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吉安市第一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段考语文试题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 漫溯(sù)                                          彷徨(páng)                            巷道(xiàng)                            挥斥方遒(qiú)

B. 彳亍(chù)                                          颓圮(pǐ)                                          浮藻(zǎo)                            载歌载舞(zài)

C. 河畔(pàn)                                          青荇(xìng)                            给予(gěi)                            忸怩不安(ní)

D. 百舸(gě)                                          瞋目(chēn)                            强劲(jìn)                            变徵之声(zhǐ)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字音考析

B 解析:A巷道hàng C 给予jǐ D强劲jìng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惆怅                                          瓦菲                            万户侯                            心浮气躁

B. 拊心                                          箕踞                            辗米机                            峥嵘岁月

C. 长篙                                          笙萧                            东道主                            天伦叙乐

D. 寥廓                                          斑澜                            橘子洲                            凄婉迷茫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字形考析

A 解析:B碾米机C笙箫D斑斓

 

     

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1)在人生春意盎然的季节,我把青春的风筝放飞了。我翘首凝望             澄清的碧空,俯瞰朝晖四射的旷野,心潮澎湃。

    (2)要打造老字号的“金字招牌”,必须在传承的基础上创新,但是创新不能抛弃老字号的文化底蕴和历史               。

    (3)危机往往               着希望,正如股市大行情往往爆发于绝望中一样。

A. 寥廓  积淀  孕育    B. 辽阔  沉淀  蕴含

C. 寥廓  沉淀  蕴含    D. 辽阔  积淀  孕育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词语运用

A 解析:“寥廓”指宇宙的广阔;“辽阔”形容原野或水面非常广阔。“积淀”指积累、沉淀下来的事物,多指文化、知识、经验等;“沉淀”比喻凝聚、积累。“孕育”指怀胎生育,比喻既存的事物中酝酿着新事物;“蕴含”即包含,它没有“产生出新事物”的意思。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今年1月18日,返乡务工旅客姜有则在火车上厕所时,手机袋不慎滑入便池掉至铁路线上(内有手机1部、现金4000元)。在进贤铁路民警的帮助下,姜有则最终找回了2700元。

    B. 江西省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已经开幕,记者注意到,会场上有不少年轻的“80后”面孔,他们朝气蓬勃。可能有读者会产生疑问,这些“80后”委员是怎样参政议政的呢?

    C. 根据中央和省委的要求,这次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主要任务聚焦到作风建设,集中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四风》问题。

    D. 新浪高考发布2014中国大学排行榜:北京大学连续7年排名第一,清华大学居第二,上海交通大学居第三,复旦大学居第四,武汉大学名列第五,这一消息引起了网友的热议。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标点符号

. B 解析:A括号及其内容移至“手机袋”后面;C书名号应为双引号;D“名列第五”后面应为句号

 

     

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通过第一单元诗歌的学习,给了我们一个十分有益的启示:要学好诗歌,必须反复朗读。

B. 新诗的“新”,体现在用白话写诗,摆脱了古典诗词严格的格律束缚,比较适合表达现代人的思想情感等方面。

C. 《大堰河我的保姆》之所以使艾青一举成名,是因为他说真话,抒真情,情深辞切,感人肺腑而形成的。

D. 80%以上读过《荆轲刺秦王》这篇文章的人和听说过这个故事的人,在讨论其人其事时,都认为荆轲那种舍生忘死,扶弱济困,反抗强暴的精神是感人的。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病句考析

B 解析:A残缺 C杂糅 D歧义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诗产生于西周的礼乐政治活动而非原始宗教仪式,                 ,故“诗”一开始就承担着政治言说的特殊功能。

    ①言说内容自然也不能脱离政治

    ②在西周,诗的言说主体的身份为朝廷官员,言说对象为君臣

    ③但却有着歌的一些元素

    ④是政坛言说的产物

    ⑤与歌并不同源

    ⑥不过,它们的联系不在文字形式而在音乐

    A. ④⑤③①⑥②     B. ①⑥②③④⑤  C. ①②⑥③⑤④  D. ④⑤③⑥②①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语句衔接

D 解析:④句紧承首句为诗做了简单的界定,故排除BC。②与①提到了诗的言说主体、对象和内容,与末句衔接顺畅,故选D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中国茶道

