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三明二中2011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语文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

(1)予独爱                 ,濯清涟而不妖。 (周敦颐《爱莲说》)

(2) 潦水尽而寒潭清,                 。  (王勃《滕王阁序》)

(3)扪参历井仰胁息,                 。(李白《蜀道难》)

(4)驾一叶之扁舟,                。(苏轼《赤壁赋》)

(5)钉头磷磷,                 ;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杜牧《阿房宫赋》)

 (6)几处早莺争暖树,                   。(白居易《钱唐湖春行》)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名言名句

1)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2) 烟光凝而暮山紫 3以手抚膺坐长叹 (4)举匏樽以相属(5多于在庾之粟粒 6谁家新燕啄春泥 (每小题1分,错字、漏字均不得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5题。

    彭越者,昌邑人也,字仲。常渔钜野泽中,为群盗。陈胜、项梁之起,少年或谓越曰:“诸豪杰相立畔秦,仲可以来,亦效之。”彭越曰:“两龙方斗,且待之。”
    居岁余,泽间少年相聚百余人,往从彭越,曰:“请仲为长。”越谢曰:“臣不愿与诸君。”少年强请,乃许。与期旦日日出会,后期者斩。旦日日出,十余人后,后者至日中。于是越谢曰:“臣老诸君强以为长今期而多后不可尽诛诛最后者一人。”令校长斩之。皆笑曰:“何至是?请后不敢。”于是越乃引一人斩之,设坛祭,乃令徒属。徒属皆大惊,畏越,莫敢仰视。

汉王二年春,与魏王豹及诸侯东击楚,彭越将其兵三万余人归汉于外黄。汉王曰:“彭将军收魏地得十余城,欲急立魏后。今西魏王豹亦魏王咎从弟也,真魏后。”乃拜彭越为魏相国,擅将其兵,略定梁地。

汉王败,使使召彭越并力击楚。越曰:“魏地初定,尚畏楚,未可去。”汉王追楚,为项籍所败固陵。乃谓留侯曰:“诸侯兵不从,为之柰何?”留侯曰:“与此两国约:即胜楚,睢阳以北至谷城,皆以王彭相国;从陈以东傅海,与齐王信。君王能出捐此地许二人,二人今可致;即不能,事未可知也。”于是汉王乃发使使彭越,如留侯策。使者至,彭越乃悉引兵会垓下,遂破楚。项籍已死。春,立彭越为梁王,都定陶。

十年秋,陈豨反代地,高帝自往击,至邯郸,征兵梁王①。梁王称病,使将将兵诣邯郸。高帝怒,使人让梁王。梁王恐,欲自往谢。其将扈辄曰:“王始不往,见让而往,往则为禽矣。不如遂发兵反。”梁王不听,称病。梁王怒其太仆,欲斩之。太仆亡走汉,告梁王与扈辄谋反。于是上使使掩梁王,梁王不觉,捕梁王,囚之雒阳。有司治反形已具,请论如法。上赦以为庶人,传处蜀青衣。西至郑,逢吕后从长安来,欲之雒阳,道见彭王。彭王为吕后泣涕,自言无罪,愿处故昌邑。吕后许诺,与俱东至雒阳。吕后白上曰:“彭王壮士,今徙之蜀,此自遗患,不如遂诛之。妾谨与俱来。”于是吕后乃令其舍人告彭越复谋反。廷尉王恬开奏请族之。上乃可,遂夷越宗族,国除。       (选自《史记·彭越列传》,有删节)

【注】彭越此时被封为梁王。

2.对下列句子中加黑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与期旦日日出会           期:约定

B.于是越乃引一人斩之       引:拉拽

C.使人让梁王               让:责备

D.于是上使使掩梁王         掩:掩饰

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能直接表现彭越有见识和才能的一组是(3分)(     )

①两龙方斗,且待之       

②往从彭越,曰:“请仲为长。”

③越乃引一人斩之,设坛祭,乃令徒属

④彭越乃悉引兵会垓下,遂破楚

⑤王始不往,见让而往,往则为禽矣。

⑥彭王壮士,今徙之蜀,此自遗患

A.①③④        B.③⑤⑥         C.①②⑤         D.②④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彭越曾经做过强盗,秦末时社会动乱,豪杰并起,彭越并没有急于起事,而是耐着性子,择时而动。

