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罗田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三下学期3月月考文综历史测试题

在特定的社会条件下,君主专制制度自身也会发育成长出某种调节机制、某种“解毒”功能,在一定程度上约束君权的滥用和过度膨胀,弥补君主在能力上的不足。与此描述最为吻合的史实是

A.西汉实行郡国并行制

B.北宋设通判监督官吏

C.唐朝完善三省六部制

D.明朝废丞相、设内阁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C

唐朝完善三省六部制是分散相权加强君权,符合材料主旨,C正确;A属于地方制度;B属于监察机构;D没有丞相。

     

汉代察举孝廉起初分区察举,后来演进到按照户口比例分配,制为定额,由是参与政治机会开放给全国各地,经济文化落后地区和经济文化进步的地区都一样按照人口比例来选拔。汉代察举制作出这样调整的主要目的是

A.彰显公平公正的原则

B.保障人民参政的权利

C.促进国家政权的开放

D.缓和地域之间的矛盾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C

“由是参与政治机会开放给全国各地,经济文化落后地区和经济文化进步的地区都一样按照人口比例来选拔。”说明察举制促进了政权的开放,C正确;A中公平公正的原则;B中人民参政不符合事实;D中地域说法错误。

     

明清时期永佃制盛行,佃农在不拖欠地租的条件下,有权“不限年月”“永远耕种”,地租率相对稳定,农民获得相对独立的、长期的土地使用权,地主则失去了和土地的直接联系。这一现象

A.减少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B.瓦解了地主土地所有制

C.加速了土地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

D.说明农民摆脱了封建人身依附关系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古代的经济政策

C

“地主则失去了和土地的直接联系”等字眼足以证明这一现象会加速土地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即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不拖欠地租说明政府的财政收入不会减少,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明清时期地主土地所有制并未瓦解,农民也尚未摆脱了封建人身依附关系,选项B、D均不符合史实,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搞清备选项的内涵与题干的关系,找出符合题目要求和历史史实的备选项。

     

王阳明说:“圣人何能拘得死格……且如一园竹,只要同此枝节,便是大同。若拘定枝枝节节,都要高下大小一样,便非造化妙手矣。汝辈只要去培养良知,良知同,更不防有异处。”王阳明的这种思想在当时

A.对活跃人们的思想和学术有积极意义

B.迎合了当时统治者治国的需要

C.积极发展了唯物主义,促进社会进步

D.打破了明朝八股取士的僵化体制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宋明理学

A

材料强调的是良知相同,其他地方不同无关紧要,这是利于活跃当时人们的思想和学术的,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这种思想不会迎合当时统治者治国的需要也不能起到打破明朝八股取士的僵化体制的作用,所以选项B、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王阳明的这种思想并非唯物主义,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

     

下表是18441851年上海茶出口量及出口价格统计表,此表反映出

查看解析   详情

1905年,清廷向全国民众宣布实行预备立宪,于是模仿西方立宪制国家国会的咨议局开始在各省筹建,议论本省应兴应革事件、预算、决算、税法、公债及应付义务等。1909年10月,除新疆之外,全国21个行省均成立了一个名叫咨议局的新机构。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民间士绅阶层开始参与地方事务

B.清政府积极推动代议政治发展

C.清政府进一步扩大了统治基础

D.地方政权结构开始向近代化转型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辛亥革命

D

“全国21个行省均成立了咨议局”等字眼意在强调地方政权结构已经开始向近代化转型,即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A在材料中并没有明确的体现,不符合题意,排除;清政府也并未积极推动代议政治发展,选项B不合史实,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反映的是地方政权结构的近代化而非清政府进一步扩大统治基础,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

     

抗战初期,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以法币为基础发行根据地货币,保护法币的主体地位;配合物资战,对物资在根据地的输出和伪币的输入实行限制,对对外贸易实行控制;保护法币,使其沉于民间,防止被伪币套取。这些举措