    茶道不同于一般的饮茶。在中国饮茶分为两类,一类是“混饮”,即根据个人的口味嗜好,在茶中加入桔皮、桂元、红枣等来喝;另一类是“清饮”,不加入任何有损茶的本味真香的配料,单用开水泡喝。“清饮”可分四个层次:将茶当成饮料大碗解渴,称为“喝茶”;注重色香味,讲究茶具水质,细细品味,称为“品茶”;讲究环境气氛,冲泡技巧及人际关系,则称为“茶艺”;通过品茗来养性怡情、参禅悟道,达到精神上的享受和人格上的澡雪,则是中国饮茶的最高境界——茶道。

    茶道不但讲究表现形式,而且注重精神内涵。

    茶道的精神内涵是什么呢?“武夷山茶痴”林治先生认为“和、静、怡、真”可作为中国茶道的四字真谛。“和”是中国茶道哲学思想的核心,是茶道的灵魂;“静”是中国茶道修习的不二法门;“怡”是中国茶道修习实践中的心灵感受;“真”是中国茶道的终极追求。

    茶道追求“和”,源于《周易》中的“保合大和”,意指万物皆要阴阳协调,保全大和之元气以利万物。陆羽在《茶经》详细描述他设计的风炉:风炉用铁铸从“金”,放置在地上从“土”,炉中烧木炭从“木”,木炭燃烧从“火”,风炉上煮茶汤从“水”;煮茶的过程就是“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相克并达到和谐平衡的过程。可见五行调和是茶道的哲学基础。

    “静”是中国茶道修习的必由途径。老子说:“至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庄子说:“水静则明烛须眉,平中准,大匠取法焉。”老子和庄子所启示的“虚静观复法”是人们明心见性,洞察自然,反观自我,体悟道德的无上妙法。道家的“虚静观复法”在中国的茶道中演化为“茶须静品”的理论和实践。

    “怡”有和悦愉快之意。中国茶道雅俗共赏,不拘一格。一方面. 突出体现了道家“自恣以适己”的随意性,同时,不同地位、信仰和文化层次的人对茶道有不同的追求。王公贵族讲茶道,意在炫耀权贵,附庸风雅;文人学士讲茶道,意在托物寄怀,交朋结友;佛家讲茶道. 意在参禅悟道,见性成佛;道家讲茶道,意在品茗养生,羽化成仙;普通百姓讲茶道,意在去腥腻,涤烦渴,享受人生。中国茶道的这种怡悦性,使得它有极广泛的群众基础。这种怡悦性也正是中国茶道区别于强调“清寂”的日本茶道的根本标志之一。

    “真”是中国茶道的起点,也是中国茶道的终极追求。中国茶道在从事茶事时所讲究的“真”,不仅包括茶应是真茶、真香、真味,环境最好是真山真水,挂的字画最好是名家名人的真迹,用的器具最好是真竹、真木、真陶、真瓷,还包含了对人要真心,敬客要真情,说话要真诚,心情要真闲。中国茶道追求的“真”有三重含义。一在追求道之真,即通过茶事活动追求对“道”的真切体悟,达到修身养性,品味人生之目的;二在追求情之真,即通过品茗述怀,使茶友之间的真情得以交互,达到茶人之间互见真心的境界;三在追求性之真,即在品茗过程中,真正放松自己,在无我的境界中去放飞自己的心灵,放牧自己的天性,达到“全性葆真”。

7. 下列不能作为给“中国茶道”下正面定义的证据的一项是(    )

