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射洪县射洪中学2012届高三高考模拟(三)语文试题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推诿  猥琐  桅樯  委曲求全  围魏救赵

B.泼辣  魄力  破绽  迫不得已  梁山水泊

C.商榷  宫阙  确凿  却之不恭  鹊巢鸠占

D.纤绳  掀起  苔藓  仙山琼阁  鲜为人知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字音考析

CA项分别为wěiwěiwéiwěi wéiB项分别为pō、pò、pò、pò、pō;D项分别为qiànxiānxiǎnxiānxiǎn

     

下列词语中只有一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A.提要     渔具店      伸张正义      良辰美景

B.负荷     白内瘴      最佳搭档      风生水起 

C.座舱     金钢钻      苍海一粟      锦秀河山 

D.枢钮     气门芯      留芳百世      生火做饭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字形考析

BA没有错别字B白内瘴(障)C金钢(刚)钻 苍(沧)海一粟 锦秀(绣)河山D枢钮(纽) 留芳百世()

     

下面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进入峨眉山,古木参天,云雾缭绕,极目远眺,翠竹林海,群山起伏,一直延伸到与蓝天相接处,顿时你会产生一种歧路亡羊的感觉。

B.湘西凤凰是湖南著名的旅游景点,历来就有“中国最美的小城”之誉和“画乡”之称,境内人文史迹星罗棋布,自然景观不胜枚举

C.联通版iPhone 4S正式首发销售,尽管苹果零售店已经宣布销售告罄,但站在苹果专卖店门口的果粉们却乐此不疲,久久不愿离去。

D.国务院派出的楼市督查组已结束督查,各地楼市成交陷入低迷,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房价迟迟未现松动,新一轮调控政策呼之欲出。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成语、熟语

B星罗棋布象天空的星星和棋盘上的棋子那样分布着。形容数量很多,分布很广。用于此处恰当。A项歧路亡羊:因岔路太多无法追寻而丢失了羊。比喻事物复杂多变,没有正确的方向就会误入歧途,此处语境不合;C项乐此不疲:因为酷爱做某事而不觉疲倦。形容对某事酷爱而沉浸于其中。不合句子要表达的语意;D呼之欲出:形容画像非常逼真,也形容文学作品的人物描写十分生动,对象不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观众普遍认为,新版《雷雨》演员台词功底深,演戏老道,张弛有度,凸现人性回归的命运主题,他们让经典老戏绽放出了新的光彩。

B.校庆在即,学校要求全体师生注重礼仪,热情待客,以带给从全国各地回母校参加庆祝活动的校友感到宾至如归。

C.定期对国民基本阅读数据进行调查统计,不仅关系到出版行业自身的发展,而且对在全社会范围更加有效地开展阅读活动,推动社会发展,建设书香社会,都有着积极的作用。

D. 人才培养的质量是衡量一所大学办得好不好的重要因素,大力提升人才培养水平是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课题。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病句考析

答案:D(A “演员”和“凸现人性回归的命运主题”搭配不当;B句式杂糅;C语序不当,应为“建设书香社会,推动社会发展”

     

    阅读下文,完成第5-7题。

    在互联网和微博出现之前,人们很少会意识到这样一个问题,即由职业记者报道的并有专门的新闻机构发布的消息,才算得上是新闻;隔壁大爷或邻家小妹传递的消息不是新闻,市井小民日常生活中的事件也不是新闻。

    而今,微博的降临,陡然改变了新闻的形态,新闻源源不断地从周围的日常生活中喷涌而出,它不再是报纸和广播电视的专利。以前作为新闻来源的素材,现在都成了新闻本身,记者所寻找的目击证人如果自己上微博,就成了新闻的发布者。

