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市级联考】河南省周口市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抽测调考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汉文学史中,原始的神话可以说保存得很少,因为它很早便与历史合流,神话学中称作“创世英雄”、“文化英雄”的人物,已很早演变为历史中实有的帝王,存留下来的吉光片羽,自然难以构成一个完整的神话系统。其实中国古来并无“神话”之称,它的出现,要到二十世纪初年。保存神话最多的《山海经》,最初著录于《汉书·艺文志》,是列在数术略中的形法家之首。形法者,“大举九州之势,以立城郭室舍形,人及六畜骨法之度数、器物之形容,以求其声气贵贱吉凶”也。以后的《隋书·经籍志》仍将《山海经》作史部地理类之冠,对它的认识,与汉人没有太大的区别。至清代的《四库全书总目》,《山海经》才归于子部小说家之属。而它被看作神话的渊府,乃在中国神话学建立之后。

不过神话学中的神话和《山海经》中的神话严格说来应是两回事,若我们只是把《山海经》放在“文”的范围之内,则它的价值便可以说特别在于仆野天真的好奇和一种纯粹的志怪趣味。与史著的一个根本不同,在于《山海经》的搜集者和整理者并没有政治化的功利目的,他并且不含教训,不存寄托,也不致力于文字的美化,而惟以志怪、志奇为旨趣。或曰《山海经》是一部“古之巫书”,这是由《山经》“所载祠神之物多用糈(精米),与巫术合”而推断出来。然而巫的内容却并不是《山海经》的主体。它的志异,取了差不多是忠实记录的姿态,这使它虽然多记荒诞离奇,却毫无神秘色彩。《山海经》成书的时代固然很晚,比较早一些的《山经》大约在战国初年,稍晚的《海经》及《大荒经》、《海内经》则要到战国末年,或者秦汉之际,但其中的确保存了许多远古传闻,难得的是原有的稚拙之气多半也还没有失去。

“山海经”的名称,可以用来大致说明《山海经》的内容。《山经》末行云:“右五藏山经五篇”。“藏”,即“内”的意思,意即五篇所记山川均在内地,即华夏范围之内。“海外”、“海内”之“海”,则取《尔雅·释地》“九夷、八狄、七戎、六蛮谓之四海”之义,指不在华夏范围内的地区,较近者为“海内”,较远者为“海外”,“大荒”便是极远之地,荒经因此是海经的补充。而“山海经”之“经”,则是“经历”之“经”,意即山海之所经。《山海经》的作者,自西汉刘秀(刘歆之易名)以来皆以为是唐虞时代的大禹、伯益“随山刊木,定高山大川”,“逮人迹之所希至,及舟舆之所罕到”,而纪其所历(《山海经叙录》)。这当然不可能是实。但如果把大禹、伯益易作某一位旅行家,则正好可以表明《山海经》所采取的记述的角度。三十年代江绍原著《中国古代旅行之研究》,即以为《山海经》含有旅行指南的性质。“旅行指南”,固嫌坐实,《山海经》之“旅”,其实多为想象中的世界,而近似旅行记的形式却很是赋予它记述之便,散乱的神话传说即因此串联为线索,行脚处处,所录虽多奇怪,却仿佛眼见身历,写真的笔调使它所具有的一种严肃与诚恳,则尤其动人兴致。出自想象的见闻,在当时正是作为一种知识来传布的。

(节选自扬之水《先秦诗文史》)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原始的神话很早就与历史合流,所以保存下来的很少,这就很难构成一个类似于古希腊神话的完整的神话系统。

B.中国古代没有“神话”的说法,而一些历史中实有的帝王则是从神话学中称作“创世英雄”、“文化英雄”的人物演变来的。

C.《山海经》被汉代人列为数术略中的形法家一类,而唐代人对它的认识虽然发生了一些变化,但与汉人没有本质的区别。

D.清代中国神话学建立以后,《山海经》才被归入《四库全书总目》的子部小说家一类,并被看作中国神话的渊府。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山海经》中的神话充满了朴野天真的好奇,但严格地说,它不应属于神话学中的神话范畴。

B.《山海经》一书的主旨仅仅是记录那些稀奇怪异的事物,并不注重语言文字的修饰,也没有什么政治化的功利目的。

C.《山海经》是一部“古之巫书”,这从《山经》中的相关记载可以看出,但是巫的内容却又不是《山海经》的主体。

D.《山海经》用写实的笔法来记录荒诞离奇的事情,所以它毫无神秘色彩,反倒具有一种严肃与诚恳。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山海经》最早著录在《汉书·艺文志》中,这应该与它成书的时代很晚有关,但其中的确保存了许多远古传闻。

B.《山海经》中“海内”的概念与“海内存知己”中的不同,它指的是在华夏范围之外,只是距离相对较近的地方。

C.《山海经》的作者不可能是大禹、伯益,江绍原著的《中国古代旅行之研究》,认为它是某一位旅行家创作的旅行指南。

D.《山海经》用近似旅行记的形式,很方便地把散乱的神话传说串联起来,大多描写想象中的世界。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现代文阅读

1.D

2.C

3.C

2.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这是考查学生对文中信息的理解和概括能力。C项,“《山海经》是一部‘古之巫书’”有误;原文为“或曰《山海经》是一部‘古之巫书’”,可见选项的说法过于绝对化。

