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泉州市2016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5月)质量调研考试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距离是审美知觉的主要特征之一,是审美主体对审美对象的一种恰当的心理态度。这种距离不是观赏者与艺术家之间的实际空间距离,而是一种美学上的心理距离,是一种我们自身和那些作为我们感动的根源或媒介的对象之间的距离。理想的艺术审美心理是非功利性的,是超越了关乎主体自身实际需要和目的的心理。为了形成理想的审美心理,就必须拉远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心理距离,使主体以超脱个人物欲的欣赏的眼光看待客体,对客体进行审美观照。

那么这种心理距离是怎样形成的呢?关键在于审美主体摆脱了利害关系的束缚,转而以非功利的态度来对待事物。在艺术欣赏过程中,观赏者对于艺术作品所显示的事物在情感上或心理上保持着一定的距离,这种距离由于消除了观赏者对艺术作品的实用态度而使美感有利于情感,因而使我们对眼前的事物产生了崭新的体验。这种距离既可以使对象无法与现实和自然直接关联而呈现出其本色,也可以使主体因为摆脱自身与对象的认识关系和功利关系,而形成审美观照态度,使审美主体的情感转化成审美对象的特征,从而使其获得审美享受。

现实中,我们大多数人都有这样的生活经验,见到树就想到它能用来做家具,但是它除了生活实用之外,是否就没有其他意义了呢?我们不妨把它拍成照片,就不难发现,同样一棵树,在照片中就很美妙(形象与色彩之美)。因为照片中的事物是“假”的,是没有实用价值的,所以我们这时才有“闲暇”关注该事物实用之外的东西,使我们觉得照片中的物象比实物更加美妙(镜中的事物、水中的倒影也如此),这便是直觉的美感经验。从现实的“真”到照片的“假”,这之间就是一种“距离”。艺术家和欣赏者应该善于制造距离,把作品中的事物摆到某种距离之外去看。艺术家在制造“距离”的同时就是在创造艺术。同样,欣赏者在接受“距离”之外的意象的同时就是在真正欣赏艺术了。

既然“距离”如此重要,它是否越远越好呢?不是的。距离太远和太近都无法产生审美情感。单从艺术形式来看,虽然“距离”越远可能越美妙。但是,另一方面,艺术归根结底源于生活,是切身的,是要表现情感的。哪怕是抽象艺术,它的源头也是生活的启迪。所以艺术家和欣赏者对作品内容不能不了解。如不了解作品内容,就得不到共鸣,更谈不上欣赏。如此看来,在美感经验中,一方面要从实用中跳出来,一方面又不能脱尽实际生活,这是“距离”的矛盾。创造和欣赏成功与否,就要看能否把这“距离”安排得恰到好处。通俗地说,既不因戏(美术作品等也一样)是假而无动于衷,也不因戏很真而忘情一切。只有感情与理智的和谐才是欣赏者和艺术家的美感态度。  (摘编自游火旺《浅谈审美心理距离》)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心理距离是审美知觉的主要特征之一,是审美主体和审美对象之间的一种特殊距离,是决定创造和欣赏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B.审美心理与心理距离关系密切,要形成理想的审美心理,必须拉远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心理距离,使主体以审美的态度看待客体。

C.心理距离的形成,关键在于审美主体对待客体的态度发生转变,摆脱了与客体的利害关系的束缚而以非功利的态度来对待客体。【KS5UKS5U】

D.心理距离的作用,在于使审美主体摆脱与审美对象的认识关系和功利关系,以及与现实和自然的直接关联,从而获得审美享受。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在欣赏艺术作品时,观赏者如果与作品中的事物在情感上或心理上保持一定的距离,就有可能对该事物产生审美情感和崭新的体验。

B.事物在现实中具有实用价值,而在作品中其实用价值丧失殆尽,因此观赏者才有可能关注其实用之外的东西,从而获得直觉的美感经验。

C.欣赏者认为同一事物在照片中要比在生活中更加美妙,那是因为这些事物在照片中具有形象与色彩之美,而在生活中却不具有。

D.艺术家应该善于把作品中的事物摆到某种距离之外去看,制造同一事物在作品与现实的距离,创造出艺术,为欣赏者提供艺术品。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心理距离是审美主体对审美对象的一种恰当的心理态度,并非越远越好,距离太远,会导致对作品内容的不了解,无法产生审美情感。

B.包括抽象艺术在内的艺术都源自现实生活,因此,艺术是否贴近现实生活,真实再现生活就成为欣赏者和艺术家能否产生共鸣的关键。

C.在美感经验中,欣赏者要控制好心理距离,把心理距离安排得恰到好处,既要跳出实用又不能脱尽实际生活,否则不能获得成功的欣赏。

D.理想的艺术审美不能带有功利性,而应超越审美主体自身的实际需要和目的,拥有感情与理智和谐的美感态度,才能实现真正的艺术欣赏。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现代文阅读

1.D

2.C

3.B

1.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理解文中概念的含义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可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从文中找到相关的语段,然后带入原文进行比较分析,做出判断取舍,D项,原文第二段中是说“使对象无法与现实和自然直接关联而呈现出其本色”,由此可知,摆脱与现实和自然的直接关联的应该是“审美对象”,而不是“审美主体”。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可根据对文意的理解,将选项分别代入原文进行比较分析,C项,“照片中具有形象与色彩之美,而在生活中却不具有”错误。生活中也有,只是没有引起关注。所以选C。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