    A. “怡”,是中国茶道修习实践中的心灵感受,“真”是中国茶道的终极追求。

    B. 通过品茗来养性怡情、参禅悟道,达到精神上的享受和人格上的澡雪。

    C. 注重色香昧,讲究茶具水质,细细品味;讲究环境气氛、冲泡技巧及人际关系。

    D. “和”是中国茶道思想的核心和灵魂,“静”是中国茶道修习的不二法门。

8. 以下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按照中国茶道的说法,长期饮茶,可以使人心境平和,宁静致远,和悦愉快,返璞归真,也就是达到中国茶道的“和”“静”“怡”“真”四字真谛的境界。

    B. 中国饮茶可分两类。一类是“混饮”,就是根据个人的口味,在茶中加入其他一些对人体有益的物质混喝;另一类是“清饮”,为了不损茶的本味、真香,而不加入任何其他配料,只用开水泡喝。

    C. 中国茶道发源于道家的“真”,它有三个具体要求:一是通过茶事活动追求对“道”的真切体悟;三是通过品茗述怀,。使茶友之间的真情互见;三是在品茗过程中放松自己,达到“全性葆真”。

    D. 本文借“武夷山茶痴”林治先生提出的“和、静、怡、真”四字来阐述中国茶道的精神内核,并在此基础上为人们认识中国茶道和评价中国茶道的水准提供了一个绝对标准。

9. 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茶道与饮茶有一定的相通之处,只是按中国人的观点,茶道的文化品位更高罢了。

    B. 文章阐述中国茶道的“和”“静”“怡”“真”四个特点,实际上也是个人见解,主要是从中国哲学儒、佛、道的角度来阐述中国茶道的精神内核。

    C. 中国茶道之所以与日本茶道有区别,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日本茶道特别古板严肃,讲究“清寂”,而中国茶道更加重视雅俗共赏,不拘一格。

    D. 中国茶道追求的“和”的概念,发源于《周易》的“保合大和”,后来经过中国“茶圣”陆羽的发展,成为茶道哲学的基础。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现代文阅读

7. C 解析:C项不能作为正面下定义的证据。因为“注重色香味,讲究茶具水质,细细品味”,属于“品茶”;“讲究环境气氛、冲泡技巧及人际关系”,属于“茶艺”。

8. B 解析:A项不符合原文的意思。原文讲的是中国茶道一直在追求“和、静、怡、真”的境界,并没有说“长期饮茶,可以使人心境平和,宁静致远,和悦愉快,返璞归真,也就是达到中国茶道的‘和’‘静’‘怡’‘真’四字真谛的境界”。C项,原文说的是中国茶道起点是“真”,不是说发源于道教的“真”;原文说它有“三重含义”不是说“三个具体要求”。D项,原文只是借“武夷山茶痴”提出的“和、静、怡、真”四字来阐述中国茶道的精神内核,而不是就以此为“评价中国茶道的水准提供了一个绝对标准”。

9. D 解析:D项推断错误。“和”的概念发源于《周易》,但是陆羽只是借用“金木水火土”五行理论来阐述自己的茶道观,即五行相生相克,和合统一的哲学观,而不是“经过中国‘茶圣’的陆羽的发展,成为茶道哲学的基础”。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燕太子丹质于秦,亡归。见秦且灭六国,兵以临易水,恐其祸至,太子丹患之。谓其太傅鞫武曰:“燕、秦不两立,愿太傅幸而图之。”武对曰:“秦地遍天下,威胁韩、魏、赵氏,则易水以北,未有所定也。奈何以见陵之怨,欲批其逆鳞哉?”太子曰:“然则何由?”太傅曰:“请入,图之①。”

  ……鞫武曰:“燕有田光先生者,其智深,其勇沉,可与之谋也。”太子曰:愿因太傅交于田先生,可乎?”鞫武曰:“敬诺。”出见田光,道太子曰:“愿图国事于先生。”田光曰:“敬奉教”。乃造焉。

  太子跪而逢迎,却行为道②,跪地拂席。田先生坐定,左右无人,太子避席而请曰:“燕、秦不两立,愿先生留意也。”田光曰:“臣闻骐骥盛壮之时,一日而驰千里。至其衰也,驽马先之。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精已消亡矣。虽然,光不敢以乏国事也。所善荆轲可使也。”太子曰:“愿因先生得交于荆轲,可乎?”田光曰:“敬诺。”即起,趋出。太子送之至门,曰:“丹所报,先生所言者,国之大事也,愿先生勿泄也。”田光俯而笑曰:“诺。”

