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衡阳市2018届高三第二次联考文综试题地理试题

下图为“我国不同交通方式旅客周转量所占比重”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①②③④代表的交通运输方式,正确的是

A. ①为水运    B. ②为铁路    C. ③为公路    D. ④为航空

2. 高铁开通之后,对下列区间交通运输方式冲击最大的是

A. 长沙一株洲的汽车班次        B. 北京一广州的飞机班次

C. 郑州一乌鲁木齐的飞机航班    D. 长沙一广州的飞机航班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主要交通运输方式及其特点

1. B 2. D

1. 由图可知,公路运输的优点是机动灵活,“门口到门口”的运输,一般担负短途运输;缺点是运费高,运量小,空运运量小运费低;水运运费最低,运量最大;铁路运费运量次于水运,所以②为铁路。

2. 航空运输和高速公路在运输速度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高速铁路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速度快,因此受高铁冲击最大的交通运输方式是航空运输和高速公路,高铁开通之后,长沙一广州的飞机航班冲击最大,所以D正确。

【点睛】一般来说,贵重或急需的货物而数量又不大的,多由航空运送;容易死亡、变质的活物或鲜货,短程可由公路运送,远程而又数量大的可用铁路上的专用车;大宗笨重的货物,远距离运输,尽可能利用水运或铁路运输。

     

茶树喜温暖湿润气候,我国南方地区普遍种植茶树。几何重心是区域空间的均衡点,产业重心是区域产业空间分布的重心。下图为“我国茶叶生产重心变化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 茶树主要分布在我国长江以南的低山丘陵地区,但甘肃东南、陕西南部等地也是我国重要的茶叶产地,原因主要是

A. 市场需求大    B. 气候适宣宜    C. 土壤肥沃    D. 技术先进

4. 关于2009-2014我国茶叶生产重心的说法,正确的是

A. 茶叶产量重心移到幅度约110KM    B. 福建茶园面积快速扩大

C. 茶叶产值重心移动幅度最小    D. 三者重心变化趋势一致

5. 关于我国茶产业的现状与今后发展方向,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东部各省茶叶单产比西部各省提高快

B. 市场及政策是茶园面积扩大的主要原因

C. 茶叶产值的增长来自茶产业规模的扩大及品牌化经营

D. 我国茶叶生产的变化,有利于发挥西部地区的劳动力资源优势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农业区位因素

3. B 4. A 5. A

3. 茶树喜温暖湿润气候,多种植在丘陵,排水良好的地区,因此茶树主要分布在我国长江以南的低山丘陵地区,但甘肃东南、陕西南部等地也是我国重要的茶叶产地,主要原因是这些地区处于气候过渡地带,适宜茶叶生长,所以B正确。

4. 从我国茶叶生产重心变化图可以看出,2009-2014我国茶叶生产重心移动幅度较大,移动幅度约110KM,三者重心变化趋势不一致,所以A正确。

5. 读图并结合所学的知识,可以得出市场及政策是茶园面积扩大的主要原因,茶叶产值的增长来自茶产业规模的扩大及品牌化经营,我国茶叶生产的变化,有利于发挥西部地区的劳动力资源优势,东部茶叶单产比西部提高快。

【点睛】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不是已成不变的。相比之下,地形、气候等自然因素通常比较稳定,且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逐渐弱化,而市场、国家政策、交通、科技等社会经济因素发展变化较快,且对农业区位的影响越来越重要。

     

1722-1723年火山爆发,大量熔岩阻断了河道,形成了5个相互连接的湖泊——五大连池。其周围分布着14座火山,火山海拔为300米-600米。火山和湖泊一起构成了“中国少有、世界罕见”的地质公园。图3为五大连池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 关于五大连池的特征,说法正确的是

A. 成因上属堰塞湖    B. 性质上为咸水湖    C. 春季水位最高    D. 湖水深,湖岸陡

7. 五大连池风景区生物物种资源丰富,其原因最有可能是

A. 垂直自然带丰富    B. 纬度低,水热条件好

C. 人类活动干扰小    D. 火山喷发,生物演替复杂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中国的河流和湖泊

6. A 7. D

6. 五大连池周围分布着14座火山,火山海拔为300米-600米,因此五大连池成因上属堰塞湖,性质上为淡水湖,夏季气温高,冰雪融水量大,且夏季降水丰富,因此夏季水位最高,五大连池湖水浅,湖岸陡,所以A正确。

7. 五大连池周围分布着14座火山,火山海拔为300米-600米,火山和湖泊一起构成了“中国少有、世界罕见”的地质公园,生物演替复杂,因此该地生物物种资源丰富,所以D正确。

     