A.为持久抗战提供了经济支持

B.挫败了日寇对华经济侵略

C.体现了国共团结抗日的精神

D.体现了工农政权的性质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抗日战争

A

从材料明显可以看出,在根据地实行的经济政策和货币改革,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根据地的经济稳定,维护了法币的使用和信用,为根据地的抗战提供了一定的经济支持,故A正确;中共的经济措施并没有完全挫败日寇对华的经济侵略,只是在根据地起到了保护根据地经济的作用,排除B;材料主要体现的是经济上保护法币,维护根据地的经济发展,并不侧重体现国共团结抗日的精神,排除C;材料没有体现出政权的工农性质,排除D。

【名师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抗日战争时期的经济,要求结合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和抗战时期民族资本主义经济遭受打击的史实来分析材料。

     

1984年,我国政府对猪、鸡鸭、蛋品、蔬菜等的派购制度改为国家实行合同订购和市场供应的办法,1985年又将粮食的统购制度改为国家实行合同订购的办法。这一举措

A.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B.促进了农村土地制度的变革

C.扩大了企业经营自主权

D.加强国家对农产品价格的干预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经济体制改革

A

“实行合同订购的办法”等举措是利于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的,所以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农村土地制度并未变革,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根本就不涉及企业经营自主权的问题,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是减少国家对农产品价格的干预,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

     

雅典曾经有一项法律,规定可以控告某人有“私心”,并以此定罪;梭伦立法甚至规定,一个公民如果在国内出现派系分裂时不参加任何一方,就要被剥夺选举权。这反映了

A.规范公民的行为利于希腊稳定

B.公民的个人权利受到高度重视

C.雅典法律注重公民意识的培养

D.所有人都拥有平等的社会地位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古代希腊民主政治

C

“不参加任何一方,就要被剥夺选举权”等做法是在强化公民的意识,即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A在材料中并没有明确的体现,不符合题意,排除;是高度重视公民意识的培养而非高度重视公民的个人权利,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并非所有人在雅典都拥有平等的社会地位,选项D不合史实,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

点睛:本题考查雅典的城邦意识的相关知识点,旨在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对材料的解读能力.注意对雅典民主政治的把握.

     

对于法国大革命,埃德蒙•伯克(1729-1797)强调尊重既定的社会政治秩序,它是历史地生成的,因而其合法性在历史和传统中;托马斯•潘恩(1737-1809)则明确否定诉诸过去的权利,主张现存制度与政府要根据每个时代的人的自然权利来加以衡量和改革。他们之间的思想冲突所争辩的是

A.是否应以理性来构筑社会制度

B.实行直接民主还是间接民主

C.是否应以激进态度推翻旧政府

D.发起群众运动还是依靠精英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美国联邦政府

C

     

在美国的复合共和国里,人民交出的权力首先分给两种不同的政府,然后把各政府分得的那部分权力再分给几个分立的部门。因此,人民的权利就有了双重的保障。两种政府互相控制,同时各政府又自己控制自己。这段话

A.体现了分权制衡原则

B.突出了人民主权思想

C.反映了民主共和特色

D.彰显了三权分立职能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美国联邦政府

A

材料中“把各政府分得的那部分权力再分给几个分立的部门”、“两种政府将互相控制,同时各政府又自己控制自己”说明美国政府之间的相互制衡,A正确;人们主权、共和思想材料没有体现,排除B和C;D包含于A。

     

苏俄人民委员会颁布的一个法令称:“如无供给委员会的证明而私自运输、买卖产品者,应当没收全部财产,判处三年以上的监禁,并强迫其劳动。”这一做法造成

A.物价高涨,只能凭证供应物资

B.劳动力减少,工业化受到阻碍

C.政府加强干预,计划经济形成

D.产能低下,只好引进西方资金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新经济政策”

A

由材料“如无供给委员会的证明而私自运输、买卖产品者”可以得出当时物资供应必须有供给委员会的凭证,不允许私人买卖,导致市场上商品供应缺乏,物价上涨,A符合题意;BCD均与材料无关。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丰富,其发展与东西方交流、时代特征关系密切。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颜氏家训》在立身、治家等方面提出了很多精辟的言论。