试题分析:筛选和提取信息类试题的答案均在文中,因此,及时找到选项在原文的位置,顺藤摸瓜,确定筛选范围。要仔细对照,正确判断。找准选项有关内容在原文的位置后,要把原文与选项对照,辨明正误。B项,最后一段中说“所以艺术家和欣赏者对作品内容不能不了解。如不了解作品内容,就得不到共鸣”,可见,“是否了解作品内容” 才是欣赏者和艺术家能否产生共鸣的关键。所以选B。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豆卢勣字定东,昌黎徒河人也。本姓慕容,燕北地王精之后也。中山败,归魏,北人谓归义为“豆卢”,因氏焉。父宁,柱国、太保。勣初生时,周太祖亲幸宁家称庆,时遇新破齐师,太祖因字之曰定东。勣聪悟,有器局。少受业国子学,略涉文艺。魏大统十二年,太祖以勣勋臣子,封义安县侯。周闵帝受禅,改封丹阳郡公,邑千五百户。明帝时,为左武伯中大夫。勣自以经业未通,请解职游露门学。帝嘉之,敕以本官就学。会武帝嗣位,拜邛州刺史。未之官,渭源烧当羌因饥馑作乱,以勣有才略,转渭州刺史。甚有惠政,华夷悦服,德泽流行,大致祥瑞。鸟鼠山俗呼为高武陇,其下渭水所出。其山绝壁千寻,由来乏水,诸羌苦之。勣 马 足 所 践 忽 飞 泉 涌 出 有 白 鸟 翔 止 厅 前 乳 子 而 后 去 民 为 之 谣 曰 我 有 丹 阳 山 出 玉 浆 济 我 民 夷 神 鸟 来 翔 百 姓 因 号 其 泉 为 玉 浆 泉 后丁父艰,毁瘁过礼。天和二年,授邵州刺史,袭爵楚国公。复征为天官府司会,历信、夏二州总管、相州刺史。以母忧还京。宣帝大象二年,拜利州总管,进位上大将军。月余,拜柱国。益州总管王谦作乱。勣婴城固守,谦遣其将达奚惎、高阿那肱、乙弗虔等众十万攻之,起土山,凿城为七十余穴,堰江水以灌之。勣时战士不过二千,昼夜相拒。经四旬,势渐迫。勣于是出奇兵击之,斩数千级,降二千人。开皇二年,突厥犯塞,以勣为北道行军元帅以备边。岁余,拜夏州总管。上以其家世贵盛,勋效克彰,甚重之。后为汉王谅纳勣女为妃,恩遇弥厚。十年,以疾征还京师,诏诸王并至勣第,中使顾问,道路不绝。其年卒,时年五十五。上悼惜者久之,特加赗赠,鸿胪监护丧事,谥曰襄。

(节选自《隋书·列传第四》)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勣马足所践/忽飞泉涌出/有白鸟翔止/厅前乳子而后去/民为之谣曰/我有丹阳/山出玉浆/济我民夷/神鸟来翔/百姓因号其泉为玉浆泉/

B.勣马足所践/忽飞泉涌出/有白鸟翔止厅前/乳子而后去/民为之谣曰/我有丹阳/山出玉浆/济我民夷/神鸟来翔/百姓因号其泉为玉浆泉/

C.勣马足所践/忽飞泉涌出/有白鸟翔止厅前/乳子而后去/民为之谣曰/我有丹阳山/出玉浆/济我民夷/神鸟来翔/百姓因号其泉为玉浆泉/

D.勣马足所践/忽飞泉涌出/有白鸟翔止/厅前乳子而后去/民为之谣曰/我有丹阳山/出玉浆/济我民夷/神鸟来翔/百姓因号其泉为玉浆泉/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国子学是隋以后历代王朝的教育管理机关,也是专门培养皇室子弟的最高学府。

B.羌指我国西部民族之一,古代诗歌经常提及的“羌笛”这一乐器就原出于古羌族。

C.爵此处指爵位,古代爵位分若干等,豆卢勣继承的“楚国公”属于高等级的爵位。

D.妃原意为“配偶”,后来专指皇帝的妾或太子、王、侯的妻子,此处指汉王的妻子。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豆卢勣出身名门,爱好学习。他是燕北地王慕容精的后代,功臣豆卢宁的儿子,在任左武伯中大夫时,觉得自己五经未通而请求辞职继续求学。

B.豆卢勣遵守孝道,恪守礼制。父亲去世,他哀痛伤心,居丧守孝超过礼制要求;为了不让母亲担心,他主动辞去地方上的职务,回到京城尽孝。

C.豆卢勣不畏强贼,出奇制胜。面对王谦叛军凿城为穴、引水灌城的紧迫形势,他率兵坚守城池数十天,后又勇敢地出奇兵袭击叛军,并以少胜多。

D.豆卢勣深得民心,极受恩遇。他担任渭州刺史,有关他施行仁政造福百姓的传说广为流传;他生前多次得到皇帝的封拜,病逝后受到特别恩赐。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勣初生时,周太祖亲幸宁家称庆,时遇新破齐师,太祖因字之曰定东。

(2)十年,以疾征还京师,诏诸王并至勣第,中使顾问,道路不绝。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文言文阅读

4.B 

5.A  

6.B

7.(1)豆卢勣初生时,周太祖亲自到豆卢宁家祝贺,那时碰上刚刚打败齐军,太祖便给他取字为定东。[KS5UKS5U]

(2)开皇十年,豆卢勣因病被征召回京城,皇帝下令诸王都去豆卢勣的府第探病慰问,宫中使者前来慰问的,在路上络绎不绝。

4.