B.少年推举彭越为首领,彭越为了立威,在第二天集会时找借口杀掉一个不服从自己的人,一下子就震住大家。

C.彭越虽然归附刘邦,但显然也有自己的打算,并不打算完全听命于刘邦,所以刘邦才采用了留侯张良的计谋,以利诱之,彭越才助刘邦消灭了项羽。

D.彭越被贬蜀州,路上遇到吕后,本想求吕后替自己求情,却没有想到吕后反而劝刘邦彻底消灭彭越,以绝后患。这显示了政治斗争的残酷性。

 

5.断句及翻译(6分)

(1)用斜线(/ )给下面一段文字断句。(2分)

 

臣 老 诸 君 强 以 为 长 今 期 而 多 后 不 可 尽 诛 诛 最 后 者 一 人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君王能出捐此地许二人,二人今可致;即不能,事未可知也。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文言文阅读

2. D(掩:袭击) 3. A(②⑥是间接表现,⑤是别人说的话) 4.B(“找借口杀掉一个不服从自己的人”错)

51臣老 / 诸君强以为长 / 今期而多后 / 不可尽诛 / 诛最后者一人 (错一处扣1分,错两处扣2)

(2 )你能拿出这些土地答应分给二人,这两个人很快就可以招来,即使不能来,事情发展也不致完全绝望。(得分点:“许”“致”“即”1分,语句通顺1)

     

诗歌鉴赏题(6分)

采桑子   (欧阳修)

                          (其一)

    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其二)

群芳过后西湖好,狼籍残红,飞絮蒙蒙,垂柳阑干尽日风。    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山空。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

(1)两首诗都描绘了西湖的景色,但侧重点不同。(3分)

其一着重写:                                                              

其二着重写:                                                              

 

(2)请结合词句,分析后一首词的写作手法及思想情感。(3分)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诗词赏析

1)湖上春游季节的热闹情景; 湖上热闹季节过后的清幽情景。

2)采用融情于景的手法来写。词中写芳华红残,人去春空,繁华喧闹过后归于寂寞宁静。而经历了种种艰难的人生体验后的作者,更喜欢静观自然,让人从字里行间感受到他宁静恬适的心境。

     

下列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甘果瓦被爱斯梅拉达的美貌和舞姿吸引,一路跟随他,误入乞丐王国。如果没有乞丐王国的人嫁给他,他就要被处死。在甘果瓦的一再哀求下,爱斯梅拉达最终按照摔罐成婚的规矩,与甘果瓦结成名义夫妻,婚期为四年。

B.“街上是一片静寂。爆裂了的鞭炮的残骸凌乱地躺在街心,发散它们的最后的热气。不知道从什么地方传来一阵低微的哭声。”    除夕夜,觉慧看见一个讨饭的小孩,靠着石缸低声在哭。他摸出两个半元的银币,给了小孩。黑暗中好像听到有人骂他是“伪善的人道主义者”。

C.李玉亭见到赵伯韬之后,心里很踌躇,既想不辱吴荪甫所付托的使命,又不想得罪赵伯韬。经过一番交谈,未探得赵伯韬的口风,反而被赵伯韬一口道破来访的目的。

D.“在安茹地区,本地话听得最清楚,讲得也最利索的,莫过于这个狡猾的葡萄园主。尽管他精明透顶,从前也上过一个犹太人的当。”   老箍桶匠和犹太人的那一次交手,是他平生唯一一笔吃亏的买卖。但他从中学会了一套假装听不清、假装口吃的本领。

E.为玛丝洛娃上诉之事,聂赫留朵夫来到彼得堡,因与贵族社会格格不入,他不愿住在姨妈家,但他知道姨妈交游广,对他要奔走的各种事可能极有帮助,便时常去看望她。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文学常识

答案:A E

A项在甘果瓦的一再哀求下,错。E项聂赫留朵夫怕得罪姨妈,办不成事,只好住在姨妈家里。(答对一项给3分,答对两项给5)

     

简答题(5分) (任选一题,100字左右)

(1)《三国演义》中“古人云:‘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衣服破,尚可缝;手足断,安可续?’……”    刘备为什么说出这样一番话来?请简述事情的经过。

                                                                               

                                                                              

