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郫县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解析版

先秦诸子站在不同立场,提出了多种形态的国家起源论。有先秦学者认为原初民始生之时,人各持己义,“天下之乱也,至如禽兽然,无君臣上下长幼之节、父子兄弟之礼,是以天下乱焉。……是故选择天下贤良、圣知、辩慧之人,立以为天子,使从事乎一同天下之义”。上述材料体现的是(  )

A.老子的“自然生成”说             

B.荀子的“止争息乱”说

C.墨子的“除乱尚同”说             

D.孟子的“与民教化”说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百家争鸣

考点:32:百家争鸣.

分析:本题以诸子百家的思想主张为考查切入点,考查了对战国时期各派思想家思想主张的理解掌握,以及对材料的综合阅读理解能力.

解答:本题主要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材料大意是:天下混乱,如同禽兽一般,没有君臣上下长幼的区别,没有父子兄弟之间的礼节,因此天下大乱.…所以人们就选择天下贤良、聪明而口才好的人,推举他立为天子,使他从事于统一天下的意见.

A、国家的起源是人为的结果,而非“自然生成”,故错误;

B、提出“止争息乱”说的是法家的商鞅,而非荀子,故错误;

C、材料强调选择天下贤良、圣知、辩慧之人制止纷乱,实现天下大同,这符合墨子的“除乱尚同”的学说,故正确;

D、对民众的教化的信息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错误;

故选C.

     

据《史记》载:一日,魏太子下车,向一位新贵﹣﹣宫廷文士田子方致意,竟未得到回礼。太子问:“究竟富贵者还是贫贱者应当骄傲?”田子方答:“贫贱者。”并解释,他随时都能在别国宫廷被派上用场。这反映了(  )

A.士人为诸侯国所重用             

B.诸侯国内部等级森严

C.士人阶层垄断政治             

D.士人轻视功名利禄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百家争鸣

考点:32:百家争鸣.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士阶层的崛起.

解答:据“《史记》、魏”可以判定是战国时期,“太子”首先向“新贵”“文士”致意这一与常规不同的行为反映了魏国对田子方的敬重,而田子方在解释自己失礼行为时所提供的论据﹣﹣“随时…在别国…被派上用场”,则从侧面反映了重视士人不是个别国家对待个别人物的单独行为,而是普遍现象,故A项正确;

太子率先致意、“贫贱者”未回礼并自信地给予解释,这些关键信息不能证明等级森严.故B项错误;

士人阶层垄断政治在材料中没有反映.故C项错误;

“新贵”的身份、对自己可能的未来工作的预想﹣﹣“别国宫廷”,都不能表明对功名利禄的轻视.故D项错误.

故选A.

     

先秦诸子百家既相互辩难,也相互影响.儒家与法家主张的共通之处是(  )

A.重农抑商             

B.强调制度与秩序

C.厚古薄今             

D.重视道德与人伦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百家争鸣

考点:32:百家争鸣.

分析:本题是考查理解诸子百家中儒家与法家主张内容.

解答:重农抑商只是法家而非儒家的主张,厚古薄今及重视道德与人伦是儒家而非法家的主张,排除后,只有B项.

故选B.

     

历史学家阿诺德•汤因比在《历史研究》中说“孔子除了是位披着泥古服装的创新者外,还是他所处时代的孩子,但对于中国传统模式自己的、令人尊敬的大哲人孔子所处的时代,他却只能给予南辕北辙的解释。”对这句话理解最准确的是(  )

A.孔子的思想因袭了商周时期的思想

B.孔子思想中的部分因素不适合当时的时代潮流

C.孔子的思想尚不成熟

D.阿诺德•汤因比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对孔子思想做出恰如其分的评价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百家争鸣

考点:31:孔子和孟子.

分析:本题考查孔子的思想,其核心是“礼”与“仁”,在治国的方略上,他主张“为政以德”,用道德和礼教来治理国家是最高尚的治国之道.

解答:从材料“孔子除了是位披着泥古服装的创新者外,还是他所处时代的孩子”“对于中国传统模式自己的、令人尊敬的大哲人孔子所处的时代,他却只能给予南辕北辙的解释”中可以看出孔子思想中的部分因素不适合当时的时代潮流,故B正确;

AC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B.

     

赵翼《廿二史札记》曾说,汉人“上书无忌讳”,“多狂悖无忌讳之语”,而“帝受之,不加谴怒,?且叹赏之,可谓圣德矣!”同时“汉诏多惧词”,诏书中经常有“朕甚自愧”“朕以无德”“是皆朕之?不明”等语。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儒生群体进入政权             

B.皇权接受儒家指导制约

C.士人官僚的“规谏”             

D.皇权受到制度严格规范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汉代儒学

考点:35:汉武帝确立儒学独尊地位的措施.