试题分析:文言文断句首先要理解该段的大致意思,根据文意来断句,也可以利用一些标志词来判断,会事半功倍,题目中所给的一段的意思为:豆卢勣的坐骑马蹄踏下,忽然涌出一股喷泉。又有白乌鸦落在官厅前,给小白乌鸦喂食后才飞走。百姓歌唱道:“我有丹阳,山出玉浆。济我民夷,神鸟来翔。”百姓便把这眼泉水叫玉浆泉。其中标志词应抓住:“曰”后应停顿;“山”“神鸟”“百姓”等作主语,前面应停顿。

考点:理解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5.

试题分析:A项表述错误,国子学设于晋武帝咸宁二年,教育对象乃属于更高级统治者之子弟。

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6.[KS5UKS5U]

试题分析:B项“为了不让母亲担心,他主动辞去地方上的职务,回到京城尽孝”错误,根据原文来看,他回到京城守孝,是因为母亲去世。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7.

试题分析:文言翻译应当直译为主,意译为辅,还要字字落实,尤其要抓住一些关键字。关键字(1)译出大意给2分;“亲幸”“破”字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2)译出大意给2分;“以”“第”“顾问”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考点: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文言文翻译】豆卢勣字定东,昌黎徒河人。原本姓幕容,是燕的北地王慕容用的后代。在中山战败,这一支归顺了魏,北方人把“归义”叫做“豆卢”,便以“豆卢”为姓。父亲豆卢宁,任柱国、太保。豆卢勣初生时,周太祖亲自到豆卢宁家祝贺,那时碰上刚刚打败齐军,太祖便给他取字为定东。豆卢勣聪明颖悟,器量宽大。少年在国子学读书,学习文章六艺。魏大统十二年,太祖因为豆卢勣是功臣之子,封他为义安县侯。周闵帝受魏禅让,改封他为丹阳郡公,食邑一千五百户。明帝时,任左武伯中大夫。豆卢勣自已觉得五经还没精通,请求辞职入露门学。明帝赞许他的愈见,便以原官职的身份入学。武帝继位后,豆卢勣拜任邛州刺史。还没到任,渭源的烧当芜因饥荒发生暴乱,因豆卢勣有才能韬略,便改任他为渭州刺史。在任很有仁政,汉人和少数民族都拥护他,他的仁德传布广远,吉祥的景致出现了许多。鸟鼠山俗称高武陇,山下是渭水的发源地。那座山陡峭的山崖高有千寻,山上向来缺水,羌人很为此苦恼。豆卢勣的坐骑马蹄踏下,忽然涌出一股喷泉。又有白乌鸦落在官厅前,给小白乌鸦喂食后才飞走。百姓歌唱道:“我有丹阳,山出玉浆。济我民夷,神鸟来翔。”百姓便把这眼泉水叫玉浆泉。以后为父亲守孝,哀痛伤心超过礼的规矩。天和二年,任邵州刺史,继承了父亲楚国公的爵位。再次征召为天官府司会,历任信、夏二州总管、相州刺史。因奔守母丧而还京。宣帝大象二年,授任利州总管,升任上大将军。过了一个多月,授任柱国。益州总管王谦作乱。豆卢勣顽强守城,王谦派他的将军达奚惎、高阿那肱、乙弗虔等率十万军队攻城,在城外堆土为山,在地下挖七十多条地道,又筑坝引江水灌城。豆卢勣那时的兵卒不超过二千,昼夜拒守。四十天后,形势更加紧迫。豆卢勣便出奇兵袭击敌军,斩敌数千人,敌人投降二千人。开皇二年,突厥进犯边塞,朝廷任命豆卢勣为北道行军元帅以防备边患。一年以后,任夏州总管。皇上看他家世代尊贵,功勋卓著而克已自守,十分钦敬。后来因为汉王杨谅收纳豆卢勣的女儿做王妃,恩遇更加厚重了。开皇十年,豆卢勣因病被征召回京城,皇帝下令诸王都去豆卢勣的府第探病慰问,宫中使者前来慰问的,在路上络绎不绝。豆卢勣这一年死,时年五十五岁。皇帝痛惜哀悼很久,特别给予治丧礼品,由鸿胪监护丧事,谧号为“襄”。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书愤(其二)①  陆游

                      镜里流年两鬓残,寸心自许尚如丹。【KS5UKS5UKS5U】

衰迟罢试戎衣窄,悲愤犹争宝剑寒。

远戍十年临的博,壮图万里战皋兰②。

关河自古无穷事,谁料如今袖手看。

【注】①本诗写于1197年,作者时年七十三,已退居山阴(今浙江绍兴)老家多年。②的博:地名,在今四川省。皋兰:县名,在今甘肃省。

8.颈联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5分)

9.这首诗是如何通过对比来表达情感的?请简要赏析。(6分)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诗词赏析

8.塑造了一个不畏艰苦、胸怀壮志的将领形象。诗人远离故土,戍边多年,其间从的博转战到皋兰,并不以之为苦,反而心有“壮图”,斗志昂扬。

9.①前两联通过身心对比来表现诗人的奋争之情。诗人两鬓苍苍,衰老发胖,但内心依旧赤热,迟暮之态与未老雄心形成对比,悲愤中流露出奋争的情怀。② 后两联通过今昔对比来表现诗人的悲愤之情,诗人回想壮年豪迈的战斗经历,慨叹如今关河未安却只能袖手旁观,在今昔对比中表达出内心的悲愤。每答出一点给3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8.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分析,应当结合诗句“衰迟罢试戎衣窄,悲愤犹争宝剑寒”具体内容分析,这两句是说自己迟暮衰弱,不胜戎衣,但是,悲愤存胸,宝剑在握,寒光闪烁,还是想拼一拼的。于是想起了当年之事。由此可以判断出塑造的是“一个不畏艰苦、胸怀壮志的将领形象”。解答该题,答出形象,给2分;进行简耍分析,给3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考点: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9.

