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黄冈市黄梅一中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检测语文试题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 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  /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B. 其孰能讥之乎  /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C.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  扣舷而歌之

D. 余是以记之  /既替余以蕙纕兮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文言文基础

D

A项第一个“所以”为“用来”,表凭借;第二个“所以”为“…的原因”,表原因。B. 加强反问语气,难道;/代词,代自己; C项第一个表转折关系,“却”的意思,第二个表修饰关系。D项两个“以”都是介词,表原因,“因为”的意思。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有穴窈然。                 然视其左右。

B.于是余有叹焉。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

C.盖余所至。              盖音谬也。

D.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既其出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文言文基础

B

B于:对于;A 然:……的样子 然:连词,然而;C盖:发语词,“大概” 盖:承接上文,解释原因,“大概因为”;D其:代词,代“水” 其:助词,无实在意义。

     

下列句中词类活用现象分类正确的一组是(   )

①火尚足以明也    ②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③否泰如天地,足以荣汝身    ④楚左尹项伯,素善留侯张良      ⑤映带左右       ⑥不知东方之既白   ⑦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⑧项伯杀人,臣活之           ⑨侣鱼虾而友麋鹿  

A.①④⑥/②⑤⑦/③⑧/⑨                     B.①③⑥⑦/②④⑤/⑧⑨                

C.①⑤⑥/②④⑦/③⑧/⑨                             D.①③④⑥/②⑤⑦/⑧⑨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文言文基础

A

①④⑥形容词作动词,分别为“照明,跟……交好,变亮”的意思;②⑤⑦名词作动词,分别为“向东行进,筑舍定居,说明白”的意思;③⑧使动用法,使…光荣,使……活意动用法,侣,以…为伴侣;友,以…为朋友)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活用现象,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     B.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 

C.羽化而登仙                     D.齐彭殇为妄作。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文言文基础

C

C“羽”是名词作状语 ABD三项都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下列句子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此余之所得也。②遂与之俱出。③一言以蔽之  ④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⑤府吏见丁宁 ⑥固一世之雄也。 ⑦当其欣于所遇。 ⑧信而见疑  ⑨惟弈秋之为听  ⑩有碑仆道。⑪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⑫举贤以自佐。

A.①⑥/②⑫/⑤⑪/③④⑦⑩/⑧⑨ B.①⑥/②⑩/③⑤⑨⑫/④⑦/⑧⑪

C.①⑥/②⑩/③/④⑦⑫/⑤⑧⑨⑪ D.①⑥/⑩⑫/⑤⑨/②③④⑦⑪/⑧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文言文基础

B

①⑥是判断句,②⑩是省略句,③⑤是宾语前置,⑦是状语后置,⑧是被动句。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句是(   )

A.肴核既尽,杯盘狼籍。               B.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C.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D.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文言文基础

A

A狼籍:凌乱 B非常:古义,不平凡 今义,程度副词,十分,很 C独立:古义,脱离尘世 今义,自力更生,不依靠别人 D至于:古义,到达 今义,达到某种程度或另提一事。

     

下列对“之”字的意义和用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不知老之将至 ②及其所之既倦 ③后之览者  ④每览昔人兴感之由 ⑤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⑥凌万顷之茫然  ⑦顷之,烟炎张天  ⑧长余佩之陆离

A ①②不同,③④不同,⑤⑥相同,⑦⑧相同  B项 ①②相同,③④相同,⑤⑥不同,⑦⑧不同

C ①②相同,③④不同,⑤⑥相同,⑦⑧不同  D项 ①②不同,③④相同,⑤⑥不同,⑦⑧不同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文言文基础

D

①②不同,①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②动词,往,到达相同,助词,的。⑤⑥不同,⑤助词,补语的标志,得,⑥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无义。⑦⑧不同,⑦音节助词,凑足音节,无义。⑧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无义。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不同的一组是(     )

A.靡费∕靡丽        下载∕载客     船舷∕弦外之音       呵责∕百舸争流

B.喘气∕急湍        着装∕着急     果脯∕惊魂甫定       颓圮∕臧否人物

C.店肆∕肄业        书籍∕枕藉     胆量∕不可估量       诧异∕叱咤风云

D.收据∕敛裾        间谍∕喋血     稽首∕无稽之谈       伶俜∕游目骋怀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字音考析