(2)“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金闺花柳质,一载赴黄粱。”说的是《红楼梦》哪个人物?她最终命运如何?请简答。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文学常识

1)答:曹操下令让刘备讨伐袁术,张飞表示不饮酒、不打军士,刘备便让张飞守徐州,自己带领关羽出兵。(1分)张飞劣性未改,酒后使性,鞭打曹豹,曹豹乘机内应吕布,于是吕布夜袭徐州。刘备家小陷于徐州,(2分)当时张飞引数十骑逃出,关羽埋怨他,张飞惶恐愧疚,欲拔剑自刎(1分)。刘备急忙上前抱住,夺剑掷于地,说了这番话。(1分)

2)答:说的是贾迎春。(1分)她因性格懦弱,又排行老二,人称“二木头”。(1分)其父贾赦欠了孙家五千两银子还不出,就以抵债形式把她抵给了孙绍祖。(1分)孙绍祖品质恶劣,连贾政都不同意这门亲事,但贾赦不听。(1分)迎春嫁过去后,受尽种种虐待,一年之内就被折磨死了。(1分)

     

阅读下列《 孟子》 选段,回答问题。

    孟子曰:“‘子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禹闻善言,则拜。大舜有大焉,善与人同,舍己从之,乐取于人以为善。”(《孟子· 公予丑上》 )

(1)孟子引用子路、禹、舜的事迹,目的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回答。( 3 分)

                                                                              

                                                                              

(2)子曰:“盖有不知而作之者,我无是也。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 论语· 述而》 ) 结合这段话,谈谈你对“乐取于人以为善”这句话的看法。(3 分)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文言文基础

( 1 )目的在于劝诫人们要虚心接受别人的批评,要勇于检讨自己的缺点,学习别人的优点,要对批评者心怀感激,让美德善行流行天下。

( 2 )示例:孟子这句话是希望我们学习别人的优点来养成自己的美德。修养美德最好的方法就是多听,多看,谦虚好学,择善从之,并且还要乐于在现实生活中行善,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意思答对即可。)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

躬身实践低头做事最为重要

人的一生离不开做事。只有通过做事,才能锻造出一个人的能力之剑。

低头做事,实为按规律做事。低头者,顺从、服从之谓也。顺从、服从什么?不是如《后汉书·马援传》所写:“今者归老,更欲低头与小儿曹共槽枥而食”,而是跳出个人生活的小圈子,面对现实,面向未来,顺从规律,服从大势,不做拔苗助长的蠢事,不干明天后天才有可能做的蠢事。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循序渐进,一步一步登上事业的巅峰。

低头做事,更是体现一个人的心境、作风、品格和做派。古诗云:“垂杨低复举,新萍合且离。”可见,所谓低者,即垂垂向下也。

低头做事即用脑做事。当人“举头望明月”时,“低头”就会“思”故乡。思,是低头的一项重要工作、一个主要职能,也是发挥大脑功能的前奏曲和主旋律。而人的行为从来都是受思想支配的。用脑做事,就是凡事都去想一想:这件事该不该干?怎么干?干了,利弊得失是什么?是马上干、或是放上三五天等时机更成熟时再去干?除自己想外,还要广开言路借助“外脑”想,从而使该做之事不仅合乎规律,而且合乎程序。

低头做事也是调研做事。低头,就不是昂首望天,而是眼睛向下,走向基层,到群众之中,体民情,察民意,听民声,谋民利;就是要看一看已经出台的一些政策措施老百姓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即将出台的一些政策措施老百姓答应不答应、拥护不拥护;就是要以人为本,疏通上下道,变“上访”为“下访”,不责民之所不为,不强民之所不能;就是要想民之所想,急民之所急;就是要不仅取得诚心做事能说真话的发言权,还要取得真正胸中有数的拍板决策权。

低头做事也是低调做事。低头之后,嘴的功能显然会有所减弱,手的功能相应会急速攀升。低调彰显出的是孜孜以求、敏行讷言的务实相,突出的是不事张扬、埋头苦干的硬作风。甚至在不经意间做出了惊天地、泣鬼神的事业,仍然是平平常常,笑看花开花落;自自然然,静观云卷云舒。我还是我,天地间一匆匆过客而已——是这种人心语的真实写照。如果有什么媒体的镜头聚光灯照将过来,这种人一般都会退避三舍,甚至“低头向暗壁,千唤不一回”。