    约翰·费斯克在《阅读大众文化》一书中曾经揭示了新闻报道的真实性等级。播报新闻的电视主持人、电视台所连线的远方记者以及记者所采访的目击证人,分别处于真实性的三个等级之中。新闻机构赋予电视新闻主持人以权威性和全面性,处于真实性等级序列的最高端;主持人的话语不代表自身,他或她是规范的新闻话语的化身,尽管电视台主持人离事发地点空间距离最远。而目击证人处于真实序列的低端,虽然他们就在事发现场。目击证人作为具体的个人,由于其所处的地位和特定视角,尽管所言真实,但往往不够全面,可能还有其他目击证人来加以补充。真实的新闻报道只有在经过记者和电视台的综合之后,才被社会所认可。今天在微博新闻中,这种真实性的级差似乎被消解了,微博与微博之间是等距离的,都在点击鼠标的一念之间。特别是当记者和主持人也开微博,人们发现每个人可以是同样真实而片面的,每个人也同样具有比较、鉴别和综合不同消息来源的能力。与此相应,新闻的独家报道和第一时间播报的重要性也降低了,微博上几乎全是独家报道,并配以第一时间的个性评论,应当说,微博为新闻的民主化做出了大贡献。

    在传统和惯例中,正规的新闻机构因为其报道公共事件并采取公众的立场,人们习惯将它看成公众的代言人而获得了某种规范性和权威性。此时记者和报道者的立场被隐去了,认为他们的报道无疑是站在公正和客观立场上的,记者是秉持职业操守的,他们的客观和公正似乎是由其所在的机构做保证的。微博上的新闻由于没有权威机构做保证,所以在客观性上有点悬,微博人的新闻也不使用记者常用的那套新闻报道话语,个人性的言语和偏好性的表述使得其报道的公正性又悬上加悬。但是微博新闻却以其生动、鲜活、及时,带有个人体温和喜怒哀乐,吸引着人们的眼球,使得当下的记者编辑们纷纷在微博中寻找素材。常常听到一些新闻报道中有“零距离”“原生态”等夸张的说法,其实,微博倒是当得起这一说法的,即便是讹传和谣言,在微博上也是原生态的,动机昭然,不那么阴险,比较容易查找源头。再则,微博的客观性和公正性不是体现在每一个具体的个体身上,而是体现在各种言论、思想、立场的交汇之中,不同个体的真实侧面,是所谓的客观世界的最好注脚。

5.下列关于“新闻”的表述,与原文不相符合的一项是

    A.在互联网和微博出现之前,新闻是报纸和广播电视的专利,必须由职业记者报道,由专门的新闻机构发布。

    B.新闻报道的真实性是有等级差异的,新闻机构因赋予电视新闻主持人以权威性和全面性而处于真实性等级的最高端。

    C.在传统和惯例中,处在事发现场的目击者尽管所言真实,其讲述也只能作为新闻来源的素材,不可能直接作为新闻被社会认可。

    D.新闻机构和记者报道新闻时其实是有自己的立场和倾向的,但此时将其隐藏了起来,因此新闻机构“公众代言人”的身份和记者“客观公正”的形象深入人心。

6.下列对“微博”与“新闻”关系的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微博改变了新闻的形态,普通百姓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事件、他们之间传递的消息都可以成为新闻,每一个人只要上微博,就成了新闻发布者。

B.微博新闻似乎消解了新闻的真实性级差,在微博中每一个人可以是同样真实而片面的,也可以具有同样的比较、鉴别和综合不同消息来源的能力。

C.微博打破了报纸和广播电视享有新闻专利的局面,推动了新闻的民主化,甚至成为专业记者、编辑的新闻来源。

D.微博虽然缺乏传统新闻的客观性和公正性,但具有传统新闻所没有的生动、鲜活、及时的特点和报道者的个性化特征。

 7.下列根据原文信息所做的推断,合理的一项是

    A.记者、主持人有新闻机构赋予的权威性和全面性,因此他们的微博相比其他人的微博更客观公正和真实可信,理所当然会有更高的关注度。

    B.微博人在没有权威机构保证其客观性的前提下,不妨将个人性的言语、偏好性的表述与规范的新闻话语相结合,这会是目前的一个最好的选择。

    C.微博是“原生态”的,在微博上讹传和谣言也动机昭然,容易识别,而且比较容易查找源头,因此阴险者不会利用微博来达到其不可告人的目的。

  D.微博交汇着各种言论、思想和立场,展示了客观世界不同个体的真实侧面,这不免会使人感到茫然,难以抉择,却也为认识世界真相提供了契机。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现代文阅读