出处

选文

《颜氏家训•养生》

夫生不可不惜,不可苟惜。

《颜氏家训•慕贤》

闻见已多,所值名贤,未尝不心醉魂迷向慕之也。

《颜氏家训•治家》

夫风化者,自上而行下者也,自先而施于后者也。是以父不慈则子不孝,兄不友则弟不恭。

《颜氏家训•勉学》

夫学者犹种树也,春玩其华,秋登其实。讲论文章,春华也;修身利行,秋实也

材料二儒学自16世纪始大规模西传入欧,到17、18世纪在欧洲掀起了中国文化热。在宗教、哲学领域,欧洲的启蒙思想家们从孔子的“天追自然观”中找到了中国存在原始自然信仰的证据,他们认为,这种信仰不是天神论,而是“自然的道理”,并据此来批判被他称为“理性之大敌”的基督教神学。在道德伦理、政治制度方面,儒学的突出特征是侧重于道德伦理,并使之与社会政治相结合,以达到国家的“仁政德治”。伏尔泰对此无比推崇,百科全书派代表霍尔巴赫也呼吁“欧洲政府非学中国不可”,他们借此反对旧道德,期许建立新的社会秩序。

材料三新思想的建设没有捷径可循,只有长时期的沉潜研究才能取得真实的成绩。……自“五四”以后,中国人(至少是知识分子)逐渐建立了一个牢不可破的观念,现代化即是西化,而必须以彻底摧毁中国文化传统为其前提。

——余英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反思》

(1)据材料一概括《颜氏家训》反映了哪些优秀的传统思想?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欧洲17﹣18世纪掀起“中国文化热”的原因,概括其学习儒家思想的主要表现。

(3)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传统文化与时代发展有何关系?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

(1)要珍惜生命又不能苟且偷生;仰慕、学习圣贤;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学习要趁早努力,学习的目的是进德修业.

(2)时代背景:资本主义的发展,新兴资产阶级力量壮大;自然科学的发展;启蒙运动的兴起;随着中西文化交流的深入,中国优秀文化的世界影响力增强.

表现:学习“天道自然”、“仁政德治”思想来抨击神学,反对封建统治.

(3)文化是民族和国家的灵魂,抛弃传统等于隔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传统文化应随时代发展赋予新的内容,实现文化创新;时代发展应该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

(1)根据材料一“生不可不惜,不可苟惜”可知中国传统文化强调要珍惜生命又不能苟且偷生;根据材料一“所值名贤,未尝不心醉魂迷向慕之也”可知仰慕、学习圣贤;根据材料一“是以父不慈则子不孝,兄不友则弟不恭”可知是父慈子孝、兄友弟恭;根据材料一“讲论文章,春华也;修身利行,秋实也”可知学习要趁早努力,学习的目的是进德修业。

(2)关于欧洲17﹣18世纪掀起“中国文化热”的原因,根据材料和结合所学知识可从资本主义的发展、新兴资产阶级力量壮大、自然科学的发展、启蒙运动的兴起、随着中西文化交流的深入、中国优秀文化的世界影响力增强等方面思考作答。关于表现,根据材料二“这种信仰不是天神论,而是‘自然的道理’”可知是学习“天道自然”;根据材料二“在道德伦理、政治制度方面,儒学的突出特征是侧重于道德伦理,并使之与社会政治相结合,以达到国家的‘仁政德治’”可知是用“仁政德治”思想来抨击神学,反对封建统治。

(3)关于传统文化与时代发展的关系,本问属于开放性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可从传统文化的地位、传统文学的与时俱进、创新发展等方面思考作答。

     

阅读下表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查看解析   详情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进入20世纪80年代,世界战争与和平形势特别是战争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邓小平敏锐地做出判断,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从1985年下半年开始先进行各大单位机关、各军兵种机关、各军兵种所属部队的整编。到1987年底,全军总人数由400.6万人减至305万人,减少95.6万人,并且合并了4个大军区,减少了保障人员。组建了陆军集团军和陆军航空兵,加大了技术兵种的比例,初步理顺了一些领导和管理体制,提高了工作效能。国家对部队的组织编成,加强合成,调整了干部与战士的编配比例,人员构成比较合理。1989年11月9日,江泽民接替邓小平任中央军委主席,军队改革仍然按照1985年确定的方针和原则进行。在这一阶段,军队改革在军队体制编制调整和改革上有了较大的突破,并通过体制编调整和改革带动了其它方面的改革,标志着军队改革进入了全面展开的阶段。