C

A zài xián hē∕gě B chuǎn∕tuān zhuó∕zháo pǐ C sì∕yì jí∕jiè liàngliáng chà∕zhà D jù∕jū dié qǐ∕jī pīng∕chěng

     

下列各组词语中,错别字最多的一组是(   )

A.嬉闹      箫索     谣诼    渲泄     开城布公       消声匿迹

B.葱茏      婆娑     恶梦    脉膊     不加思索       涸辙之鲋

C.诽谤      贻误     磐石    誉写     急不遐择       横槊赋诗

D.踯躅      赎罪     厮杀    通牒     沧海一栗       学以至用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字形考析

A

A箫—萧 渲—宣 城—诚 消—销 B恶—噩 膊—搏 加—假 C遐—暇 D栗—粟 至—致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①宋人画雪常不用铅粉,   把背景用墨衬黑,一层层   ,留出山头的白,树梢的白,甚至花蕾上的白,虚实映衬,意境悠远。

②因为睡不着,打开窗帘,遥望夜空,   满天,斜月晶莹,薄雾似轻纱漫卷,   。我思念那个小山村,那个让我魂牵梦绕的地方!

A.而是  点染  星汉  如梦如幻

B.总是  浸染  星云  如诗如画

C.却是  绘染  星光  诗意盎然

D.只是  渲染  星斗  诗意朦胧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文言文基础

D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尤其是近义词语的能力。“而是”连接语义相反的成分,“总是”副词,表示一直如此,经常如此;“却是”表示转折;“只是”表示强调限于某个情况或范围。这里只是强调某个情况,“只是”正确;“点染”绘画时点缀景物和着色,也比喻修饰文字。注意“点染”不需“一层层”,不能与“一层层”搭配。“浸染”液体渗入而使染上颜色或被污染。这里并非运用浸染的画技。“绘染”绘画染色。这里没有染色的过程。“渲染”国画的一种画法,用水墨或淡的色彩涂抹画面,以加强艺术效果。运用恰当,“渲染”正确;“星汉”指银河;“星云”由气体和尘埃组成的云雾状天体;“星光”星的光辉;“星斗”星星的总称。根据句意,应指星星,“星斗”正确;“如梦如幻”如梦的幻境。语境中并未描绘幻境。“如诗如画”诗画一般的美好意境。没有体现语境中“薄雾似轻纱漫卷”营造的“朦胧”之意。“诗意盎然”很有诗意,也不能体现“朦胧”之意。“诗意朦胧”像诗里表达的那样给人以朦胧美感的意境,“诗意朦胧”正确。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一项好的政策照理会带来好的效果,但在现阶段,必须强化阳光操作、民主监督等制约措施,因为好经也要提防不被念歪。

B.我国的改革在不断深化,那种什么事情都由政府包揽的现象正在改变,各种社会组织纷纷成立,这有利于社会矛盾和社会责任的分担。

C.一个孩子学习绘画,即使基础不太好,但是如果老师能夸奖夸奖,哪怕给一个鼓励的微笑,他也会感到非常高兴,越画越有信心。

D.执法部门对向未成年人出售、出租或以其他方式传播反动、淫秽、暴力、凶杀、封建迷信的图书报刊、音像制品,应依法从重处罚。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病句考析

C

本题考查辨析病句的能力。A项不合逻辑,“因为好经也要提防不被念歪”中滥用的否定词“不”和隐性否定词“提防”,致使句子否定不当,应该删掉“不”;B项搭配不当,“社会矛盾”和“分担”搭配不当,“这有利于社会矛盾和社会责任的分担”应改为“这有利于社会矛盾的化解和社会责任的分担”;D项成分残缺,介词“对”后缺少宾语中心语,应该在“对向未成年人出售、出租……音像制品”后加“的违法行为”。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中国文学史上的“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指的是魏晋时期的“三曹”和“三苏”,“三曹”即曹操、曹丕和曹植,“三苏”即苏洵、苏轼和苏辙。