5 B/处于最高端的是“电视新闻主持人”,而非“新闻机构”。

6 C/A“上微博”不一定发布新闻。B“具有同样的……”错,原文为“同样具有……”。D微博其实也有“客观性和公正性”,只是表现不一样;而且传统新闻也同样有“生动、鲜活、及时的特点”。

7 D/A“更客观公正和真实可信”“理所当然会有更高的关注度”错,原文有“同样真实而片面”的表述。B微博正是靠“个人体温和喜怒哀乐”“吸引着人们的眼球”,这种方式只会弄巧成拙。C原文只有“不那么阴险”的表述,得不出“阴险者不会利用微博来达到其不可告人的目的”的结论。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8—10题。

昌言举进士时,吾始数岁,未学也。忆与群儿戏先府君侧,昌言从旁取枣栗啖我。家居相近,又以亲戚故甚狎。昌言举进士,日有名。吾后渐长,亦稍知读书,学句读属对声律,未成而废。昌言闻吾废学,虽不言,察其意甚恨。后十余年,昌言及第第四人,守官四方,不相闻。吾日以壮大,乃能感悔,摧折复学。又数年,游京师,见昌言长安,相与劳苦,如平生欢;出文十数首,昌言甚喜称善。吾晚学无师,虽日为文,中甚自惭;及闻昌言说,乃颇自喜

今十余年,又来京师,而昌言官两制,乃为天子出使万里外强悍不屈之虏庭,建大旆,从骑数百,送车千乘,出都门,意气慨然。自思为儿时见昌言先府君旁,安知其至此?富贵不足怪,吾于昌言独自有感也。大丈夫生不为将,得为使,折冲口舌之间足矣。

往年彭任从富公使还,为我言:“既出境,宿驿亭,闻介马数万骑驰过,剑槊相摩,终夜有声,从者怛然失色,及明,视道上马迹,尚心掉不自禁。”凡虏所以夸耀中国者,多此类也;中国之人不测也,故或至于震惧而失辞,以为夷狄笑。呜呼!何其不思之甚也!昔者奉春君使冒顿,壮士大马,皆匿不见,是以有平城之役。今之匈奴,吾知其无能为也。孟子曰:“说大人者藐之。”况于夷狄!请以为赠。

    (苏洵《送石昌言使北引》)

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吾后渐长,亦稍知读书        稍:渐渐。

B.察其意甚恨                  恨:遗憾。

C.建大旆,从骑数百            从:使…跟随。

D.说大人者藐之                说:通“悦”,取悦。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   )

A.①又以亲戚故甚狎              ②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B.①吾日以壮大,乃能感悔        ②屈原放逐,乃赋离骚

C.①往年彭任从富公使还,为我言  ②如姬为公子泣

D.①故或至于震惧而失辞          ②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篇追忆自己与石昌言既是近邻又是亲戚,且得到昌言的关心和鼓励,两人关系融洽,情感深厚。   

B.文章写石昌言出使异域之前的意气,表达对他的敬仰和赞颂,意在激励石昌言能够在外交场合不辱使命。

C.文章用奉春君出使冒顿的故事,劝喻石昌言要识破敌国的阴谋,无所畏惧,英勇善战,为国立功。

D.这是一篇临别赠序,采用叙议结合的写法,既写出了作者与石昌言的交情,也暗示出对石昌言的勉励和期许。

11.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吾晚学无师,虽日为文,中甚自惭;及闻昌言说,乃颇自喜。(4分)

