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文昌中学2011-201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段考试(历史理)

“二战”后,美苏冷战导致两大阵营的对峙,引起国际关系领域的一系列矛盾和冲突。冷战正式开始的标志是

A.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B.杜鲁门主义的提出    C.北约的建立   D.华约的建立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两极世界

B

     

下示材料表明美国政府将采取的行动是

A.援助希腊反政府武装        B.与英国在希腊展开争夺

C.介入第二次世界大战        D.推行遏制共产主义战略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两极世界

D

     

“划分欧洲势力范围的最后一幕,在1961年8月13日凌晨上演。……在柏林的苏联占领区和另三个西方国家占领区之间,立起铁丝网,隔离起来,另外还围绕整个柏林修盖起围墙。围墙两边的家庭从此各自一方。”上述材料所反映的对代背景是

A.十月革命    B.二战爆发     C.美苏冷战          D.苏联解体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两极世界

C

     

从1948年到1950年,欧洲共有16个国家接受了美国130多亿美元的援助,其中90%是赠予,10%是贷款。下列各项中,与此史实有关的是

A.门户开放政策       B.罗斯福新政   C.欧洲一体化        D.马歇尔计划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两极世界

D

     

欧洲走向联合是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不断发展的表现之一。欧洲一体化进程中的下列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欧盟成立      ②欧洲经济共同体建立    ③欧洲共同体建立    ④欧元正式启用

A.①②③④   B.②④③①  C.②③①④    D.③②④①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世界多极化趋势

C

     

20世纪90年代初,随着苏联的解体,两极格局瓦解,世界政治格局呈现的局面是

A.三足鼎立         B.局部动荡不      C.不结盟运动兴起     D.“一超多强”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世界多极化趋势

D

     

两极格局瓦解后,世界多极化趋势不断加强。引起世界格局变化的根源是

A.俄罗斯走出低谷     B.中国的崛起

C.世界经济力量的变化   D.日本、西欧的崛起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经济全球化的世界

C

     

唐诗《田家》中写道“倚床看妇织,登垅课儿锄。”这反映了

A. 农村商品经济的发达                  B. 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

C. 家庭手工业规模扩大                  D. 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古代农业

B

     

春秋战国时期,以家庭为单位的自给自足自然经济开始出现。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铁犁牛耕的普及和推广      B.井田制的确立

C.均田制的实行             D.精耕细作技术的发展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古代农业

A

     

《礼记·曲礼》记载:天子之六工,曰土工、金工、石工、兽工、草工、典制六材。它反映的古代中国手工业经营状态属于(   )

A.家庭手工业        B.官营手工业      C.民营手工业      D.田庄手工业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古代手工业

B

     

乾隆时期,苏州地区“佣工之人,计日受值,各有常主。其无常主者,黎明立桥头以待唤”。这种情况说明了(    )

A.苏州失业人数较多      B.清朝对人身的控制较为严格

C.资本主义萌芽已经出现  D.江南地区手工业发展速度下降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古代手工业

C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除了文化上的成就处,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意义。”下列属于宋朝“商业革命”的是

A.统一货币“半两钱”    B.出现地域性的商人群体——“商帮”

C.出现纸币 “交子”   D.出现“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手工工场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古代商业

C

     

中国古代对外贸易中“厚往薄来”“倍偿其价”现象反映的是

A.殖民贸易        B.民间贸易         C.朝贡贸易        D.官民贸易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古代商业

C

     

战国时期,商鞅把原来“百步为亩”的小田界“阡陌”和每一井田的大田界“封疆”,统统破除,重新设置田界,不许私自移动;并把土地授给农民,土地可以买卖。这种做法实际上

A.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      B.巩固了奴隶主的权力 

C.进一步推广了井田制         D.将所有土地公有化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古代农业

A

     

《明史·舆服志》记载:“(洪武)十四年令农衣绸、纱、绢、布,商贾止衣绢、布。农家有一人为商贾者,亦不得衣绸、纱。”这主要反映当时明朝政府

A.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B.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C.严格管理市场         D.压制丝织业发展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古代的经济政策

B

     

明清时期,统治者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的根本目的是

A.保护农耕经济       B.限制工商业发展

C.维护封建统治       D.防范“外夷”入侵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古代的经济政策

C

     

17世纪英国颁布《航海条例》,规定凡是出入英国或英国殖民地的货物都必须由英国船只运载。对这一规定反对最强烈的是

A.西班牙    B.葡萄牙    C.荷兰     D.法国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

C

     

19世纪初,英国流行一种说法:“万锭纱爵爷”已经和“万亩田爵爷”平起平坐了。这个现象反映了当时的英国

A.工业资产阶级地位提高    B.资产阶级革命即将发生

C.垄断资本主义出现        D.贵族阶层已经消失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第一次工业革命