  偻行见荆轲,曰:“光与子相善,燕国莫不知。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形已不逮也,幸而教之曰:‘燕、秦不两立,愿先生留意也。’光窃不自外,言足下于太子,愿足下过太子于宫。”荆轲曰:“谨奉教。”田光曰:“光闻长者之行,不使人疑之,今太子约光曰:‘所言者,国之大事也,愿先生勿泄也。’是太子疑光也。夫为行使之疑人,非节烈侠士也。”欲自杀以激荆轲,曰:“愿足下急过太子,言光已死,明不言也。”遂自刭而死。

《战国策·燕策三》

[注]①请入,图之:南宋鲍彪注:“请太子入息,已乃图之。”  ②道:通“导”,引导。

  10.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乃造焉               造:到……去

    B. 却行为道             却:退

    C. 不知吾形已不逮也     逮:达到,及

    D. 愿足下急过太子       过:超过

  11.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 燕太子丹质于秦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B. 见秦且灭六国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C. 愿因太傅交于田先生   因左手把秦王之袖

D. 光不敢以乏国事也     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12. 下列四组句子中,分别表现太子“礼贤下士”和田光是“节烈侠士”的一组是(    )(3分)

    A. ①太子丹患之                ②欲自杀以激荆轲

    B. ①太子跪而逢迎,却行为道    ②遂自刭而死

    C. ①太子避席而请曰            ②偻行见荆轲

    D. ①太子送之至门              ②其智深,其勇沉,可与之谋也

 

  13.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见秦且灭六国,兵以临易水,恐其祸至,太子丹患之。(4分)

译文:                                                                   

(2)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形已不逮也,幸而教之曰“燕、秦不两立,愿先生留意也。”(4分)

译文:                                                                   

(3)光闻长者之行,不使人疑之,今太子约光曰:“所言者,国之大事也,愿先生勿泄也。”(4分)

译文: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文言文阅读

10. D 解析:拜访

11. D 解析:以:介词,因为 A. 介词,在/介词,对 B. 副词,将要/连词,并且,而且 C. 介词,通过/副词,于是,就

12. B 解析:A①写太子丹为国担忧 C②写田光尊重荆轲 D②写田光智勇双全

13. (1)眼看秦就要吞灭六国,大兵已临易水。恐怕灾祸将至,太子丹很忧愁。

(2)现在太子听到的是壮年时的田光,不知道我的身体已经跟不上了,有幸教导我说:“燕、秦势不两立,希望先生有好主意”。

(3)我听说,忠厚之人的所作所为,不使人产生怀疑,如今太子却告诫我说;“我们所讲的,都是国家大事,希望先生不要泄露出去。”

参考译文:

在秦国做人质的燕太子丹逃回了燕国。他看到秦国将要吞并六国,如今秦军已逼近易水,唯恐灾祸来临,心里十分忧虑,于是对他的太傅鞫武说:“燕秦势不两立,希望太傅帮忙想想办法才好。”鞫武回答说:“秦国的势力遍布天下,地盘广大,如果它们再用武力胁迫韩赵魏,那么易水以北的燕国局势还不一定啊。何必因在秦遭受凌辱的怨恨,就去触犯秦国呢?”太子说:“那可怎么办好呢?”太傅说:“请让我好好考虑考虑。”

鞫武说:“燕国有一位田光先生,此人深谋远虑勇敢沉着,您不妨跟他商量商量。”太子丹说:“希望太傅您代为介绍,好吗?”鞫武说:“好吧。”于是鞫武去见田光,说:“太子希望和先生一起商议国家大事。”田光说:“遵命。”于是就去拜见太子。