    低头做事更是专心做事。低头,就是专心致志,“俯首甘为孺子牛”;就是目不两视,耳不两听,精神专一,心无旁骛。无数事实都证明,无论干什么事儿,心不专一,不能专诚,即便是小数之弈,照样不得。大的方针确定之后,成功的秘诀全在专一。专一,就能做一件事,成一件事;就能使本事随着事业上,能力攀着事功升。朱熹在论及“知”与“行”时说过这样一句富有哲理的话:“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知其低头做事固然重要,躬身实践低头做事则更为重要。

10.根据文意,下列对“低头做事”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低头做事”就是按规律做事,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循序渐进,一步一步登上事业的巅峰。

    B.“低头做事”是指一个人做事,要发挥大脑功,能认真的去想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同时还要广开言路,使该做之事不仅合乎规律,而且合乎程序。

    C.“低头做事”是指深入调查研究,急人民之所急,彰显出的是孜孜以求、敏行讷言的务实相,政策措施的出台由老百姓的满意度来决定。

    D.“低头做事”就是做事不张扬,不追名逐利,不趋炎附势,保持一种“低头向暗壁,千唤不一回”的独善其身的心态。   

11.根据文意,下列选项符合“低头做事”原则的做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今者归老,更欲低头与小儿曹共槽枥而食。 B.垂杨低复举,新萍合且离。

C.低头向暗壁,千唤不一回。               D.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12.文章结尾引用朱熹的话:“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结合文意回答,“知”指什么?“行”指什么? 这句话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3分)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现代文阅读

10D . 11C .

12.答:“知”是指知道“低头做事”的重要性; “行”是指躬身实践“低头做事”的原则;这句话总结了全文,深化了主题。(每点1分)

10 D项中的“低头做事”并非“独善其身”的心态 。(3分)

11 A项反映的是个人生活小圈子中的“低头做事”,并非本文作者所赞同的做法;

B项是大自然中的现象,并非做法。D 项中“横眉冷对千夫指”不符合。(3分)

12.答:“知”是指知道“低头做事”的重要性; “行”是指躬身实践“低头做事”的原则;这句话总结了全文,深化了主题。(每点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

棉 花 被 子  (衣向东)

    有些物品被我们珍藏着,成为我们生命的一部分,并不是因为它们多么稀奇贵重,而是其中融入了我们太多的情感。比如一支钢笔,一本书,一枚发卡等等。马宁珍藏的是一床棉花被子。

    马宁二十年前跟妻子赵薇结婚是在他的家乡马湾镇,这是一个普通的南方小镇,南方湿润的空气和缭绕的山雾,使得门前青石板上的苔藓,一年年滋蔓着。每年入冬之后,日子就阴冷得很了。

    赵薇是北京部队大院出生的女子,对南方阴冷的天气,难免有些不适应。马宁说:“你别担心那边冷,我早就写信告诉我妈,让她缝做一床新棉花被子,冷不着你。”

    赵薇感觉到这件事情对马宁的重要性,她就不再说什么了,跟随他走进南方阴冷而灰暗的天气里。

    马宁的母亲按照儿子来信的要求,选用了上等的新棉花,缝做了一床棉被。白棉布的被里,大红的缎子被面,密密实实的针脚,看上去非常讲究了。她怕冻着了北京来的儿媳妇,被子里絮了厚厚的棉花。赵薇拥着被子,就闻到了新棉花的气息,还有白棉布的香气。

    等到儿子儿媳离去后,母亲就很细心地收起棉被,保存在厚重的木箱里。南方的屋子潮湿,遇到好天气,她总要把棉被放在阳光下晾晒,让棉花一直保持着蓬松细软 。

    马宁结婚的第二年,家乡发了一场洪水,环绕马湾镇的河流水位暴涨,淹没了屋前的石阶。母亲屋内的水漫过了床铺。她用塑料布缠裹着那床加厚棉被,抱在怀里,站在客厅的方桌上,整整站了六个小时。马宁的哥哥试图帮她接过棉被,她却不肯松手。

    屋前的柿子树绿了又黄,黄了又绿,一晃五六年过去了,北京的儿媳始终没有回来。这当中也有好消息传来,就是北京的儿媳给她生了一个孙子,让她在寂寞的时光中,又多了一份幻想和思念。

