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四中2011-201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试卷(语文)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应酬(yìng)     秩序(chì)     胸脯(pú)      饿殍(fú)

B. 勾当(dāng) 押解(jiè)     揖让(jī)      横暴(hèng)

C. 瘦削(xuē)      租赁(lìn)     生肖(xiào)    号召(zhào)

D. 屏息(bǐng)     混淆(hùn)     粗犷(kuàng)   殷红(yīn)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字音考析

C序:zhì;饿piǎo;勾dàng让:;粗guǎng红:yān

     

下列词语中,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调合     更迭    辐员辽阔        蜕化变质

B. 相貌     沉湎    理屈词穷        要言不烦

C. 造诣     挟持    哀声叹气        相辅相承

D. 不啻     精典    形迹可疑        变换莫测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字形考析

B(调 员辽阔 声叹气 相辅相 莫测)

     

将下列词语依次填入各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就在两年前,他还到四川雅砻江谷地____,一天内攀登上500米高的山岭,又下到1000米深的峡谷。

②为把我国软件推向世界,这家公司的员工把全部精力____到多媒体智能软件的研制开发中。

③国际数学大师,已故中科院院士陈省身教授在一个学术会议上,曾呼吁科学家要____各利,甘于清贫。

    A. 考查     贯注        淡薄

B. 考察     灌注        淡薄

C. 考查     灌注        淡泊

D. 考察     贯注        淡泊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词语运用

D(考查:前者指依据一定的标准检查、衡量,对象通常是人们的行为;考察:指通过观察、调查来研究事物的真相或问题的本质,对象通常是客观事物,如山川、地质、工程等,有时是人,如干部等。灌注:浇进,流入;贯注:(精神,精力)集中,(语意,语气)连贯。淡薄:一指云、雾等密度小,二指味道不浓,三指感情、兴趣等不浓厚,四指印象不深;淡泊指清心寡欲,不追求名利。)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 他要辞职的消息在公司内部不胫而走,大家不禁对此议论纷纷。

B. 园丁康居工程这一好消息传出之后,广大教师奔走相告,弹冠相庆。

C. 北京电视台的几个经济类节目都办得栩栩如生,显示出编导的高水平。

D. 这篇文章不仅结构混乱,条理不清,而且文不加点,令人费解。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成语、熟语

A(不胫而走:没有腿却能跑。比喻没有声张或推行却流行传播得很快。弹冠相庆:冠,帽子;指因即将做官而互相庆贺,多含贬义。栩栩如生:指艺术形象非常逼真,如同活的一样。文不加点:点,修改;文章一气呵成,无需修改。形容文思敏捷,写作技巧纯熟。)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学校能否形成良好的校园文化,学习者能否真正适应并融入其中,对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将有积极作用。

B. 我们应该发挥青少年在网络文化建设中的作用,让他们成为促进网络发展的重要力量,使网络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

C. 由于青少年心智尚未成熟,容易被媒体中的不良信息诱导,从而产生思想上、行为上的偏差。

D. 大观园旅游纪念品商场里摆放着名人字画、根雕作品、导游地图、古玩、佩饰等多种工艺品,琳琅满目,美不胜收。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病句考析

BA能否表示事物的两个方面,所以对应的结论也应该是两个方面,而有效开展只表示了积极的方面,前后明显不对应。C项为滥用介词由于致使主语缺少。D名人字画、根雕作品、导游地图、古玩、佩饰等有些不属于工艺品范畴,所以应该改为商品。)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 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北宋卓越的文学家、史学家。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文坛的领袖。

B. 《林冲棒打洪教头》节选自《水浒传》,作者施耐庵是元末明初人。《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描写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体小说。

C. 鲁迅,浙江绍兴人,原名周树人。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朝花夕拾》,《范爱农》选自《彷徨》。

D. 莫泊桑是19世纪法国著名短篇小说作家,代表作有《羊脂球》等,与美国的欧·亨利、俄国的契诃夫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文学常识

C(《朝花夕拾》是散文集,《范爱农》出自《朝花夕拾》。)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 王淡人一看,这是个有名有姓的外症:搭背。他说:“你不用走了!”