A

     

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显著特点是

A.首先发生在英国                 B.发明了新的交通工具

C.科学成为技术进步的动力         D.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第二次工业革命

C

     

右图是1976年民主德国发行的一枚纪念邮票,纪念一项对人类文明产生重大影响的发明成果诞生100周年,这项成果的发明者是

A.马可尼             B.西门子   

C.卡尔·本茨           D.贝尔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第二次工业革命

D

     

工业革命给英国社会带来了重大影响。下列反映的是

A.工业化和城市化    B.信息化   C.区域集团化和全球化   D.多极化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第一次工业革命

A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战后欧洲合作与发展,是一个让人心动的选项。合作是从┅┅这两个欧洲中西部 面积最大的国家开始的,这两国是宿怨深厚的邻居,在二战前的1100多年中,他们一共打了200多场战争,平均5年就开战一次。┅┅历史给这两个持续对抗了几个世纪的国家两败俱伤的惨痛教训,也启迪了他们相逢一笑泯恩仇的政治智慧。

——《大国崛起》

材料二   二战临近结束时,这种共同的危险促成的合作开始动摇。合作者们为了各自心目中的国家利益宁愿牺牲团结。因此,随着和平的到来,大同盟内部不和而分裂了,两、三年内使为时常象要变成热战的冷战所取代。

——《全球通史》

“一道铁幕已经在整个欧洲大陆降下。”和平鸽无法穿越这道铁幕,世界被划分为东方和西方。

——《大国崛起》

回答:

(1)材料一中“相逢一笑氓恩仇”指的是哪两个国家?两国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举出反映两国关系新变化的二个事例。(6分)

(2)材料二中“东方和西方“的核心国家各是谁?两国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举出反映两国关系新变化的二个事例。(4分)

(3)结合材料说明导致大国关系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以上大国关系的变化对当时世界格局产生了怎样的影响?(4分)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区域集团化的发展

(1)法、德。由千年的宿敌走向合作。煤钢共同体成立、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和欧洲经济共同体成立(《欧洲煤钢联营条约》《罗马条约》签订)欧共体形成。

(2)美、苏。美苏由战时的盟友变为战后的对手。(2分)冷战,北约组织、华约组织成立,柏林墙修建,古巴导弹危机。(2分,任选两项即可)

(3)国家利益。欧共体的形成是对美国霸权的挑战,也对美苏两极格局产生了冲击;美苏冷战使战后两极对峙格局形成。(4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74年在福建泉州港外出水了一艘南宋海船,船中残余的香料就有2000多公斤,其中有檀香,还有价格等同于黄金的龙涎香。

材料二:1987年在广东东南濒临南海的阳江海域发现了一艘中国古代沉船,被命名为“南海一号”。这是迄今为止在环中国海区域发现的沉船中年代最早、船体最大、保存最完整的远洋贸易商船。整船文物可达4-8万件,以瓷器为主,多为青釉瓷,许多瓷器带有明显的阿拉伯风格;一摞一摞的铁锅和一篓一篓的铁钉是另两宗大量出水货物;目前船中出水的铜钱有上万枚,年代最早的是汉代的“货泉”,年代最晚的是南宋高宗时期的“绍兴元宝”。

(1)材料一中出水的海船来自哪个地区?材料二中“南海一号”是什么时期的船只?请分别说出理由。(8分)

(2)材料二沉船中有大量的瓷器和铁制品说明了什么问题?(2分)

(3)综合以上信息概括指出这一时期中国对外贸易的情况。(4分)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古代商业

(1)泉州沉船来自今天的东南亚地区;因为东南亚地区生产各种香料。(4分)

“南海一号”是南宋时期的;因为出水的铜钱最晚是南宋高宗时期的。(4分)

(2)说明南宋的瓷器和铁器在海外有大量的需求(或南宋的制瓷业和冶铁业发达)。(2分)

(3)宋代海外贸易繁荣(或中国出口的主要是瓷器、铁制品,进口的多是香料)。(4分

     

公元1500年前后,是人类历史的得要分水岭。此后的几百年间,怀揣着“财富梦想”的远洋航行、充满“血与火”的殖民扩张、伴随着蒸汽和电气的技术革命,国家间的相互竞争不断加剧,民族间的相互对话不断加强,孤立的世界逐步融合为一个整体。根据所学知识,围绕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概述世界从“孤立”走向“整体”的过程。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第二次工业革命

新航路开辟,使世界各地的文明开始会合交融,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3分)欧洲早期殖民扩张,使世界市场进一步得到拓展;(3分)第一次工业革命后,欧美列强用炮舰和商品将亚非拉国家纳入资本主义轨道,世界市场初步形成;(3分)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世界基本被资本主义列强瓜分完毕,一个以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世界市场最终形成。(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