    一个夏天的晚上,母亲突然主动把电话打到北京,问什么时候能再回老家,说她想他们了。马宁说:“这好办,你到北京来住些日子吧。”

    马宁就让哥哥把母亲送到了北京,母亲住了二十几天,就再也住不下去了,吵着要回老家。眼下南方正是霉雨季节,她老是担心木箱内存放的那床棉被潮湿生霉了。马宁弄不懂母亲的心思,见母亲坚决要走,以为她想家了,就让哥哥来京把母亲领了回去。

    母亲到家的当天,就把棉被从木箱内倒腾出来,果然挨近木箱底部的棉被子,有些潮湿,她急忙把被子展在阳光下晾晒。

    这样又过了两个春秋。有一天母亲晾晒被子的时候,因为胸闷气喘,竟没有力气将被子搭在铁丝架上了。母亲心里就恨自己不中用,知道自己活不太久了,禁不住抱着棉被子,蹲在地上哭了。

    也就是这个冬季,母亲在一个阴冷的雨天走了。在母亲生命最后的日子里,马宁的姐姐一直守候在病床前。母亲对女儿说的最后一句话是:“别忘了经常把木箱里的被子拿出来晾晒。”

    马宁赶回家处理了母亲的后事。马宁的姐姐就把关于棉被子的一些细节,详细告诉了马宁。姐姐说:“妈说,要是以后赵薇回来,让她放心地盖那被子,还软乎呢。”马宁把棉被带回了北京。尽管他居住的楼房一年四季都很干燥,但他还是经常在阳光充足的时候,把棉被子放在阳台上晾晒。有时候他也陪伴着棉被,坐在温暖的阳光里,想一些很久远的事情。想到愧疚处,他就把自己的脸埋在棉被里,静静地流泪。

    棉被因为吃足了阳光,贴在他脸上的时候,就更加柔软而温暖了。

13.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    )

    A.棉花被子是小说的线索,小说通过对棉花被子这一物件表达了母子之间难以割舍的亲情。

    B.母亲住在北京时依然想着家里的棉花被子,可见母亲已经将打理棉花被子当做一种精神寄托了。

    C.马宁珍藏着棉花被子,可见棉花被子已经融入了他和母亲以及他和赵薇的爱情。

    D.北京媳妇赵薇结婚时就领教了江南冬天的阴冷,所以之后再也不敢回马湾镇了。

    E.母亲去世后,马宁经常把自己的脸埋在棉被里,静静地流泪,这个举动表现出马宁多种复杂的情感。

14.阅读全文,请说说母亲为什么执著于晒那一床棉花被子。(4分)

                                                                              

                                                                              

15.母亲临终时对女儿说的最后一句话是:“别忘了经常把木箱里的被子拿出来晾晒。”请你结合人物的性格特点,探究母亲此时的心理,并谈谈你由此引发的感想。(6分)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现代文阅读

13C D

14.马宁曾给母亲写过一封信,告诉母亲:儿媳妇是北方人,受不了南方阴冷的天气。母亲反复晾晒棉被,一是出于对儿子和儿媳妇的关心,表现出一个老人对孩子体贴疼爱;二是因为一晃五六年过去了,儿子和儿媳都没有回来,反复晾晒正表达了母亲对孩子的牵挂、惦念、思念。

15.母亲心理:我再也不能给孩子晾晒那床被子了,要是儿子一家回来,可不能让他们受凉,女儿你替娘经常把被子拿出来晒晒吧,替娘照顾他们,希望他们常回老家!(3分)(感想的内容合情理,通顺即可,酌情给分。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15题。

  刘翔为什么能“飞”得如此完美

郭松民

刘翔破了世界纪录,固然有他先天的天赋、后天的训练等种种因素,但他的速度也的确证明了,一个有着超越性的人生态度的中国人能够取得什么样的成就!