答:                ▲                                                     

(2)剑槊相摩,终夜有声,从者怛然失色,及明,视道上马迹,尚心掉不自禁。(6分)

答:                ▲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文言文阅读

8D(说:游说,说服。)

9A(①故:名词,缘故。②故:连词,所以。B都是副词,于是,这才。C都是介词,向,对。D都是连词,因而。)

10C(石昌言是外交使节,“英勇善战,为国立功”错误。)

11.(1)我读书很晚,没有老师,虽然每天写文章,但自己心中非常羞惭;等听到昌言的话,这才感到非常高兴。(句意正确2分。“中”、“及”翻译准确各1分。)(2)剑与槊相互碰撞,整夜都有声音,随从惊恐失色,等到天亮,看到道路上的马蹄印,还心里惊恐得不能承受。(句意正确2分。“摩”、“明”“尚”“禁”翻译准确各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按要求答题。(8分)           

                    雨晴

陈与义

天缺西南江面清,纤云不动小滩横。墙头语鹊衣犹湿,楼外残雷气未平。

尽取微凉供稳睡,急搜奇句报新晴。今宵绝胜无人共,卧看星河尽意明。

(1)本诗颔联写得很有味道,请简要分析其妙处。(4分)

                               ▲                                         

(2)本诗主要写了哪两方面的内容?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4分)

                               ▲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诗词赏析

1)答:用拟人手法写鹊和雷,(1分)“衣犹湿”点明了雨后初晴,“语”写出了鹊活泼可爱的情态,“气未平”写雷声不甘于立即销声匿迹,(2分)本联绘声绘色,突出了雨后初晴清闲自然的景物特点。(1分)

2)答:首联颔联绘雨晴之景,颈联尾联叙雨晴后诗人所做之事。(2分)全诗不着一“喜”字,诗人却在写景叙事中抒发了雨晴后的喜悦和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2分)

     

根据要求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一小题完成)(5分)

(1)杜甫《客至》中点明所居之处恬静优美的两句是:   ▲       ▲  

李白《将进酒》中悲叹人生短促、徒呼奈何的两句是:    ▲        ▲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太山,或轻于鸿毛,   ▲  

(2)《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弃,对自由生活追求的两句是   ▲        ▲  

杜甫在《兵车行》中用    ▲       ▲    两句借古讽今,以汉武帝来影射唐玄宗,讽刺唐玄宗好大喜功,使不少人成了战争政策的牺牲品。

故木受绳则直,    ▲    。(荀子《劝学》)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名言名句

1)舍南舍北皆春水 但见群鸥日日来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 朝如青丝暮成雪 用之所趋异也(2)边庭流血成海水 武皇开边意未已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金就砺则利

     

(2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路亭

柯灵

行路难,昔人常指边鄙僻远之区,而不知现代的通都大邑,行路更难。除非你是有车阶级,出门只靠步行,那么不但行人如鲫,会增加紧张和疲劳,如果走得乏力,双腿酸痛,寸步难移,你绝对找不到一个立锥之地,让你歇一歇腿,缓一口气。——大都市中有的是交通利器,却大抵和路人无关。公共交通之拥挤,令人望而却步。满眼摩天大楼,马路宽广整洁,但你休想找个“民亦劳止,汔可小休”的机会。你不惜破费悭囊,走进咖啡馆去,买个片刻安闲,那却又是另一回事了。

在故乡,村庄市镇之间,只要相隔三五里,中途大概有一两个路亭,专供行人憩坐。——路亭建筑简陋,地位常据着往来的通路,大小才如斗室。也许是四根石柱,四角顶,四面通风,犹如在中国画里常见的茅亭,雅有古意,不过项上盖的是灰色的瓦片。也许和农家近似,长方形,但三面砌墙,一面临空,当路的两壁开着无门的门框。设备却大体一样,靠壁架石作凳:不嫌简慢,请君稍息。