B. 《楚辞》收录了战国时期楚国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西汉刘向辑。这些作品运用楚地的文学样式、方言声韵,叙写楚地的山川人物、历史风情,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是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

C.《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末年文人五言诗的选辑,刘勰的《文心雕龙》称它为“五言之冠冕”,钟嵘的《诗品》赞颂它“天衣无缝,一字千金”。

D. 《巴黎圣母院》集中体现了雨果的“美丑对照”原则。爱斯梅拉达的美貌与卡西莫多的丑陋,爱斯梅拉达的善良与克洛德的狠毒,爱斯梅拉达的钟情与弗比斯的轻薄,都形成了对比。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文学常识

A

魏晋时期的“三曹”和“三苏”不对,应是建安时期的“三曹”和北宋时期的“三苏”。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18题。                            

[甲]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节选自《前赤壁赋》) 

[乙]

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似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须。”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

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①,披蒙茸②,踞虎豹③,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④之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

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须臾客去,予亦就睡。梦一道士,羽衣蹁跹⑤,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俯而不答。呜呼噫嘻!我知之矣。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耶?道士顾笑,予亦惊寤。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注释】①巉chán岩:高峻险要的岩石;②蒙茸:杂乱的草;③虎豹:指奇形怪状的石头;④冯夷:古代传说中的水神;⑤蹁跹:跳舞的样子

                                                          (节选自《后赤壁赋》)

15、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组是  (      )

A.方其破荆州,下江陵           下:攻占

B.知不可乎骤得                 骤:突然

C.披蒙茸,踞虎豹               披:分开

D.听其所止而休焉               听:听凭、任凭

1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

A.①与山间之明月                   ②攀栖鹘之危巢

B.①而又何羡乎                     ②赤壁之游乐乎

C.①侣鱼虾而友麋鹿                 ②仰见明月,顾而乐之

D.①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②复游于赤壁之下

17、下面是关于节选文段甲文与乙文的比较,说法有误的一组是 (         )

A.甲文写江上秋景,风月水光安谧幽静;乙文写江岸冬景,山石草木险峭寂寥。

B.甲文以说理谈玄为主,议论风生;乙文则以记叙描写为主,奇境迭出。

C.甲文以入梦作结,表现作者暂得解脱的旷达;乙文以梦醒作结,表现作者内心的矛盾与苦闷。

D.前后二赋都是情、景、理浑然一体,巧妙地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的曲折变化及心理矛盾的解决过程。

18、请把下列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2分)

                                                                                      

(2)归而谋诸妇。(2分)

                                                                          

(3)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2分)

                                                                          

(4)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2分)

                                                                          

(5)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2分)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文言文阅读

15.D(骤:数次,屡次)

16.C(A结构助词,“的” ; B疑问语气词,“呢” ; C并列连词∕顺承连词; D介词,引进处所,“在”)

17.D(后赋不是情、理、景交融,也没有写出矛盾解决过程。)

18.(1)如果从那变动的一面看,那么天地间万事万物(时刻在变动),连一眨眼的工夫都不停止。(盖:如果;曾,连……都)

(2)回到家里跟妻子商量这件事。(谋:商量;诸:相当于“之于”)

(3)我也后悔自己跟从他们,以至不能尽兴享受那游览的乐趣。(其:自己;极:尽兴)

(4)有的人喜欢把自己的胸怀抱负,面对面在室内畅谈;有的人就着自己所爱好的事物,寄托自己的情怀,不受约束,自由放纵地生活。(悟:面对面;因:随着,依)

(5)后代人弄错了它流传的文字,而没有人能够说明白的情况,说得完呢!(谬:弄错 胜:尽,完)