【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时候,首先应认真审题,“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内容,再进行比较,比如C项,该选项的内容源自文章第二段,文中的说法是“或曰”,选项却说成“……是……”,过于绝对化。

3.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C项,原文为“但如果把大禹、伯益易作某一位旅行家 ”,不是说作者是旅行家;江绍原也只是认为《山海经》含有旅行指南的性质。

【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像这种题目,考生应先认真审题,要从题干中审明答题的方向,比如本题中,“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然后就要到文中找到与选项有关联的文字,看一看文中的信息与选项是否一致。比如选项C.该项信息源自文章最后一段,选项的说法与文本有出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陆启铿:在断弦琴上奏出多复变最强音

陆启铿幼时承受了太多波折,过得并不快乐。先是作为大人获利的工具,早早离开家人被送作养子,没能达到目的后,自然免不了遭受恚嗔。继而不幸染病,双腿落下终身残疾。1938年日军进攻广州,全家逃到澳门成为难民,陆启铿的腿疾愈发严重,只能终日卧床,伴随他的只有孤独和绝望。但陆启铿在沉默中并没有停止对未来的思考,他陆续从一位在澳门读中学的堂姐那里借课本,自学了从小学到初中的全部课程。

1946年,陆启铿考入中山大学数学天文系,并于1950年顺利毕业,毕业论文“模函数”深得行家好评。

1950年,著名数学家华罗庚从美国返回新中国,途中曾在广州作短暂停留,其间被盛邀到中山大学作了一次学术演讲。陆启铿这时正毕业留校任助教,听过演讲,陆启铿既敬佩华先生的人格,更钦服于他精深的学术造诣,于是不久之后就去信向华先生介绍自己学业、工作情况,表达了希望成为华先生的学生的强烈愿望。

华罗庚不厌琐碎,亲自协调各方关系,把陆启铿调进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数学所”)筹备处自己的身边。陆启铿就开始在华罗庚的指导下学习和研究多复变函数,成为解放之后华罗庚亲自指导的第一个学生。陆启铿与这位老师的成长经历颇有几分相似之处,首先他们都患有残疾却自学成才;当年熊庆来不拘一格提携华罗庚,今日华罗庚慧眼识珠拔擢陆启铿,一时传为佳话。

在华罗庚的指导下,陆启铿通过组织数学所多复变函数论讨论班,以及到北大数学系多复变函数专门化开班授课,培养起国内第一支多复变函数领域研究的基本队伍。他们的研究成果也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特别是陆启铿,他的多篇论文,引起了国际数学界的重视,部分成果被写入苏联数学家的专著中。他在施瓦兹引理证明上取得的成果,被称为“陆启铿引理”。

进入60年代,陆启铿在多复变函数论领域的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他证明了常曲率的完备界域解析等价于单位超球,这一成果被称为“陆启铿定理”,得到国际数学界的普遍认可,领先西方同行近二十年,至今仍被广泛引用。在此基础上陆启铿提出一个猜想,即有界域的核函数作为两点的函数是否有零点,在国际上被称为“陆启铿猜想”,而称核函数没有零点的域为“陆启铿域”。“陆启铿猜想”是建国后国际数学界首次以中国数学家命名的猜想,此外以陆启铿名字命名的还有“陆启铿不变量”“陆启铿常数”。

70年代以后,着眼于多复变函数论的应用,他在国际上率先明确给出规范场与纤维丛联络之间的对应关系,并以联络论观点讨论了作为规范场的引力场。

1980年,华罗庚委托陆启铿担任数学所的常务副所长,陆启铿固辞不受。他坚持选举多数通过才接受,华罗庚当即召集助研以上的人员开会,结果陆启铿以三分之二多数票当选。

他坚持“请进来、走出去”的方针,先后邀请了阿提亚、博莱尔、希策布鲁赫等国际知名数学家来所访问,人数之多以至于名字记满了两个本子。当时数学所经费并不充裕,能邀请这些数学家来主要依靠的是华罗庚、陆启铿等个人的魅力。陆启铿还先后凭借个人与国外数学家的私人关系,推荐不少人到国外留学访问,推动了中国数学的现代化。

早在澳门中德中学时,陆启铿开始迷上古典音乐,工作之余常要听上一会儿作为休息,他自己则戏称为“养脑”。不仅如此,他还系统学习过钢琴演奏。陆启铿对文学的涉猎十分广泛,家中藏书除了数学典籍,世界名著、二次大战历史、各类人物传记、科普读物、金庸小说无所不包。

陆启铿的象棋下得极好,连华罗庚都不是他的对手,还要请来国手“教训”他。而游泳更不在话下,年轻时可以横渡昆明湖。陆启铿广泛的业余爱好,让生活变得更有趣,这或许是他作出业绩的原因之一吧。

【相关链接】工作是陆启铿的生命。亲友来访,陆启铿起身寒暄两句,转身回到书房继续工作:“对不起,我还有事情要做。”直至去世前,陆启铿仍坚持去数学所办公室。

——新京报《陆启铿:拐杖撑起的数学人生》)