分析:本题考查汉武帝确立儒学独尊地位的措施,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的能力.

汉代儒学:

(1)思想来源:以《公羊春秋》为骨干,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及法家思想;

(2)理论基础:“天人感应”学说:君权神授;

(3)新儒学主要增加了四方面的内容:天人感应君权神授三纲五常大一统

(4)思想核心:大一统(“新”所在)

解答: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并不是儒生群体进入政权、士人官僚的“规谏”、皇权受到制度严格规范,而是由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而造成的,即皇权接受儒家指导制约,故B正确;

ACD均不符合题意,故ACD错误.

故选B.

     

有学者借用数据库方法,统计了两汉时期反映社会观念的一些关键词在汉代代表性文献中出现的次数,取前七位,按从多到少顺序排列:西汉是“道”“义”“礼”“平”“利”“法”“孝”,东汉是“道”“平”“礼”“法”“义”“孝”“信”。这一现象说明两汉社会(  )

A.礼法并用教化为重

B.道家思想成为社会主流信仰

C.以孝选官保证了政府的人才需求

D.公平观念导致功利思想消亡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汉代儒学

考点:34:董仲舒的思想主张.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汉代政治制度的特点,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清楚西汉时期儒家思想正统地位的确立及董仲舒新儒学思想的特点.

解答:依据所学可知,BD明显错误,与史实不符;

C说法不够准确,“孝”只是其中一种方式;

A符合题意,两汉都重视“道”“义”“礼”“平” “法”“孝”.

故选A.

     

有人根据《汉书•艺文志》记载,统计制作出下表。据此可看出当时(  )

西汉主要思想派别及其作品篇数表

派别

儒家(六艺)

道家

阴阳家

法家

名家

墨家

纵横家

杂家

支派

103

37

21

10

7

6

12

20

篇数

3123

993

369

217

36

86

107

403

A.儒学地位明显提高             

B.“百家争鸣”趋于结束

C.活字印刷术广泛采用             

D.科举制度逐渐完善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汉代儒学

考点:35:汉武帝确立儒学独尊地位的措施.

分析:本题解答的关键是从时间西汉和所给的表格切入,结合儒家思想进行思考.

解答:根据所学可知,汉武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从表格来看,明显儒家思想的支派比其他派别的支派多,作品篇数也比其他派别多.结合材料所给的时间西汉.所以A符合题意.

故选A.

     

清代考据学家章学诚《校雠通义》(雠,chóu,校对)中说:“后世文字,必溯源于六艺,六艺非孔氏之书,乃《周官》之旧典也。《易》掌太卜,《书》掌外史,《礼》在宗伯,《乐》隶司乐,《诗》颂于太师,《春秋》存乎国史。”(太卜、外史、宗伯等俱是官名)这段文字揭示的社会文化状况是(  )

A.有教无类             

B.百家争鸣             

C.私学兴起             

D.学在官府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百家争鸣

考点:32:百家争鸣.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社会背景,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正确理解题干材料的主旨,抓住关键句子“六艺非孔氏之书,乃《周官》之旧典也”.

解答:从知识点来说,孔子开创了私学,有教无类也是孔子的办学思想,百家争鸣在春秋战国.而材料中有“六艺非孔氏之书,乃《周官》之旧典也.”可见材料认为六艺在孔子之前出现,因而ABC三项都不正确.另外,材料中“太卜”、“外史”、“宗伯”是官职名,因而选D是符合的.

故选D.

     

清代学者黄百家反思中国传统科学理论时写道:“若太极,若阴阳……可任人之诬 捏,吾不敢致问,以无所证对也。”可见,他认为中国传统科学理论(  )

A.没有完整体系,支离破碎

B.具有模糊性,无法证伪

C.专制束缚严重,缺乏学术自由

D.过分崇拜权威,不敢超越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科学技术

考点:3G: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特点.

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特点,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的能力.

中国古代思想讲究天人合一,尊重自然,重视完善人和自然地关系.中国古代科学思想的又一特点是比较重视总结实践经验,而轻视理论概括和抽象.因此中国文化具有强调实用技术,忽视抽象科学的倾向.中国传统科学中的实用之学入农学,医学,地学,天文历算之学等就反映了中国古代科学思想的这一特点.

解答:从材料“可任人之诬捏,吾不敢致问,以无所证对也”可以看出中国古代的科技多是以阴阳等作为解释,根本无法证明,故B正确;

ACD材料均未体现,故ACD错误.

故选B.