B. 这种车,巴黎只有夜间才看得见;白天,它们好像自惭形秽,不出来。

C. 谁不晓得沙子龙是短瘦、利落、硬棒、两眼明得像霜夜的大星?

D. 我只是想强调胳膊——说得更确切些,是手——所具有的象征意义。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标点符号

C硬棒后的顿号,应改为逗号)

     

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去民之所恶           去:去除

B. 或旌其所异者而志之  旌:表明

C. 解姊子负解之势       负:依靠

D. 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  知:知晓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文言文基础

D(知:管理)

     

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四方之民归之,若水之归下也       是洛阳者,果天下之第一也

B. 执其手而与之谋                   虽为侠而逡逡有退让君子之风

C. 人有数其叶者,云至七百叶         其有敢不尽力者乎?

D. 所藏活豪士以百数                 或以汤中蘸杀与之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文言文基础

AA.两个都为助词,的;B.连词,表修饰/连词,表转折;C.代词,它的/副词,表诘问,难道;D.介词,用/介词,在)

     

下列各句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例:而越之花以远罕识,不见齿

A. 遂使之行成于吴

B. 为解所杀,皆在赦前

C. 姚黄者,千叶黄花

D. 接花工尤著者,谓之门园子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文言文基础

B(例句为被动句。A.状语后置;C.判断句;D.定语后置)

     

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 然后卑事夫差

B. 支子死,三月释其政

C. 敖而无足数者

D. 列第不出三已下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文言文基础

AB“,指赋税徭役;C.“,傲慢无礼;D.“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又败之于没,又郊败之

A. 夫差与之成而去之

B. 天帝使我长百兽

C. 乃夜去,不使人知

D. 梁以此奇籍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文言文基础

C(例句为名词作状语。A.使动用法;B.名词用作动词;D.意动用法)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 然谋臣与爪牙之士

B. 女子十七不嫁,其父母有罪

C. 生丈夫,二壶酒,一犬

D. 以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文言文基础

BA.古义:爪牙之士指武士;今义:多比喻为坏人效力的人,党羽,帮凶,是贬义词;C.古义:男子;今义:男女婚姻中男性的一方;D.古义:原野;今义:广义的中原是以中原六大古都群(洛阳,开封,商丘,安阳,郑州,南阳)为中心,辐射黄河中下游一带的广大平原地区,狭义的中原即指天地之中、中州河南。)

     

对下列语句意思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①过王而行   ②天子先驱至   

A. ①送到大王面前就走  ②天子先驱车来到

B. ①经过大王面前行走  ②天子先驱车来到

C. ①经过大王面前行走  ②天子先头卫队来到

D. ①送到大王面前就走  ②天子先头卫队来到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文言文基础

C

     

翻译句子:今王之地方五千里,带甲百万,而专属之昭奚恤。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文言文基础

现在大王的土地方圆五千里,披带铠甲的战士百万,把它们专门交给了昭奚恤。

     

阅读以下文段,选出对文段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

    到冬初,我们的景况更拮据了,然而还喝酒,讲笑话。忽然是武昌起义,接着是绍兴光复。第二天爱农就上城来,戴着农夫常用的毡帽,那笑容是从来没有见过的。(《范爱农》)   

16. (    )

A. “更”表现了我们生活状况愈加不好,经济上愈加困难。

B. “还”则表现了我们继续靠喝酒来消减愁闷,聊以自慰。

C. “忽然”“接着”,表明那场社会变革来得快,去得也快。

D. 爱农此刻革命情绪高涨,他是真心向往、拥护变革的。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现代文阅读

C忽然”“接着表明变革突如其来,来势迅猛,但去匆匆无从体现)

     

阅读以下文段,选出对文段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

洪教头深怪林冲来,又要争这个大银子,又怕输了锐气,把棒来尽心使个旗鼓,吐个门户,唤做把火烧天势。林冲想道:“柴大官人心里只要我赢他。”也横着棒,使个门户,吐个势,唤做拨草寻蛇势。洪教头喝一声:“来,来,来!”便使棒盖将入来。林冲望后一退,洪教头赶入一步,提起棒,又复一棒下来。林冲看他脚步已乱了,便把棒从地下一跳,洪教头措手不及,就那一跳里,和身一转,那棒直扫着洪教头臁儿骨上,撇了棒,扑地倒了。(《林冲棒打洪教头》)