中国飞人刘翔继勇夺雅典奥运会冠军之后再次令世界惊讶:他在刚刚结束的2006年瑞士洛桑田径超级大奖赛男子110米栏的比赛中,以12秒88打破了沉睡13年之久、由英国名将科林·杰克逊创造的12秒91的世界纪录(7月12日新浪体育)。刘翔赛后由衷地感叹:真是太完美了!看着他身披国旗绕场奔跑的镜头,我想所有的中国人也都会发出同样的感慨。

刘翔为什么能够如此完美?我想,他显然不是为了拿到国际田联奖励的那块金砖,最主要的原因应该是如他的教练孙海平所总结的那样:心无旁骛,一心要跑好,跑赢!换言之,对刘翔来说,把自己的状态发挥得尽善尽美,就是目的本身,而不是实现任何别的什么目的的手段。

这个判断让我想起了一部曾经风靡美国的小说,《海鸥乔纳森的故事》。小说主人公乔纳森是一只有理想的海鸥,他不安于只是活着,不安于世俗的命运,对那种“来到这个世界就是为了吃,并且想方设法延长寿命”的想法嗤之以鼻。“乔纳森喜爱飞行胜于一切”,他激情痴迷地练习飞翔,时时刻刻在挑战海鸥的局限,希望能飞到任何他想去的地方。最终,他发现自己最大的快乐就是进入这种境界——“飞得尽善尽美就是天堂”。

刘翔又何尝不是这样呢?在冲过终点的一刹那,他的感觉一定是“这就是天堂”,也许天堂还没有这么快乐吧?

现在我们可以知道,我们为什么不能做得像刘翔那样尽善尽美了:因为有太多功利的考虑遮蔽了我们的心智。我们缺少像刘翔、“海鸥乔纳森”那样超越性的人生态度,除了“名利”二字以及物质上的享受,我们早就忘了什么叫“理想”。

当然,不可能所有的人都像刘翔那样跑得那么快,但在自己选择的领域里,只要我们能够像刘翔那样心无旁骛,怀抱理想,我们其实也完全能够像刘翔那样“把自己的状态发挥得尽善尽美”:假如一个官员把实现公平和正义看做是自己从政的目的本身,假如一个企业家把制造出世界上最优质的产品看做是自己管理、经营的目的本身,假如一个学者把追求真理看做是从事学术的目的本身……

遗憾的是,所有这一切,都不过是“假如”而已。真实的情况是:大部分从事这些行业的人,都把自己的职业看成是谋取各种功利上的好处的手段罢了。

明白了这些,我们就明白了为什么我们的官场会有那么多腐败,为什么我们的生活中会有那么多假冒伪劣,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专家”喜欢昧着良心说话,为什么几乎所有的制度都会失灵……甚至我们能明白为什么中国足球始终冲不出亚洲。“国脚”们和刘翔最大的区别也许在于:刘翔心里没有金砖,而他们心里只有金砖。

刘翔破了世界纪录,固然有他的天赋、后天的训练等种种因素,但他的速度也的确证明了,一个有着超越性的人生态度的中国人能够取得什么样的成就!学者萧功秦曾经感慨说:中国人什么都不缺,智慧、毅力、勤勉、奋发这些东西都有,缺少的就是一种对人生的超越功利的浪漫主义态度——现在我们在刘翔身上看到了这种宝贵的东西,我们是不是应该向他学点什么呢?

(选自《燕赵都市报》)

1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刘翔在2006年瑞士洛桑田径超级大奖赛男子110米栏的比赛中,以12秒88打破了沉睡13年之久、由英国名将科林·杰克逊创造的12秒91的世界纪录后,他自己和所有的中国人都发出了同样的感叹:真是太完美了!

B. 文章最后一段开头重复文章第一段的内容,进一步强化了人生态度对事业成功的重要性,进一步表达了作者对刘翔的赞美之情。

C.刘翔所具有的超越性的人生态度就是心无旁骛,一定要跑好,跑赢!也就是超越功利的浪漫主义态度。

D.作者以几个遗憾的“假如”否定了从政的官员、企业家和学者的行为,因为他们都在忙忙碌碌的为自己心目中的“金砖”奋斗着。

E.“刘翔心里没有金砖,而他们心里只有金砖”就是批评像“国脚”一样的人们心中只有利益的驱动,无理想可言。

14.文章第四段引述的“海鸥乔纳森”的故事有什么作用?(4分)

                                                                                

                                                                               

                                                                               

 

15.文章的中心观点是什么?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并结合文章,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认识。(6分)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现代文阅读