     

《红楼梦》中,贾宝玉的父亲让仆人转告贾府私塾老师说:“什么《诗经》、古文,一概不用虚应故事,只是先把‘四书’一气讲明背熟,是最要紧的。”据此推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  )

A.理学居于统治地位,“四书”更受重视

B.孔子权威地位动摇,《诗经》遭到轻视

C.举制度弊端暴露,富家子弟弃儒从商

D.《红楼梦》取材于现实,反映塞垡生活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宋明理学

考点:36:宋明理学.

分析:本题考查宋明理学.考查理学的影响以及四书,学生对材料信息的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答:“四书”,通常是指《四书集注•朱熹集注》.宋以后,元、明、清三朝都以《四书集注》为学官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标准答案.贾宝玉的父亲让仆人转告贾宝玉私塾老师“先把‘四书’一气讲明背熟是最重要的”,可见当时四书受到重视,结合明清时代特征,理学是官方哲学,占据着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故A项正确.

B项为新文化运动影响,应排除.

C项“弃儒经商”题干没有涉及,应排除.

D项《红楼梦》是不是反映宋代生活,应排除.

故选A.

     

柳宗元《封建论》指出:秦始皇建立帝国,以郡县取代封建,固然出自“一己之私”,却成就了 “天下之公'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批评皇帝是“以我之大私为天下之公”,以满足君主“一己之私”。以下对柳、黄二人的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

A.柳宗元肯定帝制的合理性

B.黄宗羲继承和发展了柳宗元的思想

C.二人观点的内涵不同,都有其合理性

D.两种观点恰好相反,后者正确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

考点:37: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明清之际新儒学代表人物黄宗羲的思想主张.黄宗羲以抨击君主专制著称,后人传习引用甚多的是“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

解答:由材料中,柳宗元的叙述“以郡县取代封建,固然出自“一己之私”,却成就了“天下之公””可见他肯定的是郡县制的积极作用,所以A项柳宗元的目的是肯定帝制的合理性说法与材料不符;

黄宗羲批评皇帝是“以我之大私为天下之公”,以满足君主“一己之私”是看到了专制的弊端,两人的看法均有合理的一面并非完全矛盾.故C项正确,BD两项错误.

故选C.

     

不知《春秋》,不能涉世;不精《老》《庄》,不能忘世;不参禅,不能出世。”从中可以看出儒家思想的特点是(  )

A.注重以人为本理念             

B.研究人与自然关系

C.注重研究社会现实             

D.重视人的前世来生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百家争鸣

考点:38: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

分析:本题考查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佛教调整了与世俗王权的关系,调整了与儒学的关系,调整了与民俗的关系.特别是调整了与儒学的关系.

解答:材料中“所谓不知《春秋》,不能涉世”说明了儒家学派强调积极入世的主张,儒家学者强调积极入世,勇于承担社会责任,注重研究社会现实,故C正确;

A项是儒学派的主张,但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

B是道家学派的特点,排除;

D是佛学的特点,排除.

故选C.

     

文天祥抗元被俘,但他在异族强权面前,正气浩然,风骨铮铮,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绝唱。他的这种气节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思想主流是(  )

A.黄老之学             

B.佛学             

C.程朱理学             

D.陆王心学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宋明理学

考点:36:宋明理学.

分析:本题以文天祥的千古绝唱为考查背景材料,考查对程朱理学对塑造中华民族气节知识点的理解.

解答:A、黄老之学主张无为而治,故错误;

B、材料中反映的是程朱理学对气节塑造,与佛教无关,故错误;

C、程朱理学对塑造中华民族气节有重要影响,故这种气节反映的是程朱理学,故正确;

D、陆王心学强调的是关注本心、知行合一的观点,与材料叙述的气节不符合,故错误;

故选C.

     

“宋朝是中国社会市民阶级正式产生的时代,他们经济富足,又有自己的独立的价值追求,市民的富足闲暇生活及审美趣味和生活情趣促成了宋朝文化的高度繁荣。”(詹子庆编《中国古代史参考资料》)下列史实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

A.火药在军事战争上广泛使用

B.词成为文学的主流形式和标志

C.戏曲艺术此时已被推向成熟

D.小说创作数量繁多、蓬勃发展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文学

考点:3O:宋词和元曲.

分析:本题考查宋词,宋词是一种新体诗歌,宋代盛行的一种汉族文学体裁,标志宋代文学的最高成就.

解答:宋代由于城市经济的发展与繁荣,市民阶层进一步壮大,要求丰富的文化娱乐生活,能够歌唱的词,更适应市井生活的需要,故B正确;

A是在唐朝末年,排除;

C是在元朝,排除;

D是在明清时期,排除.

