不躁,使正义的事业立于不败之地。从这个主流来看,历史上的忧患意识仍然值得人们借鉴和研究。

  二、党的中央领导集体面对复杂的形势怀有强烈的忧患意识

  保持强烈的忧患意识,是由我们党的宗旨和性质所决定的。从本质上来说,我们党和国家政权的性质,我们党所承担的历史使命,决定了我们党有资格在中国长期执政。我们也有充分的理由相信我们的国家和社会能够长治久安。但是,究竟能否做到这一点,除了客观的规律和条件外,在相当程度上,还要靠我们自己的努力。事物总是在发展变化的。矛盾双方的地位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转换。今天一路顺风,明天可能逆水行舟。无产阶级政党夺取政权不容易,执掌好政权尤其是长期执掌好政权更不容易。党正在领导人民实现的是前所未有的伟大事业,在这条道路上,没有现成的经验可用,要经历难以想象的困难和风险。增强忧患意识就是要对风险和困难高度关注,在任何时候、任何条件下都要保持头脑高度清醒,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在实践中高度警觉,才能保证立于不败之地。

  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面对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在事关国家前途、民族命运问题上,在不同时期,面对不同的矛盾,都告诫我们要有强烈的忧患意识,都以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为忧患的出发点,都以执政党的执政能力为忧患对象,都以防范执政风险为忧患重点。

  毛泽东忧党的执政地位能不能巩固。早在延安时期,他就要求全党同志特别是高级干部要学习《甲申三百年祭》,表示我们不当李白成的决心。明末农民领袖李白成率军一举推翻统治达276年之久的明王朝,然而农民军将领进城后骄傲自满,丧失民心,仅一个多月就被入关的清兵赶出北京城。郭沫若针对这一教训写出名篇《甲申三百年祭》,受到毛泽东的高度重视,告诫全党以史为鉴。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要求全党牢记“两个务必”,防止“糖衣炮弹”的攻击。毛泽东把执掌全国政权比做“进京赶考”,从整顿作风和提高本领两个方面提出了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要求。

  邓小平忧党内思想僵化,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邓小平反复强调,中国的事情能不能办好,社会主义和改革开放能不能坚持,国家能不能长治久安,关键在人,关键在党。邓小平曾经对党内的思想僵化状况表示过极大的忧虑。他认为,错误的认识和落后的观念是改革最大的障碍,面对党内一度存在的思想僵化、一些干部素质不高和新时期腐败现象蔓延问题,他指出,“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邓小平晚年曾经语重心长地说过,现在看来解决发展起来的问题不比不发展时的问题小。

  江泽民忧党的建设方向发生失误,忧党风不正,忧我国科技落后。他把深人研究共产党执政规律,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提到战略的高度来认识,在中纪委第八次全会上的讲话中引用孟子“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和欧阳修“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名言警示全党,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抵御风险,战胜困难。在庆祝我们党建党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要求“全党同志要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

  胡锦涛忧党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和考验的能力不强。党的十六大刚一闭幕,新当选的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同中央书记处全体同志来到革命圣地西柏坡,重温毛泽东“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的谆谆告诫,号召全党同志特别是领导干部,大力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为实现党的十六大确定的目标和任务开拓进取、团结奋斗。胡锦涛指出,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但我们决不能自满,决不能懈怠,决不能停滞。“成绩越大,喝彩声越多,我们越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必须始终谦虚谨慎、艰苦奋斗”。他要求大家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坚持重实际、鼓实劲、求实效,不图虚名,不务虚功,不提脱离实际的高指标,不谈脱离实际的空口号,不搞劳民伤财的假政绩。

  胡锦涛多次强调,要不断提高党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和考验的能力。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指出:“党的执政地位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我们必须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深刻汲取世界上一些执政党兴衰成败的经验教训,更加自觉地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始终为人民执好政、掌好权。”在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上胡锦涛强调:“党的先进性和党的执政地位都不是一劳永逸、一成不变的,过去先进不等于现在先进,现在先进不等于永远先进;过去拥有不等于现在拥有,现在拥有不等于永远拥有。”这是我们党重视加强自身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深刻历史根据和规律性认识,也是世界社会主义特别是近20年来一些马克思主义政党兴衰成败经验教训的启示。

  三、党员干部树立忧患意识的基本要求

  常怀忧党之心、恪尽兴党之责是党中央对党员的基本要求。只有全党同志自觉忧党、兴党,把忧党、兴党作为自己的重要责任,党才能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现阶段党员干部应当具有的忧患意识是多种多样的,但从领导干部的职责使命和现阶段党的历史任务来看,党员干部应当具有下面几种忧患意识:

  (一)使命意识。带领中国人民创造幸福生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我们党自诞生之日起就勇敢担当的历史使命。经过几代中国共产党人的不懈奋斗和艰辛探索,我们已经找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通往伟大复兴光明未来的发展道路。今天,党的事业的接力棒已经传到我们手里,每一位共产党员都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对党的事业满怀信心,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顺应时代潮流的进步的事业,是体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事业,是符合人类社会发展必然趋势的正义的事业。同时,还应当清醒地看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前无古人、充满艰辛的壮丽事业,前进的道路上还会遇到许多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困难和风险。面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面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面对改革发展的繁重任务,我们没有任何理由陶醉于已有成绩而沾沾自喜,没有任何理由满足现状而畏葸不前,没有任何理由故步自封而不思进取,必须谦虚谨慎、居安思危,忧党、忧国、忧民。要善于从承平中预见危机,从机遇中看到挑战,从有利中发现不利,从成绩中看到差距,时刻保持对形势的清醒判断,始终保持安而不忘危、治而不忘乱、存而不忘亡的强烈忧患意识;常砺复兴之志,时刻铭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被任何干扰所惑;常念人民之托,以人民的忧乐为忧乐,以人民的甘苦为甘苦,时刻不忘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