《后赤壁赋》参考译文

壬戌年十月十五日晚上,我从雪堂出发,准备回到临泉去。有两位客人跟着我一道去,走过黄泥坂。这时,霜露已经降下,树叶完全落了。看见人影映在地上,抬头一望,看到皎洁的月亮,我们互相望望,很喜欢这景色,便一边走一边吟诗,互相酬答。过了一会儿,我不禁叹口气,说:“有客人却没有美酒,(即使)有美酒也没有佳肴,月光明亮,晚风清爽,怎么度过这个美好的夜晚呢?”一位客人说:“刚才黄昏时,我撒网捉到了一条鱼,嘴巴很大,鱼鳞很小,样子好像松江的鲈鱼。但是,到哪里去弄到酒呢?我回到家里跟妻子商量这件事。妻子说:“我有一斗好酒,保存好久了,拿它来准备你随时的需要。”于是带了酒和鱼,再去赤壁下面坐船游玩。长江的水流得哗哗响,江岸上山壁峭立,高达千尺。山,高高的,月,小小的。水位低了,原来在水里的石头也露出来了。经过的时间很短,江山的面貌改变太大,再也不认识了。

我提着衣服的下襟走上岸去,登上险峻的山崖,拨开杂乱的野草,坐在像虎豹的山石上休息一会儿,再爬上枝条弯曲形似虬龙的古树,攀上鸷鸟巢居的大树,低头看到水神冯夷的水府,那两位客人竟不能跟上来。(我)突然发出一种清越而悠长的声音,草木似乎都被这种尖锐的声音震动了,山也发出共鸣,谷也响起回声,风也起来,江水也汹涌了。在这种情境中,我也默默地感到忧伤,感到紧张,简直有些恐惧,觉得这里再也不能停留了。回到江边上了船,把船撑到江心,听凭它漂到哪儿就在哪儿休息。

这时快到半夜了,向周围望去,冷静空虚。恰巧有一只白鹤,横穿大江上空从东飞来。翅膀张开像车轮那么大,黑裙白衣,发出长长的尖利叫声,擦过我的小船向西飞去。(上岸以后,回到家里)一会儿,客人走了,我也睡了。梦见一个道士,穿着羽毛做的衣服轻快地走着 ,走到临皋下面,向我拱手行礼,说:“赤壁这次游玩痛快吗?”我问他的姓名,他低着头不回答。唉呀!我知道了。昨天晚上,一边叫一边飞过我船上的,不是你吗?道士回头对我笑了,我也惊醒了。打开门看,看不见他了。

     

请用斜线(∕)给下面的短文断句。(断句不超过6处)(3分)

孔 子 曰 不 知 命 无 以 为 君 子 也 不 知 礼 无 以 立 也 不 知 言 无 以 知 人 也。(选自《论语•尧曰》,有删改)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文言文基础

孔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论语•尧曰》(正确断开两处给1分)

孔子说:“不懂得天命,就不能做君子;不知道礼仪,就不能立身处世;不善于分辨别人的话语,就不能真正了解他。”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8分)

南柯子·忆旧

仲殊

十里青山远,潮平路带沙。数声啼鸟怨年华。又是凄凉时候在天涯。

白露收残月,清风散晓霞。绿杨堤畔问荷花:记得年时沽酒那人家①?

【注】 ①家:句末语气词,加强语气。

(1)这首词的上阕在写景时用了哪些技巧?试结合诗句分析。(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词抒发了作者哪些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诗词赏析

(1)①写景采用了远近结合的手法。“十里青山远”是远景,写出了青山历历在目之景;“潮平路带沙”是近景,写出了潮水退去,沙迹残留的路面之状。②用了视听(动静)结合的手法。“十里青山远,潮平路带沙”是视觉(或静景)描写,“数声啼鸟”是听觉(或动景)描写。③“数声啼鸟怨年华”运用了拟人修辞手法,表达作者内心的愁怨。

(4分。答出两点即可。每点技巧1分,分析1分。答案超出以上三种,言之成理即可。)

(2)①抒发了作者年华易逝,青春不再的忧伤之情。“数声啼鸟怨年华”一句可以看出这一点;②抒发了作者天涯飘泊的厌倦之情,“又是凄凉时候在天涯”一句可以看出;③抒发了作者对物是人非的复杂心情。“绿杨堤畔问荷花:记得年时沽酒那人家”,写词人站在荷塘边,想起从前路过此地,乘着酒意,观赏荷花,引发叩问:“你还记得那年买酒喝的那个醉汉么?” (4分。答出两点,意思基本一致即可。)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5分)(限选其中的5个小题作答)

  (1)淇则有岸,            。总角之宴,言笑晏晏(《诗经·氓》)