别看它破陋寒伧,貌不惊人,在长途跋涉的劳人心里,这却是沙漠中的一掬清泉,人生道上的一个站驿。

赶市的村夫农妇,或者担着辛苦经营的菜豆瓜果、鱼米柴草到街上求售;或者提篮挑筐,到街上去买办日用杂物、农事工具;或者因为借贷无门,挟些不值钱的衣物破烂上当铺去质钱……每天清早,朝阳初窥田野,使沐晨风,带晓雾,从村里出发,哼哼唧唧,形成行列,快步赶上镇去,直要到事毕功成,事倍功半,或者事败功亏,才循原路赶回村里。

奔波忙碌了半天,人是倦了;而“不如意事常八九”,乘兴而去,常常败兴而归。心情懊丧,双脚沉重,生理和心理的倦怠形成双倍的压力。幸而半路有个路亭,排闼迎人,容他们且住为佳,使身心暂时有个着落。吹一阵凉风,扯一阵闲话;再闲闲地抽一筒旱烟,让生命获得片时的苏息,好再鼓起勇气,继续上路。不巧遇上意外的天气变幻,更可以在路亭里求得荫庇,聊避风雨。试想这对疲倦的旅人,是何等温煦的抚慰!

路亭所处的位置,不但富于实用价值,又多似高明的画师布局,引人入胜。有的点缀田畴广野中间,“前不把村,后不着店”,亭亭玉立,不但使无垠的平原减少单调之感,还便于旅途修长的过客及时小驻;更可以接待天涯沦落的流浪人,无处投宿时借此歇夜;对田头劳作的农民,这又是天然的耕余休息之地,日中时刻,可以静坐进餐,冬避朔风,夏避炎阳。有的高踞岭背,峰回路转、两村交界之处,翼然一亭,挺秀如画。山行较平地费力,行人跑到岭上,大都气息咻咻,汗流浃背,在路亭的石条凳上坐憩片刻,听山风苏苏从树梢掠过,投下一身清凉。有的筑在河滨,面临盈盈的流水,傍着霭霭的绿荫,便利行人随意歇脚,等待摆渡或过往的船只。……

离我老家不远,有两个路亭,是我幼年踪迹最频之处,年龄渐长,得闲还常去盘桓。大江沿有个过渡亭,好像建筑得特别讲究,地位大,墙壁石凳,整齐可观,临河还有宽广的双面“埠道”;一到夏季,晚霞掩映中,那里差不多成了公共浴场。亭前石柱上,刻着两副对联,记得其中的一副是:

山色湖光,四时佳兴。

早南晚北,廿里官塘。

对联虽然并不高明,但山色湖光,并非虚语。普通路亭,虽也有对联点缀,却无非是“稍安毋躁”“小坐何妨”之类。这样“风雅”的对联是例外。不过疲倦的行人,谁也不计较这些。

“修桥铺路造凉亭”,在乡间是标准的善举。出钱的也许未必全出于体贴行人的苦辛;但对倦乏的旅人,这可真算得是一种值得感谢的功德。物质文明突飞猛进,日新月异,路亭可能早晚要进历史博物馆,但我却深望世界建筑史上,将为它特辟一章,用最美的笔墨,描述它特殊的风貌和品质。

一九三五年

14.文章第一段细数“现代的通都大邑,行路更难”,有什么作用?(4分)

                          ▲                                     

15.作者认为“路亭”具有怎样的“风貌和品质”?请结合全文简要回答。(4分)

                           ▲                                    

16.结合原文,回答下面的问题。(8分)

(1)文中说:“在长途跋涉的劳人心里,这却是沙漠中的一掬清泉,人生道上的一个站驿。”请解释这句话的含义。(4分)

                          ▲                                      

(2)作者用两段文字写老家的路亭,有什么作用?(4分)