试题分析:本题题干中已经指出是对比手法,因此只需要根据诗歌内容分析哪些地方是运用了对比,表达的诗人的什么情感即可,如可以答出前两联通过身心对比来表现诗人的奋争之情,后两联通过今昔对比来表现诗人的悲愤之情,每答出一点给3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考点: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诸葛亮在《出师表》中高度评价侍中、尚书、长史、参军等人,并希望刘禅善待他们的两句是“                ,                ”。

(2)杜甫在《登高》中,以“                ,                ”这两句,抒发了自己长期漂泊他乡、晚年孤苦寂寞的惆怅之情。

(3)《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苏轼表现自己壮志难酬,只好以酒祭月、寄托苦闷的诗句是“                ,                ”。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名言名句

(1)此悉贞良死节之臣 愿陛下亲之信之  (2)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3)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KS5UKS5UKS5U]

试题分析:该题侧重理解性默写,平时在背诵过程中也要理解诗句内容,同时也要把握一些重点字词的写法,不能出现错别字,如“陛”“作客”“尊”“酹”等字,默写时要写准确。

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看山  苏学文

傍晚,火球般的日头还在山峰上滚动的时候,兵们就吃过了晚饭,三三两两地在房前的石桌上下棋、聊天。正是初夏,风从山谷里吹过来,丝丝凉意掠过兵们的身子,兵们就忘记了白天的酷暑。【KS5UZ

列兵一个人坐在石凳上,愣愣地望着日头沉没的地方出神。列兵看到日头在山峰上滚动的时候,像是一个熔化的铁球,向下滴着火焰,越滴越多,慢慢地,就融进了山峰,只留下一抹红光。

此时的山峰笼罩在一片云霞里,变得缥缈起来。列兵一边看一边想,却怎么也看不出那座高耸的山峰有什么特殊的“味道”来。只是感到石凳被日光晒了一天,滚烫,烙得屁股痒痒的。

列兵被分配到这儿才十多天。列兵是从平原入伍的,入伍后的营房也在平原。因此,列兵长到十八岁都没有见过真正的山。一日,连里要挑选一个新兵到几十里外的团弹药库值勤,列兵就报了名。列兵想,到山里守弹药库多有意思。最高领导是中士班长,比在连队里轻松多了。

于是,列兵就怀着好奇的心思来到了山里。开始,列兵看着周围连绵的群山,就觉得自己走进了画里。可看着看着,心里就毛躁起来,整日看山,就有了整日看平原的感觉。

班长发觉了列兵的惶惑,就问:“看出啥味道没有?”

列兵茫然地说:“没看出啥味道。”

班长指着起伏的山峦中一座高峰说:“那座山峰你仔细瞧瞧!”

列兵顺着班长指的方向,又认真地看了看:“那是最高峰,也是落日的地方。”

班长朝列兵瞅了瞅:“就没看出那山峰味道来?”

列兵摇了摇头,不安地说:“还没看出。”

“那就继续看,啥时看出味道来,啥时你就是山里的兵了。”

班长说完话后,诡秘一笑,哼着小曲就去下棋了。

一连几日,列兵吃完晚饭后,只要不值班,就坐在门前的石凳上看。

这日,班里的老兵看见列兵望着山峰出神,便问:“想家了?”

列兵说:“不想。”

“是想对象了吧?”

列兵说:“我还没对象呢!”

老兵就一笑:“看那山峰挺过瘾吧?”

列兵不解:“看一座山峰有啥过瘾的?”

“不过瘾,你老盯着干啥?”

“班长说能看出味道,才是山里的兵。”

老兵说:“别看啦,咱俩下棋去。”老兵朝列兵灿然一笑,又说,“慢慢地你就能看出味道了。”

列兵依旧茫然,茫然的列兵就不再去看山,每日和其他兵一样忙碌着。日子一晃就过去了,列兵成了下士。下士闲时就想起了班长说过的话。再去看山,就觉得那山峰渐渐清晰起来,像是一个石匠还没凿成的人像。

转眼又过了一年,下士成了中士,中士年底就要退伍了,就要退伍的中士,在一个雨后的傍晚,看见西边山峦上的天空,铺满了锦缎般的云霞,那座高高的山峰在云霞中像一个欲飞的仙女悬在空中。

中士立时激动起来,眼前的山峰渐渐幻化成似曾相识的美丽少女,红润的脸颊,飘逸的彩裙,似有两只明亮的眸子深情地俯视着他……恍惚中,中士张开双臂,诗人般地“啊”了一声。和中士一起看山的列兵、下士们讶异地看着中士沉醉的样子,就问:“班长,怎么啦?”

中士满脸绯红,从沉醉中醒转过来:“你们看那山峰像什么?”

兵们茫然地说:“就像山峰呀。”

中士灿然一笑:“再看看。”

兵们又看,却看不出什么来,就说:“高高的山峰,满天的云霞。”

中士摇了摇头。中士望着山峦上渐渐褪色的彩云和看了三年的山峰,脸上慢慢平静下来。中士说:“你们能把那山峰看出‘味道’来,就算这兵没白当!”