  (2)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            。(《诗经·采薇》)

(3)                    ,芳菲菲其弥章。(屈原《离骚》)

(4)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天下归心。(曹操《短歌行》)

(5)             ,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陶渊明《归园田居》

(6)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王羲之《兰亭集序》)

(7)                 ,泣孤舟之嫠妇。(苏轼《赤壁赋》)

(8)                        ,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名言名句

(1)隰则有泮(2)雨雪霏霏(3)佩缤纷其繁饰兮(4)周公吐哺(5)羁鸟恋旧林

(6)齐彭殇为妄作(7)舞幽壑之潜蛟(8)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22~25题。

山水及自然景物的欣赏

郁达夫

①自从亚里士多德的文学模仿论创定以来,以为诗的起源是根据于模仿本能的学说,到现在还没有绝迹。富有独断性者,甚至于说出“所有的艺术,都是自然的模仿”。虽则说得太独断,太笼统,但反过来说,自然景物以及山水,对于人生,对于艺术,都有绝大的影响,绝大的威力,却是一件千真万确的事情。所以欣赏山水以及自然景物的心情,就是欣赏艺术与人生的心情。

②自然的变化,实在多而且奇,没有准备的欣赏者,对于它的美点也许会捉摸不十分完全的。就单说一个天体罢,早晨的日出,中午的晴空,傍晚的日落,都是最美的景象;若再配上以云和影的交替,海与山的参错,以及一切人造的建筑园艺,或种植畜牧的产物,如稻麦牛羊飞鸟家畜之类,则一日之中,就有万千新奇的变化,更不必去说暗夜的群星,月明的普照,与四季寒暖的更迭了。

③我们人类都有一种特性,就是喜新厌旧,每想变更。一碗最珍贵最可口的菜,若每日吃着,到了后来,宁愿去换一碗粗肴淡菜来下饭。唯有对于自然,就决不会发生这一种感觉,太阳自东方出来,西方下去,日日如此,年年如此,我们可没有听说有厌看的。还有月亮,初一出,月半圆,月底全没有,而无论哪一个人,看了月亮,总没有不喜欢的。自然的伟大,自然的与人类有不可须臾离的关系,就此一点也可以看出来了。

④欣赏自然景物的本能,是大家都有的。不过有些人忙于衣食,不便沉酣于大自然的美景;有些人习以为常,虽在欣赏,也没有欣赏的自觉。更有些人,将自然范围限制得很小,以为能如此这般的欣赏,自然景物就尽在他们的囊中了。

⑤我从前有位同事,平时只晓得钻门路,积私财,以升官发财为唯一的人生乐趣,现在居然位至极品,财积到几百万了,但他唯一娱乐,还是出外则装学者的假面,回家则翻英国银行的存折。对于自然山水,非但不晓得欣赏,并且还视若仇敌似的。对于这种利欲熏心的人,我以为对症的良药,就只有一服山水自然的清凉散。因为山水自然,是可以使人性发现,使人格净化的陶冶工具。

⑥自然景物所包含的方面,原是极博大、极广阔的。天地岁时,社会人事,静而观之,无一不是自然,无一不可以资欣赏,但这却非要悠闲自得,像朱夫子那样的道学先生才办得到。至于我们这种庸人,要想得到自然的美感,还是上山水佳处去较为直截了当。

⑦大抵山水佳处,总是自然景物的美点发挥得最完美、最深刻的地方。孔夫子到了川上,就觉悟到他的栖栖一代,猎官求仕之非;太史公游览了名山大川,然后才死心塌地,去发愤而著书。可知我们平时所感受不到的自然的威力,到了山高水长的风景聚处,就会同电光石火一样,闪耀到我们的性灵上来。

⑧我曾经到过濑户内海旅行,月夜行舟,四面青葱欲滴,当时我就只想在海岸做一个半渔半读的乡下农民。依船楼而四望,真觉得物我两忘,生死全空了。后来也登过东海的崂山,安徽的黄山,更在天台雁荡之间,逗留过一段时期,总没有一次不感到人类的渺小,天地的悠久。所以要想欣赏自然的人,还是先上山水优秀的地方去训练耳目,最为适当。