下图为某一出露地表的岩石,A-F为沉积岩,G为花岗岩,f为断层。B岩层中有三叶虫(5.6亿-2.4亿年)化石,E岩层中有恐龙(2.3亿年-6500万年)化石,F层中有火山灰层T.T层中矿物的形成距今约300万年。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 岩层的走向为岩层面与水平面交线的延伸方向,断层的走向为断层面与水平面交线的延伸方向。则图中岩层A-E和断层f的走向分别为

A. 都为东北一西南走向    B. 都为西北一东南走向

C. 西北一东南走向   东北一西南走向    D. 东北一西南走向   西北一东南走向

9.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花岗岩G侵入在火山喷发T之后    B. 断层f发生在花岗岩G侵入之前

C. a处岩石年龄最老,b处岩石年龄最新    D. 花岗岩G的地质年龄可能为1400万年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内力作用与地貌

8. C 9. D

8. 由材料信息可知,A-F为沉积岩,G为花岗岩,f为断层,岩层的走向为岩层面与水平面交线的延伸方向,断层的走向为断层面与水平面交线的延伸方向,因此图中岩层A-E和断层f的走向分别为西北一东南走向和东北一西南走向。

9. 花岗岩是侵入岩,所以先是岩浆侵入,然后地壳抬升,露出地表,被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最后形成该地貌,花岗岩G侵入在火山喷发T之前,断层f发生在花岗岩G侵入之后,

花岗岩G的地质年龄可能为1400万年,所以D正确。

【点睛】地貌即地球表面各种形态的总称,地表形态是多种多样的,成因也不尽相同,是内、外力地质作用对地壳综合作用的结果。内力地质作用造成了地表的起伏,控制了海陆分布的轮廊及山地、高原、盆地和平原的地域配置,决定了地貌的构造格架。而外营力通过多种方式,对地壳表层物质不断进行风化、剥蚀、搬运和堆积,从而形成了现代地面的各种形态。

     

相对湿度=水汽压÷饱和水汽压×100%,其中水汽压为是空气中水汽所产生的压强,饱和水汽压是大气中水汽达到饱和时的水汽压强,温度越高,饱和水汽压强越大。下图为50°S-70°N对流层水汽压和温度的分布规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温度越低,水汽压越低    B. 海拔越高,水汽压越低

C. 赤道附近因为蒸发发盛,水汽压最大    D. 在对流层下层,水汽由赤道向亚热带输送

11. 沿0℃等温线,相对湿度最小值在

A. 赤道    B. 20°N    C. 40°S    D. 60°N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地球的大气环境

10. C 11. B

10. 读图并结合所学的知识,可以得出温度越低,水汽压越高,海拔越高,水汽压越高,赤道附近因为蒸发发盛,水汽压最大,在对流层下层,水汽由亚热带向赤道输送,所以C正确。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面要求。

肯尼亚是非洲著名的旅游目的地,境内有数十个国家公园,是世界上最受欢迎的野生动物巡游圣地之一,每年的6-9月是观看动物的最佳时间。2017年5月31日,由中国建造的蒙内高铁路(蒙巴萨-内罗毕)建成通车,进一步促进了该国旅游业的发最。图a为肯尼亚部分地理事物示意图,图b为内罗毕的气候资料图,图c为肯尼亚山的植被及沿AB线降水量图。

 

 

(1)推测肯尼亚山竹子的生长习性。

(2)描述内罗毕的降水特征并说明原因。

(3)分析6-9月为观看动物最佳时间的原因。

(4)蒙内高速铁路在察沃国家公园有13Km长的高架桥,桥面离地面高达6.5米,最高的甚至达35米。说明此段多建设高架桥的原因。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农业地域

(1)竹子适宜生长在水热条件好、排水良好的坡地。

(2)特征:降水总量较多(达1000mm);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匀,有(4~5月和11~12月)两个雨季。原因:受赤道低气压带及来自海洋信风的影响,降水较多; 4-5月和11-12月分别受来自印度洋的东南信风和东北信风的影响,形成雨季。

(3)6~9月降水较少,植被密度低,动物更容易被发现;水资源较少,动物大部分时间都会处于有限的水源周围,易于观看;气候凉爽,利于旅游出行;其他时间降水较多,蚊虫多,道路泥泞,不适合观看。

(4)方便动物通行(野生动物通道);有利于降低坡度,火车通行;位置高,有利于从火车上观景;有利于雨季时洪水通行。

整体分析:该题以肯尼亚地理位置图为切入点,考查农业区位、降水特征、交通建设等相关知识,要求学生具备较强逻辑推理能力,能够用科学的语言、正确的逻辑关系,表达出论证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过程与结果。