                                                                            (略有改动)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作为一篇以军旅生活为题材的作品,小说突出山峰的高耸壮美,既表现军队营地壮阔的环境特点,又烘托出当代军人坚毅稳重的独特风采。【KS5UKS5U】

B.“列兵”报名到山里看守弹药库,是因为他觉得这种生活比在连队轻松,比较有意思,小说对“列兵”拈轻怕重、贪图享乐的思想进行了含蓄的批评。

C.“中士”退伍前与战友们看山,突然“张开双臂”“‘啊’了一声”“满脸绯红”……,这一连串描写表现出了“中士”看出山峰味道后的激动与忘情。

D.面对“列兵”对山峰特殊“味道”的茫然和不解,“班长”和“老兵”的态度和做法截然不同,这与“班长”和“老兵”的不同身份和不同性格有关。

E.小说刻画人物时,善于描写人物的心理,围绕“列兵”军营三年的看山经历,写出他从好奇到急躁,从茫然到顿悟,从激动到平静的心理变化过程。

(2)小说对“班长”和“老兵”的刻画,表现出二人什么样的精神品质?请简要分析。(6分)

(3)小说对军旅生活的叙写颇具特点,请简要赏析。(6分)

(4)小说以“中士”的话收尾,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8分)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现代文阅读

(1)答E给3分,答C始2分,答A给1分;答B.D不给分。回答三项或三项以上,不给分。

(2)①关爱战士。“班长”发觉“列兵”惶惑,主动询问他“看出啥味道没有”;“老兵”看见“列兵”望着山峰出神,使问他“想家了”。②乐于帮助新兵。“列兵”看不出山峰的味道,“班长”鼓励他要继续看,直到看出才称得上是山里的兵;“老兵”鼓励他继续看,经过时间的推移就能看出味道。③开期乐观。面对“列兵”的不安,“班长”开导他后哼着小曲去下棋了;“列兵”’苦于看不出山峰的味道,“老兵”’灿然一笑,邀他一起去下棋。

(3)①角度独特,以小见大。以“看山”为线索和叙写内容,通过写“看山”这一件小事来表现新兵的逐渐成长,以及单调、平凡的军旅生活蕴含深厚、神圣的独特魅力。②以点带面,点面结合。通过描写一个新兵从列兵到下士再到中士的成长过程,来表现军人群体的历练过程,以及军人挑战自我、战胜单调枯燥生活的精神风貌;既着重写“列兵”个体的成长,又写出军人群体的风采。

(4)①人物塑造上,表明“中士”已从一个稚嫩的新兵历练成为一名成熟的军人,使“中士”的形象丰满起来;②情感表达上,表达出“中士”的自豪之感和对战友的鼓励,表现出“中士”对军旅生活的情感与认识得到了提升,使小说的情感表达得以丰富;③主题揭示上,表明“中士”从被“班长”、 “老兵”引导到自己引导新兵,角色已发生转变,体现出中国军队传帮带的优良传统,深化了小说的主题;④结构安排上,呼应上文“班长” “那就继续看,啥时看出味道来,啥时你就是山里的兵了”,以及“列兵” “班长说能看出味道,才是山里的兵”的话,使小说具有回环反复之美。

(1)

试题分析:A项“小说突出山峰的高耸壮美,既表现军队营地壮阔的环境特点”错误,这不是作者写作的本意;B项“小说对列兵拈轻怕重、贪图享乐的思想进行了含蓄的批评”错误,原文没有这一意思;D项“这与‘班长’和‘老兵’的不同身份和不同性格有关”表述的不确切。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

试题分析:分析人物形象首先应结合着文中叙述性的语句,从身份、地位、修养、气质等总体上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然后根据小说中描写这个人物的言行举止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直接提取或概括即可。例如,“班长发觉了列兵的惶惑,就问:‘看出啥味道没有?’” “老兵说:‘别看啦,咱俩下棋去。’老兵朝列兵灿然一笑,又说,‘慢慢地你就能看出味道了。’”等内容,根据这些内容概括即可。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3)

试题分析:分析小说叙写手法,可以从悬念,照应,联想,想象,抑扬结合、点面结合、动静结合、叙议结合、情景交融、衬托对比、伏笔照应、托物言志细描、铺垫悬念、正侧面结合、比喻象征、借古讽今、卒章显志、承上启下、开门见山,烘托、渲染、动静相衬、虚实相生、实写与虚写、托物寓意、咏物抒情、借景抒情、以小见大、先扬后抑、欲扬先抑等方面分析。本文写军旅题材,第一个特点就是角度独特,以小见大。然后可以分析出叙写故事时运用了以点带面,点面结合的手法。解答时要结合原文内容进行分析,意思对即可。

考点: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开放题,属于探究性质,答题时可以结合小说的特点来分析,如从人物塑造上、情感表达上、主题揭示上、④结构安排上等方面,可以逐一进行分析概括,每答出一点给3分,给满8分为止。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可根据观点明确、理由充分、论述合理的程度,酌情给分。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邹韬奋——“生活导师”

邹韬奋5岁读私塾,打下了厚实的语文基础。大学读至本科电机工程科二年级时,因对数学、物理无兴趣,转至上海圣约翰大学攻读文科。

1921年大学毕业后,邹韬奋在上海主编《教育与职业》月刊。1926年接手主编《生活》周刊,他创新编辑方法,刊载短小趣味文章,以小市民、小职员等“小人物”为对象答疑解惑,受到欢迎,不到三年其销量便由原来的2千份升到4万份。[KS5UKS5U]