⑨从前有个赞美美术批评家拉斯肯的人说,他在没有读拉斯肯以前,对于绘画,犹如瞎子,读了之后,眼就开了。这话对于高深的艺术品的欣赏,或者是真的,但对于自然美,尤其是山水美的感受,也未必尽然。乡下愚夫愚妇的千里进香,都市里寄居的小市民的窗槛栽花,都是欣赏自然的心情的一丝表白。只教天良不泯,本性尚存,但凭我们的直觉,也就尽够做一个自然景物与高山大水的初步欣赏者了。                                        (有删改)

22.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  )

A.文章从亚里士多德的模仿学说谈起,意在引出人生、艺术模仿自然山水的中心观点,启发读者思考人生的意义。

B.第②段有关自然的描述涉及时间、空间、光线、色彩等元素,平常的自然景物、人文景观流转变幻,姿态万千。

C.作者笔下的自然山水具有陶冶性灵的作用,“清凉散”之喻形象地告诫人们不要因为工作的繁忙而忽略对自然的欣赏。

D.本文以吃饭为例表现人类喜新厌旧的特性,以“小市民的窗槛栽花”为例表明凡夫俗子也能欣赏自然美,具有生活气息。

E.本文谈古论今,写人写己,由景物而人生,从山水而艺术,紧扣自然与人生的密切关系,行文看似闲散,实则紧凑有序。

23.作者认为应该如何欣赏山水及自然景物?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4分)

答:                                                               

24.文章第⑧段写“我”在濑户内海旅行,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

答:                                                               

25.文中说:“欣赏山水以及自然景物的心情,就是欣赏艺术与人生的心情。”请结合本文和下面的材料谈谈你对这句话的思考。要求观点明确,阐述合理,有说服力。(6分)

①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起来既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落寞,古人所说的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的遥想,大约也就在这些深沉的地方。

(郁达夫《故都的秋》)

②陶渊明、谢灵运这般人的山水诗那样的好,是由于他们对于自然有那一股新鲜发现时身入化境浓酣忘我的趣味;他们随手写来,都成妙谛,境与神会,真气扑人。

(宗白华《论<世说新语>和晋人的美》)

答: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现代文阅读

22.选AC。

23.答案:①留意自然的丰富与变化,做有准备的欣赏者;②不为世俗所累,主动寻访山水佳处;③保存美好本性,在生活中欣赏自然。

24.答案:①生动表现物我两忘的感受,突出自然的伟大;②以个人体验进一步印证山水佳处对心灵的陶冶作用,亲切自然,更具说服力;③上承古人游览经历,下与登临崂山等相呼应,行文详略有致,富于变化。

25.答案:示例一:这句话点明了自然山水与艺术、人生的紧密关系。山水以及自然景物,会影响艺术与人生;而对待艺术和人生的态度,同样会使自然山水染上人化的色彩。陶渊明、谢灵运等人,能发现自然的美好,忘却尘世的烦忧,因而写出“悠然见南山”“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等清新自然的诗行。郁达夫《故都的秋》中“扫帚的丝纹”,细腻、清闲却不免有些落寞,自然外物因为点染上他独特的情绪色彩,具有生命的气息。

示例二:欣赏山水自然的心情与欣赏艺术、人生的心情是同一的。因为艺术与人生是山水自然的映照,人对于山水自然的欣赏态度也恰恰是人对于艺术与人生的态度。能认识山水自然之美好、博大与威力的人,对于艺术与人生才能获得超越世俗的认识,才能如孔夫子、太史公那样领悟人生、寻求精神价值的实现,才能像陶渊明、谢灵运、郁达夫那样在山水自然的流连忘返中物我两忘,写出“境与神会,真气扑人”的佳作。

22.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赏析的能力。A项,“人生、艺术模仿自然山水的中心观点”错误,自然山水对人生、艺术有影响,不等于人生、艺术模仿自然山水。本文的中心观点是“欣赏自然山水,也就是欣赏人生、艺术”。C项,“告诫人们不要因为工作的繁忙而忽略对自然的欣赏”错误,原文实际说的是对利欲熏心的人要服用清凉散。