17. (    )

A. 洪教头此刻的心态是争胜怕输,有些急于求成。

B. 林冲的心理活动表明他此刻不忘忖度柴进心思。

C. 双方都使棒对抗,但显然林冲更为沉着、缜密。

D. 洪教头两棒先后落空,而林冲靠三棒制服敌人。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现代文阅读

D(林冲靠一棒制服洪教头,那一棒中包含一跳一转一扫三环节)

     

阅读以下文段,选出对文段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

每天,金大力都是头一个来,比别人要早半小时。来了,把孩子们搬下来搭桥、搭鸡窝玩的砖头捡回砖堆上去,把碍手碍脚的棍棍棒棒归置归置,清除“脚手”板子上昨天滴下的灰泥,把“脚手”往上提一提,捆“脚手”的麻绳紧一紧,扫扫地,然后,挑了两担水来,用铁锹抓钩和青灰,——石灰里兑了锅烟;和黄泥。灰泥和好,伙计们也就来上工了。他是个瓦匠,上工时照例也在腰带里掖一把瓦刀,手里提着一个抿子。②可是他的瓦刀抿子几乎随时都是干的。他一天使的家伙就是铁锹抓钩,他老是在和灰、和泥。他只能干这种小工活,也就甘心干小工活。他从来不想去露一手,去逞能卖嘴,指手画脚。到了半前晌和半后晌,伙计们照例要下来歇一会,③金大力看着太阳,提起两把极大的紫砂壶就走。在壶里撮了两大把茶叶梗子,到他自己家的茶水炉上,灌了两壶水,把茶水筛在大碗里,就抬头叫嚷:“哎,下来喝茶!”傍晚收工时,他总是最后一个走。他要各处看看,看看今天的进度、质量(他的手艺不高,这些都还是会看的),也看看有没有留下火星(木匠熬胶要点火,瓦匠里有抽烟的)。④然后,解下腰带,从头到脚,抽打一遍。走到主人家窗下,扬声告别:“明儿见啦!晚上你们照看着点!”——“好来,我们会照看。明儿见,金师傅!”(《故乡人》)

18. (    )

A. ①处表明金大力勤劳,当瓦匠头儿富有责任心。

B. ②处表明金大力瓦匠手艺不精,很少用得上抿子。

C. ③处表明金大力人如其名,力气大,善于提水。

D. ④处表明金大力结束一天的工作后整洁又利索。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现代文阅读

C(主要不是为了体现他力气大,而是体现他为人热情,关心伙计们)

     

阅读以下文段,选出对文段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

  米洛斯的维纳斯虽然失去了两条大理石雕刻成的美丽臂膊,却出乎意料地获得了一种不可思议的抽象的艺术效果,向人们暗示着可能存在的无数双秀美的玉臂。尽管这艺术效果一半是由偶然所产生,然而这却是向着无比神妙的整体美的奋然一跃呀!人们只要一度被这神秘气氛所迷,必将暗自畏惧两条一览无遗的胳膊会重新出现在这座雕像上。哪怕那是两条如何令人销魂勾魄的玉臂!(《米洛斯的维纳斯》)

19. (    )

A. 米洛斯的维纳斯若没有失去两条大理石臂膊,就不会高雅美丽。

B. 失去一双臂膊为维纳斯赋予了存在无数双秀美玉臂的可能性。

C. 维纳斯失去玉臂是由于偶然,但这偶然却使她获得了整体美感。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现代文阅读

A(原文意思为她虽然推动了大理石的美丽臂膊,但却获得了抽象的艺术效果,不能推论不失去臂膊就没有高雅美丽)

     

阅读以下文段,选出对文段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

人类的婴幼儿不会使用语言,难道我们要否认一个一岁的婴儿会感受痛苦吗?如果不能否认,语言就不可能是决定性的。当然,大多数父母了解自己孩子的反应超过对其他动物反应的了解,但这只表明这样的事实,与对动物的了解相比,我们掌握的有关人类自己的知识相对多得多,与婴儿的接触也密切得多。而研究其他动物行为的人以及养有陪伴动物的人,他们就像我们了解婴幼儿一样,很快就学会懂得动物的反应,有时理解得更深。(《动物的疼痛》)