4.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澳门避难期间,陆启铿的腿疾愈发严重,为了摆脱孤独与绝望,他陆续从一位堂姐那里借来课本,自学了从小学到初中的全部课程。

B.60年代以陆启铿名字命名的科研成果不少:陆启铿定理、陆启铿域、陆启铿常数等。“陆启铿猜想”是国际学术界首次以中国数学家命名的成果。

C.1980年,华罗庚委托陆启铿担任数学所的常务副所长,陆启铿固辞不受,最后通过选举当选,这体现了一位数学家淡泊谦逊的可贵品质。

D.陆启铿完全凭借自己的人格魅力和私人关系,邀请国际知名数学家来所访问、推荐人才到国外留学,在数学所经费不足的情况下推动了中国数学的现代化。

5.陆启铿在多复变函数领域做出了哪些突出贡献?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4分)

6.文章把陆启铿比作断弦琴,但他却能弹出最强音。请结合材料,谈谈你在陆启铿身上得到的人生启示。(5分)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现代文阅读

4.C

5.①组织数学所多复变函数论讨论班,到北大数学系开班授课,培养起国内第一支多复变函数领域研究的基本队伍。②在多复变函数论学术方面成就突出,研究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陆启铿定理”领先西方同行近二十年。③着眼于多复变函数论的应用,他在国际上率先明确了规范场与纤维丛联络之间的对应关系,并以联络论观点讨论 了作为规范场的引力场。

6.①面对人生中的困境,要自强不息。陆启铿幼时命运多舛,但他在沉默中并没有停止对未来的思考,坚持自学。②抓住机遇。他遇到华罗庚这个伯乐,大胆自我推荐,成为华罗庚的学生。③勤奋、执着地工作。他视工作如生命,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工作中,直到去世。④热爱生活,让生活变得有趣。他兴趣广泛,多方涉猎,不做书呆子,这或许是他做出业绩的原因之一。

5.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陆启铿在多复变函数领域做出了哪些突出贡献?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这是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概括信息的能力。第四段说“陆启铿就开始在华罗庚的指导下学习和研究多复变函数”,可见具体的贡献应在下文,第五段“陆启铿通过组织数学所多复变函数论讨论班,以及到北大数学系多复变函数专门化开班授课,培养起国内第一支多复变函数领域研究的基本队伍”,第六段“进入60年代,陆启铿在多复变函数论领域的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他证明了常曲率的完备界域解析等价于单位超球,这一成果被称为“陆启铿定理”,得到国际数学界的普遍认可,领先西方同行近二十年,至今仍被广泛引用”,第七段“70年代以后,着眼于多复变函数论的应用,他在国际上率先明确给出规范场与纤维丛联络之间的对应关系,并以联络论观点讨论了作为规范场的引力场”。依据这些内容进行概括即可。

【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技巧点拨】对于筛选信息题,考生应认真审题,从题干中找到筛选的依据和方向,比如本题,“陆启铿在多复变函数领域做出了哪些突出贡献?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这句话中就给出了筛选的方向,即考生应到文中找到“陆启铿”和“多复变函数”的内容,从第四段“陆启铿就开始在华罗庚的指导下学习和研究多复变函数”这句话可以知道,答题的区域应在下文,主要集中在第五、六、七段。

     

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文后各题。

丑兵  莫言

七六年冬天,排里分来了几个山东籍新战士,除王三社外,都是小巧玲珑的身材,白白净净的脸儿。王三社,真是丑得扎眼眶子,与其他人在一起,恰似白杨林中生出了一棵歪脖子榆树,白花花的鸡蛋堆里滚出了一个干疤土豆。

我刚提排长,意气洋洋,神气得像只刚扎毛的小公鸡。我不但在各方面始终想压住兄弟排,就是在风度上也想让战士们都像我一样(我是全团有名的“美男子”)。可偏偏来个丑八怪,大煞风景。丑兵对任何事情都热心得让人厌烦,喜欢提建议,口齿又不太清楚,常常将我的姓“郭”字读成“狗”字。我对他的反感与日俱增。

小豆子他们几个猴兵,天天拿丑兵开心,稍有空闲,就拉着丑兵问:“哎,老卡(卡西莫多),艾丝美拉达没来找你吗?”丑兵既不怒,也不骂,只是用白眼珠子望着天。

有一天中午,全排正在吃饭,小豆子他们对着丑兵笑,我瞅了丑兵一眼。真没想到,这位老先生竟然戴了个脖圈!这是什么脖圈哟!黑不溜秋,皱皱巴巴,我撇了撇嘴,转过脸来。小豆子看到我的脸色,端着饭碗猴上去。“哎,老卡,”小豆子指指丑兵的脖圈说,“这是艾丝美拉达小姐给你织的吧?”丑兵的眼睛里仿佛要渗出血来,他把一碗豆腐粉条扣在了小豆子脖子上,小豆子吱吱哟哟叫起来了。

我把饭碗一摔,对着丑兵就吼道:“把脖圈撕下来!你也不找个镜子照照!马铃薯再打扮也是土豆!”他瞪了我一眼,慢慢地解开领扣,仔细地拆下脖圈,装进衣袋,嘴里嘟哝着:“脖圈是俺娘给织的,俺娘五十八了,眼睛不好……”他抽抽搭搭地哭起来,两个肩膀一个劲儿地哆嗦。大家把责备的目光投向小豆子,小豆子低下了头。