故选B.

     

唐诗曰,“慢束罗裙半露胸”、“绮罗纤缕见肌肤”;宋词云“窄罗衫子薄罗裙,小腰身,晚妆新”、“嫩曲罗裙胜碧草”。唐宋两代人们审美观的不同,主要是由于(  )

A.程朱理学的影响             

B.专制集权的巩固

C.封建经济的发展             

D.对外交流的频繁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宋明理学

考点:36:宋明理学.

分析:本题旨在考查宋明理学,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材料,运用材料得出结论进行比较分析的能力.

解答:“慢束罗裙半露胸”、“绮罗纤缕见肌肤”;“窄罗衫子薄罗裙,小腰身,晚妆新”、“嫩曲罗裙胜碧草”.唐宋妇女服饰的巨大反差主要在于宋代程朱理学的推行使女性处于封建礼教思想的高压之下,在外形服饰方面趋于保守,所以答案选A.

故选A.

     

清人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写道:“市井俗人,喜看理治之书者甚少,爱看识趣闲文者特多。”材料表明清初(  )

A.儒家思想正统地位动摇

B.市民阶层文化心理的新需求

C.读书入仕不再是文人的人生追求

D.思想文化控制逐步松弛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文学

考点:3P:明清小说.

分析:本题考查明清小说,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的能力.

明清小说有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它不仅表现为对社会历史的深刻思考,也表现在为我们提供了人生历程的生动象征.还表现在它是中国传统艺术风格的鲜明展示.

解答:儒家思想正统地位动摇是在近代中国新文化运动时期,故A错误;

C错在以偏概全,不能因此说文人不再追求读书入仕,故C错误;

明清时期思想文化控制加强而非松弛,故D错误;

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扩大冲击传统观念,故B正确.

故选B.

     

清初学者唐甄说:“为政之道,必先田市。农不安田,贾不安市,其国必贫。”以上言论反映的思想是(  )

A.重农抑商             

B.农商并重             

C.重商主义             

D.自由主义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古代手工业

考点:2Z: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与缓慢发展.

分析:本题解答的关键是从“农不安田,贾不安市,其国必贫”切入,结合明清时期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进行思考.

解答:材料中“农不安田,贾不安市,其国必贫”可以看出把农业和商业是放在同等地位来说的.

故选B.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主流表达形式从诗、词到散曲、小说。这反映了(  )

A.自然经济缓慢解体             

B.儒家地位逐步提高

C.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D.城市经济逐渐繁荣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文学

考点:3Q:中国古代文学的时代特征.

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文学.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主流表达形式从诗、词转变到散曲、小说,日益出现平民化的趋势.

解答:A项不对,自然经济缓慢解体是在近代中国;

B项不对,与题干无直接关系.

C项不对,这到后来不利于文化的发展;

随着古代城市经济逐渐繁荣,市民阶层队伍不断壮大,出现了散曲、小说等适合市民阶层情趣和口味的文学形式.因此D项正确;

故选D.

     

《三国演义》中有如下描述:“义军见严纲兵来,都伏而不动;直到来得至近,一声炮响,八百弓弩手一齐俱发。”有人据此推断三国时火药已应用于战争。这一推断(  )

A.依据正确,结论正确             

B.依据错误,结论正确

C.依据正确,结论错误             

D.依据错误,结论错误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文学

考点:3P:明清小说.

分析:本题以“三国演义”为考查切入点,考查对明清小说知识点的掌握.

解答:火药运用军事发生在唐朝末年,故结论是错误的,并且《三国演义》属于小说,带有文学色彩,证明性低,且没有其他证据作为考证;

故选D.

     

《浅析中西方传统文化的差异与交融》一文指出;“西方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吸收完全取决于中国文化的魅力和西方文化发展的内在要求。……中国文化在暴力冲撞下被迫吸收西方近代文化,不得不进行痛苦的转型与嬗变。”这说明(  )

A.中国的近代文明对西方具有吸引力

B.文化的自身魅力决定其传播的程度

C.文明的交融和汲取具有明显的差异

D.中西文化交融和汲取的过程较相似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师夷长技”

考点:3T:中西方文化交流.

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中西方文化交流.主要根据材料内容来与选项对照从而选出正确的一项,材料主要说明中西方文化交流的不同.

解答:根据材料“西方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吸收完全取决于中国文化的魅力和西方文化发展的内在要求.…中国文化在暴力冲撞下被迫吸收西方近代文化,不得不进行痛苦的转型与嬗变.”,

可知主要内容是说明西方对中国文化吸收的原因主要是中国文化的魅力和西方文化发展的内在要求,二近代中国对西方文化 的交流则是被迫的,

即文明的交融和汲取具有明显的差异.A、B、D三项内容材料无法体现,故排除,故C项正确.