20. (    )

A. 婴幼儿虽然不会使用语言,但是肯定会感受痛苦。

B. 画线句子的意思是:语言的有无不能必然证明痛苦的有无。

C. 人类与动物接触有限,对自己的了解要远多于对动物的了解。

D. 研究和饲养动物的人对动物的了解要多于对人的了解。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现代文阅读

D(原文末句意思是那些研究动物行为的人和饲养陪伴动物的人,就像我们了解婴儿一样懂得动物的反应,理解动物更深。而不是他们了解动物多于对人的了解)

     

依据拼音写汉字。(5分)

①____(mián)里藏针

②甘____(bài)下风

③英雄____(bèi)出

④病入膏____(huāng)

⑤别出____(xīn)裁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字形考析

依据拼音写汉字。(5分)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5分)

①糟粕(    )       ②侮辱(    )          ③信笺(    )

④坍塌(    )       ⑤昵称(    )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字音考析

jiāntān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3—27题,每题3分,共15分。

    季布者,楚人也。为气任侠,有名于楚。项籍使将兵,数窘汉王。及项羽灭,高祖购求布千金,敢有舍匿,罪及三族。布匿濮阳周氏,周氏曰:“汉求将军急,迹且至臣家,将军能听臣,臣敢进计;即不能,愿先自刭。”季布许之。乃髡钳布,衣褐衣,置广柳车中,并与其家僮数十人,之鲁朱家所卖之。朱家心知其季布也,乃买而置之田。诫其子曰:“田事听此奴,必与同食。”朱家乃乘轺车之洛阳,见汝阴侯滕公。滕公留朱家饮数日。因谓滕公曰:“季布何大罪,而上求之急也?”滕公曰:“布数为项羽窘上,上怨之,故必欲得之。”朱家曰:“君视季布何如人也?”曰:“贤者也。”朱家曰:“臣各为其主用,季布为项籍用,职耳。项氏臣可尽诛邪?今上始得天下,独以己之私怨求一人,何示天下之不广也!且以季布之贤而汉求之急如此,此不北走胡即南走越耳。夫忌壮士以资敌国,此伍子胥所以鞭荆平王之墓也。君何不从容为上言邪?”汝阴侯滕公心知朱家大侠,意季布匿其所,乃许曰:“诺。”待间,果言如朱家指。上乃赦季布。当是时,诸公皆多季布能摧刚为柔,朱家亦以此名闻当世。季布召见,谢,上拜为郎中。(《史记·季布栾布列传》)

23.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高祖购求布千金                  购:购买

B. 田事听此奴                      听:听任

C. 意季布匿其所                    意:料想

D. 诸公皆多季布能摧刚为柔          多:称赞

24.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 之鲁朱家所卖之           朱家乃乘轺车之洛阳

B. 夫忌壮士以资敌国         朱家亦以此名闻当世

C. 即不能,愿先自刭         此不北走胡即南走越耳

D. 臣各为其主用             君何不从容为上言邪

25. 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 乃髡钳布,衣褐衣

于是(周氏)给季布剃去头发,(给他)穿上粗布衣服

B. 何示天下之不广也

为什么要显示天下不够广大呢

C.此伍子胥所以鞭荆平王之墓也

这是伍子胥鞭荆平王尸的原因啊

D. 果言如朱家指

果真按照朱家的意思(向皇上进言)

26. 下列语句全部直接表现“赴士之厄困”的侠义精神的一组是   

①为气任侠,有名于楚                    ②布匿濮阳周氏

③乃买而置之田                          ④滕公留朱家饮数日

⑤意季布匿其所,乃许曰:“诺。”        ⑥君何不从容为上言邪

A. ①③⑤               B. ②③⑥

C. ①④⑤               D. ②④⑥

27. 下列分析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 季布本为项羽旧将,打仗时屡次陷汉王于困境,项羽被灭后遭缉捕。