“九一八”事变后,全国抗日救亡运动兴起。邹韬奋将《生活》改为新闻评述性刊物,并说要“就民众的立场对政府对社会,都以其客观的、无所偏私的态度,作诚恳的批评或建议论事论人,以正义为依归”,邀请左翼文化人士撰稿,讨论政治问题和社会问题,《生活》发行量激增,最高达15.5万份,创造了当时我国杂志发行量的最高纪录。

为了方便读者,邹韬奋设立了“书报代办处”;为了加强与读者交流,邹韬奋每天要看几十封信,并安排回复,有代表性的直接发表。1932年7月,邹韬奋在《生活》周刊“书报代办处”的基础上成立了生活书店,先自兼理事长,随后由胡愈之、胡绳等中共和左翼文化人士主持,出版发行了《共产党宣言》等1000余种图书。又以此为依托,刊行《全民抗战》等近30种刊物,在国内外设立了50多个分店,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同年邹韬奋加入了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大量发表反对国民党独裁统治、保障民权的文章,遭到国民党当局嫉恨。不久胡宗南“来访”,与邹韬奋争吵了4个小时,当局随后以“言论反动,毁谤党国”为由禁止邮递《生活》杂志。邹韬奋则以自办发行和创办《新生周刊》来回应,继续为抗日救国、争取民主呼号。1933年夏天,中国民权保障同盟总干事杨杏佛遭暗杀,邹韬奋被列入暗杀黑名单,被迫于7月流亡海外,行前他成立了生活出版社。流亡海外两年,他着重考察了西欧诸国和美国、苏联,进一步认同社会主义,并向旅美中共党员提出入党申请。

1935年邹韬奋回国,担任上海文化界救国会执行委员,次年发起成立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任执行委员。1936年7月15日与沈钧儒等人联合发文,强烈抨击国民党的黑暗统治,赞同中共提出的停止内战,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在全国各界产生了重大影响。国民党当局以“危害民国”的罪名,于11月22日逮捕了沈钧儒、邹韬奋、李公朴等七位救国会领导人,此为轰动一时的“七君子事件”。邹韬奋等人坚持抗日救国立场,在狱中和法庭上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国民政府被迫于1937年7月31日将七人释放。邹韬奋出狱后立即投入到他“乐此不疲”,自愿“老死此乡”的新闻出版工作,先后在上海、汉口、重庆等地主编《抗战》、《全民抗战》等刊物,并将生活书店迁往武汉、重庆继续运作,坚持不经售低级庸俗的书。

邹韬奋多次向周恩来和中共党组织提出入党请求,考虑到当时形势,中共认为他以民主人士的身份在国统区工作更为有利,也更有说服力,因此邹韬奋生前一直以党外民主人士的身份为抗战救国奔走忙碌。长期紧张颠沛流离的生活,使邹韬奋积劳成疾,身患耳癌。1944年7月24日,一代出版家韬奋先生病逝,享年49岁,临终前他再次表达了加入中国共产党的愿望。9月28日中共中央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称他为“吾党的光荣”,毛泽东为他写了“热爱人民,真诚地为人民服务,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就是韬奋先生的精神,这就是他之所以感动人的地方”的悼词,郭沫若写了“瀛谈百代传邹子,信史千秋哭贾生”的挽联。

此前在鲁迅先生公祭大会上,邹韬奋曾发表最简短的演说:“今天天色不早,我愿用一句话来纪念鲁迅先生:许多人是不战而屈,鲁迅先生是战而不屈。”他当年未必意识到,他对鲁迅先生的评价对他自己也同样适用。

                                             (摘编自谢世诚主编《民国文化名流百人传》等)

相关链接

①邹韬奋严守着自己的“报格”,坚持言论自由和精神独立,使《生活》周刊真正成为“民众的喉舌”。无论受到了怎样的外界压力,邹韬奋始终坚持编辑与媒体的独立性。(李伟《邹韬奋:出版家与他的时代》)

②邹韬奋得知自己病的真实情况后,并不悲观,一方面顽强同病魔作斗争,另一方面又筹划他的事业,拿起战斗的笔。(马光仁主编《上海新闻史》)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邹韬奋从小偏爱语文,有扎实的文字功底,而且对数学、物理不感兴趣,因此大学时转到上海圣约翰大学改读文科,并毕生从事文字工作。

B.1932年成立的生活书店,既强化了《生活》周刊“书报代办处”的服务功能,也使邹韬奋有可能大量出版发行进步书刊,更好地进行抗日救国宣传。

C.邹韬奋流亡海外期间,着重考察了西欧诸国和美国、苏联,思想发生转变。回国后,他积极响应中共号召,发起成立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并任委员。

D.邹韬奋多次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共党组织考虑到当时的形势和国统区工作的需要,并没有满足他的申请,这成为邹韬奋生前的一大遗憾。

E.邹韬奋办刊物、开书店,积极参与抗日救国活动,去世后得到高度评价。郭沫若认为他堪比贾谊,毛泽东肯定他具有真诚地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2)为什么说《生活》周刊是“民众的喉舌”?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3)“战而不屈”是邹韬奋对鲁迅先生的评价,这一评价同样适合他。邹韬奋“战而不屈”的主要表现有哪些?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4)邹韬奋为何能成为一代出版家?请结合材料探究其主观原因。(8分)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现代文阅读