丑兵要求到生产组喂猪,连里同意了他的请求。三年过去了,我提升为副连长,主管后勤,又和丑兵打起交道来了。

七九年初,中越边境关系紧张。连里召开动员会,抽调一批老战士上前线。刚开过动员会,决心书、请战书一摞摞地堆在连部桌子上。下午,我到猪圈去,想看看这个全连唯一没写请战书的丑兵。丑兵正在给一只老母猪接生,浑身是脏东西,满脸汗珠子。看着他这样,我原谅了他。

晚上,支委会讨论去南边的人员名单,丑兵闯了进来。他浑身湿漉漉的,赤脚穿着一双沾满粪泥的胶鞋,帽子也没戴,一个领章快要掉下来。他说:“请问连首长,像我这样的丑八怪放出的枪弹能不能打死敌人?扔出的手榴弹会不会爆炸?”丑兵眼睛潮乎乎地说,“我长得不好看,但我也是解放军战士!我也要上前线!”

丑兵被批准上前线了。开完欢送会,我思绪万千,向丑兵住的房子——猪圈旁边一间小屋里走去。见我进来,他慌忙站起来连声说:“副连长,快坐。”他一边说着,一边把喂好的小猪抱进一个筐子里:“这头小猪生下来不会吃奶,放在圈里会饿死的,我把它抱回来单养。”他沉吟了半晌说:“副连长,不打出个样来,我不活着回来。我要求来喂猪是看好了这间小屋,它能提供一个很好的学习环境。两年来,我读了不少书,并开始写一部小说。”他把一叠手稿递给我,我翻看着,从那工工整整的字里行间,仿佛看到一个憨拙的孩子沿着红高粱烂漫的田间小径走过来。

几个月后,电台上、报纸上不断传来激动人心的消息,我希望能听到或看到我的丑兄弟的名字,他的名字始终未出现。

终于,小豆子来信了。他左目已瞎,右目只有零点几的视力,他向我报告了丑兵的死讯。

我和三社并肩前进,不幸触发地雷,我眼前一黑,倒了下去。不知过了多久,我感觉被人背着慢慢爬行。我问:“你是谁?”他瓮声瓮气地说:“老卡。”我挣扎着要下来,他不答应。后来,他越爬越慢,我意识到不好,赶忙喊他,摸他。我摸到了他流出来的肠子。我拼命地呼叫:“老卡!老卡!”他终于说话了,伸出一只手让我握着:“小豆子……不要记恨我……那碗豆腐……炖粉条……”他的手无力地滑了下去……。

(选自《莫言中短篇小说散文选》,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

A.郭排长看不起丑兵,小豆子他们嘲笑丑兵,丑兵王三社就自暴自弃,迫不得已向连里要求到生产组喂猪,最后连里批准了他的这一要求。

B.丑兵原谅了曾嘲笑过他的小豆子、郭副连长等人,主动请缨,获准参战,为救战友,光荣牺牲,使读者对丑兵不觉产生无限深沉的感怀和崇敬之情。

C.小说中的“我”对丑兵的态度经历了厌恶、愧疚、惦念、感动几个心理过程,“我”渺小的形象与丑兵的高大形象形成强烈、鲜明的对比。

D.小说运用生动形象的细节描写和富有特色的语言描写表现人物丰富的内心情感,主动请战的情节就是通过语言描写来表现丑兵参战的决心。

E.这篇小说是采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歌颂了以丑兵为代表的当代最可爱的人,语言活泼,运用比喻修辞,带有浓郁的乡土色彩,富有表现力。

8.结合文本简要分析小说中的“丑兵”这一人物的形象特点。(4分)

9.有人认为小说最后一段有画蛇添足之嫌,你的看法呢?请结合文本说明理由。(6分)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现代文阅读

7.BE

8.①朴实憨厚,胸怀博大。(面对新排长的歧视、战友的奚落,他不怒也不骂,甚至被叫为卡西莫多也不介意,还自称“老卡”;他以博大的胸怀,原谅了曾嘲笑过他的小豆子,郭副连长等人)。②为人热情,做事认真。(对任何事情都热心得让人厌烦,喜欢提建议。要求调到生产组喂猪,工作上尽职敬业,不怕辛苦)。③富有理想,爱国勇敢。(当连里讨论参加对越自我反击战的人选时 ,他主动请缨,上前线打击入侵者。受到战友们的歧视,但是不放弃自己的理想,在养猪场读书写作;在战场上为救小豆子而牺牲。)(答出任意两点即可,每点2分)

9.示例一:我不认为最后一段多余。理由:①表现人物:通过小豆子的叙述,得知丑兵是为了救小豆子而牺牲的,更加突出了丑兵的形象,使读者全面了解这个人物。②照应情节:丑兵临终前请求小豆子原谅,交代两人矛盾的最终解决,使情节的内在逻辑更合理。③结构完整:最后一段交代人物最终结局,细节详细真实,使小说结构更加完整。④凸现主旨:丑兵不丑,他拥有美好的品德。真正的丑,并不在人们的脸上或身上,真正的丑只存在于人们的心中。(答出任意三点即可,每点2分)