故选C

     

严复译著的《天演论》被誉为“中国西学第一”.以今日之见(  )

A.该书解释人类社会发展的理论并不科学,但警醒国人的作用巨大

B.该书正确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在中国思想界起了振聋戋发醒作用

C.该书的理论是中国近代革命派的重要思想武器

D.该书是中国近代第一本介绍西学的著作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维新变法

考点:P4:严复的民主思想.

分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考查严复的思想主张,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答:严复译著的《天演论》借助进化论宣传变法图存,虽然解释人类社会发展的理论并不科学,但有利于人们的思想解放.故A项正确.

“正确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应该是科学社会主义,故B项错误.

严复属于维新派,他的思想不可能成为“中国近代革命派的重要思想武器”,故C项错误.

“中国近代第一本介绍西学的著作”应该是魏源的《海国图志》,故D项错误.

故选A.

     

严复在《辟韩》一文中说:“秦以来之为君,正所谓大盗窃国者耳。国谁窃?转相窃之于民而已。”从当时的历史时期来看,严复的这一言论反映了(  )

A.维新派的民权意识             

B.严复的中体西用观点

C.严复接受了进化论的思想             

D.维新派的民主共和主张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维新变法

考点:B5:维新思想.

分析:本题考查维新思想,严复是系统传播西方思想文化的第一人,提出“自由为体,民主为用”主张,借用进化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原理阐述维新变法的重要性.

解答:材料的大意是秦朝以来,夺取政权的历朝国君皆是“大盗”,现在又该转向人民为“大盗”了,从中可以看出严复的民权的思想,故A正确;

B项说法错误,严复是维新派的代表人物,主张学习西方的制度,排除;

C项材料并未体现,排除;

D项错误,严复不主张革命,创立共和国,主张维新变法保留君主制,排除.

故选A.

     

中国近代早期通商口岸报刊主要报道地方性的和商业性的新闻。而维新派报纸倾向于关心国家大事的政治文章,关心与其他国家的对比以寻求立国之道。此变化不能反映(  )

A.广大民众的觉醒             

B.救亡图存成为第一要务

C.时代主题的变迁             

D.西学东渐进入制度层面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维新变法

考点:B5:维新思想.

分析:本题解答的关键是从“倾向于关心国家大事的政治文章,关心与其他国家的对比以寻求立国之道”切入,结合维新思想进行思考.

解答: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洋务派“中体西用”思想破产,维新派报纸倾向于关心国家大事,寻求立国之道,反映出时代主题的变迁,维新派以救亡图存为第一要务,同时也说明维新派受西学影响,从制度层面寻找救国之路,故B.C.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材料没有涉及广大民众的精神状态,故A项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A.

     

学者金观涛、刘青峰在《五四新青年知识群体为何放弃“自由主义”?》一文中说:“第一次世界大战这一重大历史事件,不仅改变了人们的观念,而且影响到对《凡尔赛和约》的解释,并进一步冲击中国知识分子对未来观念的建构。”一战后,中国思想界最突出的转变是(  )

A.从宣扬科学到反思“科学万能”说

B.从学习西方社会制度到质疑

C.从盲目崇拜西学到回归传统文化

D.从学习欧美到以俄为师,宣传社会主义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五四运动

考点:9I:五四运动.

分析:本题考查五四运动,五四运动是由学生先发起,由工人扩大的坚决的反帝运动,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

解答:材料中文字“不仅改变了人们的观念,而且影响到对《凡尔赛和约》的解释,并进一步冲击中国知识分子对未来观念的建构.”说明俄国十月革命给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奠定基础,而巴黎和会又进一步促进社会主义思想的传播,故D正确;

ABC材料未体现,排除.

故选D.

     

李大钊在《自然的伦理观与孔子》中,指出“孔子为数千年前之残骸枯骨”,“为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一方面又指出,“孔子于其生存时代之社会,确足为其社会之中枢,确足为其时代之圣哲,其说亦确足以为代表其社会其时代之道德”。材料表明李大钊(  )

A.彻底否定孔子学说的历史地位

B.李大钊评价孔子前后矛盾

C.认为儒家学说不适应现实需要

D.认为孔教始终代表时代之道德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

考点:B7:新文化运动.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李大钊的思想主张,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正确理解题干材料的主旨.

解答:材料一方面指出孔子是为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同时也指出孔子的思想是适应那个时代的思想,但不适用新时代的变化.

故选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