(1)答E给3分,答B给2分,答D给1分;答A 、C不给分。回答三项或三项以上,不给分。

(2)①办刊定位于民众。以小市民、小职员等民众为服务对象,为民众答疑解惑,站在民众的立场来发表言论。②内容与形式适合民众的需求。内容与时俱进,形式短小趣味,深受民众欢迎,创造了当时我国杂志发行量的最高记录。③是民众发言的平台。重视读者来信,并将有代表性的直接刊登,让民众的心声直接传播。

(3)①坚持出版发行进步刊物和经营生活书店,虽然屡次遭到查禁,但却以自办发行、新办刊物、搬迁书店等实际行动积极抗争;②积极参与宣传抗日救国、争取民主的活动,虽然被迫流亡海外、被捕入狱,却始终坚持立场,在狱中和法庭上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③热爱出版事业与笔耕,虽身患绝症,却能乐观面对,顽强地与病魔作斗争,继续以笔战斗。

(4)①新闻出版工作,乐此不疲,并以此作为终生追求与奋斗的事业;②严守自己的“报格”,坚持言论自由和精神独立,始终坚持编辑与媒体的独立性;③坚持出版发行进步书刊,产守质量关,不经售低级庸俗的书刊;④勇于创新编辑方法,书刊内容与时俱进,贴近时代;⑤关注读者,服务意识强,能积极与读者交流,为读者提供方便。

考点:分析语言特色。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把握文章结构。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

试题分析:解答该题,可以结合原文内容,如“他创新编辑方法,刊载短小趣味文章,以小市民、小职员等“小人物”为对象答疑解惑”“邀请左翼文化人士撰稿,讨论政治问题和社会问题,《生活》发行量激增”“为了方便读者,邹韬奋设立了‘书报代办处’;为了加强与读者交流,邹韬奋每天要看几十封信,并安排回复,有代表性的直接发表”等信息,概括总结答案即可。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开放题,可以根据文本内容找出邹韬奋主观办刊物的种种原因,并概括总结即可,如可以从“以新闻出版工作作为终生追求与奋斗的事业”“坚持言论自由和精神独立,始终坚持编辑与媒体的独立性”“坚持出版发行进步书刊”“勇于创新编辑方法”“关注读者,服务意识强”等方面作答,如有其他答案,可根据观点明确、理由充分、论述合理的程度,酌情给分。

考点: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能力层级为探究F。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①2015年斯诺克中国公开赛半决赛结束后,丁俊晖接受了记者采访。一向给人青涩腼腆印象的小丁,此次面对媒体提问却          ,显得成熟自信。

②《可惜无声》是齐白石1942年创作的一套书画册页,题名“可惜无声”意指画中草虫形态逼真,          ,实不输于真实世界的草虫,只可惜无声。

③爱国主义教育是一项基础性的工程,推进中小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需要文火熬粥的“慢功夫”,要少一些急功近利的灌输,多一些          的滋润。

A.口若悬河  呼之欲出  春风化雨  B.侃侃而谈  呼之欲出  春风风人

C.口若悬河  跃然纸上  春风风人  D.侃侃而谈  跃然纸上  春风化雨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成语、熟语

D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各国货币之间汇率的波动,虽然会受到货币政策、突发事件、经济数据和国际投机等因素的影响,但是归根到底还是出于供求关系决定的。

B.2015年4月25日,《辞海》编委会正式启动第七版编纂工作,将改单一纸质版为纸质版、电子版和网络版并行,以利更多的人更方便地使用。

C.2015年全球机器人销售量超过24万台,达到该产业的历史最好水平。中国购买了6.6万台,进一步巩固了其作为机器人最主要的买家。

D.从2016年秋季开始,育才中学在高一年级开设茶文化选修课,来自三个制茶公司茶艺师的精品课程,给学生们带来了一场茶文化盛宴。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病句考析

B

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3分)

追求成功是一种态度,让这种态度趋于理性平和而不是虚浮躁动,与驾驭心态的能力紧密相关。                        。因为人生一世,草木一秋,不奢求完美,方可轻松;不迷失自我,才能幸福。一个人什么都可以缺,就是不能缺少参透得失的明心。

A.人生需要正确的幸福观,在成功时保持本真,在追求中懂得取舍

B.人生需要正确的幸福观,在追求中懂得取舍,在成功时保持本真

C.人生需要一颗平常心,在成功时保持本真,在追求中懂得取舍

D.人生需要一颗平常心,在追求中懂得取舍,在成功时保持本真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语句衔接

D

试题分析:解答该题,可以结合前后语境考虑,由于空前提到“心态”,可以确定应填写“人生需要一颗平常心”,即可排除AB两项,然后通过逻辑关系分析可知,应先表述“追求”,然后再说“成功”,因此排除C项。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5分)

鸡蛋的蛋壳看似密实,其实,   ①   ,数量可达7000多个,鸡蛋的变质与蛋壳上这些小孔的存在有很大的关系。那么,刚买回来的新鲜鸡蛋,   ②   ?答案是不加清洗,直接放在冰箱。因为鸡蛋壳表面有一层胶状的薄膜,既可以阻挡细菌进入鸡蛋内部,   ③   。而清洗鸡蛋,则可能破坏这层薄膜,使鸡蛋因细菌感染或散失水分而品质下降。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语句衔接

①上面有许多肉眼看不到的小孔 ②如何存放才不容易变质 ③也可以防止鸡蛋散失水分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下面是《2015年中国青年生活形态调查报告》中有关“创业”的调查数据,请简要说明表格的主要内容。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出现具体数字,不超过80个字。(6分)