示例二:我认为最后一段是多余的。理由:①从表达效果上看,小说应该给读者留下思考和想象的空间,不宜太多太实。②从情节结构看,上一段已交代了情节发展的结果,丑兵牺牲了,最后一段没有特别情节需要,可去掉。③从主题表现看,去掉之后,不影响主题的阐述,戛然而止会留有余韵,耐人寻味。④从人物形象看,前文对丑兵性格已有充分表现,结尾补充战场救助细节,再提之前两人矛盾,显得做作多余。(答出任意三点即可,每点2分)

8.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结合文本简要分析小说中的‘丑兵’这一人物的形象特点”。这是考查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可以从对他人的态度、对工作的态度、对理想的态度、对国家的态度等几个方面圈出他的表现,然后进行分析。比如,面对来自他人的歧视,他不怒不骂,体现出胸怀的博大;即使到生产组喂猪,他依然尽职尽责,做事非常认真;他主动请缨,要求参加战争,表现出对国家的热爱。

【考点定位】欣赏作品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这类题型主要考查对人物形象特点的概括归纳能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切入:1.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2.人物的外貌、神态、语言、动作、心理等;3.特定的社会历史背景;4.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分析“丑兵”这一人物的特点,可从如下两个方面考虑,一是对“丑兵”这一人物形象作简要概括,包括时代、地域、职业及特征;二是分条归纳这一人物的性格特征,并根据小说内容举例说明。

9.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轩輗,字惟行,鹿邑人。永乐末年进士,授行人司副。宣德六年,用荐改御史。按福建,剔蠹锄奸,风采甚峻。正统元年,清军浙江,劾不职官四十余人。五年,超擢浙江按察使。前使奢汰,輗力矫之。寒暑一青布袍,补缀殆遍,居常蔬食,妻子亲操井臼①。与僚属约,三日出俸钱市肉,不得过一斤。僚属多不能堪。故旧至,食惟一豆②。或具鸡黍,则人惊以为异。会稽赵伯泰,宋苗裔也。奏孝宗、理宗及福王陵墓,俱为豪民侵夺。御史王琳谓福王降于元,北去,山阴安得墓?伯泰不平,复诉。帝命輗覆按。輗言福王盖衣冠之藏,伯泰言非诬。诏戍豪民于边,停琳等俸。十三年,奏陈四事,俱切时弊,帝悉从之。景泰五年,改左副都御史,掌南院事。考黜御史不职者数人。天顺元年,召拜刑部尚书。数月,引疾乞归。帝召见,问曰:“昔浙江廉使考满归,行李仅一簏,乃卿耶?”輗顿首谢。赐白金慰遣之。明年,南京督理粮储缺官,帝问李贤,大臣中谁曾居此职者。贤以輗对,且称其廉。乃命以左都御史往。八年夏,以老乞骸骨,不待报径归。抵家趣具浴,欠伸而卒。輗孤峭,遇人无贤否,拒不与接。为按察使,尝饮同僚家,归抚其腹曰:“此中有赃物也。”在南都,都御史张纯置酒延客。輗恶其汰,不往。彻馔遗之,亦不纳。岁时诣礼部拜表庆贺屏居一室撤烛端坐事竣竟归未尝与僚友一语僚友闻其来亦辄避去不乐与之处然清操闻天下,与耿九畴齐名,语廉吏必曰轩、耿。

(选自《明史》,有删节)

【注】①井臼:汲水舂米,比喻操持家务。②古代一种盛食物的器皿,形似高足盘。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岁时诣礼部拜表庆贺/屏居一室/撤烛端坐/事竣竟/归未尝与僚友一语/僚友闻其来/亦辄避去/不乐与之处

B.岁时诣礼部拜表庆贺/屏居一室/撤烛端坐/事竣竟/归未尝与僚友一语/僚友闻其来/亦辄避去不乐/与之处

C.岁时诣礼部拜表庆贺/屏居一室/撤烛端坐/事竣竟归/未尝与僚友一语/僚友闻其来/亦辄避去/不乐与之处/

D.岁时诣礼部拜表庆贺/屏居一室/撤烛端坐/事竣竟归/未尝与僚友一语/僚友闻其来/亦辄避去不乐/与之处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进士,殿试是科举制最高级别的考试,名义上由皇帝亲自主持,录取分为三甲,统称进士。

B.刑部,隋唐开始,尚书省下设吏、礼、兵、户、刑、工六部,刑部掌管司法刑狱和监察百官,其长官为尚书。

C.顿首,古时一种拜礼,俗称叩头。通常用于下对上及平辈间的敬礼,也常用于书信中的起头或末尾。

D.南都,明朝自明成祖迁都北京后,南京成为“留都”,亦被称为南都,即首都以外另设的副都。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轩輗刚正严厉。他在浙江整顿军队时,弹劾不称职的官员四十多人,后来主持南院事务,又考核罢免了几个不称职的御史。

B.轩輗清廉俭朴,他平日常吃粗食,在浙江廉使任职期满回朝时,行李只有一只竹箱,为此还受到皇上的称赞。

C.轩輗深受重用。他与耿九畴齐名,在称病请辞后,皇上听从李贤的建议,重新起用他担任南京督管储粮的官员。

D.轩輗性情孤傲。他对不贤之人,不与交往。都御史张纯设宴请客,轩輗厌恶他的奢侈,坚决不去赴宴。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超擢浙江按察使。前使奢汰,輗力矫之。

