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大联考2015届高三第四次联考历史试卷(人民版)

曾国藩曾说:“但使彼(欧美列强)之所长,我皆有之,顺则报德有其具(军事器具),逆则抱怨亦有其具。若在我者,挟持无具,则曲固罪也,直亦罪也,怨之罪也,德之亦罪也。”由此可见曾国藩的态度是

A.盲目崇拜外国人                  B.希望学习外国先进技术

C.痛恨西方人侵略中国              D.主张镇压国内人民反抗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师夷长技”

B

A项的表述本身错误,C、D两项表述在材料中没有体现,因此A、C、D三项均不正确。材料中曾国藩希望学习欧美列强的军事器具,以在对外交往中进退有据,不然无论怎样都是中国错,由此可以看出他的观点是希望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故B项正确。

     

洋务运动时期,王韬说:“仿效西法,至今日可谓极盛,然究其实,尚属皮毛。并有不必学而学之者,亦有断不可学而学之者。”这说明王韬

A.认识到了当时学习西方的不足              B.反对洋务运动学习西方技术

C.在清代实践了社会政治变革                  D.主张在中国实行全盘西化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维新变法

A

王韬只是认识到了洋务运动的不足,并不反对洋务运动,B项不正确;从提出观点到将改革提上日程并付诸实践,还有相当距离,C项不正确;学习西方的法律、制度等,并不等于全盘西化,D项不正确。故选A项。

     

有人认为,近代学习西方的口号“师夷长技”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进步的动力之一。这种动力的本质是

A.渴望学习先进的战术              B.希望抵抗外敌侵略

C.谋求清朝繁荣昌盛                   D.购买英国小型军舰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师夷长技”

B

近代中国人首先关心的问题就是国家的存亡,“师夷长技”的首要目标就是求得民族的独立,所以B项正确。渴望学习先进的战术不是学习西方的主要着眼点,“繁荣昌盛”又远离了当时学习西方先进军事技术最迫切的现实需要,所以A、C两项均不正确;D项是具体做法,而非本质,所以也应排除。

     

1912年左右,孙中山曾经发表过许多激烈的批判资本主义和资本家的言论。例如,他在武昌演说时就痛骂资本家“无良心”,“以压抑平民为本分”,“对于人民之痛苦,全然不负责任”。这体现了他

A.主张学习外国的民主政治              B.意在揭露北洋军阀的腐败

C.反对列强侵略中国                      D.注重民生,反对贫富悬殊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三民主义

D

根据材料内容,可以确定孙中山反对资本家过度压榨人民群众,批判贫富差距悬殊导致人民痛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体现了孙中山的民生主义。A、B两项体现的是民主主义,C项体现的是民族主义,只有D项体现的是民生主义,故选D项。

     

1925年,毛泽东认为:“贫农既无固定的农具,又无流动的资本,肥料不足,田地歉收,送租之外,所得无几。荒时暴月,向亲友乞哀告怜,借得几斗几升,敷衍三日五日。债务丛集,如牛负重。乃农民中之极艰苦者,极易接受革命的宣传。”这一认识有利于

A.认清中国革命的动力和盟友              B.党的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

C.国共党内合作方针的制定              D.调动工人阶级的革命主动性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毛泽东思想

A

1925年,毛泽东指明了在当时的革命大潮中,贫民阶层是革命要争取的力量,清楚地了解到贫民阶层是革命的动力,是党在革命中的盟友,故选A项。党的民主革命纲领和国共合作方针在此之前就已制定,材料针对的是农民阶级而不是工人阶级,故B、C、D三项都错误。

     

1945年春,毛泽东说:“中国广大的革命知识分子应该觉悟到将自己和农民结合起来的必要。农民正需要他们,等待他们的援助。他们应该热情地跑到农村中去,脱下学生装,穿起粗布衣,不惜从任何小事情做起。”下列与毛泽东观点一致的是

A.共产党应建立抗日民主政权              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体是农民

C.社会主义社会离不开知识分子              D.发挥各个阶层的革命积极性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毛泽东思想

D

材料的主要含义是知识分子应该与群众运动相结合,理论联系实际,发挥各阶层的革命积极性,故选D项。抗日民主政权在1945年之前就已经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体除了农民之外还有其他阶级,社会主义社会出现于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时,所以A、B、C三项错误。

     

1977年,邓小平说:“凡是毛主席说的都是对的不科学。如果这样做,就说不通为我平反的问题,也说不通肯定1976年广大群众在天安门广场的活动‘合乎情理’的问题。”这一讲话的目的是

A.纠正毛泽东的错误                  B.宣传市场经济的路线

C.揭示社会主义的本质              D.恢复实事求是的路线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新时期的理论探索

D

材料认为应该实事求是地看待毛泽东的思想,不能对毛泽东的思想抱有迷信的态度,故选D项。A、B、C三项不符合邓小平这一讲话的意思。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对中国近现代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通过对国际工人运动的报道和宣传,梁启超对工人运动有了初步认识,产生了类似于马克思主义阶级斗争的观点。在1899年10月25日的《论强权》一文中,梁启超用类似于阶级斗争的观点进行阐述,“今日资本家之对于劳动者,男子之对于妇人,其阶级尚未去,故资本家与男人之强权,视劳动者和女子尚甚远。故他日尚有不可避免的二事,曰资生革命(日本所谓经济革命),曰女权革命。经此二革命,然后人人皆有强权……是谓之太平世”。

——《梁启超对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与认识》

材料二 列宁主义的理论,给中国知识分子提供了慰藉,因为它不仅谴责西方应为中国的苦难负责及预言资本主义的即将灭亡,而且也在世界革命中给亚洲一个席位,反驳了大多数欧洲马克思主义者先前的立场,坚持认为世界的问题只能在西方及靠西方来解决。

事实上,马列主义在思想上的吸引力、苏维埃政权的主动示好及布尔什维克革命的实际成功,共同在中国创造了一股澎湃的思潮。马列主义研究小组开始大量涌现,以追求知识和言论自由而著称的国立北京大学成为激进主义的温床。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梁启超等对马克思主义的介绍与五四时期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动机有什么不同。(4分)

(2)概括材料二中马克思主义在五四时期对中国先进分子产生吸引力的原因。(8分)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1)不同:梁启超等人对马克思主义的介绍,是西学东渐过程中对西方文化的宣传。五四时期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是因为中国的先进分子要用马克思主义来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4分)

(2)原因: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俄国十月革命取得成功;外国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使中国先进分子对列强失去信任,对中国向西方学习,却一直受到西方侵略与控制的社会现实产生困惑;马克思主义给中国先进分子带来赶超西方的希望;十月革命后俄国对中国的友好态度;列宁的帝国主义理论有利于中国先进分子正确认识与解决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问题。(8分,任答四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