13AD A 所有中国人发出感叹是作者的推想,而并非事实如此。

D 项的说法有些以偏概全,打击面太大,与作者的说法不一致。)

14.引述“海鸥乔纳森”的故事形象化的表现了理想对于一个人的伟大作用,(1分)引出下文对刘翔能够完美表现的原因的分析(2分)以及作者对于缺少“对人生的超越功利的浪漫主义态度”者的批评(1分)。

15.(1)心怀理想,淡忘功利,有超越性的人生态度才能取得辉煌的成就。(2分)

2)有些人把自己的职业仅仅看成是谋取各种功利好处的手段,而不是心怀崇高的理想、目标,就会滋生许多影响事业发展的不利因素,甚至是在事业发展中一败涂地,(1分)而那些心怀理想,淡忘功利,有超越性人生态度的人,在自己的事业上总能淡泊名利,心无旁骛,取得令世人瞩目的成就。(1分)名利思想是短暂的人生动力,而崇高的理想才是人生发展的动力之源。(2分)(如果学生从其他角度回答,只要切合题目要求,言之成理亦可)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答:(3分)

近期,复旦附中一位高二男生关于“男孩危机”问题的研究论文《一个男孩眼中的“男孩危机”》引起人们对“男孩危机”的警惕。男孩危机是一个提出已久的问题,在中小学时期,班里的尖子生基本都是女生,班干部名额也基本被女生所占。

俗话说“穷养儿,富养女”,而今在发达城市,许多经济条件好的家庭,无论对男孩还是女孩,都一样地“富养”,这不利于男孩的成长。但也有不少的家长认为,“穷养儿,富养女”已不符合现代社会的价值观。当今社会,女孩和男孩一样,都要有自立能力和开拓精神,而刻意给男孩的成长制造“磨难”,是乎也没必要。

(1)文中一处错别字是:              应改为                (1分)

(2)文中一处语病是:                应改为                (1分)

(3)请用一个成语概括“男孩危机”这种状况:                   (1分)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字形考析

1)“是乎”改为“似乎” (2)引起人们对“男孩危机”的关注。(3)阴盛阳衰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10分)

一些负面事件,都能引发公众强烈的情绪波动,引发“舆论围观”。公众开始必然力挺围观,确以为“围观可以改变现状”。当看守所的“非正常死亡”变得跟交通事故一样平常,当拆迁自焚变得和矿难一样频繁,当突发事件的死难者抽象为冷冰冰的数字,当无良商家为牟利在食品上的所作所为,早已成为“审毒疲劳”,曾几何时,这些负面事件涉及的社会公义、道德已很难触发公共痛感。到后来,民众发现这个世界的运行规则并没有因为你的“围观”而改善。

(1)“公共痛感”指的是什么?(3分)

                                                                             

                                                                             

 

(2)请你就“舆论围观”现象发表自己的看法。(7分)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语言文字的运用

1)“公共痛感”是指民众对社会负面现象的不满情绪。(2分)它包括对公义道德缺失的愤怒,对社会良知、责任感缺失的担忧,对政府不作为的不满。(涉及其中一点即可加1分)

2)参考一:舆论围观强化民众对社会公平正义的呼唤,是畅通表达诉求和反馈意见的渠道;(2分)舆论围观具有强大的力量,能引发关注,揭露丑闻,报道真相,保护弱者利益。守卫价值底线,激励社会进步;(2分)舆论围观让犯罪得到法律的严惩,让恶行得到舆论的谴责,让公众的围观成为正义得以实现的保证,体现公民的社会良知和激浊扬清的社会责任感。(2分)(语言表达1分)

参考二:舆论围观固然表明公众对负面现象的普遍关注,但这种围观会弥散不健康的怒气,不能清醒理性的评判事件的是非曲直;(2分)从舆论围观到舆论麻木冷漠,反映民众对现实的焦虑和无奈,对生命价值的漠视,对政府的不信任。(2分)除愤怒之外,没有冷静的反思和清醒的自省,无法调适好个人的心态,更无法调适好整个社会的心态。(2分)(语言表达1分)

     

按要求完成作文。(70分)

最近网络上爆料:某学校的一个高三教室张贴出了最雷人的励志口号----“生前何必多睡,死后自会长眠”,对此,你有何想法?请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

要求:正确理解材料,自定中心,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