(2)以老乞骸骨,不待报径归。抵家趣具浴,欠伸而卒。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文言文阅读

10.C

11.B

12.D

13.(1)轩輗被破格提升为浙江按察使。前任按察使奢侈,轩輗极力矫正。

(2)轩輗因年老请求退职还乡,不等批复就径直回家。回到家就催促准备洗澡,伸伸懒腰就去世了。

10.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断句能力。首先结合语境理解划线句的意思,“岁时诣礼部拜表庆贺/屏居一室/撤烛端坐/事竣竟归/未尝与僚友一语/僚友闻其来/亦辄避去/不乐与之处”,这句话是说“每年的一定季节到礼部上奏章庆贺,摒弃客人独居于一间屋里,撤掉蜡烛正襟危坐,事情办完就回家,不曾与同僚说一句话。同僚听说他来了,也总是躲开离去,不乐意与他相处”。“竟”是副词,应放在动词前面,故“事竣竟”不行,应断为“事竣竟归”,排除AB两项;“不乐”的是“与之处”,故应放在后面,排除D项。

【考点定位】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给文言文断句时要注意发语词,句末语气词和谓语的确定。一般情况下,发语词前、句末语气词后要停顿,并列成分之间也须要停顿。分析谓语,谓语如果是形容词,谓语后可停顿。如果是动词,宾语后可以停顿。同时还要注意结构上的对称,省略、对偶、反复等修辞。特别注意“曰”“乎”“于”“而”“之”“也”“矣”“焉”“耳”“则”这些关键词。

1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D项,“他对不贤之人,不与交往”有误;文中“遇人无贤否,拒不与接”,意思是“不论贤与不贤,都不交往”。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这道题目是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②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比如本题,选项D中,““他对不贤之人,不与交往””对应的句子是“輗孤峭,遇人无贤否,拒不与接”,其中“无”意思是“无论”,选项曲解词语意思。

1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第一句中,省略主语“轩輗”;超擢,被破格提拔;奢汰,奢侈;力矫,极力矫正。第二句中,乞骸骨,退职,退休,告老还乡;报,批准,答复;径归,径直回家;趣,同“促”,催促。

【考点定位】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技巧点拨】本题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轩輗字惟行,鹿邑人。永乐末年进士,被授予行人司副的官职。宣德六年,因人推荐,改任御史。巡视福建,剔除奸恶之徒,声威名望很高。正统元年,他到浙江清理军队,弹劾不称职的官员四十多人。五年,他被破格提升为浙江按察使。前任按察使奢侈,轩輗极力矫正。无论严寒酷暑都穿一件青色布袍,缝补连缀几乎遍及全身,家居常吃素食,妻子儿女亲自汲水舂米。与同僚下属约定,三天拿出俸禄买肉,不能超过一斤。同僚下属大多不能忍受。故人旧友到来,吃的东西仅仅一盘。有时备办鸡和小米,那么人们就感到吃惊,认为是怪事。会稽赵伯泰,是宋朝皇室后裔,上奏说孝宗、理宗和福王的陵墓,都被豪强侵占夺取了。御史王琳说福王投降元朝,到北方去了,山阴怎么会有他的墓呢?赵伯泰不服,再次上诉。皇帝命令轩輗考察核实。轩輗说福王的墓是只藏衣冠的墓,赵伯泰的话不是乱说。诏令将侵占陵墓的豪强充戍边疆,停发王琳等人的俸禄。十三年,轩輗上奏述说四件事,都切中时弊,皇帝都听从了他的建议。景泰五年,改任左副都御使,掌管南院事物。考核罢免不称职的御史几个人。天顺元年,召回京任刑部尚书。几个月后,他称病请求退休。皇帝召见他,问道:“以前浙江清廉的按察使人满回京,行李只有一竹箱,是 你吗?”轩輗叩首回答。皇帝赐给白银,安慰并允许他退休。第二年,南京督理粮储缺少官员,皇帝询问李贤,大臣中有谁曾担任过这一职务。李贤以轩輗作 答,并且称赞他廉洁,于是命令轩 輗以左都御史的身份前往。八年夏,他因年 老请求退职还乡,不等批复就径直回家。回到家就催促准备洗澡,伸伸懒腰就去世了。轩輗为人孤傲 严厉,对待人无论贤能与否,都拒绝结交。作按察使时,曾在同僚家饮酒,回来摸着肚子说:“这里面有赃物。”在南都时,都御史张纯置办酒席延请宾客。轩輗厌恶他的奢侈,不去。张纯撤去食物送给他,他也不收。每年的一定季节到礼部上奏章庆贺,摒弃客人独居于一间屋里,撤掉蜡烛正襟危坐,事情办完就回家,不曾与同僚说一句话。同僚听说他来了,也总是躲开离去,不乐意与他相处。然而他清廉的节操闻名于天下,与耿九畴齐名,说到廉吏必然会称轩、耿。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各题。

早发昌平岛(1)