(1)肯尼亚山竹子的生长习性,需要结合肯尼亚山竹子的分布地区,从气温、降水、土壤、地形等方面回答即可。

(2)首先描述内罗毕的降水特征,可以从不同月份、季节等方面描述降水的多少,原因可以从地理位置、地形、风向、气压带等方面回答。

(3)6-9月为观看动物最佳时间的原因,需要结合材料信息和所学的知识,从降水少、气候凉爽、植被覆盖低等方面思考。

(4)蒙内高速铁路在察沃国家公园有13Km长的高架桥,桥面离地面高达6.5米,最高的甚至达35米,此段多建设高架桥的原因,可以从保护生态环境、防洪等方面回答。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喀斯特溶洞是石灰岩地区长期受地下水溶蚀形成的,溶洞内有千姿百态的钟乳石、石笋、石柱和石幔,其化学反应过程是CaCO3+H2O+CO2=Ca(HCO3)2。近年来,随着溶洞的旅游开发及该地区的工矿城市建设,溶洞的环境发生了一系列变化:二氧化碳浓度上升,地下河水位下降等。下图为我国西南地区某地示意图。

(1)简述钟乳石的形成过程。

(2)指出溶洞中二氧化碳的来源。

(3)推测溶洞中地下河水位下降可能的原因。

(4)简述人类活动对地下水水质的影响。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流水作用

(1)含有丰富碳酸氢钙的地下水,由溶洞顶部渗漏下来时,(由于温度升高、压力减少,水中二氧化碳逸出,)水中的碳酸氢钙析出,生成碳酸钙沉积在溶洞顶部,形成钟乳石。

(2)植物根系的呼吸作用;微生物的分解作用;游客的呼吸;地下河(水)中碳酸钙沉积释放;洞外空气中二氧化碳进入洞内积累。

(3)地下水开采增多;生产生活用水增加由于工矿城市的建设,下渗减少;降水减少;地下河下切侵蚀。

(4)地下水污染物浓度增加;地下水中矿物质含量增加。

(1)钟乳石的形成过程,需要结合材料信息和所学的知识,从含有丰富碳酸氢钙的地下水、生成碳酸钙沉积等方面回答。

(2)溶洞中二氧化碳的来源,需要结合材料信息和所学的知识进行回答,包括植物根系的呼吸作用、微生物的分解作用、游客的呼吸等方面。

(3)溶洞中地下河水位下降可能的原因,需要结合材料信息和所学的知识,从地下水开采、生产生活用水增加、降水减少等方面回答。

(4)溶洞的旅游开发及该地区的工矿城市建设属于人类活动,人类活动对地下水水质的影响,主要从地下水污染物浓度增加地下水中矿物质含量增加等方面回答。

     

【地理一选修3:旅游地理】

贫困地区与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具有很高的地理重叠性,随着国家精准扶贫工作的开展,基于贫困居民的乡村旅游扶贫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2016年,中国乡村旅游人次已达13.6,乡村旅游收入达400亿以上。乡村旅游开发对农村地区的自然、社会变迁产生了重要影响。

(1)概述乡村人文旅游资源的主要类型。

(2)说明发展乡村旅游对农村地区产生的有利影响。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旅游资源的类型与分布

(1)乡村田园景观如农业生产景观、田园风光、林区风光等;乡村建筑如古村落、庙宇、祠堂等;乡村人文活动和民俗文化如节日庆典、传统服饰等。

(2)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城乡统筹城乡一体化;提高农民素质;保护传统农村文化;保护乡村生态环境。

整体分析:该题以乡村旅游开发切入点,考查旅游资源类型、乡村旅游的意义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1)乡村人文旅游资源的主要类型,需要阅读材料信息,从农业生产景观、田园风光、林区风光、古村落、庙宇、祠堂、节日庆典、传统服饰等方面回答。

(2)发展乡村旅游对农村地区产生的有利影响,需要结合所学的知识,从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城乡统筹城乡一体化、提高农民素质、保护传统农村文化、保护乡村生态环境等方面回答。

     

【地理一一选修6:环境保护】

乌梁素海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境内(图),是我国八大淡水湖之一,对于缓解黄河下游污染、水土保持、流域环境改善都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该湖富营养化严重,影响其生态环境功能。

为减轻乌梁素海的富营养化,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环境污染与防治

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加强污染监测;加强宣传,提高民众环保意识;降低工厂污水及生活污水的排放;减少灌区农药与化肥使用量;定时收割湖泊中水生植物;环保疏浚湖底淤泥;对湖泊进行生态补水,提高水体自净能力。

整体分析:该题以乌梁素海水质变化切入点,考查保护乌梁素海水质的措施,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乌梁素海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境内,是我国八大淡水湖之一,但是该湖富营养化严重,防治措施可以从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加强污染监测、提高民众环保意识、提高水体自净能力等方面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