B. 濮阳周氏在情势危急之时对季布以诚相待,帮助季布投奔鲁地朱家。

C. 朱家认为新主应当宽怀对民,不计私怨,要吸取荆平王的教训。

D. 朱家帮助汝阴侯滕公成功劝说了高祖,季布最终得到高祖的赦免。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文言文阅读

23. A(悬赏)

24. AA到;B来,连词,表目的/因为,介词;C如果/就;D为,替,给/对,向)

25. B(应为为什么要向天下人显示自己器量狭小呢

26. B(所谓直接,即人物的言行)

27. D帮助一词不符合原文)

     

用“/”给下列文段断句。(6分)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文言文基础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29—34题。

城市牛哞

刘亮程

我是在路过街心花园时,一眼看见花园中冒着热气的一堆牛粪的。在城市能见到这种东西我有点不敢相信,城市人怎么也对牛粪感起兴趣?我翻进花园,抓起一把闻了闻,是正宗的乡下牛粪,一股熟悉的乡村的气息扑鼻而来,沁透心肺。那些在乡下默默无闻的牛,苦了一辈子最后被宰掉的牛,它们知不知道自己的牛粪被运到城市,作为上好肥料养育着城里的花草树木?

    一次我在街上看到从乡下运来的一卡车牛,它们并排横站在车厢里,像一群没买到坐票的乘客,目光天真而好奇。我低着头,不敢看它们。我知道它们是被运来干啥的,在卡车缓缓开过的一瞬,我听到熟悉的一声牛哞,紧接着一车牛的眼睛齐刷刷盯住了我:它们认出我来了——这不是经常扛一把铁锨在田间地头转悠的那个农民吗,他不好好种地跑到城里干啥来了。瞧他挟一只黑包在人群中奔波的样子,跟在乡下时挟一条麻袋去偷玉米是一种架势。我似乎听到牛议论我,我羞愧得抬不起头。

这些牛不是乘车来逛街的。街上没有牛需要的东西,也没有牛要干的活。牛只是作为肉和皮子被运到城市。他们为了牛肉的新鲜才把活牛运到城里。一头牛从宰杀到骨肉被分食,这段时间体现了一个城市的胃口和消化速度。早晨还活蹦乱跳的一头牛,中午已摆上市民的餐桌,进入肠胃转化成热量和情欲。

而牛知不知道它们的下场呢?它们会不会正天真地想,是人在爱护它们抬举它们呢。人把它们当老工人或劳动模范一样尊敬和爱戴,从千万头牛中选出些代表,免费乘车到城里旅游一趟,让它们因这仅有的一次荣耀而忘记一辈子的困苦与屈辱,对熬煎了自己一生的社会和生活再没有意见,无怨无悔。

牛会不会在屠刀搭在脖子上时还做着这样的美梦呢?

    我是从装满牛的车厢跳出来的那一个。是冲断缰绳跑掉的那一个。

    是挣脱屠刀昂着鲜红的血脖子远走他乡的那一个。

    多少次我看着比人高大有力的牛,被人轻轻松松地宰掉,它们不挣扎,不逃跑,甚至不叫一声,似乎那一刀捅进去很舒服。我在心里一次次替它们逃跑,用我的两只脚,用我远不如牛的那点力气,替千千万万头牛在逃啊逃,从一个村庄到另一个村庄,最终逃到城市,躲在    (xīxī)攘攘的人群中,让他们再认不出来。我尽量装得跟人似的,跟一个城里人似的说话、做事和走路。但我知道我和他们是两种不同的动物。我沉默无语,偶尔在城市的喧____(xiāo)中发出一两声沉沉牛哞。周围的人惊异地注视着我,说我发出了天才的声音。我默默地接受着这种赞誉,只有我知道这种声音曾经遍布大地,太普通、太平凡了。只是发出这种声音的喉管被人们一个个割断了。多少伟大生命被人们当食物吞____(shì)。浑厚无比的牛哞在他们的肠胃里翻个滚,变作一个咯或一个屁被排掉——工业城市对所珍贵事物的处理方式无不类似于此。