沈佺期

解缆春风后, 鸣榔(2)晓涨前。阳乌出海树, 云雁下江烟。

积气(3)冲长岛, 浮光溢大川。不能怀魏阙(4), 心赏独泠然。

注释:【1】此诗作于诗人在广西境内取道海上前往贬所途中。(2)鸣榔,击打船桨,指船出发。(3)“积气”,指天。(4)魏阙,代指朝廷。

14.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首联点出题目中“早发”二字,并暗示时值春天。

B.春风吹拂,解缆扬帆,从首联所写的内容看,诗人并没有明显的孤寂感。

C.颔联两联对仗工整,描写早发昌平岛所见,画面明丽生动。

D.颔联写一轮朝阳从海上升起,北归的大雁落在烟波浩渺的江边,给读者一种凄冷的感觉。

E.尾联直抒胸臆,写自己虽然远离朝廷,但眼前的美丽景色足以慰藉自己的心灵。

15.颈联中“冲”“溢”两字颇精妙,请简要赏析。(6 分)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诗词赏析

14.DE(D项2分,E项3分)

15.“冲”字写出了长岛上雾气蒸腾、直冲云霄的气势(2分);“溢”字写出了水面上波光粼粼、水天相接的阔大场景(2分)。“冲”“溢”二字形象生动地描绘了景象的宏大与壮阔(2分)。

15.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颈联中‘冲’‘溢’两字颇精妙,请简要赏析”。本题的考点是炼字。题干中已经给出了锤炼的对象——颈联中“冲”“溢”两字。首先把握诗句中所写的景物:积气和浮光,再分析“冲”和“溢”的意思,前者是说雾气直冲云霄,后者是说水面波光充溢天地。这两个字的效果是展示了景物的浩大壮阔。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答题步骤:(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比如本题中,“积气冲长岛, 浮光溢大川”,此联中的“冲”和“溢”都是动词,这句诗的意思是“放眼海上,天地相连,波光粼粼,水天相接”,两个动词体现出“积气”和“浮光”的气势,体现出景象的宏大。

     

请根据要求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写统治者妄想追求霍去病那样的筑坛祭天的功业,结果吃了败仗,仓皇南逃,狼狈不堪的两句是“      ,      。”

(2)李白《蜀道难》中“       ”一句,写出了蜀道旁崖谷雷鸣的奇险场景。

(3)周敦颐《爱莲说》中表达自己喜爱莲花的高洁品性的两句是“     ,      。”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名言名句

(1)封狼居胥 赢得仓皇北顾

(2)砯崖转石万壑雷

(3)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是(3分)

①从今天的知识观念出发,西方近代议会制度的基本思想与设计,与中国古代经典、史籍中的观念截然不同,与汉代“谏大夫”、“博士”、“议郎”等更是大相径庭。

②他们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提出的一孔之见,也像一面镜子,从多个不同侧面让我们看到中国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思路。

③在教育资源这种公共产品的提供上,政府责无旁贷。经济发展不是目的,民众心智的健全、教育的完备才是长远发展的出发点与归宿。

④杜特尔特认定美国以及奥巴马对他无动于衷。对于与西方“拥有共同价值观”的菲律宾政府,美国政府想要使用类似“颜色革命”的手法来推翻,显然不太现实。

⑤BBS摆脱了现实社交中见面就问“您吃了吗”的旧有模式,可以随意地、热情地、多样地与自己感兴趣的ID打招呼,那种新鲜感,让无数人想入非非。

⑥这四个奖学金涵盖了学生在学期间的所有费用,他们认为,这些奖学金都是为了吸引优秀人才,中国的大学这样做未可厚非。 

A.①⑤⑥B.②③⑤C.②④⑤D.①③⑥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成语、熟语

D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一场致使近70余人死伤的惨烈事故,再一次让“压缩工期”这个严重违背工程建设规律的普遍现象成为了整个社会关注和讨论的焦点。

B.有时候我会想,那些事业有成、呼风唤雨的人固然有天生的天赋,但是后天的努力也是必不可少的,否则就很难不同凡响。

C.自媒体时代,传统媒体最为世人所怀疑的,也正在于其是否已经在权力或利益裹挟中迷失,变得越来越“官僚化”,难以担当国家和公众利益的“看门狗”。

D.卡斯特罗尽管逃脱暗杀的过程有太多未解之谜和侥幸因素,但古巴能在美国排山倒海的压力下生存下来,其中却有着坚实的国际关系和国内治理的因素。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病句考析

C

     

填入下列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如今大家都在讲“存在感”, ① 存在感缺失,就觉得自己白活了。岂不知,存在感并 ② 建立在别人的认同之上, ③ 建立在自我肯定的基础上。每个人的存在都是独一无二的,④ 全世界都忽略你,你⑤ 可以活得有声有色。⑥ ,人在融入生活之余,更重要的是要跳出世俗藩篱,做一个旁观者。旁观生活百态,旁观别人的世界,旁观自己的生命。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A.一旦  不但  而且  假如  也   并且