                          ▲                                       

17.作者为什么说“但我却深望世界建筑史上,将为它特辟一章,用最美的笔墨,描述它特殊的风貌和品质”?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6分)

                               ▲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现代文阅读

14.(4分)引出下文对故乡路亭的叙述;形成对比,表达对路亭所代表的生活的深深眷恋;增强文章的现实感,使行文富于变化。一点2分;两点4分。

15.(4分)建筑简陋,设备简单;供人憩坐,富于实用价值;让生命获得苏息,抚慰心灵;布局讲究,引人入胜。一点1分。

16.(8分)(1)(4分)路亭虽破陋寒伧,但能让奔波忙碌的劳人身心感到温暖,让生命获得片时的苏息,好再鼓起勇气,继续上路。

2)(4分)具体表现路亭布局讲究,使文章更有说服力。(2分)丰富文章内容,表达对老家的路亭深切的怀念。(2分)

     

.观察下面环境库茨曲线图,描述曲线所解释的内涵。要求:语言简明、连贯,字数不超过60字。(4分)

 

                               ▲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语言文字的运用

在经济发展的初期阶段,环境污染随经济的增长而上升,当经济增长超过某一特定的“转折点”时,环境污染将随经济增长而得到改善。(4分。意思正确即可)

     

老刘想与某保险公司签订合同,可合同中有一项很长的条款。请你帮他解读,告诉他被保险人出险时需同时具备哪五个条件才能获得赔付。(5分)

    被保险人于本合同有效期内,以乘客身份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因遭遇外来的、突发的、非疾病所导致的意外事故,并以此意外事故为直接且单独原因导致其身体伤害、残疾或身故的可获得赔付。

 

                                ▲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语言文字的运用

1)在合同有效期内 (2)以乘客身份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3)遭受的是外来的、突发的、非疾病所导致的意外事故 4)该意外导致被保险人身体伤害、残疾或身故 5)该意外事故是被保险人受伤害的直接且单独的原因 (每点一分,顺序不拘)

     

中国人过年办喜事总喜欢讨吉利,有些就是借助了汉字谐音实现的。如菜式的用料、命名,食物的选择、摆设等,就有对应的吉利话,以“汤圆”、“柿饼”为例:“吃了这碗汤圆,保你阖家幸福,团团圆圆;吃了这块柿饼,保你事(柿)事顺心,万事如意!”

下面分别是两组常见的水果和菜式,请你任选一组,借助它们的谐音说出一段吉利的祝福语。(6分)

水果:苹果   梨     杏     核桃

菜式:发菜   猪脚   鱿鱼   腐竹

 

我选        ▲       

 

吉利祝福语:                           ▲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语言文字的运用

参考示例:水果组 吃了苹果雪梨,祝你平(苹)安顺利(梨子);吃了杏果核桃,祝你美满幸(杏)福,阖(核)家快乐!

菜式组 发菜猪(首)脚入口,祝你发财(菜)就手;鱿鱼腐竹上桌,祝你年年有余(鱿鱼),日日富足(腐竹)!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起初我的构思是一部十万字左右的小说,可是叙述统治了我的写作,篇幅超过了四十万字。写作就是这样奇妙,从狭窄开始往往写出宽广,从宽广开始反而写出狭窄。这和人生一模一样,从一条宽广大路出发的人常常走投无路,从一条羊肠小道出发的人却能够直到遥远的天边。所以耶稣说:你们要走窄门。他告诫我们,因为引到灭亡,那门是宽的,路是大的,去的人也多;引到永生,那门是窄的,路是小的,找着的人也少。我想无论写作还是人生,正确地出发都是走进窄门。不要被宽阔的大门所迷惑,那里面的路没有多长。”(余华《兄弟·后记》)

    这段话能引发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根据你的联想和思考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文题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自选;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作文

参照2011年四川高考作文评分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