——摘编自袁德金《30年军队改革略论》

(1)根据材料,指出20世纪80年代中国军队改革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80年代中国军队改革的意义。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改革历史专题

(1)内容:整体压缩军队规模,精编军队;精简人员,加大技术兵种的比例;内部

调整干部与战士的编配比例。

(2)意义:提高了军队的工作效能及人员构成的合理性;加强了国防力量的建设;适应了现代化战争的需要;确保了部队的稳定和军队各项建设的正常开展。

(1)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20世纪80年代中国军队改革的主要内容按照材料一分层次概括即可,例如,,加大了技术兵种的比例、调整了干部与战士的编配比例等均是可以作为答案的。

(2)在做此题时需要注意的是20世纪80年代中国军队改革的意义主要从国防力量的加强、适应现代化战争的需要、提高军队的工作效能及人员构成等角度进行相应的分析即可。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立即进行了干涉。6月27日美国在联合国提交了动议案,要求联合国介入朝鲜战争,恢复战前状态。苏联缺席了此次联大会议,联合国通过了美国的议案。随后组成了以美国军队为主的联合国军,联合国军统一由美国驻远东司令部指挥。

朝鲜战争爆发后,西方国家担心欧洲会出现类似的情况,因此纷纷开始重整装备,并积极组建各种军事集团,最终导致了北约这个军事集团的出现。这反过来又刺激了苏联,随后也组建了华约军事集团,从而在欧洲形成两大军事集团对峙的局面,同时,美国宣布台湾海峡国际化,并派出第七舰队进入台湾海峡,令中国共产党统一全国的计划推迟,造成了台湾局势长期紧张。……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1951年通过《旧金山和约》结束了日本战败国地位,并通过与日本签订同盟条约,将日本拉入了其军事同盟国的轨道,使得日本连同中国周边其他一些国家构成了封锁中国的包围圈。

——摘编自左双文《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打着联合国旗号干涉朝鲜内战的原因。

(2)根据材料概括美国等西方大国干涉朝鲜战争所带来的影响。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战争历史专题

(1)原因:联合国的宗旨是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美国打着联合国旗号可以联合其他国家;联合国成立初期成为美国称霸的工具,美国可以把干涉战争的责任推卸到联合国。

(2)影响:加剧了欧洲局势紧张,形成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北约和华约的对峙;阻碍了中国的统一大业。激化了东亚的矛盾,使中美更加敌视。使朝鲜半岛局势更加复杂、紧张。

(1)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美国打着联合国旗号干涉朝鲜内战的原因主要从联合国自身的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宗旨以及当时的联合国已经被美国掌控、联合国已经是美国称霸的工具两个角度论述即可。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宋美龄,一位外交家,频频游历于南京华盛顿开罗之间,为蒋介石的军队募集来大批美金,为抗日的中国迎来国际同情和支援。作为一位中国抗日军人,她曾领导过威震敌胆的飞虎队,也曾在苏区红军的反“围剿”中差点命赴黄泉。西安事变,她怒斥何应钦灭蒋阴谋,勇赴华清池救夫。也正是这个第一夫人,面对手无寸铁的学生群众,命令军警开枪,酿成震惊中外的南京血案(1947年);在重庆解放前夕,也是她怂恿蒋介石将杨虎城将军杀害于歌乐山下。

——摘编自陈廷《宋氏三姐妹》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美龄的主要活动。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宋美龄的主要活动。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人物历史专题

(1)活动:参与“围剿”红军;斡旋西安事变救出蒋介石;开展外交努力,为抗战募集军资;领导飞虎队抗日;镇压爱国学生,间接杀害杨虎城。

(2)简评:促成了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为抗战赢得国际支援与同情,对抗日战争做出了贡献;为维护国民党专制统治,对革命力量和势力进行镇压。

(1)依据材料“为抗日的中国迎来国际同情和支援”“苏区红军的反“围剿”中差点命赴黄泉”“西安事变,她怒斥何应钦灭蒋阴谋”“酿成震惊中外的南京血案”“怂恿蒋介石将杨虎城将军杀害于歌乐山下”的信息归纳回答。

(2)结合材料信息从抗战贡献以及维护国民党专制统治的视角进行积极和消极的评价。

     

今日头条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