B.如果  不是  而是  即使  也   并且

C.一旦  不是  而是  即使  依然 而且

D.如果  不但  而且  假如  依然 而且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语句衔接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具体涉及关联词语的使用。首先应注意关联词语的搭配,然后分析句间的关系。“一旦”,不确定的时间词,表示将来有一天,含有“万一”、“突然”、“如果”等预设意味;“如果”,表示假设。第一处主要强调其预设性,用“一旦”更好些。“不是……而是”表示并列关系,“不但……而且”表示递进关系,“建立在别人的认同之上”与“建立在自我肯定的基础上”之间属于并列关系,故应使用“不是……而是”。“即使”,表示承认某种事实,暂让一步;“假如”,表示单纯的假设,此处使用“即使”更好。“依然”,表示依旧,更能体现人的存在感。

【考点定位】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技巧点拨】解答关联词语,首先要准确掌握各类关联词语的作用。同一个句子,运用不同的关联词语,作用就不同,表达的意思也就不一样。然后准确把握关联词语的固定搭配,有些关联词语是要求配对使用的,不可随意改换。同时要特别要注意的是关联词语的位置不能放错。本题考生可以采取排除的办法,可以先利用第二处与第三处之间的并列关系排除AD两项,再利用第五处排除B项。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个字。(5 分)

各民族的文化都有自己的长处,也有自己的短处。  (1)    ,看不到自己的短处,甚至把短处也看成长处。这种“强者政策”是要不得的。    (2)    ,即一个落后的贫弱的民族更容易看到自己的短处,看不到自己的长处,甚至把长处也看成短处。如果   (3)      ,甚至主张用外民族的文化完全取代自己的文化,那就必然会大大挫伤民族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大大损害民族文化在民族认同方面的力量。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语句衔接

①一个先进的强盛的民族更容易看到自己的长处②与此相对的是所谓“弱者政策”③一个落后的民族再把自己的文化贬得一无是处

     

下面是2016年里约热内卢奥运会的会徽,请仔细观察,说明其中的构成和寓意。(不超过120字)(6 分)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语言文字的运用

构成:三个连在一起的抽象人形手腿相连(形似里约著名的面包山),五环的标志,里约热内卢的英文简写和数字2016。(3分)

寓意:展示了里约人富有感召力以及热情友好的形象,通过这一会徽将全世界与奥林匹克追求相互尊重和增进友谊的精神连接起来。(3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双11”过后,高校快递数量激增,大学校园内“求代拿”的需求成倍增长,乐于“跑腿”的学生也从中发现商机,利用课余时间代打热水、代取外卖等。

近年来悄然兴起的一款“校内达”的手机应用,其功能和业务就不止包括代拿快递,代买水果、食堂代餐等信息也层出不穷,甚至存在花钱找人代课、代点名的现象。

调查发现,从事跑腿业务的大学生,每月能挣得2000到3000元不等的兼职外快,但也有学生自己逃课去替人排队取快递、替人上课、代人点名

读了以上材料,你有什么感受和思考,请根据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作文

小事不做,大事难成

欲善其大事,必先把小事做扎实、深入。

我曾经听过这样一句话:从小事抓落实,把细节做精彩。

这句话,很简单,但并不容易做。它告诉我们:世上事情有大有小,任何大事都是从小事开始,小事做多了就累积成了大事。成大事者,必先知小事,做小事,小中见大,小是大的开始,大是小的扩张。

《三字经诵读易解故事》中有一篇故事,名叫“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东汉少年陈番,一心想干大事业。有一天,父亲的一位朋友到他家去做客,看到他居住的房子脏乱不堪,便对他说:‘你为什么不扫房屋,好用来接待宾客呢?’他回答道:‘大丈夫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应当服务天下国家,我要扫就扫天下。’父亲的这位朋友马上就反问他说:‘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陈番一听,脸红了,马上就扫房屋,招待客人。陈蕃因小事成了大器,让我深深感悟到:小事不做,大事难成。

人们都想做大事,而不愿意或者不屑于做小事。想做大事的人太多,而愿意把小事做好的人太少。事实上,随着经济的发展,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社会分工越来越细,真正所谓的大事实在太少。比如,一台拖拉机,有五六千个零部件,要几十个工厂进行生产协作;一辆小汽车,有上万个零件,需上百家企业生产协作;一架波音747飞机,共有450万个零部件,涉及的企业单位更多。

因此,多数人所做的工作还只是一些具体的事、琐碎的事、单调的事。它们也许过于平淡,也许鸡毛蒜皮,但这就是工作,是生活,是成就大事不可缺少的基础。所以无论做人、做事,都要注重细节,从小事做起。一个不愿做小事的人,是不可能成功的。要想比别人更优秀,只有在每一件小事上下功夫。不会做小事的人,也做不出大事来。

一位管理大师曾说过:小事影响品质,小事体现品质,小事显示差异,小事决定成败!无论是谁,都不能忽视。不做“小事”,难成“大事”。凡事不从“小事”做起,怎能成事?更谈不上成“大事情”了。古人云:“勿以善小而不为”。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做小事方能成大器。

小事不做,何以成大事?让我们从点滴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考点定位】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技巧点拨】材料作文的审题: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所谓抓住主旨(即材料的意向倾向和感情倾向)。第二步,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一般说来,一则材料至少可从肯定与否定两个角度审视:“一事多人”的材料,有几个“人”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个“因”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个事件,针对其背景、写作目的的不同,就产生了几个不同的审视角度。比如本则作文,考生可以分别从跑业务的学生、找人代劳的学生以及高校教育等角度分析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