中国青年对“创业”的态度

态度

已经

在创业

非常

感兴趣

比较

感兴趣

不太

感兴趣

完全

没兴趣

说不清

占比(%)

8.7

32.9

38.6

13.6

1.6

4.6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语言文字的运用

①中国青年大多数对“创业”感兴趣,不感兴趣或说不清的占少数。

②感兴趣的只有小部分人已经在创业,不感兴趣的只有极个别的完全没兴趣。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图文转换题,解答时,应当认真读图,比较图中的数据,学会将数据转换成文字表述出来即可。答出①给3分;答出②给2分;句子通顺,给1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符合要求,可酌情给分;字数不合要求,酌情扣分。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社区英雄》是央视的一档公益节目,节目每期选择两位“社区英雄”展示他们的志愿服务项目,然后评选出一位并给予公益基金支持。2016年3月9日,致力于资助陕西省贫困女大学生圆大学梦的公益项目“红凤工程”,与致力于旧衣物回收再利用的“益心益易”闲置物品循环使用公益项目同台比拼,结果“红凤工程”胜出。

你支持这一评选结果吗?请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理由。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作文

公益是我的生活习惯

他出生于美丽的西双版纳。但是,他亲眼看到这里的一棵棵大树被砍伐。一只只珍稀动物被捕杀。最触动他心灵的是,因为人类大规模的毁林开荒,毁坏了野生大象赖以生存的家园,每年都有不少人死在野象复仇的蹄下。虽然当时年纪小,但幼小的心灵埋下了保护这片乐土的种子。

12岁那年,他与一群防史宣传志愿者偶然相遇,得到了一根红丝带。自此,他开始关注史滋病患者,主动加入了“恐友”QQ群。他了解到“恐友”们只要与艾滋病患者轻微接触,就整天担心自己受到了感染。如果身体有一点点不适,就草木皆兵开始辗转各医院检测,整天生活在恐惧之中。为此,他从学习宣传艾滋病防治方面的专业知识入手,对他们进行心理疏通,还和他们一起到医院抽血化验,让“恐友”们接受科学检测的结果。几年下来,虽然他的胳膊上留下了一大片针眼。但“恐友”们的生活却阳光起来。

中考之后的暑假,15岁的他走村串寨,在傣族、哈尼族、基诺族等少数民族聚居的村寨进行环保、禁毒、防艾方面的宣传,给那些没有衣服穿的小孩子赠送衣服和书籍,在村寨宣传推广使用节能灯。一个月花去了他400元。这对于一个月只能挣800元的低收入家庭来说,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但是,他所到过的地方,村民开始使用节能灯,开始意识到砍伐树木的危害。开始身体力行地保护森林。

高一那年,他第一次得到当地相关部门的许可。同意让他向人们赠送防史宣传资料。他无比兴奋地从储藏仓库中搬出一摞摞海报,一个人肩扛手抱,满头大汗地回到宿舍。直到放下资料的刹那,他才发现海报早巳将双手和脖子划出一道道血痕。他忍住疼痛,走到窗边,看到窗外连绵起伏的大山。想到美丽的西双版纳正在遭受破坏。艾滋病患者和可怜的贫困小朋友们正在等待帮助,他再一次坚定了做公益的决心。

此后。他组织动员周边学校的近百名环保志愿者。深入西双版纳州勐海县十余个边境线上的少数民族村寨,开展环保防艾禁毒宣传,先后发放节能灯千余个,发放节能小知识手册万余本,进行各类培训百余次。2008年7月,他被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和联合国艾滋病规划暑授予“青年爱心大使”称号。[KS5UKS5U.KS5U

2009年,他被山东工商学院政法学院录取。在学校团委重视和支持下,他筹建了烟台高校太学生公益联盟,并在青海卫视《一百万梦想》节目中成功申请到4万元公益基金。从此,他致力于社会公益事业,从事包括少数民族受歧视及弱势人群的人权维护,开展以环保、保护野生动物、禁毒、防艾、扶贫、爱老和助残等是主题的项目活动。

如今,他有一个美丽的梦想:每个人都是志愿者。是公益活动的参与者。我们的世界因为爱和普遍的白觉,变得更加温情脉脉。

他就是刘思宇,一名“90后”志愿者,八年如一日。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他非凡的爱心和与众不同的公益选择,被誉为“公益狂人”。面对自身拥有众多光环,刘思宇总是平静地说:“光环是一种荣誉。也是社会赋予我新的使命和责任。我希望我能做一支蜡烛,带给别人光亮和温暖。这是一个生命增值的过程。”

公益是他的生活习惯,爱与责任让他永不止步。刘思字,一位当代大学生志愿服务的时代楷模,像一把永不熄灭的引路火炬,照亮并坚守着人性的良知。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新材料作文,首先要分析所给材料,抓住材料中的重点内容进行分析,如本材料可以抓住“致力于资助陕西省贫困女大学生圆大学梦的公益项目‘红凤工程’,与致力于旧衣物回收再利用的“益心益易”闲置物品循环使用公益项目同台比拼,结果‘红凤工程’胜出”等信息考虑,可以考虑“红凤工程”胜出的原因是什么,由此可以得出作文的立意:资助需要帮助的人更有意义。也可以分析旧衣物回收也有一定现实意义,需要我们有人去做。总之,作文可以选择议论文体,其中观点鲜明,内容充实,语言流畅即可。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