23.本题考查对作品内容的理解和概括能力。紧紧抓住“如何”二字来进行思考,答案比较分散,可对原文内容分层概括,抓住关键词。从第②段第一句可以提炼出“留意自然的丰富与变化,做有准备的欣赏者”;从第⑤段可以提炼出“不为世俗所累”的观点,从第⑥⑦⑧段可以提炼出“主动寻访山水佳处”的观点;第⑨段“乡下”“都市里”“天良不泯,本性尚存”等句子说明要“保存美好本性,在生活中欣赏自然”。

24.本题考查对作品技巧的分析能力。写“我”在濑户内海旅行的作用,可以结合上下文从两个方面思考并概括,一个是内容上的作用,濑户内海风景优美,让作者产生物我两忘、生死全空的感受,实际说明了好的山水对人的性情有良好的陶冶作用。一 个是结构上的作用,上一段写到了孔夫子、太史公游历名山大川的感受,在游览濑户内海后面,作者又谈到了崂山、黄山、雁荡山对他的影响,这其实就是承上启下,使文章不那么单调,有了一些变化。

25.本题考查对作品意蕴的探究能力。解答时要结合文本和所给的材料展开篇幅,不可只讲述大道理,要有例子进行佐证 。

     

下面是有关我省某名胜古迹的一副对联,请按顺序将序号填写在下联横线上。(4分)

  上联:数千年胜迹旷世传来,看凤凰孤岫,鹦鹉芳洲,黄鹄渔矶,晴川杰阁,好个春花秋月,只落得剩山残水,极目古今愁,是何时崔颢题诗,青莲搁笔?

  下联:一万里长江几人淘尽,

    ①鹤影翩跹  ②许多酒兴风情    ③望汉口斜阳    ④仅留下苍烟晚照

⑤都付与笛声缥缈⑥洞庭远涨,潇湘夜雨,云梦朝雾  ⑦放怀天地窄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语言文字的运用

③⑥②④⑦⑤①(错一处该题无分)

     

阅读下面这首新诗,按要求答题(4分)

    不知道是什么奇异的风,将一棵树吹到了那边——平原的尽头,临近深谷的悬崖上。

    它倾听远处深林的喧哗,和深谷中小溪的歌唱。它孤独地站在那里。显得寂寞而又倔强,

    它弯曲的身体,留下了风的形状。它似乎即将倾跃进深谷里,而又像是要展翅飞翔!

诗中所塑造的“树”的形象,让你联想到高中课本的文学作品中哪些人物形象?请任选一个写一句话,评价其事迹。(30字以内)(4分)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诗词赏析

答案示例:烛之武 国难当头,临危受命,有胆有识,知己知彼巧退敌。

荆 轲 忍辱负重,知难而进,虽败犹荣。(内容较空的酌情扣分)

诗中所表达出身处逆境要坚守内心的宁静的意旨,这棵树象征的是硬汉形象。

     

下图是陶小莫的题为《酒烈士》的漫画,请用对称句描述画面内容,不超过30字。(4分)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语言文字的运用

“因公”殉职获赔偿 陪酒醉死封烈士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60分)

    著名作家王蒙的长篇小说《青春万岁》影响了几代人。在序言诗里,作者写道:

    “所有的日子,所有的日子都来吧,

    让我编织你们,用青春的金线,

    和幸福的璎珞,编织你们。

    在生活中我快乐地向前,

    多沉重的担子我不会发软,

    多严峻的战斗我不会丢脸;

    有一天,擦完了枪,擦完了机器,擦完了汗,

    我想念你们,招呼你们,

    并且怀着骄傲,注视你们!”

    多么富有激情的诗句!充满自信与骄傲!同样是年轻人,生活在新时代的我们,该怎样对待自己的每一个“日子”呢?

    请结合自己的经历或见闻,以“编织日子”为题写一篇叙事类文章,不少于800字。

    要求:明确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作文

审题参考:“编织”传达的是一种积极的情绪,我们要有一种乐观的心态、积极的人生态度,作为当代青年,应该意气风发,努力拼搏,不颓废,不虚度光阴,不在父母营造的安乐窝里坐享其成。另外,“编织”不是幻想,而是脚踏实地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