太子跪着迎接田光,倒退着走为他引路,又跪下来替田光拂拭坐席。等田光坐稳,左右人都退下后,太子就离席,向田光请教道:“燕秦势不两立,希望先生能尽量想个办法来解决这件事。”田光说:“我听说好马在年轻力壮的时候,一天可以飞奔千里。可到它衰老力竭的时候,连劣马也能跑在它的前面。太子现在听说的是我壮年的情况,却不知道如今我的精力已经衰竭了。虽然这么说,我不敢因此耽误国事。我的好朋友荆轲可以担当这个使命。”太子说:“希望能通过先生与荆轲结识,可以吗?”田光说:“好的。”说完起身就走了出去。太子把他送到门口,告诫他说:“我告诉您的和先生刚才说的,都是国家大事,希望先生不要泄露出去。”田光低头一笑,说:“好。”

田光弯腰曲背地去见荆轲,对他说:“我和您交情很深,燕国没有人不知道。现在太子只听说我壮年时的情况,却不知道我的身体已大不如当年了。有幸得到他的教导说:‘燕秦势不两立,希望先生尽力想想办法。’我从来就没把您当外人,于是把你举荐给太子,希望您能到太子的住处走一趟。”荆轲说:“遵命。”田光又说:“我听说,忠厚老实之人的所作所为,不使人产生怀疑,如今太子却告诫我说:‘我们所讲的,都是国家大事,希望先生不要泄露出去。’这是太子他怀疑我啊。为人做事让人怀疑,就不是有气节的侠客。”田光这番话的意思是想用自杀来激励荆轲,接着又说道:“希望您马上去拜见太子,说我已经死了,以此表明我没有把国家大事泄露出去。”说完就自刎而死。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8分)

于易水送人一绝

骆宾王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1)诗中“壮士”指的是谁?“此地”指的是哪里?(2分)

答:                                                                   

(2)末句“今日水犹寒”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6分)

答: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诗词赏析

1)诗中“壮士”指的是荆轲,“此地”指的是易水岸边。(2)

(2)几百年过去了,易水依旧寒冷,作者依然能够感受到荆轲的悲壮英勇之气,表达了诗人心中对荆轲的深深崇敬之情;同时,诗人把昔日之易水壮别与今日之易水送人融为一体,借古咏怀,抒发了自己内心的抑郁不平之气和愤激之情。(6)

     

古诗文填空。(8分)

    (1)携来百侣曾游,               。恰同学少年               ;(毛泽东《沁园春》)

    (2)寻梦?撑一支长篙,               ,满载一船星辉,               。(徐志摩《再别康桥》)

    (3)高渐离击筑,               ,               ,士皆垂泪涕泣。(《荆轲刺秦王》)

    (4)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               ,               。(戴望舒《雨巷》)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名言名句

(1)忆往昔峥嵘岁月稠,风华正茂

(2)向青草更青处漫溯,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3)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

(4)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

相约雨巷

    ①撑一把油纸伞,相约雨巷。

    ②纵然是红尘之外还有红尘,纵然是路的尽头已没有尽头。纵使我枯瘦如叶,我都要择路而来。只因半个世纪的情缘,我早已相思成疾。还是用当年的纸伞挡雨,却怕你的名字湿成深深浅浅的泪痕,以勾起我心灵的唯一伤痛。从此再也无法紧握你的身影取暖,甚至走尽这雨巷。

    ③巷已成墟,亦如我破碎的心,有的只是一池雨打芭蕉的寂寞,一地风吹落叶的惆怅,一种对月独酌的凄清,还有一个结着淡淡愁怨的姑娘所勾勒的凄婉,凄婉又迷茫的故事,一段没有结尾的雨中曲。

    ④不管你是否已化蝶而去,那刻骨铭心的回忆早已在心头择荒而憩,汲取我的血液。待到哪一天我猝然老去,入土而眠,你依然清纯如往昔,倚我灵魂轻盈而舞。日月轮回,斗转星移,哪怕是千年之后的千年,而相遇之初的美丽,那颜色,那芬芳,那忧愁,甚至是那太息的目光仍会如约来袭。如诗,如词的音律在我的心头鸣起。