    那一天,拥拥挤挤的城里人来来往往,没人注意到坐在街心花园的一堆牛粪上一根接一根抽烟的我,他们顶多把我当成给花园施肥的工人。我已经把自己伪装得不像农民。几个月前我扔掉锄头跑到城市,在一家文化单位打工。我遇到许多才华横溢的文人,他们家里摆着成架成架的书,读过古今中外的所有名著。被书籍养育的他们,个个满腹经纶。我感到惭愧,感到十分窘迫。我的家里除了成堆的苞谷棒子,便是房前屋后的一堆堆牛粪,我唯一的养分便是这些牛粪。小时候在牛粪堆上玩耍,长大后又担着牛粪施肥。长年累月地熏陶我的正是弥漫在空气中的牛粪味儿。我不敢告诉他们,我就是在这种熏陶中长大、并混到文人作家的行列中。

    这个城市正一天天长高,但我感到它是脆弱的、苍白的,我会在适当的时候给城市上点牛粪,我也会在适当时候邀请我的朋友们到一堆牛粪上来坐坐,他们饱食了现代激素,而人类最本原的底肥是万不可少的。没这种底肥的人如同无本之木,是结不出硕大果实的。(节选自散文《城市牛哞》)

29. 依据拼音写汉字。(3分)

①(xī xī)____攘攘           ②喧(xiāo)____          ③吞(shì)____

30.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 文章从“我”偶然看见街心花园中冒着热气的牛粪写起,触动了进入城市后的“我”内心难于割舍的乡村情结。

B. 因为“我”在城市中的生存状态比在农村时更为不堪,所以当牛齐刷刷地盯住了“我”时,我羞愧得抬不起头来。

C. 牛的命运象征着人的命运,作者不甘为“牛”而奋力抗争,但进入城市后又难以融入,于是有了自嘲与自省。

D. 作者在城市中遇到许多才华横溢的文人,他们使得作者深感农业文明不如城市文明优越,而十分窘迫。

E. 作者借“牛哞”思考生命,表达对人间不平的深切关注,进而表达对“一切生命尊严都应得以维护”的强烈渴望。

31. 选出对下列句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每小题2分,共4分)

①浑厚无比的牛哞在他们的肠胃里翻个滚,变作一个咯或一个屁被排掉——工业城市对所有珍贵事物的处理方式无不类似于此。

A. “牛哞”遍布大地,体现着平凡生命的价值和尊严,因而浑厚。

B. 城市人靠杀牛来满足物欲享受,从而丧失了对平凡生命的尊重。

C. 工业文明粗暴地切断了人们与淳朴、浑厚的乡村文明的内在联系。

D. 工业城市破坏了珍贵的事物,使作者感到非常愤慨,且心生绝望。

②这个城市正一天天长高,但我感到它是脆弱的、苍白的,我会在适当的时候给城市上点牛粪。

A. “一天天长高”是说城市的文化日新月异,不断进步。

B. 此处的“牛粪”运用了修辞手法,含蓄蕴藉,意味深长。

C. “牛粪”在这里借指源于乡村的、质朴的精神滋养。

D. “牛粪”代指的文化内涵正是现代城市文化所缺失的。

32. 谈谈“没这种底肥的人如同无本之木,是结不出硕大果实的”这句话的含义。(3分)

33. 文中多次提及“牛哞”,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考?(2分)

34. 文章以“城市牛哞”为标题,有何作用?(5分)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现代文阅读

29. 熙熙攘攘 喧嚣 吞噬

30. B DB“感到羞愧是因为牛的注视引发了对自身生存状态的反省,没有谁比谁更不堪的比较;D城市人被书籍养育,而出身于农村的的生存境况明显呈劣势,因而窘迫,而非城市文明比农业文明差)

31. D(不存在绝望

A城市的文化不妥,仅表明物质繁荣)

32. 如果远离了有着悠远历史的农业文明(解读底肥1分),人就缺失了与自然万物和谐共处的,充满人性、温情、平等、尊严的厚重的、丰富的人文给养(解读无本之木1分),是不可能成就大境界的(解读硕果1分)。

33. “牛哞引发作者对于乡村生命在城市的命运的思考(1分);也引发了作者对于农业文明(或:乡村文化)在工业文明发展进程中逐步衰落的思考(1分)。

34. 城市,是现代文明的载体(1分);牛哞,借代乡村文明(1分)。作者将城市牛哞对举,本身就显示文明的冲突(1分)。标题夺人眼目,引发读者思考。(1分)表达了作者对于珍贵事物的价值被城市文明伤害的不平、遗憾和思考(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