  (二)执政意识。党的兴衰取决于执政的成效,执政的成效取决于真抓实干。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也没有。要把关注党的前途命运、塑造党的执政形象、巩固党的执政地位,贯彻到治国理政的执政实践中,落实到具体工作中,自觉把自己的理想和奋斗同党和人民的事业紧密联系在一起,同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前途紧密联系在一起,以与时俱进、昂扬奋发的精神风貌,埋头苦干、精益求精的踏实作风,创造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历史、无愧于人民的一流的工作业绩,以坚强的党性原则、闪光的人格力量和创造性的工作成果赋予党的先进性以新的时代特征,赋予共产党员的先进性以新的时代内涵。"

  (三)忧党意识。忧党意识就是对我们党可能出现的危机和考验保持的一种警觉。这是党员干部应有的一种忧患意识。我们党是执政党,并将在中国长期执政。党的前途命运不仅与国家的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而且每个人特别是领导干部联系在一起。领导干部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主要执行者,是党的干部队伍的中坚力量,必须把党的前途命运与自己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时刻把党的命运放在心上,只有这样,才能自觉地维护党的形象,忠诚于党的事业,才能为实现党的历史任务而努力工作。我们党的历代领导人都是将忧党意识放在第一位。正是有了强烈的忧党意识,他们才能对党的历史方位作出科学判断,才能重视党的自身建设,才能不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领导干部只有树立强烈的忧党意识,才能自觉地加强党的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提高执政兴国、执政为民的本领。

  (四)忧国意识。忧国意识就是对国家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危机和风险保持的一种警觉意识。热爱祖国、关心国家的前途命运是领导干部应有的道德责任。领导干部是国家建设和发展的栋梁,是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具体组织者和执行者,历史的使命和肩负的职责要求领导干部要把国家的前途命运与自己的职责使命联系起来,自觉做到忧国兴邦。虽然我们的经济社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我们也面临很多困难和问题,还会出现很多风险与考验,因而,不能对我们所取得的成就沾沾自喜、骄傲自满。领导干部有了强烈的忧国意识,才能树立强烈的危机意识和责任感,才能自觉地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抓好经济社会的发展。

  (五)忧民意识。忧民意识就是亲民意识,是指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冷暖放在心上,识民情,体民意,解民忧。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上,忧民意识是基本的为官之德,以忧民意识为核心的亲民思想早在几千年前就被古代先贤们所推崇。夏禹曾提出“德惟养政,政在亲民”,《大学》中提出“大学之道……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孟子具体地把亲民思想化为“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在新的历史时期,作为一个领导干部,更要与人民同快乐、同忧愁,和人民群众同甘苦、共患难。作为代表中国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干部,更应当牢记党的教导,继承和发扬我国古代优秀文化传统,在思想意识上、文化理念上、言行举止上,以爱民、亲民、为民为最高理想和行为规范。

  (六)忧己意识。忧己意识在这里是特指领导干部对加强自身主观世界的改造、对提高自身素质、增强落实科学发展观本领的强烈紧迫感和危机感。今天我们呼唤忧己意识,不是对既得利益患得患失,也不是畏首畏尾、裹足不前,而是忧为官不廉,忧从政不勤,忧贡献不大,忧愧对民众,为抗御邪恶构筑堤坝。当今社会,诱惑多多,稍有不慎,就会误入歧途,因此,忧己不仅要忧自己的学识、能力和素质,还应忧自己的操守、德行和人品等,谨防自己蜕变为人民的罪人。特别是对于掌握一定权力的领导干部来说,不管你愿意还是不愿意,每天都要与各类人接触,官员职务行为的每一个环节,都可能成为别人打开缺口的靶子”。因此,多一点忧己意识,能使自己保持清醒的头脑,不为权力所诱,不为声色犬马所惑。对各级领导干部来说,多一点忧己意识,就是优良素质和德行的体现,就是表率作用的体现。

本文来源:https://www.czhuihao.cn/zuowen/135127/

《加强党的建设论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推荐阅读

谷雨有什么寓意吗

谷雨有什么寓意吗

总结,汉语词语,读音为zǒngjié,意思是总地归结。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谷雨有什么寓意吗,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2024-03-28
不吃早饭对身体有害吗

不吃早饭对身体有害吗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不吃早饭对身体有害吗,欢迎阅读与收藏。
2024-03-28
灭白蚁最快最彻底的方法

灭白蚁最快最彻底的方法

形式主义,指的是一种只看事物的表象而不加分析其本质的思想方法和工作作风。它违背了内容决定形式、形式为内容服务,内容与形式相统一的科学原理。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灭白蚁最快最彻底的方法,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2024-03-28
谷雨节气的三大禁忌

谷雨节气的三大禁忌

《禁忌》是由杉野希妃担任制作人与主演,同时也是与其一同策划的岛香太郎监督的第一部长篇作品。通过喜欢少年的女教师的姿态,来描绘人的欲望以及与其抗争的孤独。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谷雨节气的三大禁忌,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2024-03-28
“青年大学习”网上主题团课2024年第2期学习入口【精选】

“青年大学习”网上主题团课2024年第2期学习入口【精选】

学习,是指通过阅读、听讲、理解、思考、研究、实践等途径获得知识的过程。学习分为狭义与广义两种:狭义:通过阅读、听讲、研究、观察、探索、创新、实验、实践等手段获得知识、提高认知或技能的过程,是一种使一个人可以得到持续变化(知识和技能,方法与过程。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青年大学习”网上主题团课2024年第
2024-03-28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惠好考试网 京ICP备166058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