    ⑤我相信在那人海茫茫中的邂逅,或许早已注定了我今生的牵挂与等待的维系。我要在生命终结前,了却未竟的心愿——撑一把油纸伞,相守于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你不来,我不走。

    ⑥等待是一种痛苦的欢愉,我发觉我成为一棵枯干的树时,已能听到风吹树皮剥落的声音,仿佛遥远的绝响,那么悲壮,那么凄凉。戛然而止时,我将轰然倒下,将痴情演奏为千古绝唱。待到来世,用我的残骸和灵魂化为一生只能梦你一次的花——丁香,仍在此处为你苦苦守候。

    ⑦或许你终有一天姗姗来迟,或许会讶异,身旁竟有一花孑然而立,清纯如你,芬芳如你,甚至还带有你忧愁的回忆。那似曾相识的感觉,是否会让久违的怦然心动濡湿于你,隐约忆起那“丁香空结雨中愁”的诗句。

    ⑧然你终究淡淡一笑之后,翩然离去,不再回首。身后的花在微笑过后:悄然枯萎、隐去,只留下几滴绝望成灰的眼泪和那个紫陌纤尘里不老的回忆在空气中慢慢回味……

16. 第②段中“只因半个世纪的情缘,我早已相思成疾”说的是什么意思?(5分)

答:                                                                    

17. 本文的作者是带着怎样的情感去审视雨巷的?(4分)

答:                                                                    

18. 本文体现了怎样的语言风格?文中使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试举两种为例。(6分)

答:                                                                    

19. 作者说“你不来,我不走”,他用大量的笔墨描述了自己“等待”的长久和“你”的形象,应该如何理解作者等待的“你”?谈谈自己的看法。(6分)

答: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现代文阅读

16. (5)答:《雨巷》这首诗和诗中所描绘的凄清、迷茫的意境,丁香姑娘等意象已经让“我”痴迷了半个世纪,“我”渴望能到那意境中去感受一番。

17. (4)答:作者笔下的雨巷是寂寥的,惆怅的,凄清的,凄婉的,这实际上也是作者内心情感的反映。

18. (6)答:婉约、委婉细腻、抒情晦涩的语言风格。使用的修辞手法主要有排比、比喻、夸张、引用、拟人等。如排比:一池雨打芭蕉的寂寞,一地风吹落叶的惆怅,一种对月独酌的凄清……

比喻:我发觉我成为一棵枯干的树时,已能听到风吹树皮剥落的声音。

19. (6分)答:表面看来,作者在这雨巷中等待。希望遇到一个戴望舒《雨巷》中所描述的美丽忧愁的丁香一样的姑娘,并想象了自己等待的苦难和姑娘经过自己身边时的情景。但和戴望舒一样,作者笔下的“你”是一种象征,象征了“美”“爱”“光明“温暖”“浪漫“古典”等所有美好的事物,等待是所有追求者必须经历的过程。(这是一道开放性的题目,只要能走出“姑娘”的表象,选择上面的一个角度自圆其说即可)

 

     

. 语言综合运用。(15分)

    《沁园春·长沙》描写了在寒秋时节,独立橘子洲头的毛泽东形象,请联系该词以“站在橘子洲头的毛泽东”为画面写一篇不少于200字的短文。

    要求:(1)以描写人物为主体,不得歪曲原著人物形象。(2)必须有景物描写。(3)可采用肖像、行动、语言、心理等多种写人的方法,突出人物形象和精神。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语言文字的运用

     

作文(50分)

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50分)

    人生便是一种等待,有人在等待中赢得了成功,也有人在等待中遭遇了失败。有人说:等,是一种美好的姿态,它是对希望的执着,对未来的肯定。也有人说:等,是一副凄凉的画卷,它是对生命的消磨,对逝去的心碎。

    对“等待”,你有何体验、思考或感想。请选择一个角度写一篇文章。

    要求:(1)写记叙文或议论文。

    (2)不少于700字。

    (3)不能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